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支持公開哺乳權!

2005年11月07日
公開
45

聯合晚報社論 支持公開哺乳權! 三、四十年前,用牛奶哺餵嬰兒,被認為是「進步」象徵。而現在,觀念改變了,母乳哺育小孩,不但最自然,而且對孩子的健康有幫助。母乳媽媽越來越多,可是一旦帶小孩出門,孩子肚子餓了,到哪裡餵小孩呢?於是,台北故事館前幾天就發生了這樣的荒謬情節:哺育母乳的媽媽被請出館外,要到沒人看見的後走廊才能給孩子餵奶! 這情節發生在台北故事館,絕非巧合,它也隨時可能發生在台灣其他任何一個公共場所內,包括捷運車站與車廂裡。媽媽用母乳餵自己的孩子,是媽媽的天職,是再自然、再美不過的畫面了,為什麼要遭到這樣的對待呢?有人認為這樣「不雅」、「有礙觀瞻」、「妨害風化」。可是,這倒奇怪了,電視上每天那麼多藝人坦胸露背,露出大半乳溝還不夠,還要露下面的股溝,這些行為怎麼不被說成「不雅」、「妨害風化」呢?又,有多少女性不是衣著暴露的出入各式公開場合嗎?為什麼她們不被「請出去」?刻意的暴露,可以;為了哺育下一代,必要的暴露,則不可以!這不是很奇怪的價值觀嗎?只顯示我們這社會,是很虛偽的! 可能有人要說,就是因為媽媽袒胸餵乳,涉及到裸露乳房這個性象徵,所以才不可以在公開場合。很好,我們不妨再上一課。乳房的原始功能,是哺育嬰兒,並非天生就是「性的象徵」。乳房成為性的象徵,是後來的事情,而且也不是每個民族都如此。有人或許又會說,既然現在乳房成為性的象徵,已經是不爭事實,如果有人在公開場合袒胸餵乳,會讓有些人感到不自在。這想法很有趣,我們仍要辯它一辯。有女性履行母親的天職,她自己都不在意被別人看到裸露的乳房,而他人看到乳房卻只想到性,因此不自在,所以必須隔離這些母乳媽媽。這算哪門子道理?履行母職的母乳媽媽,在公開場合變成了「少數」而需要被隔離,袒胸露背的藝人,卻成天透過電視和網路,把「公開場合」延伸到每個家庭中,這到底是哺乳媽媽奇怪,還是台灣社會變態呢? 不少國家已立法保障公開場合餵哺母乳的權利,美國則有近一半的州,立法禁止他人干預餵哺母乳。台灣的公共機構,是該跟上腳步。民眾若看到媽媽露出乳房餵哺嬰兒,應該投以尊敬讚嘆眼光,這是母性光輝! 【2005/11/07 聯合晚報】

資深ㄋㄟ ㄋㄟ族:哺乳很驕傲

2005年11月07日
公開
44

資深ㄋㄟ ㄋㄟ族:哺乳很驕傲 【黃庭郁�台北報導】   「我想再生一個、再餵五年,當十年的母乳媽媽!」高宜伶跟八歲的女兒留著一樣的小丸子髮型,女兒母乳吃到五歲半才斷奶,也讓她成了母乳協會成員中資歷「最深」的媽媽。   高宜伶笑說,當初決定餵母乳的動機「一點也不偉大」。民國八十七年女兒出生後,因為過敏體質,喝任何的配方奶都會吐,她跟醫生研究了半天,決定餵母乳。   果然,「天然的尚好」,孩子不只「口味」適應良好、身體健康,母女倆還因為經常有機會「摟摟抱抱」感情好得不得了。原本她只打算餵六個月,等孩子開始可以吃副食品就斷奶。但孩子就是很喜歡賴在懷裡「抱抱」的感覺,不願意停。   高宜伶說,就這樣一路餵到四歲多,想到小朋友很快就要上小學了,假使還老想著媽媽的「ㄋㄟㄋㄟ」在學校裡會有「牽掛」。於是跟孩子講好吃到四歲半,「孩子考慮了一會兒跟她說,『媽媽,我吃到五歲半好了』」。   「他們會問我,你的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會吃飯嗎?一直這樣喝下去小孩不會生病嗎?」把他們母女視為異類。為了躲避外人眼光,她只好開始學著「遮掩」,好好的哺乳竟成了見不得光的事。   但高宜伶始終沒有放棄,而且還越挫越勇,她說,女兒已經斷奶,但她真想再生一個孩子,繼續餵母乳,湊滿十年哺乳紀錄,光耀門楣。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從一出生開始就應該餵母乳,純母乳餵六個月之後開始添加副食品並調節哺乳比重,且建議可持續哺乳到二歲或二歲以上。   她說,只建議餵到二歲是因為大部分的醫學研究都只能做到二歲,再大一點的孩子樣本難收集,但不代表大孩子還吃母乳會有問題。事實上越來越多醫學研究都相信,母乳餵越久對孩子健康的好處也持久。

