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荳荳123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輕鬆又有效的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

2006年07月05日
公開
64

輕鬆又有效的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提肛運動最早是由Dr. Arnold Kegel在1948年所提倡,這項運動仍是用來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以達到強化此肌肉群之功效,為了紀念他,便稱此運動為凱格爾運動。由於膀胱、陰道、子宮等骨盆腔器官就是由這群骨盆底肌肉群 (又稱提肛肌肉群)(圖一)所支撐,所以訓練此肌肉群可以用來預防及治療因為提肛肌肉群鬆弛所引起的疾病,包括應力性尿失禁、陰道鬆弛、子宮脫垂、大便失禁、甚至性生活障礙。另外,由於膀胱壁不正常收縮引起的過動性膀胱症候群(包括頻尿,急尿,下腹疼痛,尿流量小,急迫性尿失禁),也可透過此運動得到改善。只要做法正確且持之以恆,成功率為70%左右。 由於提肛肌肉群隱藏於骨盆腔中,從外觀上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因此初學者往往需要透過專業的醫師或技術師指導,才能做得正確,進而收到百分之百的效益(經過統計研究發現,約有1/3的婦女,自己覺得會做此運動,實際上是做錯的)。一旦學會之後,凱格爾運動無論是坐著、躺著、甚至站著,皆可輕鬆操作。因此才叫做輕鬆又有效的運動。 以下將介紹如何在家自己學習操作凱格爾運動: 1. 仰躺在床上,雙腳的膝蓋彎曲,類似在門診做內診的姿勢(圖二) 2. 初學者可將食指及中指放在陰道裡,來感受肌肉收縮的力量及做法是否正確。 3. 收縮骨盆底肌肉,此動作就像平常解小便中途忽然憋住的動作。 4. 如果動作正確,則放在陰道中的手指頭會有壓迫的感覺。 5. 除了提肛肌群,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 6. 持續收縮約10秒,再放鬆10秒,如此重複15次,每天一次。 7. 次數及收縮強度須隨著症狀及身體狀況依醫師指示調整。 注意事項: 不論是預防健身或是治療疾病,做提肛運動過程中,應注意下列幾項: 1. 確定姿勢及施力正確. 2. 最好一天一次,至少一個禮拜做四次. 3. 絕對不要在解小便時做這項運動,雖然此運動與中斷小便的動作一樣. 4. 定期到門診追蹤,評估成效,調整運動模式. 5. 依運動的功效與疾病的改善與否,與醫師討論是否要輔助其他療法,利如: 藥物、生理回饋、電刺激、手術。 40-50%的停經後的婦女會合併骨盆鬆弛或應力性尿失禁,而在生育年齡階段的婦女也有10-20%左右在生產後出現這些問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懷孕及生產過程中骨盆底肌肉韌帶及神經受到損傷,輕度到中度的症狀可由提肛運動獲得改善。提肛運動在學會之後,可自己在家操作。不過,研究顯示,如果把這些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只在家做,不到醫院追蹤;另一組在家做且定期到醫院追蹤,則後者的效果明顯比前者好。 結論: 因此面對各年齡層的婦女,尤其是懷孕生產後的婦女,凱格爾運動是絕佳的復原和保養骨盆底肌肉群的運動。骨盆鬆弛引起的症狀不見得馬上會顯現出來,一般而言,約在生產後的30-40年間才出現。而如眾所周知,耐心與恆心是做此運動的不二法門。只要持之以恆,配合醫師的診斷及建議,就能輕鬆改善骨盆鬆弛引起的症候群。高雄院區婦產科門診,多年來提供這項服務,已造福了不少有這些隱疾的患者。 如圖躺下-->收縮骨盆肌10秒-->放鬆骨盆肌10秒-->重複十次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5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我一驚:「為什麼?」 「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 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 「不高興了二十多年」。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我也沒非叫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 「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 「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還是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 果然就見那老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 「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 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少年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了閒,卻沒了夢。 只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2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7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我一驚:「為什麼?」 「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 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 「不高興了二十多年」。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我也沒非叫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 「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 「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還是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 果然就見那老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 「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 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少年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了閒,卻沒了夢。 只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3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55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我一驚:「為什麼?」 「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 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 「不高興了二十多年」。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我也沒非叫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 「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 「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還是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 果然就見那老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 「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 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少年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了閒,卻沒了夢。 只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9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54

不怨、不悔、不回頭------劉墉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我一驚:「為什麼?」 「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 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 「不高興了二十多年」。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我也沒非叫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 「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 「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還是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 果然就見那老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 「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 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少年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了閒,卻沒了夢。 只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2006年07月04日
公開
48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康健雜誌 77期 文.張靜慧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

轉貼-正確新「鈣」念,幫小寶貝建立好「骨」氣!

