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珊蒂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今日花絮

2006年06月17日
公開
18

蓁蓁一早醒來也用腳踢醒拔拔。(因為想要拔拔帶她到客廳玩) 拔拔、媽媽和蓁蓁都是今天第一次住汽車旅館,很可惜沒有住到有泳池的房間,不過今天蓁蓁在超大的浴缸裡玩水玩的很開心。 在旅館裡今天蓁蓁第二次想要把拔拔趕下床,一直推拔拔的頭不讓他睡在枕頭上。(因為蓁蓁希望拔拔可以再帶她去玩水) 在肯德基的停車場媽咪帶蓁蓁耍寶。要上車時,拔拔開好駕駛座車門時,媽咪抱著蓁蓁就往駕駛座坐,一坐進去就覺得怎麼這麼擁擠,才驚覺坐錯位置。(都是拔拔害的,因為以往每次媽咪抱著蓁時,拔拔都會幫忙開車門,所以今天媽咪看到拔拔開好車門才會想都沒想就坐進去了。更慘的是,還讓小ㄚ姨一家人全程目睹媽咪耍寶的經過。 在逢甲大學,蓁蓁吸引了不少往來行人的目光,因為大家看到這樣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女生,自己一人在廣場上繞來繞去,大家都說小妹妹好可愛。還有不認識的哥哥借球給蓁玩,小哥哥好熱情,看到蓁不大會走的樣子,就想牽著蓁走,結果就把蓁給牽跌倒了。小哥哥還會摸摸蓁的頭,就好像一付哥哥愛護妹妹的樣子。後來還有另一個哥哥出現,不過這個哥哥就比較霸道一點,其實他可能也是喜歡蓁,希望蓁在他旁邊,所以一直不讓蓁走,當然蓁蓁就好生氣。其實蓁蓁也是滿恰的喔。 蓁蓁真的好喜歡趴趴走,可能是整天陪媽咪在家太無聊了。所以每次一出門就好像小鳥放出籠,到處走來走去,而且也不大願意讓人家牽著走。今天在逢甲的一個小廣場上,拔拔、媽咪和小ㄚ姨都嚐試要去把她牽回來,但是她還是執意要一人趴趴走。不過無論蓁蓁走多遠,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回頭看看拔拔媽媽所在的位置,只要拔拔媽媽給她一個回應,她就會帶著滿意的笑容繼續往前走。

一本好書-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2006年06月08日
公開
28

正當在煩腦不知該如何幫女兒選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本書,裡面最吸引我的就是作者豐富的私房書單,這可省下了不少選書的時間。 希望女兒是個愛書的小孩,父母是無法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希望她在人生的旅程上,孤單時有書陪伴,疑惑時有書可解惑。而我們現在能給她的就是愛書喜歡書的習慣了。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作者:汪培珽 出版社: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如何和孩子分享愛的時間、建立親密互動? 想要讓孩子愛上書本、主動閱讀? 希望孩子能養成好品格和大能力? 不用討好、不用說教,只要唸故事書就好!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愛的禮物」。 本書告訴你如何為孩子唸書、選書,並提供私房書單, 千萬別錯過這段和孩子分享愛與智慧的幸福時光!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是兼具關愛和教育功能的最佳親子活動, 不但能幫助孩子陶養理想品格、提升學習能力、建立閱讀習慣, 更能讓孩子在父母專注而親密的陪伴下,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 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誠的回饋。 在本書中,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 經由親身體驗和積極研究,提醒父母如何藉由「唸故事書給孩子聽」, 陪伴孩子在充滿愛、智慧與生命溫暖的環境中成長, 並提供實用技巧與私房書單, 建議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理想讀物、培養一生的閱讀愛好。 請付出愛心、耐心與時間,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幾個精彩故事, 讓他們的童年更加歡樂、人生更有滋味! 【父母最想知道的Q&A】  為什麼要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唸故事書對親子關係有何助益?  怎麼為不同年紀的孩子唸故事書?已經上小學了再唸還來得及嗎?  怎麼唸,最能讓孩子接受?唸完故事一定要問問題嗎?  可以讓孩子看漫畫嗎?只看圖、不看字有沒有關係?  如何按照孩子的程度來選書?買套書或一次買幾十本好嗎?  忙碌的雙薪父母要怎麼唸故事書?可以用錄音帶代替嗎?  如何為孩子打造閱讀環境?怎麼督促自己編列預算買書?…… 作者簡介 汪培珽   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滿足喜樂、熱中學習、與人為善的表現,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在幼稚園、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之間積極推廣,開辦課程、舉行演講並接受諮詢。   強調「父母的1堂課,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種務實新穎的教養態度與方向,幫助父母深切體會到教養孩子的喜悅與感動。而「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汪培珽相信,「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 Lesson1:為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Lesson2: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Lesson3:我家沒有電視機 Lesson4: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Lesson5: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 Lesson6:起跑點和終點雙贏的健康基石 Lesson7:好習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部落格】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家有女霸王

