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ehouse

花好月圓人長久

花好月圓人長久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舊文重貼﹞開始練習一件事

2011年10月16日
公開
4

﹝舊文重貼﹞開始練習一件事 前言: 去年(2010/12/3)透過讀書會安排,有緣聆聽安郁茜院長(註)的演講,一聽立刻被她年輕貌美、嬌小的身軀、活力與創意無限、卻又自律...等種種迷人特質所吸引!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裡的叛逆因子,這也成就了她的浪漫。 回家後,我一再轉述安院長提到她們系上訓練學生的方式,兒子心嚮往之!女兒則只當成有趣的故事聽過就算。可見每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方式和興之所在並不相同。 今日無意中翻到以前寫的日誌,才發現∼原來早在2007年我已轉載過安院長的專訪,但我盡未將專訪人物與現實中所見之人,連結在一起。但這也顯示,我真心認同她的理念和人格特質。--2011-10-16 (註)安教授演講中透露,她因個人因素將辭去院長一職。 ====以下為舊文重貼,原發表於2007-10-16==== 今早在7-11吃早餐看雜誌,看到篇訪問很喜歡,她講的是大學生,所以也應該是〔媽媽進修班〕必需知道的。道理很簡單,但容易忘記∼ 我是第一次知道這個人,很有意思的一個女生!大家應該連進去看看完整的訪問內容。 安郁茜:再痛苦,也要讓靈魂過癮一點〔cheers 快樂工作人〕2007.10月號。 受訪者:安郁莤�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撰稿人文�盧智芳 我都告訴學生,學校成立是不得已的,如果沒有那麼多人要讀書;分科也是不得已的,工業革命以後,發展出這種形式;打分數也是不得已的,因為教育當局為了方便管理。 你有權利不參與這個制度,但如果你參與了,必須知道你為什麼搭上這班車,搭上這班車要到哪個目的地。大部份人把搭上這班車當成目的地,那就很可怕了。 *** *** *** 父母應該不用再那麼害怕,這一代在台灣是中國人有史以來過得最平穩的,飽到我們都發呆了。 我們應該開始練習一件事,讓你的孩子一開始就去摸那杯燙的水;他燙過就會記住了。 你看到他受挫折,當他的朋友,而且不要出賣他,讓他發展他的方式把事情做完,那就是他的收獲,終極收獲。 葉子 今日重讀,又注意到另一個點,安教授說: * 對年輕人來說,你一定要很誠實:「我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會廢寢忘食?」這可能是你能承受的某一種專業類型。 * 你看到他受挫折,當他的朋友,而且不要出賣他,讓他發展他的方式把事情做完,那就是他的收獲,終極收獲。

