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羽&小花@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創意處罰50招-商業周刊 第1084期 2008-09-01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21

家中的小霸王,讓你招術用盡,還是身心俱疲嗎?50個創意處罰妙方,讓你打造自己的「管教百寶箱」,停止再當抓狂父母吧! 小孩讓你情緒快失控,把他隔離在帳棚內反省,是讓彼此冷靜的好方法。(攝影者.張家毓) 場景一:「你要是罰我關在房間裡,我就打開冷氣,把衣服脫光,凍死在裡面!」 小學五年級的小威又跟爸爸起了衝突。 這不是他第一次威脅爸爸。曾經,爸爸要處罰他,他威脅要跳樓,一隻手和一隻腳就懸在窗外。「這可是三十一樓啊,」媽媽、爺爺、奶奶、阿姨都緊張的在旁邊,「拜託」小威把手腳收回來。 結果,小威獲勝!他不但躲過處罰,爸爸之後還把家搬到一樓。 然而,小威的威脅推陳出新,用頭撞牆、開門作態離家出走,樣樣都來。在上海工作的台商爸爸,頭痛不已,今年暑假返台,特別帶著小威一起到醫院尋求專業協助。 場景二:五歲大的芯芯,因為一歲多的妹妹爬過她的玩具,竟然拿起玩具朝妹妹狠丟。剛下班的爸爸看到這一幕,氣炸了。 「我那時想,鎮暴警察驅離這種暴力分子,就是用水噴!」二話不說,他抓起芯芯往浴室走,用蓮蓬頭噴她。他當時只想,讓芯芯也嘗嘗被暴力對待的後果。 沒想到,「事發」一年多,芯芯還經常跟人家說:「我爸爸拿蓮蓬頭噴我。」為此事已自責一年的爸爸,當場面子掃地。 上述兩個場景,似曾相識?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父母常陷入困境。 小威的爸爸,是忙碌的台商,全家把兒子寵上天。但隨著小霸王長大,目無尊長、打架等行為令人頭痛,每次想管教時,總不敵兒子層出不窮的「創意威脅招數」,他只有屈服的份。 家有怪獸小孩……  威脅、傷人難自制,說不聽、不敢打,父母身心俱疲 令人驚訝的是,芯芯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臺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八年多來,他總是和藹可親的協助上門求診的無助親子。然而,「父母也是人,也有情緒,」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子、超負荷的大腦,於是,偶爾也會有不當的處罰。 現代父母越來越忙,小孩的功課壓力越來越重,親子間的相處時間變少。當孩子發生負面行為時,父母來不及發現,等到發現時,又常因虧欠而縱容,或用錯處理方法,久而久之變成惡性循環。 兒童負面問題增加,已讓小兒心智科門診負荷越來越大。許正典八年多前開始看診時,每個月約六十個門診量,現在已暴增到五百個,成長七倍。為應付龐大門診量,六月份,臺安還特別開設自費的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 小兒心智科醫師超時看診成為常態,台大醫師高淑芬醫師的上午診,常看到傍晚六點;許正典最近一次的下午診,也看到晚上十一點。 然而,現代孩子的負面行為千奇百怪,傳統的處罰方式不再奏效,父母管教方式能更具創意,提高管教效能嗎? 「多數父母壓力已經大到根本沒有創意,只有創傷了,」許正典苦笑。「蓮蓬頭事件」讓他深自檢討,這種處罰可能造成女兒的心理陰影。因此,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有時候,不處理比處理還有效,」「避免創傷,是聰明處罰的第一步。」他說。 管教,要跟上時代……  光用處罰只能治標,看穿偏差行為的背後意涵才能治本 現在,許正典若看到不滿行為,想打小孩時,「手一伸出去,馬上自我提醒,手就轉個彎、假裝要伸懶腰。」他伸出手來示範。當他想罵英文「雪特」(shit)時,轉念一想,「就轉個彎改說雪、雪、雪,『血小板』。」 女兒不解:「什麼是血小板?」他苦笑:「如果你不乖,爸爸就貧血、充血在血小板。」 「負面行為,是孩子表達複雜情緒的方式,他可能要表達痛苦、嘲笑、生氣、難過,」許正典說。若父母只對表面行為處罰,一定無效。 「許多父母都犯了這個錯——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處罰上,而不是放在偏差行為本身。」美國知名教育學者賽維爾(Sal Severe)指出,「如果你發現,處罰的次數增加了,但負面行為沒有改善,這就表示這個處罰無效。」因此,找出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治本之道。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父母該怎麼辦? 父母,要從頭學習……  靜下心做三門功課:情緒抽離、正確歸因、對症下藥 第一步,先簡化、抽離,不要把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以免把事情複雜化。「回到家,先洗手,等於洗去一身的疲憊,換個心情跟孩子相處,」許正典建議。 第二步,分析負面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就是「歸因」,這不容易,卻最核心。譬如,孩子總被說上課不專心。然而為何不專心?可能是孩子聽力不佳、甚至有學習障礙?或長期跟著父母作息晚睡,導致精神不佳?或孩子體質過敏、鼻塞?甚或孩子人際關係不佳,導致自卑、焦慮而無法專心等等。 然而,歸因不一定只出在孩子身上,學校、老師、外在環境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譬如老師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是否與孩子格格不入;老師最近是否壓力太大,本身也焦慮。 