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蓮媽咪

日期

#Tag

關於禮貌

2009年05月07日
公開
16

隨著說話的語彙越來越多 軒軒也漸漸能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志 3歲9個月的年紀 當然也開始使用一些負面話語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而面對說話直來直往的軒軒 我也只當他是個孩子不懂事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罷了,而不往心上放去 最近在蔡穎卿的新書"在愛裡相遇"中讀到 語言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我們身為大人,有責任給孩子良好的語言教育 這才驚覺到 我給軒軒,是什麼樣的語言教育? 像朋友一樣平起平坐 不需任何稱謂或階級上的距離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這不正是我給軒軒的東西嗎? 因為希望孩子日後和媽媽和爸爸沒有距離感 所以並沒有特別糾正軒軒的直話直說 既然是這樣 那麼我又怎麼可以要求孩子在面對其他人時 是個彬彬有禮的孩子? 於是近日 我開始致力於孩子的語言教育 我想著,我希望軒軒日後是什麼樣的談吐? 便用這樣的談吐和語氣與孩子對話 當然我們親子之間也會嬉鬧,玩笑 但平日的對話 則是盡量由自身做起 一面改變自己,也一面改變孩子 除此之外 軒軒也常使用較負面的言語 來博得大人的注意 通常我選擇視而不見 有時說的話 真的很不好聽時 我才對他說:請你想一想,你真的要這樣做嗎? 這是個有禮貌的孩子說的話嗎? 有時 當軒軒說話的談吐適當得宜時 也不忘誇獎他:軒軒,媽媽覺得你好棒!!你這樣說好有禮貌,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大家都會好喜歡你 昨天收到學前教育5月號 剛好有個專題"為什麼孩子愛說不好聽的話?" 我認為很實用 剛好是教養這個年紀的孩子會碰到的問題 我將文章打上來與大家分享 無論孩子幾歲 在面對孩子每一階段的教養 每個媽媽都是新手 該怎麼面對?該怎麼繼續?該怎麼教? 是每一個媽媽都會面臨的課題 當媽媽3年9個多月以來 我得到最大的體悟就是: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對了!! 媽媽們 一起加油吧!!