2006年06月05日
公開
19

最近的蓁妹妹有點難搞,奶瓶蓋蓋不起來要哭、櫃子打不開要哭、冰箱上的吸鐵拿不起來要哭、椅子推不動要哭、爬到桌上下不來要哭、東西拿不到要哭、套圈圈套不進柱子也要哭,只要一不如她的意便放聲大哭。媽咪的情緒也經常被她弄得很不穩定,經常上演母女互相生氣的畫面。 媽咪也覺得很奇怪,原本很乖巧的蓁怎麼變得脾氣這麼壞,這麼難以配合。這時候媽咪就會想起一句話"第一個小孩照書養",所以最近又把之前買的育兒大百科拿出來翻一下,裡面的一段話總算讓媽咪豁然開朗了。 ---------------------------------------------------------------- 一歲三個月會做這樣的動作 生氣、高興、反抗、鬧彆扭等,感情變得更加豐富 感情的生活變得愈來愈複雜,在這時期能夠表現出和大人一樣的感情。例如自己的要求不被允許時就會踹腳大哭、媽媽抱其他孩子就會嫉妒硬要媽媽抱.... 具有生氣、高興、反抗、嫉妒、鬧彆扭的高度情緒,而且直接對著媽媽表現出來。這是「希望得到自己最愛的媽媽的愛,而想獨占媽媽」的情緒表現。此時會表現自己的各種感情,以吸引媽媽的關心。 ----------------------------------------------------------------- 原來是因為蓁妹妹又長大了,有人稱為這個階段是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期,難怪蓁妹妹最近老愛跟媽咪造反。看了書上的說明也讓媽咪更了解蓁為何會有如此的動作行為,因而能有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包容去陪伴蓁度過這樣一個階段。

