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bal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三重市 生育補助

2008年07月25日
公開
2

資料來源:陳清貴 公佈日期:2008/7/24 【三重訊】三重市的社福政策又向前邁一大步,三重市民代表會廿四日通過市公所提案,凡今年七月一日以後出生的嬰兒,父母可獲得每位三千元的生育補助,市公所編列的450萬元追加預算,悉數獲得代表會的審議通過。   三重市長李乾龍表示,由於近半年來,屢屢接到市民E-mail陳情,表示部份鄰近鄉鎮市公所有發放生育補助,質疑三重市公所為何沒發放?因此他指示社會課研擬辦理。   三重市公所社會課長陳宗慶表示,經調查鄰近蘆洲市有發放每人一千,並附贈400元禮品,但年出生人口只有800人,永和和林口雖發放一萬元,但永和年出生人數只有1500人,林口更只有650人,但三重市去年的總出生人數高達3030人,經考量公所財源,並衡量其他社福政策,市公所比照新莊市每位新生兒三千元,並草擬「三重市婦女生育補助發給自治條列」,經市務會議通過後,再送代表會審議。   三重市民代表會在主席林秋貴的主持下,廿四日審議通過市公所的提案,並將草案中原設籍須滿六個月的規定修正為四個月,溯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市代會並通過該筆450萬元,等市公所完成公告程序後,市民即可依照規定至三重市公所社會課提出申請。 條件 1.新生兒父母需具合法婚姻關係.其中一方須設籍4個月以上.新生兒亦是 2.每胎3000元 3.新生兒出生3個月內向公所社會課申請 準備資料 1.2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 2.身分證.印章 3.郵局或銀行存簿封面影本

