facebook pixel code

Annabell lin burges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水果營養成份表

2006年09月02日
公開
37

果營養分析: 鳳梨: 鳳梨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錳和纖維質,可以幫助消化,還能促進鈣質吸收,有強化骨質的效果;而豐富的蛋白酵素可以促進組織復元,幫助治療瘀腫、扭傷。 水果營養分析: 西瓜: 西瓜含有大量水份、糖份,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但能夠消暑解渴,還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不過吃太多,則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腸胃問題。 水果營養分析: 蓮霧: 蓮霧富含水分,可以消暑止渴、解熱利尿,而且熱量不高,多吃也不用擔心發胖。而蓮霧也含有相當多的粗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孩子便秘的問題。 水果營養分析: 芭樂: 芭樂是相當良好的維生素C來源,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預防癌症發生,更是一種天然的鎮定劑,能夠幫助孩子對抗壓力,減少焦慮和不安的情緒。 水果營養分析: 香蕉: 香蕉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幫助排泄、改善情緒,還能使皮膚光滑細緻。不過,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腸胃機能仍不夠強健,並不適合吃太多香蕉。 水果營養分析: 蘋果: 蘋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可以降低體內不好的膽固醇,有效地預防心臟病和癌症。此外,蘋果更是天然的整腸藥,能夠強健孩子腸胃功能。 水果營養分析: 柳橙: 柳橙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鋅和葉酸,可以幫助孩子開胃整腸、加速傷口癒合,有效地預防感冒與壞血病。此外,還能協助鈣質、鐵質的吸收,有助於成長發育。 水果營養分析: 葡萄: 葡萄含有豐富營養素,包括:醣類、纖維質、有機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健全腸胃功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還能預防貧血,增強孩子的體力。 水果營養分析: 草莓: 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大約是蘋果的十倍),還有豐富的有機酸,不但能夠增強孩子的抵抗力,還可以預防感冒、防止牙齦出血、預防泌尿道感染。 水果營養分析: 木瓜: 木瓜含有大量維生素A和C、鈣、磷及纖維素,可以保護眼睛,有助於腸胃功能。此外,木瓜的蛋白分解酵素、番瓜素,可以幫助消化,分解多餘的脂肪。 水果營養分析: 楊桃: 楊桃有相當多的水分,還有豐富的糖份、有機酸、礦物質以及維他命B1、B2、C等營養素,可以幫助消化、生津止渴,還能舒緩聲音沙啞、喉嚨疼痛等問題。

感覺統合

2006年09月01日
公開
47

自己做得到的─「感覺統合遊戲」 「感覺統合」是一種人體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用以組織、判別來自身體與周遭環境的感覺訊息,使個體可以有效運用肢體與外界作適當的互動或反應。感覺統合理論強調三大特殊感覺系統,分別是前庭系統、本體覺系統及觸覺系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必須將各種活動融入生活教養裡,以下提供一些刺激前庭系統的簡單日常活動,父母要注意讓孩子感覺活動好玩而愉快。 0∼一歲: ●抱著孩子在你的手臂中輕搖或在搖椅上輕搖。 ●抱著孩子以趴著、坐著或站著的姿勢,在你的大腿上彈跳。 ●將孩子以面朝下的姿勢攜抱並將他上下晃動。 ●抱著孩子跳舞。 ●大人坐在地板時,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作出像划船之類的遊戲(即大人身體前後搖晃)。 ●在地板上爬或爬過枕頭。 ●在地板上翻滾。 ●將孩子抱至胸膛的高度,並將他倒過來。 ●在嬰兒座椅上彈跳。 ●坐在嬰兒用鞦韆中搖晃。 ●將嬰兒背在背後。 ●坐車。 ●游泳。 ●躺在水床上。 一∼三歲 ●玩遊樂場的器材-盪鞦韆、溜滑梯、旋轉木馬 ●在協助下玩攀爬架 ●坐娃娃推車。 ●如果孩子可以踏住踏板的話,讓他騎三輪車。 ●讓孩子坐在毯子上拉他。 ●游泳。 ●坐在搖搖椅上輕輕搖。 ●騎在大人背上,大人作小狗爬的姿勢(雙手及雙膝著地)。 ●在不同的平面上奔跑及走路,例如草地、地毯、寬的平衡木等。 ●從斜坡上滾下來、在地板上翻滾、滾過枕頭。 ●在水床、墊子或在床上彈跳。 ●在大箱子中爬進、爬出。 ●在父母協助之下翻筋斗。 (作者: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 曾美惠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我把孩子變聰明了