孩子為什麼愛說不好聽的話

2009年05月07日
公開
21

此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5月號" 孩子為什麼愛說不好聽的話? 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學習到的字會和運用鋸子的能力也與日俱增。爸媽不難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孩子語言能力的成長,但有趣的是,中文有許多語會相近或發音相似,意義卻相距甚遠的語詞,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用。 有時孩子的童言童語,會帶給大人們意想不到的樂趣,讓人會心一笑,但也可能造成相當尷尬的場面。 前一陣子,電視常常報導洗錢事件。某日媽媽帶純純上超市買東西,嬤嬤碰巧遇到一位老朋友,兩人相互問候並開始閒話家常。純純的媽媽說最近工作很忙,加上每天下班要趕著做一堆家事,要幫孩子洗澡,洗碗筷,洗衣服...。純純在一旁聽著聽著,突然大聲說:還有洗錢!一時之間,兩個大人愣住,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孩子無心說錯,爸媽要示範而非指責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洗是一個動詞,加上任何受詞,如:碗筷,衣服,車子等,就可以組合成一個中性的語詞,是生活裡很常見的字,孩子當然也就舉一反三學到很多用法。但是,洗錢一詞,卻有特別的意義,屬於負面的語詞,也不是孩子所能理解的,當孩子經常聽到之後,就隨著談話表達出來了,如果你反問他洗錢是指什麼?可能他會直接認為就是用水洗一洗呢! 當孩子因誤解而無心說出不合宜的話時,爸媽不要太在意去指責孩子亂說話,反而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學到正確的說法,如果用其他說明方式能幫助孩子理解,就應另外解釋給孩子聽。 了解孩子明知故犯背後的目的 然而,爸媽或許也會發現,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時候說某些不合宜的話,可能是有心機的,是故意的。如果孩子是明知故犯,爸媽就必須去了解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在探討孩子語言上的負面行為之前,先請爸媽認識心理學中有一項理論叫"心智理論",他是指一個人試著去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想法,並且揣摩他人的行為動機與模式。大多數0∼3歲的幼兒,因為智能發展的程度不夠,還沒有具備這項能力,可是過了四歲以後,幼兒就開始發展這種"分辨自己和他人想法"的能力。 手足間許多爭吵,往往也是由這裏開始的。有時只要一方故意講一句令人生氣的話,就足以挑起戰火,而開戰的人,原先就已經預知那句話足以令對方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比如說,哥哥罵妹妹"醜八怪",妹妹聽到就大哭,然後哥哥又趁勢追擊罵他"愛哭鬼",魚是哭鬧就一發不可收拾。 孩子運用語言時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開始了解到他有能力操控別人的感受及行為時,他會覺得自己更有權力。有些孩子能夠用這種能力,以友善的語言和別人交談,互動,激勵自己和別人,建立領導能力,日後成為領導型的人;但是有些孩子則會誤用這種能力,直到長大之後還是喜歡用負面的語詞,不好聽的話來捉弄或傷害別人,並自以為樂。所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善用這種能力,開始與年紀相仿的同伴建立友誼。 幼兒階段的負面語言要及早導正 幼兒階段孩子常見的負面語言行為,包括頂嘴,腳便,耍嘴皮子,罵粗話,惡意的嘲笑他人。雖然這些行為不會對別人的肉體造成明顯的傷害,但是卻極有可能傷害別人的心理健康。 愛頂嘴和狡辯的孩子,常常讓爸媽既生氣又感到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導正孩子的表達方式。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場點破孩子的"詭計",直接了當地告訴孩子你的決定及所提供的選擇。例如,要吃晚飯時,孩子堅持不吃飯,只想吃零食。於是他開始抱怨媽媽老是煮相同的菜,難吃,他沒胃口,不想吃。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媽媽和孩子針鋒相對,可能弄得兩敗俱傷。建議爸媽可以這麼做: 1.先把零食收起來。告訴孩子嫌東嫌西並不會改變吃飯的決定,晚飯還是得吃,而且你不想再聽到孩子的抱怨。 2.你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跟他說:你可以現在跟我們一起吃晚飯,或是你現在不想吃,等餓了再吃。自己決定好選一個。 3.如果孩子再繼續無理取鬧,爸媽可採用視而不見的方法,請孩子到旁邊椅子上坐著,好好想一想。 孩子講粗話,爸媽先別動怒 當孩子第一次講粗話時,爸媽或許會感到意外和生氣;但在你採取任何處理之前,請先探查孩子的動機。有時孩子只是從別處學來新語彙,覺得好玩,必忠道粗話背後真正的意義,孩子發現這樣說話得不到父母的任何反應,覺得沒什麼好玩,自然而然就會忘記這個負面語彙。 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孩子還是繼續說粗話,爸媽應明白地告訴孩子,這個字眼很不好聽,用來罵人會讓別人感到很生氣。你知道他是個好孩子(鰾答你對他的期望和鼓勵),不會故意用這樣的話來惡意傷人,請他不要再說粗話。 拒絕媒體和生活中槽弄的語詞 電視上,常見藝人竭盡所能嘲笑別人來提高收視率,如果家中常看這樣的節目,言談中便不自覺地被同化。有些爸媽也許會用笨蛋,豬頭這些語彙來罵孩子,而孩子也用相同的話形容同伴,在不知不覺中,大家的日常言語就變得很粗暴。 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被別人嘲笑是大笨蛋或被罵豬頭,在被罵的當時,就算表面上無所謂,但是心裡總是不舒服的。所以當孩子嘲笑別人時,爸媽應出面當場制止,並利用當場的情境,教導孩子是認識這種惡意可能對別人造成的傷害,讓著讓孩子去體驗受傷的感受,同時明瞭你的原則。 此外,爸媽更應做好榜樣,避免使用這些話來罵孩子。如果孩子的自信心都在爸媽的責罵之下消失殆盡,到頭來不是變得非常叛逆,就是自暴自棄。想要孩子養成優雅得體的談吐,展現自信與友善,爸媽一定要以身作則。

