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嬰幼兒的皮膚特性與常見問題

2012年07月09日
公開
117

嬰幼兒肌膚約需3年的時間,皮膚特性才能接近成人,因此爸比媽咪必須多加留意小寶貝的稚嫩肌膚,才能幫助寶寶遠離外在的刺激與威脅。嬰幼兒的皮膚有五項特性,包括:體表面積大、控制酸鹼度能力差、免疫系統差、皮膚薄以及體溫調節能力弱,家長若能針對寶寶的特點,加以注意與預防,定能讓他遠離皮膚問題的困擾。寶寶的皮膚表面積較大、汗腺分佈密度高、水份流失快,都會影響體溫調節的功能。此外,嬰幼兒身體表面積與體重的比例比成人高,加上皮膚較薄,因此塗抹在皮膚上的物質很容易就被吸收了,媽咪在為寶寶選擇清潔保養品時需特別留意。 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有以下幾個: (1) 粟粒疹(或稱皮脂線阻塞)–發生於初生嬰兒的鼻子及臉頰上的白色小點,會隨時間自行消失,毋須處理。 (2) 痱子(或稱汗腺阻塞)- 當環境中的溫度高、寶寶太熱時,可能會出現一片小紅疹,上面併有一些小水泡,這就是嬰幼兒常見的痱子。寶寶有痱子問題時,媽咪應保持環境通風與降溫、減少寶寶身上的衣物,並勤於為他更換衣服、盡量維持皮膚乾爽,症狀輕者會慢慢好轉。 (3) 蕁麻疹- 皮膚出現類似蚊子叮咬後的紅色斑塊或白色斑塊,周圍皮膚呈現紅色變化,感覺奇癢,稱為蕁麻疹。蕁麻疹可以是對食物或藥物而產生的過敏反應,也可以因接觸某些植物、衣物或動物皮毛而產生。發作時可用冷毛巾冷敷止癢,狀況嚴重時,或出現眼皮及嘴巴浮腫時,則應儘速就醫。 (4) 濕疹- 嬰幼兒的濕疹(其中有遺傳體質者稱為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家族性過敏體質造成,通常會在出生一年內發病。容易在雙頰、脖子、手腳關節屈側的皮膚上,出現紅疹或小水泡,有時因皮膚破損合併繼發性細菌感染則有化膿現象。罹患濕疹的寶寶,常會因為癢而不停的搔抓,媽咪最好把寶寶的指甲剪短,防止抓破皮,讓細菌有侵入皮膚的機會。此外,洗澡時要避免使用過熱的水,衣著也必須是舒適吸汗的,才不會加重寶寶的溼疹發炎情況。 (5)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目前發生原因不明,約有1/3∼1/2的發生率,多發生於0到3 歲的寶寶頭部,症狀為臉頰、頭皮、耳朵出現脫屑及小紅疹,輕微者6個月內會自行痊癒。如果頭皮上出現厚厚的硬痂時,可先使用嬰兒油或橄欖油讓痂皮軟化後,再用溫和的洗髮精輕輕洗掉。 (6) 尿布疹- 尿布疹在嬰兒照顧上的發生率極高,往往是因為照顧不周的關係。初期皮膚會有泛紅的情形,一開始如果沒有及時照顧改善,即會出現有如丘疹樣反應,而後也可以因為繼發性皮膚感染造成破皮潰爛的情形。預防尿布疹,除了要勤於更換尿布外,還要徹底清潔寶寶的皮膚,並利用晾乾技巧保持小屁屁乾爽。如果尿布疹持續不退,或出現破皮、流血或嚴重紅點及脫皮,可能代表受到感染,應由兒科或 皮膚科 醫師診治。

