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挖喜逼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一位有良心的醫生寫我是怎麼治療感冒的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4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本來這篇文章要叫作「我是怎麼治療感冒的」,可是覺得太誇張了,心裡不夠踏實,所以就把它改了過來。因為老實講,醫師是不會治好感冒的,頂多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感冒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其症狀包括以下一種或數種: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發燒、疲倦、頭痛、腹瀉等。 感冒之所以有各種不同程度和樣式的症狀表現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種。 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加上每一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所差異,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 感冒的潛伏期約一至三天。然後通常由喉嚨不舒服開始,接著其它症狀產生,在第三、四天時達到高峰。如果沒有併發症的話,一般四至十天會症癒。 感冒之所以會好,是由於身體受感染後產生了抗體把病毒消滅的緣故。 醫生是怎麼開感冒藥 既然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照理說醫生只要開一些藥把病毒殺死了,感冒也就好了!問題是,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所以醫生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只得讓它們愛怎麼作怪就怎麼作怪!醫生只能就症狀著手,開藥使症狀減輕些,患著因而能夠舒服一點。為了達到目的,醫生先要問清楚了症狀,加上聽診的補助,以便對症下藥。偶而碰上一些搞不清楚的民眾,不先詳述病情,只說:『我感冒了!包幾包藥來吃。』那真是不曉得怎麼下手,除非他願意吃綜合感冒藥! 吃綜合感冒藥好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藥 。 我們都知道安非他命和嗎啡是毒品,可是安非他命在過去,嗎啡一直到現在仍然被使用在醫療上。筆者在教學醫院訓練期間也曾在骨科病房、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幫患者打過嗎啡。我開毒品給患者嗎?不,我開的是藥。那麼嗎啡到底是毒品還是藥呢?也許我們可以把藥定義為:一種物質適時適量的應用於個體,好處大於壞處是藥,反之為毒品。 常有民眾在門診問我:『你開的藥有副作用否?』這可以說是外行人的問題,那有藥沒副作用的!當我們打開藥品手冊來看,就可發現幾乎每一種藥都有它的副作用。 就算我們認為最沒問題的維他命丸,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都有它們的副作用。醫生開藥只不過是在好處與壞處之間衡量罷了!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下藥,那麼對一個感冒沒有咳嗽的人給含咳嗽成份的藥合理嗎?一個沒有流鼻水的人給流鼻水的藥合理嗎?豈不算是給了毒品或者說是下錯藥。因為只有接受到其副作用而沒有正作用嘛! 綜合感冒藥可說是一網打盡的藥,有的還宣稱可治八種感冒症狀呢!試問:如果你的感冒症狀只有兩種的話,你願意使用那含有八種症狀成份的藥嗎?當然如果考慮方便性、省時或省錢的話則另當別論。 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嗎? 不少民眾告訴我每次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我常馬上問他們,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有流鼻水、鼻塞或打噴嚏呢?因為只有那些鼻子症狀的藥才會有讓人覺得嗜睡、無力的副作用。 醫生看感冒總會就患者的症狀與個人差異仔細斟酌考量的。 沒有鼻子症狀的話,一定不會開那些含有鎮靜副作用的藥。就算是同樣鼻塞、流鼻水的兩個人,也會因為生活工作與接受意願的差異而給予不同份量、種類和使用方式的藥物。 譬如說上班族、司機和學生,能夠讓他們上班、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嗎?這時候在白天可開輕一點的或乾脆不給,晚上再加重一些。 早點吃藥會早點好嗎? 大多數民眾都以為感冒早一點吃藥就會早一點好,這是錯誤的觀念 。尤其每當阿婆們這樣跟我講的時候,我總會覺得很無奈! 因為我曉得過兩天可能就嚴重起來了!感冒通常開始時症狀輕微,二、三天後最為嚴重,然後漸漸恢復。 從起初的症狀又無法預測往後的變化而先給藥,所以往往下一次再來的時候便是:『怎麼藥愈吃愈嚴重!』、 『本來沒有咳嗽,藥吃了後反而咳嗽起來!』。 我看感冒最有信心的是,當患者告訴我他已經看了兩三位醫師都沒效時。此時病程已進入尾聲,等著我來收穫。 多開幾天藥對嗎? 一些患者會要求我多開幾天藥,甚至說開一個禮拜。這是相當不對的!