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2年12月12日
公開
62

3招!輕鬆打敗戒不掉的夜奶

凌晨3點,房間又傳來寶寶的哭泣聲,媽咪又得拖著疲憊身軀前往安撫,妳是不是以為寶寶一定是餓了,就趕緊餵寶寶喝奶呢?其實正是因為妳的行為,讓寶寶養成夜間醒來哭泣的習慣喔!趕緊看看本篇內文,瞭解寶寶的夜奶需求,才能早日脫離夜奶的魔咒喔! 寶寶本來就有夜奶需求! 在寶寶剛出生,處於新生兒階段時,由於身體正快速發育成長,其營養需求是24小時不停歇的。從生理方面來看,尚未形成固定的生理時鐘,也就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區別,因此柏仁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國欽指出,「夜奶」兩字是由爸比媽咪的生活作息而定義,對於寶寶而言,只是不間斷地進食與休息。 另外,夜間生活的模式與寶寶之前生活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還在媽咪肚子裡時,寶寶被安穩的包覆於一個溫暖的環境之中,而且隨時都可以聽得媽咪的聲音-心跳聲、腸蠕動,讓寶寶感覺無比的安全感。 但一旦寶寶出生了,一個人獨自躺在小床裡,到了寧靜夜晚,爸比媽咪正享受這甜美的夢鄉時,小寶貝卻不習慣這片安靜無聲的狀態,這種不安全感是來自於環境。這也是許多爸媽會發現新生兒似乎在略為吵雜的白天睡得較深沉,進入夜晚卻睡得較不安穩。 爸媽的錯誤判斷:一哭就餵奶! 寶寶需要喝夜奶有著很多因素,除了上述提及的早期生理需求,需要這麼多能量來發育成長之外,洪國欽醫師指出,還可能因爸媽的判斷錯誤,以至於強迫寶寶喝夜奶。半夜裡,爸媽只要聽到寶寶的哭聲,就以為他餓了,下意識趕緊餵奶。但這也許是爸比媽咪錯判了寶寶的需求: 洪國欽醫師表示,吸吮動作是人類的原始本能,一旦激發原始本能,就很可能讓寶寶忽略身體的微小不適,這也是為何吸奶嘴是最有效的安撫方式。喝奶可以讓寶寶回到較穩定狀態。 半夜裡寶寶的哭聲,或許他只是想要告訴你,「我想要抱抱!」但是,你讓他喝奶一樣有效達到安撫作用;也許他只是告訴你,「我身體好熱、好癢!」但是,你給他喝奶。所以,時常遇到喝完奶沒多久,寶寶又開始大哭了,這是因為他發現身體的不舒服感尚未解決,以哭聲來表達。 有些爸媽會發現,晚上喝奶的次數較頻繁,但是每次的奶量都很少。可能平常白天可以喝130cc ,但到了晚上都喝不到50∼60 cc ,因此感到困擾。事實上,這就是寶寶在告訴你「你的判斷錯誤了!」 喝完夜奶之後,寶寶就不睡了? 許多爸媽會遇到的狀況是:好不容易讓寶寶喝完夜奶了,他就無法回復睡眠狀態。洪國欽醫師指出,這表示寶寶尚未進入深度睡眠,日夜循環仍不足夠,這時候爸媽還能做的還是按照原來方式來進行。白天耗多一點體力,陪伴寶寶多玩一點;晚上就盡量讓他感覺有安全感,而不是讓寶寶以哭鬧方式,吸引爸咪注意來增加安全感。 古老習俗曾提到,不要帶6個月前的寶寶出去,這也是有其道理的。倘若時常變化寶寶身處的環境,就會增加適應環境的困難度;最好的是讓寶寶的睡眠環境處於固定房間、相同的被單、玩偶,有著熟悉的味道,對於寶寶的睡眠來說都是有其幫助的! 半夜裡,寶寶又哭了,怎麼辦? 通常是因為寶寶在半夜裡傳來的哭聲,爸比媽咪才心急著想要餵他喝奶,哄他乖乖入睡,這時候新手爸媽該怎麼處理呢? Step1、輕柔拍拍安撫 洪國欽醫師建議爸比媽咪,首先觀察寶寶哭鬧情況,走到小床邊,輕柔拍拍他,不見得要馬上抱起來。如果寶寶是閉著眼睛哭泣,也許只是安全感的缺乏,可能做了一個惡夢,這時候,爸媽只要提供足夠慰藉就好了。輕輕拍拍他,溫柔地告訴他,你就在他身旁。 Step2、檢查身體狀態 如果爸媽這樣的動作還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哭聲反而更強烈,並無趨緩狀態,有可能就是告訴你,他還有其他不適之處,這時候洪國欽醫師建議爸媽摸摸寶寶背後,檢查體溫是否上升?是否流汗了?是否是因為包裹得緊,太熱了?或者可以解開衣服,檢查肚子是否脹氣問題?也許是因為腸絞痛的不舒服。或是身體是否有小紅點?可能有小蚊子在騷擾寶寶? 當這些動作都完成了,排除可能因為體溫過高、需要慰藉、周圍環境或異物刺激的因素之後。如果放寶寶下來,躺在小床上,就可以穩定自己躺著,那就表示寶寶只是需要深度擁抱;如果放他下,仍開始哭泣,這時候爸媽就應該區別是否為腸絞痛或是需要餵奶? 如果寶寶的肚子很脹,就不需要餵奶,而應先解除脹氣問題。洪國欽醫師指出,這些狀況的處理方式需要爸比媽咪不斷操練,才會瞭解自己寶寶的反應與需求,但是一般新手父母或是白天都要上班的雙薪父母都會想要急著解決問題,希望寶寶趕快入睡就好,所以才會急著想要戒掉夜奶。 正視寶寶的需求才是王道! 洪國欽醫師指出,爸媽應該將肚子餓這個原因放在最後面的選項,但是現在有許多爸媽將它列為第一因素來考慮,聽到寶寶在哭就趕緊用腳踢另外一半,希望他替寶寶餵奶,但卻發現寶寶晚上喝奶速度很快,又不專心喝完,每次都剩下一堆。洪國欽醫師提醒,爸比媽咪如果沒有在嬰幼兒時期認真對待寶寶,滿足與回應所需需求-生理需求、心理慰藉、身體舒服,讓他養成不當的壞習慣,以後可能要花費更多時間,陪著寶寶度過戒除夜奶的時間。 戒除夜奶的好時機? 其實,「夜奶」在寶寶仍處於新生兒階段的前幾個月快速成長期是需要的,爸比媽咪不要將夜奶當成是一種壞習慣來處理,當寶寶需要夜奶時,他就是需要這份營養;當他不需要時,就會自然戒掉夜奶了。也並無所謂多大應該開始戒夜奶或是最好的戒夜奶時機。 每個寶寶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均不同,在生理方面大約3個月左右,就會慢慢減少夜奶需求。洪國欽醫師表示,有些爸媽會在3個月前就想幫寶寶戒除夜奶,不斷地努力,試盡各種方法,直到寶寶滿3個月時,剛好就戒掉了,這只是寶寶的生理需求剛好達到滿足,而不是爸媽努力的成果。 在心理需求方面,就要端看爸比媽咪如何對待寶寶、寶寶本身的個性以及整個家庭的生活作息有關,洪國欽醫師曾遇到一位將近周歲的寶寶,每天總是會等到凌晨1、2點才入睡,讓媽咪十分苦惱,詢問之下才發現爸比約莫半夜12點才下班回家,而寶寶一定要等到爸比回家之後,跟他玩一下,才心甘情願入睡,這時候想要改變寶寶的作息就很難囉! 不過,洪國欽醫師指出,通常應該考慮的是為何寶寶的夜奶需求會持續這麼久?明明都只喝一點點,為何還是需要喝夜奶?是不是其他地方出了問題?錯誤判斷寶寶需求了?每個寶寶戒除夜奶所需的時間不一定,爸媽必須要有耐心才行喔! 戒除夜奶•怎麼做? 針對戒除夜奶這一件事情來說,洪國欽醫師建議爸比媽咪應該不把直接戒除夜奶當作目標來執行它,並不是強迫寶寶將夜奶停掉就可以達到戒除夜奶的目標,而應該是以滿足寶寶各種需求,增加安全感為目標,自然可以達到你的目的。只要爸比媽咪能夠提供寶寶穩定環境,寶寶就會開始產生信任感,接下來就會越睡越沉,再加上建立良好日夜循環的生理時鐘,夜晚就會進入較深度的睡眠之中,自然可以戒掉夜奶。 Ponit1、建立生理時鐘 不管是母乳寶寶或是配方奶寶寶,戒除夜奶的方式都是一樣的:建立生理時鐘!白天明亮、夜晚昏暗這是最基本的生理時鐘調適方式。 在白天,爸比媽咪儘量陪伴著寶寶進行充分的遊戲活動,消耗寶寶體力,讓他覺得身體疲累,但是精神卻獲得刺激、活力上獲得滿足。爸比媽咪不要誤以為寶寶在前幾個月,又不會爬、又不會動,就不跟他玩耍。事實上,每一個接觸對於寶寶都是一個新的刺激。當爸媽推著坐在小車上的寶寶,到鄰近的公園晃一圈之後,你發現那一天晚上,寶寶會睡著比較好。 雖然寶寶不像大小孩會跑來跑去,可是當他的眼睛看到花花草草、鼻子嗅到不同味道…這些環境對於他的視覺、聽覺、味覺以及觸覺產生刺激,也同樣對於腦部給予刺激,除了促進腦部成長之外,也會耗掉精神,所以,晚上就會進入良好的睡眠狀態。 Ponit2、白天亮、夜晚暗 另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陽光」,像是我們到了有時差的地方,趕緊去曬曬太陽,就可以讓我們的生理時鐘重新調整。 對於寶寶來說,從不見天日的媽咪肚子裡誕生,開始接觸日夜循環,身體的荷爾蒙有了變化,這個時間點大約是1∼3個月之間。如果生理時鐘建立不佳,可能到4、6個月大,夜晚還在哭泣,無法適應,但若生理時鐘已建立良好 ,約2、3個月的新生兒就能夠穩定入睡,不過,一般而言,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是不太可能。 因此,洪國欽醫師建議新手爸媽,對於滿月寶寶,在白天不要拉上窗簾,就讓陽光自然灑落房間,而夜晚可以儘量保持黑暗,讓寶寶有著日夜循環的依據,同時加深晚上的安全感,到了夜晚給與足夠的安全感,自然就能夠進入較深度睡眠。 Ponit3、晚上給予安全感 洪國欽醫師表示,母乳寶寶就很方便,媽咪可以直接擁抱入睡,寶寶醒媽咪也跟著醒,寶寶睡媽咪也跟著睡。剛開始媽咪可能會覺得很辛苦想要戒除夜奶,事實上,越不把它做一回事,就會發現寶寶自動不會醒來想要喝夜奶。 而配方奶寶寶就可以請爸比來代勞。希望寶寶除了用奶嘴與牛奶獲得安全感之外,還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例如:聽聽爸比心跳、擁抱感受爸比體溫。或是利用玩偶或包巾取代牛奶作用、製造有人陪伴著寶寶的感覺,例如:開啟廣播、電視節目,讓寶寶聽到有人講話聲音。 偏方:不餵奶,只喝水?! 坊間流傳只餵寶寶喝水就可戒夜奶的偏方,洪國欽醫師表示,如果喝水就能讓寶寶進入睡眠,這是因吸吮達到慰藉,表示寶寶不是真的需要ㄋㄟㄋㄟ,而是希望爸媽安撫;如果真的需要夜間奶水而哭鬧,只喝水是得不到營養成分。 洪國欽 現任:柏仁醫院小兒科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屏東國仁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灣兒科醫學會小兒專科醫師 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專科醫師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2012年12月11日
公開
55

你的寶寶視知覺能力發展及格嗎?

各位家長們!你的寶寶視知覺能力發展及格嗎?「為什麼我的孩子已經兩歲了,卻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為什麼寶寶已經三歲了,還分不清顏色?為什麼我的孩子連簡單的形狀配對都還不會?」種種的為什麼,讓許多家長好傷腦筋,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答案就是:孩子可能缺乏「視知覺能力」的培養喔! 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如果沒有發展好,就會對周遭環境探索能力的不足,對外在的刺激也不會出現適當的反應,除了會影響孩子未來人際溝通、互動等的能力,進而使日後的動作和認知的發展受限,所以視知覺能力的培養,對寶寶可是重要的不得了呢!看到這邊,各位家長一定想知道:「那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呢?」 ● 寶寶0∼3個月大 ● 相較於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寶寶視力發展算是比較慢的。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說,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視神經與與腦部的聯結尚未發展完全,因此這個時期的寶寶的視覺僅能對明暗、光線強弱對比較有反應;此外,也會注意移動中的物體,但眼睛無法隨著物體的移動而調焦,所以也認不出爸爸跟媽媽。不過,阿鎧老師說,0∼3歲寶寶視力發展是寶寶人際關係發展的第一步,所以啟蒙0∼3歲寶寶的視力,對於爾後的人際發展可是大有關係喔! ※遊戲時間�黑白圖卡 所以啊!爸爸媽媽要啟蒙0∼3個月寶寶的視知覺能力,有什麼簡單的遊戲可以在家玩呢?阿鎧老師建議:爸媽在抱寶寶時,不坊可以多變換姿勢,讓寶寶可以有更多機會可以探索環境的光線變化;此外,利用波長較長的色卡,如:黑、白圖卡,定點放在寶寶前20∼30公分,一邊跟寶寶說話,一邊讓寶寶注視色卡,也可略略移動圖卡,讓寶寶的眼睛跟著圖卡而移動,為接下來的寶寶的「追視能力」做準備! ◎疑問BOX:用閃光燈拍照會傷害寶寶的眼睛嗎?寶寶多大才能用閃光燈照相呢? 很多家長都想為寶寶留下可愛的瞬間,但又害怕閃光燈會傷到寶寶的眼睛,阿鎧老師說,研究指出,寶寶要直視像太陽般的光,長達三小時以上才會構成傷害,所以短暫的閃光燈並不會傷害寶寶的眼睛,請各位家長放心!不過,若家長還是擔心,可以使用外接的閃光燈「跳燈」,避免閃光直射寶寶的眼睛。 ● 寶寶3∼6個月大 ● 寶寶長到4個月大,漸漸開始發展遠近的差異,而立體感也在此時開始發展,會對凹凸不平物體有興趣,比如:人的五官、立體玩具、會動的東西等,所以寶寶這個階段開始會認父母、認玩具了,也開始看得到顏色,追視能力也大幅成長。此外,3∼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懂得「物體恆存」的概念。 ◎疑問BOX:什麼是物體恆存? 嬰幼兒對於一個不在眼前的東西,知道它仍然存在,而不是沒有了。舉例來說,當用手帕蓋住寶寶眼前的玩具,寶寶曉得玩具只是被蓋住,並不是不見了,會動手翻開手帕,找出玩具。 ※遊戲時間�猜猜我還在不在! 爸媽可以跟寶寶玩「猜猜我還在不在」游戲,手遮住自己的臉,假裝自己不見了,接著移開手,露出大大的笑臉,寶寶會回你燦爛的笑喔!此外,爸媽也可以真的躲起來,然後再出現在寶寶的面前,寶寶若學習能力夠強,還會自己學爸媽躲起來,又笑嘻嘻的探出頭來喔! ● 寶寶6∼9月個月大 ● 這個時期,寶寶從躺著到會坐立,同時這也代表寶寶的視力範圍從左右,擴充到上下,對寶寶來說,他們的視野完全不同了。同時,他們懂得順著大人的手勢看,阿鎧老師說,這是分享式注意力的表現,是孩子發展注意力的第一步。此外,寶寶也能夠分辨人物的細微差別,因此可以分辯爸爸、媽媽、生人及熟人,視力也逐漸達到正常人的視野範圍。 ※遊戲時間�指什麼、看什麼 此時,給予寶寶的刺激,可以讓寶寶順著爸媽的手勢,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同時給予顏色繽紛的玩具,給寶寶新的視覺刺激,帶寶寶認識、觀看周圍的環境,既能激發孩子好奇心,也能發展他的觀察力。 ● 寶寶9∼12個月大 ● 9到12個月大的寶寶,比較能夠長時間注視人、物活動,也開始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表情及行為,同時也會以丟東西的方式來感知距離,此外,立體感會這個時期會快速發展,是寶寶發展深度視覺的關鍵期,眼睛的焦點開始能夠調節遠近,能夠由近看遠、由遠看近。 ※遊戲時間�立體物品摸摸 此時期,阿鎧老師建議家長們,可以給孩子物體多元化的刺激,不要只限於平常玩的玩具,此舉對於孩子往後的認知發展很有幫助。 ● 寶寶1∼1.5歲大 ● 1∼1.5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會記憶了,比如問他們:「玩具在哪裡?媽媽在哪裡?」他會用眼神望過去,或用手指指向玩具或媽媽的方向。 ※遊戲時間�「藏東西、找東西」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可以跟寶寶玩「藏東西、找東西」遊戲。比如:「爸爸的眼鏡在哪裡?」「幫爸爸拿車鑰匙好不好!」從小訓練就孩子記憶力。 ● 寶寶1.5∼2歲大 ● 寶寶開始會形狀配對了,他們可以將兩個一樣的東西配對在一起,比如一堆玩具,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型等,他們會傾向找出兩個都是圓形,或兩個都是正方形的形狀,但此時還說不出顏色,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抽象的顏色,尚未建立認知。 ※遊戲時間�形狀配對 所以,如果可以讓寶寶玩不同形狀配對的游戲,輔以不同顏色的玩具,有助於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還可以為接下來認顏色的階段做準備。 ● 寶寶2∼2.5歲大 ● 這個時期,寶寶可以說出簡單的顏色了!比如:黑、白、紅等顏色,其中,紅色是研究統計中孩子最喜歡的顏色,因為紅色對寶寶的視覺刺激是最大、記憶也是最強的。 ※遊戲時間�好多顏色好好玩 但阿鎧老師叮嚀,如果孩子偏愛某種顏色,就不一定要照本宣科一定得先教孩子紅色,如果從孩子偏愛的顏色教起,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喔! ● 寶寶2.5∼3歲大 ● 小朋友會數數了!這個時候寶寶會指著物體1234的數,但還不能點一個數一次,可能點到第二個物體時,就已經數到三了。 ※遊戲時間�一起來數數 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給小孩顏色繽紛的積木,跟著孩子一起數數,隨著積木數量越來越大,數數的難度也越來越增加,從小建立孩子數學數數的概念。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1aZS4eaBRmeF_XCTYU-/article?mid=23162