2006年08月29日
公開
29

超級老媽 摘錄自《我把孩子變聰明了—如何激發0~2歲寶寶的智能》 久保田競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激發0~1歲寶寶的聰明智能 五階段幼兒潛能刺激法 從出生到學會走路期間的刺激,決定了寶寶的將來 寶寶在出生後一年之內的發育及發展十分迅速,一生之中再也沒有一個時期的發展像此時這麼快速。曾有研究報告指出,有些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天就會區別媽媽的長相、分辨她的聲音;由此可知,他們的腦部已有驚人的發展,顯示育兒工作真是一日也疏忽不得。 為了幫助家長激發新生兒到歲寶寶的無限潛力,在此將寶寶出生一年間的成長分成五大時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一說明適合不同階段的嬰兒的教養方法,提供媽媽們作為育兒時的參考。 反射期(新生兒~1個半月) ◆此時的嬰兒只靠與生俱來的反射動作 剛出生的嬰兒一天幾乎有18個小時都在睡覺,等到肚子餓了尿布濕了,他才會驚醒哭泣;不過,醒著的時間很短,除了吃奶以外,大概只有3~5分鐘。如果寶寶醒著時過於哄他,或者是一直要他盯著東西看,反而會讓他覺得好累,不利於腦部的發展。只要他能獲得充足的睡眠,大約1個月即可習慣日夜規律的生理作息,自行造就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性。 ◆常和寶寶說說話 這時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卻可以聽懂部分的語彙。像媽媽說話的聲音或呼吸,都會刺激嬰兒腦細胞的反應,這種反應會陸續出現在寶寶2~3歲使用語彙時所需運用的神經迴路上,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反正孩子還不會說話,就悶不吭聲地幫他換尿褲或抱他,應該多和寶寶說說話。這時媽媽的發音要清晰,並重複相同的呼叫,讓寶寶習慣這些聲音。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別忘了讓他看看媽媽講話的嘴型及發音。 脖子挺立期(1個半月~3個半月) ◆透過外在刺激使腦部逐漸發展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嬰兒,醒著的時間變長,經常環顧四週,發出笑聲,對聲音出現反應,也會用手抓東西。當嬰兒具備了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一旦受到刺激會激發他的學習意願;這時的孩子不單可以處理一種刺激,同時面對多個刺激時,還能反應出協調的行動力。例如,他可以邊看邊聽邊動手;將脖子轉向聲音的來源,再用眼睛看。此時期的寶寶不僅是「看」東西,還會一直盯著東西看,對新鮮的事物表示出興趣。因此,脖子挺立期的重要工作是,強化寶寶的脖子和四肢。只要一天數次讓寶寶趴著,即可強化脖子的肌肉,豐富他眼光所及的世界。 ◆經常給予新的刺激激發他的反應 為增加寶寶對外界的認知,光用看是不夠的;還必須讓他出聲、注視或用手抓取,以加深理解的程度。媽媽可以微笑地注視著寶寶,發出「嗚……嗚……」的聲音,看看寶寶有何反應?剛開始或許他沒有回應,但重複幾次他也會模仿媽媽發出「嗚……嗚……」的聲音,這時媽媽一定要馬上加以回應。當寶寶針對刺激做出積極的反應,正可以促進他的腦部發展呢! 坐立期(3個半月~5個半月) ◆強化腿腰的肌肉儘早學會坐立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論脖子或四肢,都有一定的發展強度;一天有大半的時間都醒著,好奇心及探索心更為旺盛。尤其是對眼裡的東西、感興趣的事物,都想要伸手去摸一摸、抓一抓呢!除此之外,他還會四處觀察,趴在地上抬起脖子、或躺下、或翻身,在這個時期結束之前,快的話還能學會坐立呢!寶寶要學會坐著, 腰部肌肉一定要會用力;所以可先讓他趴著,以大腿和手肘做匍匐前進的練習。 ◆訓練五感是促進感性的不二法則 當寶寶的生活作息出現規律,可以獨自坐著時,寶寶的大腦不再那麼單純,整個思考能力都大有進展。想培養寶寶的感性因子,不要單單刺激某一種感覺,若能刺激五感的話,寶寶會十分感性。比如說手摸的玩具也拿來敲出聲音;聽音樂時,再加上一些可以讓身體活動,學習節奏感的東西;當背著寶寶唱催眠歌或他喜歡的歌曲時,再帶他散散步,都有助於培養他的感性氣息! 扶著東西站立期(5個半月~8個月) ◆學習經常使用雙腳、手腕、身體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經常用眼睛觀看四周、用耳朵聽聲音、用手把玩周遭東西,甚至想要了解東西的性質為何。再者,他的上臂變得更有力,手部的靈活度更為精準。不妨教他許多不同的運動類型,讓他記於腦部的神經迴路中,再反覆練習享受其中的樂趣。不過此時寶寶記憶事物的能力還不夠發達,故訓練的重點是,反覆練習,經常使用雙腳、手腕和身體,以加強對外界的認知。 ◆幫助寶寶學習爬、站、走 寶寶學會扶著東西站立或扶著東西走路之後,只要給予適度的幫助,他就會學得絕佳的平衡感。等他會利用膝蓋爬行或自由地向後退,用手幫他把四肢撐在地板上,臀部不要抬太高,扶著腰向前爬行。這種以四肢爬行的方式,能有效地訓練足部的力量。學會用四肢爬行的寶寶,已經會以些許支撐力量扶著東西站立;這時媽媽可讓他踩在自己的腳上,帶著他有節奏地向前走,一天做一次就夠了。 等寶寶會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再教他一腳往後踩,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如此,前面的腳就很容易抬起來往前踩,移動自己的身體向前跨出一步。接下來再讓另一隻腳往後踩,依同方式,讓寶寶慢慢學會雙腳的運用,保持身體的穩定。(搭配圖示) 學步期(8個月~1歲) ◆用頭腦行動為真實智慧的萌芽期 當寶寶開始進入學步期,從可以扶著東西站立、自行跨步走,甚至能跑能跳後,感覺運動的智能也邁入了三次元的世界。這時因寶寶可以自己決定目標向前移動,也會自己決定朝目標接近的方法,再動腦付諸行動。所以這時的智慧不單是感覺運動,也是真實智慧的萌芽期。 ◆從區別相同與不同之物開始數學教育 這時期,教寶寶如何分辨相同與不同的訓練十分重要。當寶寶學會看著媽媽的一隻眼睛,表示他會開始找尋「另一隻眼睛」。這就是從相同東西之中找出不同的另一個的訓練重點。此訓練並不是要教寶寶學會數數字1、2,而是讓他知道相同的東西,可以數出一個和另一個的概念,這堪稱是數學教育的起步。在上下樓梯時可以教寶寶數1個、2個,或讓他數喜歡的玩具。像這樣一與二的差異,在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前,就已經開始理解了!

