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荳荳123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6年05月24日
公開
11

什麼飲料喝了容易變胖? 令人看了直冒冷汗

仔細看看呀!有的東西真的喝了不胖也難耶!!而且想像不到哦! 普通級 東西 多少cc 肥度(卡) 黑松沙士(Light) 350 47 健怡可樂 350 4 義美 野菜人家 ? 60 立頓冰紅茶 300 91 寶礦力 350 88 可果 美蕃茄汁 易開罐 70 光泉 茉莉蜜茶 250 82 開喜烏龍茶(無糖)  350 0 養樂多 瓶 100(看不出吧!) 古道綠茶 350 100 伯朗咖啡 易開罐 92 桔茶 500 90 胡蘿蔔汁 300 45 蘋果汁 300 86 葡萄柚汁 300 93 木瓜汁 300 72 檸檬汁 300 30 西瓜汁 300 25 芭樂汁 300 89 蕃茄汁 300 38 鳳梨汁 300 85 輔導級 東西 多少cc 肥度(卡) 老虎牙子 350 121 義大利式咖啡(多奶的) 易開罐 108 可樂 易開罐 150 優酪乳(原味、低脂 小罐 144(看不出來吧) 輕鬆小品 250 140(看不出來吧) 左岸咖啡 罐 140 鮮果純水 瓶 120(看不出來吧) 黑松卵磷脂豆漿 鋁箔包 133 X POWER 鋁箔包 161 阿薩姆奶茶 鋁箔包 160 威得清涼飲料 鋁箔包 160 荔枝多 鋁箔包 149 純品康納葡萄汁 220 142 紅牌速纖 400 144 健酪 易開罐 138 調味茶 500 180 石榴紅茶 500 175 椰香奶茶 500 124 薄荷蜜茶 500 175 柳橙汁 300 115 芒果汁 300 120 奇異果汁 300 105 香蕉汁 300 133 綜合果汁 300 104 柳鳳汁 300 125 葡萄汁 300 110 水果優格 300 155 酪梨汁 300 150 限制級 東西 多少cc 肥度(卡) 飲冰室茶集 綠奶 鋁箔包 186 每日C 450 230(看不出來吧) ●超限制級 貝納頌 鋁箔包 300 果釀 350 250 ● NO.8 牧場 奶昔 鋁箔包 200 ● 莎莎亞椰奶 鋁箔包 235 梅酒 瓶 200 黑松葡萄柚汁 鋁箔包 185 珍珠奶茶 500 240 草莓雪泡 500 306 椰果奶茶 500 208 ● 巧克力奶茶 500 439 布丁奶茶 500 242 蛋蜜汁 500 276 芬蘭汁 500 305 蜂蜜奶茶 500 369 ● 蜜茶 500 252 ● 薄荷雪泡 500 267 葡萄柚綠茶 500 270 ● 綠豆沙牛奶 500 310 木瓜牛奶 500 260 ● 薏仁牛奶 300 377 1CC酒精=7.1卡 1匙可可粉=60卡 1匙糖=70卡 50克珍珠=70卡 50克椰果=30卡 布丁=100卡 P.S 希望大伙能共同努力喝出健康喝出快樂哦!千萬別喝出負擔喲!