2012年12月09日
公開
72

兒童食譜

001 甘薯飯 材料: 甘薯——30g 吻仔魚——1/2大匙 綠色蔬菜——少許 飯——2/3碗 水——2-3大匙 做法:1、甘薯去皮切成0.5cm方塊,浸水後用保鮮膜包起來加1大水。 以微波爐加熱一分鐘。 2、吻仔魚用熱水燙過。 3、將飯倒入小鍋中,再將水、處理過的甘薯、吻仔魚及綠色蔬菜放入 小鍋一起煮熟即可。 002 蒸嫩丸子 材料: 絞肉——60g 青豆仁——10顆 a料——水1匙、太白粉1/2小匙、醬油少許 做法: 1、絞肉剁細,加入煮爛的青豆仁及太白粉拌勻,甩打至有彈性再分搓成一口大小的丸狀。 以中火蒸1小時至肉軟。 2、以a料勾欠即可。 003 白玉金銀湯 材料:清湯——70ml 香菇絲——1/3朵 豆腐——25g 小雞丁塊——15g 花椰菜——10g 蛋汁——1/4個 做法: 1、清湯煮開後,倒入小雞丁塊、香菇絲煮至熟。 2、豆腐切丁,倒入(1)中,以少許的鹽、醬油調味,勾芡煮成稠狀。 3、花椰菜湯熟倒入(2)內,淋上蛋汁,熄火。蓋上鍋蓋悶到蛋熟。 004 菠菜小銀魚面 準備材料:麵條一小碗、菠菜一把、雞蛋一個、小銀魚適量 製作步驟: 1.先將麵條和菠菜切(長度約2∼3釐米)。 2.將麵條段、菠菜段及小銀魚一同以中火煮沸 3.雞蛋打勻,加入沸騰的鍋中,再煮5分鐘至麵條變爛。 005 土豆酸奶沙拉 原料:土豆——1/3個,胡蘿蔔——1/20個,酸奶——3大匙 制法(1) 將土豆去皮後切成『系統自動阻擋該垃圾文字』m長的塊,並煮熟。 (2) 將胡蘿蔔煮爛,並用擦菜板擦好,之後與酸奶拌在一起。 (3) 將(2)潑在土豆上。 006 蔬菜酸奶沙拉 原料:甜南瓜——1大匙,番茄——1個,酸奶——2大匙 制法(1) 將南瓜蒸熟,熟瓜肉剜出並搗碎。 (2) 將番茄去皮及瓤,切成小塊。 (3) 將搗碎的瓜泥和番茄拌在一起,加入酸奶。 007 雞蛋沙拉 原料:雞蛋--1個,錫蘭花--3朵,酸奶--1大匙 制法(1) 將雞蛋煮熟,蛋清切碎,蛋黃搗碎。 (2) 將錫蘭花煮熟之後切碎。 (3) 將酸奶倒入盤中,撒上雞蛋和錫蘭花。 008 胡蘿蔔沙拉 原料:胡蘿蔔--1/5個,葡萄乾--2個,酸奶--2小匙 制法(1) 將胡蘿蔔煮熟,切成小塊。 (2) 將葡萄乾切成小塊,與胡蘿蔔一起拌上酸奶。 009 魚肉酸奶沙拉 原料:魚肉--1/4塊,豌豆--3個,酸奶--2大匙,白糖--若干 制法(1) 將魚肉燉爛之後剔除魚刺,將肉搗碎。 (2) 將豌豆煮熟,用飯匙搗碎。 (3) 將(2)同酸奶白糖拌好。 (4) 將魚肉放在(3)上。 010 空心粉桔子水沙拉 原料:空心粉--4根,桔子--1/2個,錫蘭花--2小朵,酸奶--2大匙,海帶清湯、白糖--若干 制法(1) 將空心粉和錫蘭花煮熟,切碎。 (2) 將桔子瓣的薄皮剝掉,與(2)一起加入海帶清湯同煮。 (3) 用白糖味,煮至湯幹,潑上酸奶。 011 雞肉沙拉 原料:雞肉--30克,錫蘭花--1朵,熟雞蛋--1/3個,沙拉醬--1小匙,番茄醬--1/3小匙 制法(1) 將雞肉煮熟切碎,雞蛋和錫蘭花煮熟切碎。 (2) 用沙拉醬和番茄醬配製調味醬。 (3) 將材料加入調味醬拌勻。 012 牛肉沙拉 原料:牛肉--30克,土豆--1/2個,胡蘿蔔--1/6個,熟蛋黃--1/2個,沙拉醬--1/2大匙,鹽--若干 制法(1) 將土豆去皮切成小塊,煮爛。 (2) 牛肉切碎加鹽調好味,加入磨碎的胡蘿蔔拌好。 (3) 將(2)用煎鍋炒制一下。 (4) 將熟蛋黃搗碎。 (5) 用沙拉醬把煮好的土豆拌好,並撒上肉末和蛋黃。 013 蘑菇沙拉 原料:金針菇--5克,松茸蘑--2個,香菇--1個,醬油、食醋、香油、白糖--若干 制法(1) 將洗淨的香菇、金針菇、松茸蘑用開水焯一下並切好。 (2) 用醬油、食醋、香油、白糖配製調味汁。 (3) 用調味汁將蘑菇拌好。 014 捲心菜沙拉 原料:鳳梨(罐頭)--1/2個,捲心菜--1片,線魚(罐頭)--1/5盒,醬油、食醋、香油、白糖--若干 制法(1) 將捲心菜焯一下切碎,線魚撕成小塊,鳳梨切成小塊。 (2) 用醬油、食醋、香油、白糖配製調味汁。 (3) 將材料用調味汁拌好。 015 蘋果色拉 主料  蘋果20克,橘子2瓣,葡萄乾5克。 輔料  酸奶酪、蜂蜜各5克。 制法  ①將蘋果洗淨,去皮後切碎;橘瓣去皮、核、切碎;葡萄乾溫水泡軟後切碎。 ②將蘋果 、橘子、葡萄乾放入小碗內,加入酸奶酪和蜂蜜,拌勻即可喂食。   製作中,要把原料切碎, 塊不宜大,以適應嬰兒的咀嚼能力。 此色拉色美、酸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 素C、鈣、磷;另外,維生素A、B1、B2和尼克酸、鐵等的含量也較高。具有助消化,健脾胃之功 效,尤適宜消化不良的嬰兒食用。 016 米湯 原料:大米——3大匙,鹽——若干 制法(1) 將米洗淨用水泡開。 (2) 將淘好的米放入鍋中加入三四杯水煮。 (3) 用文火煮至水減半時將火關掉。 (4) 將煮好的米粥過濾只留米斷。 (5) 將米湯用適量的鹽調味。 017 蔬菜米湯 原料:大米——2大匙,土豆——1/5個,胡蘿蔔——1/10個,鹽——若干 制法(1) 將大米淘淨並用水泡好。 (2) 將土豆和胡蘿蔔切成小塊。 (3) 將大米和切好的蔬菜倒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 (4) 將煮好的材料過濾一遍,放適量鹽調味。 (5) 若適當加些牛奶會更好。 018 豆腐湯 原料:豆腐——1/20塊,醬油——若干,肉湯——2大匙 制法(1) 將豆腐焯一下之後搗碎。 (2) 將搗碎的豆腐和肉湯一起倒入鍋中煮。 (3) 用少量醬油調味。 019 茄子湯 原料:茄子--1/6個,海帶清湯--3大匙 制法(1) 將茄子用微波爐烤一下,然後去皮,並搗碎。 (2) 將茄子加入海帶清湯煮。 茄子有增強食欲之功效。 020 蔬菜湯 原料:捲心菜--1/2片,胡蘿蔔--1/10個,錫蘭花--5克,海帶清湯--1/2杯,鹽--若干 制法(1) 將胡蘿蔔、捲心菜、錫蘭花洗淨之後切碎,加入海帶清湯煮。 (2) 蔬菜煮軟後加適量的鹽調味。 這款蔬菜湯可治療嬰兒便秘。 已記錄 021 魚丸湯 原料:魚肉--1/3塊,土豆--1/5個,胡蘿蔔--1/5個,海帶清湯--1/4杯,澱粉--1/2小匙,醬油、 鹽--若干 制法(1) 將魚剖開剔除魚刺,魚肉切碎與澱粉、鹽和在一起攪拌。 (2)將和好的魚肉澱粉製成魚丸。將土豆、胡蘿蔔切成碎塊,加海帶清湯煮。 (3) 將蔬菜煮爛後,再放入魚丸同煮。 022 番茄雞蛋湯 原料:番茄--1/6個,洋蔥--1/10個,雞蛋--1/5個,海帶清湯--2大匙,鹽、白糖、醬油--若干 制法(1) 將番茄去皮去瓤後切成小塊。 (2) 將洋蔥切碎,放入海帶清湯、白糖、醬油、鹽同煮。 (3) 洋蔥煮爛後加入番茄。 (4) 把雞蛋攪勻倒在煮沸的鍋裏。 023 蘿蔔胡蘿蔔湯 原料:胡蘿蔔--1/6個,蘿蔔--20克,海帶清湯--3大匙,醬油--若干 制法(1) 將蘿蔔和胡蘿蔔切成小丁,加入海帶清湯煮。 (2) 煮熟之後用醬油調味。 024 蘋果湯 原料:蘋果--1/6個,白糖--若干 制法(1) 蘋果去皮切成小塊,加班費杯水煮制。 (2) 煮熟後加適量的白糖調味。 025 空心粉番茄湯 原料:番茄--1/2個,空心粉--1大匙,乾酪--1/2小匙,雞精--1小匙 制法(1) 交過分心粉煮熟之後切成5mm長。 (2) 將番茄去皮去瓤之後榨成汁。 (3) 將雞精用不著/4杯水調勻。 (4) 將空心粉、番茄汁、雞精放入鍋中同煮。 (5) 煮沸之後撒上乾酪粉。 026 豆腐醬湯 原料:豆腐--1/5塊,海帶清湯--1/4杯,大醬、大蔥--若干 制法(1) 將豆腐切成小塊,大蔥切碎。 (2) 將豆腐、海帶清湯倒入鍋中,加入大醬煮,最後加上蔥花。 027蓮藕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12兩蓮藕10兩薏米一湯匙 用法:蓮藕洗淨,切厚片薏米洗淨,排骨汆水水開後將材料全部放入,再開,改慢火煮2小時最 後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利濕清熱,益肺,健脾,健胃。去濕清熱,健脾胃,壯筋骨,預防感冒,使兒童健康成長。 028 杞子銀耳冰糖水 用料:枸杞50克、銀耳30克、核桃肉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1、將枸杞洗淨   2、銀耳用溫水泡軟,去蒂,切小片   3、核桃肉洗淨   4、煮滾適量水,放入銀耳、枸杞,改用小火煲30分鐘   5、加入核桃肉,再煲10分鐘    6、最後放入冰糖煮溶即成 功效:枸杞:味甘,性平,功能補眼力,補肝腎。   銀耳:活血清熱,滋陰潤肺,補腦強心。   核桃:潤肺,補腦,強壯神經,補血。   冰糖:補中益氣,和胃潤肺 029 胡蘿蔔羹 原料:胡蘿蔔——1/10個,黃油——若干,肉湯——1大匙 制法(1) 將胡蘿蔔燉爛並搗碎。 (2) 將搗碎的胡蘿蔔及肉湯倒入鍋中煮。 (3) 胡蘿蔔完全熟了之後再放黃油用文火略煮一下。 030 菠菜羹 原料:菠菜葉——5片,肉湯——1大匙 制法(1) 將菠菜葉洗淨之後燉爛。 (2) 將燉爛的菠菜搗碎並過濾。 (3) 將菠菜和肉湯放入鍋中用文火煮。 加酸奶的吃法 嬰兒有可能討厭菠菜味兒,因此,可在其中加入適量酸奶,不僅營養豐富,味道也好。 031 牛奶牛肉羹 原料:牛肉——10克,牛奶——1大匙 制法(1) 將牛肉燉熟後切碎並用篩子篩一遍。 (2) 將牛奶加熱至40度左右。 (3) 將篩過的牛肉末和牛奶混在一起攪勻。 032 豆腐羹 原料:豆腐——1/8塊,肉湯——2大匙 制法(1) 將豆腐和肉湯倒入鍋中同煮。 (2) 在煮的過程中將豆腐搗碎。 033 錫蘭花牛奶羹 原料:錫蘭花——10克,牛奶——1大匙,澱粉——若干 制法(1) 將錫蘭花用水洗淨,放入鹽開水中煮軟。 (2) 將煮過的錫蘭花加入牛奶並用粉碎機粉碎。 (3) 將(2)放入鍋中煮,再加澱粉糊煮至粘稠。 034 蔬菜牛奶羹 原料:捲心菜——1/6片,菠菜——1/2棵,麵粉——1/2小匙,牛奶——1/4杯,黃油、鹽——若干 制法(1) 將菠菜和捲心菜燉熟並切碎。 (2) 用黃油在鍋裏將麵粉炒好,之後加入牛奶煮,並用勺輕輕攪動。 (3) 加入切好的菠菜和捲心菜同煮。 (4) 當蔬菜煮爛之後放少許鹽調味。 035 魚肉羹 原料:魚白肉——1/8段,洋蔥——1/10個,胡蘿蔔——1/10個,鹽——若干 制法(1) 將魚刺剔除乾淨,魚肉切碎。 (2) 將胡蘿蔔、洋蔥切碎。 (3) 鍋內水開後放魚白肉和蔬菜。 (4) 估計蔬菜已煮爛時放少許鹽調味。 036 南瓜羹 原料:甜南瓜——10克,肉湯——3大匙 制法(1) 將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塊。 (2) 將南瓜放入鍋中倒入肉湯煮。 (3) 邊煮邊將南瓜搗碎,煮至稀軟。 易消化吸收的南瓜 南瓜多用於斷奶食物的製作,且含豐富的糖分,較易消化吸收。南瓜是維生素A的主要供給源, 營養價值較高。除做成湯、糊外,還可以煮粥、蒸食、熬制、煮飯等。 037 雞肉羹 原料:雞胸脯肉--20克,海帶清湯--3大匙,鹽--若干 制法(1) 將雞胸脯肉燉爛之後撕成細絲,然後搗成肉末。 (2) 將雞肉末放入小鍋加海帶清湯煮沸,加鹽調味。 038 蔬菜雞蛋羹 原料:蛋黃--1/2個,胡蘿蔔--1/8個,菠菜--1棵,洋蔥--1/8個,鹽--若干 制法(1) 將蛋黃用筷子攪勻。 (2) 將菠菜、胡蘿蔔、洋蔥切好,放在開水裏煮爛,過濾後再煮。 (3) 把蛋黃放入煮沸的蔬菜湯裏,用鹽調味。 039 胡蘿蔔羹 原料:胡蘿蔔--1/8個,水--1大匙,肉湯--2大匙 制法(1) 將胡蘿蔔去皮並用擦菜板擦成細絲。 (2) 胡蘿蔔加入肉湯及水用文火煮,並不時地攪拌一下。 040 牛肉羹 原料:牛肉--15克,醬油、澱粉--若干 制法(1) 將牛肉精肉切碎,加適量的水煮,用醬油調味。 (2) 澱粉用水調勻,倒入煮沸的牛肉中。 041 咖喱牛肉羹 原料:牛肉--20克,肉湯--1/2杯,奶油調味汁--2大匙,土豆、胡蘿蔔、洋蔥--若干,咖喱、鹽--若干 制法(1) 將牛肉煮熟後切碎,土豆、洋蔥、胡蘿蔔煮熟後切碎。 (2) 將牛肉和蔬菜加入肉湯同煮。 (3) 煮沸之後加入奶油調味汁,並加鹽調味,最後將咖喱放入鍋中攪勻。 042 蔬菜雞肉羹 原料:雞肉--若干,南瓜--30克,奶油調味汁--3大匙,土豆、洋蔥、柿子椒--若干,鹽--若干,食油--適量 制法(1) 將雞肉、南瓜和土豆切成小塊,洋蔥、柿子椒切碎。 (2) 將切好的南瓜、土豆加清湯煮熟。 (3) 用鍋炒制雞肉、洋蔥和柿子椒。 (4) 將(2)放入(3)繼續炒,倒入奶油調味汁煮制。 (5) 加鹽調味。 043 雞肉番茄羹 原料:雞肉--50克,洋蔥--1/8個,胡蘿蔔--1/10個,番茄湯--100克,黃油--1小匙,鹽--若干 制法(1) 將胡蘿蔔和洋蔥切成碎塊,放入雞肉加水同煮。 (2) 煮好後將雞肉撈出,同進倒入番茄湯。 (3) 撈出的雞肉撕成細絲重新放入(2)中。 (4) 加鹽、黃油調味。 044 瓜塊玉米羹 原料:甜南瓜--30克,白糖、鹽--若干,黃油、玉米粉--若干 制法(1) 將南瓜去皮切成小塊,用黃油炒制。 (2) 加入清湯入白糖、鹽煮。 (3) 用水調好玉米糊均勻地灑在鍋裏,不停地攪拌至粘稠。 