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羽&小花@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章~~最珍貴的教養

2008年05月14日
公開
6

" 我捐錢到學校,你說:「我們不是因為買房子欠了很多債嗎?」 我問你要不要買點零嘴請同學吃,你說:「還是不要浪費錢好了。」 我高興你們懂得節儉,卻忍不住要和你們分享兩個爺爺不同的人生,希望你從別人的 人生中讀到錢的意義。 甲爺爺有六個孩子,他自己節儉,也常和孩子說錢的重要性。 會唸書的孩子,他叮嚀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到可以拿獎學金,甚至要他們跟老師爭分 數;不會唸書的孩子則早早就幫他們找工作以賺錢貼補家計。 在那個戰後普遍窮的年代,靠甲爺爺一個公務員微薄的薪水,他竟也攢了上千萬的財產,每個兒子都可以分到房子,還有不少存款。 乙爺爺有三個孩子,也很節儉。不過他從不和孩子提錢的事,他鼓勵孩子學琴學 畫,說只要肯學,錢沒有問題。孩子要買書、買衣、吃好的也一概答應,所以他的孩 子自小對錢沒有概念。 乙爺爺也是公務員,所以幾十年下來,雖然他只養育甲爺爺一半的孩子,但他沒有存 款,當然也沒有錢買房子給兒子。 我是在醫院病房認識這兩位爺爺的,甲爺爺的孩子很少來,但每次來都會帶水果、奶 粉及紅包;乙爺爺的孩子卻輪流隨侍在側,不過卻沒看到他們給爸爸紅包過。 我有時和甲爺爺聊聊天,他說,他的孩子都很孝順,他每年只要靠孩子給的三節紅包 就可以過日子了,都不必動用存款。他的孩子偶爾來,和爸爸話不多,倒也常和我 聊,聊小時候沒錢的苦啊!比如爸爸一毛錢都不給,一年就只買一套過大的制服等 等。 那前面提到向老師爭分數拿獎學金等事就都是他的孩子告訴我的;乙爺爺的孩子倒比較少和我聊天,他們爺兒倆就很有話講,看得出來三個孩子都和他很親密,說實在我 很少看到上一代的父子父女間這麼像好朋友的。 有一天我聽乙爺爺怡然自在的說:他從不擔心錢的問題,錢是圓的,自己會滾,滾你 家、滾我家、滾銀行,對他都一樣。 我忍不住稱讚他:「你把孩子教得這麼好,兒女就是你最大的資產嘍!」 他大笑:「哈哈!他們和我一樣是窮光蛋!」他的兒女跟著一起笑……。 我想,願意讓錢滾動的人生應該是溫暖些吧! 硬把錢抓在手上,就算搓熱了,手一鬆馬上就冰涼了。"

一定要跟寶貝玩這個遊戲 -- 凡事往好處想‏(轉貼)

2008年05月12日
公開
39

今天上班前,聽了中廣的廣播,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 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剛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是聯考…」 一邊聽著廣播一邊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的不一樣了,還記得有個故事, 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 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 神父來探病時問她: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 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 女孩回答:「當然不會。」 神父又說: 「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 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 甚至還陪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 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 說: 「對!!我拒絕再損失下去, 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人生嘛!! 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 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 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 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 終至不可收拾。 如果已輸了, 請記得我們打麻將輸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少輸為贏」。 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心情鬱悶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一厥不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苦無出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離樂得苦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停損點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格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觀念,這個遊戲或許大家真可以用在生活中,道理不在懂不懂只在做不做,改變就從此刻開始!!!與所有的夥伴分享!!

