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挑童鞋的要領

2005年10月18日
公開
56

小思妤1歲3個月 正處於一個快要會走的狀態 趕快把凱寶已經不能穿的鞋子找出來給思妤~ 嘿嘿~~剛剛好~~ 這兩天也看到網路上在介紹aprica的機能鞋 可以保護腳踝並矯正一些扁平足等等狀況 雖然凱寶都可以揀葛格的鞋鞋 且凱寶這個見異思遷 喜新厭舊的小子 只要拿出葛格的舊鞋 (但對凱而言都是樣式新的新鞋) 就看到凱超愛穿的 一直逼迫我要幫他穿襪子 再套上葛格給他的球鞋(雖然15cm的鞋子稍稍嫌大了一些) 趁週末有空再去寶寶總部看看啦 看起來IFME Aprica Combi的童鞋都不錯哩 有機會凱也來買一雙新鞋來穿穿吧!! ----------------------------------------------------- 挑童鞋的要領 關愛腳的健康應該從小開始,腳小,鞋也小,但穿鞋的學問可不少。現在的童鞋不比 以前的小孩鞋,以前都是媽媽,奶奶,外婆一針一線做的虎頭鞋,豬頭鞋,全是手工製作的。而現在的童鞋無論是款式還是質地越來越成人化。時尚也成為孩子們的追逐對象。帶輪子的“暴走鞋”一度風靡孩子的世界,但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俗話說“量體裁衣”,不同年齡的孩子就應該穿不一樣的鞋。軟牛皮和羊皮做的鞋是 孩子的最佳選擇,運動鞋和旅遊鞋不宜長時間穿,特別是氣墊和厚底鞋,高跟鞋最好不 穿。改變傳統的兒童穿鞋觀念,讓孩子健康到腳。 給寶寶買鞋的誤區 誤區一:鞋幫、鞋面越軟越好 由於兒童骨骼、關節、韌帶正處於發育時期,平衡穩定能力不強,鞋後幫如果太柔 軟,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 可能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如果鞋面(尤其是頭部)太軟,會難以抵抗硬物對腳趾的衝撞,加上寶寶走路有用腳 踢東西玩的習慣,過軟的鞋面既不結實,又不安全。 如果鞋底太軟,就不能起到支撐腳掌的作用,當腳穿鞋下踩時,腳心腰窩外側就會著地,引起小趾及第五跖趾部位向外排擠,影響腳外側縱弓的生長;同時軟鞋底薄,無鉤心,隔暑隔熱效果差,沒有減震效果,對跟骨震動大,孩子的腳踝容易受傷害。 如果鞋頭太軟,當腳踢到硬物時,就容易挫傷腳趾。孩子的踝關節發育還不成熟,支撐的平衡性差,穿後幫柔軟沒有主跟的鞋,腳跟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不定,很容易引起踝關節韌帶的損傷;同時,還可能養成不佳的走路姿勢。 不過,腳背處的鞋面還是要柔軟些,以利於腳部的彎折。後幫應硬挺、包腳,以減少腳在鞋內的活動空間。所以,學生鞋專家丘理女士不提倡孩子穿休閒鞋、布鞋、球鞋等 沒有主跟的鞋,而應該穿皮鞋。 .誤區二:鞋底的彎曲度越大越好 許多童鞋在鞋墊的腳心部位裝有一塊凸起的軟墊,媽媽們一般認為它能托起足弓,令寶寶感覺舒適,並具有保健作用。其實,這種鞋比較適合成人穿著,對於兒童來說,它卻縮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間,使正處於發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鍛鍊,長此以往可能會令寶寶變成扁平足 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但過軟的鞋底不能支撐腳掌,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 其實,鞋的舒適感除了來自合適的軟硬度外,還取決於的鞋底的彎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彎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腳的腰窩處,這樣容易傷害寶寶比較嬌弱的足弓。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跖趾關節處,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誤區三:厚底鞋舒適防震 在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於愛 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的疲勞,並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 另外,厚底鞋為了表現曲線美,往往加大後跟的高度,這會令整個腳部前衝,破壞腳的受力平衡,長期如此會影響寶寶腳部的關節結構,甚至導致脊椎生理曲線變形,嚴重者將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因此,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 誤區四:款式新,越新潮越好 鼓頭鞋、厚底鞋、旅遊鞋、高跟鞋、翹底鞋、休閒鞋……成入鞋的流行款式會很快波及童鞋,漂亮時髦是這類鞋的主打。國內某些廠家,違背“將最好的給兒童”這一道德及商業準則,牟利成為生產商的唯一驅動力,用邊角料劣質材料做樣子貨,而普通媽媽極難以辨別。大多數路邊鞋,造型設計粗糙幼稚,材料低劣,常有毛邊、線頭、掉漆掉色、異味等等品質問題,影響孩子腳和身體健康。在香港,幼兒園小孩有統一服裝和鞋。鞋都是款式保守的皮鞋,只有黑紅兩色,標準、工藝及品質極佳。相反,國內幼兒園服裝和鞋都五花八門,看看好看,細察起來,品質極差,給幼小的腳帶來種種傷害。 兒童鞋的選擇 1、款式:0一5歲的幼兒應以穿高過踝部的靴式鞋為主。好處:可以根據腳的肥瘦寬窄適當的調節圍度,使鞋既不壓腳面,又可輕托足弓,是比較好的選擇。 2、材質:鞋面以天然皮革、尤以軟牛皮、羊皮最為適宜,好處:具有優良的透氣性及吸汗功能,同時,皮革的可塑性能自動補償不同腳型造成的差異,又能保持鞋的形狀。鞋裏襯儘量選擇舒適、柔軟的棉織品。 鞋底最好是選擇回彈 性好、減震性高、防滑和耐磨性能優良的材料,如熱塑彈性橡膠底(俗稱牛筋底),它能夠吸收地面對跟骨及大腦的震蕩及保持穩定。 3、鞋身:頭部硬一些的鞋可以減少硬物對腳趾的衝擊。 鞋面(腳背部)應柔軟、易彎折,它直接影響腳的疲勞。後幫部若太軟,不能支承腳踝,使腳失去穩定性,很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會養成不佳的走路姿勢。因此,需要選擇後幫硬挺的鞋。鞋底最好有5——8毫米高度的鞋跟,它可起到保護足弓、維護平衡的作用。 4、鞋號:中國鞋號是以腳長為基準的,號差為5MM,按其標準,如寶寶的腳長為130MM,既應穿13號鞋。但13號的鞋長,並不是13MM,而應有幾則以上的放餘量。既留出了腳在行走時的伸長空間,又放出了合理的生長量。 5、鞋型:即鞋的肥瘦程度。中國人以二型腳居多。偏瘦或偏肥的腳,可選用一型半或二型半(市場上有小部分銷售)。 購鞋三步曲 (1)選鞋。選擇喜愛的款式,察看鞋前身是否柔軟,後幫是否硬挺,鞋底彈性及彎折部位是否正確,鞋裏、墊是否平整。 (2)試穿。雙腳試穿。站立時腳尖輕觸鞋頭,如後跟部留有 6- 10MM空隙,差不多是媽媽的小姆指插入的距離,就基本合適。不要讓孩子穿大大的鞋。 (3)試行。必須耐心讓孩子試行,切不可匆匆忙忙以為合適就走。因鞋的造型、材料等均會影響到穿著的舒適度,所以,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步態,了解他的感受,推斷鞋是否合腳。

