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拔牙

2005年11月01日
公開
18

一次搖動的四顆牙~~遲遲不肯脫落 啊~~~竟然新芽又悄悄冒出..只得連根拔起啦!! 這是第三次拔牙的經驗啦!!所以老神在在~~~ 還先和朋友們相約一起玩耍完..在順道去拔牙!!噗~~~~~ 放篇文章在這兒。。。一直思考著如何要讓孩子懂得惜福。。在現代這種以孩子為主的時代中。怎麼學習?怎麼體認? 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 郭台銘,他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 郭台銘說:「我不是皇帝,我是地瓜!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老公公,不會扮皇帝,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 父親是公務人員,他給我很好的身教,教我們安貧樂道,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沙發,最好的是藤椅,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 這位台灣首富說:「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現在有手機,我連手表都沒戴,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手表,用都用不完,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郭台銘真的是富翁。 星雲大師常說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而是健康、智慧、慈悲、感恩。有錢不滿足,是穿著錦衣的窮人;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是精神赤貧者。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簡單生活不是貧窮,開心就是富有。 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 所以,貴不代表有用,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的地方,地瓜中藏著哲學。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讀書會

2005年10月07日
公開
13

尋智書摘:『習慣領域』 書名:習慣領域 作者:游伯龍 出版: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什麼是習慣領域   習慣領域是指我們腦海裡所有記憶、觀念、想法、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的綜合,相當於我們的人性軟體。( 自序 )   我們的記憶、觀念、想法、做法、判斷、反應(統稱為念頭和思路)雖然是動態的,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會漸漸地穩定下來,而停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這念頭和思路的綜合範圍,包括它們的動態和組織,就是我們的習慣領域。( P81 )   習慣領域包含四個主要的概念,即: 潛在領域: 指在腦海裡所有可能產生的念頭和思路,或是腦內所有電網的總和。 實際領域: 此時此刻占有我們注意力的念頭和思路;實際領域 占有注意力,對我們的影響最大。 可發概率: 每個電網實際上占有我們注意力的機率。每一個電網占有注意力或被取出使用的機率也不同。 可達領域: 由我們實際領域的運作,往往會引發一些想法、看法。這延伸出來的念頭和思路就是我們的可達領域。( P91 )   一般人常常以自己的習慣領域來看外在的人、事、物。當這些人、事、物超出他們的習慣領域時,他們便會認為別人「神經病」,殊不知這只是因為自己的習慣領域僵化在一個固定的陷阱內而不自知,無法警覺。( P98 )   習慣領域會影響我們一生的成敗。( P95 ) 2.命好不如習慣好 ──普瑞爾的故事   普瑞爾(Louis Braille,1909-1952)才三歲便雙眼失明,失去了用眼看世界的能力。( P35 )   普瑞爾有著積極、進取、光明心態,充滿熱情、有信心、全力知行,並且把工作當作是人生使命,在重重打擊、挫折、嘲笑中仍不放棄學習和研究工作。( P40 )   1929年,當普瑞爾二十歲時,他的普瑞爾凸點盲人點字系統正式完成了。( P38 )   雖然表面上「命不好」,但他的「習慣好」,故能創造出豐盛的生命。( P41 )   普瑞爾是命不好但習慣好而活出生命的光輝;這正是「命好不如習慣好」的寫照。( P41 ) 3.習慣的再思   你希望循著被未知無名所定的軌跡走完你的人生,還是希望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P45 )   如果一個人處處關心別人和團體,助人為樂、和藹可親,為人坦率、慷慨、寬宏大量,能欣賞別人的成就,有同情心且關愛社會、誠懇待人,能幫助別人解除痛苦和壓力;這樣的人別人會不喜歡他嗎? ( P46 )   沒有好的習慣,很難有好的人際關係;沒有壞的習慣,很難有壞的人際關係。