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草莓璇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3月06日
公開
8

◎ 改變玩具的放法,也可以使孩子的頭腦活潑化★多湖輝親子館 「孩子是遊戲天才」,這句話確實說得很好。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孩子們都能想出有趣的玩法。 休假時,如果帶孩子到他們原本不想去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他們眼中發出燦爛的光芒。他們可以將一棵路樹、一彎小小的溪流、一朵小花當成素材,提出各種新鮮有趣的想法。這時候,父母如果給他們設定完全不同的情況,就可以更加滿足他們的創造欲,使想像力無限地伸展。 而這些並不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例如,心理學者常用的創造性開發訓練法之一,有所謂的「核對單」。就是在找出開發新製品的構想之前,先為製品設定一種基本形狀,然後根據這種基本形狀,加以「倒放」、「縮小」、「加大」、「增加斜度」,而想出各種不同的形狀。 將這種方法應用在孩子的遊戲上,效果也很好。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很有趣,當他看見倒放的三輪車時,就會去踩踏板,把它當作臨時的飛機;看見了為便於大掃除而拆下來的桌腳,就拿來當投圈的目標。由此可見,只要將玩具的放置方式改變一下,立刻可以變成另一樣玩具,而使得一件玩具有多種玩法。 ◎ 玩具或道具不要太多★多湖輝親子館 一位長年居住在國外的朋友感慨地說,日本的父母,可能是天底下最喜歡給孩子買玩具的父母。至於外國人,除了聖誕節或生日之外,絕不會給孩子買玩具。動不動就買玩具給孩子,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散漫,任何事都不會認真去思考,缺乏集中力。因此,對外國的孩子而言,聖誕節、生日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 如果說買玩具給孩子會造成孩子性格散漫,那麼做父母的簡直是無所適從了。而事實上,擁有太多玩具的孩子,性格的確容易改變,凡事缺乏耐心,不會自己想辦法玩,好好地排遣時間。就因為玩具太多了,不僅不是玩玩具,反而是被玩具玩,一旦陷入玩具堆中,整個頭腦就僵硬,動彈不得了。 從孩子的發展階段來看,只有三、四歲的孩子會出現缺乏玩具的情形,一旦過了五歲,即使沒有玩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需要玩具了,如果給他們太多玩具,反而會防礙孩子頭腦的自然發展。 總之,玩具與道具應該盡量減少,孩子在缺乏的情況下,才會發揮自己的創意,創造出需要的玩具與道具。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2月27日
公開
5

◎ 孩子熱中於玩耍時,任何人向他說話都好像在製造雜音★多湖輝親子館 人類的腦力具有無限發揮創造力、表現力、判斷力的可能性,但除非他對對象具有徹底的集中力,否則就無法實際發揮這些能力。 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他在一定的時間內全神貫注於某件事,以培養集中力是很重要的。 當孩子熱中於遊戲時,父母無意的忠告、建議或責備等,都是破壞集中力的大敵。換言之,當孩子悶不吭聲、埋頭在做一件事時,無論是出發點再好的話,都會成為破壞孩子集中力的利器,使孩子變成一個精神渙散、無法集中心思的人。 ◎ 給孩子玩具時,不要附送說明書★多湖輝親子館 小孩子經常會異想天開,做一些大人想不到的事,說一些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這證明了孩子的頭腦比大人有彈性,可以作多方面的思考。 為了使孩子的頭腦更有彈性,買玩具給他的時候,不妨把說明書收起來,不要告訴他玩法與作法,讓孩子自己去摸索,效果會很好。 當然,每一種玩具都各有不同的玩法與作法,而這玩法與作法都是大人在自己思考範圍內想出來的。例如,某些組合玩具,如果不了解它的組合法,就只是一大堆不成形的零件,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然而,這一點完全是大人杞人憂天,孩子有孩子的看法,他們可以憑自己想像、摸索完成玩具。不要一開始就認定這個零件與那個零件有什麼關聯,或者拘泥於零件的特性、機能等等,能夠不按照說明書、不經思考、迅速地把玩具組合起來,效果比較大。這時候,如果孩子做出與大人所認定的形態不同的成品,也不要大驚小怪,應該給予鼓勵與評價。 孩子能依自己的方法完成作品,就表示他有很好的構想。因此,大人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依照說明書去組合玩具的態度,是需要改變了。 ◎ 最好少給孩子完成的玩具★多湖輝親子館 最近,孩子們的玩具花樣愈來愈多了,而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那些只需要稍微組合一下就能玩的半成品。這種情形和我們小時候以樹葉或路旁小石頭替代玩具來玩的情景比較起來,真令人有隔世之感。不過,如果站在創造性的層面來說,這實在不是值得高興的現象。 對孩子來說,自己身邊的一切無一不是玩具。他們可以配合各自的興趣,賦予石頭、木塊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創造的幼芽就長出來了。 相反的,不需要動任何腦筋,不需要智慧就能完成的玩具,對孩子而言不但無益,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2006年02月22日
公開
1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 趙慧芳 很多父母很容易就察覺孩子在說謊,並且為了孩子撒謊而大發雷霆。 一位父親對他說了謊的兒子克明說:「我不在乎你因為頑皮而打破教室的玻璃,但是我很生氣你不肯承認自己說了一堆謊言來掩蓋你的行為。你的不誠實比頑皮更令人憤怒!」 有位母親問孩子宇杰:「你今天回家晚了一小時,我擔心得要命,你到底到哪裡去了?」 孩子說:「哪有?我只是等不到公車。」 媽媽說:「怎麼可能!你有沒有騙我?」 孩子說:「妳不相信就算了!」 面對孩子的撒謊,很多父母很無奈,不知該如何反應,只能搖頭嘆息! 然而,當謊言進入一個關係,就開始吞噬這份關係中的信任。當謊言進入一個家庭,就逐漸侵蝕這個家庭中的親情。當謊言漸漸變成習慣,就使一個人漸漸喪失真實的自己! 培養孩子誠實品格的三個方法 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會教導兒女說謊,可是幾乎每個孩子都說過謊!究竟孩子為什麼要說謊?當孩子說謊話,父母該如何面對?我們可以教育出比較誠實的下一代嗎?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增加孩子說實話的勇氣呢? 1.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一個人會說謊,通常是因為有需要隱藏的事實,然而,隱藏這個事實的動機卻有所不同。例如,克明說謊是因為害怕與逃避;他不喜歡承認打破玻璃的後果:也許是被臭罵一頓,也許是被嘮叨一陣子,也許是被扣零用錢,也許是被處罰掃廁所……,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逃避後果。宇杰說謊是因為害羞;他喜歡上一位女同學,他在公車站牌等車,只因那個女同學的車還沒來,宇杰寧可錯過自己的公車,等到女生上了車才等下一班回家的公車;他很難告訴媽媽遲歸的真實原因,因此選擇用謊言來避免自己的難為情。 2.降低孩子誠實的風險 父母親若希望孩子少說謊話,就要幫助孩子勇於說實話。在孩子不敢說實話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是你做的,你就勇敢地承認,我答應你不罵你,因為我希望你誠實。」另外,孩子每次說出實話後,父母的反應非常重要。例如,克明爸爸在生氣過後,告訴克明:「你最後願意鼓起勇氣承認錯誤,爸爸真的很高興。」宇杰若是說出實情,媽媽要避免挖苦嘲笑或是責備,而是用接納的態度來回應。例如:「原來是這樣!謝謝你願意告訴媽媽,這樣我可以每天少擔心一個小時,也許可以活得久一點。」 3.教導孩子以不說代替說謊 很多時候孩子不敢說出實情,大人卻一定要得到一個答案,孩子只好編個謊言來應付;長此以往,對親子雙方都沒有益處。與其讓孩子說謊話,不如教導孩子「可以不說」。例如,宇杰媽媽可以告訴宇杰:「如果你現在不願意讓媽媽知道晚回家的真正原因,你可以告訴我『我有一些事耽擱了, 但是現在不方便說出來。』而不是隨便編一個理由欺騙媽媽;你不說原因是可以的,但說謊是我不喜歡的。」 向華盛頓的父親學習 很多人會以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倒父親櫻桃樹的故事來教導孩子誠實。若是華盛頓的誠實換來的是父親的一頓毒打,或是嚴厲的責備,那麼,小華盛頓還敢不敢實話實說呢?當我們希望孩子學習華盛頓的誠實時,讓我們也學習華盛頓父親的寬容與智慧! (作者為新店文山國中輔導室主任)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2月20日
公開
23

