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妮妮&小薰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做個男人離不開的極品女人

2009年10月28日
公開
14

做個他離不開你的女人,做個讓男人暈頭轉向的女人。這樣的極品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適時的表達出她的需要,因此,結果常常是這種女人最終能讓男人心甘情願捧上自己的心。 第一種:保持獨立:她有最真誠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榮譽,她不靠「乞憐」維生。 第二種:不糾纏對方:她有自己的軌跡,因此,她不會凡事圍著他團團轉。 第三種:神秘莫測:她是正直的,但她並不會明明白白的把她自己的底牌放在桌面上。 第四種:她會讓他心急難堪:她不需要每天晚上見到他,也不會在他的電話上留下長篇的留言。 第五種:不讓他看見自己的狼狽相:她盡量不在思維混亂的時候與他交流。 第六種: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她以自己的節奏行事,而不是按照對方的腳步。 第七種:她保持幽默感:她的幽默可以讓對方感受到她的獨立思考。 第八種:她相當自信:她不會詢問他前任女友的長相,也不會跟其他女人爭風吃醋。 第九種:她對某些事情的熱情超過對他的需要:讓他感覺到她不是對他「一旦擁有,別無所求」。 第十種:她珍愛自己的身體:一個人如何保持他/她的容貌,可以反映出其自尊的程度。 做個個性的女人吧,讓男人慢性中毒,當男人的毒癮被挑起來的時候,你會不會為自己的高明與個性而自豪呢,抓住男人靠的不止是知情達理,還要有自己的個性,這樣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2009年10月15日
公開
37

作者:張炳惠博士 1932年李承晚政府時期,曾任職過國務總理等的故張澤商總理的第三個女兒。 十九歲時踏上留學之路,並拒絕當時為國內第三代富豪的家裡一切支援,抱著多賺一塊美金,就是多愛一分祖國的決心半工半讀。 1958年於茲堡克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1964年於喬治他思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之後在夏威夷大學等教授歷史學。不僅如此,她還在美國境內設置了異種語言教育系統,她所編纂的異種語言教科書被許多學校訂定為教材。 1986年至1993年期間,在日本引領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等,於美國和日本等地擔任了40多年的教授。2003年她與當時喪妻並獨自扶養三個孩子的丈夫相遇,克服無數的艱難辛苦,並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卓越優秀人物的故事編撰成《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出版。這本書至今已帶給40多萬家長們深刻感動,目前其版權已外銷至日本、中國、臺灣等地,並以當地的語言出版,儼然成為世界暢銷書籍。 內容試閱 媽媽應表達的是具體的理由,而不是情緒 當全家一起準備晚餐的時候,老么南茜的工作是將湯匙和叉子擺在餐桌上。那個時候我就會對南茜說:「因為有南茜幫媽媽擺湯匙和叉子,所以縮短了準備晚餐的時間。」用這句話來取代「南茜會幫忙媽媽,媽媽很高興」。南茜聽到稱讚的理由分明又具體,從此之後,南茜便會自動整理餐桌,甚至有些事情就算沒有叫她,她也會找自己可以幫忙的事情做。小孩子得到有著具體理由的稱讚,他除了會產生對自己的肯定之外,也將會成為努力做其他事的原動力。 如果孩子的所作所為足以得到讚美,首先覺得高興的會是媽媽。但是那樣的情緒傳達,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得到的不是肯定,而只是讓媽媽高興而已。從此,不論做什麼,都會貼上「因為媽媽喜歡」的標籤。簡單說,就算成績比上一次進步,孩子也只會執著於媽媽高興的事實,而不是對自己努力而得到好結果的肯定。媽媽讚美孩子時不要強調自己的感覺,如果妳表現出「做的好」或是「好乖哦」的感覺時,不如直接且具體的告訴孩子讚美他的理由。除了傳達感覺,要從孩子的行為找出理由,並具體的正確說明,那麼孩子自然會產生自信心。 根據稱讚而實現 生活在繁忙的世界,養育孩子的媽媽們寬容的心不見了,加上能和孩子共處的時間比從前少了許多,因而讓媽媽們習慣以物質去彌補孩子。可是,光陰再怎麼流逝,不變的是,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交流與分享,其實就是最大的幸福與補償。