( P47 )   如果一個人能自尊自愛、情緒穩定、處事鎮定沉著、忍讓而有耐心;你說這個人的心情會容易不安、急躁嗎? ( P47 )   沒有好的習慣,心情很難平靜自如;沒有壞的習慣,心情很難急躁不安。( P47 )   沒有好的習慣,事業很難成功;沒有壞的習慣,事業很難失敗。( P46 )   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具有樂觀、積極、光明心態等良好習慣。( P46 ) 4.習慣的形成   習慣領域為什麼會穩定?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當我們學得越多,許多事物對我們來說仍是新的機會便越來越少。 透過類推、聯想,我們常常用過去的經驗來解釋新的訊息,我們會有曲解訊息的傾向。 儘管訊息是新的,但我們有可能把新訊息曲解,把它看成不是新 的。( P88 )   這幾個原因加起來,我們便可用數學證明,除非有重大事情發生,我們不會刻意地去擴展習慣領域,習慣領域便會穩定在某一固定的範圍內。( P88 ) 5.習慣形成的八大行為通性 5.1同類互比 (Comparison)   「同類互比」(Comparison):人們為了達到其理想的生活目標,隨時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現狀,當缺乏判斷信息的標準和有效方法時,就常常透過與他自認為同類的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現狀。( P111 )   我們應如何來昇華同類互比的行為?如何讓這個我們經常使用的電網或人性軟體得以提升呢?( P120 )   關鍵就在於「謙虛、學習」,當經由同類互比發現自己比別人強時,要能保持「謙虛」的心態,才不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相反地,如果發現自己比別人弱時,千萬不要氣餒、灰心,反而應向人請教學習,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P120 ) 若要善用同類互比則宜多注意以下三點: 警覺的心。如果我們能警覺,便可讓這個電網為我們服務,行為也會得到改進。 注意可比性。在比較時,我們要注意這兩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可比。 注意針對性。我們在比較時,必須先在兩件事中找出焦點,而且不讓焦點隨 意擴展。( P115 ) 5.2印象概推(Halo Effect)   在這個社會裡,印象概推比比皆是。我們喜歡看別人的外表、教育程度、背景等來判斷人們的好與壞。( P121 )   當一個人被列為「好的」部分時,一切好的品性便加在他的身上。相反,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部分時,一切不好的品性便都加在他的身上。( P122 ) 我們應用印象概推應注意的幾點: 要認識「印象概推」可能會出現某些片面性。印象概推是一種以點代面、  以偏概全的感認方法。它有一種過於簡單化的缺點。 在判斷別人時要盡量客觀並注重總體。( P123 ) 給人家好的印象。既然社會普遍存有「印象概推」的現象,我們在言論、  行為、外觀等方面就要加以適當注意。( P127 ) 5.3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人們往往有一個傾向,當他們不知道別人的情況(如個性、愛好、思想等)時,就常常認為別人具有他們自己的特性。」( P132 )   為了避免投射效應可能出現的缺點,我們在應用這個方法時,有幾點值得注意: 「揣情、摩意」。投射固然是一個了解別人的方法,但仍需要經「揣摩」 來印證。( P134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勿強加於人」。即使是你喜歡的, 也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P136 )   盡量讓對方先講、不先給意見;重點便在於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別人,而必須也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P137 ) 5.4近而親(Proximity Theory)   我們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電網叫「近而親」(Proximity Theory):「人們之間住得近的,要比那些住得遠的,更有可能成為親朋好友。」( P138 ) 5.5相互回報(Reciprocation)   相互回報(Reciprocation)的行為是因為人們從小就有這強有力的電網:「人往往有一種傾向,喜歡那些他自認為喜歡他的人,討厭那些他自認為討厭他的人。」( P147 )   在待人處事上,只要他堅持對人們好,人們最後也會被他感動而相互回報。( P150 ) 我們如何讓相互回報昇華呢? 我們可重寫我們的電網,「不討厭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 若可能的話,建立「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的電網。