故事~~笨小熊搬新家

2006年08月28日
公開
12

小笨熊搬了新家,有美麗的房子,漂亮的花園;也有溫暖的大床,舒服的沙發。這是小笨熊夢想已久的新家,可是小笨熊心裡卻感覺,缺少了一點東西… 一個微風徐徐的午后,吃過飯的小笨熊,一個人躺著花園的搖床上,正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個午覺時,忽然聽到細細柔柔的催促聲:「請你幫幫我!葉子壓得我好不舒服」。小笨熊低頭一看,順手撿起了飄落在地面的葉子,一隻漂亮的蝴蝶正緩緩地飛到他的面前。 「謝謝你救了我。為了報答你,我將送你一頂藍色的帽子。當你帶上它時,你心裡所想的事情就會實現,但是,請記得只有三個願望哦!」。蝴蝶繞著小笨熊手中的葉子轉了三圈,綠色的葉子立刻便成了一頂藍色的帽子。 小笨熊驚訝地看著藍帽子,心裡直想著:「我要什麼呢?要香濃的蜂蜜?甜美的蛋糕?還是一棟更大更舒服的房子呢?」…想著想著,小笨熊決定帶上藍帽子到外面尋找他的願望。 走在森林的松木步道,一陣輕柔的哭聲吸引了小笨熊的注意。 「你們怎麼了?」小笨熊著急地問。 「媽媽生病了,沒辦法摘松果給我們吃,我們肚子好餓。」一隻小松鼠哽咽地說。 看著一隻隻瘦小的松鼠,小笨熊心裡好難過:「如果我可以爬到樹上幫他們摘松果,那該有多好!」。話一說完,森林裡竟颳起了一陣大風,吹落了樹上的松果,小松鼠們好開心,一邊快樂地跳著舞,一邊開心地啃著松果。看到小松鼠們滿足的笑容,小笨熊這才放心地繼續往前走。 走著走著,小笨熊來到了森林的小木屋。他看見一隻貓媽媽,嘴裡刁著魚,被卡在竹籬笆上。 「須要我幫忙嗎?」小笨熊走近問貓媽媽。 「我的腳被卡住了,請你抱我下來。」貓媽媽忍痛地回答。 小笨熊立刻將貓媽媽從竹籬笆上抱了下來,卻發現貓媽媽的腳正流著血。 「貓媽媽的腳受傷了,須要一位醫生幫她包紥傷口!」小笨熊自言自語地說著。 正當小笨熊著急地想著辦法時,山羊醫生竟然從小木屋走了出來。小笨熊開心地請求山羊醫生幫貓媽媽檢查傷口。聽到山羊醫生說貓媽媽的傷口沒什麼大礙,小笨熊才鬆了一口氣。 「哇!這頂藍色的帽子還真神奇,可是現在只剩下一個願望了,我還是回家好好思考自已想要什麼」。 回家的路上,小笨熊經過了一座木橋,聽到了河裡傳來呼叫聲:「救命啊!救命啊!我快被河水淹沒了!」 這麼急促的求救聲,小笨熊一緊張,立刻把頭上的藍帽子丟向河裡。碰到水的藍帽子,瞬間變成了一片葉子,一隻小螞蟻正奮力地爬上了葉面,乘著葉子,慢慢地消失在小笨熊的視線裡。三個願望都實現了,小笨熊的心裡雖然有點失望,但可以用小小的願望來幫助別人,小笨熊還是覺得很欣慰。 第二天早上,小笨熊被一陣濃濃的香味喚醒,他疑惑地打開房門,竟然看到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們正在花園裡釀著蜂蜜,而貓媽媽在石頭上烤著蛋糕,小螞蟻也帶來了同伴,站在花叢裡開心地唱著歌。花園裡好熱鬧,到處充滿著歡笑與歌聲,看著大家快樂的模樣,小笨熊幸福地笑著:「這才是我夢想已久的家」。

故事ㄇㄇ開訓唷

2006年08月23日
公開
44

http://www.ksml.edu.tw/kcrm/ 壹、課程目的: 為推動城市閱讀,鼓勵民眾加入故事媽媽行列,並擴大故事媽媽服務的能量,提昇故事媽媽的榮譽感及素質,進而整合高雄地區故事媽媽資源,建立說故事人力資料庫平台,為本市閱讀注入活水。 貳、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高雄市立圖書館 參、研習對象: 一、對於說故事與閱讀活動有興趣的大高雄地區民眾(不論男女)皆可參加初階課程培訓。 初階課程結訓後一年內,於本市公共圖書館或機關、學校、民間企業團體進行說故事活動至少15小時之初階實習,以上期滿發給結業證書。 二、曾參加過研習課程18小時及實際參與說故事活動者,另須檢具證明文件,直接參加進階課程培訓,進階課程結訓後一年內,於本市公共圖書館或機關、學校、社區、民間企業團體進行說故事活動至少15小時之進階實習,以上期滿發給故事媽媽認證。 肆、研習地點: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中興堂(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80號) 伍、報名方式: 自8/21~9/1止,週一到週五9:00~12:00;14:00~17:00,洽詢電話:2614249、E-Mail:[email protected],或傳真2824348(報名傳真者,請再來電確認)。 陸、課程內容 一、初階課程:上午9時至12時 日期 課 程 內 容 1 9/12(二) 迎賓樂!樂陶陶 2 9/12(二) 故事的吹笛手 3 9/14(四) 故事萬花筒 4 9/19(二) 身體*聲音-魔法師 5 9/21(四) 故事妳我他 6 9/22(五) 武功密笈大會串 7 9/26(二) 故事進行曲 8 9/28(四) 當我們同在一起 9 9/28(四) 故事媽媽齊步走! 二、進階課程:下午1時至4時 日期 課 程 內 容 1 9/12(二) 迎賓樂!樂陶陶 2 9/12(二) 故事的吹笛手 3 9/14(四) 故事奇遇記 4 9/19(二) 潘朵拉的盒子 5 9/21(四) 蘇格拉底在哪裡? 6 9/22(五) 故事擂台會 7 9/26(二) 故事變奏曲 8 9/28(四) 百變的故事媽媽 9 9/28(四) 故事媽媽啟航囉! 柒、師資: 姓 名 服 務 單 位 張大光 魔幻故事屋創辦人 林美琴 寫作、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各社區、校園、文化局、社會機構、企業體閱讀/寫作/讀書會專業培訓講師。 葛琦霞 臺灣閱讀協會理事、悅讀學堂執行長