2006年07月03日
公開
20

你對寶寶的「鈣」念了解幾分?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寶貝們能夠擁有傲人的身高,因此後天的營養補 充,尤其是鈣質的攝取就變得十分重要。但其實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鈣片、 鈣粉等補充品,除了在產品標示與安全性上有所疑慮之外,寶寶不良的飲 食習慣,以及錯誤的補鈣觀念,都可能才是導致孩子鈣質不足的主因! 【補充鈣質,長高長得好!】 ★鈣有什麼作用? 人體中的鈣,是構成牙齒及骨骼的主要成分,寶寶的身高增長必須依靠骨 骼的成長,而要維持身高的增加,甚至骨骼的增粗、使其堅硬,所需要的 鈣質也就越多,而牙齒及骨骼當中的鈣也需要不斷更新,尤其寶寶的年齡 愈小,更新的速度也會愈快,自然需要足夠的鈣質。而包括寶寶恆牙的生 長,以及其他如神經傳導、肌肉活動,甚至心臟律動等等,鈣質也都具有 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長高需要鈣質的補充,維持身體基本的健康,也需 要鈣來相助喔! ★鈣質要攝取多少才足夠? 攝取充足的鈣質確實十分重要,但多少才是足夠的份量?其實人體對鈣質 的需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而根據衛生署的標準來看,如初生兒每 日需有200毫克的鈣質、四歲以上需600毫克、十歲以上需要1000~1200毫 克,尤其處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更需要攝取1200毫克以上的鈣質。 【吃鈣片有必要嗎?】 許多父母因為重視鈣質的攝取,經常以鈣片等鈣質補充品來為小寶貝補充 營養,但其實只要注意飲食中營養素的調配,例如眾所周知的牛奶,便是 極好的鈣質來源,因此喝母奶或是以牛奶為主食的小寶寶,通常都不會有 缺鈣的問題,而脫離哺乳階段的寶寶,日常的飲食也可多攝取奶製品如優 酪乳、乳酪,或輔以其他豆類製品、小魚乾、深綠色蔬菜等等,便能擁有 足夠的鈣質。但另外有些特殊狀況,如早產的寶寶若需要以額外的方式來 補充鈣質,則須遵照醫師的指示服用才恰當。 【鈣質吸收的殺手與推手】 ★阻礙鈣質吸收的飲食 1.含植酸與草酸的飲食:菠菜、芥菜等蔬菜經常具有較多的植酸與草酸, 容易與鈣質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進而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要注意避 免攝取大量的草酸食物,或是在烹調前以沸水燙去草酸再食用。 2.含磷食物:磷和鈣這兩種礦物質具有相互競爭的特性,而由於大部分的 食物包含汽水、可樂這些炎熱夏天深受孩子喜愛的飲料中皆含有磷,大量 攝取下就會影響鈣質的吸收,甚至損及骨質裡的鈣質,造成骨質流失。 3.過多的零食飲料:零食、飲料的過多攝取,很容易影響孩子正餐的攝 取,造成包括鈣質等營養素的攝取不均;而現代口味眾多的清涼飲料已逐 漸取代孩子奶類的攝取,更是嚴重影響鈣質的取得。 ★幫助鈣質的利用─維生素D 攝取足量的鈣質之後,能夠確實的被人體吸收利用才能確實達到健康的功 效,此時蛋黃、肝臟等富含的維生素D就是極重要的元素,它可刺激小腸促 進鈣質的吸收,另外給予寶寶適度的日曬,亦能夠幫助維生素D的合成,對 於鈣質的吸收也有幫助。 【叮嚀】 再好的營養品,也都絕非多多益善!鈣質的過量攝取也會造成寶寶的食慾 減退、便秘、口乾等情形,而過多的鈣也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導致 體內的營養素不均衡,因此如果能夠藉由飲食多補充天然的鈣質,別讓清 涼的飲料取代了寶寶奶類的攝取,並且擁有適當的運動及日曬,要寶寶 「鈣」健康就不是難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