2006年05月23日
公開
15

給各位父母及未來的父母--劉墉

給各位父母及未來的父母--劉墉 每次回國,我都會為女兒買幾件衣服。但是最近這次,我經過童裝店時,想了又想,沒買。 到家,女兒找我要新衣服。我手一攤,對她說:「老爸沒買,因為不知道妳會喜歡什麼衣服。妳已經六歲,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不如改天,我帶妳去服裝店,由妳自己挑!」 ◎不對也是對!? 隔日,我就帶她去買了衣服。她先不敢挑,非要我幫忙,經過再三鼓勵,才終於下手。 她居然挑了幾件我平常想都不可能想到的衣服。問題是,她自己挑的,她特別愛穿,穿在身上怎麼看都不對,卻也怎樣看都對。 我發覺,真正的「創意」和「突破」,往往是這樣來的。 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比上一代強,就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自由、讓他們作主。 ◎你的風格在哪裡? 記得我以前在美國大學的國畫班上,有個美術系的學生,起初上課非常認真,一板一眼照我規定的去做。 但是當他學會了國畫的基本筆法,就不再臨摹,而東一筆、西一筆地亂塗。我當時很為他惋惜,覺得他如果照傳統方法苦練,一定能成很好的國畫家。 幾年之後,我接到他畫展的請帖,走進會場,才發覺自己錯了,他對了!因為他把中國畫的技巧,融入了他的繪畫當中。 那確實不再是國畫,卻是「他」的畫!就藝術創作而言,什麼能比表現自己的獨特風格更重要呢? ◎你的感覺在哪裡? 從那天開始,我常想,中國式的教育,在嚴格的管束下,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覺? 尤其是今天,孩子都少,都寵得像寶。「你該喝水了!免得流汗太多,上火。」「你該吃水果了,免得便秘!」 「你該吃這個菜,少吃那個菜,因為這菜比較營養!」「你該脫一件衣服了!天熱了!」 「你應該換蓋厚被了,天涼了!」「你該念書了,是不是後天要考試?」想想看!有多少父母不是這樣叮囑孩子? 問題是,孩子也是人,他難道不知冷、不知餓?不曉得穿衣、吃飯? 十幾年這樣「伺候」下來,那天生的本能,只怕反而變得遲鈍了! 我們一方面用無微不至、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帶他,一方面又希望他能成為獨立思考、有為有守的人。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嗎? ◎你敢跟他談戀愛嗎? 更嚴重的問題是,被這樣帶大的孩子,已經失去「作主」的能力;遇到問題,他不自己面對、解決,卻退到父母的身後,等「大人」幫忙。連上大學,都可以看到許多「大孩子」,在比他矮一個頭的老媽的帶領下註冊。 跟這樣的「男生」或「女生」談戀愛,你能放心嗎?你能確定他說出的話代表他自己,他作的「允諾」必然會實現嗎? 基於這個原因,我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製造機會,要他作主。他要買電腦,我教他自己看資料、打電話,討價還價。碰到問題,我要他自己打免費諮詢專線,一項項跟人討論。有時候,他來問我,我甚至故意裝傻;「對不起!老爸不懂!你自己看著辦,自己決定吧!」 我也早早為他開了信用卡和銀行戶頭,存了一筆不算少的錢進去,然後對他說:「如果我發現你亂花,以後就別指望我給你更多錢。相反的,如果我發現你很懂理財,則可能以後把大筆的錢交給你管!」我發現,他愈獲得尊重,愈會自重。尤其要緊的,是他學會了自負盈虧,也學會了負責。 ◎你的頭在哪裡? 當我念研究所時,有位教授說得好,「研究所教你作學問的方法,但不教你思考。思考,是你自己的事。」我覺得這何必等研究所?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已經應該教他。至少我們可以教他怎麼思考,而不直接幫他作答。 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是他獨立的個人,憑什麼要求人人的答案一樣呢?只要他思考的方法正確,看法不偏激,又經過他自己的反覆辯證,就應該被尊重。 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是天經地義的事!就算他錯了,失敗了!也是他自己的失敗,必須由他自己汲取教訓。 他有他的世界,要面對他的戰鬥,再強的父母,也不可能保護子女一輩子啊!你愈希望他禁得起打擊,愈要教他早早用自己的腳去站立。 一直到今天,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我還常對他說那句老話:「這是你的事,老爸不懂。我也有我要忙的,你的頭在哪裡?還是你自己決定吧......」

