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做什麼公益?關懷出養兒童,為他們圓一個有家的夢想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64

做什麼公益?關懷出養兒童,為他們圓一個有家的夢想 出養兒童是什麼? 台灣少子化已成為未來人口結構及社會發展的隱憂,然而生下來的孩子,並非都獲得適當的對待,有些孩子甚至一出生就失去了家和溫暖的依靠,近來媒體上連續出現多起未婚小媽媽無法面對生子的壓力而棄養的案件,甚至危害孩子生命,值得社會大眾的關注。 兒福聯盟自民國81年起進行收出養服務工作,截至97年為止,兒盟出養諮詢電話件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尤其在前兩年的金融海嘯中,因經濟困頓而考慮將孩子出養的案件數增加許多。去年一年兒盟接獲585件出養諮詢,平均一天有1.6通電話想要出養自己的孩子。進一步分析出養原因,八成以上是因為「經濟困難」(80.1%),其次則有一半是因為「未婚生子」,無法或無力照顧而無奈出養。 另外,兒盟彙整從年初至今的12起重大棄兒案件中,發現有7起是由未婚的小爸媽所造成,由於年輕的小爸媽在普遍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多半無法處理非婚生子的問題,加上擔心家人責怪,迫使他們走上出養一途,讓剛出生的小生命頓時間失去家庭的溫暖。 為什麼讀者需要關心「出養兒童」? 或許是另類少子化的現象,現代人不想生小孩,進而也讓想收養孩子的家庭意願降低,兒盟觀察近幾年,於兒盟登記收養的家庭呈現下滑的趨勢,相較於五年前減少了將近一半,如此情形,除增加孩子的安置等待時間外,特殊需求的孩子最後也可能要尋求國外出養的途徑。 此外我們也發現,近十年來,有近七成(68.9%)的收養人對孩子的性別有特別期待。而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收養家庭中也有明顯顛覆。近五年來(95至99年),想收養女孩的收養人比例平均為五成四(54%),遠高於想收養男孩的比例。在兒盟照顧的出養兒中,也有些特殊殊需求的孩子,較難找到收養家庭,安置期間也相對較長。 當等待出養的兒童沒有任何病症或不易讓收養人接受的特徵時,從開案到進入收養家庭試養階段大約耗時三個多月;但特殊需求的寶寶卻需要花高達六個多月的時間,幾乎是一般寶寶的兩倍!什麼都能等,只有孩子的未來不能等!盡快幫出養兒找到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就能減少更多孩子無助的等待與創傷。出養兒童急需生活安置、妥善的健康照顧以及為孩子尋找一個家。 關懷「出養學童」需要什麼資源? 在台灣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父母缺位、自身疾病等因素被遺棄或出養,顛沛流浪進入兒盟出養服務。我們替孩子進行身心健康狀況評估,安排24小時家庭式安置照顧,針對心理受創的孩子進行遊戲治療和輔導,並和生父母討論孩子的未來。另一方面收養社工也努力為孩子媒合合適的收養父母,尋找一個永遠的家。 一般孩子約歷經6個月就可以順利被收養,但有的孩子卻因身體狀況不佳、膚色、家人背景或年紀較大而找不到合適的收養人,落入漫長的等待和無知的未來。這些孩子急需生活安置、健康照顧與完整心靈照護,一位孩子每月約需要三萬元的照顧費用,當孩子的安置時間拉長,極需要更多資源投入。 兒盟一年幫助200位以上收出養兒童,每年需要至少1,500萬元的「收出養兒童照顧基金」才能維持他們安置期間的生活所需。邀請大家共同響應捐款,幫助孩子們在找家期間也能有最溫暖健康的照顧;支持兒盟專業的收出養服務,讓孩子能順利找到一個永遠的家。 您可透過捐款方式,以實際行動投入對出養孩子的關懷 捐款請點我>Yahoo!奇摩公益「搶救生命.棄兒不捨-基金募集中」 「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出養兒童照顧基金的服務內容包含: 完整的心靈照護:補助出養寶寶在等家期間心靈照護、家庭訪視等心理重建費用。 全面的生活安置:補助出養寶寶在等家期間獲得優質保母24小時家庭式照護及生活所需奶粉、尿布等生活基本費用。 妥善的健康照顧:補助出養寶寶的基本健康保險、預防注射、門診等健康維持費用。 一般讀者如何參與、協助「出養兒童」? 兒福聯盟發起「搶救生命 棄兒不捨」出養兒童照顧基金勸募行動,預計募款1,500萬元,透過全面的生活照顧、妥善的健康照顧、適當的心理輔導並積極為孩子尋找收養家庭。 讀者可透過以下方式參與此計畫: 出養有管道,請勿棄嬰 年輕人性觀念較以往更為開放,以致於在少子化的現代,剛出生的嬰兒被遺棄致死的案例仍然屢見不鮮。兒盟呼籲照顧孩子有所困難的家庭,千萬不要丟棄孩子,遇到困難請打電話尋求協助:【