走出腦力開發的迷思

2006年08月22日
公開
44

走出腦力開發的迷思   右腦開發?皮紋檢測?嬰幼兒學外語?在台灣,任何事情只要打出「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廣告,就算收費再昂貴,父母們仍是趨之若鶩!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停下來問一下,這些廣告或課程的科學證據在哪裡?大家以訛傳訛,使得父母們成天馬不停蹄的帶孩子去參加各種訓練或測驗,痴心的以為這就是對孩子好,卻不知這樣的盲從不只是勞民傷財,更可能壓縮了孩子真正的成長空間!   在本書中,洪蘭教授將針對坊間各種似是而非的大腦潛能開發和學習論調,提出各種科學證據,告訴父母,什麼才是真正幫助孩子大腦發展的正確方法,以及這些說法的謬誤在哪裡,幫助父母走出腦力開發的迷思! 內容連載 1 關心與鼓勵才是孩子最佳的腦力開發器 我去參加一個研討會,看到會場在賣一些「右腦開發工具」,在我看起來,不過就是比較複雜一點的魔術方塊,但是索價不菲,而且圍了很多人,產品上面貼著斗大的字「會用左腦的人是人才,會用右腦的才是天才」非常吸引父母,再細看它的文宣,上面居然保証如果買了他們的開發右腦玩具,可以讓5歲的孩子學會「三度空間及數學乘除法」,保証在「四個月之內用五分鐘背完540句英文會話,且會背十篇英文散文,五篇伊索寓言,同時學會三國語言,而且不會混亂」,看到這種天花亂墜、吹牛不打草稿的廣告,又看到很多父母趨之若鶩,真讓人感嘆台灣的科學教育失敗,因為我們連基本的普通常識都沒有教給父母。 愛因斯坦不靠補腦變天才 我曾經在學前教育雜誌上反覆的強調:大腦是個機動性的組織(dynamic organ),絕對不可能只激發右腦,而讓左腦躺著不動,更不可能「讓右腦停工,甚至養成罷工的習慣」。廣告中說,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多用了他的右腦,「要複製愛因斯坦的成功經驗便是較早開發右腦」。這是完全錯誤的看法。 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後捐了出來,並做了詳細的分析,發現他在掌管空間的頂葉和顳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3歲才會說話,如果生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布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他會右腦比較發達很可能跟他左腦功能不甚強,他很自然的用他最擅長的腦去處理訊息有關。如果他母親每天逼著他讀書寫字,「補強」,訓練他不強的左腦,他現在可能還是瑞士標準局的小職員,混一碗飯吃而已。他的例子反而是讓我們看到父母應該順其自然,就其長處去發揮。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總共就是這麼多財產,哥哥分多了,弟弟就得少一點,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 大腦終身都有可塑性 現在的腦科學研究發現,過去以為大腦過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變的觀念是錯的,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的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美國最近有一個實驗,請大學生到實驗室來學雜技團的拋球,那時先掃瞄一次大腦,他們要練習到同時拋接三個球,並持續一分鐘而不落地才可以停止,這時再掃瞄一次大腦;受試者回去休息三個月,不碰觸球後,再回到實驗室來掃瞄一次大腦。當實驗者把三張不同時期的大腦圖擺在一起作比較時,很明顯的看出第二張圖的頂葉掌管空間運動的地方有特別活化,血流量增多,區域變大;三個月不練習,那個地方又縮小。因為大學生已經超越青春期,所以這個實驗很清楚指出:人類大腦可以因外在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個成功的企業,它內部是很有機動性,隨時因應市場需求而調配人力。 學習窗口開放的時間不一樣 從演化上來說,每一種功能學習窗口開放的時間不定,有的早早打烊,有的比較晚,人類如果沒有這個特性可能活不到現在。 最近研究發現,嬰兒在一出生的2個月內若沒有兩個眼睛同時看到一個東西,以後在深度知覺上會有缺失;如果沒有在2歲以前把白內障拿掉,那麼即使手術成功,孩子也看不見,因為視神經已分化完成了。 上個月,美國底特律兒童醫院的柴加尼醫生來台演講也指出:情緒的窗口開的時間很短,他認為4、5歲之前的情緒經驗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有長遠的影響。但是有的功能終身可以改變。例如沒有手的人,他的腳趾可以畫畫、寫字,謝坤山16歲才失去雙手,他是有名的口足畫家,作品一點都不遜色。 父母只要用心想一想這些例子,就知道孩子的大腦不需要花大錢去「開發」,愛因斯坦的媽媽並沒有買這些昂貴的魔術方塊給他玩,他也拿到了諾貝爾獎。天才絕對不是只會用右腦的人,他是放對「位置」(niche)的人。現在很多孩子不快樂,因為他的興趣、長處不符合主流的趨勢,被強壓抑下來了;更多時候他是忙著補習,玩父母要他玩的東西,念父母要他念的書,被動的在過日子,沒有時間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在那裡。學習是個習慣,當孩子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後,再好的天賦、再大的腦力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昂貴玩具不如父母的陪伴 父母不要很迷信腦力的開發,要知道一分天才,九分努力,成功的人都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是一定都是鍥而不捨、有毅力、有領袖魅力的人。與其花大錢去買腦力開發遊戲,不如不去加班,不賺這個買玩具的錢,把時間留下來陪孩子。再昂貴的益智遊戲,它的效果絕對比不上窩在媽媽懷中聽媽媽講故事時來得大,我們不要捨近而求遠,父母的關心與鼓勵才是孩子最佳的腦力開發器。

增加寶貝自信的28個方式

2006年08月18日
公開
60

1 認真對待寶寶的要求。   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 提出:「媽媽,牛 奶。」你在外面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回到家,媽 媽給你拿,好嗎?」 2 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週末帶寶寶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 「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 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寶寶說錯的話   寶寶剛學說話,發音不準確的時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 間再教他。在寶寶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 認真對待寶寶的提問    寶寶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 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 用商量的口氣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 法。 6 給寶寶一個展示作品的空間    讓寶寶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寶寶做個陳列架, 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 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    給寶寶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 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域」,讓他心中充滿自信。 8 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寶寶自信的土壤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 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 9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不對寶寶說:「妹妹已經會數數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 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來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0 讓寶寶偶爾幫幫忙   帶寶寶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 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 讓寶寶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寶寶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 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2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卡通節目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卡通節目,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台詞,對他的觀點表示 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3 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寶寶獨立清洗自己的杯子、小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 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 鼓勵寶寶表演   當寶寶表演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鍊他敢於從容登台 表演,就是鍛鍊他的自信心。 15 讓寶寶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寶寶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 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16 幫助寶寶擬訂詳細計劃,並提醒他執行   比如幫寶寶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寶寶, 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 能充滿自信。 17 寶寶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制止他   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了他探索的信心。 18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遇到困難,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 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19 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 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了。」不要說:「寶寶你真 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讚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0 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承諾    本來並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你的失信讓他 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1 幫助寶寶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   寶寶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 變個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22 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 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3 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持他自己夢想做的事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24 盡量讓寶寶在生活中脫離依賴   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 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5 讓寶寶從小多接近大自然   帶寶寶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 廣才能自信倍增。 26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   辱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7 寶寶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 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 父母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最損傷孩 子的自信心。