2006年05月19日
公開
11

跑步+運動

跑步+運動

2006年05月17日
公開
53

殺了婚姻的5個迷思 -

作者:吳若女 台灣的結離婚對數比,從10年前的每四對有一對,到近年的每三對有一 對,數字飆揚,令人咋舌。一個婚姻專家幽默道:「每三對有一對離婚, 其他兩對,一對是還在吵,另一對是沒說出來。」 經營婚姻真的有這麼難?是不是有些不實的期待,在婚前就已根深柢固。 是不是有些想法,在婚姻裏怎麼也走不出來。有哪些迷思容易讓人在婚姻 中觸礁? 迷思1:生小孩能改善婚姻關係 古時候的老祖母,會對爭吵不休的小倆口說:「別吵了,生個嬰仔就會 好。」即使是現在,很多夫妻也這麼想。 生小孩,真的有用嗎? 許多研究發現,生小孩,的確能暫時轉移夫妻的注意力,把焦點放在孩子 身上,一起完成這重要的「共同目標」,所以,兩人有可能進入休兵合作 的狀態。古時候阿嬤的勸,大概是出自這道理。 也許短期內可分散注意力,但時間一久,壓力與磨擦遲早會出現,因為日 夜需要照顧的嬰孩,是很大的責任與負擔。 像親民和太太就是常見的例子。他們打從婚前就開始吵,但覺得「結婚後 就會好」,於是仍執意走進禮堂,這當然是另一個迷思。 婚後,情況沒有改善,反而吵得更兇,因為在婚姻裏有更多責任與承諾。 這時太太意外懷孕了,親民不想這麼早生,太太卻執意生下,認為小孩可 解決問題,穩固婚姻。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因為他們繼續為小孩爭 吵。 所以,「生孩子最適當的時機,是在婚姻健全時,而不是出現危機時,」 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師阿諾.拉查若斯分析。因為在養育過程 中,夫妻還得對小孩的養育方式及相關問題有足夠的共識,否則只會不斷 爭吵,延續戰火。 迷思2:男人一定要養家 「你沒有養家,」太太抱怨。 「我怎麼沒養,房貸是我出的,小孩學費也是我出的,」先生反駁。 「可是,你沒出生活費和菜錢。」先生愕然。 和過去比起來,女性比以前更獨立自主,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但在她們 的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男人應該養家,要付所有的帳單」,常常做婚 姻諮商與輔導的台北市立療養院社工師董秀珠發現。 「別看它是個迷思,」她繼續說,「它存在你我之間,深深影響夫妻關 係。」 但這的確是過去所留下的傳統與觀念,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 中,男人一定得養家。在現代社會,只有先生一份的薪水,很難撐起一個 家,所以很多太太加入掙錢的行列。 因此,「如果還死守著這個觀念,會給夫妻雙方極大的壓力,」董秀珠在 門診的個案中發現,像近來中年失業多,或太太錢賺得比先生多,都可能 對婚姻造成傷害或威脅。 不過,更常見的狀況是,夫妻共同養家,「誰出得多,誰出得少」,常變 成爭執的焦點。 就像前面的例子,先生明明已出了較大宗的房貸與教育費,但太太心裏仍 不開心。此時,不妨問太太:「你說的養家是什麼?」「你希望我把錢出 在哪裡?」師範大學輔導老師暨副教授、也有多年婚姻諮商輔導經驗的樊 雪春建議。 「其實,妻子在乎的是心裏的感受,希望在錢上得到先生的疼愛與支 持。」 因此她建議,夫妻間還可以玩個小遊戲,用一種心理量尺法,從0∼10 分,請太太列出,先生出什麼錢,會得到多少分。例如,出菜錢和生活費 是10分,而小孩的學費是5分,那不妨讓先生出菜錢和生活費,可讓太太 得到較大的滿足。 迷思3:每次的性都應該很棒 擁有美滿性生活的先決條件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別以為自己的性 生活,永遠會像好萊塢電影情節那麼美妙。 英國知名的家庭婚姻專家羅伯.帕森斯在最新力作《60分鐘改變你的婚 姻》裏,提出10個夫妻可共同努力的目標,其中一項是打破性的迷思。 好萊塢的浪漫畫面,常讓人誤以為,女人永遠能「性」致高昂,而男人總 是既狂野又溫柔,更不會做完就倒頭大睡。 