紅磲食物料理

2011年11月08日
公開
55

一:紅麴炒飯 準備材料: 白飯2碗、紅糟肉100克、雞蛋2個、 蔥花2根、油2大匙 紅麴料理醬2大匙、鹽1/4小匙 作法: 1. 紅糟肉切小丁,備用。 2. 炒鍋燒熱,注入油以中火燒至8分熱, 加入蛋液炒散。 3. 續入白飯炒散,再加入紅糟肉、紅麴料 理醬及鹽炒勻,起鍋前加入蔥花拌炒即可 起鍋。 PS:廚師秘訣:炒飯中之紅糟肉可改為豬肉或蝦仁。 二:紅糟冬粉 材 料: 冬粉3把、香菇3朵、蝦米1湯匙、碎肉3湯匙、蔥3支、薑3片、油3湯匙、芹菜 3棵。 調味料: 紅糟2湯匙、醬油1/2湯匙、鹽1茶匙、高湯1/2杯。 做 法: 1.冬粉泡軟切段,蝦米泡軟剁碎,芹菜切段。 2.起油鍋,入蔥、薑、香菇、蝦米、碎肉及醬油炒香,再下金針、冬粉及其他調味 料燜煮至汁乾,拌入芹菜翻炒幾下即可起鍋。 三:紅麴黃魚 黃魚1條(約600克)、薑末5克、大蒜末10克、青蒜苗10克、油3大匙、水500克 紅麴料理醬6大匙、鹽1/2茶匙、醇米霖2大匙 1. 黃魚洗淨,黃魚兩面身上分別切5刀;薑及大蒜切末備用。 2. 炒鍋燒熱,注入油燒熱後,將作法1的黃魚放入鍋內煎至二分熟,續入薑末及大蒜末炒至香味出來,加入紅麴料理醬、醇米霖、鹽及水煮開後,改小火燜約12分鐘,再以大火收乾湯汁,即可盛盤。 3. 上桌前,再灑上青蒜苗即可。 四:紅糟炒肉片 材 料: 五花肉1/2斤、青蒜3支。 調味料: 紅糟3湯匙、糖1湯匙、水2湯匙、油2湯匙。 做 法: 1.五花肉切片,青蒜斜切片。 2.起油鍋入青蒜白部分炒香,改小火下紅糟、糖、醬油拌炒數下。 3.五花肉片下鍋翻炒數下,於鍋邊淋入水,蓋上鍋蓋燜至肉熟,下青蒜綠色部分 翻炒數下即可起鍋。 五:糟香醇肉 材 料: 豬肉或雞肉或雞肫1∼2斤。 調味料:紅糟2∼3杯、鹽2湯匙、醬油2湯匙、糖2湯匙。 做 法: 1.肉洗淨切大塊蒸熟或煮熟。 2.紅糟拌入糖、醬油調勻待用。 3.蒸熟肉趁熱均勻抺上食鹽,約1小時入味後,以保鮮盒盛裝,一層 紅糟、一層肉,最後一層為紅糟,入冰箱冷藏三至五天即可取食。 4.食用時可直接切片冷食或蒸熱切片,配以青蒜白。 六:紅麴雞湯 紅麴和薑酒先炒雞肉 再放水和酒到電鍋燉