會走平衡木

2005年10月16日
公開
15

說實在的 我們對凱的保護太過 這是怎麼說呢 我曾經有想過要買一個溜滑梯回家(但因被凱爸強力制止而未成真) 因為 我覺得:公園的溜滑梯好髒啊 每個人都用手摸過 誰知道前一個小孩有沒有腸病毒?有沒有流口水? 有沒有小狗便尿在上面? 其實我在心裡面是不喜歡凱寶到公園玩公共遊樂設施的 但最近看到公園有一些比凱小好多的小孩子 個子看起來可能才不到一歲半吧 可能剛學會走沒多久吧 但可以攀爬掛繩 可以自己從溜滑梯下爬回梯上再滑下來 反觀凱呢 媽咪總是在一旁緊張兮兮地大呼小叫 "凱寶 小心吶~~" 而凱嬤也不喜歡凱搞得身體髒兮兮的 而凱其實大多也都很聽媽咪的話 媽咪說不要爬 他就不會去爬 但今天因為有一個小姐姐在走平衡木 (下面只有粗粗的網結 並不是很安全的設施) 沒想到爬上溜滑梯的凱並沒有往左走去溜小的溜滑梯 卻往右轉 跑去自己走平衡木 媽咪嚇傻了 但也想說媽咪跟在後面走吧 至少可以保護他(萬一媽咪沒接到 跌下來 爸比還在網結外面可以接) 沒想到 凱的身手很勵落 眼睛根本沒在看腳下的平衡木的方位 就直線的往前衝 走超快的 媽咪都跟不上了 其實媽咪偶爾也該放手 或許孩子有許多超乎我想像的能力 若只是用成人的眼光給他限制 或許對孩子的發展並不是正面的~