可怕的二歲兒

2008年07月21日
公開
2

二歲的孩子處於自立期 任何事都想自己學習~所以父母要學習放手 三項重要關鍵~運動.語言.簡單技能 每天散步.儘可能讓二歲孩子每天去散步 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想多運動~所以要讓他們滿足內心需求 除了平地走.還可以走獨木橋.上下樓梯.雙腿併攏跳上.下台階在坡道上將球滾下來.讓孩子去追球 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在多次練習.孩子就可預測球的方向,以最短距離追到球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二歲至二歲半會出現語言爆炸期 所以絕不可對孩子童言童語~這會導致語言障礙 儘可能以大人說話方式與孩子交談,語言遊戲是最愉快的遊戲~ 如~房間裡有啥是紅色的東西? 哪些東西以"大"開頭?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由媽媽唸給他聽 只要孩子願意~一天5~10本皆可 二歲兒想知道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對因果關係很有興趣 如~手去摸電暖爐.要跟他說~手會燙到~所以不能摸 讀繪本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詩集 不必翻譯詩集的意思~只要反覆唸給孩子聽,睡前一定也要唸唸繪本應該讓孩子在這時期對文字感到興趣 當孩子認字後.會改變頭腦的構造 到處都有文字~可以不時的唸給他聽 先將孩子的名字寫好貼在牆上~每天唸給他聽二歲兒有強烈欲求~想處裡自己週遭事物 當二歲半至三歲這段期間更加強烈 認同欲求並加以協助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 洗手.穿鞋.綁鞋帶.扣釦子會花很多時間~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 剛開始父母花較多時間教導.以後就可高枕無憂盡可能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完成後 要盡情的稱讚~不要在孩子面前重作.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二歲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幫他先分類好~在教導他如何放回去 久了就會自己放了 如果養成一次只玩一種玩具的好習慣~整理工作會比較輕鬆,可用命令方式滿2歲可以讓孩子學習拿筷子玩黏土~以範本要求他做出來 玩積木~疊高高或是橫向發展.或和媽媽做一樣的.及自由創作 組合的房子車子.拼圖之類的 拿豆子分色或迴紋針~以訓練手指能力二歲兒的第一反抗期: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會持續4-6個月~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反彈 這是他們想要自己動手做.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如果只是訓斥.就無法協助孩子度過"可怕二歲"時期雖然了解孩子想法~不要搶先為他說出,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 父母可以告訴他規則.使他懂事 當孩子在做什麼~不要過度插手.應一旁靜靜觀察 如果能在此時期培養孩子高度的語言.處事技能. 就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可怕的二歲兒不要一直對孩子說不可以2歲兒的幼兒處於天才期.是建立能力基礎的階段. 如果不加以訓練.無法掌握優秀能力~ 所以應該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 世界國旗.車子種類.車站名稱.論語.詩集.三字經. 這時期所吸收的知識將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 排10個盒子∼將東西放3個中~讓孩子猜 排10個東西~~看一分鐘.藏其中一個~讓孩子猜觀察力~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東西? 去公園~看螞蟻.收集樹葉.看看小動物~ 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同場所,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讓孩子搭火車.公車.飛機.捷運.去海邊.果園,盡可能讓孩子有豐富體驗2歲適合學習外語~這時期他們對音感非常準確 是語言天才~你教啥他就會啥,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越是有耐心重覆教導越能培養孩子高度才能七田真~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 二至三歲的人格特點二至三歲的人格特點 *開始對自我有概念”我”或自己的名字 .可區別身體不同的部分。如知道小雞雞及小蛋蛋那個不舒服。 .可區分別人和自己。 .可能還分不出男性和女性。但可分辨出家中用品,衣物是屬於那一位家中成員的。 .因為與照顧者(母親)的許多言語性及非言語性的互動產生了自我概念。 .對物體的名稱很有興趣。*幼兒初期很自我為中心 .立刻直接的表露出衝動行為,常與一般人所設之社會標準及道德相衝突。 .只關心自己,不管他人或事物。 .幼兒常以自己的想法及方法來多認識外界事物,常有嘗試錯誤之行為出現。   *幼兒會有自主性 .偶而又很依賴,正是一個形成獨立的過度期。 .大人須有耐心和學習忍耐。 .喜歡幫忙做家事卻又不要人家幫忙。   *巳可與父母分離一段時間*有反抗行為 .是孩子形成獨立的必經過程.(因此期小孩希望自己有決定權。) .產生發脾氣,罵人及打人,此也是他表現自主性之行為之一。*此期孩子模仿力特強 .不只模仿大人,小孩們會互相模仿。 .尤其令人頭痛的大哭大鬧行為為甚。*萬物皆是有生命 .孩子的思維中,萬物皆是有生命的,會痛,會哭,會高興,會生氣,會傷心,如同人一樣有七情六慾。 .大人可以用擬人化的方式來讓孩子與萬物相處。   *大哭大鬧行為出現 .孩子的生活作息須彈性化及具規律性,一旦孩子無法適應或是變更,便會出現。 .如孩子累了,餓了,挫折感增加。 .當然孩子也會無原無故的大哭大鬧,讓父母束手無策。(但機率總是很少的)。 .自主性的過程之一種反應。*“不要”是此期孩子最愛說的字眼 .可能要,幼兒會說不要,而常常被誤會。 .開始唱反調。*好奇心 .大人對環境及孩子的心理要有預測的能力,可減少麻煩及意外。 .畢竟小孩的思考模式,不是大人可一一料到。 .對有危險之處如樓梯,窗戶。可在大人陪伴之下讓幼兒了解到危險之處,他會更小心的。 .會幫忙做家事。   *遊戲,玩具 .是此期兒童的最愛,可促進兒童身體,認知與社會發展。*對數量有一點概念 .可區分大小,多及少,一個或多個的差別。(對差別不大的兩樣物體無法分出差別。) .可以數數目。*儀式化行為 .幼兒喜歡有自主性,為了可以表現自主,常會有反抗行為進而產生該行為。嘗試控制環境。 .製作一個自己熟悉空間;生活次序。*退化性行為 .現有的行為舉止回到過去的幼兒學習階段。 .尿床,吃手指,擁抱,回歸喝奶瓶而不願吃飯。亂解大小便。 文章來源 ∼∼∼∼∼∼∼∼∼∼∼∼∼∼∼∼∼∼∼∼∼∼∼∼∼∼ 非常差勁的管教方式 文�林攸餘•王瀞儀 晚上爸爸回來,仍然懲罰了孩子,孩子感覺莫名奇妙受罰,心中的安全感就會被父母慢慢摧毀,取而代之的是怨恨父母的心情。心理學上有種最差的懲罰方式,就是跟孩子說:「等爸爸晚上回來,你就完蛋了!看爸爸怎麼處罰你!」或是說:「等你回家,看我怎麼修理你!」這種方式會被列為懲罰最差的方式,甚至聽完分析還能發現這根本就是「處罰過當」嘛!舉例來說,當孩子早上做錯事情,媽媽很兇的口氣跟孩子說:「等爸爸晚上回來,你就完蛋了!」顯然這家庭是爸爸扮著黑臉的角色,我們假設兩種情況,到了晚上的時候:一、孩子「不記得」媽媽早上說過的話,或是「已經忘記」早上的過錯時:1.晚上爸爸回來,並沒有懲罰孩子:過兩天當孩子發現,前幾天媽媽的恐嚇並沒有成真,久而久之會給孩子建立起一種僥倖心態。 2.晚上爸爸回來,仍然懲罰了孩子:孩子感覺莫名奇妙受罰,心中的安全感就會被父母慢慢摧毀,取而代之的是怨恨父母的心情。二、孩子「記得」媽媽早上說過的話,也仍記得早上的過錯時:無論爸爸晚上回來有沒有懲罰孩子,已讓孩子擔心害怕一整天,內心受的煎熬害怕與擔心,已經是處罰過當! 1.晚上爸爸回來,並沒有懲罰孩子:事實上已經處罰過當,不論有沒有再打孩子,孩子都因此變得更膽怯、容易焦慮、缺乏安全感。 2.晚上爸爸回來,仍然懲罰了孩子:身心皆受創,內心已經接受了過度處罰,還要再面對身體上面的疼痛。這個情況是所有假設裡面,最糟糕的一種!三、無論孩子產生何種反應,如果經過恐嚇孩子開始表現良好時:1.表現良好就不再被爸爸處罰:經過管教者的恐嚇後,孩子突然變得很乖、很聽話,媽媽就不再跟父親告狀,使孩子沒有受到責罰,但卻讓孩子對媽媽以後所言大打折扣喔!孩子感覺媽媽說的話,有時候也不一定會兌現。 2.表現良好還是被爸爸處罰:感覺自己懺悔後,仍然不被原諒,以後孩子就會完全不理會媽媽的話,甚至還會更壞、更吵鬧,反正晚上還是都要被處罰嘛! 分析到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此種管教法沒有任何的好處,偶爾治了標,卻次次惡化了本!真是非常可怕的管教方式,大家要多多警惕。★教養小提醒1.別預告稍長時間後的處罰,會造成過度處罰的後遺症。 2.預告處罰後,預告者將變成進退兩難的立場,對於親子關係只有荼害而無益。