045 炒麵糊 原料:大米、大麥、黏米——若干,大豆、芝麻——若干 制法(1) 將大米 、大麥、黏米等穀物放在蒸鍋裏煮。 (2) 將(1)蒸後的食物在陽光下晾乾並炒制。 (3) 將其磨成粉,即製成炒麵。 (4) 將炒麵用40度的水衝開攪勻。 注意:喂孩子炒麵糊時要注意水是否過熱。若在炒麵原料中加入大豆、芝麻等,並用牛奶替水喂食,則更有營養。 046 香蕉奶糊 原料:香蕉——1/4個,黃油——若干,肉湯——3大匙,牛奶——1大匙,麵粉——1小匙 制法(1) 將香蕉去皮之後搗碎。 (2) 用黃油在鍋裏炒制麵粉,炒好之後倒入肉湯煮並用木勺輕輕攪。 (3) 煮至粘稠時放入搗碎的香蕉。 (4) 最後加適量牛奶略煮。 易消化吸收的香蕉,香蕉的熱量較其他水果高,糖分含量也高。香蕉易於消化吸收,對於有胃腸障礙或腹瀉的嬰更適宜。 047 蛋黃酸奶糊 原料:雞蛋——1個,肉湯——1小匙,酸奶——1大匙 制法(1) 將雞蛋煮熟之後取出蛋黃放入細篩搗碎。 (2) 將搗碎的蛋黃和肉湯入鍋用文火煮,並不時地攪動。 (3) 呈稀糊狀時便取出冷卻。 (4) 將酸奶倒入鍋中攪勻。 048 土豆蘋果糊 原料:土豆——1/3個,蘋果——1/8個,海帶清湯——3大匙 制法(1) 將土豆和蘋果去皮。 (2) 將土豆燉爛之後搗成土豆泥,蘋果用擦菜板擦好。 (3) 將土豆泥和海帶清湯倒入鍋中煮。 (4) 在煮好的蘋果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另外的鍋煮。 (5) 煮至稀粥樣時即可將火關掉,將蘋果糊放在土豆泥上。 049 胡蘿蔔糊 原料:胡蘿蔔——1/4個,蘋果——1/8個 制法(1) 將胡蘿蔔洗淨之後燉爛,並搗碎。 (2) 蘋果則削好皮用擦菜板擦好。 (3) 將搗碎的胡蘿蔔和擦好的蘋果加適量的水用文火煮 050 獼猴桃酸奶糊 原料:獼猴桃——1/4個,酸奶——30克 制法(1) 將獼猴桃皮剝淨,搗碎並過濾。 (2) 將過濾的獼猴桃和酸奶混在一起攪勻。 051 米團湯 原料:麵粉--2大匙,米飯--1/4碗,胡蘿蔔--1/10個,柿子椒--1/5個,鹽--若干 制法(1) 將米飯和麵粉和在一起,揉成米團兒。 (2) 將胡蘿蔔和柿子椒切成小碎塊兒。 (3) 清湯放入蔬菜同煮,煮熟後加入米團兒煮沸。 052 肉湯蛋糊 原料:蛋黃——1/3個,肉湯——1大匙 制法(1) 將雞蛋煮熟。 (2) 將蛋黃取出並搗碎。 (3) 將(2)與肉湯和在一起攪勻。 053 豌豆糊 原料:豌豆——8個,肉湯——2大匙 制法(1) 將豌豆燉爛,並搗碎。 (2) 將搗碎的豌豆過濾一遍,與肉湯和在一起攪勻。 對腹瀉有顯著療效的豌豆 豌豆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6和膽鹼、葉酸等,味道也比大豆好。嬰兒大多不會排斥,豌豆對腹瀉和紅便有顯著療效。 054 菠菜酸奶糊 原料:菠菜葉——8片,牛奶——1/2小匙,酸奶——1小匙 制法(1) 將菠菜葉煮爛並磨碎。 (2) 將熟牛奶與酸奶混合並攪勻。 (3) 將(1)同(2)攪拌在一起。 055 水果酸奶糊 原料:番茄——1/8個,香蕉——1/6個,酸奶——1大匙 制法(1) 將番茄用水焯一下,然後去皮去瓤,搗碎並過濾。 (2) 將香蕉去皮後搗碎並過濾。 (3) 將搗碎的番茄與香蕉和在一起。 (4) 將酸奶倒在搗碎的番茄和香蕉上。 056 白菜麵糊 原料:白菜葉——1/8片,肉湯——3大匙,鹽、澱粉——若干 制法(1) 將白菜軟葉兒部分切好,加入肉湯同煮。 (2) 將煮爛的白菜葉搗碎。 (3) 將(2)放入鍋中倒入調好的澱粉糊煮制。 (4) 煮至粘稠時用鹽調味。 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白菜,白菜常用于嬰兒斷奶食品的製作,白菜的蛋白質、維生素C及無機物的含量較爲豐富。 057 錫蘭花酸奶糊 原料:錫蘭花(小的)——1個,酸奶——2大匙,白糖——若干制法 (1) 將錫蘭花洗淨並煮爛、切碎。 (2) 在酸奶中加糖之後與錫蘭花拌勻。 適合嬰兒食用的酸奶 酸奶易天消化吸收,適合嬰兒食用,尤其是腹瀉時喂用較好。 058 番茄糊 原料:番茄--1/4個 制法(1) 用叉子將番茄叉好放入開水,隨即取出。 (2) 將番茄去皮去瓤,其餘部分搗碎成糊狀。 059 南瓜糊 原料:甜南瓜--10克,肉湯--1大匙 制法(1) 將南瓜去皮之後切成小塊,燉熟,並過濾。 (2) 將南瓜和肉湯倒入鍋中同煮。 060 洋蔥糊 原料:洋蔥--1/5個,黃油--1小匙,麵粉--2小匙,肉怕--1/2杯,乾酪--1小匙,鹽、香菜末--若干 制法(1) 將洋蔥洗淨節成細條狀。 (2) 用黃油在煎鍋裏將洋蔥長時間炒制。 (3) 當洋蔥炒至透明時放入麵粉繼續炒,之後加入肉湯,並輕輕攪拌。 (4) 用鹽調味,然後撒上香菜末和乾酪粉。 水果汁類食譜 061 番茄汁 原料:番茄——1/2個 制法(1) 將熟透的番茄浸入開水,隨即取出。 (2) 將番茄去蒂、去皮,將瓤剜出。 (3) 將番茄紅色部分及甜味的部分搗碎。 (4) 用屜布將搗碎的番茄襄好並擰出汁來。 062 黃瓜汁 原料:黃瓜——1/2個 制法(1) 將黃瓜去皮。 (2) 將1/2黃瓜用擦菜板擦好。 (3) 將(2)襄入屜布擠出汁液來。 063 橘子汁 原料:橘子——1/2個,白糖——若干,水——若干 制法(1) 將橘皮剝去。 (2) 將其中/2用湯匙搗碎。 (3) 將(2)襄入屜布裏把汁液擠出,並加入適量的水和白糖調勻。 064 蘋果汁 原料:蘋果——1/2個 制法(1) 選用熟透的蘋果洗淨之後切成兩半。 (2) 將蘋果皮擴瓤去掉。 (3) 將蘋果用擦菜板擦好。 (4) 將(3)襄在屜布裏將汁液擠出。 065 甜瓜汁 原料:甜瓜——1/8個 制法(1) 將甜瓜皮去掉並將瓤剜出之後切成小塊。 (2) 用勺子將甜瓜搗碎。 (3) 將搗碎的甜瓜襄在屜布裏擠出汁液。 066 葡萄汁 原料:葡萄——10粒 制法(1) 將葡萄多洗幾遍洗淨。 (2) 之後煮爛並去皮、蒂。 (3) 將葡萄倒入榨汁機榨取汁液。 067 水果賓治食譜 原料:主食麵包——1片,獼猴桃——1/6個,牛奶——1杯,桔子——1/4個, 番茄——2個 制法(1) 將主食麵包的邊沿兒剪掉,切成適當大小。 (2) 將剪好的麵包略微烤一下,但不放油。 (3) 將獼猴桃切成小塊。 (4) 將桔子去皮(裏層薄皮也去掉),撕成小塊。 (5) 將番茄去蒂切成薄片。 (6) 將(2)(3)(4)(5)放入盤中,將牛奶倒在上面。 各種豆腐類食譜 068 燉水豆腐 原料:水豆腐--1/8塊,菠菜--1棵,白糖、醬油、澱粉--若干 制法(1) 將菠菜用開水舊好切碎,水豆腐焯一下切成片。 (2) 水豆腐加清湯、白糖、醬油燉。 (3) 另將切好的菠菜加清湯和澱粉煮至粘稠,澆在水豆腐上。 069 奶油豆腐 原料:豆腐--1/6塊,奶油調味汁--1/2杯,鹽--若干 制法(1) 將豆腐切成小塊。 (2) 將豆腐與奶油調味汁加水同煮,煮嫩之後加適量鹽調味。 各種餅類食譜 070 土豆餅 原料:土豆--1個,麵粉--1/2杯,牛奶--1/5杯,錫蘭花--2朵,食油--若干 制法(1) 將土豆用擦菜板擦好,錫蘭花用開水焯一下。 (2) 將土豆、錫蘭花、麵粉、牛奶和在一起攪勻。 (3) 鍋裏放食油,把拌好的原料沒煎成餅。 071 乾酪餅 原料:胡蘿蔔--1/4個,雞蛋--1/4個,蛋糕粉--30克,牛奶--1/5杯,乾酪--1/2塊,香菜末--1/2大匙,黃油--若干 制法(1) 將胡蘿蔔用擦菜板擦碎,乾酪搗碎。 (2) 將雞蛋加入牛奶調勻。 (3) 將蛋糕粉、胡蘿蔔、乾酪、香菜末放入雞蛋糊中攪勻。 (4) 將攪拌好的材料用匙盛入煎鍋,用共同油煎成餅。 072 火腿雞蛋餅 原料:火腿--20克,雞蛋--1/2個,洋蔥--1/6個,韭菜--若干,食油--適量 制法(1) 將洋蔥、韭菜、火腿分別切碎,用煎鍋炒一下。 (2) 炒至一定程度後加入搗好的雞蛋糊,炒熟即可。 073 豆腐餅 原料:牛肉--20克,豆腐--1/6塊,胡蘿蔔、洋蔥--各1/5個,蛋黃--1/2個,牛奶--1/2大匙,麵包粉--2小匙,食油--適量,鹽--若干 制法(1) 將牛肉切碎,胡蘿蔔、洋蔥用擦菜板擦碎。 (2) 將牛肉、豆腐、胡蘿蔔、洋蔥、牛奶、麵包粉、蛋黃、鹽等拌在一起攪拌勻至有韌性。 (3) 將拌好的材料捏成扁平狀的小餅。 (4) 用煎鍋將餅油煎。 074 烤豆腐餅 將原料:空心粉--40克,豆腐--20克,牛奶--1大匙,洋蔥、胡蘿蔔--1/10個,奶油調味汁--2大匙,乾酪粉--2大匙,香菜末--若干 制法(1) 將空心粉、洋蔥、胡蘿蔔煮至軟嫩,空心粉切成『系統自動阻擋該垃圾文字』m長,蔬菜切。 (2) 將豆腐搗碎,與(1)放入烤盤,澆上奶油調味汁及牛奶攪勻。 (3) 將乾酪粉和香菜末撒在(2)上,用烤箱烤至油黃。 075 烤線魚餅 原料:菠菜--2棵,雞蛋--1/5個,線魚(罐頭)--1/5盒,酸奶--1大匙,乾酪粉--2大匙,香菜末--若干 制法(1) 將菠菜用鹽水煮至軟嫩切碎。 (2) 線魚中的油控除。 (3) 將雞蛋糊加入酸奶。 (4) 將菠菜、線魚與(3)拌勻。 (5) 將(2)放入烤盤,撒上乾酪粉和香菜末烤制。 076 獼猴桃蛋餅 原料:獼猴桃)1/2個,雞蛋--1個,牛奶--1大匙,酸奶--2大匙,鹽、白糖--若干 制法(1) 將雞蛋攪好並加入牛奶和鹽攪勻,倒入煎鍋煎成餅。 (2) 將雞蛋餅折三折成長條狀。 (3) 將獼猴桃去皮切成小塊用酸奶、白糖拌好。 (4) 將雞蛋餅盛入盤中,把(3)放在上面。 077 豆腐雞蛋餅 原料:豆腐--1/8塊,雞蛋--1個,番茄--1/2個,柿子椒--若干,食油--適量,鹽--若干 制法(1) 將豆腐水分除去並搗碎,放適量鹽調味。 (2) 將雞蛋打入碗中加適量鹽攪勻。 (3) 將番茄和柿子椒切成小碎塊。 (4) 將雞蛋糊鮐入煎鍋煎成蛋餅,半熟時將其餘材料放在上面。 各種菜類食譜 078 豆腐涼菜 原料:捲心菜葉--1/3片,豆腐--1/7塊,胡蘿蔔--1/5個,鹽、醬油--若干 制法(1) 將菜葉、胡蘿蔔焯一下並切碎。 (2) 將豆腐搗碎之後除去水分,與切好的蔬菜拌好。 (3) 加鹽和醬油調節器味。 079 三色涼菜 原料:粉線--10根,雞蛋--1/4個,黃瓜--1/5個,食醋、鹽、白糖--若干 制法(1) 將粉絲燉好並切短。 (2) 將雞蛋調好煎成餅,並切成絲。 (3) 將黃瓜切成細絲,撒少量鹽除去水分。 (4) 將食醋、鹽、白糖配製好,拌上粉絲、雞蛋絲和黃瓜絲。 080 雞肉涼菜 原料:雞肉--20克,胡蘿蔔--1/3個,蘿蔔--若干,醬油--若干, 制法(1) 將熟雞肉撕成細絲,胡蘿蔔和蘿蔔煮熟後切成小塊。 (2) 把材料拌在一起,加入醬油調味。 081 菠菜豆腐涼菜 原料:菠菜葉--4片,豆腐--1/8塊,芝麻鹽、胡蘿蔔--若干 制法(1) 將胡蘿蔔切成細條狀,用開水焯一下。 (2) 豆腐用溫水泡一下,搗碎。 (3) 菠菜煮爛之後切碎。 (4) 將蔬菜和豆腐用芝麻鹽的白糖涼拌。 082 豆芽捲心菜 原料:捲心菜葉--1/4片,豆芽--20克,香油、醬油、食醋--若干 制法:(1) 將捲心菜和豆芽用開水焯一下,去除水份,切細。 (2) 將(1)用香油、醬油、醋拌好。 083 奶油捲心菜 原料:捲心菜葉--1/8片,奶油調味汁--1/2杯,鹽--若干 制法(1) 將捲心菜用水洗淨,燉爛,切成細條狀。 (2) 將切碎的捲心菜放入鍋中加奶油調味汁同煮。 (3) 菜葉煮軟之後,加鹽調味。 084 奶油菠菜 原料:菠菜葉--30克,奶油調味汁--1/2杯,鹽--若干 制法(1) 將菠菜洗淨,用開水焯一下,切碎。 (2) 將菠菜和奶油凋味汁一起煮透,之後 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085 香椿芽拌豆腐:   選嫩香椿芽洗淨後用開水燙5分鐘,擠出水切成細末;   把盒裝豆腐倒出盛盤,加入香椿芽末、精鹽、香油拌勻即成。   此菜清香軟嫩,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鈣質和胡蘿蔔素等營養,很適合寶寶食用。 086 炸薯條 原料:土豆--1/2個,番茄醬--若干,食油--適量 制法(1) 將土豆皮削好並切成細條狀,去除水份。 (2) 當油加熱之後,將薯條放入鍋中。 (3) 先用低溫油炸,再用高溫油略炸一下即可。 (4) 備一份番茄醬。 087 土豆雞蛋卷 原料:雞蛋--1/2個,土豆--1/2個,牛奶--1小匙,食油--適量,黃油、鹽、香菜末--若干制法 (1) 將土豆煮熟之後搗碎,並用牛奶、黃油拌勻。 (2) 把調好的雞蛋糊煎成雞蛋餅,把搗碎的土豆泥放在上面。 (3) 將土豆泥貼在雞蛋餅上卷好。 (4) 在上面放少量的香菜末作裝飾。 088 蝦皮紫菜蛋湯:  蝦皮洗淨,紫菜撕成小塊,香菜擇洗乾淨切小段;雞蛋一個,打散備用。   用薑末熗鍋,下入蝦皮略炒,加水適量,燒開後淋入雞蛋液;隨即放入紫菜、香菜,並加香油、精鹽、蔥花適量即可。   此湯口味鮮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碘等營養素,對寶寶補充鈣、碘非常有益。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AP.z8haQERU60ZOKsMKQNHJV/article?mid=7498