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給藥,照理說應該天天換要藥才是,因為症狀會變嘛!頭痛、發燒可能吃一天藥就好了,還要繼續吃同樣的藥嗎?喉嚨痛可能兩天就改善了,也該停藥了! 兼顧患者的方便性,我認為兩天藥,頂多三天是較合理的。 藥需不需要吃完? 站在醫師本位的立場,應該叮嚀患者『藥要把它吃完』。 可是也常聽患者說:『上次開的藥沒吃完就好了!』,『只吃一、兩包就好了!』。我想藥需不需要吃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如果在病程的高峰期可能有它的價值。 否則,當病人都自以為夠了時,又何必強人所難呢! 記得西諺有一句話說:『感冒有治療七天內會好,沒治療一週會好』,又有什麼好計較的? 我的家人跟我常常屬於『一週會好』那個族群。 為什麼晚上睡覺時咳嗽得厲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覺時惡化,尤其是小孩子,咳到嘔吐是屢被提及的。因為白天時小孩子可輕易吞入過多的鼻水,但在睡覺時鼻水倒流沉積在喉嚨容易引發咳嗽。針對這種情形,側臥也許會有幫助,給流鼻水的藥比咳嗽藥來得恰當。 為什麼有人感冒超過一個月? 雖然感冒通常四至十天會好,但是咳嗽持續超過一個月的也並不少見,這與感冒後氣管較不穩定有關。 一般來講,如果感冒比預期還久的話,應該考慮是否再一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或是次發細菌感染。此外, 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或長期吸煙引起的咳嗽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吃藥? 感冒不見得一定要吃藥,但是吃藥的好處有二。 其一是讓患者舒服些(如果用藥得宜的話) , 其二是減少併發症的機會。 感冒時,身體尤其是上呼吸道抵抗力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 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感冒要不要看醫生? 開感冒藥實在是種藝術,因為需要考慮的蠻多的。 如咳嗽緊不緊、痰多不多、什麼顏色的、會不會惡臭、喉嚨痛否、鼻涕的顏色、還有患者的工作、年齡大小、對藥的耐受經驗..。總而言之,就是在不失『藥』的本質之下,讓患者覺得值得,沒白來一趟。雖然已經很用心的開了藥,可是往往患者下次來的時候會告訴你:『一點效果都沒有』,『比上次還嚴重』。 那麼到底要不要看醫生呢?我以為醫生開的處方藥還是比成藥合理得多!如果看醫生不必打針的話,雖然麻煩一點,或許值得。 否則,感冒看醫生還用打針的話,說真的,去買綜合感冒藥算了!既方便又省時,也可免除針扎之痛,不是嗎? 如何預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為『冷到』才會引起感冒,如貪涼衣服穿得太少、小孩半夜踢被等。 其實不只如此,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都容易引發感冒 。 幾年前的某段時間筆者也常患感冒,後來曉得熬夜容易引起感冒之後,便盡量『很想睡覺時就去睡』,感冒的頻數也就少多了! 在門診問患者是否幾天來沒睡好覺或心情不好,往往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 感冒是很會傳染的,一個人有了感冒,時常全家人均會得到,而且很難避免。 常聽一些年輕的媽媽說:『感冒要趕快把它治好才不會傳給小孩』。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感冒怎麼趕快治好呢? 感冒患者大約在前三、四天具有傳染力,如果能夠在這三、四天與家人隔離的話,也不失為避免傳染的好方法。也許有人會問:醫護人員天天與感冒患者在一起,應該時常被傳染呢?不見得! 因為醫護人員跟患者相處的時候總是在通風良好的室內,縱然患者咳嗽、打噴嚏,病毒也易被流動的空氣稀釋掉。 不像家人共處在緊閉的室內,空氣不流通。 而且醫護人員與患者少有手和手的接觸,家人較難避免。 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濃度最高,易經手傳染, 所以與患者接觸後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傳染。 年紀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通常小兒們一年平均可達九、十次。 隨著年齡的增加感冒次數漸少,到了青少年以後,只剩下三、四次.這與得了感冒後,身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 所以一些老是抱怨小孩常患感冒的父母應該可以放心了! 只要學費繳夠的話,孩子總會畢業的。 結  語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多休息是大家所熟知的。 多喝開水可以減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讓喉嚨與氣管舒服一些. 多休息可以培養免疫力,讓感冒早一點好。 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並不能縮短病程。 『早治療早好』與『早治療好免得傳給家人』都是不正確的觀念。所以不應該作過份的治療,如打針、打點滴、住院。 使用綜合感冒藥是相當不合藥理的,除非你的症狀與它的成份相配合. 最後我建議大家應該學會認藥, 當拿到藥的時候要問清楚那種藥是為那種症狀開的。 如此,想吃幾種藥,吃多久,就可隨心所欲了! 這也算是一種主權在民吧!