35歲一過 生育能力走下坡

2008年05月09日
公開
56

 台灣生殖醫學會昨天公布一份問卷調查,不婚意願從往年的一六%增加至二四%,五成預計卅歲後才要結婚。但另有四成的民眾竟誤以為「五十歲以後」,生育能力才會明顯下降。生殖醫學會提醒,卅五歲一過,生育能力就開始走下坡,晚婚可能導致不孕。  今年四十二歲的陳小姐表示,自從嫁給丈夫後,每天與丈夫工作都超過廿個小時,因此一直沒有懷孕,但十二年來也曾接受中西醫治療不孕,卻都因為忙碌的工作及龐大壓力而失敗。直到年過四十歲,才驚覺已錯失受孕時機,幸好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後,已擁有一對兩歲的可愛雙胞胎男孩,她也呼籲想擁有孩子的夫妻,最好把握卅五歲黃金懷孕期,才不會造成人生遺憾。  母親節將至,近日台灣生殖醫學會針對廿五至四十四歲男女,進行約一千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廿歲至卅九歲的民眾不婚的意願,增加為二四%,且卅至卅五歲的受訪者中,竟有五成民眾預計卅歲後才結婚,更有二成五民眾打算不婚。  台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劉志鴻表示,在婚齡大幅延後的情形下,也間接延遲了婦女生育的年齡,但年齡越高就越難受孕,流產機率越高,如卅五到卅九歲的流產率就有兩成,四十五歲後甚至高達六成以上。再加上現代女性壓力極大,常出現輸卵管阻塞、排卵機能異常或子宮內膜異位等病變,也導致不孕率大幅提升。  在調查結果中也發現,有近四成的受訪者「不知道」或「認為五十歲後,生育能力才會明顯下降」,顯示國人對生育知識嚴重缺乏。台灣生殖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榮說,現今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有不孕症困擾,卻因對生育知識普遍不足錯過就診時機,或亂找偏方,最後把身體都搞壞了。  而根據衛生署國健局接受人工受孕婦女的臨床數據顯示,婦女在卅五歲時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活產率還有將近三成多,到了四十歲卻明顯下降一半,證明年齡真的是受孕的關鍵因素。