2012年12月09日
公開
57

嬰兒的餵食、成長與營養評估

一、嬰兒餵食 幾乎沒有人會反對,母乳是足月嬰兒成長的最佳營養來源,是小兒科醫師責無旁貸去鼓勵推行的要項。但是,當特殊情況而無法哺育母乳時,我們都知道,要以「嬰兒配方」為代替品,而非哺以「牛奶」。而副食品究竟什麼'時候添加最理想?一般而言,胰臟在四~六個月大才慢慢成熟,因此除了果汁可在二個月大時開始少量稀釋給予,再漸次增量及濃度外,其他含澱粉、蛋白、脂肪較多的食物,以四~六個月之後,再逐漸一一加入為宜。 母乳哺育的一些問題 1.工作、奶量不足常是母親捨棄母乳、改用嬰兒配方奶粉的藉口。其實,前者可考慮將母乳先行抽出,加以冰凍貯存,適時取出溫熱哺育嬰兒;至於母乳分泌量,是與「吸吮刺激」 成正比關係,嚴格來說,和「吸吮次數」更有關係。根據研究,母乳分泌量在吸吮後五分鐘內達最高量,但若超過五分鐘,更久的吸吮,也不會再增加母乳的分泌量;但一天內嬰兒更多次的吸吮,將使母乳的奶量分泌更充定足。換言之,吸吮次數少的嬰兒勢必因奶量不足而發生「成長遲滯」,導致體力差、吸吮能力低落,無法有效刺激更多的母乳分泌,奶量更形不足, 使『成長』更『遲滯』。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可考慮給母乳哺育兒更多的吸奶次數,必要時一天十二~十六次也無妨,有助於乳汁分泌及嬰兒的成長。 2.新生兒黃痘,常讓媽媽不敢哺乳,其實,如果經檢查,非肝膽毛病或其他病理性原因,則不需要停止母乳哺育。 3.母乳哺育兒在第一個月,常解又水又酸的大便,如果體重、成長正常,則無需煩憂。滿月後反而常常出現「多天解一次大便」的相反現象,雖然「多天才一次解便」,但寶寶的糞便通常很軟、也沒有腹脹或任何不舒服的表徵,這與 『先天性巨腸症』不同﹝文獻上,有達二十一天才解便一次的紀錄﹞。添加穀類副食品之後,很多孩子就會逐漸回復天天大便的習慣。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瞭,但有些報告指出,這與母乳哺育兒的胃腸道蠕動時間較緩慢有關。 『嬰兒配方』 •顧名思義就是專供嬰兒食用而能得到足夠、適當的營養,並正常生長發育的奶粉。 •事質上,在美國,一九八0年國會就通過「嬰兒配方法案」,案中規定,所有專供嬰兒發育成長的奶粉,必須合乎法案中的規定﹝由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會所提供之嬰兒奶粉成分建議,如蛋白質、脂肪、維他命、礦物質......等之含量多寡﹞,才可冠上「嬰兒配方」(Infanttomuia)之稱呼。 •台灣,則由中央標準局邀集嬰兒營養學專家於民國82年確訂之,是嬰兒期母乳的代替品。「嬰兒配方」既可提供與「母乳」類似之營養,在三~四個月大之前,如果喝的量足夠,又無吸收不良的問題,則嬰兒的成長是絕對沒問題的。四個月大以上時,則應另外給予適量的副食品或添加固體食物,孩子才會繼續茁壯。 副食品 •四~六月大以後添加為宜。有些建議,2~4 個月就添加柳丁、橘子汁等,但文獻上報告,這很容易引起過敏。須注意嬰兒並不特別需要添加「高蛋白」的食物。 •一般以穀類食品為主,其中又以米粉比麥粉為優先。 •另外兒童在二歲以內,許多體內組織的發育、荷爾蒙的製造、腦部的成長,均需脂肪和膽固醇。所以,是不應特別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 •九個月大~一周歲的寶寶,每天至少攝取500cc之奶量,才能維持固定鈣質的攝取;如果改吃一般成人食用的奶粉或鮮奶,建議在一周歲以後,至少在九個月以後為宜。 二、成長評估 •一個月之內的新生兒生長遲滯的定義有二;1出生後十天,體重仍然繼續下降;2出生後三星期,體重仍然無法恢復至出生體重。 •滿月後的嬰兒,身高、體重、頭圍之成長是否正常,可由生長曲線圖測知。 另有一個簡單的公式瞭解體重之正常與否:一般出生嬰兒的平均體重,約為三公斤,第一個月,平均增加體重一公斤,第二個月0.9公斤,第三個月0.8公斤,第四個月0.7公斤﹝這時的體重,大約為出生時的二倍﹞,第五個月0.6公斤,第六個月以後平均每個月增加0.4~0.5公斤,到一周大約是10公斤﹝約為出生時體重的三倍﹞。 三、營養評估 除了上述之身高、體重、頭圍外,體位檢查尚包括皮膚皺摺厚度、肌肉厚度等;日常飲食記錄換算也非常重要。必要時考慮做實驗檢查﹝CBC,serum protein.A/G ratio,24hours linn 3creatine for cre泊的height index.etc........﹞

2012年12月08日
公開
72

寶寶哭爸媽別亂 仔細按步檢查

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2012.09.09健康醫療 文�張容慈 新生兒剛出生只能以哭的方式來表達,如果父母能了解寶寶哭的原因,照顧起寶寶較能得心應手。按照以下步驟,您會更了解寶寶為何哭?該如何處理?當寶寶哭時,再也不會手忙腳亂。 ◎安撫寶寶其實並不難,只要了解寶寶需求,就能輕鬆照顧好寶寶。 ●寶寶哭的時候,通常我們的第一個動作會先安撫寶寶,把寶寶直立式地抱起靠近胸口,輕拍寶寶的背部,等寶寶情緒較緩和的時候,再檢查寶寶的尿布。 ●換尿布時,尿布勿黏得太緊,否則會造成寶寶不舒服。 ●換尿布時,順便觀察寶寶肚子是否有脹氣的情形,切記寶寶剛喝完奶時,肚子一定是鼓鼓的,觀察脹氣應在喝完奶的2小時後,或喝奶前檢查最恰當。直視寶寶的肚子看看有沒有鼓鼓的,用手輕敲有沒有「ㄆㄛㄆㄛ」的聲音,如果有的話可能為脹氣。 可在寶寶肚臍周圍抹一點點乳液、嬰兒油、嬰兒專用的薄荷油或薄荷膏,以肚臍為中心,從寶寶右邊的肚子ㄇ字型至左邊,幫寶寶做腹部按摩,寶寶會比較舒服;要注意的是,若新生兒的篩檢報告未出來,還無法確認寶寶是否為蠶豆症之前,不能使用薄荷油或薄荷膏,怕引起溶血反應而致死。 了解寶寶需求 就能輕鬆照顧 ●通常親哺的寶寶沒有限制喝奶的時間,只要以上的方式都檢視完成,但尋乳反射強、仍持續哭鬧時,可能是寶寶肚子餓可予親哺。通常建議媽咪一邊乳房需持續親哺20分鐘以上,才會吸到後奶也就是「脂肪」的部分,寶寶才會有飽足感。如果是定量餵配方奶的寶寶,因為配方奶消化比母奶慢,所以盡量4小時才餵寶寶,不然短時間內餵寶寶,胃裡的配方奶尚未消化完,寶寶吃太多而導致溢吐奶之問題,也會增加胃部的負擔。 ●剛喝完奶或未到喝奶的時間仍持續哭鬧時,須注意寶寶是否太冷或太熱?可量體溫或觀察寶寶是否有流汗的情形。如果體溫較高,可先減少被蓋、減少衣服,擦乾汗水避免感冒,室溫必須維持25℃ ;如果寶寶的體溫較低,則增加被蓋及衣服,調高室內溫度。 ●以上方式都試過,寶寶仍哭鬧的話,就把寶寶抱起安撫,放個輕柔的音樂、跟寶寶說說話。有時候,寶寶只需要人家的注意及關心,只是簡單的抱抱就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寶寶仍持續的尖銳哭鬧,可能寶寶不舒服或有其他問題,父母擔心的話,可帶寶寶至信任的小兒科看診。 寶寶哭一定有他的原因,只要按照以上方式,您會更了解寶寶要表達的訊息。(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師)

2012年12月08日
公開
79

有趣的胎兒感知

胎兒深居子宮內,並不是閉目塞聽的渾沌一團,他的神經系統和各種感覺器官在出生前已經趨於完善,因而能夠對母體內外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胎兒能聽到聲音嗎?當然能夠。現已證實,胎兒大約在6個月的時候就具備了聽聲音的所有條件。   胎兒經常聽到的是:血液出入胎盤的湍流聲,母親心臟的跳動聲,腸道氣體的咕嚕聲,母親說話的聲音,以及外界的各種樂音和噪音……這所有的聲音構成了一組別具一格的交響曲,使胎兒作出一定的反應,也讓母親感到胎動的變化。   據觀察,孕婦與人吵架,胎兒也會「激憤」起來,在娘肚裡「拳打腳踢」,其實這是胎動的增加。母親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強烈的汽車喇叭聲使胎兒感到不舒服,而引起劇烈的胎動,所以「抗議」。在音樂會上,當孕婦沉溺於悠揚動聽的輕音樂中時,腹中的「小聽眾」也被誘發出柔和而有節奏的動作;而觀眾席上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卻往往引起胎兒受驚般地躁動不安。   胎兒有視覺嗎?胎兒對視覺刺激也不是無動於衷。胎兒生活在黑暗的子宮裡,到了第4個月時對光線已經非常敏感。   研究者曾用手電筒一閃一閃地有節奏的照射孕婦的腹部,發現胎兒會睜開雙眼,把臉轉向有光亮的地方,胎兒的心跳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妊娠後期如果將光送入子宮內,胎兒的眼睛活動可能增強。多次強光照射,胎兒便會安靜下來。另外,從胎兒的腦電圖上還可看出大腦對光的閃爍產生的反應。新生兒的視力只及 30∼40公分,這恰巧與他在子宮內位置的長度一樣,說明新生兒還部分保留著子宮內生活的習慣呢!   胎兒有觸覺嗎?胎兒的觸覺甚至早於聽覺。有關的研究表明,2個月的胎兒即可對細而發尖的刺激產生反應。觸及4∼5個月的胎兒的上唇或舌頭,會產生嘴的開閉活動,像是吮吸的樣子。研究者用胎兒鏡觀測發現,如果用一根小棍觸及胎兒的手心,他馬上就能握緊拳頭。這充分證實了胎兒觸覺功能的存在。   胎兒的味覺呢?當然也有。在妊娠4個月時,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發育完全,可以津津有味地品嘗那稍具鹹味的羊水。紐西蘭科學家艾伯特•概萊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他在孕婦的羊水裡加入糖精,發現胎兒以高於平時一倍的速度吸入羊水;而他向子宮注入一種味道不好的油時,胎兒立即停止吸入羊水,並在腹內亂動,以表示他的不滿。   既然胎兒能對母體內外的各種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那麼,母親的居住環境、言談舉止、耳聞目見、喜怒哀樂,都應該給胎兒以有益的影響,不要以為胎兒無知無覺而不加約束。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胎兒有各種感覺的特徵,自覺的提供有益的薰陶和教育,積極促進胎兒身心的健康發育。◇

2012年12月07日
公開
74

建立寶寶健康的依附關係

媽咪們有時候是不是覺得:我家寶寶怎麼這麼黏人呢?寶寶哭鬧時,究竟應該怎麼回應,才不會把寶寶寵壞呢?0∼1歲是建立寶寶「依附關係」的黃金時期,影響寶寶日後成人時期的安全感、信任感,及自我情緒管理。 因此,爸比媽咪可不要小看現在您與寶寶的互動,那將會是孩子未來能否擁有美好人際關係及正面自我價值的關鍵喔! . 資料出處: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76AB6D04B293F2A . 我家有個「黏」寶寶 . . 0∼1歲 建立「依附關係」的黃金時期 許多媽咪可能曾經歷過一段寶寶非常「黏」自己的時期,那時甚至稍微離開一下去洗手間,寶寶都會哭個不停;有的媽咪甚至因為怕寶寶太黏自己,而不敢餵母乳,或是寶寶哭了不敢立即回應。到底應該怎麼做,寶寶才不會太黏,又不會「內心受傷害」,將來能夠擁有健康美好的人際關係呢?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曹淑華諮商心理師表示,「依附關係」(Attachment)是指我們對特殊人或物,所感受到的強烈情感的聯結關係,從出生後就開始建立。依附是一種相互的關係,嬰兒會依附父母,父母也會依附於嬰兒。嬰兒的任何反應都會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嬰兒也會學會如何與主要照顧者互動與反應。研究顯示,通常寶寶在7∼9個月時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所以此時會觀察到寶寶似乎特別「黏」某一個人(通常為「主要照顧者」),與該對象分開時就會感到不安、哭鬧,也就是俗稱會「認人」了,不像嬰兒時期給誰抱都行。 通常寶寶在14∼18個月左右,會進入「分離焦慮」的高峰,也就是會讓主要照顧者覺得寶寶「黏到不行」的狀況,稍微離開一下就會哭;這其實是因為此時寶寶的「物體恆存性」概念尚未建立完全。「物體恆存性」概念指的就是當物體沒被看到或沒有被其他感官所覺察到時,知道物體仍然存在。所以在此階段,媽咪(或「主要照顧者」)若是需要離開寶寶去做別的事時,可以對寶寶說:「媽咪出去一下,馬上進來喔!」讓寶寶漸漸知道媽咪出去不是永遠消失,媽咪還會回來的。寶寶通常到一歲半左右就會擁有較完全的「物體恆存性」概念,便愈來愈能夠離開主要照顧者,去嘗試接觸其他的人事物,那時寶寶自然就不會「黏」你啦! 「依附關係」對寶寶日後的影響 . 一個穩定、能「適時」和「正確」回應寶寶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依附關係」,將會培養寶寶的安全感、信任感,影響寶寶日後成人時期擁有健全的自我形象、美好的人際關係,以及能夠妥善管理自我情緒。1978年Ainsworth曾做過一個對寶寶的「陌生情境測試」。該實驗是將一歲大的寶寶和媽咪、陌生人放在一個空間內,然後過一會兒,媽咪會先出去,不久後再回來。研究發現,寶寶會有以下三種反應: . a.安全依附型寶寶──媽咪在時,寶寶敢於稍微離開媽咪身旁,自由去探索周遭事物;當媽咪離開時,寶寶會稍微緊張、不安,但慢慢地自己會安穩下來;當媽咪回來時,寶寶會表現得開心、愉悅,很高興看到媽咪。 b.抗拒型寶寶──媽咪離開之後,寶寶的反應會很焦慮、哭鬧不安;但是當媽咪回來時,寶寶的表現卻很衝突,想接近媽媽,卻又對媽媽拳打腳踢,似乎在怪罪媽咪把他丟下獨自一人。 c.逃避型寶寶──當媽咪離開時,寶寶的反應平淡少哭;媽咪回來後,他也不會表現得很高興,就是淡淡的,用「有距離」的方式來面對周遭事物的變化。 . 當然,以上三種不同反應,都與平日媽咪與寶寶之間的互動有關。越是安全依附的孩子,所表現的分離焦慮越少,可能是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仍然會返回的緣故。有些媽咪會擔心若是寶寶一哭就抱,會太寵寶寶,讓寶寶太難帶;但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盧明教授表示,其實主要照顧者若能在平日用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對寶寶的反應敏銳,自然慢慢就能判斷寶寶此時哭鬧的原因為何,並給予及時、正確的反應,來滿足寶寶的需要;例如,若是知道寶寶喝奶的規律,就較能判斷寶寶此時哭鬧是因為肚子餓了,還是其他原因。 . . 倘若寶寶哭了,照顧者卻不予以理會,漸漸地寶寶會覺得自己好像不被關愛,可能會轉為用更激烈或是消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當然這也會影響到寶寶長大後與其他人的互動模式。例如,有研究顯示,孤兒院的孩子因為情感或生理需求較不能得著滿足(因為孤兒院時常是一個保姆需要同時照顧好多孩子),長大後容易形成孤獨、冷漠的個性。 此外,若是寶寶哭時,照顧者的反應時常不一致(例如:有時很溫柔地安撫,有時卻很煩躁地罵寶寶),寶寶可能也會感到「無所適從」,或感覺很沒安全感。因此,曹淑華心理師建議主要照顧者對寶寶的回應應該盡量一致,避免情緒化;當然人難免有情緒,且每個寶寶的天生氣質不同,有些媽咪也會被寶寶搞到沒有耐性的時候,因此建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平日也要建立抒發壓力的管道(照顧寶寶格外需要耐性!),才能避免用情緒化的方式對待孩子喔! . 有奶才是娘嗎? . 有些媽咪擔心,餵寶寶母奶會讓寶寶太黏,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Harlow 及Zimmerman在1959年時曾做過一個實驗,將出生6∼12小時內的小猴子和兩隻假的大猴子玩偶關在一起;其中一隻假猴子的身上纏著鐵絲,但裝有奶瓶。實驗發現,當小猴子肚子餓時,牠們會去找身上纏有鐵絲的猴子玩偶喝奶;但當牠們心情不好、想得到安慰時,卻會跑去找另一隻沒有纏鐵絲的猴子玩偶。由此可見,小猴子會將「生理」和「心理」面的需要分開,並不是「有奶才是娘」喔! . 當媽咪親餵寶寶母奶時,寶寶獲得的,其實不只是生理面的滿足(吃飽),還有情感面的安慰,因為可以感受到媽咪的體溫和擁抱在懷裡的感覺。也因此會讓人有錯覺,以為親餵母奶會讓寶寶較黏媽咪;其實就算不餵母奶,「主要照顧者」若是時常給予寶寶擁抱、撫觸等情感上的回應,寶寶也會和其產生親密感喔! . Q:如何建立寶寶健康的依附關係? 一、用心觀察寶寶的反應: . 照顧者平時若能用心觀察,知道寶寶餓時、尿布溼時、想睡時會有什麼反應,就較能判斷寶寶哭鬧的原因,以及該如何正確反應,而不怕會「寵壞」寶寶。當寶寶哭時,除了滿足寶寶生理上的需求之外(例如:餵寶寶喝奶、換尿布、換衣服…),照顧者所提供的關懷、注意、撫觸,都有助於建立寶寶健康的依附關係喔! . . 二、「主要照顧者」不要經常更換: 建立「依附關係」需要有一個固定的對象,因此台北教育大學盧明教授建議,最好不要常換照顧者,要讓寶寶至少有一位「可依附者」,才能有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 . 三、尊重寶寶個別差異,同理寶寶感受: 每位寶寶的先天氣質不同,對事物的「忍耐程度」也不同(例如:有的寶寶尿布一溼就會哭,有的寶寶大便半天了,也不吭聲)。因此,盧明教授建議,當寶寶哭時,照顧者要先「同理」寶寶的感受(不要很煩地對寶寶說:「這麼愛哭!」),溫柔地和寶寶說話,會讓寶寶感到他是被愛和關心的。 . . 四、常常抱寶寶、對寶寶說話: 照顧者對寶寶的言語鼓勵和肢體上的擁抱觸摸,都會對寶寶產生正面的心理影響,例如:父母常對寶寶拍手,會讓寶寶獲得情感上的支持;父母常對寶寶說話、逗寶寶,會讓他知道他是被重視和注意的,即使他還不會說話。這些情感的互動,雖然不見得會存在寶寶的記憶裡,但卻會內化成為寶寶的心理力量,影響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擁有健康依附關係的孩子,將來也會比較勇於接觸探索新的人事物,因為他已從小建立深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 Q:若是不能親帶寶寶,該如何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呢? 現代社會許多父母白天都需工作,無法親帶孩子,因此白天甚至整個週間都必須將寶寶託給保姆、外傭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或週末才能將寶寶接回家。這樣的「聚少離多」,若是沒有用心經營,難免會覺得孩子和自己不親,或是覺得很難建立孩子的生活習慣。對此問題,曹淑華心理師和盧明教授有以下建議,供父母參考: . Principle 1──事先與「照顧者」溝通好「原則」 . 若是父母有些基本原則是不能妥協的,一定要事先跟「照顧者」說好,並請對方切實遵守,以免事後產生問題糾紛;例如:不准寶寶看電視,或是吃完飯才能吃零食…等生活習慣。盧明教授建議,最好父母和照顧者能達成「寶寶生活習慣」的共識,還有「管教方式」需一致,否則的話,當寶寶返家時可能會產生銜接上的困難,寶寶和父母都會覺得很痛苦。有時因為寶寶待在「照顧者」的家中時間較久,寶寶的生活習慣是由「照顧者」建立的,這時父母可能反而需要「配合」「照顧者」家裡的生活習慣來對待寶寶(例如:幾點吃飯、幾點睡覺…),才不會讓寶寶感到適應不良。 Principle 2──雙方平日充分溝通、密切聯絡 為了與「照顧者」共同建立寶寶一致的生活習慣,建議父母可請「照顧者」每日做寶寶紀錄(就像「家庭聯絡簿」一樣),如:寶寶幾點吃飯、睡覺,寶寶喝多少奶、吃多少飯,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排便狀況如何…等。如果「照顧者」不方便寫(如:長輩年紀太大),就只好靠口頭溝通,父母問得愈詳細,愈能瞭解寶寶平日的生活;將寶寶接回家時,也比較知道該如何照顧寶寶。 . Principle 3──「質」比量更重要,盡量「親力而為」 正因為和寶寶相處的時間有限(可能只有晚上或週末),建議父母將寶寶接回家後,所有照顧寶寶的事情務必「親力而為」(如:餵奶、洗澡、換尿布…),千萬不要又再假他人之手(如:外傭),否則會更無法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此外,可豐富和寶寶相處時光的「質」,例如:睡前和寶寶玩、說故事給寶寶聽、幫寶寶按摩… 等,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寶寶和你之間的親密關係喔! . 專家小叮嚀: 許多媽咪在坐完月子後,因為要返回職場上班,必須將寶寶託給別人帶。為了讓寶寶剛開始給別人帶時不致害怕、哭鬧,曹淑華心理師建議父母可給寶寶帶一些他熟悉、喜歡的衣服、玩具,讓寶寶有安全感。 曹淑華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盧明 . 學歷: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幼兒教育博士 . 經歷: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私立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 .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gS56.8iBGQSkFoQ6XpD9BWpLxp0-/article?mid=2270