員工旅遊﹍照片未傳

2011年11月05日
公開
55

今天園長帶領大家一起去田尾玩;雖然集合的時間很早(Am6:20),但大家還是都蠻準時的集合,園長除了帶我們員工外,還帶了家人與她社區好友一起參加,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好開心,且帶領的車長小姐也很幽默,雖有些不適合孩子聽的話語,帶卻把大人們逗的哈哈大笑,我家寶貝還和同事的兒子玩在一起。首先我們第一站先去看花區,園長租了幾台腳踏車、電動車讓我們大家騎,沿路上大家與好友、同事有說、有笑也邊騎邊聊天,寶貝也和同事兒子還是同事媽媽坐後面,我們一車5人開心的聊得,很快便找地點停下來拍照,也順便讓孩子在那玩一下抓氣球換禮物、坐摩天輪,雖然也花了媽咪我一百五十元,但看到寶貝與同事兒子玩得開心,媽咪也覺得值得,騎完腳踏車後已快中午,大家集合往下一站去吃飯,吃完便繼續往下一個地點走,我們遊覽車帶著大家再去看一下玻璃博物館,大家四處逛逛、走走,也到大廟宇逛逛買名產,最後一站則去採楊桃,但有些同事不想買,所以停留時間很短,大家坐上車後便往餐廳去,因天色已暗(晚上5點多),所以園長先帶大家去吃晚餐,吃完都已7點多,大家上車後又開始說說、笑笑,直到休息站又停了一會後才又出發往回家路上,沿路上大家開心的說、笑過一天,今天真的很謝謝園長帶大家出去走走,希望我能快快適應這裡所有的一切,能跟隨這位好園長,直到孩子長大,謝謝園長喔!

萬聖節的由來

2011年10月31日
公開
49

萬聖節的由來 ( 10 月 31 日) 萬聖節是西洋鬼節,對國外來說萬聖節就像我們的中元節,這一天他們會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樣,到處舉辦狂歡派對。 「萬聖節」這個字,起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 而在萬聖節前夕,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爾特族人的年度豐收祭典,象徵著一年的結束,以及新一年的開始。 當時二千多年前的塞爾特族人(即目前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等)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過於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他們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會在每年 10 月 31 日的夜晚會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間。 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是塞爾特族人表達他們對太陽神的敬意,因為太陽神讓他們的穀物豐收,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冬天!可是在這一個夜晚也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傳說中,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為一。因此,這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唯一機會。 在 10 月 31 日晚上驚駭的時刻,活著的塞爾特人會為了躲避靈魂的搜索,在這天晚會上把家裡的爐火滅了,營造出一個寒冷陰森的環境,並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讓靈魂分不清誰是活的人,而不能夠找到替身;過了這個晚上,第二天就是萬聖節,一切也就回復平靜了。 萬聖節的習俗 :面具化裝 在古時候,如果有旱災或是其它重大的災難,人們便會帶上醜陋的面具,因為他們害怕深夜還在外面遊走的惡靈,如果晚上必須出門,便會戴上面具或用動物的皮毛裝飾自己,希望惡靈認不出他們來,或被醜陋的面具嚇走。 後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出去嚇鄰居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南瓜燈 在萬聖節還有雕刻南瓜燈的習俗,這是一則趣味的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據說有一個名叫傑克的酒鬼,他有一天邀請惡靈來一起喝酒,但喝完後卻沒錢付帳,他就設計要惡靈變成六便士 ( six pennies ) 來付酒錢,可是傑克又沒拿它來付錢,反而用一條銀紙鎮住惡靈讓它出不來。 惡靈苦苦哀求傑克放他出來並答應不來嚇他、騷擾他,於是傑克就它出來,到了第二年萬聖節,惡靈又與傑克達成協議,答應這一年不會來騷擾傑克,但沒過多久傑克就過世了,這時天堂拒絕收容他,傑克只好到地獄報到,可是因為惡靈已經答應他這一年不騷擾他,所以也無法收容傑克。 天堂地獄都去不得,傑克怎麼辦呢?而且路實在是太黑了,傑克也找不出路離開,這時惡靈就丟給他一塊已經燒得通紅的煤炭讓他在黑暗的地獄中比較能看清楚路,傑克將這小塊媒炭灰燼放在一個打了許多洞的菜頭當中,好讓它燒久一點。 根據這個傳說,後來愛爾蘭人就用菜頭來製作他們所謂的"傑克燈籠"。但是當移民們到了美國之後,發現新大陸的南瓜比菜頭普遍,於是改為用南瓜雕刻成各種鬼臉,然後在裡面擺蠟燭了,這就是“南瓜燈”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