用一句話讚美,再想用物質去補償些什麼,雖然也可說是稱讚的方式之一,但是對孩子而言,溫暖的擁抱和透過親吻傳遞媽媽的心,才是最大的稱讚與鼓勵。 讚美孩子時,我們可以用力的擁抱孩子,並捏捏孩子的臉頰和親親孩子!你講十句話還不如用一次溫暖的手打動孩子的心,而那就是孩子所盼望的最好的禮物。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伯•羅聖索爾和在美國擔任二十年以上國小校長的傑•卡布森,於一九六八年,在美國舊金山的某所國小以全校學生為對象做智能測驗後,不理會檢查結果,隨便從中選出約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將這些學生的名單遞給老師,並同時說:「這些學生不論智能或是學業成就,都有很高的可能性。」 八個月以後,又做了一次智能檢查,結果,那些名單裡的孩子,比起別的孩子,不但智能指數提高,甚至學校裡的成績也是大大的進步。由此可以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具有讓學生提升成績的效果。「你一定可以!」、「你是好孩子!」、「你對這個真的很內行!」等讚美的話,會自然地引導孩子,成為真正可以的孩子、真正的好孩子、真正很棒的孩子。你腦海中曾想過,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你心目中的理想孩子嗎?那麼就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根據你的讚美,將會讓你的孩子變成你所期望的樣子。 沒有原則就變成是嘮叨 對一個還不懂對與錯,對事情的分辨力不成熟的孩子而言,成長中的犯錯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這個時候你若是為了導正孩子的錯,而火速的懲罰或嚴重的追究,孩子會感覺到羞恥,同時也會放棄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探索。因此,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固然重要,但,在那過程中別讓孩子的心裡受到傷害,更為重要。 提醒他的錯誤時,別讓他感到羞愧,這雖然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育兒智慧,但是一旦當了媽媽,要去實踐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找機會避開其他兄妹去勸導孩子是困難的事,孩子犯了錯沒有馬上當面指責,還會變得沒有效果,反而成了只不過是在重翻舊帳而已。更大的問題是,身為媽媽的我要自我調整情緒並不容易。從早到晚看著講義,又要教導學生,回到家時已經全身虛脫的我,如果孩子不聽話時,我甚至會感受到耐心瀕臨極限。 那時候偶爾會因為無法忍受,便大聲說話,那是和平常會靜心勸導孩子的我截然不同的。當我看到在反省自己過錯之前先查看我的臉色的孩子們,我突然有了一種應該要使用別的方法的想法。 某個週末晚上,我把孩子們叫了過來,「媽媽有件事要問你們,你們認為自己在平常的行為中,該受到懲罰的會是哪些呢?」愛麗絲、彼得和南茜的口中說出一些不一樣的話,兄弟姊妹之間的吵架、幫忙家務事時沒有完成份內工作、為了和朋友去玩沒寫功課、沒得到允許太晚歸……等等。 我把孩子們所說的每一項都一一記了下來,並和孩子們一起做成了一張若不遵守時就要付出代價的「懲罰原則表」。「好!從現在開始,如果不遵守上面寫的,就會受到懲罰,媽媽不想用打的方法,你們也不喜歡挨打吧?所以,我們一起來訂定你們認為可以代替挨打的懲罰方法吧!」從此之後,我們家就以剝奪特權來替代對他們體罰的懲罰。例如可以和朋友玩的時間被限制為三十分鐘、週末時要一個人在家守著……等,都被列在懲罰條款裡面。 沒想到的是,這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首先,這懲罰的原則是孩子們自己訂的,因此沒有不遵守的道理。就算真的不遵守而受懲罰,因為所受到的懲罰是之前已經協議好的,所以孩子不能反駁。更重要的是,挨打後轉過身子就會忘了,還不如剝奪孩子平常愛惜又重視的特權,反而會使孩子有更深一層的反省機會。 可以自己分別錯誤的能力 自從立下懲罰條款原則之後,孩子們發生重複錯誤的次數就變少了,尤其兄妹之間的吵架習慣,更是不見蹤跡。因為不管是誰有理、因誰而引起,造成吵架本身就是錯誤,所以大家都要接受懲罰。當孩子再長大一點,學校生活變得更豐富,在外面比在家的時間更多時,以前沒有的問題也來了。再者,在家裡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原則,在外面就無法適用的例子也常常出現,於是孩子們對懲罰的原則產生了懷疑,開始拋出這樣的問題:「我的行為真的是不對的嗎?」