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中米媽

這裡記錄了中中與亞米兒時的點點滴滴~

這裡記錄了中中與亞米兒時的點點滴滴~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兼職學生&全職媽咪的碎碎念

2008年12月11日
公開
52

我是一個兼職學生&兼職研究助理&全職媽媽。 最初為了準備重要的博士班資格考,才決定了要將小亞米送給粲媽照顧。因為根據以前照顧中中的經驗是,家有一歲以下小兒是根本不能專心唸書的。所以雖然有貼心的粲媽幫我分憂解勞帶小孩這件事,但在家工作讀書其實還是不智之舉阿。 仔細算算一天的時間,我還是花掉了許多時間在家庭育兒上。首先,每天至少要洗二次以上的衣服,洗了要曬、曬了要烘,也是不少時間。再來,就是洗不完的碗盤。早上幫亞米煮好稀飯,然後送亞米上粲媽家。回來吃完早餐就是要面對流理檯裡成堆的鍋碗瓢盆跟兩台打果汁機(一台是爸拔打養生果汁用,一台是打亞米稀飯泥用)。刷刷洗洗之後總算可以做自己的事,上個網收個信、回個信之後,就差不多要擠奶了。(每天兩次擠奶就得花去我大概兩小時時間。)擠完奶吃個午餐後,又去洗衣曬衣,偶而唸不下書就在網路採買或收拾家裡,最後算算通常剩差不多兩三小時時能間專心讀書,五點多又得準備擠奶跟接亞米。 接完亞米後還要回阿嬤家陪中中看故事書、玩耍跟吃晚餐。亞米則由阿公阿嬤負責含飴弄孫。(就這點來說有娘家的支持真的很幸福)晚上八點多我又帶著中中、推著亞米回家。接下來,則是幫亞米洗澡、中中洗澡。中中喝奶刷牙、亞米喝奶刷牙。然後中中聽故事、亞米要抱抱玩耍。晚上等爸爸終於回家洗完澡,才輪到我洗澡。等十一點多大家都睡著後,我則是才要繼續開始跟亞米一天的奶瓶跟碗奮戰,還有準備爸拔明天帶便當的食材。這差不多又可以讓我在廚房至少弄一個小時。 這就是我的一天。幾乎每天都是這樣過了。 前晚下著雨我又帶著兩個小孩回到家,正在搞不定肩上的包包、推車遮雨罩跟手上的雨傘時,樓上的住戶剛好回家,正好幫了我大忙。他問說妳今天又自己帶兩個小孩唷,我說是ㄚ,但心裡真有點淒涼。 陳安儀在一篇著名文章提出了現代社會下有一種"假性單親媽媽",我覺得我也是。什麼是「假性單親媽媽」?就是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說不到兩句話,或是根本早出晚歸、見不到孩子的面。運氣好一點的,老公還有個星期天會待在家裡,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於吃飯、睡覺、看電視、打電腦。這類家庭下的老公,還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口頭禪都一樣:「你以為我喜歡這樣嗎?我還不是為了妳、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但我的看法是,"沒有我、沒有孩子、沒有這個家,你還是ㄧ樣做這份工作。" 所以事實上,關鍵絕對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用心。當然爸拔也會做家事,但通常是被動地洗洗碗或曬曬衣服、拖拖地。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就是少了一種以家庭為己任的態度。最近要爸拔幫亞米洗個澡,馬上那句老話就出來:"我不會洗啊",我回了說:"我也不是天生就會洗小嬰兒吧"。總之,儘管為母則強是對的,生小孩前提不起重物的我現在已經可以每天抬著重達十公斤的亞米跟推車爬好幾層台階到粲媽家。但身為社會學研究者,當然反對"母職天生"這種說法,我相信大部分的男性在傳統家庭教育下是"未被教育"而不是"不會做"。 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重視中中的家庭日常教育,要懂得為自己負責,也是為他人及家庭負責。如果你無法照顧別人,那麼至少照顧好自己,不造成別人困擾也是愛的一種基本表現。過去傳統農業時代已經過去,舊的家務勞動思維並未隨著女性進入職場而改變,女主外並未完全取代女主內這件事,結果就是:More work for mother。所以,能夠幫忙洗個碗、洗個小孩,我認為只能算是"舊好男人"(舊時代下的好男人,還是認為家務是幫太太做的)。新時代的男女分工,其實還有很多努力改善的空間。 最後我還是要這麼說,爸爸對你們的好依舊是無庸置疑的。 (寫給我的兩個兒子,希望改變世界平等幸福的力量握在你們手上。)

中中熱愛角落教學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6

角落教學亦稱為學習區教學,是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裏會安排圖書區、科學區、音樂區、益智區、積木區、娃娃家(裝扮角)、烹飪區等,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會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從探索、操作、實驗、遊戲中學習,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了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 今天訪問了一位德國回來的老師。聽著她分享著她三十年前到德國時經驗,以及她的小孩到當地幼稚園上學的情形。雖然不能說外國月亮比較圓,但相對於今日台灣而言的確是真正以人為本位的教育方式。她說從前在台灣的幼稚園老師會說:請不要讓孩子穿吊帶褲來學校,因為穿脫上廁所不方便。可是到了德國,她問老師可不可以穿吊帶褲到學校,老師說孩子活動量大且易著涼當然可以穿阿。他問老師說這樣不會太麻煩嗎?老師的回答是:"喔,當然是以小孩需求為主,其餘的就是我的工作了"。國內外差異真大呀 話說她推崇當時德國人採用的"角落教學",在中中的新學校也有喔,中中每天在學校裡最開心的就是這個角落教學的時間。因為中中的優點是守秩序、有常規,所以在團體生活裡他的禮貌及規矩常常是最受老師讚賞的。但缺點也就是他真的太有規矩了,結果往往自我設限。新學校裡的角落教學剛好填補這一塊,讓中中在團體生活裡也能享有自主及獨立學習的機會。我覺得真的是非常適合中中這種個性的孩子呢~