討論區的Rose媽媽分享的一篇日記

2008年02月28日
公開
10

討論區的Rose媽媽分享的一篇日記 Robert的道歉及我的省思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120420,cid121992571.htm 2008 / 2 / 27 (7 歲 6 個月) 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本來就是門很高深的學問,在教育孩子擁有知識的同時,其實在培養他們的EQ上更要花很多心力,在這一點,我做的不好. 因為我自己常常會為了孩子的不懂事而生氣,相對的也讓孩子有時會學習我的行為,很多鄰居都覺得我對孩子太好,對孩子很有耐心,其實不是這樣的,我也會說氣話,雖然從沒說過後悔生下他們這句話,但是偶爾還是會故意嚇他們說要把他們送給別人之類的話..就這一點,我就沒考量的很好..比起來,孩子愛我很多,他們的愛不像我們大人是可以提供物質或者禮物或者出遊來饋予,他們的愛是很直接的,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一句我愛妳等等,無私的希望父母能夠了解他們小小心靈裏想說的想傳達的..就這一點,我比不上孩子,我發現我跟老公老是會在生氣後抱抱他們來表達我們的後悔或是疼惜,而不以最直接的語言來告訴孩子其實爸比媽咪這樣生氣是不對的..所以孩子極有可能會學習大人的行為,在EQ上也會變成另一個我們,最近我有在思考這個問題,希望可以改進對孩子的態度,同時也期待這樣的改進不會太晚..(很糟的媽咪,不是嗎?) 今天我想來談談小兒子Robert在過年期間對我道歉的過程.. 那天是大年初三,晚上十點老公好友一家人來家裏,聊天至十一點多客人才走,因為客人來家裏,所以我搬了小型的撞球台給客人的孩子玩,客人走了後, Robert說他也想玩撞球台,我告訴他現在很晚了,而且樓下阿姨已經睡著了,可能會吵到別人.Robert生我的氣,堅持要玩,我忙著收客廳桌上的杯子,便告訴他只能玩五分鐘,說這話時我是生著氣的,所以口氣很不好,後來我便沒再理他. 等我收好客廳的東西,便告訴Robert不能再玩了,然後要求他跟我一起將撞球台搬回書房門口,Robert因為還想玩,所以不願意跟我一起搬,我板著臉自己一個人搬,心理對兒子這種不懂事的行為覺得更生氣. Robert進房間後,姐姐獨自睡另一側房間,我在稍早同意讓二個兒子晚上跟我一塊先睡主臥房,等他們睡著後再抱回他們的房間,所以二個兒子在穿睡袍前,我跟老公例行性的幫他們清理鼻子及牙齒. 我刻意不幫Robert清理,還邊對著Robert說:"我不想幫你,我不喜歡你了.姐姐最乖了,都自己去睡一個房間..."等等話 Robert看著我,不發一語,看得出來他很介意我說的話,靜靜的由爸比幫他,然後在躺下前,才又鬧脾氣說他不想睡中間,因為他不想蓋被子,我馬上說好,故意叫哥哥Albert睡我旁邊,Robert去睡另一邊,Robert又靜下來,躺在床最內側的位置.. 大兒子Albert因為累,很快就睡著了,其實睡前我也唸了Albert,因為客人來家裏他比較沒禮貌,所以我唸了他一頓,可是顯然Albert一下子就忘了媽咪說的話,可是Robert就不同了,我躺著躺著就聽到小小的啜泣聲,抬起頭看看睡在最內側的Robert,他正在用小手擦眼淚,我告訴他別哭了,趕快睡,他輕輕的點點頭,我又躺回枕頭上. 在昏沉時,又隱約聽到身側一直有嘀嘀咕咕的聲音,我張開眼睛,想聽清楚是不是聽錯了,結果真的有小聲講話的聲音,我又抬起頭看最內側的Robert,他正在喃喃自語,我又喊了聲叫他趕快睡,然後起身下床,告訴Robert"媽咪要去上廁所,你趕快睡知道嗎?" 我才走到房間門口要開門時,背後傳來一句"對不起",我回頭看看Robert,問他"在跟媽咪說話嗎?" Robert躺在床上看著我又說了一句"對不起",我一時心糾了起來,走回床邊,將他抱起來. 他的小臉上流著淚水,我問他"是在跟媽咪說對不起嗎?"他點點頭,我將他抱在懷中,他開始傷心的哭了.. 我問他"是不是覺得自己做錯了,所以跟媽咪對不起?" 小小的腦袋在我懷裏又點了頭,我說"所以你剛才在哭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對嗎?" 他又點了頭..我又問"那你剛才小小聲在說什麼?" 