2012年12月07日
公開
65

跳過爬行直接走路,感統行不行?

小哲是家中唯一的寶貝,家人特別注意他的發展,也了解「感覺統合」的重要性。而家中長輩感到最高興的就是小哲的感覺統合發展似乎比同年齡小朋友來的快,其他親戚的孩子在地上爬的時候,小哲就已經扶著牆壁開始走路了,而且越來越好,每當親戚聚會,爸爸媽媽總會拿小哲走路的這件事情出來炫耀一番。 「爬行」對「感覺統合」有幫助 小哲今年3歲半了,上了幼稚園才2個月,老師就跟媽媽說「小哲握筆好像沒甚麼力量耶!雖然這時期的孩子不懂得正確握筆姿勢,但是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抓』筆畫在整張紙上,小哲卻是輕輕地畫,而且會喊手「累累!」不知道是不是爬的不夠,所以造成「感覺統合」的問題?媽媽應該帶小哲到醫院檢查喔!」媽媽心想:我們不就是那麼注重感覺統合,所以小哲才發展比較快的嗎?難道我們做錯了嗎? 雖然每個孩子在發展上有個別差異,但普遍認為「爬行」對孩子很重要,就猶如「“自然產”比“剖腹產”的孩子在感覺統合上發展較好」的觀念一樣,其實受到個別差異與後天教養的影響,孩子本來就會有不同的發展,「爬行很重要」的觀點也不是百分之百適用於每個孩子身上。 以往認為,爬行時可以獲得速度的刺激 ( 前庭覺 ),而手腳與地面的接觸則有觸覺的刺激,加上爬行需要全身的用力,因此本體覺系統也得到刺激,因此才會有「爬行對感覺統合很有幫助」的觀念產生,這樣的觀念沒有錯,但是重點不在於「爬行」,而是在於能夠「感覺統合」,一旦重點搞混了,才會出現強迫孩子有事沒事滿地爬的現象。 手部的刺激與發展和雙腿一樣重要 從兒童發展學來看,為什麼爬行以後才會發展出「站」的能力,又或者為什麼有些孩子沒有經歷「爬行」就開始走路?孩子在爬行的時候的確手腳需要用力支撐身體,這提供了足夠的本體覺刺激給大腦,並且讓手腳的肌肉力量開始提升。隨著不斷的刺激與成長,當雙腿力量建立足夠後,孩子就會開始站了起來。 這是一連串看似自然發生的事件,但是卻是身體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有些兒童躺在嬰兒床中就不斷的踢腳,或是父母從小就對著孩子的雙腳「玩遊戲」,所以孩子雙腳的力量自然發展得比較快速。當我們正為了孩子會站立、行走而高興的時候,不要忽略了,這只是雙腿力量的成長可能快過於軀幹或雙手的力量成長,不見得雙手的力量也成長到適合的程度,而我們卻可能因為孩子會走了而鼓勵他多走,卻忘了仍要訓練雙手的力量及協調能力,而使得孩子越走越好,但雙手卻越來越無力。 3種爬行遊戲在家做 要改善像小哲這樣的現象,臨床上的確會讓孩子繼續練習爬行,但爬行是會把大部分的重量放在雙手,因此像是趴在滑板上利用雙手向前划,或是治療師將孩子的雙腳抬高,讓孩子利用雙手爬行的「小牛耕田」方式,都是幫助孩子提升雙手張力與改善感覺統合的好遊戲。爬行可以促進雙手、軀幹及雙腳的力量,因此 在家中可以進行以下的遊戲: 1、固定式伏地挺身 讓孩子趴在地上,雙腳伸直,雙手放於胸部兩側。利用雙手力量將身體撐直起來,仿如瑜珈中的「蛇式」一般,這時候雙手承受支撐身體的重量,可以獲得本體覺的刺激,而為了維持這樣的姿勢,同時也訓練到背部肌肉的耐力,這有助於孩子將來學習時是否坐得正、坐得久。這個活動可以在孩子觀看電視中途 ( 或媽媽觀看電視 ) 進行,利用廣告時間請孩子來撐地,先從孩子可以忍受的時間開始,再慢慢地增長時間,等到孩子力量足夠了,或許可以嘗試真正的住地挺身。 2、大龍球坐位 利用直徑約孩子小腿長度的大龍球,讓孩子在讀故事書或畫畫時代替椅子讓孩子坐。大龍球並不像椅子那麼穩定,因此孩子為了要能夠穩定坐在桌前,雙腳會比平常更用力,而且少了椅背的支撐,孩子的軀幹肌肉必須更用力來維持坐姿。根據研究發現,利用大龍球代替坐椅不僅提升感覺統合,更可以穩定情緒,提升專注力,臨床上也會利用單腳椅或充氣坐墊等不穩定椅面來代替。 3、蝸牛爬行 請孩子做小狗爬動作,爸爸或媽媽「蓋」在孩子身上成為「蝸牛殼」,蝸牛殼不僅給孩子重量的壓力,更可以利用雙手阻擋孩子前進的方向,給予孩子爬行的阻力。孩子為了逃脫蝸牛殼的壓力,所以必須更用力,而且要動腦筋想想如何逃出大人雙手的限制,這個遊戲不僅訓練全身肌肉與感覺統合,更訓練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 順著孩子自然的發展仍是醫學與教育專家所認同的原則,當孩子練習爬行的時候,不必過度擔心危險而不讓孩子在環境中探索,也不必過度擔心環境清潔而不讓孩子「東摸西摸」,只要能夠維持安全並在遊戲後恢復清潔,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爬行。 而孩子因為跳過爬行階段而直接走路,也不用過於擔心孩子發展而強迫孩子重新爬行,不論在家中可以進行的遊戲,或是到戶外奔跑、跳躍、甚至是攀爬,都是可以彌補沒有爬行所缺乏的感覺統合刺激,達到孩子發展健全的效果。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AP.z8haQERU60ZOKsMKQNHJV/article?mid=7503

2012年12月06日
公開
73

3歲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妳會問「3歲前需要讓孩子開始閱讀嗎?」,但妳不會問「3歲前需要讓孩子遊戲嗎?」,如果我們讓閱讀變成一種遊戲,從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培養,那麼閱讀就再也不是一件令人乏味的事情了。 20本必讀的好書 不可忽視的樹突網絡 胎兒在3~5個月時,腦神經就已經開始發育了,而人類的腦部有上千億個腦神經元細胞,接受到外界資訊後,腦神經元就會長出樹突(dendrite),而樹突與相鄰的神經元樹突接觸就會產生突觸。突觸,是神經與神經之間溝通的橋樑,資訊若重複30次以上,這個管道就會被鞏固,而且終身都能使用。舉例而言,若讓孩子在學齡前吸收多方的知識,就能在腦部刺激出多個樹突,配合突觸的連結,成為大規模的知識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六歲以前,樹突若沒有足夠的刺激,則會自行剪枝,未來雖然能藉由後天學習培養讓樹突重生,但知識的吸收效果及持久性就遠不及幼兒時期來得好。 身為家長,請妳先看書 閱讀有時候是需要強迫的,但我們不強迫孩子,而是強迫家長。強迫自己撥點時間陪孩子看看書、說說故事,相信這樣一來能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二來也養成親子共讀的習慣。 有人認為,這階段的孩子不識字,因此陪他們看書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工作,到了小朋友上小學之際,閱讀便是他們自發性的選擇,但如果能在學齡前就養成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相信日後孩子的專注力、閱讀能力和靈活運用詞彙的能力便不成問題,況且,閱讀有助於孩子的文字理解及思考邏輯,這些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絕對性的幫助,課業學習自然不用師長勞心。 親子共讀的精神──陪伴 部分家長質疑讓學齡前孩子閱讀的必要,我們除了從學術性的角度分析,閱讀對幼兒的腦部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外,拋開理性那一面,閱讀,其實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情感。先不談家長會不會講故事?會不會用抑揚頓挫的語氣或趣味橫生的面部表情逗得孩子哈哈大笑?麥克總編輯余治瑩與誠品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一致認為,親子共讀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陪伴。只要抽一點時間,擁著孩子一起翻開童書,讓他們不只能透過童書的圖像刺激視覺,還可以藉由父母的閱讀音律刺激聽覺發展,並能獲得滿滿的安全感。或許有些家長擔心自己平時跟孩子不夠親近,互動的過程中可能乏味,但只要您願意實踐,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在故事中說出他的看法、問出他的疑惑,親子的互動就能流暢的進行了。 閱讀 是好玩的遊戲 別忘記!父母此時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他們多元選擇的啟蒙者,而不是投以壓力的施威者,我們倡導家長可以嘗試讓3歲前的孩子閱讀,但不強迫孩子此時就必須背誦唐詩三百首。閱讀,應該是好玩的遊戲之一! 誠品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認為,父母不必追求這個時期的孩子看得懂、聽得懂,扮演孩子啟蒙者的家長,可以逐步帶領他們先認識「書」,知道這是一個能夠帶領他們穿越時空、情境的玩意,教育孩子如何善待讀物,建立最初的閱讀觀念。當小朋友動手摔書時,父母可以適時介入指導,讓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否則日後可能比較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造成進入群體生活後產生社交困難等問題。 和孩子一起看書時,不用急著朗讀故事。先帶著孩子看看書的封面及背面圖畫,看看他們除了圖畫之外還可以找到什麼?向他們介紹書名、作者及插畫家的名字,並在朗讀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連貫字與圖的關係,和鼓勵孩子觀察每一頁不同的圖案。 不用擔心頁數太多的書籍會澆熄孩子的興趣,家長也不必給自己一定要每晚念一本的壓力,同一本可以選擇分段、分篇章的伴讀,如此一來,除了能保有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能有「且聽下回分解」的期待感。 另外,父母也必須建立起一個觀念-「不是可愛才屬於童書」,童書可以等於可愛,但可愛不一定等於童書。陳娟娟說明,有些童書內容會婉轉的解釋「死亡」,她舉例「有個小朋友擁有一隻狗,某天,小狗跟主人說:『我要去天堂了』,小主人說:『我也要去』,小狗搖搖頭回答:『你還不能去』,然後故事結尾是小朋友跟小狗各自對『天堂』所產生的想像」,孩子可以從內容間接理解「天堂」和「離別」。 另有一本書「我的小雞雞」,專門帶領小男孩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用孩子的語言介紹男生的器官位置,由此可見,童書的重要性在於啟發,他們給了孩子一把鑰匙,開啟腦中的知識寶盒,透過閱讀,讓知識通通裝在寶盒裡,任誰也拿不走’偷不著。 3歲前 幼兒發展3階段 許多父母不清楚什麼時候應該讓孩子吸取什麼資訊,或擔心提供太多知識孩子不見得能吸收,於是麥克總編輯余治瑩分析了0∼3歲的幼兒發展: 階段1 0∼1歲 0∼3個月的嬰幼兒,其視覺條件最看得清楚黑白畫面,彩色畫面對他們而言反而是模糊的,就像近視的人在沒戴眼鏡的情況之下所看到的畫面,等到3∼4個月以後,色彩才會越來越清晰。誠品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也表示相同的意見,認為家長可以選擇黑白圖形書讓孩子翻閱,簡單的輪廓、對比的圖案、清晰的黑與白,都能為幼兒的腦部帶來正面影響。 階段2 1∼2歲 1歲半的孩子開始會口語表達,也開始對眼前的世界產生好奇,此時可以提供基礎認知的書籍(如:認識身體、分辨顏色、認識動物…等),讓父母帶領他們指名認物。 階段3 2∼3歲 隨著自主行動能力的增加,孩子能自由的探索空間,懂得多說得多、動得更多。更因為生活經驗的累積,能從指名認物的階段逐漸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例如:以上學為主題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先從書裡做好日後將獨自踏入新環境時所需要做的心理準備;又以小動物為主題的故事,無論是採動物擬人化或讓讀者為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都可以間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此時的小朋友,因為手指較為靈活,父母也可以開始讓他們學習穿衣服、折棉被,所以內容與生活自理相關的童書相當適合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除此之外,遊戲書能讓閱讀充滿驚喜和樂趣,讓孩子從「玩」中去探索世界,累積生活經驗、培養理解能力。 中標�注意!挑選童書必知 為0∼3歲的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第一扇門,可以透過感官刺激開始學習基礎認知,簡單的1、2、3和A、B、C,到認識蘋果、香蕉等,藉由圖畫刺激孩子的視覺,吸引他們的注意。但是如何為稚齡的寶貝挑選書籍呢?誠品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提醒父母幾點方向: 外觀: 1.是否容易抓握:此時的孩子,手部肌肉還沒發展健全,所以還不太會抓握,但是透過雙眼觀察,他們也想學大人拿書的姿勢,進而興起模仿的念頭,所以家長可以從旁觀察書籍好不好讓孩子抓握。 2.是否容易翻閱:這個時期的幼兒手指還不太能執行太細膩的動作,常發現孩子長將紙撕破,其實是因為他們還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力道,所以硬質頁面對他們來說比較好翻閱。 3.是否容易清潔:因為小朋友還不太會控制自己的唾液,所以容易弄髒書本,此時好不好清潔擦拭,就是能不能延長書籍保存期的關鍵,如:防水的塑膠書、可水洗的布書。 4.安全性:書籍四角最好皆為圓角,才不會在不慎摔落時傷到小朋友的皮膚。 內容: 1.黑白&彩色:0∼3個月的嬰兒世界仍是黑白的,到了4∼6個月,視網膜才會逐漸發展出紅、藍、綠三原色。因此,當嬰兒0∼6個月時,可以經常使用黑白對比的圖形刺激他們的視神經,進而促進大腦的發展。黑白的幾何圖形不只可以讓孩子清楚辨識圖形、提升智能,更可以穩固孩子的情緒,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 2.故事主軸單純:線形、簡單、清楚的故事架構,才能讓學齡前的孩子輕鬆理解,並容易跟隨,畢竟現階段的閱讀並不以吸取多少知識為目的,而是要逐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3.內容貼近生活經驗: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主題,除了有刷牙、起床、更衣乃至上幼稚園等,都能加深孩子對讀物的認同感,當父母為孩子講述故事內容時,也可以藉機讓孩子的生活經驗與故事主角呼應,加強機會教育。 4.讓圖片說故事:好的童書能讓圖片自己說故事,尤其孩子現階段還不識字,不用看文字就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說什麼,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若每次都必須透過父母閱讀才能理解,那麼久而久之該書就會被孩子歸類進「不好玩」的區域了。 5.優美語彙:書中重複的文句,如:「我看到XXX」、「我看到OOO」,除了可以訓練孩子了解字的形貌與意思,還可以讓小朋友漸漸懂得應用、造句,強化溝通能力。 觸。視。嗅。聽 4感全面刺激 為了刺激孩子的感官,市面上也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童書以供家長選擇,包括視覺、觸覺、嗅覺及聽覺,我們將為讀者逐一介紹。 觸覺:可以選擇觸摸書,如:洗澡書、布書、木頭書,讓孩子透過接觸不同材質的東西,刺激末梢神經。 視覺:童書裡除了圖畫、線條、顏色、大小、位置…等,都能對孩子的視覺造成刺激。 嗅覺:妳知道嗎?有些書抹一抹、擦一擦就會有味道喔!原理跟我們常見的聞香試紙一樣。 聽覺:有些書裡有鈴鐺,搖一搖就會發出聲音,可以想像的到當孩子一接觸會有多麼驚喜! 除此之外,「遊戲書」更是融合兩感以上的童書類型,麥克總編及余治瑩補充,還有翻翻書、拉頁書、立體書、劇場書和音樂書等。 第1次購書攻略 剛踏入童書領域的新手父母,可能會在一片書海前望洋興嘆、不知所措,究竟第一本童書應該怎麼挑選,陳娟娟教大家從以下幾點著手: 1.經典作品:作品既然經典,必定有它的一番道理,陳娟娟和總編輯余治瑩不約而同的推薦「小狗波波」、「大象艾瑪」、「14隻老鼠」等。 2.知名作者:挑一本由知名作者撰寫的讀物,就如同你相信梅莉史翠普主演的作品都會在一定程度之上一樣。 3.得獎作品:「看書角上有沒有一個徽章圖案準沒錯!」陳娟娟笑道,有了獎項加持,也代表該書的文章、圖畫都經過專業的篩選,家長可以先由此下手,比較不會出錯。 4.和孩子一起選書:不妨帶著孩子一起上書店選吧!藉由親子共讀,讓家長觀察孩子對該書的反應,再決定是否購買。 有些父母選擇童書的方式會依據孩子最近的表現,或他們對孩子投射的期望,喜歡童書開宗明義的表明「談誠實」或「談孝順」等,雖然稍嫌刻板,但陳娟娟也建議家長還可以多補充些在相同主題下,採用不同敘述方式的書籍。舉例而言,當孩子表現出不想起床上幼稚園,或一與家人道別就嚎啕大哭,面對小朋友明顯的分離焦慮,家長此時可以選擇符合相關情緒主題的童書,內容可能是一個男孩哭著上學的一天,也可能是一個男孩乖巧的在學校度過一天,重點是內容無須給出明確的教條式結論,讓孩子從童書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經驗相符的地方,進而透過他們的小腦袋思考,家長這時只要默默從旁觀察、適時引導就好。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42FB95E4221FE2C