十個巧手遊戲 強化遲緩兒精細動作發展-轉貼

2008年05月06日
公開
40

雅雅在大班上學期,經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尤其是在精細動作的部分有明顯落後,平常雅雅在班上很少進行畫畫及美勞活動,偶爾在老師要求下嘗試拿起畫筆畫圖,畫的線條細細淡淡有如絲狀,且仿畫、描寫能力都較同年齡孩子落後許多。   下學年雅雅就要進入國小就讀了,眼看雅雅的畫圖運筆能力還很差,媽媽積極的為雅雅進行運筆訓練,希望能做好入學前的書寫能力準備,但雅雅意願還是不高,且常常因為畫圖寫字一事,與媽媽有相當多的爭執,讓媽媽不知所措。媽媽擔心如果不堅持運筆訓練,會影響小學後的學習能力,但又不想常為此與雅雅鬧得不愉快,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手部力量、協調性及靈巧度都較為不足,對於孩子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往後入學的書寫能力都會有所影響,除了運筆練習外,筆者提供十個巧手運動,父母在家中可以帶著孩子一同進行。   一、兩指動一動: 嘗試找出孩子喜歡的食物,像巧克力、小饅頭,一次將一顆放在桌面上,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拿起來吃,如果孩子還是習慣用五指或三指取物時,則可利用家中的製冰槽(或其他有深度小洞的容器),在裡面放進小顆巧克力,讓孩子不得不練習用前兩指指尖深入小瓶罐中,才能取出小巧克力。也可以增加難度,將糖果放進透明(看得到以增加動機)的有蓋罐子,讓孩子先練習將盒子旋轉開來想辦法取出;或是將內容物改為是有包糖果紙的糖果,順便讓孩子練習將糖果紙撕開,作為手肌力及雙手協調的練習。   二、大廚師遊戲: 在家中和孩子一塊兒進行揉麵團、椛麵團活動,在麵團內加上小玩具、小珠珠,讓孩子想辦法在大麵團中一一取出;再和孩子玩壓麵團,壓成一片片的水餃皮後,在水餃皮內放進一顆小彈珠,一起來包水餃;包完水餃後,以雙手手掌搓揉麵團,搓成長長的麵條,並把搓成的兩條長麵條捲成麻花捲;或練習以前兩指揉小湯圓,比賽看誰可以搓得多,加強前兩指的操作及靈活度。為增加樂趣,可以加上模型,做成不同的麵團造形。   三、手指謠: 坊間有很多手指謠及搭配兒歌的錄音帶,一邊跟著念唱兒歌,一邊也可以增加十根手指頭的靈巧度,以及練習以大拇指輪流觸碰其他指頭,或玩警察捉小偷活動,一邊做出槍的動作(警察),一邊指出一根手指頭(小偷),左右手輪流替換,且漸進增加手指頭的數目,訓練雙手協調及反應敏銳力。   四、小小設計師: 平常在家中可以多讓孩子進行工具操作,像是玩打洞及釘書機活動。現在打洞的模型工具很多,找幾個孩子喜歡的模型讓他在家中打出不同的形狀,或是請孩子協助釘資料、打出紙袋樣(兩張紙合放整齊,沿著四周打洞,留下一邊即可);也可以配合節慶做不同造形的應景物,像是耶誕襪、服裝造形設計。   五、夾子遊戲: 家中的晒衣夾是訓練前兩指用力的很好工具,為引起孩子興趣,可以將夾子夾在孩子的衣服上,讓孩子先練習取下來,等孩子有興趣後,讓孩子夾在不同模型的紙板上,或是以夾物品的大夾子或是鑷子,讓孩子練習夾小玩具、夾彈珠、夾小米粒,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   六、剝花生、瓜子、剝水果: 在家中很多事情常常都是家人代勞,很少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動手來試試,其實不妨讓孩子在家中也有這樣的機會,要吃花生、瓜子或水果,也可以自己試試,或是請孩子幫忙剝給爸爸媽媽吃,孩子也會很有成就感。   七、插棒、投幣遊戲: 利用坊間的玩具,練習前兩指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在投幣活動時,除了一次拿一枚硬幣投入撲滿的練習外,也可增加難度讓孩子練習一次先拿五枚硬幣放在手心,再一次投一枚硬幣進撲滿,其他硬幣不能掉落,做從手掌到手指的掌指協調練習。   八、撕貼貼紙: 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貼紙,利用坊間不同形狀、顏色、造形的貼紙,先讓孩子練習將貼紙撕開來。為降低難度,剛開始可以拿稍有厚度的貼紙(最好上面的圖案是孩子喜歡的),比較方便撕開來,或是稍微先協助撕開一小角,剛開始製造一下孩子的成就感,再慢慢增加難度。或以電腦設計簡單的圖案,以圓圈圈替代蘋果的輪廓,孩子練習以小圓圈圈貼紙,嘗試貼在蘋果輪廓的圓圈圈內。   九、串珠、串通心麵、穿洞板: 串珠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除了坊間的串珠玩具外,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串珠玩具,先將粗細吸管剪成小段(平常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可拿來使用),讓孩子練習以粗線串小段吸管,或是直接以五顏六色的通心麵串成漂亮的項鍊、手鍊。   十、針筒、滴管遊戲: 可以在醫療器材行購買到無針針筒及滴管,以針筒及滴管將水由一邊容器取到另一邊容器,或是在圖畫紙上作成滴畫、吹畫。 從日常生活中 加強整體動作經驗 除了以上活動外,家長在家中不妨就地取材,多提供不同素材的畫紙、畫筆、材料,讓孩子優游自在的進行美勞遊戲(撕、摺、剪、貼、著色……);讓孩子有機會多嘗試自理活動,像是讓練習自己扣扣子、接拉鏈頭、拉拉鏈、夾髮夾、穿鞋、綁鞋帶……,或是做簡單的家事,像是擰乾毛巾、擦桌子……。這些都是每天孩子例行的活動,但往往父母會輕忽孩子的能力,而剝奪了孩子的學習經驗。   一般精細動作、手部動作能力不佳的孩子,較多是源於軀幹、肩膀、手臂、手肘、腕關節等穩定度和靈活度不夠,所以在家中除了進行桌面上的操作活動外,還可以改變不同的姿勢進行例行的操作活動,像是在牆上作畫、走迷宮,或直接將磁鐵棋盤掛在牆面與孩子玩棋類遊戲,做垂直面手臂懸空的練習;以及在地面上雙手撐著作畫、玩樂高積木,或趴著丟沙包進入前方固定的容器內等。此外,還是要建議多帶著孩子進行攀爬、吊單槓、小狗爬行等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整體動作經驗。   精細動作的發展,除了動作經驗的增加外,當然也須實際了解孩子的手部本身機能(神經、肌肉、骨骼……)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觸覺、本體覺和視覺等感官訊息的支持。孩子沒辦法進行精細動作的活動,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觸覺較為敏感,或是本身受限於視力或視知覺問題?這些除了家人平常的觀察及了解外,也須借重相關專業(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視力師……)的進一步評估及釐清。 文章轉貼來源: 國語日報網站 文/柯雅齡 http://guidance.ylc.edu.tw/index.php3?proc=show&item=26&s_item=31&gc_id=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