哭著的Robert說,他是在小聲的跟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聽到這裏,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抱他抱的很緊,他哭著說"他覺得我不喜歡他了.." 我摸著他的頭問他"那媽咪喜歡誰?" Robert小聲的回答"我覺得你喜歡哥哥.." "沒有啊!媽咪也很喜歡你,媽咪只是生你的氣,其實媽咪也對不起你,媽咪說了不該說的話,讓你這麼傷心.." 老公在聽見房間裏有聲音時就進房了,他看見我抱著Robert,也聽見我們的對話,在聽見我問Robert他的喃喃自語是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時,便也跟著紅了眼眶,他心疼的摸摸Robert的小腦袋,默默的陪在我們母子身邊...後來我問Robert要不要媽咪抱著他睡,Robert應聲說好,老公才走出房間.. 我抱著Robert要他枕在我的肩頭,然後我邊抱著他邊在房間裏走著,沒一會兒,Robert說要我坐在床緣抱著他睡,我想他是心疼我抱著他走吧!所以便坐回床緣,抱了一會,Robert又說要躺著睡,我便問他要不要躺在我身邊,小臉上微微笑著點頭. 我便將大兒子Albert抱到床的內側,然後我睡中間,Robert睡最外側,我問他"要不要跟媽咪牽著手睡覺?"他的小手便馬上伸進我的手掌裏,我將頭靠近他,告訴他"趕快睡,媽咪陪你睡.." 本來他閉上眼,後來又突然開張眼開始跟我說話. 他說:"剛才我在打球的時候,妳走去客廳都沒有看我..." 我側過頭看著他"所以你在看媽咪嗎?" Robert接著說"我在看妳..妳擦好桌子以後,走回去也沒看我,我一直看妳..." "妳在生氣,妳都沒有看我..." 我的心又糾在一起,"所以你一直看著媽咪是嗎?" "你知道媽咪在生你的氣,因為你不聽話,媽咪才會生氣的.." "可是,我不知道阿嬤在睡覺啊?我也不知道十一點多到底是多晚?" "媽咪有提醒你啊!媽咪說不要吵阿嬤睡覺,也告訴你十一點多很晚很晚了,你又不聽,一直在生我的氣.."我解釋給他聽.. "我又不知道...."Robert小聲說著,我才意會到他可能真的不明白我的話.. 我又問他"所以我不理你.你很傷心是嗎?" "嗯...我以為妳不喜歡我了..." "媽咪沒有不喜歡你..媽咪說錯話了..媽咪很喜歡很喜歡你,這是我們的祕密喔.." Robert小臉上有了笑意,可是他還是張著眼,我喊他趕快睡,沒幾秒他開始說著自己曾經做了那些不對的事. 他慢慢的想著說著,我躺在身側看著他的小臉,心裏有千萬個感動及不捨,他的小小腦袋裏不斷的思考著自己曾經做過那些讓媽咪生氣或傷心的事,一件一件從嘴裏訴說著. 我聽著聽著,心酸到不行,老公正好又進了房,我告訴他Robert正在說的話,老公蹲在床側輕輕的撫著Robert的臉,我對老公說"我們有個好善良好善良的孩子.." Robert停口靜靜的看著我又看著爸比,老公對Robert說"你怎麼這麼乖這麼懂事?",滿口的疼惜跟我心上想說的是一模一樣的. 後來老公又走出房間,我握著Robert的手,反覆想著Robert對我說的所有話,他還是張著眼在想著,我告訴他別再想了,Robert看著我微笑. 我對他說"媽咪覺得自己很幸運,老天爺把這麼善良的你送給媽咪當禮物.." Robert問我"什麼叫善良?" 我笑著回答他"善良的意思是你很替別人想,常常幫忙別人,就是做好的事情,對人家很好,這都是善良的意思.." Robert看著我,想了一會,他小聲的說"因為我很善良,所以老天爺把我送給妳.." 我忍著眼淚摸摸他的臉,"是啊...老天爺對媽咪真好..." 後來,Robert幾乎是在滿臉笑意中睡著的,我看著他的臉,對後來又進房的老公說,我覺得我們家有個小天使,這個小天使讓人好感動好感動,我怎麼會這麼幸運,有個這麼貼心的孩子..老公看著Robert,摸著他睡著的臉小聲的回答我說"他好乖..怎麼這麼乖..." 我繼續跟老公說著自己的歉疚,覺得自己因為生氣而口不擇言,讓Robert傷心的無法入睡,讓他自己默默流著淚,還不斷小聲跟媽咪說著對不起,如果我睡著沒聽到,他的對不起到底會說多久?他一定很傷心很傷心,認為媽咪不喜歡他的小小心靈一定萬分難受吧?說著說著,我無法釋懷的不捨更多了... 我說自己比不上孩子,他們的道歉是這麼的直接,他們如此的害怕自己做錯事會讓媽咪或爸比生氣甚至不愛他們,而願意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比起來,大人呢?我們有時因為做錯事說錯話還在找藉口,找理由來安慰自己,甚至根本不認錯,比起來,Robert比我好太多了,他比我還懂事啊!