2012年12月06日
公開
104

懷孕十個月的胎教方法

①0-1月: 胎教重點:經常散步,聽舒心樂曲,調節早孕反應,避免繁重勞動和不良環境,丈夫 應體貼照顧妻子主動承擔家務,常陪妻子消遣,居室環境收拾乾淨,無吵鬧現象,做到不過量飲 酒,不在妻子面前抽煙,節制性生活。   ②1-2月:散步、聽音樂,做孕婦體操,避免劇烈運動,不與狗貓接觸,美化淨化環境,排除噪 音,情緒調節穩定,制怒節哀,無憂無慮,停止房事,以防流産,丈夫主動清理妻子的嘔吐物, 關心妻子飲食狀況,及時爲其配製可口的飯菜。   ③2-3月:做胎兒體操:早晚平躺在床上,腹部放鬆,手指輕按腹部後拿起,讓胎兒感覺每次5- 10分鐘即可。聽歡快的音樂或兒歌,這段時間是最容易流産的時間,應停止激烈的體育運動,體力 勞動,旅行等,日常生活中避免勞動過度,注意安靜。   ④3-4月:做胎兒體操,聽音樂或哼唱自己喜歡的歌曲,丈夫可將報紙卷成筒狀,與胎兒輕聲說話 或念一些詩文。同時,丈夫和孕婦應多看一些家庭幽默書籍,以活躍家庭氣氛,增進夫妻情趣這個 時期也是孕婦心身愉快,胎內的環境安定食欲突然旺盛。胎兒進入了急速生長時期,因此需要充分 的營養,要多攝取蛋白質,植物性脂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⑤4-5月:做胎兒體操:主動輕撫腹部,將耳機調到適度在孕婦腹上放幾分鐘左右歡快樂曲。每天 早、晚與胎兒打招呼:“寶寶,早上好!寶寶,晚安!”如此等等。這個期間要少量多餐,多吃些 含鐵多的,豬、牛、雞等的肝臟及海藻等綠色蔬菜。注意不要貧血。從這時起,做授乳準備,開始 乳頭的保養。開始作一些育兒用品和産婦用品的計劃安排。   ⑥ 5-6月:幫助胎兒運動:晚8時左右孕婦仰臥在床上放鬆,雙手輕輕撫摸腹部,10分鐘左右,增加 和胎兒的談話次數,給胎兒講故事,念詩、唱歌、哼曲等。每次開始前,叫胎兒的乳名,時間1分鐘 ,這時是非常時期,孕婦要充分休息,睡眠要足,中午要睡1-2小時好。   ⑦6-7月:幫助胎兒運動,給胎兒講畫冊,色彩及動物形象,動物運動擴性格特點。丈夫應多陪妻子散 步、做操、聽音樂、看電視(不要看刺激性太強,情節太激烈的)、會朋友、看書畫展、玩輕鬆活潑的 遊戲等。以鬆弛壓力、增加愉快。   ⑧ 7-8月:幫助胎兒運動,丈夫、孕婦多與寶寶溝通,隨時告訴寶寶一些身邊的有趣的事情,並告訴寶 寶你快要出生了。你將降生在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一個文明、昌盛的時代。   ⑨ 8-9月:幫助胎兒運動和胎兒一起欣賞音樂,較前幾個月胎教時間可適當延長。胎教內容可適當增加 ,孕婦應少吃多餐,以多營養,高蛋白爲主,限制動物脂肪和鹽的過量攝入,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 素的食物,少飲水。   ⑩9-10月:在各種胎教活動正常進行的同時,孕婦應適當 瞭解一些分娩知識,消除害怕心裏,保持企盼,愉快的心態。要養精畜銳,避免勞累,早晚仰臥,練習用力,鬆馳方法,爲分娩作準備。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AP.z8haQERU60ZOKsMKQNHJV/article?mid=7489

2012年12月06日
公開
61

胎教原則

胎教原則 作者﹕台灣/ 葉南宏 醫師 想開始實行胎教計劃了嗎?有些原則,準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吧! ˙母親的子宮環境是胎兒學習旅程的開端,因此準媽媽必須好好地照顧自己。 ˙胎教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早培養對胎兒的愛,並為寶寶往後的生活教育做好準備。為了讓寶寶出生後,好帶不做磨娘精,準媽媽還是改掉不好的生活習慣吧! ˙胎教的內容必須能平靜與愉悅媽媽的情緒,以便輸送胎兒良性的資訊刺激。 ˙在收集胎教的資訊中,可以藉此學習到以前未曾注意的知識,進而充實自己,並且再次產生對自我的定位。 ˙熟悉學齡前教育的理論─「幼兒在玩玩具時,家長的啟發誘導很重要」。有些家長認為,買玩具給孩子,就是希望他能自己玩,別來煩,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限,若沒有大人從旁指導,玩具再多,小朋友也是無法從遊戲當中學習與成長的。 要讓孩子可以在玩具世界裡健康成長,家長的陪伴、適度提醒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胎教計畫中,應該先熟悉寶寶出生後的親子遊戲和互動(即所謂的學齡前教育),以做為日後寶寶的一系列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胎兒的成長與智慧的萌芽,必須循著自然的法則來做本能的開發,也就是說不要有求好心切、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 了解胎教的幾個大原則後,我們可依照懷孕的週數再做區隔,並分別介紹胎兒成長、母親的變化……等給父母們做為參考。 註:懷孕的週期通常是以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 摘自:台灣大樹林出版社《胎教黃金書》@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2012年12月05日
公開
54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 轉載 )

人一出生 ,腦細胞的數量已經定型,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腦細胞一直處在逐漸減少的過程中,死一個少一個,腦細胞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人過了20歲,腦細胞死亡的速度加快,記憶力也變得越來越差,80歲的人與40歲的人相比,腦細胞大約少一半,這已被科學證實。 記憶力大不如前的感覺,這是因為活動量不夠、血液流通不暢、腦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 王新志 教授向大家推薦幾種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1. 如果方便,可把兩腿蹺在椅子或桌子上幾分鐘,記住,腿一定要高過心臟的位置。當雙腿蹺起高過心臟之後,腳和腿部的血液會回流到肺部及心臟,這樣不僅可減輕腳部 腿部的靜脈壓力,還可使頭部的供血量大增,使你神清氣爽。 2.沒事的時候常搖搖頭、晃晃腦,也有助於記憶力提高。頸動脈是向腦部供血的管道,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不但可增加腦部供血,還可減少脂肪在頸動脈血管沉積的可能,有利於高血壓、頸椎病的預防。 3. 不經意的伸懶腰,對大腦也有好處。身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時,上肢肌肉組織的末梢血管,會淤積很多血液,伸懶腰的過程,恰是肌肉收緊和放鬆的過程,淤積的血液被趕回心臟,心臟得到的血多了,輸往全身各處的血也多了,大腦也能分得一杯羹。 4. 良好的頭部血液迴圈(循環)功能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延緩大腦衰老。隨身攜帶一把牛角梳,或以指梳頭,可改善頭皮的血運。具體做法是兩手十指微張,從前到後,由上向下,梳理頭髮,一天做三四次,一次做三五分鐘,可起到提高智力、養神健腦的作用,對於神經衰弱的人更有益處。 5. 一天叩齒50次,可拉動頭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迴圈,增強大腦記憶力。常叩齒,口水分泌也會增多,口水中含有腮腺素,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近年來有人研究發現,口水中含有抑癌成分,可有效預防消化道的惡性腫瘤。 6. 有人說手指是人的第二大腦,手指與大腦相連的神經最多,通過運動手指,可以有效刺激大腦,延緩腦細胞死亡時間。沒事的時候,可伸伸手指,蜷蜷手指,二者交替進行,或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也可經常用手握握健身球,讓兩個健身球在手中旋轉。 7. 邁開腿:大腦由兩個半球組成,左側大腦支配右側肢體,右側大腦支配左側肢體,下肢的活動可刺激側大腦皮層的活動,起到健腦作用,一周慢跑、快走5次,一次半個小時的運動雖然簡單,卻能提高記憶力。 8. 勤喝水:水分占大腦的50%,勤喝水,不僅可延緩衰老,對大腦有好處,喝水時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等到渴了再喝,說明你體內已經相當缺水了!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1aZS4eaBRmeF_XCTYU-/article?mid=22757

2012年12月05日
公開
76

10大寶寶禁忌食物

對於寶寶的飲食,坊間有種種說法,像是1歲之內不要蜜、3歲以內不要茶、羊奶比牛奶好等等,這些說法是正確的嗎? 事實上,的確有些食物對寶寶來說,在某個階段食用會引發一些諸如過敏的反應,但是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對食物的反應也不同。以下針對一些比較常見的禁忌食物來做說明。 過敏禁忌食物 食物過敏最常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兒,而母奶在此時即提供寶寶主要的營養需求;若需哺餵配方奶,以及進入添加副食品階段時,父母都要先小心測試,並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 禁忌食1 牛奶 在醫學研究中,牛奶引起的過敏案例數量的確不少,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黃崇濱指出,牛奶中的奶蛋白容易造成小寶寶過敏,而且這種過敏會在皮膚上呈現,形成臉上的溼疹,輕微的症狀會在寶寶臉部出現小小的紅點或是一塊區域的紅點,若是情況嚴重則會蔓延整臉,讓寶寶的臉看起來紅通通的,或是演變成更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會讓寶寶覺得很癢,想要一直抓。若是寶寶喝了配方奶後出現嚴重過敏的症狀,建議家長改給低過敏奶粉,來降低過敏的發生。 有的家長因為怕寶寶發生過敏,所以在一開始採用配方奶時就直接給寶寶低過敏奶粉,黃崇濱醫師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一方面不一定每個寶寶都對奶蛋白過敏,另一方面低過敏奶粉價格高昂且味道不佳,等寶寶試了一般配方奶出現過敏反應再改用這種奶粉即可。 母奶是新生兒最佳的食物 新生兒最佳的食物就是母乳,在新生兒階段都會鼓勵媽咪餵哺全母乳,有的媽咪會埋怨沒有足夠的母乳可以餵哺寶寶,而希望用配方奶來補母乳不足的量,事實上大多數的媽媽母乳都是足夠的,母乳不足只是短暫的現象,只要讓寶寶多吸吮媽咪的乳頭,就會刺激媽咪的腦下垂體,進而分泌充沛乳汁。 寶寶飲食常見3迷思 全母乳寶寶不會過敏? 有一些媽媽反應,她們哺餵全母乳,為何寶寶還是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黃崇濱醫師指出,這是因為媽媽吃的食物轉化成母乳影響了寶寶,所以建議在寶寶1歲以前,母奶媽媽要盡可能避開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例如:帶殼的海鮮類,帶殼的乾果類如花生、瓜子、核果等,有毛絨絨表皮的水果如奇異果、蕃茄等,如果媽媽知道自己對蛋白或是牛奶過敏也要避開,這樣才不會引發寶寶的過敏。 羊奶較不易過敏? 坊間經常會聽到羊奶比牛奶好、羊奶比較不會造成寶寶過敏的說法,這個說法對嗎?黃崇濱醫師表示,答案是錯的。根據科學的研究,羊奶與牛奶的奶蛋白大同小異,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也會對羊奶過敏。 寶寶喝葡萄糖水解胎火? 老一輩的人說新生兒有胎火,必須喝葡萄糖水(紅嬰)來解胎火,黃崇濱醫師表示,有的新生兒有黃疸的問題,在老一輩的人看來,黃疸就代表胎火很旺,喝了葡萄糖水就會好,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喝過多葡萄糖水,一方面可能發生水中毒,另一方面寶寶從小喝多了很甜的葡萄糖水,會不愛喝沒那麼甜的母奶,對寶寶沒有任何益處,所以不建議給寶寶喝葡萄糖水或含有葡萄糖水的任何產品。 禁忌食2 帶殼海鮮 在添加副食品時,慢慢會加入各式各樣的粥類,像是肉粥、排骨粥或是海鮮粥。黃崇濱醫師表示,有些寶寶對於帶殼海鮮例如螃蟹、蚌類會過敏,也有些會對魚肉過敏,不過這些都是要吃過才知道,並不是每個寶寶都對帶殼海鮮過敏,所以要煮海鮮粥給寶寶吃,最好一次只放一種海鮮,這樣較能確認寶寶到底有沒有對哪種海鮮過敏。 除了過敏,另外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是魚的小刺以及排骨的碎片在加入粥中煮時都要清除乾淨,因為醫院偶爾會出現寶寶被魚刺與骨頭碎片刺傷的案例。 過敏寶寶延後添加副食品 大約在寶寶4個月左右就開始進入添加副食品階段,然而,黃崇濱醫師提醒,如果家中有過敏家族史,即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最好將幫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延後到6個月,但不要晚於6個月,因為太晚添加副食品,寶寶的營養會不足。添加副食品時最重要原則,一天添加一種食物來做測試,千萬不要將多種食物混合,才能確認寶寶會不會對今天的這種食物過敏。 禁忌食3 蛋類 黃崇濱醫師表示,蛋白也是容易引發寶寶過敏的食物,因此在添加蛋類時,可以先讓寶寶嚐試蛋黃,如果寶寶吃蛋黃沒有發生過敏現象,就可以再試吃蛋白,蛋白的添加時程可以往後延一點。 禁忌食4 花生與黃豆 歐美人對花生與黃豆的過敏比例很高,亞洲人對花生與黃豆的過敏比例則較低,雖然比例低,但還是要注意是否對這兩樣食物過敏,因為對花生或黃豆過敏,可能會引發喉嚨腫甚至無法呼吸的嚴重狀況。 其他禁忌食物 寶寶的飲食由父母把關,除了上述食物會引發過敏外,也有一些食物可能引發寶寶身體其他的問題,因此建議家長還是少讓寶寶接觸這類食物為妙。 禁忌食5 蜂蜜 有些家長認為蜂蜜會增加寶寶的抵抗力而給寶寶食用,黃崇濱醫師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都不要食用蜂蜜,原因是蜂蜜是不能煮熟食用的產品,且裡面含有細菌,這些細菌有可能造成寶寶腦膜炎,雖然出現的比例很少,但是還是不要冒險讓寶寶食用比較好。 禁忌食6 添加荷爾蒙的肉品 現在的孩子有些會發生部分性早熟的問題,例如讀幼稚園的女孩子乳房卻開始發育,這與食用了添加了荷爾蒙的肉類有關,黃崇濱醫師表示有些肉商為了要讓雞、豬等快速長大好賣錢,會在飼料中添加荷爾蒙,若是家長買了這些含有荷爾蒙的肉類做成副食品給寶寶吃,孩子就有可能發生性早熟的問題;所謂的真性性早熟就是女生在8歲就出現乳房發育的狀況,以及男生在9歲就出現性徵。建議家長請教兒科醫師,以區別真正原因。 禁忌食7 巧克力 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不要讓他吃巧克力,因為製造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可可豆屬於帶殼的乾果類,是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而製作巧克力的另一個原料牛奶也是個易過敏源,等寶寶年紀較大再接觸,亦可降低過敏發生的機率。 禁忌食8 飲料 現在的胖小孩愈來愈多,根據資料顯示,在國小階段有13%的男生和女生有體重過重肥胖的問題,黃崇濱醫師表示,肥胖問題與從小的飲食有關,有些家長因為孩子愛喝飲料就無節制的供應,或是為了讓吵鬧的孩子安靜下來就給飲料當做安撫,長期下來就造成了許多胖寶寶,所以像是珍珠奶茶、可樂等含糖量高的飲料都不應該給孩子喝。此外,含有咖啡因的茶和咖啡,也同樣列為寶寶禁忌食物。 禁忌食9 多鹽食品 在提供寶寶調味食物時以清淡為宜,過多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也應該避免讓孩子吃含鹽量過高的零食,像是炸薯條、洋芋片等,從小培養正確飲食觀念,為健康打好基礎。 禁忌食10 油炸食品 前一陣子油炸的油不合格的新聞炒得很熱,黃崇濱醫師表示,不好的油在人體內無法進行代謝,造成肝臟的沉重負荷,即使是大人不建議常吃油炸食物,寶寶當然更應該避免油炸食品,以免食用到不健康的油,危害身體一輩子。