忙爸爸也可以是個好爸爸

2006年08月17日
公開
29

黑幼龍:再忙,也要跟孩子談談心  忙爸爸可以是個好爸爸 專訪�黑幼龍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為了生活 幾乎每個人都是忙爸爸 但是常在家的爸爸 可不一定就是好爸爸 忙爸爸也不一定就沒有親子品質 想讓父子關係的質感更好嗎? 試試黑幼龍的黑家獨門妙方 如果有一天,晚歸的你想親親孩子熟睡的臉龐,孩子看到你卻大哭起來,直到你翻開報紙遮住臉,他才破涕為笑,「哦!這是爸爸啦!」。 荒繆吧!這的確是個網路笑話。但下面這個故事可就是真實爸爸的遭遇了! 「爸爸怎麼還不去出差?」 他總是出差,一兩週都不在家,不就為了工作嘛!後來他調到總公司,內勤工作讓他少了應酬,於是他開始了過往不曾做過的事∼準時上下班,回家吃晚餐;有一天,女兒居然跑來推推他:「爸爸,你怎麼不趕快去出差!」 他的小孩居然希望他去出差!難道天天回家吃晚餐,還不夠嗎? 的確不夠。回到家,看報、看電視、看電腦,跟家人共享晚餐,可是心都不在,孩子的興奮沮喪,他看不到,老婆的家事一籮筐,他隨便敷衍,還覺得煩。若對老婆孩子作個問卷,他們一定一致通過送爸爸出差去。 這是美國卡內基一位資深講師的告解。 你到底有多忙? 「天天回家吃飯,不一定是好爸爸。」黑幼龍說,但忙爸爸似乎成為現代人的主要形象,「我們到底忙到什麼程度?」他想問問所有的忙爸爸。 的確,加班變成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這還不包括外派到中國等地的分偶家庭。爸爸事業有發展,甚至邁向成功之路,代價卻是家人心的遠離。 黑幼龍認為,成功,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成功。「如果事業推展很好、很有名望,可是小孩學壞或夫妻感情不好,這種遺憾絕對不是事業成功可以彌補的。」 常在家不一定有質感 可不要以為常在家的爸爸就能營造親子質感!就如前述講師的情況,如果爸爸不在乎相處時間的內容,只專注自己的事、過自己的生活,這與獨處有何兩樣? 「常跟家人相處就會習以為常,不注重家人在一起做什麼,這是現代爸爸的通病。」黑幼龍表示,生活共同的分享、體驗,才是親子互動的本質。 黑語錄 「生活再怎麼忙碌,不管是為工作、為小孩、為生活衣食住行…,每隔一段時間讓自己靜下來想一想、摸索一下、充電一下。」 黑爸爸親子質感+∼寫信給每個孩子 年輕的黑幼龍曾經與家人分隔兩地,在台灣工作的他擔心自己長年不在孩子身邊,會讓三個兒子缺乏男性的角色模範,而且聚少離多,親子也會疏離。 當時網路還沒誕生,國際電話超貴,黑幼龍用最傳統,但也最能表達情感的方式∼寫信。他認為,中國人不好意思當面講,透過文字反而暢所欲言,分別給兒女的家書上寫著「多麼以你為榮…」、「我珍惜你是我的孩子…」等等,到現在,四個孩子還分別珍藏當年爸爸寫的信。 「如果不想辦法以質彌補相處的量,將會是我日後的遺憾。」黑幼龍說。 黑爸爸獨門親子質感+∼家庭談心時間 靜下心來聽孩子說話,有時你會很訝異他們的觀察力、思考力;談心時間就是個好方法。 從孩子們小時候開始,黑幼龍全家會坐在客廳圍個圈,點上蠟燭談天說地,或者帶著全家一起散步、一起坐在公園談話。不見得要嚴肅地談事情,有時只是很好玩地講孩子喜歡的話題;重點是∼一定要讓孩子有開口的機會。 「孩子上幼稚園時,我們曾經玩過:每個人用一個字形容其他家人,當時老么黑立行形容姊姊黑立琍是『變』,因為小姊姊三歲的弟弟完全跟不上,『變』這個字很貼切吧!」黑幼龍笑著說。 鼓勵思考 孩子變得不一樣 有趣的是,這樣的聊天對孩子的思考和行為都有加分作用。 黑幼龍會請孩子說說「下禮拜你最想做什麼事,讓其他人開心?」孩子剛開始多半回答「我要自己整理床」「我會自己吃早餐」,久了,孩子的內容越來越深刻,他們開始會說「我要幫助某某同學,因為他 ….」 「小聚會中,大家一起分享心情,對家庭的凝聚是很有影響力的。」現在孩子已經各自成家,聚會時他們仍保持「各言爾志」的家庭傳統,談談自己最有成就感、且如何做到的經驗,最挫折感、但如何站起來的經驗。 黑爸爸獨門親子質感+∼跟孩子一起討論 你很少讓孩子進入你的世界吧!如果轉換職場跑道,你會跟小孩商量嗎?黑幼龍就是這麼做。 「孩子當時對我說:『爸爸 我覺得你應該換工作!』當你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他們雖然很小,可是卻有很多想法。」他說。 一位溫哥華卡內基訓練負責人記得7、8歲時,當牧師的爸爸問他:「你覺得爸爸來這裡當牧師好不好?」「你覺得我們搬到這裡住好不好?」他長大才發現,爸爸要的不是他的答案或建議,而是要他開始思考。 黑幼龍常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應該怎樣呢?」孩子的答案是對是錯不重要,重點是孩子經由討論進而思考,並讓孩子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黑爸爸獨門親子質感+∼陪孩子一起作喜歡的事 孩子最喜歡做什麼事,你知道嗎?你陪他們做過嗎? 有一次,黑幼龍應邀上李健復的廣播節目,「你的孩子最喜歡做的是哪件事?」黑幼龍問;李健復答說是看卡通影片;「你陪他看過幾次?」再問,他看著黑幼龍幾秒鐘都沒講話。 孩子最愛看卡通這沒話說,但是沒跟孩子一起看過卡通的父母恐怕十有八九。「為何不試著跟孩子一起看卡通?」黑幼龍說,曾看過一位爸爸跟孩子看卡通,跟著孩子一起笑著倒在地上,「他樂在其中,這已經不是裝的了。」他說。 黑語錄 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家庭,你或許不喜歡寫信,而喜歡釣魚或打球,前教育部長吳京曾說,他是在籃球場上跟孩子一起長大的!每個家庭要去思考增加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黑爸爸獨門親子質感+∼看著孩子說話 當孩子跟你講話時,你在看哪裡?你是否一面看電視、看報紙,一面聽孩子說話?一面打電腦,一面不耐煩地打斷他? 「這等於中斷跟孩子的溝通!」黑幼龍說,你正傳送著「我對你不感興趣」「你說的都是很無聊、很沒意思的話」「你的話對我一點價值都沒有」的信息。 黑幼龍舉了兩個真實例子,爺爺住在兒子家,電話鈴響了,只見兒子一直聽孫子講話,連電話都不接。兒子後來說:「聽孩子說話很重要,也許對我不重要,但對他很重要!」 一位主管有一天回家吃飯一反常態,太太講話時,他不再看報紙或繼續吃飯,而是凝視著太太眼睛專心聽。飯後他試著找太太一起去看父母,太太居然馬上答應,其實他們經常為這件事吵架。 「單單聽別人講話就有這麼大的魔力!我們認真聽孩子說話、聽太太說話,都可以有這種收穫!」黑幼龍說,其實看著別人說話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都做不到,如果孩子講話,爸媽都認真看著他,對親子關係與孩子對自我的認知都大不相同。 爸爸的價值觀在無形中傳承 ●「做一個好人」一向是黑幼龍生活的方向,四個子女從小也能感受功課好不是好人的標準。 ●「尊重」是黑幼龍面對子女的態度,不會因為闖禍、功課不好就給予差別待遇。 ●「生活品質」更是黑幼龍教育孩子快樂的重點,有錢不見得快樂,在生活中製造樂趣,這四孩子都有自己的樂趣,工作、家庭、生活都快樂。 全文請見雜誌第24頁

