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羽&小花@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5 句話,讓你做個成功的母親

2009年02月11日
公開
40

5 句話,讓你做個成功的母親 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對待孩子媽媽們總是告誡要充滿愛心、耐心並時刻保持冷靜。可是,小調皮們卻總有讓媽媽頭疼的時候,怎麼辦?現在教您5句話,讓你做個成功的母親! 1、“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麼說是為了讓孩子瞭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夥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裏安靜地玩兒,還是到外面去?” 5分鐘之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後果的關係,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員警”——她能很清楚地瞭解,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烈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傢伙惟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洩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麼讓你生氣的事情——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稚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裏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好象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後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 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你滿意的惟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霜淇淋,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你要讓孩子瞭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並不意味著樓裏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xDeljfWGBB8m9F2.WUTTae_./article?mid=563

講座主題:如何協助孩子提升學習效能

2009年02月10日
公開
44

講座主題:如何協助孩子提升學習效能 主講人:劉仁霈博士 博士在講座間有提到,同一件事若每天執行, 到第21天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所以改變孩子現況並不是不可能的喔! 只是辛苦的爸比媽咪們要多費心囉!~ 以下是我當天草草紀錄下來的PO上來與大家分享,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劉仁霈博士是非常著名的「零歲教育的秘訣」一書作者劉修吉博士的女兒, 她有兩個孩子,從出生起就根據父親的書一步步教養孩子, 尤其是老二因母親懷胎七個月時患病,被醫生延誤生產, 出生時大腦功能僅剩60%,院方都要博士放棄治療, 但父親鼓勵人類使用大腦之容量不過10%,應努力開發剩下之40% 就這樣,在博士努力的培育下,不但在加拿大求學時, 因資優跳級就讀,且目前也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劉博士分析現今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物,例如:比爾蓋茲、所羅斯等人, 都是猶太人,猶太人的飲食習慣是根據舊約利未記而來,吃的食物要: 1. 動物要會反芻,例如:牛。 牛肉可以幫助多巴銨分泌正常,缺乏時會使孩子過動 2. 動物不分蹄,例如:豬蹄分開,所以不吃。 3. 無酵餅,例如:麵包、碳水化合物、紅茶(紅茶是完全發酵茶, 可用不發酵的綠茶代替)發酵食物會使胃及腹部脹氣,造成腦部 缺氧,易頭昏腦脹、頭腦不清、睡眠品質不佳、多夢 (睡眠不在時間長而在有好的品質),所以飯後及睡前, 應將脹氣排出,方法是用手掌下半部接近腕關節處, 在肚臍下方向下推, 或飯後一小時後, 在肚臍周圍五公分外,拍打十五分鐘。 ※一般人血液呈弱鹼性(PH值約在7.4左右),多吃肉,會造成酸性體質, 容易疲累、酸痛。 【提升孩子的學習效能】,真讓人大徹大悟: 一、食物: 1. 可補腦的食物有:無糖豆漿、核桃、深海魚。 2. 破壞頭腦的有: 白砂糖:會破壞腦細胞神經的傳導(可用冰糖、黑糖代替);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有含白砂糖的喔~像~糖果、飲料、 餅乾、蛋糕.......都是孩子最愛的呢!) 巧克力:會改體質,變成喜新厭舊、三心二意、討厭複習。 牛奶:會引起過敏(內含W蛋白、酪蛋白,引起過敏), 尤其是血型O型者,因其基因與牛奶不相容,喝全脂牛奶, 會喉嚨有痰、毒素難代謝;AB型者,會有氣喘。 因過敏引起的不適,會影響學習。 另外,博士還說:蘋果、草莓、柳丁、葡萄儘量別給孩子吃, 因為上述水果中含有水楊酸,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及行為毛躁不定 2. 健腦: 少看電視、電腦,因有輻射線和電磁波,會破壞腦的額前葉, 變成懶得思考,沒有學習意志。每天看電視及電腦時間, 以一小時內為宜,大於一小時,會破壞大腦β波的行動波 (β波有行動波、理性波、道德波)。 博士有列出每個年齡的寶貝可看電視+電腦的時間 1. 0-3歲基本上不要看電視與電腦 2. 4-6歲一天只能30分鐘 3. 7-12歲一天只能1小時 3. 健腦操: 可以消除大腦的疲勞,讀書要巧讀,不要沒有效率的讀書。 1. 刮頭皮:幫助大腦皮質新陳代謝加快,用刮痧板,由頭頂百會穴向前刮。 2. 鬆頭皮:用姆、食、中三指,由頭皮向外抓。 3. 按壓風池穴:兩手十指交錯,用姆指按壓兩耳後下方3~5 分鐘, 改善腦部供氧情形。 4. 按壓攢竹穴:用姆指按壓兩眼內眼窩五個20秒,可改善視力。 4. 熬夜時: 吃B群可消除疲勞與壓力。 5. 懂得舒壓: 1. 救急的方法:吸一、憋二、吐三,做五次,可改善腦部的供氧情形。 2. 緊張時輕敲生物回饋系統3~5分鐘,以分泌腦內嗎啡。 3. 早上吃悅性水果(如:芭樂、水梨、蕃茄、香蕉),半小時後, 活性離子會使腦筋清楚,且能克服緊張,但是避免晚上吃喔! 6. 減少錯誤: 改善視力功能,可以減少粗心大意的錯誤, 現在的孩子因為看電視的關係,眼球欠缺運轉的機會, 使視力功能不佳,變成只能看漫畫, 不能看文字多的大塊頭書。 測驗視力功能的方法是:用白板筆劃米字,若孩子用眼球 追蹤白板筆,表示沒問題;若透過脖子轉動追蹤,表示視力功能有障礙。 『改善視力功能』的方法: 1. 拍彈力球。 2. 看一篇文章,找出有幾個「的」字,但不可用手指、不可唸出聲、 不可用筆點,而且速度越快越好, 一天一篇,到完全正確為止, 一般人一個月就會減少粗心大意。 3. 每天一次,填舒爾特表。舒爾特表是在紙上畫一邊五格的二十五個格 子,然後不照順序填入1~25 或 a~y 或 ㄅ~ㄝ,然後讓孩子在25秒內, 依序圈出每個符號。若25格順利完成,可增加到36格、49格…。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測驗,了解孩子是屬於左腦或右腦思考: 左腦 右腦 1. 左、右手十指交錯 右拇指在上 左姆指在上 2. 雙手抱胸 右手肘在上 左手肘在上 3. 雙腿交錯(翹腿) 右腿在上 左腿在上 4. 舉手遮住單眼 用右眼看 用左眼看 5. 回答現在時間 確實回答_時_分 回答大概時間 6. 喜歡天鵝湖或桂河大橋樂曲 喜歡桂河大橋(進行曲) 喜歡天鵝湖(抒情曲) 六項中選擇四項以上者,就是使用那半腦思考;若各三項, 就是左、右腦平均發展。 『左、右腦的特色』: 左腦 右腦 1. 理性 感性 2. 符號 圖形 3. 語文 藝術 4. 記憶 想像力、創意 5. 具體 抽象 6. 步驟 隨性 7. 集中 擴散 左腦:1. 理性:與之溝通,要說清楚講明白。 2. 符號:對符號特別敏銳,可從事與金錢有關的行業,並多玩拼圖、 下棋、七巧板。 3. 語文:有語文天賦,愛辯駁,會打破沙鍋問到底。二十歲前不能吃 口香糖。學英文最好用字首、字尾分析組織的方式。 4. 記憶:記憶力好,但為選擇性記憶,肚內的一本帳,只記不好的, 因此要與之理性溝通,不要留下負面記憶。 5. 具體:說話具體,頭腦直,只能從字面,時間、地點說清楚。 6. 集中:挖水井,會10公尺、20公尺、30公尺一直向下挖; 看小說,從頭看到尾;寫考卷,超過一分鐘就會跳下一題。 ※左腦思考的學習技巧是使用精熟學習法,因為怕變化題, 應設「錯題本」,將錯誤分類。 ※ 用左腦思考的小朋友,請家長在孩子20歲以前不要讓孩子嚼食口香糖, 不然將會口齒伶俐到讓您無所適從喔! 右腦:1. 感性:是差不多先生,討厭聽:優秀的你,應…。不能說道理, 要搏感情,感性訴求,引起共鳴,只有認為父母很愛他, 捨不得父母受苦時,才會有用。 2. 圖形:應用圖像,聯想方式學習。 3. 隨性:做事隨性,天天做計劃,天天有變化。應採用分布學習法, 各科交替,各三十分鐘。 4. 擴散:會挖很多口井,跳著寫考卷,成績不是很好,就是很差 (別人考不好時,他考得很好),寫考卷時,應用尺照 順序寫。看小說會先看結尾;很會粗 心大意,尤其數理科, 應該將錯誤分類。 『睡眠暗示法』:在睡著的半小時內,在耳邊講正面肯定句 (做暗示,進入潛意識),可以改變行為模式。 MIU媽現在每天都對DORA進行睡眠暗示法喔~希望有效啦 『學習最好的時段』: 1. 早上十點:理科。 2. 下午兩點至三點:記憶(背誦科)。 3. 睡前:記憶。 『父母錯誤的態度』: 1. 過度保護~會使孩子缺乏動力使之被動。 2. 過度嚴格~會造成孩子退縮、自我封閉。 3. 溺愛放縱~孩子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4. 期望過高~孩子會缺乏自信。 5. 忽視放縱~孩子會缺乏積極度。 6. 過度誇獎~誇獎是要針對孩子努力的過程及使用的方法,而不是誇獎結果。 最後博士以『人生五大後悔的事』最為當天講座的結尾: 1. 後悔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我們給他的將影響他一生。 2. 後悔沒有好好的鍛鍊身體。 3. 後悔沒有好好的珍惜家人及配偶。 --表達愛要即時啊! 4. 後悔沒有選對行業。 5. 後悔沒有發揮實力在事業上。

