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準媽媽 小心情緒風暴

2005年10月28日
公開
68

【新知報報】 準媽媽 小心情緒風暴   文/羅浚晅 醫生 董小姐(化名),廿八歲,結婚一年多。七個多月前,剛得知懷孕的消息,和先生、公婆興奮地好幾天都睡不好。但是快樂的情緒並沒有延續太久,從結婚以來婆媳間的衝突仍持續上演著,絲毫沒有因為即將來臨的小生命而有所改善。 她想和先生、小孩搬出去住,但身為獨子的先生並不同意;她想辭掉工作,全心照顧小孩,但婆婆執意要幫忙帶;她想餵母乳,但又怕小孩長不好。失眠、胃口差、頭腦昏沉、情緒低落,她開始擔心自己即將變醜、變胖、失去一切……。 在婦女的生命歷程中,懷孕和生產是相當重要而關鍵的時刻。在此階段,生理上的變化並不亞於初潮或停經期,而其社會心理層面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卻可能遠遠超過人生其他階段。正因為如此,憂鬱和焦慮等情緒症狀往往悄然到來,沖淡了即將為人母的喜悅之情。 過去我們常關注在「產後憂鬱」的議題上,社會大眾對此一情緒障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認知;不過,許多國外研究顯示,憂鬱症徵候在產前、產後,臨床特徵和嚴重程度並無差別,憂鬱症在產後不會比懷孕期間來得嚴重。 進一步分析發現,懷孕期間的憂鬱指數甚至高於產後,懷孕第卅二周的憂鬱指數最高,產後第八個月指數最低。換言之,在整個懷孕、生產、育嬰過程中,憂鬱症狀隨時都可能來襲,情緒風暴最猛烈的時刻,有時甚至提前在懷孕末期降臨,準媽媽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臨床上,根據這段時期母親的情緒障礙程度,可區分為三種疾患: 一、短暫性情緒失調︰八成左右的母親有此現象,通常伴隨有意志消沉、精神不濟、對未來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等。若家人、先生能適時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保證,短暫時間內多會自動康復。     二、產前、產後憂鬱症︰一到兩成的母親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憂鬱狀態,症狀包括失眠、哭泣、自責、無望感、無助感、食欲差等。嚴重可能影響母親的日常生活、產後獨自育嬰的可能性。 三、產前、產後精神病︰前軀症狀主要為易怒、情緒不穩、坐立難安等,後期表現為多疑、思路不連貫、情感表達不適切等,甚至出現妄想和幻覺症狀。此疾患有可能為潛存之精神疾病,因懷孕時期體質上的變化而誘發。 研究顯示,產前、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多樣且複雜:就生物層面而言,懷孕後,孕婦體內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明顯增加,使身體的基本代謝率、體重和活力都隨之增強。然而在生產後,這些激素與動情激素、黃體素等又快速下降,使得婦女難以調適,易產生憂鬱與焦慮等情緒。 就社會心理層面而言,婆媳衝突、與夫家觀念上的歧異,先生冷淡、少了婚前的溫柔與包容,重男輕女、夫家對延續香火的期待,奉子成婚、角色轉換上的適應問題等,都是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痛苦的導火線。此外,少數年輕女性人格成熟度未臻健全、缺乏獨立性、自我形象認同不足、拒絕扮演母親角色的傾向,也容易進一步引發嚴重的情緒障礙。 就治療而言,常令準媽媽們擔心的,莫過於藥物副作用對於胎兒發育、哺乳計劃可能造成影響。其實,除了少數情緒障礙十分嚴重,甚至可能危及母體與嬰兒安全的個案外,藥物治療並非唯一的選擇。 適切的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重塑、預防性團體治療,往往可以有效整合人際衝突(新婚夫妻、婆媳間)與角色失衡(妻子與母親、職場與家庭)等問題,並提供情緒紓解的健康管道,進一步降低未來憂鬱症慢性化與復發的危險性。 如果您將成為母親或正計劃成為母親,提醒您務必小心,因為一路上風雨多,情緒風暴往往不知不覺中就會悄然來襲,只有勇敢面對、接受治療,您和小生命才能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繼續成長、茁壯。 作者介紹: 羅浚晅 為西園醫院身心科主任、中華民國心晴協會理事長