2012年12月04日
公開
186

哺餵母奶 勿陷生長曲線迷思

今年龍寶寶較多,許多新手媽媽常為哺餵母乳所苦,除了可能會面臨乳頭破皮、乳腺炎等問題,若是寶寶經常哭鬧不休,生長曲線的排名又吊車尾,就會被質疑是不是母奶不夠營養。 母乳營養價值高,只要孩子正常成長,都建議哺餵母乳。資料照片 小兒科醫師江椿彬表示,門診中常有母奶媽媽為此煩惱,甚至因而改餵配方奶,其實母奶營養價值高、而且好吸收,而孩子的高矮胖瘦和基因遺傳較有關,不該因此放棄哺餵母奶。 江椿彬醫師表示,兒童健康手冊中所附的生長曲線表,是針對健康孩童的身高體重所統計出的平均值,所以不管排名高或低,都在健康孩童的標準值內,但因許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常常排名較低,就擔心寶寶是否營養不夠,有些媽媽為了確認孩子到底喝了多少母奶,因此大費周章的擠奶瓶餵,每天忙著洗奶瓶,有些甚至覺得母奶不營養,因而改餵配方奶,事實上,孩子胖瘦受到基因的影響更大,如果父母身材都較瘦,寶寶當然也不會太胖。 急升急降 應當心 雖然不用太在意排名,但生長曲線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首先要觀察曲線是不是持續上升,這代表寶寶是否健康成長,若曲線急升急降也要注意,可能營養過剩或有其他疾病,建議趕緊就醫。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785

2012年12月03日
公開
63

協助孩子認識性別角色

協助孩子認識性別角色 協助孩子認識性別角色,是爸媽責無旁貸的工作。過去專家認為,性別角色的差異主要來自後天因素。但新研究指出,兩性在生物基礎上就有不同。爸媽的責任是幫孩子瞭解性別角色,並引導孩子欣賞彼此的特質。 孩子對性別的認識 就性別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孩子雖然在2~3歲時,就已經能知道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但4歲前,孩子往往只會依據外觀(如髮型、衣著)來判斷「男性」、「女性」。差不多要到5歲左右,孩子才會有性別恆存的概念,了解到性別並不會因外表或行為的改變而產生變化,男生不會因為擦口紅、穿裙子,就變成女生了。 爸媽可能還會發現,當孩子發覺世界上的人都可分為男女後,好奇的孩子便會主動地探問別人的性別,將人分成男生女生,進而觀察兩性不同的行為特質,慢慢歸納出什麼是男生、什麼是女生,並從中認同自己的性別。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 在引導孩子瞭解性別角色,產生性別認同的過程中,長輩的示範十分重要。爸媽可藉由帶領孩子從事不同的活動,讓孩子體會兩性的特質。比如:爸爸要修理機械時,可請孩子在旁觀察或幫忙,讓孩子發現男生通常力氣比較大,女生比較細心;媽媽在收衣摺衣時,也可邀請孩子一起參與,讓孩子發覺男生動作快一些,女生手更巧一點。此外,也可對兩性不同的行為特質做出選擇性的鼓勵,引導男孩樂於展現男性氣概,女孩願意表現女性氣質。 在生活中,爸媽可透過欣賞與學習彼此的長處,使孩子了解性別角色並不是刻板、僵化的。爸媽也要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順著孩子的性格特質做發揮,才能讓孩子的潛能發光發亮。因此,當孩子表現出相反的性別特質時,爸媽也不需要急於責罵或改變孩子,多著眼於不同特質的優點,才不會限制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幼兒的性別認知發展 階段 年齡 對性別的認知 性別:認同期 2∼3歲 能夠知道自己的性別,並用外表判斷男、女。 性別:穩定期 3∼4歲 了解男孩長大會變成男人,女孩長大會變成女人。 性別:恆常期 約5歲 明白即使外表或行為改變,性別恆常期 永遠不變。 來源:學前教育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1aZS4eaBRmeF_XCTYU-/article?mid=22758

2012年12月03日
公開
99

妊娠毒血症

孕婦高血壓是產科常見的問題之一, 約佔孕婦的百分之五。 妊娠毒 血症只發生於懷孕時,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徵候: 高血壓、蛋白尿以及水腫;通常發生在懷孕 24 週以後。病情嚴重的孕婦,會產生頭痛、視力 模糊、上腹痛等症狀,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引起全身性痙攣、昏迷。 以往造成妊娠毒血症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以往認為是母親的免 疫系統排斥胎兒的機轉故障,導致血管窄縮血壓升高。 目前認為妊娠毒 血症其實是一連串疾病衍生的過程。在疾病剛發生時,人體生理調節作 用呈現心輸出量增加和血管阻力降低。一旦疾病繼續惡化,最後終至心輸出量降低、血液流注減少,血管收縮,這時的預後就很不好了。 幸好 多數的子宮前症都是處於疾病的〝初期〞,只要注意觀察治療,胎兒所受的影響可以減至最低。一般輕微(病程初期)的妊娠毒血症,懷孕的 結果幾乎與正常血壓的孕婦相同。 妊娠毒血症的孕婦屬於高危險妊娠群,需要作仔細而規則的的產前 檢查,如果發現血壓太高、胎兒狀況不良、併有心管疾病或腎臟疾患及發病時懷孕週數小於 30,通常會有較差的懷孕結果。 在母親方面,嚴重 的併發症包含腦出血、腎衰竭、肝衰竭、呼吸衰竭、播散性血管內凝血 等,如果產生肺水腫,死亡率可能達 10%;胎兒如週數不滿30週,死亡 率可以高於百分之五十甚至八十以上,妊娠毒血症孕婦的胎兒死亡主要 乃因早產及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引起。 妊娠毒血症是一種持續進行的疾病,沒有方法使它的病情回頭,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終止懷孕、娩生胎 兒,一旦胎兒娩出,疾病就自然好轉,終至痊愈。不過適當的臥床休息 倒是可以緩慢或避免其繼續惡化下去;所以臥床休息是治療的重要部分 。如果情況嚴重,可能必須住院觀察,除了臥床休息,還可以經常測定血壓及仔細評估胎兒的情況;如果高血壓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則需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 不論是休息或住院治療,都只是在爭取時間,目的在等待胎兒長大 成熟,一旦經評估胎兒可在子宮外存活,便可以催生了;偶而真正嚴重的病例,還需要提前終止懷孕,以免危及母親的生命安全。 妊娠毒血症的孕婦待產時,應該有精密的儀器監測胎兒的狀況;同時也要完備的新 生兒加護病房設備及醫護人員,以求降低胎兒的死亡率。 妊娠毒血症的病人在生產後情況便會好轉,血壓會回到正常,一般 相信妊娠毒血症並不會增加以後罹患高血壓的危險。如果產後檢查時血 壓已經回復正常,那麼可以說與一般的產婦沒有兩樣,日後懷孕,再發生妊娠毒血症的機會也不高,但是如果產後檢查時血壓仍高,便要仔細 尋找原因,加以治療了。 總而言之,多數的妊娠毒血症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每次產前檢 查都要量血壓、測尿蛋白、量體重,以期及早發現妊娠毒血症並加以控 制病情,避免合併的發生。 飲食控制方法 忌食: 1.各種醃漬、滷製、醺製、罐製食品、加工或濃縮食品, 如:肉及豆類製火腿 、 香腸 、 滷味 、 豆腐乳 、 魚肉鬆 、 肉醬 、 魚罐頭製品 、 肉丸 、 魚丸。 2.主食類方面的油麵 、 麵線 、 速食麵。 3.蔬菜類方面的醃漬蔬菜 (如榨菜 、 酸菜 、 醬菜) 、 加鹽的冷凍蔬菜(如青豆仁) 、 加鹽的加工蔬菜汁及蔬菜罐頭。 4.水果類方面的乾果類 (如蜜餞 、 脫水水果) 、 加鹽的罐頭水果及加工果汁 。 5.零食方面如爆米花 、 洋芋片 、 運動飲料 、 乳烙等各式零嘴 。 6.烹調食物時須減少調味料的使用,所以鹽 、 醬油 、 味精 、 沙茶 、 辣椒醬 、 豆辦醬 、 蕃茄醬 、 奶油 、 雞精等,均需限量使用。可添加糖 、 白醋 、 酒 、 蔥 、 薑 、 蒜 、 肉桂 、 五香 、 花椒 、 香菜 、 檸檬汁等,使食物較可口。餐館都使用較多的鹽 、 味素等調味料,所以盡量避免在外用餐 。 多吃: 1.多喝牛奶,須控制熱量攝取者可選用脫酯奶;不能喝牛奶者可選用低乳糖牛奶或優酪乳。 2.豆類製品含鈣量高可多選用。 3.多食用含鈣量高的綠葉蔬菜,如甘藍菜或莧菜等。 4.吃肉時最好連軟骨一併吃;在煮排骨或其他帶骨肉類時,可添加些許醋,有利於將骨骼中的鈣質釋出。 有些醫師也會建議應攝食充分的蛋白質、限制脂肪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並且做好體重控制。 郭東明醫師

2012年12月02日
公開
69

CHECK!寶寶口語表達力

語言學習,看似自然而然;從聽覺接收,至意義理解,再到口語與非口語表達,一系列認知反應過程,形塑孩子對外界的溝通能力。但從生活實際觀察,每個寶寶語言學習速度各不相同,除生理、認知與生活環境等因素;專家提醒,不做無謂比較,無壓力的自然學習,更是造就小寶貝「侃侃而談」的重要關鍵喔! 在人類社會中,「溝通」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結合語言、智力、社會與文化能力的「溝通能力」,主要包含了「接收」與「表達」2大部分。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黃佳真指出,影響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相當複雜,舉凡孩子的生理狀況、心理認知,乃至於外在生活環境,均會對於小寶貝的語言學習帶來重要影響。 表達「輪轉」條件1─生理 從生理條件觀察,黃佳真治療師表示,人類的語言發展與「感官發育」有著直接且密切的關係。她提到,包括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是開啟寶寶語言習得的關鍵過程。 寶寶的溝通能力,打從娘胎出生就已開始!黃佳真治療師提到,別小看嬰幼兒的學習效率,儘管剛出生的小Baby,看似終日呼呼大睡,但人類的語言學習不是被動的,「從一出生後,寶寶就開始『主動』學習語言囉!」 黃佳真治療師近一步解釋,1∼4個月大的嬰幼兒,已經有「察覺聲調變化」的能力,這時候的小Baby,只要腦部、視聽等感覺器官正常,就能逐漸察覺外界高亢、低沉的聲響,同時分辨聲音背後所代表的情緒變化;而大約到了18∼20個月大時,孩子就有能力辨識出嘴部運動與其所伴隨發出的語音,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除了感官條件,語言發展也與大腦運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部分有口語表達障礙或遲緩的患者,多與腦部功能受損有關。 1、腦性麻痺: 腦性痲痺患者,常會因腦神經障礙,造成唇、舌等口腔器官肌肉活動無法正常控制與協調,以致妨礙語言正常表達。 2、口腔或顏面神經失調: 包括嘴唇、下顎、舌頭與齒列等處發展的完整度,均會對表達能力帶來一定 程度影響。黃佳真治療師提到,在臨床診療上,常會見到幼兒因口腔肌肉神經發育未完整,出現口齒不清,如:「把阿公說成ㄚ冬,青蛙說成雞蛙」,俗稱「臭乳呆」等構音異常問題。 3、唇顎裂: 黃佳真治療師補充提到,因口腔唇顎部位出現異常裂縫的唇顎裂寶寶,也多會因生理性缺陷導致構音困難。她表示,除了接受整型外科手術修補裂縫、齒列矯正等治療,唇顎裂患者也需接受語音矯正,才不會因口腔功能構造異常,產生表達阻礙。 惱人的「臭乳呆」─何謂構音異常 仔細聆聽,你家寶貝是否會把「小朋友都笑我」這句話,說成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咬馮友都要喔」。當心!您的孩子可能有「構音異常」問題! 黃佳真治療師解釋,幼童常見的「口齒不清」現象,在臨床上被解釋為「機能性構音異常」,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臭乳呆」。所謂「構音」,是指空氣從肺部出來,在通過聲帶震動後,經由唇、舌、齒、上顎及咽喉等部位的修正及摩擦後所發出的語音。若在構音過程中,口腔各部位的動作協調出現問題,而使得語音改變,就是所謂「構音異常」。 在臨床診療上,黃佳真治療師認為,造成「機能性構音異常」原因相當複雜難解,有可能與孩子的口腔動作協調度較差有關,也與孩子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佳,或學習到錯誤的構音方式等因素有關聯。 當孩子無法正確的說出某些語音時,家長最好與語言治療師配合,去設計一連串孩子喜歡的「遊戲」,讓孩子在聽、學習、模仿的過程中,讓孩子把音說對,學習正確構音技巧。 在技巧教導上,最好把握「一次只教一個音」的原則,等到孩子完全學會該音,再進行下一個音的矯正。 表達「輪轉」條件2─認知 語言表達,很大一部分與「認知理解」有密切關係。黃佳真治療師指出,認知發展能提供孩子建構與再現周邊實體事物;而幼童認知產生,起始於早期對生活實體與事件的知覺。當孩子接收正確資訊,加上足夠的環境刺激,當認知與理解產生連結,語言表達就能精準呈現,而不至於辭不達意。 除了認知的正確養成,黃佳真治療師更補充提到,小朋友本身的人格特質與先天氣質,也是影響語言啟蒙與流利口語表達的重要關鍵。她表示,性格開朗、活潑的寶寶,往往較害羞、閉塞的孩子勇於主動表達內心想法;當開口說話機會越多,而家長又能耐心傾聽、給予刺激,寶寶就會越說越好。 表達「輪轉」條件3─生活環境 「環境刺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關鍵!」黃佳真治療師表示,撇除生理性疾病因素,寶寶能不能把話說得「輪轉」,照顧者的專業度是一大考量重點。對於牙牙學語的小朋友來說,身邊最親近的照顧者往往是母親;倘若媽媽能夠提供孩子充足且豐富的感官刺激,營造家中小寶貝與外界互動機會,讓孩子在合適的情境中學習口語表達,將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口語表達能力。 寶寶語言學習里程碑 黃佳真治療師提到,早從寶寶在媽咪的肚子裡時,就已經有傾聽聲音的能力;而從呱呱墜地那一刻後,不但能夠理解、辨別聲音,「發出震天的哭泣聲,正是寶寶與他人進行溝通行為的表現。」 從剛出生的哭泣情緒反應;到發出讓爸比媽咪「霧煞煞」,如同「火星話」般的牙牙學語階段;再到語調建立,有意義的對話內容出現,黃佳真治療師指出,0∼5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是有一定的發展順序的。 ※ 寶寶正常語言學習時程表: 語言前期學習階段 年齡 語言表達特徵 0∼3個月 •會用眼睛看著照顧者或他人。 •聽到聲音(特別是說話的聲音)時會安靜下來。 •會用微笑或咯咯聲,回應他人的微笑或聲音。 •當疲倦、飢餓或疼痛時,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情緒。 3∼6個月 •會注視他人的臉。 •會尋找聲音來源,當別人呼喚他的名字時會有反應。 •能找出聲音來源(如頭轉向音源�說話者)。 •會發出咯咯聲、咕嚕咕嚕的笑聲。 6∼9個月 •會模仿發聲,模仿熟悉的動作與聲音。 •會用不同發音方式,表達不同情緒。 •喜歡與大人玩互動遊戲,對於較柔的說話聲音也會有反應。 •發出重複音節,會玩弄聲音音調變化,發出許多類似成人 語音的聲音。 9∼12個月 •開始懂得吸引別人注意。 •能清楚表達需求(EX:揮手表示再見、搖頭表示不要)。 •會在物件與大人之間做出協調動作(在大人與想要的東西之間,做出來回顧盼的動作)。 •模仿新的聲音或新的動作。 • 重複的兒語音節類型一致,音節發出聽起來像第一個辭彙。 語言期學習階段 12∼18個月 •出現單詞的口語。 •會使用儀式性語言(如:再見、嗨、謝謝)。 •會發表意見,表達「不要」等反對、抗議的想法。 •會用一些聲音、肢體來獲取注意。 •能聽懂日常生活的指令句,可說出最常聽到的字詞。 18∼24個月 •大部分時候會選擇用語言來與人溝通。 •早期使用兩個詞的句子:一開始的組合方式,通常是以記憶 中的形式呈現,並且可以在一兩個情境中使用。 •可以大致理解簡單句、常用的複雜句,也能組合簡單片語或短語。 2∼3歲 •會與人進行有目的對話。 •能以主詞、動詞、受詞說出完整句子。 •懂得描述細節,問不同的問題,好讓聽者理解他的意思。 •會表達情緒,使用一些字吸引他人注意。 •了解兩個步驟的簡單指令。 3∼4歲 •聽語能力進步,可以注意聆聽5分鐘的短故事。 •與談交談時所使用的文法像大人。 • 會問問題,回答問題。 • 正確使用代名詞:你、我、他。 • 會大量使用複雜句,描述出剛剛發生的事。 4∼5歲 •可以看圖說故事,也可聽懂、描述出一個完整簡單的故事。 ∼想知道語言發展遲緩的判斷指標?怎麼透過居家小活動讓孩子有效獲得語言啟蒙?全文請見233期育兒生活雜誌∼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JX.xfTOQEQOWmlW.L.1KeTpm95o-/article?mid=5471