如何選擇幼稚園

2009年02月09日
公開
72

要記得把孩子一起帶去。 一、看空間。是否有孩子可以玩的地方?其間的設備是否多,還是很少 ? 。二、幾個老師帶多少孩子?一般比例是一比十,有時會到一比十五。超出這個比例就太多了,會成為軍事教育了。 。三、看看老師是如何和孩子互動的。是溫柔的勸說,還是權威的令命、恐嚇等,你自己聽起來舒服嗎?所以,你要趁著孩子上下學時站在一旁觀察,或許要看個幾天。 。四、個人以為,幼稚園的孩子要學習的是身體的協調度。所以,追趕跑跳踫才是孩子需要的,例如:蒙特梭利就是了。去看他的蒙特梭利的教具,是完好如新擺著給人參觀用的,還是已有點用過髒舊,孩子有用過的感覺。 。五、詢問他們是如何訓練孩子的大小肌肉的。每週時數是多少。此種課程至少要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才是。 。六、美語?我個人覺得是不必了。目前小學到中學的小朋友普遍有一種現象是,中文的素質比英文要差很多,我真弄不清楚,他們全家日後都要移民美國嗎?所以,是我,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去上標榜美語課程如何又是如何的幼稚園。是的,美語很是重要,但不是現在。你要你的孩子會說美語,其實很簡單,你每天就和她語美語就好了,一年後他自然會了,能理解我的直接切入重點的觀點嗎?美語又貴,又花錢。 。七、同樣的,是選校不選遠近。這也是父母親的一個盲點。去多看幾家,用所提供的同樣方式去觀察,你自然心中有所定奪。 。八、如果你還是覺得遠近很重要,那就更簡單了。找一個最最方便又近的,去了直接繳費,就把孩子送過去就好了。意指:你在意的是什麼?在意教學品質,多遠你都要送。不在意,那任何一家都可以的了。祝福你找到你和孩子都很喜歡的幼稚園。 --------------------------------------------------------------------- 教育理念? 課程?重視?(美語?全腦開發?蒙氏?傑立卡?MPM數學?思達數學?NP數學x?功文數學x?資優數學x?奧福音樂?品格教育?會思考,解決問題?) 學費、註冊費和其它雜費? 學習環境? 菜單? 師資? 老師己在學校任職多久了?學歷?証照?親切?EQ? 學生和老師的比例? 一班有多少學生? 安全環境? 學校對生病的學童的規定為何? 你們如何管教孩子? 有沒有娃娃車?如果有,安全管理措施為何? 請假時退月費嗎? 看看學生的氣質,老師的教學態度,校長的理念 ------------------------------------------------------------------ 不管別人覺得好還是不好 幼稚園一定要自己唸過才知道 同一個幼稚園遇到不同的老師 情況就不同 同一個老師遇到不同個性的小孩 情況又不同 幼稚園好不好還在其次 理念再好 如果老師沒有實踐出來 都只是空談 老師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遇到事情會不會誠實告訴父母 負不負責任 情緒穩不穩定 愛不愛小孩 對工作有沒有熱情 這是我自己小孩唸幼稚園的經驗 別人覺得好的 不見得適合妳的小孩 別人覺得不怎麼樣的 也許遇到不錯的老師

10招快樂補腦計畫

2009年02月06日
公開
43

感謝小帥媽提供 10招快樂補腦計畫 〈家庭EQ學〉  文�丘引 陪孩子過暑假一定要花大錢嗎?那可不一定,善用不同資源再加上家長的巧思,就能過得充實又快樂! 看著汽油節節上漲,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使得有孩子的父母心驚膽跳,擔心養不活孩子,也焦慮教育何去何從,尤其是暑假的旅行計畫可能也被汽油打翻了。 在什麼都漲,就是收入沒漲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的暑假,在不增加家庭費用支出下可以快樂又補腦的劃下句點,我用過的10招撇步可以幫父母一點忙。 <補腦計畫1>重點旅行 深入當地文化 我曾經有幾個暑假都是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搭最便宜的火車等級或巴士到固定的地點「重點旅行」。 什麼是重點?也就是以一個地區或一個部落為主,把整個暑假或一整個月全待在一個地區或部落,然後每天帶著孩子徒步探險。這種做法尤其對在大城市生長的孩子特別有效,他們對什麼都陌生,既然陌生就產生好奇心。幾棵野草、野樹或幾粒野果,就足夠讓孩子歡呼整天。 我通常是到了當地才解決住的問題,也許先逛逛熟稔了當地的環境和居民,再臨時找個當地人家當我們的接待家庭,這樣孩子既有當地人當嚮導,又有當地人就地取材說故事,孩子等於有了不同領域的父母,學習的範圍加寬了,態度也也客觀些。 換句話說,既然對方不是孩子的真父母,孩子比較願意合作,說白一點,孩子不敢太撒野。重點旅行的好處很多,如交通費少,深入當地,具有濃厚感情。 <補腦計畫2>長途開車 善用有聲書 如果是開車帶孩子旅行,那麼要事先向圖書館借有聲書,這樣沿途孩子聽書旅行,在車途中,孩子會被故事吸引住,當然不吵也不鬧,這樣就減少了父母發飆的機會。 例如去年我帶女兒到佛羅里達Key West 旅行,從我居住的小鎮得開車兩天才到,我就從圖書館租了幾本有聲書,有的有聲書動輒十卷錄音帶或CD,雖是長途旅行,而且女兒也已上大學,母女還是聽得入神。想讓英文聽力進步的就挑選英文有聲書,否則中文有聲書也可促進孩子中文的語文結構能力。 <補腦計畫3>圖書館和書店 免費活動多 現在台灣的圖書館已經是很先進了,尤其是寒暑假時的活動很多,而且幾乎都是免費的,這正符合石油大漲時刻的救命符。 圖書館和書店也常舉辦作者簽名或新書發表會,讓作者與讀者交流,參加這類活動既可讀書又可認識作者,也許還開啟孩子將來成為作家的機會。 <補腦計畫4>科學活動 補足父母不足 科學館和天文館扮演重要角色,上網或打電話給就近與科學相關的活動。 有些活動免費,有些只酌收少許費用,家長可以多多利用,何況孩子可以從中學到諸多科學知識,這正是多數父母所缺乏的能力。 <補腦計畫5>郵局一遊 也能學習 即使家裡的孩子還小,也能隨機學習,就從家裡附近的郵局開始吧。 台灣的郵局太方便了,到處都是,帶年幼孩子去住家附近的郵局學習寄信、寫信,還有郵局的各種存款、郵遞服務等,讓他們學習一些生活知識也不錯。 <補腦計畫6>接近大自然 公園可以從小鎮公園到最大的國家公園涵蓋在內。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也為孩子開啟他們的眼界。 <補腦計畫7>歷史博物館 可一遊再遊 歷史博物館很難用很短的時間打盡,既需要仔細閱讀,還要探索思考,這對孩子學習研究歷史有幫助。歷史還幫助孩子思考過去、現在、和將來。 <補腦計畫8>購物之旅 落實理財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用紙卡做些紙錢,讓孩子學習購物和做預算。 例如我曾在孩子讀小學和幼稚園階段,給他們500元,讓他們買一餐具有各類營養的食物。到如今,孩子已經長大,還記得購買一顆很大的白蘿蔔才10元的喜悅,但隨著年紀長大,思考卻轉變成:才10元台幣,農民賺什麼?我們該關心農民何去何從。 <補腦計畫9>玩填字遊戲 買一本英文填字遊戲或自己畫表格都行,橫行的單字是什麼,直行的單字又是什麼,讓孩子從這個遊戲學到拼寫英文單字。這種遊戲在西方世界很普遍,不只小孩玩,連老人都玩得不亦樂乎,這也是促進記憶的好方法。 也可以改成填成語遊戲。 <補腦計畫10>玩英文字卡遊戲 據說台灣現在有許多人得了菜英文恐懼症,而且愈來愈多工作或大公司都需要英文能力強的人。 提升英文能力不一定需要花錢才行,把家裡的各種用具掛上英文,然後每個人每天都要記得一個用品的英文名稱。第一天可以偷看,第二天可以提醒,第三天什麼都沒有。從英文字卡逐漸轉換成句子,最好是從生活裡面擷取比較有用。