《咱的社會》捍衛神聖的哺乳權

2005年11月07日
公開
51

《咱的社會》捍衛神聖的哺乳權 【鄭佑璋�高雄市�研究生】   一九七五年,美國三名婦女在邁阿密公園哺乳,遭到警方以「猥褻露體罪」逮捕,隨著民間抗議聲浪高漲才為公開場所哺育母乳行為解禁,日前台北故事館工作人員並非首次驅趕哺乳媽媽,引發台灣母乳協會號召三十位媽媽,重返館前廣場以集體哺乳方式,爭取公共場合 哺乳權,盼社會能提供「哺乳無礙」的環境。   當五位媽媽在台北故事館遭到工作人員驅趕,館方的說法:「當時民眾反應不好看,工作人員才上前勸止。」筆者不解之處在於,哺乳 「有礙觀瞻」嗎?難道哺乳就要忍受閒雜人等的「有色眼光」嗎?也許哺乳媽媽只想擁有哺乳的無障礙空間,但筆者在意的卻是,為何神聖的哺育行為被認為有失體統?當公共設施的哺乳空間設置不足,竟是驅趕媽媽,而非給予尊重的設身處地著想?當哺乳空間不足,竟要媽媽帶著孩子到廁所哺乳?試問:為人母親的尊嚴何在?   當台北市衛生局推動職場哺乳友善環境,為何只在總統府設立「總統級」的哺乳室,而非在民眾最為需要的公共場所設立哺乳空間?當公共衛生教育推廣哺育母乳,為何民眾哺育母乳卻遭到驅趕與迴避?美國「民權之母」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一九五五年拒絕讓座,而引發民權運動,筆者也期待這場抗議,突顯的不只是缺乏哺育母乳空間問題,而是還給母親在公共場合哺乳權以及女性在公共空間的尊嚴,更教育民眾給予哺乳媽媽的基本尊重。

「沒有人喜歡在廁所吃飯!」爭取哺乳權 媽媽集體上街餵奶

2005年11月07日
公開
51

「沒有人喜歡在廁所吃飯!」爭取哺乳權 媽媽集體上街餵奶 【黃庭郁�台北報導】   「沒有人喜歡在廁所吃飯,所以也別要求我們在廁所餵寶寶喝母乳!」   台灣母乳協會昨天以郊遊集體哺乳的柔性方式,公開爭取台灣母乳媽媽的「公共場所哺乳權」。三十多位媽媽在老公陪伴下,懷抱小孩在北美館前廣場一字排開餵起母乳,再自然不過。   日前有二位母乳媽媽因在台北故事館餵奶,遭館內人員要求「最好遮一下」,甚至請出館外,凸顯國人對哺乳權認知十分欠缺。為爭取 哺乳與小寶寶的吃奶權益,台灣母乳協會昨天號召媽媽們到台北故事館前郊遊,並公開集體哺乳。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說,回想民國五十年代,餵母乳在台灣是再普遍不過的事,婦女隨時隨地都可以敞開胸懷餵奶,不會被視為異類,「要是當年媽媽們都不餵母乳,搞不好你我都沒機會長大」。   陳怡君指出,餵母乳原本應該是「寶寶餓了就吃」,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因為乳房被當成性感象徵,很多人一聽到、看到有人要餵母乳,就直接想到會「坦胸露背、不雅觀」。   由於公開哺乳的觀念在國內社會未被普遍被接受,母乳媽媽只好退而求其次,外出時自己找「哺乳室」解決。但包括首善之區台北市、人潮往返最繁忙的大眾捷運系統都沒設哺乳室,媽媽們只好躲到廁所解決,「十分奇怪」。   陳怡君說,這次集體哺乳並不是要向台北故事館抗議,也不要求道歉,而是希望喚起國人對哺乳權的「尊重」,別再讓母乳媽媽們承受異樣甚至是歧視眼光。   昨天現身的母乳媽媽有的小孩子才剛出生,有的快上小學,大家開心的交流經驗,熱鬧無比,一度引來附近北美館警衛的「關切」。   只見懷抱小孩的媽媽們穿著特別設計的哺乳衣、哺乳背心,「神不知鬼不覺」的就餵起母乳,假使不特別仔細看,很可能根本不會發現小寶寶「吃」得有多滿足。