如何判斷小孩有無「過動兒」症狀

2008年07月17日
公開
2

一般來說,過動的小孩常在幼兒與學步期就被家長認為淘氣、外向、活動量大且好奇,並常因此而受傷或者與其他小孩衝突;通常自幼稚園開始因為無法配合團體生活的規則如插隊、隨意拿他人物品、隨意走動與不聽從老師指揮等,但真正會接受診斷與治療通常起自於「學齡期」,因為從國小開始「團體生活的約束」對於這些坐不住、容易分心與忘東忘西的孩子,相對於其他小孩是一項嚴格的挑戰。 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陳建良醫師指出,過動與注意力缺失主要有以下三大症狀: (一)活動量過大、坐不住等,主要是控制不了自己。 (二)注意力不易集中,比其他正常小孩的注意力短很多,通常不到十分鐘就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一般小孩可達三十分鐘以上。 (三)衝動,通常表現為欠缺多方面的思考而行動,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通常容易粗心犯錯、情緒容易暴怒、易與同學起衝突等。 目前在學齡兒童中有3%∼9%患過動症,男童罹患比率為女童的3∼4倍。但並非調皮的孩子就是過動兒。要判斷孩子是否為過動兒的標準,不在量的多寡,而在孩子是否自己能控制行為,臨床上分成三種型態,單純過動與衝動、單純注意力缺失與合併過動、衝動與注意力缺失。 如果一但發現自己的孩子是過動兒,又該如何應對呢?陳建良醫師表示,學齡前的兒童一般並不建議用藥,先以行為治療來處理。一般是進入小學之後才開始用藥,直到青春前期會開始評估停藥的可能性,因為一般來說青春期的過動兒活動量過大的情形會先改善,但大約有四成到六成的患童會有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與易衝動犯錯的情形,會建議屆時由於患童的認知發展足以瞭解自己的缺陷,待觀察自己的情形與自我調適後若仍不足,則可繼續服藥用藥。 但藥物只能緩解但不能治癒過動症,所以要確定用藥的目的與要改善的症狀,例如:為何如不專心、坐不住、作業無法按時完成、衝動與人際關係衝突等,以便觀察藥物的效果,一般來說80%以上的患童在服藥後會主觀感覺比較安靜、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較有信心與同學的關係也改善等。 陳醫師強調,過動症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家長與老師的協助相當重要,配合行為修正的技術,加強與多鼓勵其正面行為以減少挫折與自卑感,因為此對於小孩未來的人格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若有相關的問題最好還是至醫院詢問專業的醫師。 【過動症常見症狀】 •注意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擾,無法專心完成學業與遊戲,不能專心聽玩別人說話。 •衝動行為:未思考便行動,不遵守團體規則,處理事情沒有組織。 •情緒障礙:約有五成以上合併有情緒症狀,學習成就低,人際關係不佳,常造成負面的情緒發展與憂鬱的症狀,低自尊心,加上又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逐漸會變的不聽話與固執。 •品行障礙與人格偏差發展:五成合併有偷竊、說謊、打架、不守規矩等行為,嚴重者發展成反社會性人格與藥物濫用的行為。 •過動行為:坐不住,東張西望,動不停。 •運動協調障礙:精細動作差、手眼協調差、平衡感差、對於空間距離判斷錯誤、左右不分等(軟性神經症狀)。 •抽動症狀:有些會不自主的肌肉抽動與發出怪聲音等。 •學習障礙:在閱讀、書寫、算數的能力特別差,有些是單純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學業成績不佳,甚至許多小孩被診斷有智能障礙。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00