甚至,問題可能出在你家。夫妻常吵架、對小孩責罵多於鼓勵等,都可能讓孩子心理受創,表現不佳,或希望藉此吸引父母注意。 高淑芬舉例,當孩子竄改考卷,是否因「你常用一百分、零缺點做標準,」小孩做不到,只好欺騙?「國中以下的孩子,(負面行為)七成原因來自父母,國中以上受環境影響大,但會受影響,表示家庭也不太穩,」高淑芬觀察。 第三步,對症下藥,找出解決方案。然而,如何擬定聰明的解決方案呢?只要你掌握以下三大要點靈活運用,就可自己打造一個「創意管教百寶箱」,變成天才老媽或老爸。 方法,要掌握三點……  目標確實可行、少用「不」字、親子共同討論決定 一、管教策略目標必須確實可行。 如同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說,自信心是孩子潛力的「放大鏡」。如果父母能夠協助孩子擬定實際、可衡量的目標,孩子做到了,就開始慢慢有自信了。如果你擬定一個不可行的方案,「就像把孩子放到糖果屋裡,卻要求他不要吃東西;或把電腦擺在他前面,卻要他不去碰滑鼠」一樣,淡大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李麗君形容。 第二、必須以正面方式鋪陳,跳脫傳統的負面削弱法。 根據神經語言學,如果對孩子說「不准××」,孩子的大腦往往會忽略了「不准」、「不可以」這幾個字,只記得不被允許的負面事項。 因此,「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例子,」李開復舉例,譬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准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就可以玩。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正面行為。 第三、管教方式,必須是親子討論後決定。 「規矩,要孩子深深記住,而且相信、理解,」李開復說。即使父母很確定該怎麼做,但如果設定規矩時能把選擇權給孩子,孩子才能瞭解規矩背後的「why」。也因為是共同討論的,孩子有參與感,被處罰時也會心甘情願。 找出孩子的病因,再把握上述三個原則,管教自然有效,若再加點幽默感,你就成為創意父母了。但前提是,「你自己一定要把(管教子女的)道理想清楚,」人本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提醒。 小寶,國小三年級學生,平常聰明伶俐,記憶力超強,但一遇到作業,總丟三落四,不是沒帶功課、考卷沒訂正,就是聯絡簿被老師寫紅字:「上課愛講話,影響同學上課……。」 小寶的媽媽是標準的「第一名」學生,她常納悶:「小寶怎麼跟我一點都不像?」每天晚上,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誡小寶,但「屢勸屢犯」,幾乎黔驢技窮。 這天晚上八點,媽媽疲憊的進門,小寶低頭不語。「不對,該不會聯絡簿又是紅字了吧?」她立刻衝進小寶房間,搜出聯絡簿,「天啊!」面對龐大的工作壓力,加上「可能不成材」的兒子,媽媽瀕臨抓狂,手快揮出去了。突然,她收回拳頭,「前幾天已經狠狠揍過他了,還不是沒用!」 生氣的她,決定讓小寶晚上到公寓頂樓睡帳棚。命令一出,小寶的爸爸負責搭帳棚,小寶的姊姊幫弟弟拿了睡袋、手電筒等備用品上樓。漆黑的夜晚,開放的頂樓空間,小寶在帳棚裡,守著一盞微弱的手電筒,哭著睡著了。 整個晚上,媽媽輾轉難眠,不斷上樓查看,對著熟睡中的兒子又抱又親,開始檢討自己的教養策略。同時,這個處罰,顯然也在小寶心中留下深刻的懲罰效果,在第一時間,也避免了親子間的肢體衝突。許正典評論,這在心理學上,既合「暫時隔離法」,也具有「心理懲罰法」的效果。 實行,可以有創意……  頂樓露營一天,剝奪享受學惜福 孩子聯絡簿從此不再被寫缺點 隔天是週末,媽媽還是命令小寶不准下樓,只能在炎熱的頂樓上寫功課,讓小寶體會沒有冷氣、沒有冰水喝的環境,希望小寶能夠因此惜福,不再凡事漫不經心。這個處罰原理,則是「權利剝奪法」的變形,藉由剝奪孩子喜歡的東西或享受,讓他反省。 自從那次以後,小寶的聯絡簿就沒再被寫紅字,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聯絡簿攤在餐桌上,讓媽媽檢查。現在問小寶:「還要不要到頂樓睡?」他馬上就說:「不要!」 小寶媽媽的奮鬥記還沒結束。這一天,吃過晚飯,小寶開始搖頭晃腦,回想今天有哪件事情值得嘉獎,因為媽媽規定,每天要寫一篇日記,題目是:「我今天很棒,因為……。」 原來,媽媽又出奇招了。雖然小寶沒再被老師寫聯絡簿,但學習行為還是稍嫌被動,整天只想著下課出去玩鬼抓人,每天寫日記也是敷衍了事。媽媽很苦惱,忍不住問姊姊牙牙:「為什麼弟弟總要人家盯呢?我怎麼處罰都沒有用?」 「媽媽,我看妳別再處罰他了,既然什麼都沒有用,我想,我們都還不夠瞭解小寶吧!」語畢,媽媽被十歲小妮子的智慧震懾住,「我們應該先找出他的罩門才對!」 一語驚醒夢中人,媽媽開始思索。她後來歸納,雖然小寶與牙牙是龍鳳胎,但因女生發展速度較快,從小,不管學游泳、心算、繪畫等,牙牙樣樣比小寶突出,或許因此,小寶沒有誘因在學習上表現,反而用相反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甚至可能認定自己樣樣比較差。 於是,媽媽改變做法,她跟老師商量,希望小寶每天的日記題目固定為:「我今天很棒,因為……」。她打算用「重複練習法」讓小寶不斷練習看到自己的優點,將負面力量轉為正面。 就這樣,「幫老師抬桌子、幫同學還球、撿垃圾……」,這些都成了小寶每天的日記內容,小寶也開始從小地方累積自信。媽媽並每天在聯絡簿上,稱讚自己看到的小寶優點,連帶的,老師也改變只記缺點、不記優點的方式,寫下對小寶的讚美。 兩個月下來,小寶負面行為越來越少,越來越快樂,母子互動也進入正面循環。 