「結果並不是不好,為什麼一定要說我錯了呢?」 孩子們有疑問是當然的。人會隨著情況而行動是一定的,而行動也是根據當時的狀況,而可能使行動變成不對的或不是那樣的。更何況,就算犯了錯,不是對親近的家人而是與其他關係較疏遠的人認錯,就算對成熟的大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我為了這些問題正在煩惱的某一天,事情終於爆發了。在遊戲屋裡,南茜和朋友大打出手。孩子們有疑問是當然的。人會隨著情況而行動是一定的,而行動也是根據當時的狀況,而可能使行動變成不對的或不是那樣的。更何況,就算犯了錯,不是對親近的家人而是與其他關係較疏遠的人認錯,就算對成熟的大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我為了這些問題正在煩惱的某一天,事情終於爆發了。在遊戲屋裡,南茜和朋友大打出手。 有一個朋友妒忌功課好,朋友也很多的南茜,就用嘲笑的口吻說,南茜是「臉色黃黃的中國人」。「就像媽媽所說,我對於自己是中國人的事感到很驕傲,為什麼要容忍朋友的取笑?」對年紀還小的南茜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疑問,加上聽南茜述說過程,也是那朋友先動手的,南茜哭喪著臉說,兩個人犯了同樣的錯,為什麼自己卻要向她道歉?「南茜,妳認同妳的錯誤嗎?」過了很久南茜才回答:「是……但是,是那個朋友先犯錯的。」 「是啊!妳說的沒錯。可是妳明明也做錯了呀,所以,和那個朋友沒有關係,妳是不是應該要認同妳自己的過錯呢?」當然,當時我的憤怒也不亞於南茜,對於當時那樣的情形,也曾想過要對那個小朋友的母親表示抗議,也想過去找並未處理當時狀況的老師,另一方面,也再想要去責備南茜,因為她犯下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嚴格阻止的動粗行為。 但是,當下最迫切的是,如何讓南茜自己也承認錯誤,以及未來若處在相同狀況之下,要提醒她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 懲戒和責罵最大的差別,是如何為錯誤對象定位,如果把責罵放在孩子本身,那麼懲戒便是以孩子所犯的錯誤行為為對象。接受懲戒的孩子因為已經瞭解到,不是針對自己本身的責備,而是針對錯誤行為的責備,因此不會自卑或是矮化自己,同時,以後也不會再不小心犯下同樣的錯誤。但是,若用「是你不對」這樣的方式責備孩子,孩子不但不會對自己的行為反省,反而會對自己本身更增加負面的想法。 我對堅持「錯誤不只是她一個人」的南茜,說了這樣的話——「媽媽並不是說妳壞,還有,妳對於自己身為中國人感到驕傲的想法也是對的。但是妳的行為卻似乎不太正確,無論是什麼情形之下,打人確實是不對的行為。」我的重點是,希望南茜覺悟到,自己和朋友打架的那種行為,是錯誤的。再說,就算朋友犯的錯比自己嚴重,也不應該因此無視於自己也犯了錯的事實。 南茜和我在談話的過程中,清楚的認定了自己的錯誤,她已經覺悟到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出現不正確的行為。 導正孩子的錯誤時,父母保持一貫的姿態比什麼都重要。因此,要秉持對於錯誤和懲罰的原則,保持不動搖的姿態,是導正孩子犯錯的基礎。此外,不可以忘記的是,在堅守原則中,要養成孩子對錯誤的自我分辨能力,一種對自身的想法和說的話、行為中是錯在哪裡的自我覺悟。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會正視自己,進而可以培養出正面去面對世界的力量。

3歲寶寶全腦開發

2009年10月01日
公開
23

謝謝酸糖果媽咪分享~ 撰文:陳怡君 諮詢:太平洋崇光百貨公司附設崇光文教基金會學齡前幼童腦力開發班老師 張育甯、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 黃薰漪 .................................................................... *3歲自主表達期 「為什麼?」這句話就是從這個年齡開始出現的,當3歲的孩子會說出這句話時,也代表他已經準備好要當一塊吸收力超強的海綿了,所以有人說:「3歲是孩子人生的起點。」因為1-2歲是被動式的學習,無意識的接受刺激,而由3歲起,孩子真正是自己的主人翁了,這時才正式開啟孩子主動學習的大門。 主動學習包括了生活教育,孩子會產生樂意幫忙的慾望,千萬別以為「才3歲能幫什麼忙?」當然能,這是人類最初、最重要的受教期,若是幼兒有意願幫忙的話,請別急著拒絕他的善意,讓他在您的陪伴之下協助一些簡單的家事,既可以增加親子互動,又可提昇孩子的參與感及成就感,事後更要好好鼓勵他,趁機培養孩子主動幫忙的習慣。