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ora&Woody媽媽

日期

#Tag

身處冷氣房的肌膚保養

2005年03月12日
公開
57

秋冬由於氣候的關係,肌膚都會比較乾燥,因此保濕工作是秋冬季節不可少的肌膚保養步驟。至於炎炎夏日,又濕又熱的天氣只讓人想躲在冷氣室,享受陣陣涼爽的冷風輕拂,拭去一身的黏膩與暑氣! 不過,你可知道冷氣有著超強的除濕效果嗎?想想看,早期的冷氣都會滴水,而這些水滴,就是從空氣中吸收的濕氣、水氣而來的。所以,身處在冷氣房的你,肌膚表層的水份也會被冷氣的除濕功能給「吸取」,很容易造成肌膚乾澀。 吹冷氣,可能有哪些不良影響? 肌膚缺水、暗沉 長期吹冷氣會對皮膚造成很大的負擔。因為冷氣具有除濕效果,會讓皮膚失去水分,容易因保濕不足而形成皮膚乾燥,較容易長痘痘,更會使得皮膚暗沉。 塵螨與過敏 冷氣機裡的塵埃及細菌容易誘發氣喘,或是造成眼睛乾癢而引發結膜炎,如果不得不待在冷氣房中,或是不吹冷氣真的很難受,建議要常常清洗冷氣機的除塵網,以免灰塵、細菌積聚。 晚上吹冷氣睡覺時,應穿長褲、長袖衣物來保暖。另外,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直接對著冷氣的吹風口,應保持距離,並且要注意冷氣房與一般室溫的溫度變化。     待在冷氣房的肌膚保養 一、多喝水 人體肌膚所含的水分,是體內血管不斷補充的結果。所以如要避免肌膚乾燥,最重的關鍵就是要多喝水,才能真正補充體內的含水量。建議一天至少要喝2000 cc才足夠,而且以溫開水的吸收效果最佳,比任何冰水、冷飲還好喔! 二、保養工作須加強保濕 肌膚乾燥的人,在肌膚保養品的使用上特別需要加強「保溼」效果。保溼類產品能鎖住角質層內的水份,延長皮膚水分被蒸發的時間,讓皮膚維持於一定的潤澤度。一般來說,含有甘油、膠原蛋白、果酸、維他命E等成分的保濕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保養品的質地,以乳霜、凝膠的保濕效果,比乳液來得好。 三、減少對肌膚的刺激 1. 洗臉、沐浴都使用不含皂的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產品,以免將皮膚上的油脂保護膜一併清洗掉。 2. 沖澡、洗臉、泡澡的水溫不要太高,以40度至42度為宜。 3. 不要使用尼龍澡巾、浴刷、洗臉刷、或磨石來搓洗皮膚,以免造成刺激。 4. 洗完澡後以棉質浴巾將水份拭乾,不要用擦的。 5. 以保濕乳液來做身體的保濕,尤其手肘、足部等部位。 叮嚀 夏季,雖然熱,卻不會讓人像冬天時的意興闌珊,因此算是適合出遊的季節。溯溪、到海邊、游泳、爬山、露營,這些適合團體、家人的活動,不啻是增進感情交流的好方法!不過,出遊除了留意安全,肌膚的保濕與防曬,一樣不能忽視,才能給自己的肌膚打下好基礎喔!

電磁波與健康

2005年03月11日
公開
58

行動便利的生活,讓人可以隨處工作,也隨處休閒,不再拘泥於有形的空間,生活更隨心所欲。 不過,也因為這類締造行動生活的電器用品太過便利與普及,如手機、PDA、筆記型電腦…等,現代人過度依賴使用,也造成了某個程度的負面影響,其中,健康的影響是最切身的! 手機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近幾年來,手機快速普及的速度令人咋舌,人手一機是基礎配備,擁有兩支手機以上的人更不在少數。然而,享受便利是一回事,手機會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卻一直時有所聞,更讓使用者憂心。該如何二者兼顧,著實為難! 手機可能會造成的傷害 手機發射出來的電磁波,是否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一直是近年來科學家與業界研究與爭議的問題。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喬治卡羅博士提出以下幾個警訊。 1. 手機電磁波會干擾心律調節器。 2. 能穿透孩童尚在發育的腦殼。 3. 破壞腦中血液的屏障功能,導致毒素進入大腦。 4. 它會使血球細胞產生小核,此種基因損害正是診斷癌症的指標。 如何有效避免手機電磁波? 雖然卡羅博士上述關於手機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至今尚未有醫學研究可以證實手機會直接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傷害,然而,若能在使用時降低損害的程度與可能性,當然更好。 1. 儘量使用免持聽筒,或使用附擴音器者,讓手機的天線遠離身體。 2. 由於輻射主要由天線中段發出,若天線縮於機身內,則整個行動電話形同一具天線,輻射範圍因此擴大到頭部、下巴與手部;所以最好選擇天線外露且不要太小型的手機。 3. 收訊不良時勿使用手機,因為在訊號越微弱時,會需要越高的功率來保持通訊,因此電磁波越強。 4. 手機撥出與接通時,其輻射最強,所以把行動電話放在口袋或掛在腰際的人,應在撥出及接通時將手機遠離身體。 叮嚀 因為手機的快速普及,以及價格、費率的平民化,讓不少人幾乎把手機當成市話來使用,使得使用手機的「後遺症」,如頭痛等提早出現!其實,幾乎所有的電器用品都有輻射,其中除了手機,電腦的輻射也不容忽視!其他,像電視、微波爐、收音機……等等電器,也都有程度不等的輻射喔! 建議每個愛護自身與家人健康的媽咪們,記住一個原則,對於電器產品可以使用,但不要「依賴」,使用時應保持安全距離,不用時把插頭拔掉。此外,假日時離開電視螢幕跟電腦遊戲,走向戶外的花草樹木,才是最健康自然的生活喔!

寶寶脹氣時的照顧法

2005年03月10日
公開
59

脹氣,是嬰幼兒常常會有的症狀。如果寶寶出現吃不下、腹痛哭鬧,且輕拍肚子會出現類似打鼓的「碰碰」聲,就是脹氣了。 如果孩子很容易脹氣,可能是孩子的消化不良,或者因為腸胃道阻塞而引起排氣不良,導致積滯在腸胃道的氣較多,形成脹氣。 當孩子脹氣時該怎麼辦? 為何會引起脹氣? 1. 奶嘴不合:因奶嘴洞太大或太小,餵奶技巧不佳使過量的空氣吞入胃中。 2. 不斷哭叫:讓寶寶躺著吃奶,或寶寶餵奶時哭鬧不安,容易吸入大量空氣。 3. 乳糖不耐症造成的脹氣現象。 脹氣時的居家照護 1. 選用適合寶寶的奶嘴,初生兒較適合用圓孔奶嘴,較大嬰兒可用十字型奶嘴;而奶水滴出的速度,以能一滴接著一滴的滴出為佳。 2. 餵奶時若寶寶哭鬧不安,最好先安撫寶寶情緒後再餵食,並且儘可能抱著寶寶餵食,不要讓寶寶自己平躺。 3. 乳糖不耐症造成的脹氣現象,必須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才能夠改善脹氣。 4. 以少許薄荷油塗在寶寶肚臍周圍,再以順時針方向為寶寶按摩腹部,幫助腹中氣體排出,以減輕脹氣引起的不適感覺。 須立即送醫的狀況 1. 用手摸、觸、壓、捏腹部時,會有堅實及硬硬,甚至有硬塊的感覺,而且寶寶會有壓痛、閃躲的傾向。 2. 寶寶的腹部愈來愈鼓大,而且幾乎沒食慾。 3. 上吐下瀉,發燒、活動力差、臉色不好、呼吸急促。 4. 大小便顏色帶血,或黑便、或深茶色尿。 叮嚀 在小兒科門診中,約有二成至三成的幼兒病患是因脹氣問題求診,可見此症狀在嬰幼兒的普遍率!一般來說,除了上述須立即送醫的情況,通常寶寶的脹氣問題都可以藉由物理方式來改善。因為嬰兒吸吮的動作會吞下許多的氣體,哭的時候也會吞入空氣,因此嬰兒腸胃道的氣都會會比較多。之後腸胃道在進行正常蠕動時,自然會聽見肚子有水的聲音,這其實並不能算是一種病狀,只要嬰兒沒有嘔吐、胃口變差、腹瀉的症狀,就不須擔心。

6大超強排宿便食物}

2005年03月08日
公開
68

現代人普遍都有便秘的現象,該如何清除體內毒素,排除身體宿便呢?讓我們來告訴你哪些食物,有幫助清除宿便的功效,輕輕鬆鬆解除便秘痛苦。 排便不順暢,並非只能靠瀉劑等藥物來改善,生機飲食專家歐陽英告訴我們,6種可以幫助代謝廢物的食品,利用天然食材,就可改善便秘情況,而且還能每天自由搭配食用喔! 地瓜小點心 材料:地瓜1條,白木耳3朵,蜂蜜適量。 作法:地瓜去皮切塊,白木耳泡軟切碎後,兩者一起加水煮爛,加入蜂蜜調味,當點心吃。 建議:一天吃2次,2餐之間吃。 口感:甜脆可口。 注意:地瓜屬澱粉類食物,容易產生胃酸,因此胃酸過多者勿食用。 地瓜小檔案 地瓜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刺激腸道蠕動,引發強烈便意,是通便的特效食物喔! 香蕉水果汁 材料:香蕉半條、鳳梨原汁300c.c.,木瓜半個。 作法:鳳梨榨汁,再將香蕉切小段、木瓜削皮去子後,三種一起用果汁機攪拌均勻。 建議:一天喝一次,在2餐之間。 口感:微酸香甜。 注意:現做現喝,不可放超過1小時,否則果汁容易氧化,效果會遞減。由於此飲品較甜、含鉀量也較高,胃酸及腎功能不好者勿飲用。 香蕉小檔案 香蕉富含寡糖,可增加腸內好菌,並含有豐富果膠,有助潤腸通便,改善便秘。 海帶木耳餐 材料:乾海帶半條,黑木耳3朵,香菇5朵,橄欖油、粗鹽適量。 作法:海帶、黑木耳和香菇,泡軟切絲再加橄欖油、粗鹽下鍋煮熟。 建議:當配菜每天吃。 口感:滑嫩、味香。 注意:海帶屬性滑嫩,會使得受精卵著床不易,因此孕婦勿食用。 海帶小檔案 海帶含豐富的膠質及褐藻氨酸,能潤滑腸道,有助於通便。 蘆薈紅棗飲 材料:蘆薈3片,紅棗15粒,寡糖20c.c.,水3000c.c.。 作法:蘆薈削去邊刺後,連皮帶肉切小塊,連紅棗和水用大火滾後,小火續煮20分,濾渣加入寡糖調味。 建議:當作一天的解渴飲料。 口感:味道微甜。 注意:蘆薈滑嫩,會使受精卵著床不易,孕婦勿食用。 蘆薈小檔案 蘆薈含有Aloecin與蘆薈黴素,具有健胃整腸,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故有助於清腸排便。 鳳梨酵素飲 材料:鳳梨醋20c.c.,液體酵素30c.c.,寡糖20c.c.,冷開水500c.c.。 作法:將所有材料加在一起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1~12個月寶寶--各項成長遊戲