我有什麼資格生他氣又唸他這個唸他那個,然後還不懂得深思自己說的話而傷了孩子的心.. 如果讓孩子懷著傷心而睡著,他的夢中一定也是充滿著害怕或不快樂吧~想到這我就十分後悔,覺得身為母親,郤如此大意.. 寫了這段跟Robert在過年期間的小插曲,心裏還是忍不住疼著,要說的是,我比不上自己的兒子,他的心是那樣的柔軟,他的話是那樣深刻的傳達著對我的愛, 而我郤常常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生氣,郤又在責怪前不思考後果,責怪後不懂得道歉,孩子的那份赤子之心到底我還是遺失了,到底我還是比不上孩子的誠實及善良啊 ~ 要分享的是,孩子的教育固然很重要,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更是重要及刻不容緩呢~

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和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2007年09月12日
公開
3

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和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教孩子學習數學,不要用舊式的數學觀念(強調演算)來教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自己的經驗、思維模式來要求孩子。 如果能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孩子就會有興趣,例如-準備一些有趣味的材料、教具、遊戲,孩子就會喜歡,通常我們可以用下列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 隨機教學—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把握情境及機會,介紹或比較東西的大小、 長短、 高低、 粗細、 厚薄 、輕重、遠近、 快慢, 教孩子分類比、較、對應、增減…。可以利用路樹、 汽車、 行人、食物、器具….來做數學。 利用實物實況—生活中幾乎每個時間都在使用數學, 指導孩子打電話, 買東西時請小朋友計算價錢,甚至協助付錢..。在當小幫手當中,就接觸數學。 利用教具玩具—有些積木 、圖卡、 玩具有很具體的數學概念設計,可以讓孩子操作,用玩玩具來玩數學的遊戲。 利用電腦—電腦的輔助教學係統有很多好玩的數學遊戲,利用孩子愛打電動玩具的興趣,接觸電腦學習數學。 透過益智遊戲—樸克牌 、大富翁、 各種棋藝的玩法都與數學邏輯有關,拿它們來當橋樑教孩子的數學以及邏輯概念。 利用生活統計表—家用的預算表,孩子記錄自己的零用錢的累進和花費,統計儲蓄情形,讓孩子參與生活計劃,一方面可以學習關心家庭狀況,一方面學習生活數學。 透過團體遊戲—在孩子與別人互動中,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習,例如--比賽、 輪流、 程序….分數 比例。 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很多,基本上要以愉快的經驗為重要考量,不但孩子愉快,與他們互動的成人也要愉快,才能使數學遊戲更好玩。 盡量利用身邊的器材,越生活化越自然,甚至不要為數學而學數學。用很多樣的玩法,反覆相同概念的玩,使孩子更熟練,更得心應手,也就更有成就。可以與其它的領域連結一起學,例如-在唱歌中學數學,在閱讀、在科學觀察、在社會遊戲中學習數學, 不管是用那一種方法、形式學習數學,不能忽略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並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一 、數數與摸摸—1.材料—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 茶杯、 椅子…。 2.做法—讓孩子一面摸、一面數、或把數子卡擺放在旁邊。 3.功能—把抽象數字具體化。4.延伸—可以玩加法、 減法。 二、 猜猜有多少—1.材料各種形狀大小的空瓶子 、糖果、 栗子、 石頭…。 2.做法—請孩子把糖果放入各種瓶裏 ,看不同的瓶子它們的容量、數量、而且比比看。 