如何避免傷風感冒

2005年10月14日
公開
50

如何避免傷風感冒 蔡青岩醫師 如何避免傷風感冒(尋常感冒)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禽流感警訓,認為接下來這個冬季,可會爆發新型流行性感冒,當然衛生署也不敢大意,大量採購抗流感藥物,雖然有些醫師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歐美各國也不斷採購藥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流行性感冒與尋常感冒是不同的,雖然病源體都是病毒,但是症狀的嚴重度卻大不相同,尋常感冒會造成不適,干擾您的工作,但是很少會致命,今天我們以尋常感冒為題材,讓大家嗅嗅即將到來的緊張氣息。 得到感冒的人,口鼻中的分泌物都含有致病的病毒,當分泌物藉由咳嗽、打噴嚏散播到空氣中時,一個週遭的健康人吸入這些懸浮的顆粒,可能就會感染感冒,或是藉由得到感冒的人的雙手,接觸佈滿於嘴,鼻子或眼睛表面的分泌物,再去碰觸桌,椅,器具,一個週遭的健康人的雙手再去接觸住些受污染的表面,再去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 完全避免感冒感染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藉由下列幾個步驟,減少得到感冒的機會: 經常洗手:減少感冒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洗手,特別是購物後、出入公共場合後,更不用說探視病患或進出醫療院所後。時常洗手,可以破壞您手上沾染的病毒,如果場合不方便洗手,您也可以攜帶一個含消毒殺菌劑的小瓶子或是手巾,時常擦拭您的雙手。 如果您周遭附近有人感冒了或是您的手接觸過公共場所的設置,請於洗手前,避免碰觸你的臉,尤其鼻子,嘴和眼睛區域。 請不要吸煙:吸煙,甚至二手菸,都會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罹患感冒的機率。 家中如果有人感冒了,請使用丟棄式的紙杯飲水,喝完即丟,避免其他人,特別是小孩子,繼續使用這個已經感染的杯子。 病毒可以存活在於一些物體表面,如門把、抽屜、鍵盤、電燈開關、電話、電視遙控,數小時之久。可以肥皂水或消毒水時常擦拭這些物品表面。 如果小朋友感冒了,玩具可能也必須清潔。 病毒也可存活於毛巾好幾小時,因此,廚房或是浴室,請使用紙製手巾或是每人有單獨、不相混的毛巾。 丟棄使用過的衛生紙,避免這些衛生紙再去沾染其他物表面。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支持吃的好或是運動,可以預防感冒,但是充足的睡眠,適當的營養與運動,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確定能使您的免疫系統處在良好的狀態。 壓力調適,過多的壓力足以使削弱免疫能力,讓您更容易感冒。

你是男人的愛侶還是母親 ?