2005年03月07日
公開
78

1個月大嬰兒-----記憶和視覺遊戲 作者﹕巍子 編撰 -------------------------------------------------------------------------------- 一個月大的嬰兒睡的時間比較多,醒的時候比較少,一般來說醒來後就是要吃,或是要排便。家長將孩子喂飽後,可以在寶寶安靜時可給予適當的感官遊戲。 到一個月間的孩子對顏色還不能很識別,看到的東西是黑白的,最愛看的是媽媽的臉。可以畫大一點的父、母的臉黑白像,貼在離寶寶眼睛約20公分地方讓他看。給這個時期的孩子看黑白畫可培養他的記憶和視覺上的能力。 也可以畫一些黑白的條紋、波紋或是黑白格子棋盤等,交替的給寶寶看。在寶寶醒來看畫時,可隔三四天左右更換下一幅。如:給孩子看三天媽媽的像,然後換成爸爸的像,然後是其它的。你會發現寶寶對看過的畫已有了記憶能力。 除了給孩子看畫外,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臉和有聲音的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遊戲中可左右移動頭部和各種逗笑的臉部表情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等。只要寶寶醒著,育兒者就應該不斷地和他說話,也可為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打下基礎。 在育兒中,父母應該了解到的就是,與孩子互動得越早越好,逗笑孩子也是越早越好,這些都是關鍵。@ 2個月大嬰兒----發展遊戲 -------------------------------------------------------------------------------- 已滿月的嬰兒比剛生下來時醒著的時間較長,臉部的表情也開始多了起來,小手小腳的動作也開始頻繁了,力量也慢慢增加。因此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除了繼續給於他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外,還應增加一些遊戲來鍛鍊孩子體能等。 一.抬頭看玩具 在床上墊一些毛巾或博被,使床不要太軟也不要太硬。將孩子輕輕的放在床上,讓他趴著,幫助他調整一下使他的兩臂彎屈兩手心向下支撐身體。媽媽拿著可發出聲音的玩具〈如小搖鈴等〉一邊搖一邊快樂的叫著寶寶的名字,逗引寶寶抬起頭來看。這個遊戲可以讓寶寶的背部肌肉、手臂、頸椎等處得到鍛鍊,也可讓寶寶感受到快樂的氣氛,熟悉自己的名字。 一般一天一次為宜,一次不能超過兩分鐘,以免寶寶疲累。最好是在餵飽孩子一小時後在進行,以防吐奶。孩子哭鬧時也不宜。 二.抓手指遊戲 剛生下來的寶寶就已經有了本能的反應,只要有東西放到小手心,寶寶的手就會自然收握。2個月大的嬰兒,父母可以通過遊戲來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抓握能力和手腦協調的能力以促進大腦發育。 方法: 媽媽將食指放入嬰兒手心讓他抓握,幾秒鐘後將手收回。反覆幾次後再用食指觸碰嬰兒小手掌的邊緣,看他是否有反應、也去抓。如果孩子能把父母的手指抓得很緊,這時你可以試著將孩子往上提升〈另一手在寶寶身後保護〉,握得緊、比較有力的孩子有時能被提高到坐的姿勢。 一般一天兩次為宜,每次不要超過五分鐘。 三. 散步,“介紹”事物 寶寶醒著時,父母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抱著寶寶出去散散步,讓孩子接觸感受一下外面的環境,並可通過不斷地“介紹”周圍的事物、環境來增進親子關係和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這也是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個月大嬰兒---腦部發展遊戲 -------------------------------------------------------------------------------- 【大紀元11月13日訊】 這個月的寶寶手眼開始協調,小手小腳的活動力越來越強,會玩弄小手,也開始想翻身動一動;對外界聲音反應較靈敏了;咿咿啊啊的喃喃自語中開始學發音。此時家長可多陪他們玩些刺激觸覺、聽覺、肢體動作等遊戲或運動,以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一、伸手抓玩具 讓寶寶反覆練習抓握動作,有益腦部運動。 方法:經常在寶寶床頭放些玩具,讓其俯臥,媽媽可逗引寶寶去抓,或拿起寶寶的手去抓玩具,如果寶寶能抬頭用肘支撐上身,並用其中一隻手去抓玩具,表示寶寶的上肢及頸肌已開始發育。寶寶如能揮動自己的小手去抓玩具,媽媽就要給予適時的讚美,讓他知道你多麼喜歡他這樣做。 二、懸吊鬆手練習 寶寶每次在「抓」東西的同時也在練習「放手」,家長應該多給他練習的機會,懸吊運動就是很好的練習。懸吊能促進寶寶的協調能力及擴張胸部,吸進更多的氧氣供大腦使用。 方法: 給寶寶穿上好活動的T恤與尿片,讓寶寶抓住你的大拇指,然後將他的身體拉離床面幾吋,如果寶寶握不住有鬆手的感覺時,就讓他躺回床上。一天可做好幾回,每回只做一分鐘,一分鐘內可練習好幾次。因為每次寶寶支撐的時間只能五到十秒。 注意: 做任何活動前都應告訴寶寶你要做什麼,除了注意安全外,還要隨時鼓勵他:「你好棒喔!」 三、學翻身 寶寶要先學會翻身才能進一步爬行,移動身體。 方法: 有些寶寶上個月就已學會不必墊後背,或靠他人扥後背就能側翻了。如果寶寶還不會側翻,媽媽可從旁協助扥住背部,輕推臀部,使其容易向另一側翻身。接著學向左右兩側翻身,媽媽在一側逗弄他,或拿玩具吸引他,寶寶為了抓住玩具會順勢翻成側臥、俯臥,此時媽媽要守護在旁。如果寶寶學不會翻身,可能是衣服太厚、太緊或床太軟,妨礙他的行動。有些寶寶對這些練習還是有困難,可延至下個月再進行。 四、和寶寶說話 這個月的寶寶會咿咿啊啊地發出雙元音,此時媽媽應多重複他的「咿咿啊啊」去做回應,並且唇形要明顯地和他「對話」。寶寶喜歡有人跟他說話,你的微笑及聲音會使他感受到你的愛。他由你這兒學到如何發音、笑,以及親近、信賴他人。 這項活動是對寶寶最初的發音訓練,及母子交流的溫馨互動,越早開始越好。在寶寶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父母應持續與寶寶「對話」,親切地回應他發出的各種聲音。@、 4個月的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據專家研究報告,剛出生時嬰兒的腦容量是美國國家檔案局的十倍,出生後到三個月大之間,腦部以極高的速度成長,三個月起到六歲間是高速成長,在此之後就非常緩慢了。所以嬰兒從出生起就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寶寶本身也很喜歡學習,家長應保握這段非常珍貴的時機,多給寶寶在遊戲中學習的機會。 滿3個月的寶寶頭圍增大了,腦力更是快速增長,他們什麼都想學,視力、手的抓放能力都進步了;會玩躲貓貓;也會對鏡子微笑了,這時可陪孩子玩相關的遊戲以促進各項發展。 一、看移動物品 寶寶視力進步了,已有調節遠近的能力,不但能看綠豆般大小的顏色鮮豔的東西,也能隨物品移動視線。 方法:讓寶寶觀察快速滾動的線軸、小球,或其他移動較遠的物體,如各種電動玩具車、小火車、街上行走的行人、移動的汽車、正在飛的小鳥昆蟲飛機、嬉戲中的小孩等,不但能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也可擴大寶寶的視野和認知範圍。 此外,常常抱寶寶到室外觀看小朋友玩耍,儘早接觸同齡的小朋友,有利發展同伴關係。這時的孩子還不懂認生,是結識小伙伴的最佳時機。 二、玩躲貓貓 從4個月起的嬰兒都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 方法:拿一條大手帕蒙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呢?」,為引起寶寶的驚奇,當寶寶去找時,媽媽就扯下臉上的手帕,驚喜的說:「喵~」,寶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當媽媽臉上蒙住手帕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讓他知道你在身邊,因為寶寶最怕看不到媽媽會因此而大哭起來。 下次可換個方式,把乾淨手帕輕輕放在寶寶臉上,寶寶第一次被蒙住臉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媽媽就握住寶寶的手幫他把手帕拿開,並說:「手帕拿下來了」,多次練習以後,他就逐漸學會自己拿下手帕了。有些3個月大的寶寶還會自己藏在被窩裡再鑽出來;有的也會抓毛巾蒙自己的臉,逗大人玩,十分可愛! 躲貓貓遊戲使寶寶發現看不到的東西其實還存在,於是會去尋找,拉開手帕探索,引導他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三、找聲音 寶寶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胎教時在胎內就被呼喊名字的寶寶,此時聽到他的名字會轉頭尋找聲音。在寶寶視力範圍外發出聲音,可以擴大寶寶的探索領域。 方法:當寶寶平躺在地板上時,悄悄走近他,並親切地叫著他的名字。在你出現他的面前時要多叫幾次,然後你停下來等他回頭。如果他沒什麼反應,再叫大聲一點。如果他回過頭來看到你了,就去抱抱他、摟摟他,然後放下寶寶,換個方向再玩幾次。為訓練他的聽力,在叫他之前不要讓他看見你。如果他做到了,別忘了給他愛的擁抱。 四、照鏡子 讓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有助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例如你告訴他「拍拍手」、「洗洗臉」,常會用到這些相關的名詞,如果寶寶對自己的身體部位越了解,越能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也可透過照鏡子的遊戲,讓寶寶很快認識自己。 方法:放一面鏡子抱寶寶到鏡前,指著鏡中的寶寶說:「這是…(他的名字)」,「寶寶笑一笑」等等。摸著寶寶的嘴、鼻子、耳朵、眼睛或其他部位,告訴他這是什麼。經常照鏡子的寶寶,會注意自己臉上的器官,較快學會認識自己;經常照鏡子的寶寶,在照鏡子時,也會有較多的表情,或笑或做鬼臉,或摸摸鏡子裡的人,十分開心。 五、跳、蹬、踢 經常讓寶寶做蹬腿、踢吊球,讓下肢自由活動,有利於將來坐及爬的學習;也可讓寶寶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可發展寶寶的下肢力量,為站立作準備。 方法: 1.吊一個寶寶喜歡的有響聲的玩具,扶著他的雙腳教他「踢」,幾次以後就會了。 2.扶著寶寶腋下站立,讓他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寶寶在跳躍時會刺激腦部的平衡或前區庭發育,有助於平衡活動。@、 5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大紀元11月23日訊】 這個月的寶寶會認物和認最親近者的臉孔;頭部大都已能完全挺立,聽到聲音就會轉過頭去;動作也越來越靈活,所以多陪他做些平衡活動或相關遊戲,會有助於腦部發展及各項成長的學習。 一、看吸引他的物品 如果寶寶聽到物品名稱能用眼睛準確地盯住目標,表示他已有認物的能力了。觀察寶寶最愛盯著什麼東西看,再教他認這樣東西,他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學。教他認識感興趣的事物,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所以媽媽平時就應多留意什麼東西最能吸引寶寶的目光。 方法:多數的寶寶都喜歡看燈,以此為例作說明。媽媽邊說:「燈,燈」邊把燈打開又關掉,使燈忽暗忽明,使他從注視你的嘴型轉向注視燈。也可拿著寶寶的手摸摸燈罩,然後開燈點亮時告訴他:「燈」。每天至少練習五次,直到你說「燈」時,他就能盯著燈看為止。這已表明他已了解這個字代表的是什麼,這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開始。 二、尋找聲音 寶寶能順著聲音用眼睛找到掉落的物品,表示他的視覺與聽覺靈敏,能循聲尋物了。有的寶寶125天左右就學會尋找落地的響物,多數的寶寶約在155天才有這項能力,你可試著記下自己寶寶的學習天數。 方法: 1.將會發響的金屬湯匙或玩具當著寶寶的面丟到地上,看寶寶是否會循聲尋找掉落物品。 2.媽媽在寶寶房間某處將玩具或物品弄出聲音,邊說:「寶寶聽聽,哪兒有聲音啊?」觀察他是否懂得將視線轉移去尋找聲音的來源。可重覆練習幾次,聲音由強轉弱,由近到遠,並變化不同的方向。 三、舉高降下 將孩子拋入空中然後接住(多數是爸爸在做),讓孩子在大人膝上跳來跳去,這2個簡單的動作,就可刺激孩子腦部的前區庭發育及平衡發展。 方法:用虎口撐在寶寶腋下,讓他面向你輕輕舉起,以便你們能互相看見,並開心的告訴他:「你是一架飛機,飛啊,飛高了!」;放下時告訴他:「降落了,飛低了!」上升時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嚇著寶寶,最好能一直注視他的眼睛,使他有安全感。 如果寶寶已能適應了舉高降下的遊戲,看寶寶的反應可試著玩輕輕往上拋的遊戲,但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動作,不要拋得太高,以免危險和造成寶寶精神緊張。加上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中,千萬不要做太大動作的刺激遊戲喔!@、 6個月大嬰兒─ ─各項學習遊戲 -------------------------------------------------------------------------------- 【大紀元11月30日訊】 寶寶越長大活動力越強,越渴望習各項技巧,這時他需要多多練習以獲取經驗,我們應給他合適的環境及充分的機會。不要將寶寶關在遊戲欄、嬰兒床或其他「監牢」中,以免喪失大好的學習機會。寶寶希望與你在一起,及喜歡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別忘了多陪陪他給他快樂的學習時光,通過親子之間的遊戲能增進親子感情,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心理發展方面是大有好處的。 一、學傳手 寶寶能應用拇指與其他4指相對彎曲,就能拿穩東西。寶寶學會單手拿穩物品後,可練習兩手同時握物及將物品由一手傳至另一手。 方法:拿2-3個比寶寶嘴巴稍大又能吸引他的東西,例如小瓶、小盒、小玩具等,但不能太小以免他放入口中,發生危險。要同時拿多個吸引他,如果一次給他一個,他可能會扔掉手裡的東西而去拿另一個。最好不要將他扔掉的東西再還給他,這樣他就會發現扔掉就會失去,於是他漸漸知道在拿新東西時,就會把手中東西換到另一隻手裡,再去拿。這時大人應給他適當的讚揚和鼓勵,因為寶寶學會傳手是手的靈巧度又進一步了,你的鼓勵會使他更穩定的學習。 二、騎馬聽兒歌 讓寶寶邊聽兒歌邊配合韻律作動作,可培養孩子用動作表現語言。在愉悅的環境中,重覆聽同一首兒歌,同時感受韻律,同時學會把歌詞和動作連結起來,對日後語言及兒歌背誦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方法:抱寶寶和你面對面坐在你的腿上,握住他的手唱兒歌,腿部隨節拍跳動讓他有騎馬的感覺。唱到關鍵字如「飛」、「跨過河」等,就把寶寶舉高;或配合節奏、歌詞使他身體向後傾倒;或動作加大一些。反覆練習幾次,以後只要唱到這些歌詞時,他就會主動做這些動作了。這是讓寶寶很愉快的一個遊戲。 三、學爬行 正常嬰兒在出生幾個月內,便會腹部貼地用手臂與腿的力量,使身體前進,這種動作稱為爬行。當寶寶開始爬,他已進入人生的重要課程之一,他需要多多爬行來促進腦部發育,你要給寶寶一個適合爬行的環境及誘因。 方法:給寶寶穿著易於活動的服裝,讓他俯臥用前臂支撐前身,腹部貼床,你在前面拿玩具逗引他爬行。讓他學會用一隻手臂支撐身體,另一隻手為去拿玩具而繼續前進。不要一開始就放一堆東西在他身邊,他就可能哪兒也不想去了,將玩具放遠些讓他多爬幾分鐘。 寶寶最大的快樂之一就是跟在你後面爬來爬去,專家建議一天最少要有十分鐘你在地上與寶寶在一起, 他會為你的讚美與擁抱而快樂的爬向你。 四、帶寶寶小跑步 這是一項很好的平衡活動,對三度空間發展也有幫助,請在一個安全、可自由活動的地方進行。 方法:將寶寶抱在胸前,小心支撐好他的頸部,帶著他在室內小跑步,讓他體會身體跳動的感覺。專心看寶寶反應,並告訴他你們正在進行什麼活動,注意跑步不宜過大。當他的頸部發育到能撐住自己的頭時,可加快速度並改變姿勢,讓他體會從不同速度與不同角度看事物。@、 7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 【大紀元12月7日訊】 滿6個月的寶寶多數會坐穩而且學會連續翻身;手更加靈巧了,能頻繁地用手抓東西往嘴裡放,所以不能在寶寶周圍放置尖銳或過小的物品,以免造成危險;跟上個月相比多認識了1-2種新的物品名稱,也會模仿大人做一些動作或手勢,如「再見」、「謝謝」等等。 寶寶的頭腦像個寶庫,你越開發寶藏越多;你給寶寶越多練習與學習,產生的動作效應就越多,腦部的發育就越發達,智力就越高。即使腦部損傷的寶寶,據專家表示只有增加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就會有明顯進步與變化,所以家長要經常陪著寶寶學習,耐心而親切地陪他們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 一、連續翻滾 滾動能鍛鍊前庭和小腦的平衡,如果寶寶還不會翻滾常常是因為大人沒給他練習機會,只是讓寶寶學坐忘了讓他練習翻身。學會連續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 方法:在有足夠面積的場地,將障礙物移開,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或涼席。家長拿玩具誘導,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再從俯臥變成仰臥;最後學會連續打滾。為拿到遠方的玩具,寶寶會連續翻滾向遠方移動。大人可利用皮球、小跑車等引誘他滾到遠方拿玩具。如果有必要大人可協助寶寶,用手輕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有了成功的經驗寶寶就更願意學習了。 二、撿豆豆 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這一精細動作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發展與手、眼的協調。 方法:準備一些乾淨的的蠶豆讓寶寶去撿,大人要在「」一旁看護,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如果沒有蠶豆,可用鈕扣、棋子等代替。 三、學手勢 每個家庭使用的手勢都不同,有的家庭先學會「再見」、「握手」;有的家庭先教「親親」、「碰碰頭」等。只要寶寶學會用動作表示語言,哪種先學會都可以。這是寶寶與人交往的開始,家長應鼓勵寶寶做表示語言的動作,家人也要經常對他微笑或做再見等手勢,將來他會比較容易與他人相處。 方法:利用適當時機教手勢,例如當親人要離開時,大人抱著寶寶說「再見」,並抓住他的手做揮手動作,讓他知道這就表示「再見」;寶寶從別人手裡接過玩具或食品時,家長拱起他的雙手上下搖動說「謝謝」,你可示範幾次給他看,要讓他看見你的手勢和嘴型。 四、測觀察力 寶寶在遊戲中發現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拿走了,會啼哭、亂動或尖叫,就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已具備觀察能力了。如果寶寶毫無反應,表示他的觀察能力還未發育,較小的幼兒會認為,「看不見,就是沒有了」他也不想去找了;或者他周圍玩具太多了,可悄悄地將玩具拿走,只剩他手中的一件,再當面將他手中的玩具拿走藏起來,試試看他有無反應。如果寶寶開始有觀察能力時,可做另一項遊戲。 方法: 1.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取走放入口袋中露出一截,他會伸手去將玩具取回。由於寶寶能覺察到自己的東西不見了想要去尋找,大人可進一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 2.坐在地板上,手裡拿個玩具讓寶寶看,然後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說:「玩具呢?」引誘他去尋找。如果他不想去找,再把玩具拿給他把玩一下,或拿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經過幾次重覆練習,寶寶就知道東西不見了,可以再找回,會試著用手去探索,或掀開被子或摸鼓起來的地方,於是他的觀察力就在他的好奇心中逐漸展開。 五、敲一敲 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拿起物品就敲,把東西敲響了他就樂了。此時寶寶不但能握穩東西,還能弄出聲音,這是更進一步的表現。 方法:家長給寶寶準備一些小塑膠碗、厚玻璃瓶、木板、積木、響鈴…等之類的東西,讓孩子拿著小木棒敲敲打打;或拿起2個積木對敲,感受敲擊不同質地的物品所發出不同的聲響,並訓練寶寶手的靈巧性。@、 8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作者﹕睿璿 -------------------------------------------------------------------------------- 讓嬰兒從出生那一天起,給他充分的刺激與良好的學習誘因,是父母的責任。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刺激,讓其腦部的神經迴路得以打開,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而人腦則是產生各種心理現象的重要器官,包括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興趣、性格……等。所以要培育傑出優秀的人才,請擅用智能開發,除了能開發小孩的智能外,還要培育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契而不捨的毅力、專注的精神,及善良、真誠、寬容等的良好人格。 寶寶從5個半月起,經常用眼睛、耳朵、雙腳、手腕和身體接觸外界,週遭世界對他而言,更加寬闊而具吸引力。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能力還不夠發達,所以對各項學習活動要反覆練習,透過遊戲增加他的短暫記憶、專注力及思考能力。父母應經常逗引寶寶,多和他互動,他的智能開發就在你的關懷中茁壯成長。 一、你藏他找 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的「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提供重覆的刺激,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在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的過程中,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不見了要如何去找;東西被藏起來了,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這正是可以訓練寶寶記憶、觀察、思考、等待、探索、語言學習…等能力很好的遊戲。 遊戲方法: 1.