抓狂媽媽的自省

2009年02月04日
公開
42

抓狂媽媽的自省 文、圖�摘自《教養好好玩》�彭菊仙著�野人文化出版】 每位專家都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情緒化地罵孩子;專家也不斷耳提面命,責罵孩子的時候不要做人身攻擊,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不要貶低孩子的人格與能力,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在理性的時候,這些道理媽媽們都懂,誰願意發那傷身、傷神、更傷感情的脾氣呢? 但是怒火爆發、失去理性時,平日掛在嘴邊的道理全都拋諸腦後了! 因此我深深覺得,在情緒幾近崩盤時,如能掌握懸崖勒馬的技巧,才有進一步實踐以上那些大道理的可能! 我真的必須停止動手或拿棍子體罰孩子!甚至也不能再像瘋狗一樣,大聲咆哮謾罵。我必須不斷警惕自己、壓抑自己的衝動,並且變成一種教養孩子的習慣。而真的,我發現孩子們的個性改變了,互動方式改變了,孩子難免為了爭奪玩具而吵鬧,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更多時候,我看到哥哥教導弟弟許多我教過他的東西,如乖乖吃飯、喝水要拿好杯杯不滴出來;教弟弟顏色、形狀、數字,念唐詩、英文單字、九大行星、雄蕊雌蕊……甚至邀弟弟一起收拾玩具。我在一旁欣賞著哥哥循循善誘的態度,說真的,每天都有好多的感動!以下和大家分享我個人領悟到的情緒控制方法! .「深呼吸」:一個深呼吸不夠,還可以多作幾個深呼吸,如果靜不下來,做第二個動作。 . 「閉眼睛」:除了避免因為混亂場面的視覺刺激而怒從中來之外,閉眼睛的同時,也可立刻想想該如何處理混亂的局面,該對孩子說什麼話及怎麼對他們說話。例如孩子把湯打翻了,滿地溼黏,如果將焦點放在那一團湯汁上,一定會忍不住立刻對孩子吼叫:哎呀!看看你做的好事!再想到一連串繁瑣的清理工作,搞不好就是兩巴掌下去。如果此時避免看到那團黏糊糊的東西,避免看到粗心孩子的臉孔,雙眼一閉,真的會平靜很多,而且在心中自然能想出對策;再張開眼時,可能就能平靜地請孩子為自己的粗心負責,堅定但和緩地請他自行清理。 現在我的孩子犯錯時,如果看到我閉上眼睛,就會顯得相當羞愧,自己主動善後!其實每個孩子都很愛父母,所以很怕看到父母傷心,因此當孩子看到父母閉眼睛的神情時,已經開始深自反省了! .「馬上告訴自己:他還是個孩子!」:學齡前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真的還不是很好,不論是自我身體的控制或自我欲望的控制都一樣,所以常常打翻東西、踢壞東西;喜歡和別人搶玩具,或吵著一定要吃什麼、買什麼、玩什麼,否則就立刻發飆讓妳看。他們對社會常規也還在懵懂摸索的階段,所以並不清楚各種場合的合宜舉止為何,這是一段漫長的社會化過程,需要不斷被提醒,甚至在得到負面回饋的經驗後都還需要被提醒,尤其是小男生通常更為晚熟。 我們做父母的認知這點之後,就耐心地不斷提醒孩子吧!站在與孩子齊平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真的會發現很多事情他們做起來相當吃力。當孩子犯錯時,馬上在心裡說這句話: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啊!包容之心便油然而生。 .「請他自己處罰自己」:如果真的按耐不住想揍孩子的衝動,我曾嘗試請他自己處罰自己,譬如說,吃飯時一直用腳踢桌子,雙手一直玩弄餐具,屢勸不聽,真是令人氣急敗壞,忍不住想拿出棍子揍他幾下,除了要嚇阻他,更想要發洩自己的怒氣!說真的,現在還是會對此類的事情生氣,好幾次差點揍下去。 有次在瀕臨失控之時,我突然從嘴邊冒出:「請你用手處罰自己踢東西的那隻腳,請你管好自己的腳!」我發現此舉之後,原本想給他顏色瞧瞧的怒氣也得以發洩,避免亂打一通!當然此法並非上策,因為仍舊是以暴力來解決事情,只是人非聖賢,總有抑制不了的情緒,如果真的沒辦法,我覺得此法至少可以避免父母因施力不當而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立刻走開,交給爸爸處理吧!」:如果爸爸剛好在一旁,在情緒的引爆點上,就趕快逃之夭夭吧!尤其自認是衝動野獸派那一型的,平日就應該和另一半達成共識,在妳瀕臨失控卻又欲走還吼之時,要另一半立刻站出來說:交給我來處理吧!並要他提醒妳趕快離開,別再河東獅吼了!男性通常比較穩定沉著,而媽媽常會婆婆媽媽講很多話,愈講就愈氣,新仇舊帳統統翻出來,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舒緩經前症候群」:過去聊起媽媽經時,我常和別人澄清,其實我也不常體罰孩子啊!大概一個月會有那麼一次吧!是的,一個月一次喪心病狂!後來我發現好像都是在生理期之前一、兩天,也就是所謂的經前症候群。這種現象連另一半都發現了,因此只要看到我不太對勁,就會揶揄我是不是快來了!我發現真的事前能做一番食物調理,的確能改善生理的不適而舒緩經前症候群。而平日也應注意別太操勞,因為身體不適絕對不會對孩子太有耐心的,很多情緒失控的時機都發生在身體過度疲勞之時。 .「時時學習慢慢說話」:如果不會溫柔說話,也要慢慢地說,妳會發現說話慢,脾氣就發得慢些。因為說話像連珠砲,一定是不假思索、口無遮攔,讓情緒主宰唇舌,許多傷人的話脫口而出;慢慢說話,讓話語在思考與唇舌間還有琢磨的空間,就能讓理性主宰唇舌,收放自如!平日能夠放慢速度說話,才能進一步注意自己的聲調是否溫柔優雅。優雅媽媽散發的溫柔能量,絕對會在潛移默化間改造孩子,甚至改造一家子的氛圍。 記得有一次翔翔的大腿被我揍得紅一條、紫一條,事發之後我真是後悔莫及,不斷掀開短褲看看那層可憐的肉皮。天啊!別人一定以為我是個虐待孩子的壞母親!真是冤枉啊!但是很多虐兒悲劇的發生,並不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因為在節骨眼上無法有效自我控制,讓怒火愈燒愈旺,終至一發不可收拾!最恐怖的是,暴戾之氣已不知不覺注入孩子的幼小心靈中。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2009年02月03日
公開
43

◎文/洪蘭 (陽明大學教授)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 我常帶學生去觀察, 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 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 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 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 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 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 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 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 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 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 「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 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 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 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 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 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 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 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 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 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 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 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 我記得在美國時, 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 美國父母教導孩子: 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 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 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 還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 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 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 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 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 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簡單四步法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2009年02月03日
公開
39