3.功能—加強數量與容量的概念。 4.延伸—加入數量的名詞相同 、較多、 最多、 最少…和共有。 三 、量量看多少—1.材料—各種尺 、家具、 牆…。 2.做法—請孩子用尺來度量物件的長短、 並將結果列表。 3.功能—瞭解物體大小、長度。4.延伸—討論長和寬 圓周…。 四、 比比差多少—1.材料—相同的茶杯、 瓶子、 容器數個。 2.做法—將瓶子裝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後按序列排好,比比看。 3.功能—瞭解序列、高低…。 4.延伸—用棒子敲杯子 ,聽聽看-聲音的高與低。 五 、秤秤看多少—1.材料—磅秤或量體重機 ,孩子可接觸的物品…。 2.做法—教孩子看磅秤的數字,然後實際去量- 書、娃娃…的重量。 3.功能-瞭解輕、重 和比較。 4.延伸—按輕重序列畫下所量之物品。 六 、算算看多少—1.材料—玩具、 餅乾盒、 飲料罐、 書….。 2.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標上價錢,做一些紙幣、 做買賣遊戲。 3.功能—瞭解價錢和錢的數法。4.延伸—認識真的錢幣的幣值。 七、分分看多少—1.材料—各類扣子、 別針、迴紋針….蛋盒。 2.做法—讓將這些扣子 、迴紋針…加以分類,置在蛋盒的凹槽裡 。 3.功能—學習分類、辨別..。4.延伸—分類後加以計量、比較、序列。 八、 填填看多少—1.材料—16開大紙張、 膠水、 豆子、 樹業、 種子、 碎布、 扣子…十種。 2.做法—紙上畫橫線區分為十格, 孩子將細小東西分類黏上,然後計數、寫上數目。 3.功能—練習寫數目字 4.延伸—格子可以變化,做成造型成一幅畫。 作者 光明幼稚園 園長:楊秋仁

您不可不知 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

2007年09月06日
公開
68

您不可不知 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 冬季又到囉!家長需慎防“冬季腹瀉”找上寶寶!造成冬季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輪狀病毒感染,遭感染的嬰幼兒常會出現嚴重腹瀉,並導致脫水,造成家長照顧上的困擾。因此,若想預防疾病上身,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消毒環境,將病毒阻絕於外,才能滴水不漏地保障寶寶的健康。 什麼是輪狀病毒?簡單來說,輪狀病毒指的一種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一個輪子的病毒。 每年在台灣造成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禍首,主要是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主要可以分為7種血清群,由A群到G群,其中A、B與C三群可感染人類。而一般造成嬰幼兒腸胃炎的輪狀病毒主要是A群,偶而會有B群或C群的零散感染。    輪狀病毒 台灣三歲前的幼童已有6∼7成感染率 輪狀病毒的感染遍佈全世界,但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環境衛生較不佳或是人口較稠密的區域,諸如:東南亞、南亞(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中南美洲與非洲等地,嬰幼兒期(小於2歲)大部份(超過九成)就已遭受輪狀病毒的侵襲。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表示,輪狀病毒同時也是造成上述未開發落後國家嬰幼兒嚴重水瀉、脫水,甚至死亡的疾病之一。據統計,輪狀病毒在這些落後的開發中地區,每年約造成50萬名嬰幼兒死亡。那麼輪狀病毒在台灣也具有同樣大的殺傷力嗎?陳伯彥醫師解釋,通常在台灣、日本、韓國及歐美等衛生條件較佳的已開發國家,輪狀病毒很少造成嬰幼兒的死亡,但它卻常是5歲以下幼童,因急性腸炎而住院的最主要病原體。 輪狀病毒在台灣的流行情況如何呢?依據台灣2001∼2003年四個醫學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6∼7成的台灣幼童在3歲前就已感染過輪狀病毒腸胃炎;5歲前則有8成的兒童感染過。