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躲貓貓」遊戲,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讓他掀開手帕;或將玩具藏於身後、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 2.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如果寶寶不會去掀,可換條透明的手巾,因為寶寶還認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看見了自然會去拿。引導寶寶去觀察、探索,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如果他辦到了,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種滿足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 二、學會「不行」,懂得「坦然面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這個月他更進步了,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同時教他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習慣了等待,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 1.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要撥開他的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微笑,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重覆教幾次後,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記得要親親他、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你好棒,真的不去做….」,及早教他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 2.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而應該學會去「坦然面對」,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例如: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沒到看電視時間,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學會遵守規律及等待。一開始時,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媽媽要堅持原則,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自然就學會了「坦然面對」。 三、扔東西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其實是正常現象。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還樂此不疲。在反覆的過程中,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也是一種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方法: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扔完後,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 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四、獨自玩耍 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方法: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如杯子、鍋蓋、木槌、湯匙等,讓他摸一摸、敲一敲,把玩把玩,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他撕扯著玩,紙張可多樣,由薄到稍厚,由大到小,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玩得十分開心。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能力,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 五、平衡感遊戲 平衡感好的孩子較不易跌倒,也較能做跳躍等體操動作。撐住寶寶的腋下,讓他用腳蹦蹦跳跳;或將寶寶丟高高的遊戲;或抓住寶寶雙腳讓他倒栽蔥的姿勢,都可以培養平衡感。做平衡遊戲時要特別小心寶寶的頸子,可套個頸圈,及注意脖子的保護。 遊戲方法: 1. 丟高高 自己躺下將寶寶往上拋,邊說:「飛高高!飛高高!」速度先快後慢,讓他體驗不同速度的感覺,別忘了邊玩邊鼓勵他喔!這個遊戲適合各種時期,能促進身體平衡,增加運動機能。 2. 倒栽蔥(頭垂直朝下搖動) 如做過前面丟高高遊戲,可進行這項活動。抓起寶寶的雙腳呈倒立姿勢,再緩緩地前後搖晃,在到立及搖晃中就能增強他的平衡感。請記住不要抓寶寶的襪子或鞋子,因為可能會鬆脫,一定要抓他的腳。@、 9個月大嬰兒-各項成長遊戲 作者﹕睿璿 -------------------------------------------------------------------------------- 許多家長都知道教育應從零歲就開始。從出生到學會說話大約是一年時間是零歲期,這時嬰兒腦部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幾乎每分每秒都在飛快增長,是提昇幼兒智能的最佳時機。 8個月-12個月大左右屬於寶寶的學步期,當他能腹部離地爬行到扶著東西站立,到自行跨步決定自己的前進目標時,就邁入了另一個智慧階段。寶寶每天忙著探索豐富的世界,他的好奇心超乎你的想像,每一件事物,每一個聲音都吸引著他,所以不要把他關在嬰兒床或特定小範圍內,這會阻礙他們成為天才的機會。將家中危險物品收妥,並告知寶寶「禁區」禁止進入;危險物品不准碰觸,給他一個自由、寬闊、安全無虞的空間,盡情去探索、學習,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開朗好相處的性格。只要寶寶做到任何事,一定要給他擁抱或讚美喔,這時他最期待的喜悅! 一、爬上爬下 當寶寶學會腹部貼地匍匐爬行,漸漸地他知道要爬得快必須腹部離地、臀部抬高用四肢撐開身體向前爬。學會用四肢爬行的寶寶,已經能有效地應用四肢支撐的力量了,很快就能扶著東西站立。讓他爬上爬下可以鍛鍊足部、手腕肌肉與關節,刺激腦部發展。 方法:在床上放些大枕頭、大絨毛娃娃等大型柔軟玩具,或爸爸、媽媽躺下當障礙物讓爬寶寶從身上爬過去。當寶寶能克服困難爬過這些障礙物時,爸爸、媽媽要立刻給予讚美,讓他體會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 二、刺激腳趾遊戲 讓寶寶光著腳丫訓練他腳趾用力,當拇指用力時,會增加對腦部的刺激。 方法: 1.拉起寶寶的雙手讓他站立,站穩後教他踮腳尖,這時大人仍需扶著他的手,讓他保持平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每天幾次,如果他不願意或臉潮紅時不要勉強。如果學會踮腳尖,可牽著他的手,讓他以腳尖走路前進。別忘了親親他,告訴他:「你好棒!」 2.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膝上,拉著他雙手,他的雙腳頂住媽媽的膝蓋,稍鬆手讓他往後傾,又拉回向前倒,讓寶寶身體一前一後,刺激腳底。也可配合音樂邊唱邊玩喔! 三、拿湯匙 手指的應用也能刺激腦部發育。平時給寶寶拿湯匙或有握把的杯子,或拿些葡萄乾、鈕扣等小東西給寶寶抓一抓也有促進作用,但因東西很小要避免讓寶寶誤吞。訓練寶寶拿湯匙,不但能促進腦部發育,也能讓他享受用餐的樂趣。很多媽媽不讓寶寶自己拿湯匙,是不想弄得到處髒亂、怕麻煩,其實這是剝奪寶寶的學習機會。只要訓練得宜,寶寶也可以自己拿湯匙。 方法:在寶寶正是拿湯匙前,可在平時遊戲中讓他學會用大鏟子鏟東西。拿米粒或砂土讓他鏟來鏟去,久了他就知道要用鏟子的凹面才能將東西鏟起來,及如何拿穩鏟子將盛好的東西再倒入另一個碗中。重覆學會這些動作後,他的手變得有力,漸漸地他就能拿穩湯匙將食物放入口中了。 四、大大與小小 這時期的寶寶好奇心十分旺盛,喜歡到處摸一摸、看一看,媽媽的梳妝台、抽屜,地上的鞋子、箱子等都是他的最愛。這時家長可善用身邊的事物,教寶寶認識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及各項認知的慨念。 方法:將大人的物品和寶寶的物品,如衣服、襪子、鞋子、枕頭等,大小分明的東西並排在一起,反覆對寶寶說:「這是大鞋子,這是小鞋子」。或是於實際生活當中,給予機會教育教他分辨大小。例如到戶外看到停放的車輛有大卡車、小轎車,就反覆教他:「這是大卡車,這是小汽車」,不斷重覆指出大小對照的物品,漸漸地他就學會分辨大小,及認識物品的名稱了。 五、玩娃娃 這個月的寶寶不但會察顏觀色,也會模仿平日大人的言行,尤其喜歡學媽媽照顧自己的模樣。這時家長要注意身教,及教他學會關懷、同情別人。有些媽媽看到男寶寶玩娃娃就認為不妥,硬是將寶寶的娃娃拿走,這並不是好方法。其實,無論男孩女孩都是應該學會愛惜別人,懂得如何關心、照顧別人的。寶寶愛護娃娃正如你愛他一樣,讓他的愛心滋長,而不是被澆冷水。但是也要注意教導孩子性別的差異,如發現孩子異性傾向行為要及時教導,以免導致孩子日後性別意識上的錯亂。 方法:給寶寶一條可當被子的手帕或手巾,及一個布娃娃,有些寶寶就會玩起拌家家酒的遊戲。他會哄他、抱他、幫他蓋被子等,模仿媽媽照顧關懷寶寶的模樣。娃娃陪寶寶玩耍、陪寶寶睡覺,有時寶寶會跟娃娃說話,是他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夥伴。學會關懷娃娃就會關懷其他的人,善待娃娃也是寶寶學習人際關係的重要課題。@、 10個月大嬰兒-各項成長遊戲 作者﹕睿璿 -------------------------------------------------------------------------------- 這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長時間平穩地坐著玩耍,讓寶寶學會專注地獨自玩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平時不要過分逗弄小孩。你要盡量和他互動,例如和他說話、微笑或從旁關心他,但不要一直有事沒事就逗弄他,以免養成他粘人、磨人、任性及過分依賴的壞習慣。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很專注地玩玩具時,就讓他專心的玩,盡量培養他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強加干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 父母可從平時遊戲活動中培養他的專注力、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全的人格。 一、配配看 一般的積木或組合玩具常會用到重疊、插入、蓋上或拔出等的動作技巧,這些動作可讓寶寶充分運用到手指指尖或手指頭,可增加手指的靈活度及專注力。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也可成為寶寶的最佳玩具,例如:紙箱、紙盒、線軸、瓶瓶罐罐…..等,只要加點巧思,也可運用到以上的操作技巧,就可讓他玩得不亦樂乎喔。 方法:拿個鞋盒,盒蓋上挖2個大小不同的洞,洞口以你要寶寶插入的物品的寬度為準,例如乒乓球和小塑膠碗,讓這2件物品剛好卡在大小洞口,再拔出來。就像小寶寶喜歡把浴缸的塞子拔起來、塞進去一樣。這個遊戲不但可訓練寶寶的手指技巧,亦可讓他學會分辨大小、增加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二、交朋友 寶寶看寶寶越看越有趣,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看到他們會笑、會打招呼。如果寶寶不會和小朋友打招呼,有可能是沒有機會和小朋友接觸。當寶寶開始學站立時,或牽手學走路時,最好常帶他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看他們遊戲、跑步等的活動。當寶寶看到別人在學步、遊戲時會特別開心,這會促進他想要參與,而加快想學會走路的慾望,及奠定將來與人相處的良好基礎。 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和不同年層的小朋友交往,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較少怕生,也可互相學習。但家長最好在旁觀察,如寶寶有不好的動作,或模仿他人不良的習慣,都要適時與予改正。改正不是責備,寶寶這時已懂得大人心意,不要嚇著他,以免影響他日後的學習。 三、聽聲取物 這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發展很快,已經學會聽聲指物,問他熟悉的東西或圖片時,他會用手指指出。讓寶寶透過聲音的重覆刺激,他會更容易學會更多的新事物。 方法:放2-3種寶寶的玩具在他手拿得到的地方,媽媽先教他玩具的名稱,然號說:「把大象拿給媽媽。」如果他拿對了,要表揚及讚美,例如說:「好棒喔!這是大象。」如果拿錯了,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介紹這個玩具的特徵。例如,大象鼻子長長的;猴子會爬樹、喜歡吃香蕉;車子會跑;兔子耳朵長長的等,這樣寶寶很快就能分辨清楚了。 四、滾鐵罐 這是很有趣的爬行訓練遊戲,能促進寶寶的全身運動。 方法:在奶粉罐裡面裝些滾動時會發出聲音的小物品,如彈珠、鈕扣等。讓寶寶邊爬邊滾動奶粉罐,物品和奶粉罐滾動發出的聲音,會吸引寶寶一直想滾動它,他會很開心喔!媽媽也可以把奶粉罐先滾到遠處,讓寶寶爬過去再滾回來。 五、蹲下撿物 前2個月的寶寶應學會扶著東西,雙腳分開平衡地站立了;到上個月學會雙手扶著東西學路;接著就可單手扶物向前移動,這時可教他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蹲下撿物是應用上下肢協調,及手、眼配合較複雜的運動,每個寶寶的成長規律不同,如果寶寶還不會,只要耐心教導,假以時日也一定學會。記得不要太勉強寶寶喔! 方法:寶寶會單手扶物前進時,大人將玩具放到寶寶的腳旁,引誘他蹲下來檢。他會一手扶著東西蹲下來,另一手去檢玩具,然後再站起來。但有時因想急著檢新鮮的玩具而摔倒,大人要在旁看護。但學步期的小孩幾乎沒有不摔跤的,小孩摔跤時大人要保持鎮定,不然反而容易嚇到小孩。 如果寶寶不敢蹲下來,不要勉強他,可以牽著他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學檢物,先讓他適應蹲下和站起來的動作,漸漸他就會獨立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蹲下去檢東西了。@、 11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為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系統就會發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餵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好,模仿能力也很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恆的寶藏。 一、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餵食要訣,一定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燙,約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應多讓他自己來。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他,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餵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裡面。 二、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做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結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張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好開心喔!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如果寶寶不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 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面,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這個遊戲可玩好一陣子。 三、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方法:讓寶寶先看著你用蠟筆在紙上畫些簡單的圖案、塗上顏色,引起他的興趣後,再給他一支蠟筆,讓他把玩一下,告訴他:「這是蠟筆。」教他用全手握筆。開始可手把手教他在紙上畫,最後放開手讓他自己塗鴉。不管他的「傑作」如何,都要誇獎他。 如果寶寶拿了筆要亂塗家具或牆壁,要告訴他蠟筆或彩色筆只能畫在紙上,建立他正確的習慣。 四、選選看 你是否曾有過拿幾樣東西讓寶寶挑選的經驗?寶寶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不要直接拿給他,再拿另一樣不同的東西讓他選,當你的寶寶有機會做選擇時,可能會產生很有趣的「笑」果,及學習思考、認知的效果。在選擇嘗試中,他會學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及認知各項物品的功能。 方法:利用日常用品讓寶寶做選擇,如他要吃稀飯時,給他一根湯匙及一支小叉子讓他選;喝水時,給他一杯有裝水的杯子及一杯沒裝水的杯子隨他挑選;出門時,問他腳上應該穿襪子還是手套;洗手時,問他該用香皂還是積木……等。 如果他選錯了,那麼就照他選的給他,將錯就錯,讓寶寶自己親身體驗錯誤。就讓他用小叉子吃稀飯;喝沒有水的杯子;腳上穿手套;用積木洗手。在有趣的試行錯誤中,你跟他一起歡笑吧。接著,讓他再選一次,如果他選對了,要讚美他。有時寶寶會故意選錯,對這種滑稽錯誤他感到非常有趣,這時你就幽默一下,跟他開懷大笑吧!@、 12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快週歲了,大部分的寶寶都能獨立站立,有些已會扶著東西移步前進。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四處走動,個人的發展差異逐漸加大,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真實的智能也開始萌芽。 研究報告指出,給寶寶活動的空間越廣,刺激腦部的機會越多,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越佳,到了3-4歲的智能就越好。所以不要讓寶寶在雜亂的空間,或玩具太多的房間內活動,會妨礙他的積極探索,影響智能發展。 週歲的寶寶,有的雖說已會「學走」了,但是手腳尚不靈活,一定要不斷的重複練習,不要限制任何寶寶可練習走路的機會,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寶寶的手走,在搖搖晃晃及愛的掌聲中,他學會如何平衡及有獨立成長的機會。但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注意家具是否有尖銳的角及邊緣,收好危險物品等,讓寶寶在寬敞ˋ安全的空間中成長。 一、推紙箱前進 有些寶寶快週歲了還不太會走路,除特殊情形外,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可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幫助努力嘗試要站起來的寶寶開始走路。 方法:找一個和寶寶站起來時,可用手撐在上面同高的空紙箱,重量不宜過重。讓寶寶在乾淨的地板上推著紙箱練習走路,媽媽從旁鼓勵、引導他。當寶寶發現他可以自己推著東西前進時,通常會雀躍不已,孩子都很喜歡這個充滿樂趣的遊戲。 二、貼五官 父母可透過這個遊戲讓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外形,從認識自我開始,再認識動、植物等其他事物。 方法: 1.在厚紙板上畫一個人的頭形及臉形,最好也畫上頭髮,臉部空白留做貼五官用。用紙片製作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等,用來黏貼。 2.首先,家長指著自己的五官讓寶寶辨認,接著教他用手指出媽媽的鼻子、嘴巴…..等。也可拿出鏡子讓他看,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 3.父母示範貼圖,有時可故意貼錯,讓孩子指出糾正過來。 4.讓孩子自己貼五官,只要貼對位置就好,不要求貼的比例正確。 三、裝手電筒 手的功能發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透過寶寶觀察大人拆裝手電筒的過程,讓寶寶自己動手裝手電筒,可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專注力及訓練手部操作的靈活度。 方法:家長把手電筒從拆開、放上電池、套上燈泡,栓上蓋子、然後按上開關使燈泡亮起來,每一個步驟慢慢地、仔細地做給寶寶看,寶寶在旁觀看也會學大人的樣子去拆裝,家長從旁可看看寶寶能做到哪一步,寶寶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不要勉強他。此時也要告訴他,要愛惜物品,不要將手電筒亂扔、亂敲,否則會弄壞燈泡,燈泡就不會亮了。 四、分享好東西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漸漸懂得想佔有或得到一件東西了。教寶寶與他人共同欣賞物品,凡事不能只從自我為出發點,從小培養他與人共享的情懷。當他體會大人願意與他分享事物時,漸漸地他也可能拿出自己的玩具,要與大家分享。 方法:家長在平日應經常和寶寶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將身邊美好的事物不論大小,都與寶寶分享。例如:你在摺棉被時,和他一起欣賞被單可愛的圖案:澆花時,和他一起看看美麗的花朵,耐心教他觀察葉子的紋路;出外郊遊時,跟他一起欣賞天上的白雲……等。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建立他對他人的信任,長大後也較會替他人著想。@、