根據台大精神科醫師徐澄清與多位心理專家的研究,處罰的方式包括暫時隔離法、自然承擔責任法等十一種類型的交互運用。不過,天主教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杜長齡提醒,「每個父母才是自己孩子的專家,」管教方法要因人、時、地、物而調整。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學校長李珀說,當孩子分不清楚對、錯時,父母需要介入輔導。但人的行為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多久養成的壞習慣,父母就要有心理準備,花等同的時間幫孩子改掉。」根據她的經驗,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起碼要二十一次以上的練習,而「一旦養成習慣,就會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了。」 李珀直言:「如果沒有耐心,就不要想改,孩子還會是老樣子。」因為從一個想法變成一個行為,再變成習慣,「就是勞力密集工作,一點一滴的。」而「五到十一歲是孩子行為模塑的關鍵期」,之後就會變得加倍棘手,要付出更大心力。「有的父母覺得,小孩小時候就讓他玩,國中再管就好了,風險是很大的。」 不過,最重要的,「小孩負面行為,七成來自父母,」許正典根據他八年多來,兩千個病例歸納結論。 行動前,先照照鏡子……  小孩負面行為七成來自父母 自己做不到,很難要求子女改正 「孩子會看你怎麼做,而非聽你怎麼說。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跟他大叫,甚至說出不好聽的話,他們當然認為,生氣時就該這麼說話。」李開復說。 高淑芬也舉例,父母常「叫小孩念書,自己卻從不念書。」小孩每天賴床、上學遲到,許正典反問:「是不是父母太晚睡?」或者,小孩愛看電視、不念書,「父母是否每天下班就窩在沙發看電視?」 以下是一則網路流傳笑話: 爸爸:「小明,我們來演戲,你演爸爸,我演你。」 小明:「好呀!好呀!」 小明立刻一手叉腰,一手指著爸爸,大聲喊道,「小明,你去牆角罰站!」 它點出了一個事實:孩子是看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為人父母者,要管教小孩前,請先照照鏡子吧。 *11種創意處罰類型 讓你不必打罵,也能教好孩子! 處罰類型:暫時隔離法 原理說明:將小孩暫時隔離在特定區域,冷卻情緒。 處罰類型:自然承擔責任法 原理說明:讓小孩自然承擔負面行為的後果。 處罰類型:身體運動法 原理說明:當小孩做出負面行為後,要求其做身體運動反省。 處罰類型:替代補償法 原理說明:扣小孩用零用錢、做額外家事,或透過文字、圖畫、活動等方式反省。 處罰類型:權利剝奪法 原理說明:把小孩最喜歡的東西或享受,在一定時間內剝奪。 處罰類型:不予理會法 原理說明:對其負面行為不要有任何處理。 處罰類型:心理懲罰法 原理說明:剝奪尊嚴,讓他丟臉。 處罰類型:角色互換法 原理說明:讓小孩假扮對方,了解別人的心情。 處罰類型:身體管束法 原理說明:要求小孩立即停止身體動作。 處罰類型:重複練習法 原理說明:要求把對的動作,多做幾遍。 處罰類型:復原及過度修正法 原理說明:要求小孩將負面行為造成的情況,恢復原狀,甚至做到比原來還要完整。 資料來源:《兒童行為治療》等著作 *先冷靜,再捫心自問 別當抓狂父母! 第1步:發生衝突當下,暫停片刻 當孩子的行為令你感到憤怒,情緒就要失控時,心中可想一個公式:「1、3、10」。「1」是告訴自己「鎮靜」;「3」是做三個深沉而緩慢的呼吸;「10」是腦海中默念從一數到十。這可以幫助你先冷靜下來。 第2步:從3大面向,進行自我對話 1、我對孩子管教方式對不對? 我是否常用刻薄羞辱的話語責罵孩子。例:「狗改不了吃屎。」「你沒救了!」 我是否對孩子嘮叨不休,只管說教,不聽孩子的心聲? 我是否缺乏耐心,只要求結果,沒有照顧到過程? 我對小孩講話的方式,是否動不動就生氣? 2、我對小孩的要求對不對? 我評估過小孩的能力嗎?他能做到我要求的標準嗎? 我了解小孩的個性嗎?我訂定的規範,是否他不可能做到? 3、我自己的作為對不對? 我是否叫小孩做的事情,自己從來不做?如:看書、運動。 我是否叫孩子不可做,自己卻帶頭做?如打人、發脾氣、生活散漫、房間雜亂。 我是否曾答應孩子的事不能實現? 我是否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 我是否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及說別人壞話? 資料來源:台北市家長協會等 *處罰有效後要獎勵,效果更持久 處罰小孩後,若小孩負面行為減少或消失了,就必須予以獎勵,讓孩子的情緒回復平衡的狀態,也可激勵孩子往正面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建議,獎勵和處罰的比例應達到四:一。但臺安診所醫師許正典說,「台灣父母能做到一:一就可以偷笑了」。 「我常問來求診的父母,你講了一堆都是要孩子改的地方,那你覺得他有沒有優點?通常答案都是嗯……了半天,講不出來。」 獎懲有效的前提是,懲罰要剝奪其「最愛」,獎勵也要給其「最愛」。父母可根據孩子特質、年齡、最愛之不同加以變化。以下舉例一些有創意的獎勵招數: 一、量身訂做型獎勵:送他三個願望;幫小孩養小豬撲滿一次;畫一張他的可愛肖像送他;帶他去拍大頭貼,然後將大頭貼製作成獎狀,寫下獎勵的事跡;帶他去聽最愛歌手的演唱會;送他寫有「你好棒」的三顆氣球等。 二、公開讚美儀式型獎勵:在聯絡簿留言,請老師公開讚美;製作寫上他良好行為的獎狀,由家人簽名送給他;讓他當一週家裡總管,有權決定家人獎懲規則等。 三、免除勞務型獎勵:賦予他一次指揮權,可以監督、分配家人做家事;幫他整理房間一次;幫他洗頭髮一次等。