2012年12月02日
公開
80

同事養的兔子往生

學校養了一隻可愛的小白兔,上班時間我會不是去看看兔子,並和牠說說話、摸摸牠的臉和鼻子,可愛的兔子也會很開心得讓我摸摸牠,但這幾天我和大班老師(一直照顧牠的老師)感覺兔子很沒精神,於是昨天告知主任後便和同事一起帶牠去看獸醫,醫生告訴我們說:兔子平均的壽命約5~10年,而這隻兔子會活這麼久都是同事細心照顧牠才可以存活這麼多年,醫生還告訴我們說:如果牠打了4支營養針後,這三天都安然無恙那牠生病就會好起來,但如果牠熬不過三天可能就要有心理準備,聽到心裡好難過喔!一直在心裡祈求神明能讓牠健康好起來,昨日下班前餵完兔子吃藥後,便摸摸牠要牠多休息,今天早上同事約9點打來說要去公司餵牠吃藥,原想多睡點但突然夢到牠往生,趕緊起床催促先生帶我去公司一趟,依到公司便看到牠懶懶得模樣,眞的好心疼喔!心裡知道牠大約快不行了,但還是依直不願承認牠的壽命即將結束,只求老天爺不要在我離開前走掉,但畢竟生命是註定好的誰也無法去改變。下午和先生去愛買買東西,約4點多收到一通未接電話,回撥後同事哭著跟我說:兔子死掉了,聽到眞的心好痛、好痛喔!眞的當場在愛買就哭出來,於是趕緊催促先生開車帶我回學校一趟,一看到兔子死掉眼淚已忍不住掉下來,兔兔~你怎麼忍心丟下照顧你的人離開我們,雖然我和兔兔的緣份才短短一年多,但兔兔~我是眞的超喜愛你的,現在你離開了我們,希望你能跟隨佛主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因為你真的遠離病痛不在被病痛殘身,也祝你下輩子可以過得很好,祝你一路好走~。

2012年12月02日
公開
84

過敏寶寶照護手冊

過敏寶寶照護手冊 採訪諮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 江伯倫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家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賴建丞(依順序) 採訪撰文�卓文惠 資料提供�財團法人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學術文教基金會 患有過敏症的寶寶比例逐年攀升,讓爸比媽咪不得不正視起這個議題,尤其現正進入季節交替之際,許多症狀因季節轉換更趨於顯著,尤其是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如何對抗惱人的過敏症,爸比媽咪一定要知道! 【Part1. 惱人的過敏】 「哈啾!哈啾!」早晨涼爽的空氣中傳來一陣急促的噴嚏聲,不要以為寶寶感染了新的流行病毒,他們可能是患有俗稱的「過敏」。在台灣這樣潮濕的環境,多數人被「過敏」這個症狀每天困擾著,如果爸爸媽媽之一是過敏症的患者,那麼寶寶受過敏所苦的可能性將大為提升。 上昇的指數令人憂心 如果從出生起就是屬於過敏體質,那麼寶寶身上產生過敏抗體的機會就比其他沒有過敏體質的人得到過敏的機率高出許多,這種過敏抗體會黏著在肥胖細胞上。肥胖細胞上含有許多的發炎物質,當它一旦跟過敏原或過敏抗體接觸甚至結合,肥胖細胞會將過敏物質釋放出來,在身體上的某一部位產生一些局部症狀,如在呼吸道就產生氣喘,在皮膚上就有可能造成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簡單來說,所謂的過敏就是先天體質、遺傳及後天環境相互影響所造成的一種過敏免疫反應,」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醫師表示。 令人憂心的是,罹患過敏的患者並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減少,反倒是日漸攀高。根據統計,單就大家較常聽到的「氣喘」,它的盛行率,從1973年到1994年短短的20年間,就增加了8倍,近幾年甚至還有上升的趨勢。歸咎可能的原因,可能與整個大環境改變有很大的關連。 減少外來病原體=增高過敏機會? 除了幼兒自身體質因素的影響外,環境的改變也是讓過敏者增加的主因之一。不單只是因環境汙染的原因,也或許是民眾愈發小心環境的整潔與否,卻反而讓過敏的機會更高,「少了外來病原體的刺激,也會讓過敏的機會增高,」江主任笑著指出。乍聽江醫師的說明,可能不禁想問:讓寶寶遠離外在的病原體,難道不會更安全嗎? 爸爸媽媽別緊張,「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相當好玩的機制,」專長小兒過敏及免疫疾病的江主任再加以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基本上分成第1、第2型T輔助型細胞反應,它們在人體內維持平衡,主要過敏反應屬於第2型T輔助型細胞反應,對抗病毒、細菌等的破壞物質則屬於第1型T輔助型細胞反應。 胎兒身上來自父母各一半的遺傳物質,來自爸爸的遺傳物質是媽媽身上所沒有的,胎兒在媽媽體內發育時就會產生所謂的排斥現象,這種排斥的現象主要為第1型T輔助型細胞反應的結果,而第2型T輔助型細胞反應則可以幫助胎兒調節適應母體。因此,當媽媽懷孕時,媽媽身上的女性賀爾蒙就會釋放一些物質來幫助胎兒調節成為第2型體質來適應母體。 但是不巧的是,第2型剛好就是產生過敏反應的主要的免疫反應,因此當第2型越強,第1型越弱,產生過敏的機會就愈大,免疫力也就越差。要怎樣轉成第1型?那就需要適當的接觸一些感染。現代父母過度的保護,少了外在環境的誘發,無法將寶寶體內原先的第2型轉成第1型,再加上以前疾病大多由自然感染,它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力量較強,現在則多由疫苗輔助,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較弱,轉變成第1型的機會較低,寶寶體內一直存在著第2型,一旦真的碰到過敏原,過敏的機會也就跟著增加。 階段性的過敏進步曲 每個年齡體質發育上的差異所引起過敏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大概可以分成3階段:2歲以前以食物過敏為多;2~5歲之間則以感染為主,如空氣引起的氣喘;5歲之後對產生過敏的因素,已能較有清楚的了解,則重視過敏的控制與治療。 「主要是體內的腸道的免疫系統的調節機制發育,」江伯倫醫師解釋,如果腸道免疫系統發育成熟,對於吃進去的蛋白質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免疫反應;2歲以下的幼兒腸道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健全,對於吃進去的食物就有可能產生過敏的反應,但是當小朋友慢慢長大,免疫調控機制慢慢成熟,對過敏的物質也可能慢慢的趨於和緩或是不再有過敏的反應。 根據這個理由,江主任建議家長,若因食物過敏所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最好在2歲以前做好預防或是控制好整個病情,有可能根治這個惱人的疾病,萬一沒有根治這個毛病,最怕因為皮膚搔癢的傷口跟外來的黴菌、病毒等接觸之後,而轉變成因空氣而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想要根治就比較難。另外,「青春期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期,」江醫師急於再加上補充,內分泌、神經系統等各方面發育更成熟,如果在青春期前對空氣過敏所引起的過敏問題控制良好,如氣喘、過敏性鼻炎這種因空氣過敏的類型也可以得到改善。 除了寶寶自己本身的改善之外,媽媽孕期有效的控制及改善也對過敏的寶寶有深度的影響。 【Part2. 不可忽視的孕期】 過敏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的,一般可從「體質」、「環境」兩方面來探討。除了多變的外在環境,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體質」。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寶寶過敏的機率大約為1/3,若是父母都有過敏疾病,則小孩有2/3以上的機會會出現過敏,其中又以媽媽影響較大。 為了避免生出過敏兒,「要從產前開始預防,才能將過敏的機率減到最低,」亞東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家駿一再的呼籲及教導家長,不只是孕期中的保養,甚至從計畫懷孕時,就應該要開始注意一些致敏的因素。

2012年12月01日
公開
81

寶寶皮膚發炎 醫師:不建議用皂洗澡

寶寶皮膚發炎 醫師:不建議用皂洗澡 網路近來流傳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如果洗母乳皂就會不藥而癒的傳言。不過,醫師卻指出,寶寶的皮膚倘若處於發炎狀 態,較不適合使用肥皂來做清潔,因為小寶寶的皮膚接觸皂鹼後,需要比成人更久的時間才能夠修復回弱酸性,不建議使用肥皂給太小的寶寶洗澡,以免造成皮膚過 敏發炎的反應。 書田診所最近從臨床發現,有一名林小弟在滿月後,因為臉部的紅疹愈來愈多,並且疹子上面還有許多厚厚的黃色痂皮,結果新手媽 媽在嘗試使用偏方和手工母乳皂為寶寶洗澡,持續一個月變惡化的情況下送醫,才知道寶寶竟然有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後來直到停用母乳皂,改用溫和的沐浴乳、保 濕乳液和外用類固醇藥膏,寶寶才恢復原來白嫩的臉頰。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寶寶的皮膚倘若處於發炎狀態,較不適合使用皂來做 清潔,除了因為皂鹼本身具有刺激性比較強的清潔成分,容易使得皮膚受到較強的刺激,而且一般皂類產品都偏鹼性,PH值達9到11,但是一般皮膚皮表的PH 值介於4到5之間,皮表的弱酸性可以保護皮膚不受微生物的攻擊,由於小寶寶的皮膚接觸皂鹼後,需要比成人更久的時間才能夠修復回弱酸性,她不建議使用肥皂 給太小的寶寶洗澡。 徐嘉琪醫師也指出,敏感性膚質、偏乾性膚質和皮膚發炎狀態,較不適合使用肥皂洗澡,最好選用弱酸性含有溫和清潔成分的沐浴產品,並於沐浴後在皮膚乾燥的地方塗上適合的保濕產品。 她 更強調,新生兒的皮膚厚度只有成人的1/3,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受損,或是過敏引起發炎,她建議6個月以下的寶寶一個星期只要用清水沐浴洗澡1到2次即可, 當中只有臉、手和尿布包起來的地方才可以每天洗。此外,她也建議家長如果要用清潔產品為寶寶洗澡,最好選用無香精弱酸性溫和的清潔產品,不要讓寶寶皮膚接 觸太多化學成分,以免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和身體的毒性反應。 圖:徐嘉琪醫師建議皮膚發炎寶寶,不要用肥皂洗澡。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803

2012年12月01日
公開
77

洗滌3原則 寶寶衣物清潔溜溜掌握

寶寶小小的衣服真是可愛,但討厭的黑污黃印總是喜歡跑來搗蛋,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趕走這些惱人的痕跡呢?其實只要正確掌握洗衣三大原則,就能輕鬆跟髒髒說掰掰喔! PART 1 洗衣篇 家有寶寶的媽咪對於小衣服上的奶垢、果菜泥印一定不陌生,往往花了時間認真手洗卻還是成效不彰,眼看一件件可愛的小衣裳被斑點印記破壞了美觀,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事實上,導致污漬殘留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採取正確的處理步驟,所謂 正確的處理步驟包含以下三部分: 1.前處理 許多媽咪面對污垢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下水清洗,但一般的洗衣精/粉並沒有辦法針對特定污垢作深入處理,尤其是油污類的痕跡;因此,在進入主要洗滌程序前先行浸泡,或是利用沙拉脫、漂白水之類的藥劑針對局部髒污作重點式處理,都是衣物清潔乾淨與否的重要關鍵。 2.正確的處理順序 髒污的處理順序是否正確,將會大大影響清潔效果。以常見的奶垢為例,清洗時一定要用 冷水避免奶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更難清理。 3.合宜的清潔條件 有的媽咪因為擔心洗劑殘留,所以只用極少量的洗劑或乾脆只用清水洗。但事實上溫度、水量、洗劑的份量跟時間都會影響清潔效果;有的時候表面乾淨了,但油污仍殘存在纖維中,這也是日後衣服會變黃的原因。所以與其減少洗劑份量,不如增加清水沖洗的次數與時間,才能真正兼顧清潔與健康需求。 PART 2 Q&A 篇 除了三大洗衣原則,洗衣達人也特別針對媽咪們心中常見的五大疑惑進行解答,想要省時省力的你,可得張大眼睛仔細瞧。 【疑問1】寶寶衣服一定要手洗嗎? 達人said~ 事實上,洗衣機是忙碌媽咪很好的清潔幫手;不過一般家用洗衣機因為內槽是塑鋼的緣故,的確比較容易因水垢積累而產生細菌,但現在許多洗衣機也都採用不鏽鋼內槽,細菌附著的機會比較小。若是真的擔心,也可以先用洗衣機專用的清潔劑預洗一遍,加強防護效果。 【疑問2】接收二手衣物時難免有陳年污垢或霉斑,還可以去除得掉嗎? 達人said~ 衣服會有黃污通常是衣服上的油脂沒有去除乾淨所致,一般處理方式可以先用冷水浸泡二十分鐘,之後再用沙拉脫敷在黃漬處二十分鐘破壞油脂表面,最後利用含氧的增艷漂白水加入清洗,通常就能去除掉大部分的污垢。 至於衣物上產生的黑色霉斑因為處理過程太過繁瑣,建議交由專業洗衣店處理,或是乾脆回收以確保幼兒健康。 【疑問3】衣服上如果有像緞帶、蕾絲或紗這類容易破損的材質,清潔時需要注意什麼? 達人said~ 如果衣服上有容易破損的材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套洗衣網袋,避免洗衣機攪動與脫水時過度拉扯而破壞纖維。若是有流蘇類的配件,在清潔前需先用塑膠袋剪角套橡皮筋包裝起來,才不會破壞流蘇的形狀。 【疑問4】浸泡衣物要用熱水還是冷水?浸泡時間以多久為宜? 達人said~ 一般而言,溫水的軟化效果會較冷水來得快,但若是處理含蛋白質成分,像是奶垢、血跡這類髒污時一定要用冷水,避免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更難清除;此外,不論使用冷水或溫水浸泡一定要先將洗劑均勻溶解,才能有效達到包覆髒污的效果。浸泡時間不用太長,以二十分鐘左右為宜,過長的浸泡時間反而容易形成「內污染」,讓原本已經溶出的污垢回滲,反而讓衣服越洗越髒。 【疑問5】如何保持衣物的鮮豔? 達人said~ 以深色衣物來說污漬通常不明顯,所以除了用冷水浸泡之外,縮短主要洗程也很重要;但淺色衣物的處理程序恰好相反,除了透過浸泡來溶出油污外,還可以在洗衣時加入雙氧水來增加潔白效果,雙氧水的使用量依水位高低可加30~70ml不等。此外,純棉材質的新衣在下水前可以先用鹽水浸泡20~40分鐘不等,也能同樣達到固色效果喔! 【疑問6】寶寶寢具怎麼洗? 達人said~ 購買後的寢具應該先以天然的洗潔劑清洗一遍之後再給寶寶使用,表層被套和枕套若為純棉材質,可以用水溫30度以下清洗。一旦沾染污漬,可以使用棉布沾清水以及使用中性清潔劑來清洗,建議不要使用漂白水來清潔。洗好的寢具盡量讓它自然風乾,不要使用烘乾機以免變形或損壞。 另外,要避免寢具孳生塵?,建議每兩周清洗一次,並選用防?寢具,來減少寶寶過敏的發生。 《清潔小幫手推薦》 NO.1沙拉脫 推薦理由:沙拉脫有很強的去油能力,除了濕敷之外,想要加強去污也可直接乾塗喔! NO.2雙氧水 推薦理由:雙氧水比一般市售的漂白水溫和,適合寶寶幼嫩肌膚,但使用時需要一點時間反應效果會更好。 NO.3水晶肥皂 推薦理由:成分單純、單價便宜,功能類似沙拉脫,偏中性,比偏鹼性的沙拉脫溫和。 ~原文刊載於《媽媽寶寶雜誌》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AP.z8haQERU60ZOKsMKQNHJV/article?mid=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