爸媽一口爛牙 會傳染給幼兒

2005年10月25日
公開
55

爸媽一口爛牙 會傳染給幼兒 【記者吳靜美�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證實,父母蛀牙嚴重者,幼兒蛀牙情況也較嚴重,父母口中導致蛀牙的轉糖鏈球菌數量高者,幼兒口中菌數也高;國外以DNA鑑定研究則發現,幼兒的菌種來源主要是家長。 北醫兒童牙科針對近一年來到該科就診的四到六歲幼兒,未接受過任何牙科治療、全口乳牙或只長出第一大臼齒,且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多為母親)必須是沒有慢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者,共卅二對親子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家長的蛀牙越嚴重,孩子的蛀牙也越嚴重,家長口中的轉糖鏈球菌數量越高,幼兒的轉糖鏈球菌數量也越高,未來蛀牙的情況也會越嚴重,測量轉糖鏈球菌的菌量,能有效預測孩子未來蛀牙的機率。反而是親子口中的牙菌斑,只能當作口腔衛生習慣的指標,對蛀牙的發生率相關性不大。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蔡宜峰說明,造成蛀牙最重要的致病菌是轉糖鏈球菌,其中含多種致病菌,會把糖分轉化成酸,導致牙齒被蛀蝕。 蔡宜峰表示,蛀牙的四大要素,包括牙齒、時間、致病菌、食物等,缺一不可。例如口中有很多致病菌,且吃了食物,但馬上刷牙清潔,不讓食物殘留,就比較不會蛀牙。 他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嬰兒從出生到長牙之前,口中測不到轉糖鏈球菌,當開始長牙,即可能出現轉糖鏈球菌。而轉糖鏈球菌的來源,國外研究以DNA鑑定發現,多來自主要照顧者,所以它的來源屬於垂直感染。 以此看來,接吻也可能傳染蛀牙嗎?蔡宜峰表示,理論上是有影響,但多數人口中已有或多或少的轉糖鏈球菌,人體的菌種常處於平衡狀態,少量外來菌種比較不易破壞平衡、改變口腔環境;而幼兒因正在長牙,轉糖鏈球菌有機會侵入寄宿,此時若家長口中轉糖鏈球菌菌量高,傳到幼兒口中的菌量也會更高。 要避免幼兒因來自大人的轉糖鏈球菌而蛀牙多多,蔡宜峰說,家長應好好刷牙,減少口中菌量,勿嚼食物後餵幼兒、避免親嘴,讓致病菌的傳播減少,再加上幼兒口腔衛生的維護,未來幼兒就比較不容易蛀牙。 台大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郭敏光也指出,蛀牙的確可算是一種「傳染病」,且是一種可預防的傳染病。他說,與小寶貝親親小嘴、幫孩子嘗一下食物燙不燙、把食物吹吹涼再給小寶貝吃、說話時很靠近小寶貝張大嘴巴的臉等,理論上都可能經由飛沫,把致病菌「傳染」給孩子,所以最好都避免,否則就先把自己的蛀牙都治好、口腔衛生處理好再說。 郭敏光說,家長對孩子的口腔衛生影響很大,孕婦在生產前最好先把口腔健康弄好,該補的牙齒就補上。 【2005/10/25 聯合報】