新生兒預防接種注意事項

2012年07月06日
公開
146

新生兒預防接種及注意事項: 嬰兒室出生之寶寶,於出院前施打B型肝炎第一劑。 若母親為B型肝炎帶原者,即HBeAg(+),均於寶寶出生24小時內,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寶寶住院期間應接種卡介苗,若因其他原因未行接種,則應在符合接種條件時儘快帶寶寶回健兒門診,並施打卡介苗。 預防接種時間及記錄,請參閱兒童健康手冊。 注意事項: (1)預防重於治療,請及早接受預防接種。 (2)請按時接種,以維護健康。 (3)各項預防接種後,局部偶有發紅疼痛或呈現輕度發燒及 倦怠感,可多喝開水,1-2日內即會消失,但如有特殊反應者, 請洽詢接種單位。 (4)未按規定完成預防接種者,在六歲內應儘速接種。否則入 學時,仍應依規定補種。 (5)有關接種服務時間及相關事宜,請以電話諮詢。 接種後反應: (1)卡介苗:a.接種10∼14天呈現小紅結節。4∼6週變成膿包或潰爛。b.平均2∼3個月癒合結痂。 (2)小兒麻痺:a.通常無反應。b.極少數有噁心、嘔吐、發燒、腹瀉。 (3)麻疹:注射7∼10天輕微發燒1∼2天消失,輕微發疹或沒有。 (4)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和疫苗:a.注射部位發紅結硬塊。b.稍微發燒。c.疲倦。d.胃口減低1∼2天消失。 (5)日本腦炎:a.通常無反應。b.少數有注射部位發紅疼痛,全身輕度疲倦,頭痛發燒,2∼3天消失。 (6)其他:傷寒、霍亂、等其他預防注射視流行之可能性及需要而定。

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五大絕招

2012年07月05日
公開
49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再去責怪他們缺乏獨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完全取決於父母對他從小的培養。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招式 第一式:啟發他自解困難 臨出門時,孩子突然想起老師要他帶紅色的東西去幼兒園,而紅色的東西雖然家中有,卻需要花時間尋找,而時間對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緊迫,你是否會立即幫孩子尋找? 對策: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的紅帽子也是紅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色的?” 提示:當孩子掌握了這種方法,平時你還可以加大難度,讓他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在1分鐘內列舉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這些有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會驚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尋找辦法。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招式 第二式:解圍不如學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他向你求助,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責怪,你是否會幫他編個理由來應付呢? 對策:你不妨對孩子說:我們應立個規矩,不許找藉口,你要對自己行為負責。接下來,你不妨找找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組織、安排能力,還是其他。從根本上停止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應,勢必會造成孩子有問題就等著你來為他解決。平時你可以給他一本日曆,讓他記下活動時間,或者用即時貼記下時間安排,以便隨時提醒。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畫作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權衡利弊 為了周日的家庭出遊計劃,你們已有較長時間的安排,卻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學盛情的邀請,讓他前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對此,孩子不免有些為難,希望父母為他拿個主意,你是否會當機立斷呢? 對策:你應該幫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是怎麼樣?而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同學又會怎麼想?告訴他,每個決定都會有有利和不利的兩面。 提示:千萬不要替他拿主意。你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將帶來的後果,學會自己權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經常練習做決定,那麼,長大後在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就能應付自如。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招式 第四式:從失敗中站起來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參加非常感興趣的球隊選拔賽,卻被淘汰而沒有錄取,當他傷心地對你說:我以後發誓再也不會參加這項活動時,你會如何幫助他呢? 對策:不妨告訴他,你非常理解他現在的感受,但是沒有必要落選就放棄這項運動,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時總會出錯,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沒有做得更好,才導致這次失敗,只要想辦法做好,還是有機會的。 提示:讓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是幫助他們自立的重要環節。平時可以給他講講你以前犯的小錯誤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後應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學會自己為自己打氣。 第五式:與同伴協商問題 當孩子為看電視的某個頻道,與同伴爭論起來時,你是否會急於參與其中,為不愉快的他們裁決問題呢? 對策:你可以提醒他們,生氣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各自去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是提示他們可以採用扔硬幣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決定結果。 提示:沒有什麼辦法比讓孩子自己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更好。而父母的責任,只是在於提示他們協商時注意各自的行為。在他們互不相讓時引導他們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