在角落啜泣的孩子-幼兒園新生入學記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24

文/ 楊婷舒 嬰幼兒教育專家 孩子上學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因為幼兒園有好玩的玩具,有同齡的玩伴,還有像公園一樣的溜滑梯。有的孩子放學還留連忘返,捨不得離開。但為什麼有不少的孩子哭著不肯上娃娃車,或是抱著媽媽不肯放,大喊:「我不要上學。」只見園長、老師都出來哄勸,安慰媽媽:「你走後5分鐘就沒事了。」可是真的沒事了嗎?媽媽在公司上班,耳裡卻仍響著孩子上學時的哭聲,想到明早還要重演這齣有如生離死別的戲,就好沉重。不禁懷疑的問:「老師說,過一陣子就好了,怎麼過了一過月卻愈演愈烈,孩子連作夢都會哭喊著不要上學呢?」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會不會學校真的有問題呢?媽媽免不了非常耽心。但我認為會告訴父母:「孩子都是這樣的,過一陣子適應就好了,你走後5分鐘它就不哭了。」等安慰話語的幼兒園確實有問題。孩子先天氣質不同,有的孩子確實適應力較差,也比較難接受新事物,但如果能處理得宜,孩子決不至於演變到「害怕上學」這個程度。相反的,即使是適應力很好、活潑外向的孩子,父母若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送孩子上學,開始把他『託在學校一整天』,孩子過了三天的新鮮期後一樣會想家。 我確實看過很多新生在媽媽走後,停止大聲哭鬧,那是因為他認清現實,只好接受。但這一天在學校,無聊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深摯老師在上團體課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媽媽,想著想就開始哭了。他有時不鬧了,因為知道鬧了也沒用,於是只靜靜的哭著,老師或許忙,或者認為他不鬧就好了,也或許認為這是一個適應必經的過程。總之,我看見一個對孩子將來與人互動的負向影響正在形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拒絕每一 次的新改變,也可能會因為親人不在身邊而特別沒有安全感……。這些都肇因於第一次的入學經驗、第一次與親人分離的經驗是這麼的害怕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哭泣表達新中的沒安全感。 媽媽,你真的不要我了嗎?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沒有任何團體學習的經驗,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事?什麼可以玩,什麼不可以玩?他不認識幼兒園裡的任何人,在幼兒園找不到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和地方,他甚至不知道要到哪裡喝水和上廁所,他忍不住尿濕褲子,還被同學笑。 他還聽到大家都在討論他和他的父母,老師說,爸爸媽媽都會為奶奶給他糖吃的事情吵架,老師還說,媽媽要照顧弟弟忙不過來,聽了這些話,孩子會以為:「都是我的錯!我太笨了,尿濕褲子讓老師麻煩;我愛吃糖,害爸爸媽媽吵架;我沒有幫忙照顧弟弟,害媽媽也不能照顧我……;因為我不乖,所以媽媽不要照顧我了,於是送我上學。」 學校和父母都應認真思考,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我們且不談學校環境與課 程及 老師態度的重要性,針對上學的適應來說,幼兒第一次入學的程序安排確實相當重要。 教你5個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妙方 1. 入學前,父母應安排帶孩子到學校去玩2-3次,拜訪老師、園所長、小兔子、小魚等,讓孩子對學校能有個初步的掌握。 2. 第一天上學不要超過半天,由孩子熟悉的人陪著,先把民生大事搞定,比如要向誰要水喝,請誰陪著上廁所等。 3. 第二天媽媽可以待在辦公室,讓孩子試試自己與老師、同學互動,但若有需要,可以隨時到辦公室找媽媽;如果孩子很少出來找媽媽,便可以把家中舊的小被子,牙杯等用具帶到學校,告訴他:「老師同學很希望他能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吃午餐睡五叫,媽媽上班也要一整天,等媽媽下班,你也下課,就可以一起回家。」 4. 留給孩子一樣屬於媽媽的私人物品,如鑰匙、手機等請孩子保管, 孩子想媽媽時,老師便可提醒他:「媽媽託你保管的東西呢?你要收好喔!媽媽下班會來接你,你再還給她。」如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增強她對媽媽會來接他的信心。 5. 如果孩子難適應,主教(主要教導的)老師是唯一可以抱他的人,主教老師應該隨時牽他、抱他,使他在新環境中很快抓到一根浮木,覺得安心。 適應新環境對某些孩子來說有一點難,但瞭解孩子的發展速度、尊重他的先天氣質是唯一方法,絕不是讓他哭幾天就可以解決的事。