母奶媽媽集體餵乳 爭哺乳權

2005年11月06日
公開
39

一群媽媽昨天集體在台北故事屋門前哺乳,為了抗議日前被不禮貌對待,禁止他們哺乳,其中一位6年級的年輕媽媽劉欣怡,哺乳的畫面還上了各大報,成了焦點。劉欣怡說,她自己跟老公都很健康看待,為了爭取哺乳權,他們不在乎異樣眼光。 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媽媽哺乳的美麗模樣,刊登在各大版面,主角劉欣怡,今年剛滿30歲,看不出來欣怡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哺乳媽媽劉欣怡:「我還沒有看到報紙,但是朋友都知道我餵母奶啊!朋友生了BABY我們也鼓勵餵母奶。」 欣怡說話聲音很柔很細,卻很堅持自己的理念。話說到一半,小北鼻肚子餓了,顧不得在人來人往的公園街頭,劉欣怡直接掀開上衣領口,當場餵奶,熟練的動作,用哺乳巾遮住重要部位。 其實在台灣哺乳困難重重,這招也是其他媽媽傳授的哺乳秘訣。因為在公共場合哺乳的經驗,對台灣媽媽來說,處處受限。哺乳媽媽劉欣怡:「沒有特別想過,在公開場合餵奶不可以這樣子,沒有想過耶!他(小孩)餓了,你就該餵他。」 丈夫對欣怡的舉動百分之百支持,還是保護使者。劉欣怡丈夫林先生:「我會去制止『制止她』的人,我覺得餵母奶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是你可以在公開場合吃飯,小孩子一樣也要嘛!所以我希望她可以繼續餵下去,我會支持她的支持。」 這對年輕夫婦倡導哺乳,劉欣怡要以實際行動,為所有哺乳媽媽爭取權益。 母奶媽媽集體餵乳 爭哺乳權 【記者邱淑宜/台北報導】 「餵奶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為什麼要被投以異樣的眼光?」母奶媽媽在台北故事館內餵奶,卻被以「有礙觀瞻」請出故事館外。台灣母乳協會上午在台北故事館前廣場,以集體哺乳方式,訴求爭取公開場合哺乳權,希望日後在公共場所餵奶時,不再遭到歧視。 台乳協表示,不少國家已立法保障婦女哺乳權,台乳協也將尋求立法保障台灣婦女哺乳權,長期關切哺乳議題的立委田秋堇表示,將研商推動立法。 集體哺乳在國內不是第一回,卻是母奶媽媽首度以集體哺乳方式傳達訴求。今天共有數十名媽媽帶著寶寶參加。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表示,哺乳權是人權的一種,母奶媽媽有隨時隨地餵奶的權益。哺乳不應只侷限在哺乳室,因為台灣很多公共場所沒有哺乳室,難道喝母乳的寶寶到這些地方就得餓肚子? 陳怡君表示,到台北故事館前集體哺乳,並不是要求故事館道歉,而是希望從這裡出發,全台建立一個「哺乳無礙」的環境。 【2005/11/06 聯合晚報】

farewell my 博愛路五年的回憶

2005年10月28日
公開
9

裝了五箱紙箱 也把一些再也用不到的文件丟棄~ 看到桌面漸漸清空 也驚覺到要向博愛路告別這一天的到來 89年9月1日 在我生日的那天 來稽核室報到 記得那天在坐電梯的過程中 滿頭白髮的王組長 還探出頭來跟我說 你是葉xx吧 今天是你生日 祝你生日快樂 時間過的真快 來了公司都五年囉~~ 歷經了 楊 邱 黃 徐 杜 五個長官 在這段期間若有人對我的表現感覺---差強人意的話 還得感謝幾個亦師亦友的大哥大姐們的教導 讓我這棵小樹苗漸漸的成長 而博愛四姐妹加林大哥的組合---"小飯團"的中午聚會 雖然在有人留職停薪 有人"可能"要請育嬰假的狀況 漸漸刁零 但聚會裡無地放矢 有搞笑也有正事的聊天談論 對政治的評論 對時局的憂心 對台灣漸漸變成亞洲四小龍最後一尾龍的扼脕 偶爾對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 亦偶爾對自己微薄能力究竟難使環境振衰啟弊的無力感而慨歎 跟你們在一起共歡樂 共搞笑 雖然偶爾被無情地指正批評 但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 這一切 真的是我上班時光裡最愉快的記憶~~ 雖然我們到101後還是會一起聚會 但離開這裡的同時 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 say goodbye to my 博愛路五年的回憶 希望我們這些人 再過10年20年 也許齒牙動搖之際 還能白頭宮女話當年 "以前林爺爺啊 安怎安怎" "以前葉奶奶啊 安怎安怎" 謝謝博愛路 也謝謝你們 曾經帶給我的歡笑悲傷 這一切 我會留在心裡 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