若是孩子做得不理想,那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孩子年紀小小就有如此心意。 3歲的最大特徵就是能自主表達,不再延續過去照單全收的學習模式,而是能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喜惡,也會對問題或事件產生質疑、批判,甚至是反抗,如他會說:「我不要!」用言語或情緒表達心裡的不滿意,這種反應正說明孩子已經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辨別能力及思考邏輯,若家長能於當下向孩子解釋箇中原因,如此一來,即使是3歲的小大人,也能夠明理地接受,同時也可以減少孩子心中的積怨。 身心發展特色 1.走過了2歲的「自我中心期」,3歲是孩子學會體貼的可愛時期。因為累積了前面所有學習經驗,所以現在已具有相當的表達能力,會開始要求自我的表現,希望獲得關注、讚美和疼愛,而且除了「取得」之外,也懂得「給予」及「分享」的意義。 2.3歲的孩子能保持全身的平衡,大動作的發展已可達八九成,小肌肉的運用也極為靈巧。健全的身體發展,不單是動作較敏捷,對於培養耐力、意志力、協調力、判斷力都有幫助,因此不可忽視。 學習特徵 很多家長常以為孩子怎麼這麼難教,怎麼說都聽不懂,那是因為您走錯路啦!所以孩子老是一知半解、一頭霧水。對3歲孩子來說,視覺+聽覺(說明)+動手操作才等於一個概念的形成,如家長光是口頭告訴孩子"20",孩子是無法明白這個數字的概念,但若是拿20顆豆子給他看,再向他解釋,他才能建立"20"是代表多少數量的數字概念。 【全腦訓練法3-1】 ●名稱︰鈕扣配對王 ●目的︰ 建立幼兒「相同」與「不相同」的概念。 ●材料︰ 鈕扣 ●進行步驟︰ 1. 找二組一樣顏色、大小、形狀的鈕扣,將二組混合後,由家長排成上下二列,請孩子找出相同的鈕扣,完成配對。 2. 家長排一列(約4-8顆)鈕扣,不同樣式相間,再請孩子排出相同的順序。 ●功能︰ 配對可培養右腦辨識異同的能力,及左腦的觀察能力,歸納分析後,以形成全腦強化的作用。 ●小訣竅︰ 1. 配對的數量以4-5組開始,最多可累加到8組。 2. 此遊戲可多利用不同的素材去做排列上的創意變化,如鈕扣、貼紙、圖片、圍棋等。 3. 提醒您!本遊戲的素材體積較小,請多注意幼兒的行為,以避免發生誤食的情況。 4.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可以很快完成排序,但也有些孩子無法獨自完成,家長不須過於強求。可試著降低組數,或是加入遊戲,讓親子共同協力完成,儘量避免幼兒受挫。 【全腦訓練法3-2】 ●名稱︰找碴小高手 ●目的︰ 「異」、「同」的分辨是學習數學及語文的基本能力,可因此打下穩固的基礎,以奠定日後良好的數語能力。 ●材料︰ 圖卡、字卡 ●進行步驟︰ 1. 請幼兒由兩張相似的圖卡中,找出一樣及不一樣的地方。 2. 用正確的口語表達出圖卡上的異與同之處。 ●功能︰ 用右腦辨識圖卡上的異同之處,再以左腦的語文功能表達出清楚的內容,以達成強化全腦的訓練。 ●小訣竅︰ 1. 多利用家中現有的資源,如水果、豆類、鞋子等。這些都是方便又經濟的素材,如請孩子找出橘子和蘋果的相同處和不同處,相同處為二者都是水果、有籽、有甜味,不同處為表皮的觸感不同,如橘子粗粗的、蘋果滑滑的等。 2. 請家長尊重孩子的觀察、推論及表達,孩子的答案有時不一定能符合大人的期望,而遊戲本身也沒有設定正確解答,所以無論孩子的發現是什麼,都是值得被鼓勵及讚許的,因為他至少做出了某種程度上的努力。 【全腦訓練法3-3】 ●名稱︰直線剪刀手 ●目的︰ 訓練幼兒的專注力。 ●材料︰ 廢紙數張、安全剪刀、麥克筆、尺 ●進行步驟︰ 1. 把一張廢紙剪成數條紙片。 2. 在不同的紙條上分別畫下數條直線、斜線,可畫直線,亦可畫橫線。 3. 請幼兒按照畫好的線段依序剪斷,或用雙手來撕開,但必須要按照線段撕開,不可隨意亂撕。 ●功能︰ 強化幼兒小肌肉的張合能力,及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本遊戲是較為偏向強化左腦的訓練。 ●小訣竅︰ 1. 家裡若沒有廢紙也可以用對完獎的廢棄發票取代。 2. 一開始,幼兒可能不容易專心,或是容易撕毀紙條,這都無妨,父母可從旁多加鼓勵,陪伴幼兒完成。 3. 3歲是培養日常生活規矩的好時機,可以養成幼兒對自己的遊戲負起責任的習慣。 4. 這個年齡的視覺圖像力已漸成熟,可以利用色彩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如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在紙條上畫線,並可藉此機會教導幼兒辨認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