簡單四步法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摘錄自《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奧黛莉.瑞克、凱珞琳.克勞德◎合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無 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於家長、保姆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 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聰明的父母不妨和我們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能有效終結孩子頂嘴的行為,更有助於恢復學齡前到青少年 親子關係的平衡發展。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 孩子頂嘴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來處理。 步驟1:首先,作家長的必須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頂嘴。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甚至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步驟2: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應付代價。家長平時就應該先想好頂嘴行為的應付代價,而非臨時決定。例如當孩子做出無理頂撞父母的行為時,最理所當然應付的代價,就是禁止他去做他喜歡或事先計畫好的事情—不准去看電影或不許去朋友家。 步 驟3:再來就是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例如媽媽必須告訴孩子他不能去朋友家玩,然後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他出言頂撞的舉動讓媽媽得花許多時間、精力和愛心來 處理,這種行為非常要不得,所以他今天不准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對媽媽的這番話表示強烈的抗議(通常都會如此),那麼媽媽就應該採取下一個步驟。 步驟4:處理孩子頂嘴的第四個步驟是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之不理。媽媽一開始應不去理會孩子的抗議,繼續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依然不肯罷休,那麼媽媽應該冷靜地把正在大聲抗議的孩子帶進房間,讓他一個人獨自留在房裡,不給他任何機會和媽媽討價還價,迫使媽媽改變心意。 對 某些家長而言,以上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或許很容易執行,但對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決心、經常的練習和堅決的自制力才能 完成。其中的一個大難題在於,現代的父母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而非扮演老師或上司之類的權威角色,但是他們很難了解,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想當父母的好朋 友,反而會像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樣,刻意去嘗試各種不當的行為。 總之,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應該立刻採取上述的四個步驟來處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父母不但說得到、做得到,而且還會堅持到底。 如何應付媒體上的頂嘴 要 打擊受媒體所驅使的頂嘴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觀賞那些充斥著頂嘴畫面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然後在節目結束後讓孩子知道,電視或電影裡面的那種說話 方式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這麼說:「我想這部影集裡的那個家庭或許覺得無所謂,但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還必須非常清楚地指出你不贊同的 是哪一段頂嘴的畫面。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部非常受歡迎的輔導級兒童電影當中,主角對一位社工人員展開一連串充滿敵意的頂嘴,最後還用髒話罵他。 這時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不喜歡那個小男孩說話的口氣,還有他罵人的那些髒話。」 而你的孩子可能會反駁說:「可是他罵的那個社工又不是什麼好人,我覺得他被罵根本就是活該。」 接下來你有好幾種回答方式,可以回應孩子的質疑,以下是專家們提出的幾種建議: 1.「小孩子用尊重的口氣一樣可以陳述事實,不需要用頂嘴的方式。」 然後請你的孩子幫電影裡面的這個小男孩想出幾種可能的方法,看要如何能用尊重的方式讓大人了解他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動腦。 2.「那個小男孩是電影裡的人物,就像是故事書裡虛構的人物一樣,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在我們家裡絕對不可以有像它那樣的行為出現」 你現在所展現的,是將現實生活與媒體世界劃分開來的艱鉅任務。 3.「我們家裡絕對不允許有侮辱和猥褻的說話方式,就是這樣。」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絕不敢妄想自己說了侮辱和猥褻的話還能安然無事。 跟孩子一同看電視或電影也是與孩子相處及互動的方式之一,而相處和互動在親子關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這樣的相處模式,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犯錯而遭受處罰。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2PFMd.cHxxG5V.nSuUhig--/article?mid=5944