出生到一歲兩個月的管教方式

2006年06月04日
公開
56

From:「我家沒有小霸王」 作 者: James Dobson 譯 者: 李弘善 出版社: 遠流 不同階段的管教方式 (出生到一歲兩個月) 出生到七個月 不管孩子的行為或環境如何,七個月以下的孩子不需要直接的管教手段。許多父母不信這套,居然責打六個月的嬰兒,只因為孩子換尿布時亂動或夜哭。這麼小的嬰兒,對於行為或處罰根本毫無概念。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擁抱、疼愛、愛撫,並且用溫柔聲音安慰。他們餓了就要餵飽,要保持乾淨清爽、穿得暖和。孩子未來的情緒或身體狀況,可能就在這六個月奠定基礎,因此父母應該盡量給予關愛。 另一方面,聽到孩子稍一哭鬧就連忙抱起,也容易把他寵壞。弱小稚嫩的嬰兒,居然有本事把父母耍得團團轉。只要哭鬧就會得到大人的注意,下次當然如法炮製,這種過程叫做「「強化」(reinforcement)。身體健康的嬰兒只需扯開嗓子,就可以讓爸媽雞飛狗跳,一天(或一晚)忙上十二個小時。家長如要避免這種困擾,必須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不要讓孩子變成小獨裁者。嬰兒大哭的時候,請不要驚慌失措(其實哭泣能強化肺部功能)。當然父母要隨時留意音調變化,判斷孩子是隨意發脾氣或者真的不舒服。大部分的父母都能很快進入狀況,聽出其中差異。 當然啦,我的結論還是:有霸道倔強的嬰兒,也有乖巧溫馴的嬰兒。有些孩子才剛出生,就準備把全家拆了,他們白天睡得安穩,半夜徹夜哭號。他們似乎常鬧肚子,把噁心的東西吐了一身(經常在往教堂的路上發生這種糗事);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偏不喝奶,到朋友家卻吵著要東西吃。這類嬰兒就是不想在臂彎裡乖乖待著,總想猛力掙脫控制。孩子出生的時候,沒有經驗的父母總會憂心忡忡:「這孩子活得下來嗎?」很快的,爸媽就要在半夜三點搖著嬰兒床,睡眼惺忪想著:「我們活得下來嗎?」 不久之後,父母和孩子都活了下來,育兒的苦水也變成模糊的回憶。苛求哭鬧的小暴君,終將成為充滿理智、愛心且敬畏造物者的成人。普天之下辛勞的父母,我要大聲對你們說:「撐下去!大家正在完成世界最重要的任務!」 八個月到一歲兩個月 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開始測試父母的權威。孩子滿週歲以前,通常不會和爸媽發生大規模的衝突,衝突的頻率也不高,但是親子間的摩擦已經可見端倪。小女丹妮九個月大的時候,第一次挑戰媽媽的權威。那天媽媽趴在廚房地板打蠟,丹妮想爬進廚房。媽媽大聲警告:「不要,丹妮!」還手舞足蹈示意女兒離開。丹妮很小就會發聲說話,她懂得「不要」的意思,卻執意爬進去,沾得滿身都是黏黏的地板蠟。媽媽趕緊把丹妮抱起來,讓她坐在門口,以堅定的口氣重複「不—要」。丹妮似乎一點也不在乎,依然往廚房爬去。媽媽再次抱起丹妮,口氣更嚴厲了。就這樣重複七次,最後丹妮終於屈服,淚眼汪汪爬著離開。就我們記憶所及,這是女兒第一次和媽媽展開意志拉鋸戰,以後的衝突還多著呢。 家長要用什麼方式處罰一歲的孩子?請特別小心,絕對不可使勁!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引開他們的注意。你不妨秀出顏色鮮豔的東西,讓孩子甘願交出手中的磁杯。萬一孩子使出牛脾氣,像丹妮執意爬進廚房一樣,請用「堅持」化解衝突,不要訴諸懲罰。另外,也不要怕孩子哭泣。孩子常常使用淚眼攻勢,拒絕午睡或換尿布。請鼓起勇氣領導孩子,千萬不要情緒失控、惡言相向或行為粗暴。