〈親子教養營〉不打人不罵人 孩子做得到

2009年02月27日
公開
25

〈親子教養營〉打人不罵人 孩子做得到 整理�陳生慶 口述�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想要改變孩子愛罵人、打人的習慣,我們曾建議爸媽要努力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用正面,而不要用負面的方式對待孩子,但眼前這個會動手,粗口的小傢伙呢?又該用什麼方法來協助他? <先別說教>拉高層次 如何讓別人快樂 朱朱校長說,不要用說教的方式,來提供孩子我們想要傳遞的價值,而是把層次拉得比較高、比較廣,例如有一個學期的主題是「如何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先由老師演戲,談誰曾經幫助過他,而他受到了什麼影響;也會說,看到孩子之間誰幫了誰的忙,以孩子的生活為中心畫一個圓,先談跟他們比較有關係的人;之後再拉得更遠一點。 譬如我也曾經跟孩子談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每當我想到,我現在看到的、用到的東西,都是以前的人和現在的人不斷努力的結果,我怎麼能夠有絲毫的懈怠?」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那整個社會一定是積極正面的。 我們可以把這些好的價值一點一點的融在生活裡,也融在每一次跟孩子的談話當中,譬如我們的老師會問六年級的小孩,願不願意「大手牽小手」,幫忙照顧一二年級的小孩;也有三年級的孩子跑來告訴我們,她想去照顧高年級的小孩,她也想要「小手牽大手」,所有的大人和小孩,都受到了這個文化的影響,也都影響了這個文化。 <激發情操>不打人不罵人 也是為自己 這些安排,都是為了激起孩子的高貴的情操,激起他們的動機跟熱情。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曾經有個孩子,他的慣用語就是:「你很吵耶!白癡啊!」我跟他說,也可以有另一種處理方式,譬如可以說:「我現在很想上課,不過,你的聲音太大,我沒有辦法聽到老師講的,你能不能小聲一點?」我跟他說,這樣說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但比較有用。 接著我再跟他說,「當一個人罵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毒素,而溫柔甜蜜說話時,會分泌好的荷爾蒙。」聽到這裡,孩子的眼睛越睜越大。我說:「這是一個醫生在他的書裡提到的看法。」我再強調一次,「罵人的時候,不但被罵的人不舒服,我們也會分泌毒素。」整理�陳生慶 口述�朱台翔(森林小學校長) 圖�王孟婷 孩子就說:「害人害己。」我繼續說:「而另一方面,如果溫柔地說話、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提供積極正面的力量,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分泌好的荷爾蒙。」 孩子說,「很想改,可是,改不了,怎麼辦?」我說:「碰到不順心的事,先不要動怒,試著慢慢地說自己的感覺。如果火氣上來了,暫時先避開,離開那個環境,等人平靜下來了,再回來面對那個問題。」最後,我們約定:兩個禮拜,都不要罵人、不說負面的話。而所有的這些,都不只是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 <找出盲點>放下自我中心 別人也愛你 我也曾經鼓勵過一個很容易跟人發生衝突,不知道如何對人表達善意的孩子,他高一,來參加國外梯隊,玩遊戲輸了,不認輸,翻臉要重玩;話講不出來時,會打人;意思被弄錯時,會打人;表達出來而沒有被接受的,還是打人! 他甚至無法參加完全部的旅程,想要買機票提早回家,我跟他說:「不要被一些以自己為中心的,執著的念頭干擾,只要能夠抽開身,看看別人需要什麼,不但我們不再有以自我為中心所帶來的苦惱,同時也會帶給別人快樂。」 對於別人覺得他大牌,我跟他說:「讓自己經常保持微笑。」帶他練習講幾個句子,例如問他:「碰到一個人,你說什麼樣的話,會讓他覺得你是在關心他?」他想都沒有想,就說,「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我用力點點頭,他又說,「你今天快樂嗎?」他每說一些,我就豎起大拇指,說:「讚,讚,讚!」他就笑得好燦爛! 我也提供他一些上游的思維,幫助他思考、做決定,譬如說他問我:「在家裡都不出門,當一個宅男,有沒有不好?」我跟他說:「其實,我滿喜歡一個人的,因為單獨的感覺真的很好,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透過跟別人在一起,可以發展自己的思維,像我現在跟你說話,在還沒有說出來之前,我並不知道我會說這些。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一個人的存在價值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而跟人互動,會讓人發展思維,讓他更有價值。所以呢?單獨是很美好的,可是,有跟人互動的機會,對一個人來說,也很重要。」 <爸媽加加油>自己沉靜 才能接納 所有的大人都要善待自己,讓自己有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好的飲食習慣,吃比較清淡、簡單、粗樸的食物,人就會比較清爽;讓自己睡得夠,就比較不容易火氣大。 一定要充分的運動;讓自己慢慢說不要著急,盡量讓自己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冥想,人就會沉靜下來,看世界的角度都會很不一樣,當然也就更有能力接納小傢伙,更有能力跟配偶有好的相處,日子就能過得更自在,更愉快。