◎ 儘早讓孩子接觸外國語言,可以奠定語言基礎★多湖輝親子館    根據加拿大語言心理學家菲爾達.福費爾博士的說法,孩子幼小時接觸外國語言,會在腦中留下痕跡,以後學習外國語言的速度會非常快速。 菲爾達博士本身就有這種經驗。他過去居住在西班牙馬德里時,曾帶著五歲的兒子同行。這個孩子在西班牙學校寄讀了三個月,和那裡的孩子玩,聽他們說的話,但沒有正式學習西班牙文。所以,一離開西班牙,他所聽到的、學到的,也很快就忘記了。 二十五年後,三十歲的兒子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必須學習西班牙文。令人訝異的是,他學得非常快,很早以前就忘得一乾二淨的語調,也很快記起來。說出來的西班牙語十分流利,絲毫沒有加拿大的口音。 一般人都認為,歐洲人比較有語言天才,這是因為歐洲各國地理上很接近,而且往來頻繁,所以在幼兒時期就聽慣了其他國家語言的關係。換言之,讓孩子在幼年時期接觸外國語言,就能奠定不錯的外語底子。 至於為孩子製造學習外國語言的環境,並不是找老師教,而是讓孩子多看、多聽電視及收音機的語言節目。 ◎ 父母不必為「環境不好」而耿耿於懷★多湖輝親子館 環境因素在孩子智能的發展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對自己給孩子的環境好壞感到耿耿於懷。 很多父母總認為,給孩子安靜的房間或早一點讓他學習外國語言,為他製造理想的環境,是父母應該做的。想給孩子最好的,這種天下父母心的表現,我們當然可以了解,但過於舒適的環境,反而很可能會防礙孩子智能上的發展。 隔壁的孩子開始在學習彈鋼琴了,我們家的孩子也應該去學習,或是孩子的同學都去補習了,我們的孩子也得去補習……父母的這種競爭心理,對孩子的成長絕不會有正面作用。 如果父母已經竭盡心力,卻仍然無法給孩子最好的環境,那就更不需要介意。否則只會產生反效果,孩子會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環境。 我們曾對全國各界人士的幼年生活做過調查統計,發現這些佼佼者幼時的成長環境,多半比其他的孩子差,但他們的父母一點也不介意。 事實上,現代孩子所擁有的環境,已經是父母所能想像到的、所能做到的最好環境了。再者,不論處在何種環境下,只要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樂觀積極、充滿活力的人也就可以了。 總之,一切都要看父母的管教態度,孩子在好的環境中可能會學壞,在壞的環境也可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