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liso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Maღ皮蛇

2007年08月06日
公開
32

今天早上實在受不了,媽咪決定上班前先去押單看醫生 結果醫生一看就說媽咪這是皮蛇 問媽咪之前是不是比較累(嗯~上星期扁桃腺發炎時醫生也是這麼說) 說通常是小時候出水痘時遺留在體內的病毐 就免疫力較弱時就會發出來沿著神經發疹所以只有左半邊 醫生說有種特效藥但健保沒有給付,一天要吃五次 所以一天是一百元,最少要吃五到七天才會好 事到如今當然也只能把錢乖乖地掏出來啦~ 護士還交待說,有四種東西不能吃 1.酒精類 2.豆類 3.氣泡飲料 4.海鮮類 另外還要媽咪多休息早點睡....媽咪好想哭....為什麼藥都吃不完 為什麼會得這種怪病人家不要啦~~~ 以下是媽咪在奇摩知識找到的資料 (一) 為什麼會得帶狀(皮蛇)呢? 帶狀泡疹,也就台語俗稱的"皮蛇"或"捆身蛇",它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病毒」,大多經由飛沫傳染而由呼吸道吸入或直接由接觸感染,潛伏期約7-12天。在孩童時,第一次感染這種病毒時會長「水痘」(出水珠)。其後, 大多數的人對這種病毒會產生終身免疫力,即使再次感染這種病毒時,既不出水痘,也不會長帶狀皰疹。但是以少數的人,因種種因素,如受傷、生病或得腫瘤,致使免疫力部份喪失。當他再次感染這種病毒時,就發生「帶狀皰疹」,因此,有人說「皮蛇」乃是「水痘」的後代。 (二) 為什麼皮蛇多發單側呢? 這是因為這種病毒感染後即潛伏在背跟神經節處,發病的時後會延著神經所分佈的皮節長出皮疹及水皰。因為一條神經只管半節皮節(左半邊或右半邊),所以病灶呈單側性分佈。初期發病時,可能會覺得不舒服或微燒,再來會神經抽痛,這種神經痛的程度與年齡有關,愈老的患者,痛的愈厲害。這個時期因診斷不易,大多被誤疹為神經炎或關節痛,通常要等到一塊塊紅斑及具臍凹性的水皰出現時,才恍然大悟是「皮蛇」。 至於發病的部位,以胸部最多佔55%,臉部其次(尤其三叉神經)佔10%~20%,腰薦部佔10%,手足四肢較少發,其中以發生在三叉神經第一支(郝伯村型)者最為嚴重,有40%的病人會引起皰疹性結膜炎,可能會導致潰瘍失明,並有極少數會引起腦膜炎。所以,對這型的帶狀皰疹,醫生多會要求其住院打特效針,以防併發症的產生。 (三)到底要不要「斬蛇頭」?老一輩的人說捆身蛇繞身一匝會死,到底對不對? 由於,民間盛傳「生皮蛇要斬蛇頭」,所以,病人發病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斬蛇頭,敷草藥,而不是先找醫生看病,往往要到傷口潰爛,疼痛難忍時,才會來皮膚科看。我們要在此特別聲明,我們並不反對傳統醫學,事實上,也有少數的人是塗膏藥好的。但,也有不少的病人是因為所塗草藥未經消毒而引起續發性的細菌感染,致使傷口愈爛愈深,不得不來住院。就現代醫學的觀點而言,「皮蛇」已被證實為病毒感染,對症下藥即可,「斬蛇頭」此舉,實在是一種迷信。至於,老一輩的人常說「皮蛇」繞身一匝則死,這也是有根據的:因為正常人得帶狀皰疹只犯單側,除非抵抗力很弱時,如癌症末期患者,免疫不全患者,才可能兩側同時侵犯,在這種情況下,死亡率當然高。 (四)帶狀皰疹會不會傳染?會有什麼後遺症? 「水痘-帶狀皰疹」會經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然而,我們大多數的人因小時出過水痘而早已獲得免疫能力,即使再次接觸「皮蛇」的患者,也不會怎樣。僅有少數從未被感染過此病毒者會得水痘,少數喪失部份免疫力者會長「皮蛇」的患者。 帶狀皰疹的治療,首重於防止續發性細菌感染及去除神經痛。一般而言,皮膚上的病灶多在三週左右痊癒,但神經可能會再持續二~三個月,而且年齡愈大的人會痛的愈厲害,痛得愈久,除了神經痛外,另一個後遺症就是蟹足腫,當傷口爛得太深時,愈後因疤痕組織的過度增生,就會造成突出皮表,又硬又癢的蟹足腫,而造成病人日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