又慈媽媽的小baby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1

生命都是這樣開始的 這是軒軒出生照中,我最喜歡的一張 軒軒緊握著拳頭,放聲的哭喊 是一個初到人間的嬰兒 奮力著活下去的模樣 ----------- 又慈媽媽生小baby了 昨天和軒軒提起 今天要到醫院探望又慈媽時 軒軒滿眼的期待 早上起床再度向我強調 今天是星期五,不用上課 不是不用上課,是媽媽幫你請了一天假 很久沒和小小班的各位見面 難得有這個機會 請假是值得的 許久沒和大家見面 軒軒生分很多 但是回到家我問起上課的內容 軒軒倒也還記得今天庭佑媽媽說了什麼故事 上完小小班,一起用過中餐 我們到醫院探望又慈媽媽 軒軒對小baby很有興趣 卻又不好意思接近 我想起昨天軒軒聽我提起小baby的事情時 興致勃勃的問我: 媽媽,小baby可以吃蘋果泥嗎? 我回答:小baby還不能吃蘋果泥,只能喝媽媽的ㄋㄟㄋㄟ 我總是用小baby來回憶軒軒還是嬰兒的那段時間 總是說: 軒軒,你小時候也像小baby這樣喔!! 我想讓軒軒多了解一些以前的自己 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自己 這是怎樣的一個我呢? 跟我現在又有什麼不同? 我想,在軒軒的世界 應該是很難想像自己是小baby時的情景 看著小baby在嬰兒車內小小的動著嘴唇 小小的手,小小的臉,小小的腳 軒軒,你看見了嗎? 每一個生命的開始,都是這樣的嬌小無力,卻又是這樣的堅韌無比 然後慢慢,慢慢的長大 會翻身了,會坐了,會爬了,會站了 開始說一些火星話,就像你小時候常說的那些話一樣 會走了,可以隨著自己的意識迎向爸媽的懷抱 會叫爸爸媽媽了,可以親口說出自己最親近的人的稱謂 軒軒,你看見了嗎? 每一個生命,都是這樣開始的 然後長大成像你這樣活潑,可愛的小孩 會交朋友,喜歡聽故事 聽到音樂手舞足蹈 甚至跟著哼唱 以後 你還會繼續長大 爸爸媽媽也會越來越老 等到有一天 你也當爸爸了 再一次親身體驗了生命的開始 你會感動嗎? 每一個生命 都是如此的無價

實質的陪伴

2009年04月10日
公開
37

這一陣子軒軒的日記變少了 隨著我的電腦搬出房間 用電腦的時數與日俱減 卻在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當中 獲得許多 也許沒有空幫軒軒做成長紀錄 但是軒軒每日成長的點滴 卻印在我腦海中 因為做媽媽的我 每天都很認真的陪他體驗成長 我煮菜 軒軒在旁邊幫忙打蛋 灑鹽巴 全家一起用餐 媽媽洗碗 軒軒在客廳畫畫 有時高興的拿著畫作來廚房找我 說:「媽媽,你看!!這是我畫的車子」 我停下洗碗的動作 蹲下來欣賞孩子的作品 畫的好棒呀!! 接著軒軒又滿足的回到客廳畫畫 或是看故事書 或是配合學校最近的主題 開始疊起積木,蓋起房子來 有一回 我甚至發現軒軒一個人專心了半個小時之久 就為了用幾本書來蓋一棟房子 我們回到房間 念了一本又一本的故事書 軒軒現在也是個小小說故事高手了 雖然平日不太會,也不擅長用言語來表達自己 但是故事書一攤開來 軒軒總是能滔滔不絕的 念著自己心中的故事 (通常這和媽媽念的版本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同時 軒軒也是個玩遊戲的高手 我們常玩的床上遊戲 像是咕嘰咕嘰 軒軒現在也會對媽媽玩各種平常我和他玩的遊戲 我每天都在實質的陪伴孩子的成長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進步 覺得很值得 儘管這得犧牲我使用電腦的時間 我得陪著孩子一起睡 因為媽媽的陪伴 是軒軒睡眠安全感的來源 我總是不忍 軒軒夜半醒來找不到媽媽的哭聲 早上 我們一起起床 換衣服、弄早餐 匆匆的和爸爸出門 出門前 不忘和媽媽掰,親一下 對於早上起床的時間 要是能再早一點就好了 對於平日常來我們家看軒軒趣事的朋友們感到很抱歉 媽媽沒有辦法常常上網更新軒軒的生活點滴 但軒軒搞笑、貼心、任性 是無時不刻都在我們家上演著 也許等哪天有空? 我會一點一點的po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