愛她,就陪她一起迎接寶寶降生!

2005年03月06日
公開
58

清朝的開世祖—努爾哈赤,在一次出遠門時,正逢妻子在家待產,家中遣人向努爾哈赤報信,而身為準父親的他,卻淺淺一笑,說此乃女人家的事,不足掛記,辦正事要緊。 這一則小插曲,除了描述努爾哈赤的雄心遠志,卻也道出傳統男性對於妻子懷孕、生產的參與不足及漠然! 在國外,為了讓為人丈夫者更能體會另一半的辛苦,倡導丈夫陪產已行之有年。而台灣地區雖也早就引進,評價卻仍兩極,甚至對丈夫陪產仍有許多迷思與誤解! 關於陪產… 國外的研究發現,丈夫參與妻子的分娩過程,可以成為產婦的精神支柱,並增進親子關係,使產婦對疼痛的忍受程度提昇,且對藥物的需求減少,因此大力倡導準爸爸陪產。 陪產的施行 要先讓準爸爸了解自己的角色,可透過醫護人員的幫助了解太太的需求,並且參觀醫院及產房的設備,預先適應環境。 準媽咪陣痛時,準爸比可以做什麼? 1. 適時的身體接觸,例如擁抱、按摩。 2. 心理的支持,多說一些鼓勵及讚美的話。 3. 供應食物、飲水、擦汗、更換產墊、衣服、襪子,並且幫助妻子走動及休息。 4. 安撫太太情緒。 5. 協助呼吸,運用同步呼吸的方式,使太太維持緩慢而有節奏的呼吸。 6. 提供舒適的環境,空間的整潔,運用枕頭及毛毯達到適當的姿勢,並且協助更換姿勢。 7. 代表產婦與醫療人員接洽談話,以了解目前生產進行的狀況。 進產房後,準爸比可協助… 1. 協助太太保持正確的生產姿勢。 2. 運用節奏性的口令,幫助太太達到適當的呼吸及用力。 3. 協助放鬆及減輕不適的症狀、如擦汗、按摩、供應少許水份,及給予言語的安慰及鼓勵。 4. 協助正確用力,可以用手在太太腹部加壓,指引用力的方向。 5. 協助聽胎心音。 6. 共同迎接寶寶出世,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之下,共同參與剪斷臍帶的過程。 7. 協助太太與新生兒的第一次身體接觸,並幫助新生兒試吸媽媽的乳頭。 陪產度有負面影響嗎? 雖然大部分的文獻,對丈夫參與分娩過程多持正面看法,但也有報告顯示,先生在進入產房後,目睹到實際分娩過程,會有驚愕、慌張、無所適從,甚至呈現休克的狀態。 專家認為,造成這樣的負面影響,是因為面對妻子的吶喊、慘叫,與平日的形象差別太大,而心愛的人長時間的疼痛,及臉紅脖子粗的持續用力,自己卻幫不上忙,內心是充滿了無能感與愧疚感! 建議可在陪產前就多了解產程,或跟婦產科醫師多諮詢,甚至在陪產後向心理師諮商,都能有效改善,且讓夫妻感情更親密。 叮嚀 「愛她,就陪她、扶持她,一起面對所有的美好與痛苦」—這是許多鼓起勇氣走進產房的父親的心聲。而國內的陪產制若要更普及,最需要的是大眾觀念的突破,讓夫妻享有更多共同的美好經驗!

台北市得獎餐廳

2005年03月05日
公開
76

可以去品嚐~品嚐喔~台北市得獎餐廳 佳餐飲視覺設計獎: CasaCafe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1-3號  2521-8911 Pianopiano  北市四維路208巷10號     2701-6860 路邊花    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70巷38號  2773-9513 親切服務獎: CasaCafe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1-3號  2521-8911 NoName   北市新生南路三段68-2號   2369-1682 最後華爾滋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8號   2511-1693 采舍     北市光復南路290巷26弄1號  2731-0635 最佳室內設計獎: 烏鴉長壽  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87巷42號  2778-5236 水鯤    北市信義路二段8號2F     2391-1886 芙蘿    北市中山北路七段43巷3號   2876-4461 最後華爾滋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8號   2511-1693 巧思佈置獎: 大大樹音樂圖像  北市永康街42-1號      2351-7223 女巫店     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   2362-5494 烏鴉長壽    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87巷42號  2778-5236 CasaCafe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1-3號  2521-8911 a8caf?     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76號B1 2364-1322 最佳餐飲獎: 阿娃那兒  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6巷33弄15號  2778-6862 采舍    北市光復南路290巷26弄1號    2731-0635 pianopiano 北市四維路208巷10號      2701-6860 南方安逸  北市金華街199巷1弄6號      2395-2199 a8caf?   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76號B1 2364-1322 浪漫飛行  北市雲和街61號    2368-2343 物超所值獎: 吉娃屋 北市泰順街50巷36號  2368-2488 推薦餐飲: 最後華爾滋的起司蛋糕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8號 2511-1693 莎慕瓦法國茶館 北市武昌街二段118-1號  2389-6539 以利亞的三明治 北市四維路154巷1號  2703-1653 PosyCafe荷葉牛肉餐 北市信義路二段12號  2396-3899 向日葵(東區)的照燒雞腿餐 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70巷5弄20號 2778-1278 烏鴉長壽的紅酒雞腿餐 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87巷42號  2778-5236 南疆天堂的麵疙瘩 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7弄16號 2363-3925 有很多好看書籍的店: CasaCafe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1-3號    2521-8911 巢窟    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4巷10弄1號B1 2365-9948 挪威森林  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4巷9號 2365-3089 2﹒31   北市信義路二段86巷27號     2351-4132 有庭院的咖啡館: 北樓   北市建國北路一段61號    2506-5219 畫布   北市泰順街38巷6弄2號    2362-8981 CasaCafe 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1-3號 2521-8911 永康階  北市金華街243巷27號    2392-3719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2005年03月04日
公開
67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我的寶寶不嬌弱 好腸成長不遲到胃

2005年03月03日
公開
59

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以每年十月至隔年的三月為高峰期,從去年一直延續發燒至今年二、三月的流感病毒威力不小,各地門診量暴增,而受感染的孩子年齡以一歲至十二歲最多。因流行感冒所引起的併發症,多半有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並可能伴隨著肌肉酸痛、倦怠、發燒等臨床表徵。 其實,小孩子不僅是流感盛行期間容易受到感染,任何時候,只要抵抗力低弱時,都可能被其他細菌或病毒性疾病所波及,諸如腸病毒、輪狀病毒等,均是家長們耳熟能詳又避之唯恐不及的小兒常見傳染病疾。 0-3歲 幼兒體質養成黃金時期  為什麼嬰幼兒的抵抗力會較差呢?孩子出生以後,尤其是半歲到一歲以後,幾乎所有小孩罹患感冒的頻率都會大幅增加,這是因為母親經由胎盤傳給小孩的抗體逐漸消失,必須開始仰賴自體免疫系統的捍衛,但0-3歲的免疫系統還十分嬌弱不成熟,防禦功能稱不上完善,因此容易罹患各種傳染病。  在免疫功能發展定型之前,雖免不了病菌的入侵犯病,但擁有強壯體質的孩子,確實可以減少病情的嚴重度,也能比別的孩子更快病癒。而想要強壯體質,除了來自父母的遺傳,後天的哺養亦佔了相當大的影響比重。 益生菌有助小兒營養吸收功能  0-3歲是幼兒體質養成的關鍵時期,養成的不二法門就是攝取適當的營養,在此階段所提供的營養補給,對於孩子未來優質免疫力的催生將有莫大的助益,效果遠遠勝過長大之後的進補調養!不過,在此須特別強調的是,營養的吸收與否關鍵是在消化系統,沒有好的腸胃功能,給再多珍貴的營養素也是枉然。尤其是幼兒在感染一般感冒或流感時,經常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讓體質嬌弱的嬰幼兒童除了在病中耗盡體力之外,還大幅減少營養的吸收,導致許多小病患在短期內一直無法痊瘉,影響成長發展。  目前已有實驗指出,在幼兒飲食中補充天然活性益菌,特別是比菲德氏益菌,可以減緩幼兒腹瀉的嚴重度,持續食用,有助於小兒腹瀉疾病和濾過性病毒的發生,輪狀病毒的出現率亦可大幅降低。簡單來說,天然益菌能夠調整幼兒腸道酸鹼值,一旦腸胃健康,營養吸收率增強,自然有助於幼兒免疫力系統的養成與茁壯。

藥物過量,有損肝臟健康!

2005年03月02日
公開
57

隨著生活環境與衛生習慣的提升,台灣地區得已從早期的「肝病王國」脫離。然而,根據調查,現代人罹患肝病的比率,卻沒有如官方預期中下降,研究顯示,這跟國人「愛吃藥」的習慣有很大關係! 壓力指數長期過高的台灣人,將近有半數都有慢性頭痛、胃痛、經痛、失眠等症狀,許多人懶得看醫生,只去藥房買些止痛藥、鎮靜劑自己服用,甚至連感冒也會自己去買感冒成藥、糖漿服用,長期下來,造成肝臟健康的莫大威脅! 保養肝臟的必知重點 乾淨無負擔,才是最好的「養肝藥」!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在醫界也流傳過一句話「肝病沒有藥」,言下之意,只要是可以治病的「藥」,對肝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肝病的用藥更須格外小心謹慎。 所幸,肝臟本身的再生能力不錯,若要使功能不正常的肝臟恢復健康,只要先減輕它的負擔,並且提供足以讓肝臟正常運作所需的元素及營養,「保肝」並不難喔!含有下列幾種維生素的食物可以有效促進肝臟機能正常,建議你可以適量攝取。 促進肝臟機能正常的營養素 一、維生素B群 可達到保護肝臟,預防脂肪肝的發生。維生素B群含量多的食物包括:豬肉、豬(雞)肝、蘑菇、酵母、蛋類、全穀類、牛奶、大豆、番茄等。 二、維生素C 維生素C能夠直接改善肝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並促進抗體形成,加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減輕肝臟脂肪變性,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再生。因此,肝炎病人應當經常服用維生素C。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柳橙、草莓、奇異果、番石榴、高麗菜、花椰菜及青椒等。 三、維他命E 維他命E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功能,並保護肝臟細胞不被自由基攻擊、破壞。含維他命E的食物有:葵花油、芝麻醬、小麥胚芽及全麥製品等。 四、礦物質—鋅、硒、鈣 有助修復肝臟細胞,及協助肝臟解毒,以及減輕肝臟負擔的效果;含有鋅的食物有牡蠣、南瓜子、葵瓜子、芝麻及腰果等,含硒的食物有食用菌類、紫菜、芝麻、全榖類、小麥胚粉、堅果類等。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乳製品、豆腐、鮭魚、小蝦及小魚乾等。 叮嚀 除了少吃藥、多吃上述的食物以外,飲食還要避免一些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腸、臘肉等,而在蔬果選擇上也儘量以不含農藥的有機農作物為主,菸酒更是要絕對禁止。此外,每天至少要有八小時的睡眠時間,這也是讓肝臟維持健康的要件之一。 至於國人愛吃止痛藥來止頭痛的問題,醫師表示,大部分人的頭痛是情緒引起,只要以熱敷、按摩、小憩片刻就能紓緩,如果不行,最好要看醫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不會衍生其他不必要的傷害喔!