你一定要懂的op大事

2006年08月16日
公開
21

開刀是大事,但絕大多數人一無所知。 現在,你終於有機會一窺究竟。 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外科手術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然而很多人聽到要開刀以及可能帶來的痛苦,常常是反問醫師;「能不能不要開刀?」 的確,有時確實存在甲醫師說要開刀,而乙醫師卻認為可以不必開刀的狀況。例如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臟病病人,就可能聽到可以用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以及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治療的不同答案。 其實無論醫生建議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在醫學上都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來支持醫生們做出這些決定。因此,當你聽到醫生建議你開刀時,你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開刀?除了開刀之外,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嗎?」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位老人家常有膝蓋疼痛的毛病,醫師的治療方法,可能包括了吃藥、進行復健或者進行換人工膝蓋關節手術這些方案,在這種情況,是不是要接受手術,當然必須是在了解所有治療方式的利與弊之後,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例如,如果老人家活力很好,成天想到處走,卻為膝痛所苦,可能換人工關節對他來說是個最好的決定,但是如果老人家平常活動量就很少,甚至常常臥床,又或者身體狀況不佳,手術治療對這位老人家來說,很可能就不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認識你的手術 以心臟病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為例,雖然手術所要達成的目標說來簡單,就是用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來取代心臟上已經阻塞的冠狀動脈。但是對病人來說,這樣的理解是絕對不夠的,因為光是「拿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就有不同的學問。 拿身上什麼部位的血管?是拿大腿的內側從鼠蹊部一直到膝蓋的大隱靜脈?還是拿胸腔正中央的骨頭後面的內乳動脈?還是有其他的選擇?拿動脈和靜脈有差別嗎? 一般來說,以動脈做為取代用的血管時,因為都是動脈,長期來看,繼續維持暢通的機率要比用靜脈做取代血管的機率來得高。但是取用動脈的技術難度比較高,手術的時間也會拉長,而且動脈本身發生攣縮,也會造成血流不通。 手術本身也有不同的技巧。比如取用大腿內側的大隱靜脈時,是用傳統的手術刀劃上一道長達30公分以上的大傷口,還是用只有兩個2公分以內小傷口的內視鏡方法來做?後者雖然好,卻得花不少錢?這又是一個病家必須了解之後才能決定的問題。 坦白說,在國內目前的醫療與健保環境之下,要求心臟外科醫師為每一位他將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全都詳細解釋這種種的問題,的確有些強人所難。而且也有很多病人,對於這些事,其實也很害怕,寧可不聽。他們的想法是,既然已經信賴醫師,到了醫院來準備接受手術,就全部聽從醫生的建議就好了。 給予醫生這樣的信賴當然很好,只是萬一手術的成果不那麼理想時(發生的機會是一定有的),病家當然會覺得大出意料之外。而意外,正是衍生爭議的最大原因。 開刀之前,常常還有些相關的護理工作,例如為了讓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取靜脈的手術部位,能在手術時被消毒得更徹底,護理人員常需將病人的陰毛剃除(雖然有研究認為這樣不見得能減少傷口感染)。又例如進行腹部手術之前,常會給病人吃瀉劑,以使大腸裡的糞便能在手術前排空,方便醫師手術中的處理。 另一個病人常會煩惱的問題是,原本可能就在吃藥控制身體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卻因為手術住院,使得原本還算控制得宜的老毛病,因為藥物的控制不佳而再起波瀾,甚至可能因為控制不佳,而讓手術也增加了風險與併發症的可能。因此,住院之初就必須徹底讓負責照護你的醫師了解你原來的毛病,以及你正在服用的藥物。 一般來說,手術前所服用的慢性病藥物,開刀前通常不需停藥。但開刀後,由於用藥增多,各種藥物間可能產生許多交互作用,因此讓照顧你的醫師們,了解你原來一直在服用的藥物,是件很重要的事。 認識你的麻醉 接下來是手術前應該會有麻醉醫師來了解你身體的狀況,向你說明在手術時會進行的麻醉醫療作業,包括麻醉方式,以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危險。 不同的麻醉方式,都有它應該使用的時機。. 半身麻醉 使用於只須處理手術部位在身體肚臍以下的手術,例如泌尿科手術、剖腹產手術、下肢手術等等。 它的進行方式是在皮膚消毒後,用很細又很長的針,將特定的幾種局部麻醉藥物,刺入病人背後的脊椎裡。效果是把那裡負責下肢痛覺與運動的神經一起麻痺,而達到病人下半身暫時無法動彈,下肢也沒有感覺的半身麻醉狀態,通常能維持麻醉狀態約三個小時,因此半身麻醉的效果,通常也大約只有三個小時。 半身麻醉的方式,又可以分成腰椎麻醉(所謂的spinal anesthesia)或是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腰椎麻醉:把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入脊椎中保護脊髓的硬脊膜內。麻醉藥物因為能直接接觸神經,因此所需要的劑量較低。但由於腰椎麻醉只能注射一次藥物,所以麻醉效果就只有約三小時。 硬脊膜外麻醉:另一種方式是,把這些藥物注射入硬脊膜之外,劑量較高。但因為硬脊膜外麻醉可以把一條細細的導管在手術中與手術後一直放在硬脊膜外的位置,因此它的麻醉效果,就能透過不斷從導管裏加入麻醉藥物而繼續維持。