幼稚園種類

2009年02月02日
公開
61

幼稚園種類 轉貼自http://www.woby.com.tw/onlyphase.asp 幼稚園有那些教學型態? 教學法是什麼?大多數幼稚園(托兒所)都會標榜他們是採╳╳教學,對孩子某些方面的發展與學習會有多大幫助,讓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聽得「霧煞煞」,這麼多教學法的專有名詞,到底那一種最好、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學習呢? 簡單的說,教學法就是引導孩子學習的技巧。有的是強調分科教學,有的是重視統整教學;有的是利用練習本或作業簿,讓孩子從紙上作業中學習;有的是鼓勵孩子進行各式遊戲,讓孩子從遊戲及探索中不知不覺地做綜合性的學習;有的是完全依照老師預先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也有的是視孩子的興趣而定,逐步發展教學活動。 目前幼稚園的教學有很多種型態,包括:角落、學習區、大單元、主題、方案、蒙特梭利、傳統、雙語等;不同的教學型態植基於不同的理論觀點,對於孩子應該學什麼、怎麼學、主動還是被動學習、老師所應扮演的角色、應如何引導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不過無論那一種教學法,都應該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需求及特質、尊重孩子的自主權,才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並完成幼年階段應有的成長與發展。 【角落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角落教學亦稱為學習區教學,是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裏會安排圖書區、科學區、音樂區、益智區、積木區、娃娃家(裝扮角)、烹飪區等,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會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從探索、操作、實驗、遊戲中學習,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了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角落的佈置與規劃看起來好像是分科,其實孩子的學習卻是統整性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激發孩子在認知、社會、動作技能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烹飪區中所進行的「烤餅乾」活動,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烤餅乾--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會一邊做一邊跟孩子聊天、交換資訊--培養表達溝通的能力,並發揮創意製作了不同形狀的餅乾--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可能還會算一算要做幾個餅乾才夠大家吃--培養數數能力、協商之後由誰擔任小主人,負責招待大家(扮演客人)來吃餅乾--培養待人接務的基本態度及遊戲規則;甚至可能會實驗如何製作出不同口味、香脆可口、不會太乾太硬的餅乾--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富於實驗、研究的科學態度呢!而這樣的學習內容事實上就涵蓋了社會、語文、數學、美勞、科學等各領域的活動。 在角落教學型態下的孩子,自主性、自信心、學習動機、社交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較強、自己會主動安排學習活動、較喜歡上學。角落型態的教學對於害羞、拒絕上學的孩子尤其適合,因為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從某個有興趣的角落進入,與一、兩個興趣相投的孩子先接觸,直到他想走出來與其他角落的小朋友接觸為止,不必一下就面對陌生情境、全班大團體的壓力。 【大單元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大單元教學在幼稚園(托兒所)是很常見的一種教學型態,單元可長可短,通常是以每個月為一個大單元,每一或二個星期為一個小單元;較注重團體教學,由老師根據他對孩子能力與興趣的了解,為孩子選擇單元主題,並在事前準備好學習內容與活動。 這些學習內容與活動不僅與單元相關,且涵蓋各種領域,例如:認知、音樂、體能、社會、語文、自然等活動,老師會利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實物、照片、圖片、錄影帶、兒歌、圖畫書等視聽媒體,拓展孩子的認知經驗。 以「交通安全」單元為例,老師在設計教案之初,會預先訂下如:「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各種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名稱」、「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等活動目標,並設計如:「常見的交通工具」、「認識交通標誌」、「行的安全」、「小小交通指揮者」等四個小單元。 單元教學的優點在於「學習內容的廣度與系統姓」,該知道的生活常識大都會被老師列入學習範圍,由於多採團體教學,且有教案設計,老師較能掌握孩子的學習內容與進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優點也是缺點之所在,既然強調內容的廣度,深度便無法顧及;而太強調有系統地按照事前設計的教案進行活動,教學便易流於不知變通、無法隨著孩子當場的反應、學習狀況做調整;另外,團體取向的教學較無法顧及孩子的個別差異。 【蒙特梭利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蒙氏教育並沒有固定的單元,強調老師應準備好一個開放、豐富、有秩序感(整齊)的學習環境,各項教具及設備必須安全、真實、完全符合孩子人體工學,由幼兒依照本身意願自由選擇工作的項目,並透過實際操作各種特定目的的教具中學習各領域知識,包括:日常生活練習(如穿衣、穿鞋、照顧植物、擦桌子、切東西、收拾)、感官、語文、數學、文化等方面。 蒙氏教育非常重視幼兒的個別學習與老師的示範,讓幼兒在一定的使用步驟下,由淺入深操作教具。多採混齡式教學,不以年齡作分班的限制,期望幼兒在彼此觀摩學習、鼓勵與支持下,學會主動學習的精神,與同儕間應有的溝通方式。 在蒙式教育下,孩子的專注力、秩序感(規則性)、生活自理及讀寫算基本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較顯著的成果,但是在學界仍招致不少批評。例如:由於蒙式教具的設計均有其特定目的,使用方式較缺乏彈性,且缺乏藝術、建構及扮演方面的玩具(教具),可能會阻礙了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另外,由於強調個別化教學、孩子要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大大減少了孩子社會互動及語言溝通的機會。 要達到蒙式教育的目標,老師必須受過嚴謹、正規的蒙式教育專業訓練,確實掌握教學背後的精神,否則易流於機械式的教具操作。目前台灣許多號稱採【蒙式教育】的幼稚園(托兒所),其實只是招生廣告的噱頭,企圖用教具吸引家長願意付高額學費送托幼兒,至於園裏的老師,根本未受過訓練,連教具都不知如何正確操作! 【方案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方案教學的特點是主題、課程活動內容進行的方向、方式、時間長短,幾乎完全來自於孩子的構想,而不是老師預先準備的。老師必需積極地鼓勵孩子透過口語、肢體、藝術創作等表達或表現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反應,並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舊經驗,協助孩子擬定、執行、評估、修正學習計劃,從實際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建構新的概念。 以進行「獅子」為主題的班級來說,決定主題的過程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電視上看過「獅子王」卡通,在學校中經常自發性地談論有關「獅子」的話題或在角落扮演獅子。由於孩子對「獅子是怎麼大便的?」、「獅子的體型究竟有多大?」、「公獅子與母獅子有什麼不同?」等問題極感興趣,老師便鼓勵他們利用各種媒材、方式(例如:繪畫、勞作、黏土)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認知的獅子,或經由團體討論讓孩子分享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並討論有那些方式可以證明他們對於獅子的想法是否正確;之後師生決定到動物園觀察獅子、尋找與獅子相關的照片、錄影帶或書籍,長期研究獅子的生態,以便對獅子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方案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概念,強調知識不再是由專家(老師)灌輸給孩子,而是孩子主動透過與老師、同儕的互動共同建構而來,是一種不斷延伸孩子想法的教學,既不分科也不分割。孩子在對他們有興趣、有意義的主題下學習,自然是事半功倍,快樂更是不可言喻。 在此種教學型態下,孩子可以很深入地學習他所感興趣的主題,培養團隊合作的態度及作計劃、創意思考、問題解決、溝通與表達的能力。但是對於四歲以下幼兒較不適合,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和生活經驗教不足。另外,老師對於開放教育理念掌握的成熟度,是方案教學成敗的關鍵,目前台灣採方案教學型態的幼稚園(托兒所)非常少,而實施成果值得肯定者就更少了! 【傳統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小朋友,打開數學課本第15頁,看書上這一題,答案應該是多少?」「小朋友,在本子上這一行的每一個格子都寫上ㄅ,要一筆一劃寫得很整齊、很漂亮喔!」傳統教學法強調培養孩子讀寫算的基本能力,課程多利用讀本,採分科教學,這一堂上注音、下一堂上數學,各科之間完全沒有相互關係;老師是依照課本的進度上課,要求孩子透過紙上作業、不斷背頌、記憶與重複練習來達到學習效果,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式教學」。 在此種教學型態下,孩子很容易就養成被動學習的態度、無法享受學習的樂趣或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比較明顯可以看到的具體成果是孩子能把所學習到的學科內容知識背頌或書寫出來,但即便如此,孩子也未必真正理解概念,更不太可能會把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情境中。 會採用此種教學型態的幼稚園,園長或老師多半是未受過幼兒教育專業訓練,或專業能力不足,或是沒有什麼教育理想,完全跟著某些不知情的家長要求走。事實上此種教學最容易、但最不符合幼兒教育原理,這是某些為了節省人事成本,聘用低學歷、未受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老師幼稚園最常採用的教學方式。 選擇【雙語教學】的幼稚園有必要嗎? 根據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如果是處於某種語言的「自然環境」(例如:家庭、學校、社區、電子媒體均聽得到、用得上該種語言),並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使用,便能很快地獲得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而在十二歲以前學習第二語言,比較不會有口音。 另外,研究還發現:愈早學習第二語言、發音愈容易正確,但年紀大一點再學習,因為有母語學習的經驗,且認知發展較成熟,所以學習速度較快,尤其是在文法知識的理解及讀寫方面的學習效果較好;不過以上所述,還要看是否有良好、合適的英語師資與課程而定。 台灣並無學習英語的自然環境,此一先天限制,大大削弱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及成效;不像國語、閩南語、客家話或廣東話是屬於同樣語系,且較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用到,孩子比較容易學會。再加上沒有足夠的幼教雙語人才,不太容易能真正培養孩子精通英語說聽讀寫的能力;即使許多學前機構號稱塑造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但對於學前孩子來說,如何運用他們非常有限的國語、英語去跟老師、其他孩子互動學習呢? 最近國內即有研究發現,與一般幼稚園(托兒所)幼兒在自由遊戲活動的交談內容作比較,一般幼稚園(托兒所)的幼兒因無語言的限制,同儕互動較為頻繁、遊戲的層次較高、交談的內容較深且廣;「全英語」學前機構的幼兒,可能是受限於英語表達能力,雖是在自由活動時段,有的孩子選擇不開口說話,有的雖會使用簡單的單字對話,但交談無法深入。 目前坊間雙語教學的幼稚園(托兒所)依據師資來源及時段長短,約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不定時英語教學」:未安排固定時段,由園所本身的老師兼教簡單的英文單字或日常會話;老師也許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但英文能力參差、亦無英文教學方面的專業訓練。 第二種是「每週兩節英語教學」:由園方外聘英文教師,這些教師可能是由外國人或外文系畢業的本國大學生兼任,每週上一或二堂課:此類老師的英文能力也許還可以,但未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也未必有英文教學的專業素養。 第三種是「半日英語教學」:上午都由外籍老師用英語上課,中文老師協助管理秩序,下午外籍老師離開,完全由中文教師負責單元或是讀寫算方面的課程。還有一種是「全日英語教學」:由外籍老師與中文老師共同帶全日班,全日號稱完全使用英文對話。 第一種和第二種類型的學前機構多半是立案「幼稚園」或「托兒所」,屬於兼辦「英語才藝教學」的;第三種和第四種英語教學類型的學前機構則多半是立案「補習班」,甚至有許多根本未立案,完全未受幼兒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及幼教或英語專業的評鑑或專業監督,幼兒的安全甚至堪憂,且學費非常昂貴,比一般的幼稚園貴了至少一倍。 就算這類「補習班」性質的學前機構,所聘師資的英文能力還算不錯,也可能受過機構辦理的短期進修訓練,但絕大多數未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也未必能勝任幼兒雙語教學的工作,畢竟「會講」英文跟「會教」英文其實是兩件事,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講國語,但未必每個人都可以教外國人講國語啊! 在此種先天不足(無自然語言環境)、後天失調(無足夠雙語幼師)的情況下,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難料,家長應多多斟酌,真得有必要在學前階段就讓孩子開始學英語嗎? 選擇幼稚園教學型態應考量那些因素? ●省思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是否真的適合孩子? 想一想,您對孩子就讀學前機構的期望是否合理,真能幫助孩子適應他未來的世代嗎?還是以自己二、三十年前童年時期受教育的經驗與觀念,繼續教導下一代?還是一廂情願將自己小時候想要但沒法得到的願望,期望在孩子身上實現?還是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別人都這麼做,自己沒跟著做會心慌? 以「雙語教學」來說,家長是否想過學英文真的這麼重要嗎?一定要在幼兒階段學習嗎?為什麼不能等更大一點再學,更有效率?再以「背唐詩宋詞、三字經」來說,孩子能理解嗎?能欣賞詩詞意境或文字之美嗎?能培養幼兒的語文表達能力嗎? ●考慮孩子、教學法與老師間的適配性 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家長把他送到「角落教學」或「方案教學」的幼稚園,可能會因為符合他的特質、興趣而讓他很快樂,但家長又不免擔心,孩子上小學後會不會無法適應教室的紀律;但若送他上需要長時間專注與重視秩序感的「蒙特梭利」幼稚園,家長可能又擔心他活動不夠,會受不了,因此不愛上學。 有些孩子喜愛講話很溫柔的老師,有些孩子喜愛活力四射的教師;有些老師特別專長於音樂的活動或是體能的活動,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成效。事實上,孩子在自己喜愛的老師陪伴下學習,常會使學習效果加倍。所以,家長對幼稚園是否立案、師資來源、環境規劃與安全做評估考量後,也應帶著孩子去看一看不同理念的幼稚園,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老師,自己決定要讀那一所幼稚園。 ●孩子在某種教學型態的幼稚園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教學法並非盡善盡美,選擇時要注意孩子在某種教學型態下,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比如,「單元教學」雖然學習內容較廣,但多為教師主導,老師安排什麼,孩子就學什麼,易造成孩子被動學習的模式。「蒙氏教育」強調專注、自理能力的培養與秩序感,讓孩子從教具的實際操作中學習讀寫算,但相對的,常會讓人覺得一板一眼,較少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發揮創意。「角落教學」、「方案教學」裡,孩子發揮的空間很大,但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孩子秩序感不夠。「傳統教學」常將學習抽離孩子的生活記憶與經驗,也不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使學習缺少了樂趣。 既然各種教學法有得有失,家長選定某種教學型態之後,可針對該教學型態的可能缺失加以補足,例如:蒙特梭利的孩子較常從事靜態的工作,較少建構式玩具(積木、樂高組合玩具)或發揮創意的藝術活動,家長即可利用每天接孩子回家的時刻,帶孩子去公園、大操場跑跑跳跳半小時;回家可多鼓勵孩子玩建構玩具、畫畫、做勞作。 ●老師是教學法好壞的關鍵 家長在為孩子選幼稚園時,不要太迷信於某教學法,仍應以「教師」作為選擇的指標。教學法的好壞取決於教師,一個好的老師才能讓其教學法發揮最大的功用,如果沒有好的引導者,再好的教學法也是沒有用。比如:幼稚園所採的教學法雖然標榜是以尊重孩子為本位,但如果在真實教學情況下,老師經常是在旁發號司令、干涉孩子,或者孩子的反應與他預期不同,就會立刻表現出不高興或不以為然;當孩子出錯,甚至會不耐煩或嚴厲責罵孩子,還是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何判斷老師的好壞呢?家長可參考本手冊的「這是不是一所師資優良的幼稚園」。