【轉貼】賈政為什么偏愛人見人厭的趙姨娘

2011年10月13日
公開
7

《紅樓夢》中賈政為什么偏愛人見人厭的趙姨娘 - 中華文化 - 優仕網部落 賈政除了正妻王夫人外,還有兩個妾,一個是周姨娘,一個是趙姨娘。 同為“半主半奴”的妾,周姨娘比較安分,人緣也比較好;而趙姨娘卻很能折騰,在賈府口碑極差。 然而,賈政卻對趙姨娘偏愛有加,對趙姨娘說的話他極其在意,對趙姨娘的鬧騰他能夠容忍, 對趙姨娘的過錯他可以庇護,就連晚上睡覺都由趙姨娘一人“壟斷”性的伺候。 從周姨娘沒有生育,而趙姨娘卻接連為賈政生下一女一子的驕人戰績上,也可以看出賈政對趙姨娘的寵愛程度。 曹雪芹筆下唯一提到賈政私生活的地方,出現在《紅樓夢》第七十三回開頭部分: “話說那趙姨娘和賈政說話,忽聽外面一聲響,不知何物,忙問時,原來是外間窗屜不曾扣好,滑了屈戌兒,掉下來, 趙姨娘罵了丫頭幾句,自己帶領丫環上好,方進來打發賈政安歇。不在話下。” 簡單的兩行文字,就把賈政和趙姨娘的浪漫房事隱約表露出來,雖然極其含蓄,但不失為傳神之筆。 在賈府中,賈政很正經,很正統,很正派;而趙姨娘卻很陰險,很野蠻,很下流。顯然,賈政和趙姨娘不是一類人。 那么,賈政為什么會喜歡趙姨娘呢?對于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這是作者為了突出賈政的道貌岸然和低級趣味,這種說法未免太過牽強; 有人猜測趙姨娘姿色非常,但在整部書中卻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有人甚至猜測趙姨娘床上功夫很有一套,如清代有位紅學家就猜測趙姨娘“下體可采”,這樣的觀點實在是不堪入目。 筆者認為,賈政之所以會愛上趙姨娘,是由賈政在賈府中所處的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所造成的。 賈政是整個賈府中活得最累的男人。賈政雖然名譽上是家長, 但上有賈母的至高權威,下有寶玉的搗亂生事, 外有賈赦、賈珍的一味鬧騰,內有王夫人、王熙鳳的兩手把持,他想主持家務卻插不上手,他想教育兒子卻做不了主, 他想重振雄風卻沒有能力,他想發號施令卻沒有力度, 賈府所有重大事務一律由賈珍、賈璉出面打理,而他能做的只能是一天到晚,正襟危坐,不茍言笑, 高興了和清客、相公們喝茶下棋,郁悶了就對兒子、小廝無端訓斥。 “襲人”這個名字他聽著刁鉆,可王夫人覺得不錯,他說了白說; 秦可卿的棺木他認為超標,可賈珍不予理睬,他勸了白勸; 賈寶玉擬的大觀園匾額他覺得不妥,可大家都說精彩,他否了白否; 元宵節燈謎晚會他去湊熱鬧,弄得大家“緘口禁語”而被賈母攆走,他自討沒趣…… 賈政在賈府這種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不上不下,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使他一直覺得很憋屈,很郁悶,很孤獨,很不自在。 他承認自己“迂腐古板”,卻不肯接受新鮮事物; 他看不慣兄弟子侄們的“一味高樂”,卻無力糾正,所以他始終找不到作為家長所應有的那份感覺。 難怪有次在視察稻香村時,賈政遂生“歸農之意”。 在外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士大夫的清玄,但卻反映出了他極其失落的心態。 在賈府中,真正能把他當個“人物”的,也只有既可恨、又可憐,既愚蠢、又真實,既是主子、又是奴才, 既想抗爭、又沒有資本,既興風作浪、又屢戰屢敗的趙姨娘了。 只有在更找不到感覺,處境更尷尬,不得不依附于他的趙姨娘面前, 賈政才能找到一點可憐的感覺,才能表現出一些難得的振作之氣,才能展露一下封建家長的特有權威。 此外,賈政的確是在放縱趙姨娘撒潑耍賴,但每到關鍵時刻,他都會及時的跳出來加以制止。 也許只有這種時候,賈政才能證明自己在賈府的存在。

天主堂-清真寺導覽

2011年10月02日
公開
5

2011-10-02 天主堂-清真寺 參加圓環工作室辦的導覽活動.本次最大的收獲是:人.這幾位導覽人員本身都很有內涵,他們自身便是一幅很棒的風景. 本次導覽活動,先在青田七六集合. 搭計程車,向司機說:請到青田街7巷。 問:青田街7巷6號嗎? 口赤赤!司機,你怎麼知道?! 原來這很有名,是我們寡聞. 入內不只要脫鞋,還要穿襪子. 若未自備襪子,可向青田七六購買,一隻10元白棉襪,很好穿耶∼ 遇亮軒為一群預約的遊客導覽. 本次活動的總召(徐峰堯),行前為他為大家講解回教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及起源,更重要的是破解多數人對回教的一些迷思.很棒.— ‎在‎清真寺 Mosque مسجد‎ 。‎ 以前在永康街租屋,常經過這裡. 走在這一區的巷弄裡,總有轉角撞見舊愛的錯覺. 為我們導覽引言的修女. 有人問她為什麼信天主教?為什麼當修女? 她說:我從小生長在天主教家庭,信仰對我而言,跟吃飯睡覺刷牙一樣. 我的疑問跟你們一樣:為什麼不信天主? 多神論的天主教,與台灣民間信仰,其實頗有雷同之處. 這段新生南部被稱為∼天堂路. 今日走了一趟?天堂路?,分別參觀了阿門和阿拉. 世界各地同一時間導告— ‎在‎清真寺 Mosque مسجد‎ 。‎ 為我們導覽的伊瑪目(應該是這樣),口條很好哦! 清真寺內不得供奉任何雕像、畫像和供品,只有圍繞的柱廊,中心一個大拱頂,主要的牆要向著麥加的方向 回教很重視淨身,每次進禮拜堂均需清潔沐浴. 會客室、會議室之類. 今日看到有人在上阿拉伯語,因為可蘭經一律以阿拉伯文閱讀