不過胖、不過瘦的體格,才是健康寶寶!

2005年03月01日
公開
69

老一輩的人認為,小寶寶得要白白嫩嫩、胖胖的才可愛,才表示父母把孩子養得好;因此,隨時隨地都準備各種食物要給寶寶吃。而有些新一代的父母已經拋卻這種舊觀念,認為寶寶不必養胖,瘦瘦的身材才有益健康;如果寶寶不想吃,媽咪爸比也順其自然不勉強。 其實,上述這兩種養育態度都不完全正確。不論哪個階段,飲食只要足夠就好,過量不見得營養就會吸收得比較好;但若比較厭奶或厭食的寶寶,家長也不能放任,導致寶寶攝取的營養長期不足,容易造成發育遲滯,甚至影響各項發展! 過胖、過瘦都容易出問題… 胖小孩容易有慢性病 怎麼樣算胖?最簡單的辨識方法,就是孩子只有增加體重,身高的上升卻很緩慢。近年來,發現不少慢性病的發生年齡有在降低當中,如:高血脂症、高尿酸症、高血糖…等,這些疾病大部份都與肥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且,媽咪爸比可別以為「小時候的胖不是胖」,因為在幼兒期,脂肪細胞若持續增加,那長大後的體型大部份也多屬於肥胖,而且要作體重控制時也會比較困難!屆時,若要孩子進行減重,對家長與孩子都是一項艱難的考驗! 瘦小孩要留意均衡、充足飲食的誘導 一般來說,寶寶有厭奶期是很正常的,通常幾個禮拜到幾個月,就會恢復過來了。通常孩子厭奶時,會建議媽咪以副食品來增加孩子的營養攝取,這樣奶喝得不多也沒有關係。 多元的食材與烹調方式 不過,若孩子不是厭奶,而是長期厭食,就要特別注意了。建議媽咪多變化飲食方法,利用多種顏色的蔬果、多種方式的烹調、有趣可愛的造型,來吸引孩子的食慾。另外,培養居家用餐的氣氛也很重要,關掉電視、固定播放用餐時的輕音樂,而且父母自身也要各種食物都吃,利用自身示範及舒適快樂的用餐感覺,讓孩子更樂意吃飯! 請醫師開些促進食慾的藥 若孩子的飲食與成長百分位仍然不盡理想,可以至小兒科看診,探究孩子是否有病理因素造成厭食,或者請醫師開些促進食慾的藥,都能有些幫助。 叮嚀 有不少父母都以為,母奶(牛奶、羊奶)的營養最完整,所以只留意多給寶寶喝奶,而到了該添加副食品時(約四至六個月大時),卻不甚在意副食品的進食進程。其實,此時的副食品添加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及時讓孩子嘗試新食物,日後要讓孩子吃一般的飲食,困難度會增加很多! 另外,不少孩子偏食,愛吃肉、不吃青菜,或者只愛零食、不吃正餐,媽咪可別認為,等孩子長大就好了!因為,建立孩子的正確飲食觀念,端視父母有無恆心與耐心,加以正確誘導喔!及早建立對的飲食習慣,對寶寶的健康貢獻多多,媽咪爸比多加油喔!

生產時,該選擇大醫院或小診所?

2005年02月28日
公開
66

生兒育女這樣的大事,相信每個媽咪、爸比都很小心謹慎,而該選擇到大型教學醫院或婦產科診所生產,是很多準媽咪、準爸比的大疑惑。 根據統計,有將近七成以上的孕媽咪選擇到大型醫院生產。換言之,準媽咪認為大醫院比較有週全的醫療支援來處理產婦生產。不過,這項統計並不表示你也要到大醫院生產才有保障喔!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選擇合格、能信任的醫師,才是最好的選擇指標。 大醫院v.s.小診所 大醫院… 多數媽媽們選擇到大醫院生產的理由,其一是因為健保給付給教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的額度高,媽媽們會認為大醫院的設備比較好;其二是大醫院也有小兒科等等不同科別,不但能照料產婦,連孩子問題也能一併支援處理。 確實,大醫院在設備上的種類及數量會比一般診所來得多,若有急症時,人力動員較容易,且有需要其他科之會診療時也較為方便,往往是準媽媽的考量要點。不過,醫師建議,除了高危險妊娠的孕婦是需要選擇大醫院之外,只要是合格的診所,都有能力處理一般孕婦之產檢及生產。 小診所… 有鑒於政府為了善用醫療資源,推廣醫療分級制,越來越多的婦產科診所在設備、經營、醫療人員的人數與資質,甚至是在裝潢與空間設計上,都用了更多了心血,提供給準媽咪更完善、人性而貼心的生產醫療照護。 此外,一般的婦產科診所由於患者沒有大醫院多,醫師跟產婦之間的互動時間也會較多,彼此較熟悉,都能讓準媽咪更放鬆,也能讓醫師更了解媽咪的身體狀況。 該如何做選擇? 身體狀況良好者,可選合格診所∼ 其實大醫院與診所都各有優缺,如果說你不是屬於高危險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前置胎盤、早期破水、早產、多胞懷孕、心臟病等)或是你的身體狀況大致上不錯,加上你住家附近就有一家口碑不錯的診所,那麼你不妨去看看,如果診所設備、醫師醫術、護理人員水準都符合標準,你就可以考慮就近生產。 有特殊狀況可轉診至大醫院 假使你先到附近診所看診之後,才發現有特殊狀況,你的診所醫師通常會為你安排轉院,或是介紹合適處理之醫師,因此選擇一個有醫德的醫師也是很重要的。 叮嚀 不管是選擇大醫院或一般婦產科診所,都必須注意是合格的醫療院所,與合格的醫療人員。在產檢期間,建議孕媽咪有任何問題都向醫師反映、請教、諮詢,不但可以更清楚自己的狀況,也讓醫師掌握健康情形,此外自己也可依照醫師的回覆態度,來評估適不適合為自己接生。

幼兒感冒慎防引發肺炎

2005年02月27日
公開
61

梅雨季節來臨,原本乾燥炙熱的天氣轉為陰霾多雨,這樣涼涼的天氣雖然有助睡眠,但卻也很容易著涼感冒! 嬰幼兒的抵抗力較弱,因此在容易感冒的時節,常常躲不掉!雖然幼兒感冒是常事,但仍必須特別小心,尤其要留意是否有轉為肺炎的跡象,以免發生危急狀況。 感冒引起的肺炎 致病因素 當肺炎發生時,白血球及巨噬細胞會增多以去除炎症反應;而分泌物愈多,便愈會將毛細支氣管阻塞,且更多的黏液及發炎細胞(如:白血球、細菌等)充塞了肺泡空間,因而減少肺泡間隙進行氣體交換,最後造成肺泡崩塌,進而完全喪失交換氣體的作用導致呼吸窘迫、呼吸困難。 為何幼兒感冒易引起肺炎? 嬰幼兒的肺臟彈性纖維發育尚未完善、肺泡數量少、肺間質淋巴組織及血管豐富;支氣管細軟、內腔狹窄、分泌物不易排出,這些特性使嬰幼兒易因感冒而併患肺炎,尤其常見於三歲內的幼兒。 症狀 感染肺炎的幼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其症狀有發燒(較大孩童可能合併畏寒)、咳嗽(可能合併有痰)、胸痛(可能合併腹痛或頭痛)、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等。肺炎的發作可能是急性或隱伏漸進性,症狀由輕微發燒、咳嗽和虛弱,到高燒、嚴重咳嗽和衰弱,在感染早期咳嗽無痰或少量痰,最後併發為阻塞性肺氣腫。 病童的居家照護 幼兒感冒時… 1. 按醫囑服藥,並多喝開水,多休息。 2. 留意是否有肺炎徵狀:發燒天數、是否有乾咳、咳嗽困難、呼吸有咕嚕聲、兩側鼻翼呼動、胸骨上下緣凹陷、呼吸過快、心跳過速、蒼白、發紺、出汗、躁動不安、嗜睡、意識不清、昏迷等現象。 3. 觀察病童是否有腸胃道合併症,如:腹脹、腹痛、便秘、食慾不佳、噁心、嘔吐、腹瀉的情形。 有引發肺炎時… 1. 應密切監測生命徵象(呼吸次數及型態、體溫、血壓、心跳),並評估呼吸窘迫的程度。 2. 留意保暖工作,應維持病童正常體溫,須注意也不能穿過多,以免體溫調節不易。 3. 維持適當的水份與營養,如有必要,可就醫施打點滴。 4. 儘量鼓勵病童多休息,有助於體力的恢復。 叮嚀 一旦孩子感冒,應小心照護避免轉為肺炎;若已轉為肺炎,醫師會視情況判斷是否須住院治療。一般來說,肺炎只要經由適當的診療照護,都可以康復。而在生病期間,若孩子久咳後會胸痛,有可能會影響胸部擴張,易造成換氣不足,媽咪可以讓孩子睡向患側,以減輕疼痛,並減少無謂的咳嗽。

妳也能當全母奶媽咪!—談增加乳汁的方法

2005年02月26日
公開
57

哪個牌子的嬰兒奶粉最好?相信每個醫師、營養師都會告訴你—母奶最好!在政府與營養醫學界的倡導與推廣之下,越來越多媽咪鼓起勇氣用母奶哺育寶寶。不過,也許是錯誤觀念或方法不夠正確,不少哺乳媽咪會因為乳汁分泌不足而放棄。 但根據臨床的研究統計,其實只有少部分的媽咪會發生乳汁不足的情況,絕大多數都是可以正常哺乳的。以下就來談談增加乳汁分泌的方法,讓每個媽咪與寶寶,都能體驗哺餵母奶的無限好處! 如何增加乳汁分泌? 1. 讓寶寶多吸吮乳頭,以刺激乳汁分泌 如果希望追奶成功,最重要的就讓多讓寶寶吸吮,一天至少十次,如果吸更多次,刺激更多當然對乳腺分泌乳汁更有幫助。另外,建議媽咪不要用瓶餵,讓寶寶直接吸吮是最好的方式。而在晚上睡覺時,媽咪最好也跟寶寶一起睡,因為肌膚的接觸有助於刺激乳腺泌乳,而且睡眠中,寶寶也會更願意吸吮。 2. 飲食均衡充足 哺乳的媽咪飲食一定要充足,每天須比未哺乳時多攝取500大卡的熱量,以利產乳;蛋白質與水份也相當重要,建議可以多喝魚湯、雞湯、排骨湯、牛奶等,每天的水份攝取2000cc,能有助於乳汁分泌。 另外,民間有一些號稱可發奶的食物,媽咪也可嘗試看看,如:豬腳燉花生、麻油雞湯、麻油炒牡蠣…等等。而最近非常熱門的「發奶茶」(以蓬萊米、糯米、萵苣子、水共同熬煮而成),由於熱量適當且有促進乳汁分泌的澱粉類,媽咪們也可試試看。 3. 足夠的睡眠與輕鬆的心情 媽咪的身、心、靈狀態,與乳汁分泌都有息息相關的影響。媽咪平常應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並且睡眠充足,因為壓力會抑制乳汁分泌。建議媽咪還可以泡泡熱水澡,不但有助於放鬆身心,還可順便按摩乳房,刺激泌乳。 叮嚀 「我的奶水就是不足,寶寶怎麼願意吸呢?」很多放棄哺乳的媽咪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這個問題就像雞生蛋或蛋生雞一樣。奶水要充足,唯有多讓寶寶吸,給予刺激,然後媽咪再輔以足夠的飲食營養,並且保持心情的輕鬆愉快,多跟寶寶接觸,培養感情與互動基礎,自然能夠擁有越來越順利、甜蜜的哺乳時光!

氣候多變時節,應留意寶寶的呼吸道問題!

2005年02月25日
公開
62

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屬於潮溼的海島型氣候,早晚溫差較大,而且氣候潮濕,再加上人口密度高,都市空間狹隘,往往讓呼吸道傳染疾病更猖獗! 家有寶寶的媽咪常常會覺得,為什麼寶寶常生病呢?這除了抵抗力的問題之外,最大的影響就是環境了。因此,生活在海島台灣,天氣多變的春夏季,就要更留意預防疾病發生,才不會讓寶寶一天到晚得受吃藥之苦! 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所謂上呼吸道感染,乃是指喉部以上的呼吸道所受的感染,即俗稱的「感冒」。一般導致「上呼吸感染」的病原體主要是濾過性病毒,其常見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等等。 「感冒」的傳染途徑與病徵 感冒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而「空氣」就是它的傳染媒介。「急性鼻咽炎」是小孩子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常年可發生。而所謂「急性咽喉炎」,泛指「咽部」的一切感染,包括扁桃腺、咽扁桃腺。 多喝水多休息 對於上呼吸道感染而言,治療上並無所謂特效藥,都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因此,多喝水、多休息,仍然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不二法門。對於經常感冒的幼兒,除了儘少出入公共場所人多擁擠之處,避免暴露於致病體外,實在並無更有效的方法。 哮吼症 哮吼症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中最為「危急」的疾病,是屬於一種「阻塞性上呼吸道急症」。 臨床症狀 1. 聲音沙啞 2. 像狗吠的咳嗽聲 3. 吸氣時會有喘鳴聲 此症會因不同病因而造成臨床變異性,且嚴重程度不相同,輕者自然痊癒,嚴重者有致命危險。因此面對此類病兒,家長必須嚴陣以待,特別是保持居家空間的清新、乾淨,才能達到防護的目的。 下呼吸道感染疾病 一歲以下的幼兒,會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是「急性細支氣管炎」。在臨床的表現上,寶寶除了會出現咳嗽、流鼻水之外,還會有嗚嗚聲及呼吸困難的情形發生;有時在肋下及肋間的肌肉,會隨著吸氣而凹陷,甚至發紺。一旦感染細支氣管炎,須注意水份及電解質之平衡,嚴重的需用「氧氣帳」做為治療工具。 另外,「肺炎」也是一種「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疾病,會有氣管和肺泡的發炎、發燒、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或困難等症狀。診斷除了聽診之外,可由胸部X光片上看到肺部浸潤。 叮嚀 在天氣多變的梅雨季節或是春夏交接之際,寶寶呼吸道的問題也跟著增多,因此,在日常保健與預防感染上,是家長應該更加留意。 早晚應給寶寶添加薄外套,另外孩子若活動流汗後,記得擦乾後換上乾淨的衣服。睡覺時冷氣不要開太強,最好開27度,風口也不要正對寶寶,以免著涼。最重要的是,在容易感冒生病的季節,儘量不要帶寶寶到通風不良、人多吵雜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病毒喔!