〈親子會客室1〉教養慢活 愛的時刻更深刻

2009年02月26日
公開
16

文�Liana 看著孩子望著餅乾渴望的眼神,這小小的獎勵享受對小孩來說也很珍貴啊!於是,告訴自己,那就慢慢來吧! 女兒參與了社區媽媽共同為孩子籌畫的才藝課。一週內孩子多了3堂課,為平凡的生活多了小小的變化,這些課程為了配合大家的時間,都在傍晚,正好是孩子洗澡與準備晚餐的時間,為此又須再重新開始適應調。幸好省掉接送時間,節能減碳,又能增加社區間朋友的情感交流。 今天午覺睡晚了,上課前來不及備飯,下課時,老師給孩子一包餅乾做為獎勵,女兒等不及一定要當場吃完。 我盤算著接下來短短時間內,還要備菜、煮飯、洗澡……等等事件,心急了起來,但是看著孩子望著餅乾渴望的眼神,這小小的獎勵享受對小孩來說也很珍貴啊!於是,告訴自己,那就慢慢來吧! 將洗澡時間挪到睡前也是可以呀! 慢下腳步,就專注在當下的此時此刻吧!看著孩子欣喜的一口口啃著餅乾,我似乎也分享到那歡喜。 接著乘著晚風,望著些許的星兒漸漸點綴在空中,慢慢的再跟孩子散步回家,用她的腳步觀看感受,幸福原來這樣唾手可得。 回到家,女兒迫不及待拿著課本,坐在桌前寫功課。她很喜歡寫功課,大概這是種不一樣的變化,有種她已變成小姐姐的成長意味。我迅速洗米進電鍋,醃好肉,原本想催她去洗澡,但是看她寫得很專心的模樣……,索性拿著番薯葉,一邊陪她,一邊摘菜。 她寫好功課,又興致高昂的說要幫忙。一邊剝葉子,一邊問為什麼要剝掉較老的皮?邊笑得樂不可支,於是我們又多了堂摘菜課。 總在心煩心急的時刻,當提醒自己,選擇回到當下,體驗愛的時刻,會發現時間變得很奇妙,還是剛剛好夠用,而且變得更快樂了! <睡前時光>陪孩子入睡 你也可靜心 晚上陪孩子睡,就專注的享受花精按摩吧!放在孩子身上按摩的手,就由他去,只專心的讓自己放鬆放鬆放鬆,祈禱著: 「造物者,請讓我站在真實之路上, 當我在經歷這個決定的旅程時, 讓我保持在愛之中。 請賜給我歡愉、愛和覺知, 好讓我這一天的每一刻都處在真實之中!」 沈浸在寧靜的氛圍中,讓自己的心越來越敞開融化,然後孩子一直說:「好舒服喔∼我快睡著了∼」等孩子睡著才發現,竟花了一小時半,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然而看到一張酣睡甜甜的臉,那張臉所喚醒的愛,無可比擬!而對我而言,沒想到這個時間也可以是自己的靜心的品質時間,一段沈浸在愛之流的靜心時光。 是的,只要靜下心來,努力在每一刻處在當下,即使在很忙亂,或孩子很拗的時刻,也會得到自己所創造出的禮物--經驗到更深層的愛,滋養自己也滋養家人。

[轉載] 父母子女的緣分

2009年02月24日
公開
4

最近收到e-mail轉寄很多回的一篇文章,認真的看了一下挺多感觸的!轉載出來和大家分享~ ~ 父母子女的緣份~ 二十年前, 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 一個一個相繼離家, 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 , 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到 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 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 放在玻璃板下, 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 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 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 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 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 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 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 真誠推荐,感動心靈! 目送 有些路啊, 只能一個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女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 我和他手牽著手, 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 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 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 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 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 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 幼稚園 的畢業生,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 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 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 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 我送他到機場, 告別時, 照例擁抱, 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 我就站在外面, 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 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 然後 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 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 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 上的大學, 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 只一個人聽音樂,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 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 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 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 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 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 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 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 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 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 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 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 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 然後噗噗駛出巷口, 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 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 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 推著他的輪椅散步, 他的頭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 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 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 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 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 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 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 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 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 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 飄進長廊內。 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2009年02月23日
公開
9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理論:遊戲具有治療的價值,能幫助個體在發展過程中調節受挫經驗,及增加對環境、情緒的控制能力。當兒童參與休閒活動或遊戲,可增加自我尊重及情緒的穩定性。此外,兒童透過遊戲,最能夠輕鬆的學習到合作、競爭、持續力、彈性等能力。主張人生而平等的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也說過,「遊戲場所學到的功課,遠勝於教室。」 「孩子的天性都愛玩,沒有孩子會對遊戲適應不良。」吳望如認為這可以是學習最好的起點。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如果一開始他就覺得學習很痛苦,可能拚到後來後繼無力,不會終身學習。」他說。 (節錄商業周刊 第1109期) ---------------------------------------------- 遊戲就是學習 而且是無壓力快樂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可以讓孩子培養主動學習的自信心 所以小魚老師一再苦口婆心的呼籲家長們 放下您們的虛榮心讓孩子真正快樂學習 不要讓孩子學你想要他學的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與遊戲來學習 也許只是在家裡做遊戲 孩子們依然可以選擇自己愛的遊戲進行操作 用孩子們的世界裡的方法進行遊戲規則 孩子的天真 孩子的創意 孩子的快樂 由此而生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有時候不要干預 只要在一旁觀看 您們將會發現 孩子的遊戲方法很可愛很有創意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這樣 孩子才可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自學能力與自信心 孩子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裡 靠自己的力量 作良好的學習 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真的很重要 不一定要贏 不一定要比較 更不一定要跟別人一樣 選擇孩子真正喜愛的課程 比選擇父母認為重要的課程還要重要 選擇適合孩子的年齡與喜好 比超齡或符合升學的課程 還要重要 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孩子們的一生將會不斷的自我成長與進步 不畏懼的勇往直前 邁向學習新知的旅程 所以慎選孩子的第一堂課 第一位老師 不要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充滿了畏懼與挫折 這點也真的很重要 即使在家作遊戲 不要說孩子做錯了 要多鼓勵他 正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 所以孩子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方式 每個方式對孩子而言都是探索的過程 都很棒 很值得鼓勵 親愛的家長們 您們都很辛苦的養育孩子用心的栽培孩子 不過更要記取這句話 不是『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而是『讓孩子在起跑點上快樂學習』。 幫助您的孩子在幼小的年紀裡快樂而有自信的學習喔 加油 讓我們一起勉勵