30歲以上的守護健康

2005年10月21日
公開
53

30歲以上的守護健康 在對抗病毒的持久戰中,各種偏方妙法也不如增強身體的持久抵抗力來得有 效。在日常生活中增強抵抗免疫功能,自行治癒小病痛,需要的是良好的飲食習慣與適當適量的運動。不論食補、藥補或運動,只要強化體制,善用人體本身的免疫力與自愈力,就能夠抵抗疾病。我們提供你一些簡單的小法則,為了30歲以上而事業如日中天的你,守護健康其實很簡單。 1、每天爬100階樓梯 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法則,能夠加強心肺功能以及身體的抵抗力,如果你真的沒有時間運動,爬樓梯是個即簡單又有長期效果的運動方式。 2、咖啡不過第2杯 每天的第一杯咖啡無非是你提神醒腦的必需品,但再來一杯卻大大增加了心臟的負擔,還可能帶來焦慮,心悸的副作用,這些都是過量的咖啡因搞的鬼。 3、每天少吃100卡 體重與健康息息相關,除了預防心血管疾病,吃8分飽可以活的更長壽!雖然100卡也只不過是一瓶飲料或者幾片烤麵包的熱量而已,但可別小看了這100卡,一周累計的700卡,一年就可以幫你減少5公斤的體重增加。 4、避免熬夜 熬夜是敬業的絕對附屬產品,但是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有著很大的傷害!偶爾失眠一兩天,可以用充足的睡眠來抵償疲憊,但真正的影響實際出現在腦部,包括記憶力與思考能力。 5、深度呼吸 呼吸,看似簡單,與生俱來的功能,一刻不能間歇。但醫學研究指出:容易緊張的人呼吸通常都淺而短促,這也使身體更加的僵硬而焦躁,而緊張的氣氛影響健康,因此深呼吸有緩解情緒焦慮保持血液迴圈順暢的功效。 6、喝水的學問 最理想的飲水方法是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進餐前半小時喝一杯水,只要感到口渴,就應當馬上補充水分。有時候喝完反而會覺得更加口渴,這是身體在告訴你還沒有喝夠。水進入消化系統需要15分鐘的,因此運動前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才不會感到缺水。 7、零脂肪≠零風險 超低脂肪飲食和超高脂肪飲食均會損害免疫系統,含有適當脂肪的飲食反而能夠減少自由基和發炎反應。攝取適當的脂肪才能讓你的免疫力確保捍衛身體日常健康。 8、陽光抵抗憂慮 失眠、憂慮已經成了處於事業巔峰時期成功人士的家常便飯,建議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曬太陽。陽光可以使人體形成維生素D,有助於鈣和磷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狀,除此之外還可以使人心情變好! 9、別當尼古丁的奴隸 吸煙除了影響肺部健康,使肺活量愈來愈低,身體容易疲勞,易遭受病毒侵犯感染疾病,還會造成肺氣腫、腦中風、胃潰瘍、肝硬化等疾病。此外,也不要忽視二 手煙對身體的影響,香煙冒出的煙霧比吐出的煙更危險,毒性更強,為了自己和家人的 健康,快戒煙吧。 10、抗氧化飲食配方 補充抗氧化劑可以降低自由基所產生的壓力,對於免疫機能的維持具有正面效果。抗氧化劑其實就存在於那些便宜而常見的水果中,當然,使用濃縮膠囊也很方便。 11、文明病的剋星 硒’是近代醫學界的偉大發現,對於心肌梗塞、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成人疾病相當有幫助,能使血管擴張,預防動脈硬化,去除老化的過氧化脂質,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而且硒可以抑制癌症的發生與轉移,刺激細胞產生抗體,還能與維他命E同時作用來延緩老化。 12、少吃奶油 愛吃奶油的人請注意,食用過多的牛油(Butter)和人造奶油(Margarine)可能導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奶油是西式早餐中常見的添加物,也常見於西式料理,我們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接觸到奶油的機會越來越多,餅乾,零食,爆米花都少不了奶油,常常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過量攝取。 13、規律的性生活 性生活也算一種中度運動,而且規律的性生活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現代社 會壓力大,出現越來越多的‘無性夫妻’,其實擁有規律的性生活好處真的不少,一項 醫學研究顯示:性生活美滿的人不但健康、年輕,更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因此適度健康的性生活,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可以抗癌防老,你也會變得更加有自信 。 14、遠離便秘 便秘可說是現代文明病,對大多數人來說,便秘並無大害,但有時卻是一些疾病的信號,長期下來會影響身體狀況,如老化、精神不佳、易疲勞等等。糞便若在腸道裏停留過久,部分有毒細胞會直接造成腸道細胞的死亡和突變,最後形成惡性腫瘤。改善便秘要從生活飲食著手,喝足夠的水,並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不妨以優酪乳代替乳製品,以纖維豐富的水果代替果汁,並附之以規律的運動。 15、運動是天然的威而鋼 天天運動,包你‘40歲還是一條活龍’!經常運動對於循環系統有很大的幫助,許多男性的性功能障礙與血液迴圈有關,而運動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每天運動消耗200大卡,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機會就降低1倍。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光這兩項你就該有所心動! 16、補充維生素 最基本的複合維生素可以提供最簡單的保障,以免因忽略飲食營養的均衡,導致體力衰退,讓免疫力降低。其中維生素B群可以消除疲勞,長期運動缺乏的領導人士,可以考慮多服用些維生素藥片吧。 17、有氧運動對抗文明病 工作一天下來,你是否經常有頭痛、腰酸背痛?持續運動可以緩解相當的精神壓力,因為運動的時候,身體會分泌腦內啡,這是一種類似天然嗎啡的物質,它會在體內流動,幫助你放鬆。在所有活動當中,有氧運動對於放鬆身體最為有效,所謂有氧運動包括慢跑、跳繩等強調心肺功能的活動;隨著固定節拍進行呼吸調節或肢體伸展,也是效果頗佳的有氧運動。 18、堅果降低膽固醇 生活與工作的現狀導致吃得好又缺少運動,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實花生、腰果、杏仁這類堅果不但富含各種對健康有益的脂肪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醫學研究更指出,長期食用核果類食品能夠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堅果還含有抗氧化物和礦物質,如維生素E、鎂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再加上維生素E與硒等抗氧化營養素,對於心血管健康相當有益。 19、高纖維飲食 現代人普遍面臨過大的壓力,不同蔬果的組合配方,可以緩解各種身體的不適症狀。多食用水果類蔬菜類鹼性食品可以減少癌細胞突變的機會,蔬菜、水果中富含纖維物質,不但能夠幫助控制體重,更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幾率。而且膳食纖維會使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增加,減少有害菌,有益人體健康。 20、按摩增強免疫力 按摩能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因為壓力所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研究發現,每天接受45分鐘的按摩,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若沒有辦法天天去做SPA,那麼家中的親密伴侶之間互相按摩既方便又增加情趣。 21、開懷大笑 微笑和大笑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使干擾素明顯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因此變得更加活躍。大笑10秒鐘,心跳的增加幅度相當於10分鐘划船運動;笑一分鐘可以讓身體獲得45分鐘的放鬆。而且笑的時候胸部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令人心曠神怡,是最佳的自然藥物。 22、常與友人小聚 朋友多的人不容易感冒!你相信嗎?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的人有利於對抗壓力,免疫功能也比內向人好20%。但與太多人往來也會增加負擔,那麼常與三五知己小聚吧。 23、多吃優酪乳 口腔發炎一定是火氣大麼?多試試優酪乳吧,優酪乳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預防口腔潰瘍,抵抗微生物和有害細菌的感染,甚至癌細胞。優酪乳具有清理腸胃的功能,可以幫助胃腸蠕動,既有牛奶的養分,又擁有乳酸菌代謝的功效,簡直沒有理由拒絕