過敏性鼻炎怎麼辦?

2005年02月24日
公開
61

許多朋友一定有著如下的經驗:氣候開始變化,鼻子就像中央氣象局一樣發出準確的預告-清晨起床噴嚏連連;鼻水像年久失修的水龍頭滴滴答答;鼻腔不通,只能用嘴巴呼吸:鼻子、眼睛、喉嚨、耳朵似乎一起開始發癢;這其中的痛苦,若不是本身罹患過敏性鼻炎,實在難以想像其中的辛酸。 什麼是過敏?  過敏就是對一些通常無害的物質,免疫系統產生過度的反應。當過敏反應在鼻部發生時,就會造成鼻頭酸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等症狀,這就是過敏性鼻炎。如果過敏反應在細支氣管發生時,造成喘鳴、咳嗽、呼吸困難,就是我們熟知的過敏性支氣管氣喘。也有不少病患眼睛發癢、淚眼汪汪,這稱為過敏性結膜炎。也有人皮膚又紅又癢,是為異位性皮膚炎。這些都稱為『過敏疾病』,醫學界稱為『異位性體質』。它們彼此是息息相關的。其中過敏性鼻炎佔臺灣人口15%~20%,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惱人疾病。 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支氣管氣喘會遺傳嗎?  父母親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機會罹患過敏疾病;如果父母親都是過敏症患者,孩子罹患過敏疾病的機會則增加為四分之三! 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有那些?  那塵是甚麼東西?我要如何避免接觸到塵?  塵是種肉眼無法見到的小蟲,繁殖力強,喜歡生活在濕度高的環境中,以人類脫落的毛髮及皮膚屑作為食物。牠們的排泄物飄浮在空氣中,形成了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以下一些方法可以讓塵盡量在環境中減少: 家庭環境中,尤其是每天停留最久的臥室,絕對不要鋪設地毯、壁氈。避免使用厚重的布製窗簾和容易積灰塵的百葉窗。 床單和枕頭套隔週須以熱水清洗一次,殺死塵瞞。 冷氣機濾塵網每週須清洗一次。 將絨毛玩具以塑膠袋包紮妥當或轉送其他無過敏症的好朋友。 儘量避免使用布沙發、布椅墊,代之以木質、藤製、金屬或皮製傢俱。 睡衣、被褥採用化學纖維製品,儘量避免棉織品。 打掃環境時戴上口罩,每週以吸塵器清理環境。 如果經濟情況許可,應該考慮使用防床罩及枕頭套。 濕氣很重時,打開除濕機隆低濕度;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濕度在50%以下時,塵就無法生長。 使用空氣濾清器除去塵

新生兒黃疸,新手媽咪要更留意!

2005年02月23日
公開
72

•新竹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陳壽祥醫師 黃疸,是很多媽咪常常聽到卻又難以完全了解的新生兒症狀。究竟小寶寶出生後是否都會有黃疸?哪些情形無須擔心,何種症狀必須小心處理呢? 一般東方的新生嬰兒發生黃疸的比例很高,這是因為肝臟內的酵素成熟較慢的緣故,但黃疸指數大多不會超過15mg%,一般都會逐漸褪去,只有少數因疾病引起的黃疸,需要做特殊的治療。 關於新生兒黃疸… 黃疸的成因 造成黃疸的原因,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增高的緣故,而膽紅素主要是紅血球的代謝產物,當紅血球老化被破壞時,血紅素會游離出來,經代謝後產生膽紅素。膽紅素經由血液運送到肝臟,經肝臟酵素代謝後,由膽管排泄到腸子內。一旦上述的代謝路徑發生問題,造成血中膽紅素的堆積,就會形成黃疸。 為什麼新生兒容易有黃疸? 1. 紅血球壽命較短,導致單位時間內累積的膽色素較多。 2. 新生兒肝臟機能還未成熟,不能及時將膽紅素代謝,而滯留在體內。 3. 新生兒的腸肝循環能力甚強,也就是由肝臟處理過排泄出來的膽紅素會被小腸吸收而進入血液中。 高黃疸的危險 既然新生兒黃疸極為常見,那麼為何醫護人員會那麼小心注意呢?這是因為在正常成人腦部,有一層腦血管屏障的構造,可以阻絕血中的有害物質進入腦部。 但新生兒的腦組織尚未發育成熟,這層屏障還不夠堅固,膽紅素若是過高時(一般超過20mg%)會穿透血管進入腦細胞中,造成所謂「核黃疸」的神經學後遺症,重者死亡,輕者造成腦性麻痺而影響到軀幹和肢體的協調,導致四肢不自主的抽動。 母乳與黃疸的關係? 一般餵母奶的小嬰兒,黃疸會持續比較久,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一種女性荷爾蒙,會抑制肝臟酵素的活性,使其沒有辦法代謝處理膽紅素,導致持續性黃疸。 不過,目前尚無文獻報導母乳引起的黃疸會傷害到小嬰兒。只是在餵母乳時,媽咪要有心理準備,黃疸持續的時間會比較久;若實在擔心黃疸太厲害,只要停餵母乳一、二天,黃疸情形就可以改善。 給媽咪、爸比的叮嚀 1. 前一胎如有黃疸,下一胎就要特別注意,並與醫師討論應對之道。 2. 母親應預知自己與先生的血型,如Rh陰性的母親避免輸Rh陽性的血,以免產生Rh抗體,導致下一胎溶血。 3. 在未確定是否有蠶豆症前,不要讓寶寶接觸萘丸或擦紫藥水,以免溶血。 4. 嬰兒出生後的前兩星期,不要放在太暗的房間裡,同時要隨時注意膚色,一旦黃疸加深,應立即找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5. 當新生兒黃疸合併有發燒、活力變差、嘔吐或臉色蒼白等現象,表示可能有感染,應立刻就醫診治。

控制體重,改善飲食與睡眠,皮膚自然水噹噹!

2005年02月22日
公開
79

由於懷孕時須容納胎兒的成長,因此媽咪的皮膚被快速撐大,就造成的妊娠紋的產生,而孕期的荷爾蒙分泌也會改變媽咪的膚質。另外有很多孕媽咪有睡眠問題,也容易產生黑眼圈跟眼袋。 準媽咪的問題肌膚保養法 妊娠紋 發生原因 懷孕時皮膚組織突然被過分撐開,使得皮膚的膠原蛋白彈性纖維斷裂,因而造成妊娠紋,時常會出現在乳房下緣、腹部、大腿。產後紋路顏色多半會變淡,但很難完全消失。 改善方式 1. 飲食 少吃高熱量的食物,控制體重;體重增加得愈快速,愈容易產生妊娠紋。若懷孕前體重標準者,則懷孕可增加11∼14公斤;懷孕前體重太重者,以增加8∼10公斤為限;但若懷孕前體重就太輕者,則懷孕可增加到14∼16公斤。建議每星期的體重增加,以不超過1公斤為限。 2. 按摩保養 妊娠紋是典型「預防勝於治療」的肌膚問題,建議在懷孕初期妊娠紋尚未出現時,每天至少按摩一次,效果最好。 可使用妊娠霜、身體乳液、嬰兒油、綿羊油等產品,按摩妊娠紋容易出現的部位。按摩前先摩擦雙手生熱,再進行按摩的動作,效果會更好,感覺也會更舒服。注意力道要輕柔,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劃圈,胸部則以由內往外方式按摩乳房下緣,大腿則由下往上按摩。 敏感性肌膚 發生原因 懷孕時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導致孕媽咪的內分泌改變,使得肌膚變得對天氣、化妝品、保養品、食物…等較敏感。一旦發生過敏,皮膚會容易發紅、甚至會癢或長疹子。 改善方式 1. 飲食 孕前就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懷孕之後更應避免。易致敏的食物包括:有殼海鮮、柑橘類、堅果類等;不過,每個人會過敏的食物不同,只要反應較嚴重的食物避免之外,其他的易致敏食物少攝取即可。 2. 保養工作 用低過敏的清潔產品,一天最多洗兩次臉即可,洗臉時力道要輕柔。保養品選擇較天然不易致敏的產品,並且少化妝,必要時化淡妝即可,以減少化妝品對肌膚的刺激。 眼袋、黑眼圈 發生原因 眼袋為水分積留引起的小浮腫,黑眼圈則為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良,加上懷孕時色素活動力增強所導致。 改善方式 1. 飲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可樂、菸、酒,才不會影響夜間的睡眠品質,導致黑眼圈產生。另外,鈉含量較高的食品、調味品少吃,才能減少水份滯留體內,防止眼袋形成,如:鹽、味精、醬油、烏醋、沙茶醬、醬菜、泡麵、罐頭食品。 2. 保養工作 睡眠要充足,儘量晚上11點以前就寢,讓肝臟充分休息。可多按摩,利用洗臉、洗澡時,以及睡前、醒後臉部清潔保養時,都可輕柔地稍加按摩眼周,幫助血流暢通不瘀積。注意由於眼部周圍皮膚較薄,故按摩時不宜太用力,使用的按摩乳液也不宜太多;可使用眼膠或眼霜按摩,或少量的臉部乳液。 叮嚀 當身體裡孕育了一個小寶貝,媽咪的身體變化也就越來越大。除了孕媽咪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身材也會變得比較豐腴之外,肌膚的膚質也會有不少變化。其中最為媽咪所關心的,就是妊娠紋、敏感肌膚,以及黑眼圈跟眼袋。其實,只要保養有方,而且勤於正確方法,懷孕也能漂漂亮亮!

培養獨處能力,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

2005年02月21日
公開
45

常見到剛上幼稚園的孩子,在學校門口依依不捨地看著媽咪,然後一步一掉淚地被老師牽著手走進教室。這樣的情景,除了讓家長不捨,其實也讓老師難帶,孩子對學校的適應期也會拉得更長! 孩子對於照顧他的人,都會有密不可分的依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專家建議,可以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就慢慢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並且建立他對照顧者的信賴,才能讓孩子未來儘快適應上學的日子。 瞭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何謂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寶寶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行為表現出來的包括:抱著父母不放、有懼怕表情出現、情緒不穩定、害怕、愛哭、耍賴、躺在地上不起來…等。 不過,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無陌生害怕情形,而且還能不懼生的玩得很開心。 分離焦慮的產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滿六個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細心照顧他的需要,不論是由誰來照顧,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到了六個月之後,孩子開始會對陌生人及陌生環境產生害怕的情緒反應,也會開始對與他有密切關聯的人,如媽媽、保母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依戀」,這樣的牽掛,會在寶寶要離開那個人時,產生所謂的「分離焦慮」。 如何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學習獨處 讓小嬰兒獨處,並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喝過牛奶,換過尿片之後,把寶寶安頓在媽媽的房間裏或客廳中,讓他自己玩。 剛開始寶寶可能會玩自己的手,或注視某一個物體;慢慢地父母可以幫寶寶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擾他;尤其是有些長輩,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寶寶,會忍不住過去抱他,更要避免喔! 給孩子遠距離的安慰 如果在培養寶寶獨處時,寶寶哭了,該怎麼辦呢?建議媽咪、爸比不要馬上過去抱孩子,否則孩子就會學到—我一哭,你們就會來抱我,然後每一次都「比照辦理」,往往讓父母疲於奔命! 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悄悄觀察確定孩子安全無虞,然後媽咪爸比繼續自己的事情,但嘴上先跟寶寶說話,用和緩的聲音安慰他,讓寶寶知道父母對他的需求並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寶寶知道,父母有其他需處理的事情,等把事情告一段落後會去抱他,他必須學習等待。 遵守諾言,建立寶寶的信賴感 在要跟寶寶分離時,很多媽咪都會說:「寶寶要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或者是讓寶寶獨處時,跟寶寶說:「媽咪忙完就會抱抱你」,這時可一定要遵守諾言喔!有些人認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大人說什麼,孩子只要安靜下來就好!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在這些過程中,家長都遵守諾言,一下班就去接孩子,一忙完就陪寶寶,可以讓孩子對「等待」深具信心,也更願意等待,同時也能建立他對人之間的信任與正面觀感。而有自信、有正面想法的寶寶,性格也會更獨立喔! 叮嚀 在培養寶寶獨立的過程中,其實也在考驗家長的耐心、包容,以及堅持原則的立場。例如: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往往會因為孩子熟練度不夠,加上愛玩,一頓飯要吃上一、兩個鐘頭,也把桌子、地板、衣服弄得髒兮兮。此時如果家長覺得無法忍受,便過去幫忙孩子,破壞的往往是訓練到一半的獨立,以及自己的教養態度! 在教養過程中,過與不及都不好。太不跟寶寶接觸,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信;但若一直跟寶寶黏在一起,又容易養成依賴性格。為人父母者的尺度拿捏,關乎孩子的性格養成喔!