關於分組合作

2011年09月26日
公開
10

Al Gore(美國前副總統)在TED演說中分享了一句非洲古諺語:「如果你想走得快,你要自己走; 如果你想走得遠,你要找個伴。」 我總在想這問題而不得解∼學校常要孩子們『分組合作』,其實蠻麻煩的。(O.S.:老師們之間都不常合作了...) 若限制學生在時間內交出好的作品,那麼,分組合作似乎不是個好的方式、、、 訓練學生們相互合作是好事,所謂團結力量大,但是,前提是∼∼∼∼要給充分的磨合時間呀! *** 據觀察我家小鬼從國小到國中的分組活動, 幸運者,老師讓他們自行選組隊,不限人數,找有默契的好朋友一起做,成效最好! 次焉者,限制人數但可自行組合,意即,有時要接收一些“旁觀者”,說是團隊合作,其實做事的永遠是那幾位主力。 教育者總是滿腔理想:能力強的幫助能力弱的。 問題是,都是同儕,誰肯承認自己能力不足?又自認不足者,老師如何確保他不擺濫? 老師又說啦:好的人要去影響不好的嘛∼能力強的人,要去把不好的同學拉起來嘛∼ 那我就很想請教老師了:這位擺濫的學生,被您教了這麼久,還是擺濫,您真以為憑其他學生之力,真能改變他嗎?那幹嘛找您來當老師呢 也許我家樣本數太少(只有2個),但目前課堂上實施分組活動,在我看來,根本是圖老師管理之便: 原本要看二三十份作品,分組後只需看最多七八份; 而最大的好處是∼老師就可以將棘手的問題學生,推給學生!

【轉貼】看出孩子的好�朱台翔

2011年09月19日
公開
47

【看見天使專欄】看出孩子的好 文�朱台翔 注意力缺失的孩子有很多特質,譬如敏感、有創意、想像力很豐富,儘管有時帶給旁人一些困擾,但如果遇到了「能看出他的好」的人,那麼,他的人生就會出現奇妙的轉折。 謝老師在一所高中教公民,新學期她的班上就有一個注意力缺失的學生,常常會迸出一些跟主題不相干的話來,而同學們不是客氣地做一些回應就是靜靜地等著。看得出來那個孩子也很苦惱,但卻又沒有辦法改變現狀。 在某一次的討論課上,他又講了一段不相干的話。等他講完,謝老師說:「我們談的是那個話題,你說的卻是這樣的內容,跟我們談的,看起來完全不相干。可是,你所說的就是你的感覺,我猜,兩者之間一定有一些關連性,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而你比較敏感,你意識到了。只是,暫時沒有辦法用比較精準的語言把它說清楚。你要不要再想一下,然後,再說一遍?你慢慢地想,我們可以等你。」 謝老師把話說完,就看到那個孩子的眼睛裡閃著一種亮光,同時她也發現,其他的孩子似乎也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沒有負擔了。那天的討論不只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現場的氣氛也非常融洽。 現在,這個孩子越來越能有條理地說著自己的一些聯想和突發奇想,儼然成為一個小小意見領袖,而班上其他的孩子,比起以前也更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即使是粗樸的想法,甚至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都具有進一步思索的價值。 謝老師帶的這個班有這樣的轉變,實在是因為她是一個「能看出孩子的好」的人。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 家庭親子版 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