日月潭惠蓀林場二日遊

2009年01月27日
公開
5

此次家族出遊是委託旅行社辦理 第一天 家裡∼日月潭遊湖∼泰雅渡假村(宿) 07:00-07:20 家裡集合準時出發..快樂召集令、國道風光、車上KTV及團康 09:00-09:30 休息站小憩..觀瀑樓..聽雨軒..來也匆匆、去也沖沖 11:20-12:20 午餐時刻 12:50-15:30 921的劇烈搖撼之後.日月潭的全貌有多大的變化.請您拭目以待 光華島(邵族聖地被921地震震島的老樹).文武廟(晨鐘暮鼓.山明水秀) 涵碧樓(碧麗輝煌).德化社.慈恩塔.等景觀究竟再重建後展現了何種風貌 新式遊艇.:搭船遊湖.新鮮又好玩.重點是安全歐 16:00-17:40泰雅渡假村: CHECK IN(分配房間)之後自由活動:到處走走.欣賞山林之美! 享用度假村設施:SPA..衝瀑戲水..遊樂設施..歐式庭園景觀..原住民 歌舞表演..冷泉..溫泉SPA..泳池戲水 18:00-19:00 晚宴大餐 19:00 以後 自由活動..品茗、卡拉ok、看表演 第二天 蕙蓀林場∼草屯用中餐∼新社採菇∼公司 06:30-07:30 晨喚!起床了!歐蕾時間後享用早餐 08:00-10:00 蕙蓀林場:自由行.森呼吸. 青蛙石、楓林瀑布、健康涉水 步道三條步道各有特色.林場內海拔落差達2000多公尺.林向 多樣.芬多精濃郁清新.是休閑養身的好去處.沿途還有媲美 太魯閣的峽谷地形可以欣賞歐 12:00-13:00 午餐時間到 13:30-15:30車埕遊蹤:古意盎然的木業展示館(要門票ㄡ)..車埕車站..全台唯一 全開放式站亭設計..梅子酒莊..信義所生產的優良梅子送到車埕釀成好酒..日月茶廠:老同事互相扶持守護著台灣有機農業的例證 16:30-19:30 經草屯…台中…西湖休息站...回到溫暖可愛的家。

孩子的規律與生活 (有0-7歲孩子的必看)

2009年01月17日
公開
27

0-7歲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身體的模仿, 而非語言的理解,我們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們讀書、寫字,教任何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 因為孩子愛我們,他們會盡最大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滿足我們要他們做的事, 但這些學習成果都是假象,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如果讓孩子自由、順性的發展,讓他們做自己,他們就會一直遊戲、遊戲、再遊戲。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只要有東西,就可以一直玩,我們不需要給孩子精緻的玩具, 越精緻、昂貴的玩具對孩子而言越是沒有用的玩具,因為這一類玩具多有固定的玩法,玩法有限,孩子很快就玩溺了, 接著他們就會開始拆解玩具,拆了之後就裝不回去,然後玩具就壞了。 孩子的意識發展是跟著周圍的環境走的,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不是頭腦或智力來做決定,孩子一入校園, 看到一根棍子便玩起棍子,把棍子當馬騎;接著看到石頭,放下棍子撿起石頭玩,最後也忘了他還在玩棍子……, 所以,一直是環境在引導孩子,環境抓住孩子,環境中有任何東西吸引他們,他們的焦點就跟著轉移。 我們要了解,孩子是透過「做中學」的,他們做任何事會本能地不斷反覆, 例如:小嬰兒要站起來,試了一次又一次,跌倒了再爬起來。孩子的學習,都是透過不斷練習才成功的。 小嬰兒出生時,他們的身體看起來似乎已經發展完整,但事實上仍然有許多未完成的, 孩子的眼睛要到8歲才會發展完成,肝要到12歲才發展完成,其他像腎或許多器官還要更大才會發展完成, 身體發展健康與否就決定在生命的頭7年,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有最大發展的可能。 另一方面,如何發展孩子健康的感官也很重要,孩子出生時,感官便向世界開展, 孩子如何經驗這個世界,與他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鼓勵父母在家裡可以預備這些玩具給孩子: 1.去樹林、公園或海邊玩時,搜集東西給孩子,例如:石頭、木頭、貝殼等,把這些大自然的素材給孩子,他們就會很自然的去玩。 2.娃娃:不給孩子硬的、塑膠的娃娃,要給孩子柔軟、溫暖、沒有表情的娃娃,沒有表情的娃娃給孩子想像的空間。 3.舊衣服:一些不穿的舊衣服,可以讓孩子拿來玩。 在紐西蘭,有些人家裡很漂亮,有很好的沙發、很漂亮的裝飾、很好的裝璜,還有美麗的房間, 但是這樣就沒有地方給孩子玩,因為要保持美麗。 但是實際上,孩子是需要遊戲的,而且特別需要在大人腳邊玩,不要一直說:「你去,你去房間玩。」 孩子離開大人就不會真正的玩,他們喜歡在大人的身邊遊戲。 我曾經在一個孩子房間裡看到,地毯是一個圖案、床單是一個圖案、窗帘、牆壁各有不同的圖案, 如此一來,我們如何期待孩子可以安定、安靜、和平的睡覺? 台灣是世界上有名的塑膠城市,我們要避免這樣的東西給孩子,免得孩子無法有好的感覺、好的看見, 如果形體是很不自然的,例如:誇張的表情、失真的玩具,孩子吸收到的就是不自然、不細緻的印象。 在紐西蘭,我告訴朋友們,在台灣有些幼稚園裡都是塑膠草皮、塑膠樹、塑膠玩具…,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   童年很短暫,需要自由的發展,多帶孩子到戶外動一動、跳一跳是好的。 現代孩子多住在高樓,出門就坐車或摩托車,很少有走路的機會,有的話也只有走幾步路, 我每天都走路到學校,走路回家,走路做很多事,透過自己的身體完成很多事情。 在世界各國,今天和過去的經驗很不一樣,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年前、20年後孩子的能力差別非常非常大, 我們要正視這些狀況,才能幫助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有光著腳在草地上行走的經驗,感受土地、露水…; 我們要讓孩子有爬樹的經驗,這是與人工的爬梯不同的,因為爬梯有一定的形狀,不是正方形就是長方形,爬樹更具挑戰性,因為每棵樹都不一樣 我小時候的家,房子外面有圍籬,圍籬頂端尖尖的,我非常喜歡走在圍籬尖端,在上面練習平衡,一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那平衡的感覺。 人要成為一個平衡的人,必須要先得到身體的平衡,如果身體不能平衡,內在其實是很難平衡的。 在台灣,週一至週五大家都很忙,到了週末就想放鬆、休息,所以帶孩子去公園、去露營、接近大自然成為很多人最後才會想做的事。 我要再一次慎重的提醒父母:0-7歲的孩子需要充分的動、爬、跳,如果他們可以充分地動、爬、跳,他們就能更自由的進入語言表達、思想表達。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成熟且思想自由的人,不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而是要讓孩子有很多動、爬、跳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大人要陪著孩子一起去做,這些生活上的改變是非常值得的! 問題一:老師剛提到孩子會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聽同一個故事,可是我的孩子都對我說:「媽媽,講別的,不要每次都講這個。」她已經4歲了,這是正常的現象嗎?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要更多一點,有的要更少一點。我曾經跟一位家長做入學前的面談,我告訴家長,學校裡同一個故事要重覆聽三週,這個媽媽說:「不行,我的孩子一個晚上就要聽6個故事了。」 最後,這個媽媽讓孩子來上學了。一年結束後,媽媽告訴我:「我們現在一個晚上只要一個故事就夠了。」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已進入學校的節奏裡。 重覆說同一個故事是要讓孩子可以消化,真正吸收整個故事,當然有些孩子會更快消化,所以,不需要將這件事情看得那麼嚴重。 問題二:如果已經講完一個故事,孩子又要求另一個故事,是否要迎合孩子呢?     一個晚上給孩子一個故事是很好的原則。常常孩子要求一個又一個故事是因為還不想睡,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父母這時候只需要給孩子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夢裡的小天使已經在等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期待明天的故事。 問題三:我的孩子現年4歲,另外我還有一個小嬰兒,可是4歲的孩子表現出急欲認知的渴望, 例如:看到桌上的醬油瓶,就會指著字問我:「媽媽,這是不是醬油?」以前有給孩子學英文,可是現在沒有了,畫畫時,她會在房子上畫門牌,寫號碼,也會寫英文,孩子有強烈的認知欲望,我該如何面對較恰當? 從典型的情況來看,老大出生時,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整個世界就是天堂, 因為父母都愛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當老二出生時,不管父母如何照顧老大,老大仍會覺得被推出天堂,所以,不管老大做的任何事無非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要父母關心。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別的時間單獨和大人在一起,也許是父母,也許是祖父母,如此他才會感受到大人是和他在一起的,如果有2∼3個孩子一起和 大人花長時間在一起,孩子仍然不會感受到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不僅人智學如此討論,心理學亦如此, 所以,「品質時間」很重要,並不是要很長的時間,重要的是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一天10分鐘就夠了,這段時間裡,是一對一,不受任何干擾的,即使是電話鈴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告訴孩子:「現在就是你的品質時間。」 一個孩子很容易,也不急,如果有二、三個孩子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有單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夫妻只有二個。 比較容易的方式是孩子睡覺時間不同,小的孩子比較早睡,大一點的孩子比較晚睡,然後一個一個輪流陪伴,但是,說易行難。或者有些孩子早起,那父母就早起,總之,找出一週的時間表,努力從中找出10分鐘給孩子。 品質時間要每天規律,不要有時早上,有時晚上;也不要今天十點,明天八點,如此沒有規律,孩子會不知道他可以做什麼。 規律生活的建立也需要一段時間,剛開始品質時間時,孩子會很興奮,他可能會叫、會鬧,主要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慢慢的孩子的身體就會感受到這個規律,知道這個時間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然後,不好的行為、吵鬧就會消失。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父母一開始很熱,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很快樂,可是有時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影響,例如:去爺爺奶奶家或是某人生病,然後就忘了品質時間,最後就漸漸不做了,等到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又變得攻擊,問題又出現時,才又想起品質時間。不過,只要再重新開始做就好了,但是一定要去做,特別是有好幾個孩子的家庭更需要。 我有一些經驗,在有好多個孩子的家庭裡,常常中間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大的孩子會被要求去做一些事情,而小的孩子因為還小也會倍受重視,除非中間的孩子偶爾也能做做壞事或大叫一下,否則很容易受到忽略,特別是安靜的中間孩子最需要品質時間。 品質時間要做什麼隨孩子的需求而定,也許一個孩子想要父母為他讀故事;另一個孩子想要父母陪他玩玩具;另一個孩子只想和父母說說話,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我有一個孫女,每天,我都和她一起洗澡,我孫女就會在這時候玩玩她的小鴨鴨,這段時間就是我和孫女的品質時間。品質時間重要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感覺。