媽咪難以啟口的痛—痔瘡

2005年02月20日
公開
75

痔瘡,跟飲食作息、排便習慣等生活細節息息相關,一般人的印象中,多半認為痔瘡是常應酬、大魚大肉、少運動的男性比較會得;然而,有痔瘡之苦的女性其實也很多!甚至有不少女性,是因為懷孕、生產之後,孕期的便秘導致後來的痔瘡,往往讓她們更難以啟口求助! 關於痔瘡… 何謂痔瘡? 痔是一種血管組織的增生。在肛門附近有一結締組織,其中佈滿了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這種組織是打一出生就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會逐漸膨大起來,加上支持的組織退化,會逐漸隨著每次排便而向外突出,形成所謂的「痔」。 症狀 常常聽人說:「肛門疼痛,必是得痔了!」其實,肛門疼痛並不是痔最常見的症狀。肛門疼痛多半為肛裂、肛門膿瘍所引起,偶爾會因為痔內血管破裂而凝結成血塊,即所謂血栓痔所引起的。 常見的痔的症狀為出血、脫出及肛門不適,其中以出血為表徵的最常見。當然,肛門出血時必須排除大腸直腸腫瘤、發炎、瘜肉、異物及肛裂等因素。 何謂內痔、外痔? 痔可分內痔及外痔,分界線為肛門內一環狀的齒狀紋。該一齒狀紋離肛門口約1.5cm,比此高的痔為「內痔」,比此低的則稱為「外痔」。 痔可依其嚴重程度分為四種 1. 一度為僅出血而沒有脫出。 2. 二度為排便後脫出,但能自動收回。 3. 三度為脫出後須用手推回。 4. 四度為永遠脫出在肛門外,無法縮回。 痔瘡常見的療法 保守療法 適用於第一及第二度痔;這些患者應多吃高纖維飲食、多食葉菜類蔬菜及水果、多飲水。患者可行溫水坐浴,每天2∼3次,每次約5∼10分鐘。此外,也可使用局部藥膏敷抹或使用栓劑。 這些保守療法可使患者症狀減輕,但並不能使膨大的血管縮小。有時患者有血栓痔時,使用這些療法經4∼5週後血栓會消失。有很多人認為痔是可以靠口服藥治療的,其實口服藥物對痔的幫助不大。 如果患者的症狀未見好轉,則可用橡皮圈結紮,或局部注射藥劑來治療。這些方法可以在門診實施,治療後患者會有數天肛門不適,也會有少量出血的現象。然而結紮或注射的方法祇適用於內痔,因為內痔所在的部位沒有痛神經,若使用在外痔,病人將極為痛苦。 外科療法 適用於第三及第四度痔,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將膨大的痔切除後再將傷口縫合。手術以局部麻醉即可,但病人須住院數天。手術時只把血管組織切除,並不會傷及括約肌,所以患者以後不會有大小便失禁的現象,此為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叮嚀 預防痔瘡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飲食著手,採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的方式,才能讓糞體蓬鬆好解。不過,一旦痔瘡已經會痛,最好要趕快找醫師處理,若是懷孕中的孕媽咪,也可找你的婦產科醫師處理。

個性的養成,取決於遺傳與環境!

2005年02月19日
公開
60

寶寶出生經過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等時期,其個性是如何形成呢?從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簡單定義得知:人格,是一個人在對人、對己、對事物,乃至對整個環境適應時,所顯示的獨特個性。此獨特個性係由個人在其遺傳、環境因素交互影響而成。 關於人格養成… 先天遺傳因素 湯瑪斯與契司兩位學者是最先研究新生嬰兒行為個別差異的,兩人曾對嬰兒進行了一個縱貫的研究。研究者訪問一群嬰兒的父母,當小孩漸長,研究者也直接觀察他們,並訪問他們的老師,或再分別訪問他們的父母,綜合這些資料,發現嬰兒的氣質(即以後的人格,通常稱個性)在最初幾個星期就顯示出個別差異。雙生子的研究也發現,雙生子間的活動非常一致,這似乎說明氣質是與生俱來,有其遺傳的基礎。 後天環境影響 然而,這並不是意味著氣質與人格完全受遺傳影響,例如在學者湯瑪斯、契司與柏契的縱貫研究中,雙生子被不同的家庭領養,這兩個家庭具有相似的經濟情況,此對雙生女嬰在出生時,具有相似的氣質,他們睡眠不規則,醒時又哭個不停,難以安撫。 其中之一的領養家庭父母,每晚當他們女兒醒來時,都非常愉快地查看他們女兒蓋的夠不夠,或尿布是否濕了,如果什麼都不是,則讓女兒獨處,很快地,小女兒就一覺睡到天亮;另一家庭的父母對他們女兒半夜醒來的反應是抱起來,急躁地安撫她,同時又餵奶,當小孩27個月大時,簡直無法處理,以致要尋求諮商協助。兩個不同家庭與嬰兒互動的方式,孕育了兩個不同的嬰兒發展型態。 環境與遺傳因素,何者對人格影響較多? 事實上,遺傳與環境互動影響個性發展的現象,是隨著小孩逐漸長大,遺傳影響減少,環境影響相對增加;主要是人們長大能夠創造其環境。隨著年齡增加,人們會積極地尋求他(或她)認為有刺激與適合的環境。 一個小孩喜愛音樂,會學習某種樂器;一個女孩具有優異的語言秉賦,則會學習人類學與新聞;一個男孩具有視覺空間的潛能,會變成一位飛行駕駛員或工程師。這種主動積極尋求適合其潛能與個性的行為,隨年齡增加而更加顯著。 叮嚀 俗語說:「生的放一邊,養的比天大」,雖然指的是養育過程的劬勞與責任,大於生產的辛苦,卻也可了解到,後天環境與父母教養態度,可以給孩子更大、更深遠的影響!所以,給育兒父母一個良心建議,教育孩子時,應夫妻倆先商量好該有的態度,並且堅持原則,貫徹到底,這樣就能用「不打罵、也不妥協」的愛的教育,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喔!

認識感冒症狀,照護寶寶更easy!

2005年02月18日
公開
71

根據統計,平均每個嬰幼兒每年大約會得六次感冒,尤其以剛進入幼稚園就讀的頭兩年,更是孩子被感冒病毒侵襲的尖峰時期。 大部分的長輩都認為,感冒是因為「吹到風而受涼」所引起,其實,感冒實際上是病毒所引起,絕大多數都是被傳染的。既然屬於傳染性疾病,那麼是否被傳染、引起症狀,就跟抵抗力大有關係了。這也是為什麼,剛上幼稚園的孩子容易感冒的原因。 感冒,一般而言並不可怕,但若嚴重起來,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才是媽咪、爸比最需要擔心的。因此,只要正確認是感冒的致病因素、傳染途徑,以及感冒的各種症狀,就能隨時正確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 認識感冒的症狀 感冒的常見症狀 感冒的症狀有很多種,輕者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等;重者會引起發燒、昏睡、胃口不佳、全身不適、下痢或嘔吐、吵鬧不安等。 一般感冒時,大都先出現全身症狀(發燒和倦怠),之後才會出現局部症狀,包括喉嚨的癢、痛和灼熱感,然後才是打噴嚏和流鼻水。 鼻涕變膿是好或壞? 如果小孩身體狀況大致好轉,譬如燒退了,不吵不鬧了,開始吃東西且開始會笑會玩,這時鼻涕由水樣變成膿樣,這就表示感冒即將好轉;相反的,如果一般情形變壞,而膿鼻涕也越來越多,這就表示有併發症產生了,必須趕快就醫處理。 淋巴腺腫大 在感冒前後,常常可以在耳朵後面、兩側脖子和後枕部,摸到「淋巴腺腫大」。這種淋巴腺大都是圓圓的,不會很硬,會移動跑來跑去,不太會痛;有時僅有一個,有時會成串出現,平時約為花生米粒般大小,有時也可能持續存在很久才會消失。 喉嚨痛及發炎 喉嚨痛也是感冒常出現的症狀,但是如果感冒的病症主要以喉嚨發炎為主,則稱為「急性咽喉炎」。病因大多是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但若罹患的是A族鏈球菌咽喉炎,則必須使用十天的抗生素,以減少得到急性腎炎或風濕性心臟病等合併症的機會。 發燒及熱痙攣 感冒另一問題最讓家長擔心的,就是發燒,有些甚至會引起熱痙攣,常讓父母焦急。其實,只要不是腦膜炎或極度的高燒,一般的感冒發燒是不會將腦袋燒壞的。如果盲目的退燒,甚至不慎用了太強烈的退燒方式,有時反而掩蓋了病情,甚至體溫下降太快、太多,而引起危險! 因此,家長千萬不可擅自讓孩子服用退燒藥,以免引起嚴重的後遺症,例如雷氏症候群等,退燒的方法除了退燒藥之外,也可以使用冰枕或溫水拭浴,這樣的物理方式較為安全。而年齡在一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發燒的原因常是因嚴重的細菌性感染所引起,最好能住院做詳細檢查。 叮嚀 很多家長在孩子感冒生病時,會急急帶孩子去看醫生,拿藥回家後,卻又常常擔心感冒藥吃多了傷身體,而自行停藥,停藥後卻又煩惱症狀是不是好得不完全。為人父母者,可真是煩惱多多啊! 其實,一般的感冒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只要症狀已經好轉,自行停藥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擔心好得不完全,症狀好了之後繼續將藥物吃完,也不會傷身,因為醫師開藥都會就年齡、劑量、服用時間來考量,無須擔心。但若孩子有併發症,如鼻竇炎、中耳炎等,藥品當中常會含有抗生素,此時就不能停藥,否則會產生抗藥性。所以,建議媽咪、爸比,應繼續服藥或停藥,最好都先跟原看診的醫師諮詢,才能最放心喔!

幫寶寶清理耳、鼻、指甲的小技巧

2005年02月17日
公開
60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洗澡」是很多媽咪入門比較有困難的,但若在另一半的幫忙,或長輩的指導下,過一段時間就能夠順利上手。一般來說,只要洗澡的過程不要讓寶寶有不舒服或害怕的感覺,甚至讓他覺得洗澡像在玩水,寶寶就不會抗拒了。 但若說到幫孩子剪指甲,很多媽咪就會有每次都像打仗的感覺了。好動的寶寶,是很難乖乖讓媽咪剪指甲的。究竟如何順利地幫孩子剪指甲、清理鼻孔、耳朵呢?只要選對時間,運用小技巧,就能很順利完成喔! 聰明媽咪這樣做… 須準備的物品 1. 嬰兒用的細軸棉棒(紙軸為佳)數支。 2. 凡士林少許,一小杯乾淨的水。 3. 準備一、兩樣寶寶喜歡的小玩具。 耳朵的清潔 首先將棉棒稍微以水沾濕,或沾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來清潔外耳。記得,只是外耳喔,千萬不要將棉棒伸入耳道,因為寶寶的耳道窄小,反而容易將雜物推入耳內。這樣做只是為了維持外耳的乾淨清爽,而且使用棉棒會比洗澡時用毛巾「擦」耳朵來得舒服些。 另外,洗澡或洗頭時流進耳朵的水,通常會自然流出(或讓寶寶側躺靜待它流出),不需特別去擦乾或處理。不放心的話,用乾棉棒將外耳部份的水吸乾就好。 鼻子的清潔 清理鼻子的好時機是沐浴後。洗澡時的水氣熱度會軟化鼻屎,然後再用微濕或薄沾凡士林的棉棒,就可以很容易將它輕輕「沾」出來。記得不要太深入鼻道,因為寶寶的耳朵和鼻子其實有一定的自潔機制,作父母的不要太急或太「潔癖」,以致傷了寶寶的耳鼻黏膜喔! 至於用小拇指去挖小寶寶的鼻子,是很多媽咪一看到「髒污」就忍不住的動作,請一定要「戒急用忍」,因為這樣的動作也較容易使鼻黏膜受傷。 幫寶寶剪指甲的竅門 若要為寶寶剪指甲,建議媽咪在他熟睡時進行,並且使用嬰兒專用的剪刀或指甲剪。至於要選擇指甲剪較好,或是剪刀,就看媽咪個人的偏好與技術了。一般來說,指甲剪比較不容易剪到肉,但剪動的聲音較刺耳,且容易在前後兩刀之間留下尖角;至於剪刀,使用時需特別小心刺傷寶寶的手指,但使用起來沒有聲音,較不會吵醒寶寶。 叮嚀 對小寶寶來說,不論是洗澡、擦臉、吃飯,甚至是吃藥,最好都要將之「遊戲化」,才能比較順利進行,寶寶也比較不會產生反感。有些家長習慣用強硬的態度來逼孩子就範,往往得到反效果。所以,如果您的寶寶一開始不肯乖乖配合,也不要太急或生氣喔,拿出之前準備的玩具逗逗孩子,轉移他的注意力,再繼續加油囉!

魚,是最佳蛋白質來源!

2005年02月16日
公開
53

蛋白質不但能增進幼兒成長發育,在我們的身體有傷口的時候,它還可以讓傷口儘快復原起來喔! 話謂「多吃魚會比較聰明」,此外,魚類的蛋白質含有人體所需之九種必需胺基酸,這些蛋白質到我們身體後,約有87%--98%皆可被我們人體所利用,所以魚是非常好的的蛋白質來源。 認識魚的營養價值 魚類所含其他營養素 魚所含的脂肪含量,比畜肉類低了許多,而且魚油中含有極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和維生素D,特別是魚的肝臟部分含量最多,如:鮭魚、鯊魚與鯖魚中含有高量的維生素D。 另外,魚類亦含有適量的四種水溶性維生素B群:維生素B6、B12、生物素(biotin)及菸鹼酸。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魚類亦為礦物質極佳的來源,其中以磷、銅、碘、鈉、鉀、鎂、鐵、氟較為多。海水魚含碘豐富,是碘可靠的來源;而體積小且經濟的魚類,如香魚及沙丁魚,若整條進食,則是極佳的鈣質來源。 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蛋白質是幼兒成長很重要的營養之一,雖然牛奶、肉類、蛋都含有蛋白質,但魚類之蛋白質最易於消化吸收,含有極低的結締組織(只佔蛋白質總量3-5%),且魚類肌肉的肌纖維構造較短,所以顯得較嫩滑爽口而容易消化。此外,蛋白質的好處還有構成體組織與促進成長、推動各功能之運轉及供給能量等。 再說到魚油的好處:魚類所含的脂肪量少,所含的卡路里就較少;其所含相當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以EPA、DHA含量最多,研究證明此兩種脂肪酸能降低血脂質,尤其是血膽固醇及密度脂蛋白(LDL)值。簡而言之,可減緩血管中血液之凝固時間,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腦中風的發生。另外,脂質本身便可構成組織、供應能量、具飽足感、可口性,還有可攜帶脂溶性維生素等功能。 此外,魚油的EPA、DHA對胎兒及嬰兒腦部也是有影響,它們在體內主要存在於腦部、視網膜;魚類中所含的EPA、DHA較多,適量攝取有助於嬰幼兒腦部之發育,魚肉是比陸生動物的肉,為更好的健腦食物。 如何買到新鮮的魚? 1. 肉質要有彈性。 2. 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 3. 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 4. 外觀完整,無鱗片脫落之現象。 5. 無腥臭味者較為新鮮。 叮嚀 魚的好處這麼多,但這可不表示,光吃魚就營養足夠囉!最正確的營養概念,就是「均衡」,各類營養的攝取,最好按照五穀根莖類(主食類)、蔬菜類、蛋白質類(魚、肉、奶、蛋、豆)、水果類及油脂類的金字塔比例,依序往上遞減來攝取,才是最正確的。 至於要以魚來製作副食品給寶寶吃,應要等寶寶七、八個月大以後,選擇新鮮、去鱗的魚,將魚刺挑去,用加少許料理酒與薑絲蒸熟或煮熟即可。另外,也可用吻仔魚或丁香魚熬粥給寶寶吃,營養也很豐富喔!