因此,在手術結束後,同樣也可以提供止痛效果。 風險 造成麻醉效果的局部麻醉藥物,也會造成血壓下降。雖然絕大多數病人血壓下降的狀況,都還在安全範圍內,但如果病人有脫水狀況,或是其他疾病的影響,就有可能在半身麻醉注射麻醉藥物之後,發生血壓突降,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休克的突發危險。 另一種狀況則是藥物所造成的作用太廣,超出原先的預期,結果使得不只是下半身被麻醉,有時連上半身部位也會被麻醉,而影響呼吸功能。 全身麻醉 通常會使用在半身麻醉較不適合的手術,例如腦部手術、心臟手術、頭頸部手術等等。目前使用的藥物大都是經由靜脈注射,使病人失去意識並減少痛覺。 全身麻醉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包括三大類: 1.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失去意識的全身麻醉藥物,包括由靜脈點滴中注射,及從氧氣罩中讓病人吸入麻醉氣體兩大類。 2.減少疼痛的嗎啡類藥物。 3.讓麻醉醫師能更輕鬆插入維持呼吸道暢通的氣管內管用的肌肉鬆弛劑。 風險 這些藥物基本上都很安全,臨床上也不常見到副作用發生。但把手術中維持呼吸的管子插入氣管內的過程,對病人來說是很痛苦的,而且會引起劇烈嗆咳,因此絕大多數的手術麻醉狀況中,麻醉醫師都是先讓病人進入全身麻醉狀態之後,再把這個呼吸管放入氣管中。 通常這個過程都很順利,如果病人已經因為進入麻醉狀態而呼吸不順暢,但是麻醉醫師卻不能將呼吸管順利放入的話,就可能發生非常危險的缺氧狀況。 而在這種狀況發生時,麻醉醫師通常只有幾分鐘能夠應變。雖然這個狀況很少發生,但因為這種狀況,常常不是事先所能預期,因此也使得全身麻醉的確存在著某種危險。 另一個可能性更低的危險是因為特異的體質(目前了解很可能是某些基因的異常),有時病人會對前述的全身麻醉藥物或肌肉鬆弛劑過敏,而發生體溫急遽上升的「惡性高熱」狀況,體溫在幾小時內上升到超過攝氏41度。這是會致命的,必須立刻讓體溫下降,並儘快給予解藥才能治療及降低死亡率。 雖然有這些通常的原則,但是到底要用那種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在實際醫療作業時,常常必須由麻醉醫師視病人當時的狀況加以判斷後,再做出最好選擇。 保持手術全程無菌 為了讓手術中的無菌狀況能保持得最好,在開始前,每位會接觸到病人的手術團隊成員,都必須先將手掌及手臂全部用刷子加上消毒液刷乾淨。然後再以無菌(不接觸到任何可能有細菌的物體)方式,穿上已經消毒過的無菌手術衣。 那空氣呢?空氣中不是也有細菌或病毒嗎?這就要靠手術室裡空調設備的幫忙。手術室裡的空調,基本上都是正壓,也就是房間裡的氣壓要比外面大,確保乾淨的空氣,從上方吹往下方,再送到房間外。同時空氣的出口,也是特殊的過濾設施,能確保空氣中的微粒數目非常的低。 手術的主角,當然是手術團隊。由於每個醫院的人力狀況不同,一檯手術的手術團隊到底要多少人,可能每家醫院不見得相同。但是主刀醫師以及助手醫師,應該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除了醫生之外,手術團隊應該還包括了負責精準又適時地傳遞器械的刷手護士(scrubbing nurse)、以及不在手術檯上而是在手術房中負責記錄、共同清點手術器械、紗布與提供後勤支援的巡迴護士(circulation nurse)。 紗布不能留在病人肚子裡 某些手術,尤其是腹部的一般外科手術,由於常用紗布止血,而腹部或胸部的體腔又深,為了避免把這些紗布,遺留在病人的身體內,就必須在把這些無菌紗布放在手術區域之前,就先把數目進行精確的清點。 目前大多數採用的清點過程,是由巡迴護士把無菌紗布交由刷手護士以無菌方式取出之後,再由刷手與巡迴護士兩人共同清點。而在手術將結束,開刀醫師要關閉與縫合體腔之前,兩個人再把所有紗布數目清算一次,如果拿給手術檯上用的和最後在手術檯上所算到的數目相符,表示所有曾用過的紗布,都已經不在病人體內,手術醫師就可以安心地將體腔閉合,完成手術。 雖然聽起來過程簡單,但如果手術時間長,護士之間的換班次數增加,或是病人出血量較多,使用的紗布數目一多,就可能發生紗布數目清點來清點去都發現少了的狀況。此時的補救方式,是倚賴外科手術紗布上的一道特意縫上的金屬線,在X光下會顯示出一道白線,手術團隊在病人的體腔還沒完全閉合之前,以照X光的方式,找出可能位於病人體腔內的紗布位置,再由開刀醫師取出紗布。 雖然刷手與巡迴護士和接受開刀的病人幾乎沒有直接接觸,可能彼此擦身而過也不認得,但是在手術團隊中,她(他)們也擔負著不可或缺的重責大任。 如果護士們經驗不足,也不知該如何與主刀醫師配合,主刀醫師需要的或是器械或是縫針與縫線老是給錯,或總是慢半拍,那在手術壓力之下的主刀醫師的情緒和手術成果可能會有所影響。 不滿意手術怎麼辦? 所有將接受手術的病人與家屬最害怕的,當屬手術後發生原本沒預料到的併發症,甚至重傷害或死亡。 這些狀況無論如何絕對不是醫師所樂見,更不是他原先預期的,幾乎可以說都是意外的結果。雖然醫生透過過去的醫學文獻,大多知道某些狀況的確可能發生,但對於病人與家屬來說,卻一點兒心理準備也沒有。 這時候就容易和醫師發生爭執,甚至產生「早知如此,何必開刀」的後悔。 在併發症發生後追悔當初不該同意手術,其實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如本文之初所述,如果選擇手術是經過深思熟慮與詳細討論,這項醫療決策本身就沒有錯,雖然併發症誰也不樂見,但試想,如果當初真的不開刀,任由病況惡化,豈不也令家屬抱憾終身。 如果病家們真的對於手術後的狀況不滿意,悲憤之餘,也不妨先聽聽開刀醫生與手術團隊怎麼說,了解整個手術進行的過程。如果還是不滿意也不能接受,再透過解決爭議的各種機制去處理,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通常各醫院裡總是有某些單位(例如醫院裏的社工室、企劃部等等)在處理這些來自病家的抱怨與不滿。而在社會愈形重視消費者滿意的今天,醫療院所對於病家的投訴,也一定會重視與病家的溝通。雖然溝通的結果,不一定雙方都會滿意,但是至少總是有接觸的管道。 而除了與醫院直接的溝通之外,地方政府的衛生局也是民眾可以申訴的管道。在衛生局或地方上的調解委員會,也時常會接到醫療爭議要求調解的案例。 如果這些機構的處理狀況病家仍然不滿意的話,循司法途徑處理,雖然不是醫病任何一方所樂見,但也是解決雙方爭議的最終管道。 在健保與醫療制度未來可能更趨複雜的情況下,手術前多些了解與準備,充分與醫師溝通,儘可能參與醫療決策與治療的方向,比起事後結果不如理想的追悔與憤怒,應該更是值得花時間去努力的。