2005年10月14日
公開
8

順服的妻子-你是男人的愛侶還是母親 The Surrendered Wife 本文作者 /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作者 蘿拉˙朵依爾著 原水文化出版 「我只是想幫忙」症候群    許多女性在潛意識裡有一種想法:「我懂的比他多……,我可以幫他把事情做好。」在這種想法之下,我們很快地發展出一種優越感。我們覺得自己有資格去指導丈夫、教他如何使用吸塵器、如何跟孩子說話、如何與同事協商事情。我們不斷告訴自己,我們只不過在幫忙而已。 不幸的是,妻子眼中的「幫忙」往往被丈夫視為「控制」。應該如何、如何的評語,實際上都是不尊重的表現。丈夫完全不感激我們慷慨的「幫忙」,這種態度又使我們心生憎惡。於是我們逐漸養成糾正丈夫的習慣,聽不出自己的言語是多麼嚴酷。我們也沒有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愛嘮叨、責怪的妻子,而不是早年想做的溫情愛人。 母親情結 你若覺得自己是家中唯一的成年人,就要想想這件事:你的丈夫在工作時能夠有生產力、與人溝通、解決問題,他顯然也有能力在家中做同樣的事。那麼他為什麼不做呢?為什麼我們常覺得丈夫只是一個孩子?這是因為我們把他看成小孩,而不是有能力的男人。 我糾正丈夫、批評他或是告訴他該怎麼做時,登時就變成了他的母親,這時他不會把我看成他的愛人。沒有任何事比把丈夫看成無助的小男孩更讓妻子倒盡胃口;沒有任何事比丈夫覺得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更能毀掉夫妻之間的親密。你的丈夫也許嘴裡不說,心中卻深有同感。 當你糾正丈夫時,他不會告訴你,你的作為讓他失去男子氣概;他也不會告訴你,當你用這種語氣數落他時,他有一種回到青少年時代的感覺。那時他會因為母親的責怪而生氣,渴望離開家,到一個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過生活;他當然不會告訴你,他覺得你和他母親一樣,都沒有吸引男人的魅力。    他不會講出來,而冷戰就開始了。 當你讓丈夫知道你不認為他會作出明智的決定時,他會縮回童年,在心裡放棄自己,因為他覺得永遠達不到你的標準。他甚至在潛意識裡同意你的看法,完全退出家庭中的活動。 誰能責怪他呢? 男人感覺自己不受尊重時就會退縮起來。在我順服之前,丈夫每天花很多時間看電視。你的丈夫也許覺得打高爾夫球、加班或是在車庫裡修理汽車,都比跟你在一起有意思。當然,讓丈夫知道你的看法可以帶來滿足感,但是這種滿足感的代價十分高昂:你讓自己與他隔絕,並且創造出一個肥皂泡般虛幻、僅僅屬於你的寂寞領域。 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丈夫,他就會更想跟你相處、與你談話,也會與你分享更深刻的想法、更熱情地與你親熱。承認自己嫁了一個聰明、有能力的男人,對你與丈夫都有益無害。 敬重帶來親密 敬重與親密有什麼關係? 丈夫覺得安全、覺得你不會批評他時,他就不會預期你會攻擊他,也不必武裝自己。他知道你站在他這一邊,就能放鬆心情,覺得充滿自信。 最重要的是,他曉得你不會攻擊他的弱點,就能放下防衛。這種安全感能讓他與你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在這裡,你將找到親密的感情。他會談起想教給孩子哪些價值觀,當你們都老了,他希望你們一起做些什麼,或是他小時候心愛的狗兒死去時的心情。他也許會與你聊住在農場裡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的、在月亮上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的、家裡要不要蓋個二樓。親密是由許許多多溫柔的談話所組成--有些聽來愚蠢,有些似乎很嚴肅--但他只想跟你一個人講。事實上,談話的實質內容遠不及談話本身來得重要,因為這種談話把你們的心連在一起。   要是你和丈夫已有一段時間不曾談心,你如何與他溫柔地談天說地?當你習慣貶低他,你如何做到尊重他? 勇敢地道歉 有時你也會用不尊重的態度對待丈夫,因為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然而,當你發現自己對他無禮的時候,一定要向他道歉。所以,敬重丈夫的一項重要作法是:當你不慎失言,必須讓他知道你很懊悔自己說了那些話。 道歉的時候,切記要指出特定的事件。例如你可以說:「我為你教女兒寫功課時,批評你的態度而道歉。」然後你要讓他表達對此事的看法。他說出看法時,你會感覺到一股又想批評的衝動,千萬不要這麼做! 你或許想在道歉後接著說:「你應該要對六歲孩子更有耐心一點。」如果你這麼說,結果將是如何?你又不尊重他了。這時你該再次向他道歉,所以你的處境並不會比頭一次更好。道歉之後一定要聽聽他的說法,而且要把話聽進去。有時我會把他的話再講一次。也許你會說:「對,我很抱歉。」然後結束這場談話,卻沒有對這件事提出進一步的看法。 在某些情況下,你幾乎得用膠布封住自己的嘴才能忍住批評他的衝動。盡量想辦法讓自己住口。 溫柔的道歉,重拾甜蜜 我建議愛蜜莉向丈夫提姆道歉時,她心裡掙扎得很厲害。提姆在他們家的廚房裡裝了一盞燈後,她批評提姆做得不好。愛蜜莉解釋道:「他的作法完全沒有道理。他站在一張不穩的椅子上面,一隻腳踩在我們剛漆過的餐桌上。他只要走到車庫裡去拿梯子就好了,我也叫他這麼做。他這麼懶,一點也不在乎我們的新餐桌,我為什麼要向他道歉?」愛蜜莉的話有她的道理。 但是批評提姆、用譴責的口氣對他講話,只會讓他們的關係更加緊張。他不願意去拿梯子,因為他不想被人控制。一旦他覺得妻子想掌控他,他對妻子就沒有眷愛的感覺。不消說,他當然沒有心情跟妻子一起歡笑、一起長談或是一起靜靜依偎在沙發上--這種週末下午的小事,累積起來就是親密的全部。 我鼓勵愛蜜莉就道歉這麼一次。根據她的說法,她後來喃喃地對丈夫說:「你在裝燈的時候,我沒有尊重你,所以我跟你道歉。」愛蜜莉的口氣雖然生硬,丈夫還是溫柔地笑了。他說:「我喜歡看到你的這一面。」 順服的回報 最初的時候,要我尊重丈夫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我深信自己比他優秀。但是尊重的回報讓我感到一切努力都值得,美好的結果讓我更有意願去改善這份關係。我找到了尊嚴與自尊,還有和諧、更加親密,以及一個欣賞我的丈夫。無論有多少缺點,那些決定改變自己的女性也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我們做得到,你也做得到。   你的丈夫也會為此而欣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