但在現實生活中,會碰到太太的生理期,也有雙方都精疲力竭時,或想親 熱卻碰到孩子醒過來。所以當然無法期待每次都很棒。 那些「性愛調查」的統計數字,也讓人神經緊張:一週要2.7次才正常,如 果沒有,是不是代表我們就不夠好?「找到適合你們兩個人的方式,就是 最好的性了,」帕森斯誠摯建議。 例如,時間允許,感覺也不錯時,來個豐富的「滿漢大餐」,從愉快的聊 天談心,到細膩的前戲愛撫,以至最後的高潮,都可以很盡興。如果時間 有限,但還是想做,不妨來個「速食」或「清粥小菜」。不必餐餐都堅持 佳餚,那會錯過可口有趣的小點心。但也不能常常吃速食,會讓人乏味, 失去食欲。 要感覺都對了才能做,也是性的另一個迷思。因為生活的瑣事磨擦或壓 力,隨時存在,要感覺都對了才能做,只會使夫妻愈來愈疏遠。 有些夫妻發現,透過性可以渲洩情緒或壓力,在親密的身體接觸後,兩人 反而有頭緒,願意好好談談。但這不是每對夫妻都適用,只能說,試試 看。 迷思4:夫妻間不應該有祕密 「我今天看到小咪,好奇怪,她看起還是很年輕,一點都沒變,」太太回 家跟先生說。 小咪是先生婚前女友,已多年不見。先生想了一下說:「對啊,她很有女 人味,應該還有很多人喜歡她。」 這下不得了,太太發起飆來,直說他念念不忘,先生則無辜地說:「我只 是把感覺說出來,又不是我遇到她。」 能不能跟另一半透露自己對其他異性的好感?要不要打探另一半婚前的親 密關係?藏了多少私房錢要不要據實以告? 這真是婚姻中的大哉問,夫婦間要完全透明、坦誠以告,才算好夫妻嗎? 婚姻專家多建議,會讓另一半誤會吃醋,但對兩人關係又無益的事,真的 不用多說。像上面那位無辜的先生,就是妻子太在意,才引發一場戰爭, 了解對方的罩門後,就別再「據實以告」。至於婚前的親密關係,當然也 是照章辦理,因為,那都過去了,如果全部照實講,也無助於現在的關 係。 除了善意過濾說話的內容,另一個要打破的迷思是:結婚,就是要兩個人 完全融合在一起,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其實,每個人都有與人結合,以及維持獨立自我的需要,」心理學家約 翰.雅各在新書《有關婚姻的謊言》中分析,「健康良好的婚姻,是夫妻 倆都有彈性與能力,能適當調整距離。」讓彼此既有親密感,又不至於窒 息。 沒有另一半的同意,不去翻他的錢包或私人信件,也不去查他的帳戶,或 要求他給email的密碼。信任對方,且給對方自由翱翔的空間,才能讓婚姻 關係長長久久且快樂。 迷思5:夫妻的隱私不能對外說 曉華從小和幾個姊妹一塊長大,有什麼事會立刻告訴其他人,想辦法一起 解決。婚後,她也這麼做,卻讓先生十分不快,特別是其他人打電話來 「關心」時,簡直快發瘋,他覺得自己毫無隱私,不喜歡別人插手他們的 家務事。 兩人為此爭吵許久,卻沒有結論。 到底夫妻間的問題能不能對外說? 根據心理學研究,適度對他人傾吐心事,有益健康,和別人經驗的交流, 也有助於自己解決問題。但碰到夫妻的事,卻得謹慎選擇傾吐對像,因 為,那還牽涉另一半的面子問題,還有兩人的隱私。 有婚姻輔導經驗的樊雪春就說:「我比較不會把家人當做第一選擇,」因 為家人會感受到你的情緒,無法持平看問題,特別是碰到向心力較強的原 生家庭,如果整個家族陷入戰火,很容易演變為「你欺負我們家的兒子或 女兒」,讓問題愈來愈大。 其實,哪對夫妻沒有問題,只是或大或小,能解決或不能解決罷了。「找 個可信任的朋友談談吧,」許多婚姻專家都會這麼建議。跟朋友談,至少 能達到傾吐的效果,又沒有「後遺症」。成熟、有經驗的朋友,也許還能 給些良性建議。 結婚14年的樊雪春,深知夫妻關係經營不易,不僅有可信任的朋友做後 盾,還有自己的婚姻諮詢師。深深信賴這支援系統的她說:「婚姻顧問就 像親密的家庭醫生,能隨時照護我們婚姻的健康。」 因為婚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問題。她建議,別忌諱向人傾吐心事,也 別害怕尋求協助,只有坦誠自己的難處,才有機會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本文出自2004/8 康健雜誌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