不顧一切讓老婆幸福的星座 分類:星座/命理

2009年02月22日
公開
7

巨蟹座 巨蟹座的男生原本就很體貼溫柔,而戀愛中的巨蟹男更是柔情殷勤,他不但會處心積慮的疼老婆,花大錢搞浪漫,巨蟹男還很樂意幫老婆分擔家事,跟老婆一起分享生活的趣聞,甚至只要能讓巨蟹男安心拼搏事業,他還很願意把財產登記在老婆名下,更具體落實兩人一體的承諾。 天蠍座 天蠍座的男生個性執著,既然已經選定了最愛,天蠍男就會盡力實踐諾言,盡可能的依老婆、聽老婆的,甚至他還願意為了老婆做些讓步妥協,然而最讓人稱羨的是不論老婆有什麼不對,天蠍男都不會在外人面前說什麼或表現出來,因為對天蠍男來說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很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人,如果能成為天蠍男的最愛,就一定能得到天蠍男精神上與物質上無限的照顧。 牡羊座 牡羊男總讓女生覺得很大男人,有讓人受不了的脾氣,但實情上是因為牡羊男自認是個強者,照顧女生是他天經地義的角色,因此當牡羊男一心想要保護、照顧他的女人時,那份氣魄可說是千萬人也難擋,然而牡羊男不只是在精神上會永遠做他老婆的靠膀,在物質上也對老婆很大方,尤其是當牡羊男心情好時,他對老婆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因此牡羊男總是能讓老婆得到最幸福的生活。 射手座 射手座的男生個性樂觀、不愛鑽牛角尖也很會鼓舞人,自由跟全世界是射手男送給他老婆兩份最大的禮物,因為生性不喜受拘束的射手男,絕對會尊重老婆的自由與夢想,而熱愛嘗試、喜歡遊歷的射手男,也很願意帶老婆遨遊任何老婆想去的地方,總之射手男對於他所摯愛的女人,最能給的就是一切往前看的樂觀幸福。 --------------------------------------------------------------------- 呵呵 沒想到牡羊座的老公也榜上有名 不過事實上好像也是 雖然不浪漫 但是很務實 而且真的是有求必應喔 套句我家小羽說的 只要有任何東西壞了 需要修理 找老爺總沒錯

畫出孩子的同理心  作者:快樂中心 王瀞儀 老師

2009年02月16日
公開
12

畫出孩子的同理心  作者:快樂中心 王瀞儀 老師 現代孩子少有經歷過重大的天災人禍,父母親連小挫折都拚命去阻止保護!但是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有一天突然發現到:為什麼孩子缺少了抗壓性?缺乏同理心和關懷情?也缺少了災難來臨將是如何恐怖的感覺? 雖然社會各界已經有許多活動能讓親子一起做公益,但是真正為此感覺到「在乎」的孩子,卻少之又少!因為,孩子就是無法感同身受阿!所以如何在最小的破壞之下,讓孩子學習到最真實的心情,進而引發出孩子的「同理心」呢?我們以今年四川的大地震為題,讓孩子畫出同理心的方法如下。 一、父母其中一人作為引導者告訴孩子:「我們今天要來畫畫喔!畫些什麼好呢?媽媽今天要先帶你去畫出美麗的四川省!準備好了嗎?」 二、雙方都準備好後,拿來一張圖畫紙和一些畫筆,輕快的對孩子說:「四川有什麼可愛的動物你知道嗎?是熊貓!熊貓怎麼畫呢?」孩子如果不會畫,妳就畫給他看,然後請他也跟著在旁邊畫一隻,或許你也能事前找到一些熊貓的圖片,讓孩子更會畫熊貓。 再來你們一起在這張紙上畫了幾個人、一座山、一棟高樓或一些風景,人物和熊貓的臉上都帶著微笑,加上草地和熊貓吃的竹葉…,畫作終於完成囉!還要大大的讚美孩子畫得好棒。(人物和熊貓不要畫得過小,否則稍後引導會失去良好效果。) 三、這時你突然把愉快的神情變得嚴肅些,對孩子降低語調說:「可是像我們剛剛一起完成的圖畫,這麼美麗的樣子,在今年五月發生大地震之後,四川突然變得都不一樣了!你想知道變成什麼樣子嗎?來,試試看,我們現在要把我們這張畫好的圖,用力揉成一糰再打開,就會變成發生地震過後的那個樣子了!」 皺巴巴的圖畫紙攤開,對孩子說:「你看!原本微笑的熊貓,現在都變成很害怕的表情,原本開心參觀的遊客,也變得緊張在發抖呢!這棟房子扭曲著好像要倒了,這座山也快要掉下來了啦!」如果你攤開後發現,熊貓和人物的臉沒有被折到,記得解說前再稍微捏一捏加工。同時教導孩子:「在剛剛揉掉我們一起畫好的風景圖,並且再打開來看到的時候,心裡感覺怎麼樣呢?會不會覺得很難過?會不會希望,剛剛美麗的風景,和可愛的熊貓,尤其是剛剛開心的人,都再擁有美麗的生活呢?」引導出孩子難過和悲傷的心情後,請進行下一步驟。 四、拿來一張新的圖畫紙對孩子說:「你現在趁著還有那種難過的感覺,你想想看,要是你是住在四川這裡的小朋友,你希望對他們做點什麼事情呢?像是我們可以幫他們蓋上比原來我們畫的更漂亮的大房子,熊貓住的地方也更堅固,你還可以畫上你去安慰這些難過的人,你需要別人怎樣讓你可以不難過,你就把心裡的想法通通畫上去。」陪孩子再畫一次,但這次全由孩子自己作畫,並且讓孩子一邊說出內心的想法,想要送給四川受災人民怎樣的關懷和希望,請把它們紀錄下來。 畫完後請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再機會教育孩子:「以後無論你在任何情況下,看到別人心情難過,就會想起這張被捏得破破爛爛的畫,你就會更想要主動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剛剛揉掉的畫貼在孩子每天看得到的地方,直到它壞掉並且留存在孩子的心中,隨時提醒孩子能夠保持一種關懷的心情。 你願不願意趁早教導您家的孩子,懂得在繪畫中也能對災難擁有同理心呢?藉由這樣的引導方式中,孩子可以發現到天災人禍的可怕,和如何給予正確關懷的做法,如果孩子處處都能夠感同身受,多替別人著想,你家就會出現一位滿懷同理心的小寶貝囉!