"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2005年10月20日
公開
10

轉貼以下文章....真的是寫得妙... 不管你是男是女,我想女人真的是很辛苦~ 所以請你們要善待你周遭的女人~ "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老婆是拿來疼的,所以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不服氣嗎?誰叫你當初追人家。" 最後面那段話是經典,當媽的如果聽到老公這麼說,應該會很爽吧! 男人要學著點................ 曾在廣播裡聽到 , 當孩子頂嘴甚至步入叛逆期時的因應之道。 做媽媽的總是嘮叨 , 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 , 母親氣得半死。 ; 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兩人走了好久 , 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 , 兒子納悶。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 , 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 :『等一下進去時 , 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 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 , 並因男人跟男人之間的義氣 , 從此對母親畢恭畢敬的。所以 , 有的時候 , 父親這個角色還是頗重要的 ! 當我的小孩頂撞我時,我想告訴他,下列的事任選一樣,做到後,才有頂撞的權利: 1. 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 (孕! 吐) 2. 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 (餵奶) 3. 肚子裡塞顆籃球達 10 個月 (懷孕) 4. 接受皮鞭抽打達 48小時 (生小孩) 5. 10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 5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7. 10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8. 10個月不能生病,要不,生病不能吃藥 9. 至育嬰室把屎把尿一個月 10. 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30分鐘達一個月 寫完上述 10項,我覺得當娘的真不是人幹的。 想起一個高中同學他說:有一次頂撞母親,父親把他從椅子上踹下來,斥責他: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 我的同學再也不敢頂撞母親了。