值得注意的是,因急性腸胃炎(腹瀉)而住院的5歲以下幼童中,有4成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而歐美的情況也許與台灣大致相同。 中國大陸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依據2002∼2003年大陸統計的資料顯示,有高達9成以上的幼兒,在2歲前就曾遭受過輪狀病毒的侵襲。由以上的資料顯示,在衛生習慣與環境較好的地區,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時程會稍微延後,嚴重程度也會降低。    輪狀病毒vs.嬰幼兒急性胃腸炎 輪狀病毒與小兒腸胃炎有什麼關連性呢?在大部分的國家或地區,它都是造成6個月大∼5歲的幼童,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陳伯彥醫師分析,造成迅速感染的原因通常為:來自母親抗體的保護力減少、與外界頻繁接觸及涉及公共場所。 1. 以台灣而論,當嬰幼兒4∼5個月大後,來自母親抗體的保護力減少、嬰兒本身的免疫功能還在成長中,尚未成熟,此時抵抗力弱,較易遭受感染。 2. 研究証明,母乳含有保護性的物質(抗體與酵素蛋白等),所以改用配方奶後,嬰幼兒感染傳染病的機會增加。 3. 輪狀病毒在腸胃道可重覆感染,嬰幼兒的初次感染,症狀通常明顯而且較嚴重。 4. 嬰幼兒在6個月大以後,與外界頻繁接觸,且在地上探索時間長,感染的機率就會提高,尤其是6個月大∼2歲時,更是感染的高峰期。 5. 由於輪狀病毒的傳染性極高,所以在兒童聚集處,像是托兒所、幼稚園及兒童醫院最常爆發流行。    嬰幼兒潛在的殺手──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嬰兒及幼童常見的季節性腹瀉,常被稱為“冬季腹瀉”,在歐美、加拿大等溫帶國家,較常發生在秋、冬兩季,以往在台灣也是如此,但近年來因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改變,及生活型態的變化(如:嬰幼兒照護中心與幼稚園、大型購物中心增多等),使得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發生。 陳伯彥醫師說明,輪狀病毒雖然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但因輪狀病毒常侵犯3歲以下的嬰幼兒,並可能會使嬰幼兒因腸胃炎引發的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腸阻塞、抽慉、昏迷甚至死亡,破壞力不容小覷。 通常輪狀病毒胃腸炎的潛伏期約2∼7天,發病開始時會突然輕微發燒及嘔吐,但發燒及嘔吐通常不會持續很久,待2∼4天後即會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當嘔吐減少時,便會開始有嚴重的水瀉狀況,且大便通常會呈稀水樣且帶有很重的酸臭味,約維持5∼7天後逐漸恢復。但若合併嚴重的嘔吐及腹瀉,極易引起嬰兒脫水、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或抽筋等,易引發死亡併發症。    清淡飲食 對付輪狀病毒 在台灣受輪狀病毒感染後,通常很少有嚴重的併發症或後遺症,但常會因為腸胃炎引發脫水或是電解質不平衡,所以在照顧時,要特別注意電解質、水份與營養的補充。陳伯彥醫師建議,一般在感染輪狀病毒後,會給予清淡的飲食來減輕症狀,如:適當補充電解質液及補充流失的水份,以免因為一時的大意而導致抽搐或休克,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而針對症狀的嚴重程度,陳伯彥也提供不同的照護方式供家長參考: *輕微症狀:若症狀不嚴重,且寶寶平時即喝母乳,那麼則可以繼續餵哺母乳,加上適當補充口服電解質液餵食。 至於大一點的幼童,則可以餵食澱粉類食品,如:稀飯、土司、饅頭等,但應避免餵食過多的甜食、乳製品。 *嚴重症狀:如果症狀顯得嚴重,或合併脫水症狀時(食慾差、嘔吐、發燒、嘴唇乾、小便顏色深或少等),應儘速就醫治療,如: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補充水份與電解質等。