寶寶鬧罷工!不喝奶了怎麼辦?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51

寶寶鬧罷工!不喝奶了怎麼辦?會長不大嗎?生病了嗎?    文�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銘真 輯�張玉櫻 寶寶到了3、4個月及1歲左右的學步期階段,常會出現厭奶現象,一整天喝不了多少奶,這可讓爸媽急壞了,擔心寶寶長不大,更擔心是否生病了!這時該怎麼辦呢? 寶寶為何厭奶? ◎是正常的生理調適過程   大人也不是靠「奶」作為主食的,所以寶寶漸漸長大之後,自然會有個生理調適過程。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都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會「斷奶」,而「厭奶」只是執行斷奶的必經之路罷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隨著身體的成長、茁壯,「奶」所能提供的熱量相對而言就顯得不足,大約每30公克的「奶水」只能提供20大卡的營養,而每公克的肉類(蛋白質)卻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飯類(澱粉)也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脂肪更可提供高達9大卡的熱量。所以「奶水」只是用來養育初生的嬰兒,當寶寶較大,活動力增加了以後,需要更多的熱量與營養時,就會想吃其他營養熱量較高的食物。 ◎表示寶寶該吃副食品囉!   所以當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時,表示寶寶已經需要開始接受副食品了,父母此時除了餵奶時間不宜過長外,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到1歲時,寶寶喝奶量應減為早晚兩次就已足夠了。   也有專家認為,若嬰兒出生時因為胎內環境「太補」,使得寶寶的體重百分位高於其遺傳應有的百分位,也會在出生後慢慢經由「厭奶」,使其百分位回到該在的位置。 ◎可能是「喝奶罷工」   另外,有一種特別的厭奶,會在某些時期發生,而後又恢復。例如有些小寶寶可能連續幾天不愛喝奶,但之後又漸漸恢復奶量,這段時間我們有時不稱為「厭奶」,而戲稱為「喝奶罷工」,通常是因為身體不適(腹脹、排便困難、長牙、生病、打完預防針)、心情不佳(搬家、媽媽生病、家中不和諧、太多訪客或雜務等等)或換奶不習慣等,並不是真的不想喝奶,只是跟大人一樣,不舒服就不想吃罷了! 厭奶的兩大高峰期 ◎3、4個月左右   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喝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前2個月每個月可長1公斤,爸媽通常都會很有成就感。    但到3個月大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開始會吃吃玩玩,邊吃邊看,有時還發出聲音,一點都不專心。這時候的寶寶對周遭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寶寶說來,比喝奶有趣多了。    同時,大於3個月的寶寶,其成長速度已較趨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減低,也不再像新生兒時期那麼愛吃了。所以3∼4個月大左右,很多家長就會面臨到寶寶的第一個「厭奶」高峰期。另外,有些寶寶也會開始長牙,咬東西會比較舒服,相對的也就不愛吸奶了。 ◎學步期(大約1歲時)   此外,學步期(又稱離乳期)是第二個厭食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大概一天喝2次奶即可,固體食物漸形重要。發生厭食的原因,多是孩子可能過晚添加副食品,或副食品添加方式不當(加入奶中而非調成糊狀餵食),使得咀嚼能力未能有效訓練,而不習慣吃固體食物,所以仍以配方奶為主食,而排斥固體食物。所以,爸媽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慢慢幫寶寶添加,並且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 哪種情況必須就醫?   一般若「厭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身高或體重曲線,大多是不要緊的;但若是厭奶期過長,且對其他食物亦無興趣,造成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時,就需請小兒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的問題存在。 ◎0∼3個月寶寶厭奶要特別留心   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是要小心。0∼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通常表示小寶寶可能有某些身體不適,或可能有代謝上的疾病,而且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所以一旦進食量過少,就可能導致脫水,進一步可能併發休克、腎衰竭等,必須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有伴隨身體不舒服的徵兆    由於厭奶也可能是一個伴隨急性、慢性疾病的徵兆,所以若厭奶伴隨有臉色不好、活力減低、煩躁不安、昏昏欲睡、呼吸急促或喘息、發燒或低體溫、呼吸道(鼻塞、鼻涕) 或腸胃道(哭鬧不安、腹脹、腹瀉等)症狀,就需立刻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要小看奶垢   小寶寶舌頭上或口腔的白點,可能是鵝口瘡(黴菌感染),會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需要請醫師開藥塗抹或服用,且要將所有的奶嘴或奶嘴頭換掉,母乳哺育亦要注意母親乳頭是否有被感染。 ◎生長遲滯   若厭奶期超過一個月以上,雖然精神不錯,但其奶量少於每天每公斤體重100㏄,或生長曲線的體重百分位已經掉到兩個區間以上,甚至小於3個百分位,就要帶小朋友給醫師做進一步的營養評估。建議家長應該於每次健檢時帶小朋友到醫院健檢,同時記錄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於生長曲線表上,以便早期發現寶貝是否有生長遲滯的現象。 結語   「厭奶」是絕大部份寶寶都會有的過渡期,如果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無需過度憂慮,可用上述的方法試試。反之,若厭食期拖得太長,體重曲線下滑太多,或伴有其他生病的跡象時,則應該立即就醫,不可輕忽。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快快樂樂,好好吃(奶)飯長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