陪著孩子玩,比任何益智玩具都更好!

2005年02月15日
公開
55

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益智玩具、幼教DVD、啟蒙音樂CD……等等,身為媽咪、爸比的你,是否也正在猶豫,該選擇哪一種給寶寶最好? 其實,每一種都很好,但也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這答案讓你覺得奇怪嗎?專家表示,不論是何種啟蒙教材或玩具,有家長陪著孩子一起玩,才是最好的。所以,重點不在玩具本身,而在於家長花多少時間、多少心力跟寶寶在遊戲中互動,才能真正啟發寶寶的重要關鍵。 為什麼要陪孩子一起玩? 讓你更了解寶寶,讓親子關係更好! 無論是哪個年齡的寶寶,遊戲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都非常重要。因為小寶寶是透過「玩」,來認識外界,其心智發展也是如此才能獲得刺激與啟發。 那麼,父母在陪伴孩子玩的遊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陪孩子遊戲很重要?專家表示,在陪伴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媽咪、爸比可以觀察到孩子的個性、發展到哪個階段、喜好興趣、脾氣……等等,更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對未來的溝通、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哪種玩具或遊戲最好? 舉凡可以刺激視、聽、嗅、味、觸等感覺的,都算是遊戲;使用的玩具只要安全、寶寶肯玩即可。例如:注視父母的表情、聽音樂、與人對話、嚐試不同的口感、玩水……等,甚至學習爬、站、走,練習用湯匙吃飯、杯子喝水,學吹泡泡……等,都可以是很有趣的遊戲喔! 在遊戲中,父母要扮演什麼角色? 用寶寶的角度來參與 也許你會以為,陪著寶寶玩,就是「教」寶寶怎麼玩。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囉! 幼兒的學習,是透過不斷地摸索,才能慢慢建立認知與概念,而非像我們上學背書,把正確的公式「輸入」腦袋,遇到問題才拿出來算出正確答案。所以,請不要「教」孩子怎麼玩才正確,因為重點並不在遊戲的結果,而在過程;作用也不是只在表面成績,而在寶寶的大腦與心裡。只要用寶寶的角度,陪著寶寶享受遊戲過程,就對了。 配合寶寶心智發展,切勿揠苗助長! 專家提醒父母,任何遊戲都應配合寶寶的心智發展來進行。每個寶寶的發展各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即使同一個寶寶,也會有某方面能力超前、某方面卻落後的情況。 所以,一般的「幼兒心智發展進程評估標準」,僅可作為父母解讀孩子的參考,最重要的是,父母仍應透過遊戲,實際了解孩子的程度與喜好;超乎能力太多,或者孩子不感興趣的遊戲,只會給寶寶無謂的壓力與挫折! 依孩子的個性來評估 此外,孩子的個性也是父母評量遊戲是否適當的重點。同等能力、不同個性的寶寶,對同一種遊戲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害羞的寶寶,其喜好反應較不明顯;活潑者則喜怒哀樂分明可見;謹慎者總是要研究玩具半天,才決定玩或不玩;衝動者可能馬上就進入玩的狀況。 叮嚀 因此專家建議父母,不要一開始就對玩的「結果」有成見,而是要「因材施教」,仔細觀察害羞寶寶的情緒,多給小心型的寶寶一點時間研究,避免衝動型的寶寶闖出危險。 玩,是寶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論何時它應該都是輕鬆愉快的,毋須背負太多期望,也不宜被忽略。再者,親子相處的過程遠勝於遊戲的內容與「成績」,親子遊戲DIY也勝於坊間制式教材喔!所以,媽咪、爸比無須買太多昂貴的玩具,你的巧思與用心陪伴,才是讓寶寶身心成長的重要關鍵!

添加副食品的正確方法與觀念

2005年02月14日
公開
50

幾乎每個媽咪都知道,寶寶長到四至六個月大,就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了。至於究竟該四個月添加,或是六個月再開始添加呢?這就要看您家的小寶寶是否有過敏體質囉! 然而,添加副食品的用意究竟是什麼呢?用奶以外的食物讓寶寶多增加些營養?還是此時正值厭奶期,所以該用奶以外的食物來讓孩子攝取營養?其實,添加副食品的意義很多唷,媽咪要仔細了解關於副食品的餵食方法與意義,才更能掌握寶寶的營養攝取。 添加副食品的意義 從營養觀點來看… 就營養觀點來看,如果哺乳的媽媽本身攝取足夠的營養,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內可以完全依賴乳汁獲得營養,而三、四個月以後媽媽乳汁的分泌量將不足以供應足夠的熱量;若是以牛奶哺餵的嬰兒,在三個月以後僅是由牛奶也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熱量。 從寶寶的消化吸收來看… 嬰兒消化系統中之部分分解酵素,在3個月以後才會發展成熟,此時才能分解一般食物並且加以吸收,因此在這時開始添加副食品,是較為適當的。 從飲食習慣的奠定來看… 六個月至十二個月大的寶寶是發展咀嚼和吞嚥的關鍵期,在此時期若是沒有藉由半固形的副食品來練習咀嚼和吞嚥,到一歲以後寶寶就會拒絕再嘗試。而且,寶寶到一歲以後,飲食就應該以成人飲食為主了,奶只是營養補充品而已,因此,此時添加副食品,是作為一歲後飲食轉換的基礎,非常重要喔! 餵副食品的原則與方法 1. 初期一次只餵一種新的食物 一方面若寶寶產生「不良現象」,也方便找出「元凶」,讓媽咪清楚寶寶的體質。每當餵食一種新食物,須注意寶寶的皮膚或糞便有無異狀,如:腹瀉、嘔吐、皮膚出現潮紅、疹子等。三-五天內若都沒出現上述現象,即可放心再嚐試新的食物。 2. 新食物的餵食份量,須由少量逐次慢慢增加 這樣一方面可使寶寶熟悉該食物,也不會太快造成寶寶對該食物的厭煩。 3. 遵照各階段給予不同質地的食物 由流質先開始,接著改為半流質(泥狀),最後再嘗試固體食物。 4. 最佳餵食的方法 將食物放入碗或杯內,以湯匙一口一口餵入寶寶嘴巴內。很多媽咪為了避免寶寶不肯吃米粉調成的米糊,因此都將米粉加入奶粉中,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也吸收到米粉的營養。但專家建議,為了讓寶寶儘快習慣食物轉換,媽咪還是應該嘗試以湯匙餵食。 5. 餵食的時間 最好選在寶寶兩餐奶的中間,以免寶寶因吃飽剛喝完奶而拒吃副食品,亦會減緩寶寶對副食品的適應。 6. 餵副食品要有耐心 有些寶寶天生個性溫吞,吃東西較慢,父母切記不要催促不耐,只要想辦法讓孩子專心吃即可。另外,要儘量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進行,避免因過度餵食而造成腸胃不適或日後肥胖。 叮嚀 副食品,又稱為「離乳食」,顧名思義,乃幫助從母奶或牛奶轉換成一般飲食的過度期食品。很多家長會迷思於牛奶的營養豐富與完整,殊不知,寶寶若到七個月之後仍只喝奶,會造成其他營養不足的現象! 因此,與其擔心寶寶奶喝得不夠多,或是不知該添加什麼營養品在奶中,不妨回到原點—天然食物,以最天然健康的食物來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才是對健康最有保障的喔!

幼兒「熱到」怎麼辦?

2005年02月13日
公開
52

天氣越來越熱了,隨著季節的移轉,太陽將會愈來愈毒辣,除了小心防曬之外,預防中暑也很重要!我們大人中暑,很多人會自行「刮痧」,但如果是小寶寶中暑,該怎麼辦呢? 關於中暑… 為什麼會中暑? 由於幼兒調節體溫的中樞尚未發育完全,加上幼兒的身體體積較小,體內貯存的水分有限,相對的與環境接觸的體表面積大,因此,四周的溫度對幼兒體溫影響極大。 中暑乃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幼兒體溫急升超過正常的攝氏三十七度,導致身體會不斷排汗散熱,將體內鹽分跟水分一起流出,間接使身體再無法散熱,通常隨伴有意識不清、抽搐、昏迷等神經方面的異常。 中暑時的急救方法 1. 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 每隔十到十五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 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溼毛巾擦拭或放進涼水浴盆裡,使其體溫能降低。頭部抬高,可用冷毛巾來冷卻頭部。 4. 受暑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藥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反而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5. 如上述處理方法對中暑的症狀都沒有改善,應立即送醫治療。 預防中暑的方法 1. 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的陽光較烈,盡量避免在此時外出。帶孩子外出,最好替他戴闊邊帽子或太陽傘遮擋太陽,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沒冷氣的密閉車內也很危險,尤其在夏天更有致死的危險。 2. 維持四周環境通風,並保持溫度的適宜。 3. 替孩子穿上淺色及通爽的棉質衣服,有助反射陽光,勿包裹太緊。 4. 若幼兒玩耍至臉頰轉紅,即是水分不足的警號,應立即給予飲水解渴。最好每15分鐘喝水一次,勿等至口乾才喝水。 叮嚀 很多長輩都認為小孩子抵抗力弱,容易著涼,因此就算是夏天,也幫孩子包裹了一層又一層!其實,穿衣服要適當,不過多、不過少,否則都會造成體溫的調節失衡!如果真的怕孩子著涼,頂多只多比大人穿一件就好。而且,著涼感冒的原因很多,病毒傳染也是其中之一,可別為了怕感冒,就把寶寶悶壞,否則有可能更容易感冒唷!

寶寶好體質 換季少罹病

2005年02月12日
公開
60

春冬換季時節,因天氣變化莫測,冷熱落差劇烈,體質弱的嬰幼兒往往不堪其負荷而大小病不斷。嬰幼兒在五、六個月大時,體內多保有來自母體的天然抗體,這些抗體就像是防病護罩一樣,為他們抵擋了不少外來的汙染與感染。不過因嬰幼兒體內的母體抗體已逐漸耗盡,而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成熟,所以媽媽們會發現,寶寶越長大,可能反而越容易生病,這種對氣候變化及流行疾病的敏感將持續到三歲,直到免疫系統發育成熟為止,換句話說,這段「免疫力養成期」亦是嬰幼兒最佳的體質養成時期,只要媽媽們多投注心思與照顧,寶寶就能比別人更頭好壯壯!   寶寶的腸胃功能是否健康良好,是影響體質的首要關鍵。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的小孩,多半會因腸胃無法吸收完整營養,而缺乏健康孩童該有的飽滿紅潤,在發育上比同齡嬌小且偏瘦。吃母乳長大的寶寶,之所以能少病又健壯,主要來自母乳中多種珍貴的益生菌,這些存在人體內的天然益菌,對於身體免疫力的調節及營養素的吸收非常有幫助,其中又以「比菲德氏益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b12)在寶寶的腸道內最具優勢,能通過消化道的嚴格考驗,有效調整消化道之酸鹼值,改變寶寶體內的菌叢生態,讓體內的環境更適於益菌發展,維持消化道機能,讓寶寶對於營養的吸收更進一步。斷乳後幼兒若無法從他處補充有益菌,則原本健康的腸道易被壞菌佔據,從而破壞寶寶消化吸收的機能。  目前已有相關研究,針對嬰幼兒食用添加益生菌之配方奶粉及無添加之配方奶粉做比照。結果發現,富含比菲德氏益菌酸性配方的嬰幼兒奶粉,雖不能夠讓寶寶完全免於腹瀉,卻能減少腹瀉再次發生的機率,寶寶平均腹瀉的天數大為減少。另一項實驗結果則發現,有喝比菲德氏益菌和乳酸菌配方補充配方的寶寶,輪狀病毒的出現降低了四倍。因此持續吸收活性益菌配方,有助於預防小兒腹瀉疾病和濾過性病毒的發生,並且降低腹瀉發生率,並刺激腸道的IgA抗輪狀病毒的產生,形成身體的天然保護屏障,讓寶寶消化吸收更好,自然擁有強健好體質。

寶寶大舌頭?—談舌繫帶過緊

2005年02月11日
公開
57

常聽到形容人「講話大舌頭」,指的其實就是舌繫帶過緊,造成發音不正確的問題。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將來長大學講話時才發現,來不及處理,常常就抱著寶寶請醫師診察。 雖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很好,但舌繫帶是否真的過緊,無法在初生襁褓期就正確判斷!因此,在寶寶沒有明顯症狀時,不必太急於因發音不正確就懷疑舌繫帶過緊,應等孩子的舌頭發育完全,才能有正確的判斷。 認識「舌繫帶過緊」 何謂舌繫帶過緊? 舌繫帶是醫學上的名詞,一般俗稱為舌根或舌筋,也就是從舌尖正中央線下方的三角形膜狀纖維結構,一直延伸到舌底部。如果這個纖維結構有變異,則會引起舌頭向上捲或前伸,就稱為「舌繫帶過緊」。 症狀 1. 患童用力吐出舌頭,而舌尖超過牙齦時出現困難。 2. 如果吐出舌尖,卻發現舌尖變成鈍圓形(w型)。 3. 舌頭不能往上捲,亦或是舔到上嘴唇時出現困難。 4. 舌突出時有嚴重凹陷。 治療 1. 舌頭能伸出超過唇緣(口腔黏膜層與唇交界處),或能超過牙齦都屬正常,無須特別處理。 2. 大部分專家都認為,至少在出生十個月後,才能正確判定舌繫帶是否不正常,在此之前隨意動「剪舌繫帶手術」,雖很簡單,但卻很可能是白做了!所以嬰兒時期舌繫帶緊一點,家長大多無須擔心。 手術時機 「舌繫帶短縮症」發生比率約為萬分之二,但並非所有患有此症的小孩將來均會有語言構音不良的困擾,根據統計,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小孩需要手術矯正。 至於何時需要剪舌繫帶呢?因舌繫帶過短導致吸吮不良、不能咀嚼食物、易咬到舌頭、口腔衛生不良、牙齒咬合不佳等,則可請教醫師之後,再考量是否動手術改善。一般來說,孩子剛出生時因舌尖發育並未完成,故手術至少需等到孩子四個月大才可做。 照護重點 術後護理應避免傷口發炎,造成疤痕而使手術前功盡棄。另外,若孩子講話不清,常是語言構音不正確,與小孩年齡或學習發音過程有誤有關,若年滿四歲仍有講話不清之現象,應該求教於語言治療師,而不是剪舌繫帶就可以解決的,這點要請媽咪、爸比特別留意。 叮嚀 根據臨床統計,真正需要動刀去剪舌繫帶過短的病例,並不多見。若因為咬音不正確與其去檢查舌繫帶,專家建議不妨先從聽力著手,其次再從小朋友的精神心理狀態評估,以及做各種身心的發展測驗,進一步的尋求語言矯正專家的幫助,而無須匆忙的去做剪舌繫帶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