衛生署侯勝茂署長的叮嚀

2005年10月20日
公開
54

衛生署侯勝茂署長的叮嚀 為防杜禽流感疫情入侵,本署疾病管制局自10月10日起已針對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發予「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由該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配合本署防治作為,關照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共同維護我們所生存的這塊淨土,請自主健康管理10天,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如有發燒(³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即戴口罩,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就診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本週報上期業已說明一般人類流感及其防治作為,本期將進一步就當前全球所關注的禽流感之認識與其預防措施詳細說明如下: 認識禽流感 何謂禽流感? 禽流感(又稱鳥流感)是一種由禽(鳥)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於鳥類的消化道中,一般不會因此而發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呈現羽毛明顯凌亂,食慾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徵開始出現後迅速惡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達80%以上。 禽流感病毒通常不會傳染給人,但自1997年以來已有數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報告。目前H5N1型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造成可禽傳人,一段時間後並與人類流感病毒進行基因交換,若適應於人體即可有效地人傳人,則將導致全球性、致命性的人類流感大爆發。所以流感大流行又稱「殺手流感」或「超級流感」。禽流感病毒種類很多,目前以H5N1造成大流行的可能性最大。 禽流感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A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蛋白),以及神經胺酸酶(NA蛋白)配對而成。A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有H1~H16等16種,而NA蛋白可分為N1~N9等9種,所以HA和NA可配成144種不同的亞型。一般我們所稱的禽流感病毒係指存在於禽鳥類中的A 型流感亞型病毒;而人類流感病毒則是指存在於人類的亞型,目前有H1N1、H1N2和H3N2三種。A/H5N1禽流感病毒亦稱為「H5N1病毒」,是一種主要存在於鳥類的A型流感病毒亞型,通常不傳染給人,1961年在南非從鳥類(燕鷗)中首次被分離出。H5N1病毒在鳥類中傳染性非常強並可致命;自1997年以來,亦有人類遭受該病毒感染個案及致死案例。由於人類A型流感病毒的一些基因部分可能來自於鳥類,A型流感病毒不斷地變化,可能在一段時間後產生在人類之間具傳播力的亞型病毒。 禽流感如何傳播? 遷移的水鳥可能攜帶病毒感染家禽,禽群一旦遭受感染,病毒會存在於感染鳥禽的糞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隨著病禽移動而污染設備、車輛並傳播至另一禽群。病原亦可透過共同飲水、飛沫或空氣傳播平行感染同一禽群。大部分的禽鳥類都會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目前發現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傳染人類。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目前研究調查資料顯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狸等),因此禽流感可能經由候鳥過境及其他未經檢疫的活體鳥禽的輸入而傳入台灣。 人類感染禽流感有哪些症狀? 人類感染禽流感初期病徵與人類流感相似,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及結膜炎(如荷蘭之H7N7感染者),另據越南感染H5N1的病例資料顯示,亦有腹瀉的症狀發生;而後期則可能發展為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禽流感有沒有藥醫? 有的。抗流感病毒藥劑目前有兩類,一類係屬M2蛋白抑制劑,如Amatadine,但已知目前的H5N1病毒具抗藥性且具較多副作用;另一類為神經胺酸抑制劑,如:Oseltamivir (Tamiflu)、Relenza,它對A、B型流感均具良好治療效果,但需於發病後48小時內服用,使用後可縮短病程、減輕疾病癥候嚴重度、減少併發症發生率。此類抗病毒藥劑對於禽流感病毒如H5N1亦可有療效。抗病毒藥劑係屬處方用藥,故需經醫師指示下才能使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國人應如何避免禽流感?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如鴨血)。 3.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及養禽場、活禽市場。 4.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設施,工作後,應做好清消工作。 5. 一般民眾平時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維護身體健康。 6. 有禽鳥接觸史、流行地區旅遊史之民眾,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結膜炎等症狀,請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出外旅遊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1.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盡量避免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區。 2.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則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4. 注意飲食衛生,務必熟食且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5. 返台入境時,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請填妥「SARS 及其他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並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家裡如果有養禽類的人要怎麼辦? 1. 避免直接接觸家禽、鳥類或其糞便,尤其是幼童及老人等體弱者。 2. 接觸過家禽、鳥類或其分泌物後,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澈底洗淨雙手。 3.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具,工作後,應沐浴更衣做好清消工作。 4. 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減少壓力及不吸菸。 5.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如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將痰涎或鼻涕用紙巾包好棄於垃圾箱內,然後洗手。 6. 做好自我體溫監測,如出現感冒症狀便要戴上口罩,儘速至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採檢、就醫以免傳染他人,並向醫護人員說明曾與禽鳥接觸。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本署疾病管制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10月10日起自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自主健康管理10天 為防杜禽流感疫情入侵,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自10月10日起,針對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分發「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旅客自主健康管理10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29日公布資料,顯示自去(93)年12月中至今(94)年9月29日止,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人類感染禽流感確定病例累計72例,其中28例死亡。為因應東南亞禽流感疫情,該局除加強現行國際港埠發燒篩檢等檢疫措施外,並分發「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自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於入境10日內,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如有發燒(³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即戴口罩,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該局並提醒民眾,於禽流感流行地區旅行,應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洗雙手,並避免生食禽類製品(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於旅行途中或入境時,如有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於入境時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檢疫人員將提供必要的協助。有關新型流感相關訊息,可至該局網站(http://www.cdc.gov.tw)「流感防治」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