開發寶寶的右腦

2006年08月15日
公開
30

以下遊戲可在不同程度上從刺激、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舉例如下: 遊戲一: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裏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裏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爲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遊戲二: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麽動物。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裏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爲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爲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裏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遊戲五:跳跳舞 玩法: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6歲任何年齡的孩子,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領著他做,或讓他自由發揮。 遊戲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孩子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能發展兒童的節奏感。 遊戲七: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注意: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遊戲八: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顔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爲主,不要計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顔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在資訊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於想培養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一、借助音樂開發右腦 近幾年來國內外專家認爲:音樂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整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的奇特功效。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爲"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爲"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的高,"音樂腦"的利用率則特別的低,從而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由於音樂腦能使人産生創造力、聯想力、直觀力、想象力及靈感,所以能夠設法開發利用音樂腦那將會提高人類的智慧。研究者強調說音樂腦在幼兒時期至關重要。幼兒期是音樂腦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開始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音樂腦的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兒期如能讓孩子經常學音樂、聽音樂,就可以大大的開發音樂腦,提高孩子的智慧。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産生重大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強調:只有當大腦右半球即音樂腦也充分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經常讓寶寶聽音樂、學音樂,或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 二、體育鍛煉開發右腦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活躍了他們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了體質,而且對智力的發展也會産生積極影響,這是因爲運動促進了血液迴圈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使代謝加速,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再加上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會促使大腦各個不同部位快速作出相應的機能反應,這猶如大腦神經在做各種各樣的健腦體操。此外,每天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 安排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他們的體質條件及興趣選擇一些合適的專案。在節假日裏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或公園等場所進行健身活動,在夏天還可以帶孩子去游泳,讓他們充分的接受空氣、陽光和水的鍛煉。 三、鍛煉圖形識別能力 圖形識別能力是左腦的重要功能之一,進行圖形識別的訓練可有效的活化右腦,促進智力。圖形識別是類型識別訓練的一部分。爲了把圖形這個詞的含義同繪畫相區別,我們把它規定爲輪廓的、線條的,或者說是用線條抽象化了的類型。 四、鍛煉想象力開發右腦 1、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自然是智慧之源。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從蘋果落地中得到啓發,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從熱愛小昆蟲開始。 2、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往往來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踐,愛迪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3、孩子玩遊戲,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遊戲中産生的, 4、別把成人的規則強加給學生,成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和行爲規則,但這些行爲規則不一定對青少年有效,有時反而對他們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起阻礙作用。 五、家庭教育八大注意 1、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範,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對孩子施加影響,。對於0_3歲的嬰幼兒而言,父母的影響更大,因爲人的個性特點大多是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 2、 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麽怎麽的" 3、 孩子一樣有自尊心 4、 從小教起,從小改正 5、 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6、 決不爲孩子護短 7、 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8、 不把電視當成"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