教三歲小孩做家事

2009年02月13日
公開
47

教三歲小孩做家事 採訪�王紹媛 諮詢�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教育即是生活」,父母可以藉由日常生活機會,讓孩子參與一些家事,如挑菜、擦桌子、摺衣服……,從做家事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及自信心,建立他的成就感、參與感和榮譽感,除此之外,更可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何樂而不為呢? 星期天的中午,有很多客人到華華家中做客,媽媽在廚房忙著做菜,爸爸在客廳招呼朋友,兩歲的華華在一旁向媽媽嚷著:「好無聊哦!妳陪我玩好不好?」 「媽媽現在要忙著做飯,怎麼有時間陪妳玩呢?」華華低著頭沒有說話。 媽媽看到華華失望的表情,就對他說:「那你幫媽媽挑菜好了,這樣就不會無聊啦!」 華華高興的點點頭,拿著小凳子,坐在廚房裡幫媽媽挑菜。 「華華好乖呦!會幫媽媽挑菜,華華也可以看客廳一共有幾個人,然後幫媽媽擺好筷子嗎?」 華華興奮的到客廳開始唸:「1、2、3、4……」 此時,所有的人都拍手稱讚華華:「好棒,數得真好,還會幫媽媽做家事。」…… 培養對家庭責任心 從前孩子幫忙做家事,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隨著時代改變,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全心用功讀書,不必分擔家事;有的則希望藉此機會教育,培養孩子幫忙做家事。「到底應不應該讓孩子做家事呢?」「應該做多少?」「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幫忙?」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老師表示,父母常會發現,孩子幫忙做家事,只做了十分鐘,而大人必須花二倍的時間和精神去善後;前一分鐘還興高采烈拍胸脯保證,會幫忙打掃家庭環境,結果卻只有五分鐘的熱度。孩子的幫忙,令父母感到礙手礙腳、越幫越忙,難怪父母再忙、再累之餘,還是謝絕孩子的好意,自己來忙,才不會引來更多的麻煩。 其實,做家事應當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活動之一。孩子協助做家事,可發展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技能,包括可以訓練他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力及體能。孩子每學會一項新的任務,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便會向前邁進一步。而藉由做家事,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家庭有分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獨立自主。父母要求孩子一同分擔家事,也可減輕自己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在教孩子做家事要有耐心且不厭其煩,永遠承認其努力的成果。雖然孩子的熱心參與,可能往往是越幫越忙,如:洗菜、洗水果,濺得到處都是水,父母必須容忍這些混亂,並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此外,不要叫孩子做一些他能力不及的家事,如:叫一個三歲的孩子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茫然,不知從何收起。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做父母的就要陪著他,一面指導、一面監督,上了軌道後,才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引導技巧及原則 一個三歲的孩子所能做的家事,想必就只有抹抹桌椅、收拾玩具而已,但對於較大的兒童來說,便可參與打掃家庭環境、洗碗筷或是擦地板了。然而,並非每個孩子一教就能馬上學會,還須有賴父母嫻熟的引導「技巧」和「原則」。 如何培養孩子幫忙做家事,享受做家事帶來的樂趣及成就感呢?以下一些方法提供父母參考: (一) 把握時機 每個小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小時候,看見父母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並陪著他一起做完。 (二) 視年齡交托加事 哪些家事可以交由孩子幫忙,得視年齡而定。當孩子牙牙學語、懂得大人意思時,可以叫他收拾玩具,此為奠定日後做家事的基礎。三、四歲左右,可以開始訓練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爾後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摺剛收進來的乾淨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遊戲。 (三) 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託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四) 視能力定目標 父母經常要求孩子分擔家事,有時反而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其原因多半來自於不當的要求或過高的期望。因此,視孩子的能力而可適切的目標,才能收到效果,更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五)肯定他的努力 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父母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六)利用家事機會教育 站在媽媽旁邊看媽媽做家事,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我要吃這種菜?」「那種菜是怎麼長出來的?」也可以讓孩子注意看蝦子煮熟前和煮熟後的變化、什麼菜可以讓寶寶長得健又壯、什麼菜會讓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時間,來個機會教育,讓做家事也能成為經驗分享的好場所。 (七)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與父母一起做家事,不僅可以培養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的家事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暸解父母的辛勞。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增進你對他小小心靈的了解。 享受分工的樂趣 此外,交代孩子家事時,對較小的孩子,父母應小心不要讓他碰觸刀鋒銳利的水果刀或菜刀;當瓦斯爐上正燉著一鍋熱騰騰的湯,或正在用大火炒菜時,不要讓孩子靠近爐邊;當菜刀等鋒利工具不用時,應該養成隨手收到櫃子的好習慣;不要讓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還小,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同時把好幾件事情都處理的很好。 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正是提供他參與親子分工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你身邊當幫手,不僅可以讓他學到獨立自主,同時也能讓親子間一起享受工作的樂趣。別忘了,孩子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成就的滿足,及對自我的信心。所以,不要從小就把孩子趕出家事外,如此一來,你和孩子都將失掉許多值得學習及享受樂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