數學-邏輯智能 (轉貼)

2009年01月16日
公開
32

  專家 / 楊秋仁 新竹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附設光明幼稚園園園長   良好的數學-邏輯智能,並非全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科學訓練也很重要。根據研究顯示,嬰兒期是孩子數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學習的關鍵時刻,在生活中隨時給孩子認識、訓練數學的機會,不僅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可以得到發展,對於其他智能也有很大的提升。 抓住0∼6歲關鍵時刻  學齡前孩子所學的數學或是數學概念、邏輯,它的內容都應該要與生活經驗有關,最好都是日常生活中必須用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感官、感覺去利用隨手可得的「具體物品」學習。 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容,必須要根據幼兒發展的能力與特質來安排,一般來說,幼兒階段可接觸的數學概念有: 1. 認得基本圖形:知道及能夠分辨何者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 2. 數、量、形的觀察與比較:如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高低、厚薄、多少;他們會說出:「有很多車子喔!」、「怎麼都沒有人」、「房子好大喔!」等語句。 3.知道常見物體的數與單位:如一隻狗、兩頭牛、三朵花……。 4.了解10以內數字的順序:能辨認0至10的阿拉伯數字,以及中文一至十的數字。 5.方位的理解:知道運用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方位語,辨識位置。 6.時間:認識時鐘、會看月曆、辨別昨天、今天、後天以及日常生活作息時間。 7.錢幣:了解簡易的幣值概念,會使用錢幣買東西、打電話。 關鍵時刻的關鍵學習 9-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大人們的一些語句及最初級的數學概念,雖然他們還不太會說話,也不會口頭數數,但是已經能表現出對「數」與「量」的理解了。此時,他們能夠區分物品的大小及多寡,如他們知道這個蘋果很大,那個玩具很小,了解父母給的糖果多還是少。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大小」、「多少」、「順序」等概念的引導。 ◆情境學習DIY 數數與摸摸 1. 材料: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如茶杯、各種形狀或大小的空瓶子、糖果、小石子……。 2. 做法:讓孩子一面摸(感受物品的形狀及大小),一面數(若孩子還不會講話,則由父母邊數邊拿給孩子看),一面念出來。 3.功能:把抽象數字具體化。 13-22個月 這是嬰兒發展數字認知的關鍵期,父母可以為其購買市面上專為孩子所設計的數學學習玩具,或者在和孩子遊戲時,特別強調數學的概念。 ◆ 情境學習DIY 找數字 1. 材料:數學卡、數字遊戲機(按對數字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2.做法:拿出一至十的數學卡,教孩子認識紙卡上的數字,再請孩子在數字遊戲機上按出認識的數字。 3.功能:從認數字及找數字的過程,孩子可以認識數字的抽象表現,並加深對數字的印象。 2-2歲半 這是嬰幼兒計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時刻,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 ◆情境學習DIY 算算看有多少 1.材料:玩具、餅乾盒、飲料罐、書……。 2.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標上價錢,再做一些紙幣來玩買賣遊戲。 3.功能:瞭解價錢和錢的數法,進而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讓孩子了解運算在生活上的實際用處。 5-6歲 這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的關鍵時期,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教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運算題及應用題。 ◆情境學習DIY 1.材料:九九乘法表 2. 做法:可以開始讓孩子背九九乘法,並透過視覺、音樂、肢體等方式背誦。(見下文) 3. 功能:讓孩子了解加減的意義後,進而培養倍數的概念。 利用多元智能背九九乘法 多元智能是近年來的學習主流,許多父母都知道什麼是多元智能,但如何熟練運呢?在這裡為父母們介紹一個學習的實例──背九九乘法表。 許多孩子視背九九乘法為難事,雖然經過努力地反覆背誦,結果卻仍然令人失望。其實,每個孩子的智能發展不一,所以面臨的困難也不一樣,湯馬斯.阿姆斯壯(Thomas Armstrong)在《因材施教》(遠流,王凡譯)一書中提到,語文能力強的孩子,往往記得住九九乘法表,但卻不見得了解其背後的意義;而數學-邏輯能力強的孩子,雖然可以輕易地了解九九乘法,卻又不一定背得下來。以下就提供一些生活上隨時可以進行的方法,並利用八大智能的特色來教導孩子背九九乘法: 1. 利用語文智能 通常語文能力強的孩子喜歡閱讀、寫作、說話,父母可以讓孩子口頭背誦九九乘法表,或者利用練習卡來讓孩子口頭回答乘法問題。 ◆透過語文來訓練數學,也可以讓孩子同時鍛鍊語言表達能力;而父母可以注意孩子的發音及咬字是否正確、清楚。 2. 利用數學-邏輯智能 用小石子、火柴、牙籤等物品,讓孩子自己排成兩個兩個、三個三個或四個四個……一組,在遊戲中發現乘法規則。例如,三堆小石子,每堆有四個,你可以問孩子總共有幾顆小石子?如果孩子正確答出有十二顆,你可以再問問孩子如何知道答案;如果孩子答錯了,你可以改用較少的數量,再引導孩子作推算。 ◆此部分的鍛鍊,最能夠了解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程度,但不須要求孩子的運算一定要正確,培養孩子的推理能力才是重點。 3. 利用視覺-空間智能。 你可以給孩子一張紙,上面由一寫到一百,每一行寫十個數字,然後要求他們在每隔一個數字的格子上填上顏色,這會給他們「二的倍數」的視覺圖案;接著再給他另一張,要求他們每隔兩格畫一個格子,標出三的倍數……以此類推。每一張圖會形成不同的圖形,這不但可讓孩子更清楚倍數的概念,也使他易於形成乘法的觀念,並且有助於記憶。 ◆透過此步驟來背乘法表,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不同的顏色,也可以讓他透過視覺來鍛鍊空間感;此時若發現孩子無法分辨顏色的不同,則可能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色盲的情況。 4. 利用肢體-運動智能。 讓孩子排成一排走路,走一步說出一個數字:1、2、3……;然後請孩子每隔一個數字拍一下手,進行完畢後,再請孩子每隔兩個數字再拍一下手……。除了拍手之外,跳躍、翻滾、爬行等運動也都可以嘗試做做看,如此一來,倍數的觀念就可以透過肢體的實地操作,內化到孩子的腦子裡。 ◆父母可以趁此時了解孩子肢體動作發展的情形,注意他在肢體動作上是否有遲緩、不協調或難以實行的情況,必要時應向醫生求助。 5. 利用音樂智能。 選一首節拍自然而規律的兒歌,讓孩子照著旋律唱九九乘法表(二二得四、二三得六……)。如果找不到適合的兒歌,用節拍器打拍子也可以,父母應視孩子的學習狀況調整節奏的快慢;還可以每隔一個數字、兩個數字,故意大聲或故意小聲,讓孩子透過聲音的變化,來感受倍數的不同及概念。 ◆透過兒歌吟唱或節拍器認識九九乘法,是最容易讓孩子背下九九乘法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訓練孩子的節奏感及音感,對音樂智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在背下九九乘法表之後,你也可以請孩子自行選擇歌曲,試試不同的節拍來背誦。 6. 利用人際智能。 先教孩子一些有關於九九乘法表的基本觀念,然後再請他去教其他小朋友。 ◆透過教學的過程,孩子不僅可以更了解九九乘法的概念,也可以交到許多朋友喔。 7. 利用內省智能。 讓這些孩子自己解題,或給他們正確的答案,讓他自己訂正;或給他們電腦軟體,讓他自己學習九九乘法表。總之,讓他用自己的速度學習,自己對答案,以便得到立即的回饋。 ◆有些孩子需要獨自學習,不喜歡被干擾,這時父母可以安心地讓孩子自己學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等到孩子有疑問而無法解答時,再適時給予協助。 8.利用自然智能 華納美國幼兒學校資優數學老師陳立中表示,自然界有許多現象都有其規律,這些規律是不變的,如大至四季的周而復始,小至昆蟲的一生,父母可以時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體會萬物生生不息的道理。當孩子接觸美麗的花朵時,請他數一數,一朵花有五片花瓣,五朵花總共有多少花瓣呢?或著問問孩子,一隻蝴蝶有一對翅膀,一對就是代表「有兩個」的意思,那麼三隻蝴蝶有多少翅膀呢?請孩子數完後,再告訴孩子其與九九乘法的關連性,相信孩子很快就能理解。 ◆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了解生命的奧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父母不要一味地只想提升孩子的智力,有時也要讓孩子透透氣。 啟發式教學 讓孩子愛上數學 「學數學,有那麼痛苦嗎?」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算數學時痛苦的樣子,不禁提出這樣的疑問。其實,數學是很有趣的,只是受限於教材的枯燥無味,學起來就會有點悶,如果老師的教學方法又選擇錯誤,只會叫學生不斷地死記硬背、紙上運算的話,那麼,數學就會變成一門令人退避三舍的學科。 華納美國幼兒學校園長林芃君表示,由於升學環境的競爭,使得師長們過於重視成績的表現,而忽略了數學的本意──解決問題;其實,學數學也可以很好玩,但是首要拋開傳統的學習觀念。林芃君園長說,學齡前的孩子學數學,千萬不可在意他算得快不快、對不對,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好奇心及學習動機。 ?生活、遊戲中學數學 學問始於生活,也終於生活中的運用,所以數學家透過歸納、演繹的方法,用抽象、簡易的符號縮短了知識的繁雜。為此,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在生活中找數學,再將學會的數學知識,化成智慧運用在生活中,才能真正進入數學的殿堂。 學齡前的孩子,所有的學習幾乎都在生活中,而他們的生活,除了正常的作息之外,大部分都是在遊戲,所以如果能將數學的概念融進他們平常的遊戲中,孩子就能夠很容易接受數學。 ?操作中學數學 從幼兒園、小學,甚至一直到未來的學習,「操作」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在「做中學」的孩子,將會是一位獨立、有自信的人。陳立中老師對幼兒數學有很大的領悟,因此他教學時有個原則:告訴他→忘記;秀給他看→記得;自己動手做→了解。如在教孩子認識時間的概念時,他會讓孩子親自去操作沙漏、時鐘、手錶等相關物件,讓孩子一邊操作時針、分針,一邊體會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快地就能了解時間的概念。 ?教學相長 學得更快更多 陳立中老師在教學時,特別喜歡請已經學會的孩子,去教還不會或一知半解的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表示,當人要把所知的事件傳授給他人時,自己一定要非常透徹了解,否則就沒辦法清楚地教給他人。知識若透過自我消化後,很容易就會成為自己的,要忘也忘不了。所以,他非常贊成讓孩子互相討論教導,如此不但可以加速學習,透過彼此討論的過程,還可以促進同儕之間的合作與關心,進而提升人際智能。