其實男孩要這樣養育(轉載)

2008年07月08日
公開
2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 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 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 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 x 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 x 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

防腸病毒 中藥方增抵抗力

2008年06月24日
公開
2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08.06.24 02:59 am 市立醫院中醫部推出腸病毒預防藥方,可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家長可自行煎製,也可買醫院的方便包。 記者修瑞瑩�攝影 腸病毒攀高峰,有5歲以下寶寶的家長都提心吊膽,市立醫院中醫部提供預防中藥方,建議家長在流行期可酌量讓孩子服用,增強抵抗力。 市醫中醫部醫師徐慧中指出,生甘草2錢、紅棗1錢、薏苡仁10錢、薄荷0.5錢、魚腥草3錢、白茅根5錢、板藍根3錢及滑石6錢;煮法將藥材(薄荷、魚腥草除外)加入1000cc的水,大火煮沸後加冰糖適量,轉小火再煮約30分鐘,最後再加入薄荷及魚腥草。 服用的方法是1歲以下每次3cc,1至2歲每次5cc,2至3歲每次7cc,3至4歲9cc,以此類推,幼童每日可服用3到4次,連服7天,16歲以上大小孩每天一帖,可連服7帖。 徐慧中表示,這些藥材都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利尿消炎及保護黏膜的作用,最好經醫師檢視再服用,但流行期間家長不方便帶孩子到醫院,可以自行購買煎服,不宜長期服用,氣喘或體質過敏者不適合飲用,藥汁煮完後應置於冰箱內,服用時取出加溫再使用。 為免除家長的麻煩,市醫並提供煎煮妥的方便包,100cc的藥汁售價10元。 中醫師王淑秋也提供藥膳,讓家長在腸病毒流行期間,可做為孩子平日的保健食品,第一是益氣健脾湯,藥材包括西洋參3錢、黨參3錢、茯苓3錢、白朮2錢、甘草1錢、蓮子2兩及紅棗2錢,作法將蓮子洗淨泡水,其他藥材以5碗水煎成3碗藥汁,再將藥汁與蓮子一起燉,最後以冰糖調味,可增進免疫力並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還有四神粥,藥材包括蓮子5錢、芡實4錢、薏仁1兩、新鮮山藥1.5兩、茯苓4錢,作法將蓮子、芡實、薏仁洗淨浸泡2小時,茯苓搗碎磨成細粉,蓮子、芡實及薏仁先以電鍋燉至熟軟,再加入切成小塊的山藥及茯苓粉,邊煮邊攪,山藥熟軟即可,具有強健脾胃、促進食慾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2008/06/24 聯合報】@ http://udn.com/

溽夏莫貪涼 過敏感冒易上身

2008年06月21日
公開
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20/78/11lpe.html 更新日期:2008/06/20 04:09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雨季剛過,但酷暑同樣令人難耐,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徐瑋謙表示,夏日炎炎,地熱蒸燻,此季節臨床上常見疾病包括感冒、鼻子過敏、中暑、腹瀉、皮膚病症、關節疼痛等,應順應氣候變化,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防患未然。 徐瑋謙表示,夏天鼻子過敏、氣喘、感冒、咳嗽的病患不減,都是因為身體遇寒邪(冷氣、冰食)而陽氣不足所致;因此,不可過於貪涼,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要預防感冒,平常應多運動,增強抵抗力,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多喝水,幫助預防外邪侵入體內引發感冒。 徐瑋謙表示,除了曬太陽會發生中暑外,不曬太陽也可能中暑。吹一整天冷氣,毛細孔不開,汗出不暢,暑熱就會鬱積在體內沒法代謝出來,以致中暑,此時要注意環境的通風散熱,補充適當水分和鹽分,也可請中醫師針灸、刮痧、開清暑益氣的中藥服用。 夏季也是腸道傳染病的好發季節,要注意病從口入,除了飲食、飲水衛生,也可多食用生薑、大蒜或醋,既能增加胃內酸度又能助消化、殺菌,但胃病患者不宜食用過量。 其他如皮膚病症,徐瑋謙表示,夏日汗多,流汗後要儘快擦乾,不然容易引起痱子、汗斑、濕疹、香港腳等皮膚病;中老年人則因梅雨季節濕度大,易誘發風濕類疾病或易出現關節的酸痛,在冷氣房裡要注意傷處或關節地方的保暖,同時也要適度緩和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