一歲三個月到兩歲的管教方式

2006年06月04日
公開
53

From:「我家沒有小霸王」 作 者: James Dobson 譯 者: 李弘善 出版社: 遠流 不同階段的管教方式:一歲三個月到兩歲 大家都說世上的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凡事都說「好呀」,另一類凡事都說「不要」。我有把握告訴各位,世界上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都屬於後者!如果要找出這個階段的共通語言,那就是「不要」。孩子會告訴你,「不要」吃早餐、「不要」玩積木、「不要」洗澡,當然也「不要」上床睡覺。有人把這段期間稱為「第一次青春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這時期的特徵就是反對、衝突還有叛逆。 貝瑞•布列斯頓(Berry Brazelton)醫師寫了一本功德無量的書《學步的孩子和父母》(Toddlers and Parents),裡頭深入刻畫幼童行為,還把兩歲的孩子形容成「恐怖」。以下是該書精彩片段,描寫典型的一歲半男孩葛雷。 葛雷兩歲的時候,開始事事反對,他的爸媽也嚇一跳,彷彿被大榔頭猛敲一記。葛雷純真善良的天性,似乎都被一堆反對淹沒了。父母要他做事,他立刻擺張臭臉、雙眼微閉、昂然挺立,然後射出銳利的目光,很酷的說「不要!」就算給他最喜歡的冰淇淋,他也會邊吃邊說「不要!」下雪了,葛雷說:「我不要出去!」的同時,他衝出屋外去取出門穿的雪衣。 剛開始時,父母還會觀察葛雷的行為,後來漸漸失去耐心;他似乎處處和父母作對,非要試探每條底線,直到爸媽舉白旗投降才滿足。媽媽剛離開房間,葛雷就打開電視。媽媽回頭把電視關掉,溫和的數落一頓然後離開。葛雷當然又把電視打開,這次媽媽氣急敗壞衝回房間,質問葛雷為什麼不聽話,他的回答還是一樣:「我就是要這樣呀。」媽媽氣得眼冒金星,葛雷冷冷的瞪回去。最後媽媽假裝走進廚房煮菜,電視聲音立刻大作。這次媽媽噤聲躲在門後,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進去,狠狠的打了葛雷手心。葛雷居然嘆口大氣:「我就是要這樣呀。」媽媽坐下來,以近乎哀求的口氣要葛雷聽話,免得自討苦吃。葛雷又裝出悶悶不樂的酷臉,眉頭深鎖、一副愛聽不聽的模樣。媽媽只好站起來,一臉憂戚走回廚房。葛雷也站起來,依然故我重開電視。這次媽媽淚眼汪汪回來,重重打了兒子屁股:「葛雷,你為什麼一定要媽媽打你呢?我討厭你這樣!」葛雷說:「我就是要這樣呀。」…… 各位讀者,葛雷可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是不折不扣的小霸王!他把媽媽整得團團轉,並以此為樂,簡直把媽媽吃得死死的。關於這類孩子的管教之道,我要花點功夫說明。 如何對付這種不規矩的行為?衛斯理太太寫道:「陶冶孩子心性,第一步就是馴服意志,讓孩子變得溫文守禮。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苦心,真是曠日廢時,而且父母一定要循序漸進,讓孩子可以適應管教方式。不過,父母必須立刻馴服孩子的意志,動作越快越好!」葛雷的媽媽是否做到這個要求,我很懷疑。 如果父母和葛雷這樣年紀的孩子(十五到十八月大)發生衝突,打手或打屁股都可以(力道不要太猛)。體罰的頻率不要太高,除非犯規的情形嚴重(例如葛雷偷看電視),否則不要隨便打孩子。葛雷明明曉得媽媽的要求,卻明目張膽一犯再犯,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蓄意抗拒」。很明顯的,他不但惹毛媽媽,還屢次試探行為底線,但是媽媽處理失當。我無意批評苛求,也能體會媽媽的沮喪,我只能說這是正常反應。我要強調的是:當時媽媽應該強硬起來,絕對不能隨著孩子要求起舞,不然以後就沒完沒了。可惜葛雷的媽媽錯失了管教良機。 葛雷第二次偷開電視的時候,媽媽就應該坐下來,好好和兒子談談。她可以把手放在孩子的臉側,面對面看著孩子,以堅定的語氣說:「聽我說,葛雷。媽媽不希望你再開電視了,你聽到了沒?不—要—再—開—電—視!懂嗎?」這樣的用意,是在葛雷心中明明白白標出行為底線。假如第三次再犯,媽媽就該立刻行動,這時打手心就對了,而且不必解釋。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因此哭泣,原先叛逆的情緒也漸漸消退,事情應該就此打住。萬一葛雷超級倔強,很可能依然故我,再次挑戰媽媽的耐性。這時媽媽絕對不可尖叫、哭泣或懇求,不管孩子多麼無理取鬧,就是要撐得比他久。還記得布列斯頓博士怎麼說嗎?他說葛雷「非要試探每條底線,直到爸媽舉白旗投降才滿足」,媽媽絕不可中計。如果媽媽堅持到最後一分鐘,葛雷一定嘖嘖稱奇:原來媽咪玩真的!我可不要自討苦吃,下次乖乖聽話好了。 在整個過程,絕對不要釀成家庭暴力事件,讓孩子身心受創。多年來,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家長,深深認為應當在第一時間就鎮住挑釁行為。不要等到心力交瘁才要管教孩子,以免自己失控。 如果孩子因為自然的學習發展而如此,請不要處罰。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探索環境,以刺激智力的發展。大家看到耀眼的水晶飾物,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這就是所謂「視覺探索」。剛學步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運用每項感官探索世界:用手拿、用舌頭嘗、用鼻子聞,拿起來揮舞或碰撞牆壁,甚至從房間這頭丟到那頭,聽聽東西碎在地上的美妙聲響。孩子經過這種探索過程,一點一滴懂得重力的概念、粗糙和平滑的感覺、玻璃易碎的特性,還有父母生氣的可怕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