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和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2009年01月15日
公開
28

教孩子學習數學,不要用舊式的數學觀念(強調演算)來教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自己的經驗、思維模式來要求孩子。 如果能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孩子就會有興趣,例如-準備一些有趣味的材料、教具、遊戲,孩子就會喜歡,通常我們可以用下列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 隨機教學—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把握情境及機會,介紹或比較東西的大小、 長短、 高低、 粗細、 厚薄 、輕重、遠近、 快慢, 教孩子分類比、較、對應、增減…。可以利用路樹、 汽車、 行人、食物、器具….來做數學。 利用實物實況—生活中幾乎每個時間都在使用數學, 指導孩子打電話, 買東西時請小朋友計算價錢,甚至協助付錢..。在當小幫手當中,就接觸數學。 利用教具玩具—有些積木 、圖卡、 玩具有很具體的數學概念設計,可以讓孩子操作,用玩玩具來玩數學的遊戲。 利用電腦—電腦的輔助教學係統有很多好玩的數學遊戲,利用孩子愛打電動玩具的興趣,接觸電腦學習數學。 透過益智遊戲—樸克牌 、大富翁、 各種棋藝的玩法都與數學邏輯有關,拿它們來當橋樑教孩子的數學以及邏輯概念。 利用生活統計表—家用的預算表,孩子記錄自己的零用錢的累進和花費,統計儲蓄情形,讓孩子參與生活計劃,一方面可以學習關心家庭狀況,一方面學習生活數學。 透過團體遊戲—在孩子與別人互動中,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習,例如--比賽、 輪流、 程序….分數 比例。 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很多,基本上要以愉快的經驗為重要考量,不但孩子愉快,與他們互動的成人也要愉快,才能使數學遊戲更好玩。 盡量利用身邊的器材,越生活化越自然,甚至不要為數學而學數學 。用很多樣的玩法,反覆相同概念的玩,使孩子更熟練,更得心應手,也就更有成就。可以與其它的領域連結一起學,例如-在唱歌中學數學,在閱讀、 在科學觀察、在社會遊戲中學習數學, 不管是用那一種方法、形式學習數學,不能忽略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並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一 、數數與摸摸—1.材料—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 茶杯、 椅子…。 2.做法—讓孩子一面摸、一面數、或把數子卡擺放在旁邊。 3.功能—把抽象數字具體化。4.延伸—可以玩加法、 減法。 二、 猜猜有多少—1.材料各種形狀大小的空瓶子 、糖果、 栗子、 石頭…。 2.做法—請孩子把糖果放入各種瓶裏 ,看不同的瓶子它們的容量、數量、而且比比看。 3.功能—加強數量與容量的概念。 4.延伸—加入數量的名詞相同 、較多、 最多、 最少…和共有。 三 、量量看多少—1.材料—各種尺 、家具、 牆…。 2.做法—請孩子用尺來度量物件的長短、 並將結果列表。 3.功能—瞭解物體大小、長度。4.延伸—討論長和寬 圓周…。 四、 比比差多少—1.材料—相同的茶杯、 瓶子、 容器數個。 2.做法—將瓶子裝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後按序列排好,比比看。 3.功能—瞭解序列、高低…。 4.延伸—用棒子敲杯子 ,聽聽看-聲音的高與低。 五 、秤秤看多少—1.材料—磅秤或量體重機 ,孩子可接觸的物品…。 2.做法—教孩子看磅秤的數字,然後實際去量- 書、娃娃…的重量。 3.功能-瞭解輕、重 和比較。 4.延伸—按輕重序列畫下所量之物品。 六 、算算看多少—1.材料—玩具、 餅乾盒、 飲料罐、 書….。 2.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標上價錢,做一些紙幣、 做買賣遊戲。 3.功能—瞭解價錢和錢的數法。4.延伸—認識真的錢幣的幣值。 七、分分看多少—1.材料—各類扣子、 別針、迴紋針….蛋盒。 2.做法—讓將這些扣子 、迴紋針…加以分類,置在蛋盒的凹槽裡 。 3.功能—學習分類、辨別..。4.延伸—分類後加以計量、比較、序列。 八、 填填看多少—1.材料—16開大紙張、 膠水、 豆子、 樹業、 種子、 碎布、 扣子…十種。 2.做法—紙上畫橫線區分為十格, 孩子將細小東西分類黏上,然後計數、寫上數目。 3.功能—練習寫數目字 4.延伸—格子可以變化,做成造型成一幅畫。 作者 光明幼稚園 園長:楊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