此外,空腹時間不宜過久,因此,建議應於症狀漸緩時給予餵食。如:嬰幼兒可以繼續餵食母乳或不含乳糖的配方奶;至於大一些6個月以上的幼兒,則可先給予米湯試食,之後才餵哺奶水。 雖然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輪狀病毒的藥物;但如果症狀厲害,可給予適量的止吐藥及緩瀉劑等適當的症狀治療。    輪狀病毒疫苗 有效預防感染 想要預防輪狀病毒,就要掌握它的傳染途徑,從根本防範!輪狀病毒在嬰幼兒中最常見的傳染方式為糞──口途徑傳染,因此,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阻撓病毒散播最有效的方式。 一般當幼兒經由嘴巴將病毒吃進肚子裡後,1∼3天後就會開始出現症狀。病毒在腸胃道繁殖,並經由糞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此時藉由小手的觸摸,就會將病毒沾染在玩具或桌椅表面上,並再傳染其他的小朋友。 陳伯彥醫師也特別提醒,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病童,糞便中排出的輪狀病毒可持續約10天至2周之久,少數情況(尤其是有免疫功能障礙的病患,持續或斷斷續續排毒的時程會更久);所以如果家裡有其他兒童,在有傳染性的期間內都要小心被感染。他也建議在預防上,應首重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此才能有效地杜絕感染。 * 正確洗手:平時一定要勤洗手,尤其是家長在幫寶寶換尿布之後,一定要記得正確洗手;並將更換後的尿布包起來再丟棄。 * 消毒環境:其次,使用含有70%的酒精或漂白水消毒環境,也是避免輪狀病毒散播的好法子。    輪狀病毒疫苗 渴望近年上市 除了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外,使用活性輪狀病毒疫苗,將可有效減輕病程,大幅降低幼童住院及靜脈注射的機率,以及胃腸炎就醫的次數,也是節省醫療成本的有效方式。蘭州輪狀病毒疫苗已於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市使用,成效仍有待後續的評估追蹤。而默克(Merck & Co.)及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簡稱GSK)兩家大藥廠的輪狀病毒疫苗,也正著手於上市前的臨床評估與研究。 默克研發的產品所用的是牛的重組型弱毒性輪狀病毒,其疫苗涵蓋多價不同型的輪狀病毒,於嬰兒 2、4與6個月大時服用,共需口服3劑。至於葛蘭素史克的疫苗,屬人減毒型的單價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時程為2個月大及4個月大,共2劑。 不過,仍然有多家研究中心及大型藥廠(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衛生機構──NIH等)對輪狀病毒疫苗有濃厚性趣,並積極研發中。陳伯彥醫師也指出,部分國家地區(如南亞地區的印度、巴勒斯坦與孟加拉等),常出現新生兒感染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病例,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案例,因此,目前有澳洲及印度等國著手研發新生兒輪狀病毒的疫苗。 但在此也要提醒家長,輪狀病毒屬活性疫苗,因而小朋友若抵抗力不佳,則建議不要服用,若有發育不良、免疫力功能障礙的幼兒也不建議使用。陳伯彥提醒,雖然輪狀病毒在國內的致死率相當低,但是小寶寶一生病住院醫療花費與父母請假照顧的社會成本,實在難以估計,因而建議可以以疫苗來作為寶寶健康的第一防線。(但是目前正進行審慎的評估中。) 目前也有學者著手研究製備口服的輪狀病毒抗體(包括歐洲、日本與臺灣等地),以提供短期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諮詢�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 陳伯彥醫師 (轉載自2005年10月號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