( P155 ) 5.6相似而親(Similarity Effect)   相似相親(Similarity Effect)的行為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相似的人要比不相似的人,彼此更容易互相喜歡和親近。( P158 )   對事情的態度有時比種族更能影響人們的關係。如果對形勢或事物的看法一致,態度一致,即使不同種族或民族,仍然可以相似相親,成為朋友。( P161 ) 5.7替罪羔羊(Scapegoating)   替罪羊行為(Scapegoating)的電網:「當人們煩悶或惱怒時,在不知煩悶的根源,或知道煩悶的根源但不敢對根源進行攻擊的情況下,往往傾向於尋找煩悶根源的替代品進行發洩或出氣。」( P165 ) 下列的考慮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或降低「替罪羊行為」的弊害: 正確認識,力求不用。 替罪羊行為是一種短視的、不負責任和無能的表現。這種用感情代替理智的行為,雖能得到一時的痛快,一般卻無濟於事,不能助你解決根本問題,而且往往會產生後遺症。有能力、有修為的人是不會用它的。( P167 ) 針對根源,對症下藥。 面對根源需要智慧和勇氣,但處理後,我們的能力和信心就會大大增加。( P168 ) 創造阻力,不做羔羊。 努力工作增強能力,如此職位比我們高的人愈少,會找我們當替罪羊的人就會愈少。( P169 ) 5.8責任擴散(Responsibility Diffusion)   責任擴散(Responsibility Diffusion)的電網:「當人們在一起做事而又沒有明確的個人責任時,有的人在一定程度內會失去他個人的責任感」。( P173 ) 6.習慣構成之源 ── 電網 6.1認識電網   大腦運作的第一個構想:「電網」構想,我們的想法、概念和訊息是用腦細胞明暗的電網變化來表示。使用越多,電網越多、越強,也越容易被取出。( P66 )   電網變得非常強有力時,它會經常在不知不覺中跑出來為我們處理問題。而成為我們行為的主人。( P66 )   電網的建立和加強是需要時間的。當一個新訊息出現時,我們常常會用已有的電網去解釋它,這就是以後要討論的類推聯想的構想。( P69 )   如果我們可以適當的、靈活的運用電網,而不被電網所控制,那我們將可以做電網的主人,及做自己行為的主人。( P69 )   在痛苦的時候,注意力都集中在不愉快和痛苦的電網上;因此,心是封閉的,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消極的態度。( P73 )   眾多電網之中,有一些是又強又有力的,我們稱為「習慣領域的核心」。這些又強又有力的電網常常占有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想法、做法、因此對我們的影響最大。( P105 ) 6.2增強電網   大笑後,由於肌肉的抽動,腦的電網重新結構了,心情由悲傷轉為喜悅;此時,他的心是開展的,想法也趨向光明、成功這一面。( P73 )   憑空想像和實際經驗都可以創造電網,也都可以使電網加強。( P76 )   電網的創造是需要時間的,然而,在什麼情形下所產生的電網較強有力呢?我們歸納出以下幾種情形: 小時候學到的電網 利用多種管道 (例如,眼、耳、鼻、舌、皮膚等) 學到的電網 在高壓力下所產生的電網 經常重複使用的電網 與自身有關的電網 專注的情況下得到的電網 超出自身習慣領域之外所得到的電網 ( P78~80)   電網不管是想像或實際體驗的,只要它變成強而有力,它就會不知不覺的占有我們的注意力,因而影響我們的個性、行為和命運。( P76 )   謙卑是一電網,若我們能常用它,它就會愈有力量,而會很自然的占有我們的注意力。幫忙我們提高境界。( P329 ) 7.習慣的運作   我們將以四個構想來敘述腦的基本運作:它的運作單元(電網的變化)、它的能量(無限潛能)、它的隨時地、有效的重新結構,以及它的解釋訊息的基本方法(類推聯想)。( P183 ) 7.1電網的變化 想法、概念和訊息是用腦細胞明暗的電網變化來表示。使用越多,電網越多、越強,也越容易取出來使用,而占有我們的注意力。( P187 ) 7.2無限腦力的構造 正常人對想法、概念和訊息,有無限的編譯和儲存的能力。(P189 ) 與電腦相比,我們的大腦可以說是超超超級的大電腦。( P191 )    7.3有效重新結構的構想   隨著注意力的調度,大腦有效地重新結構組合我們的思想、概念和訊息,使有關的訊息能有效地被提出使用。( P194 )    7.4類推聯想的構想   當新事物到達時,大腦先依其特徵、屬性與既存的記憶建立關係;關係建立後,所有舊的記憶便自動地被用來解說新事物。( P201 ) 8.拓建理想的HD   著名行為心理學家馬思洛(Abraham Maslow)說:「如果你只有一把鎚,你常會把所有的問題看成釘子。」這個觀察含有無比的智慧!( P284 )   警覺是智慧的開端!如果我們能警覺實際領域停在哪裡,並且靈活地轉化它,我們就可能創造喜悅。 ( P93 )   一個理想的HD,它的潛在領域廣且深,能認同所有的人、事、物,又能幫助我們了解宇宙萬物及其至微;同時它的實際領域具有無限的彈性,能夠立刻取出有效的電網,解除自己及別人乃至宇宙萬物的痛苦和壓力。這樣的HD含有下列通性: 博愛 :愛所有的人及宇宙萬物。 吸收性:接受、吸收所有到來的觀念、思想。 沒偏見:沒有對錯是非的偏見。 自由 :脫離自我的慾望,實行忘我及沒有假設下的自由思考。 豐富 :能了解、欣賞並認同宇宙萬物。( P243 )   理想HD確實很難達到,但是如果你有這樣的理想目標,便會有生命的目標,繼續不斷地努力而邁向理想的習慣領域,而你的生命、生活也會因習慣領域的不斷豐盛而豐盛,從而更有喜悅和效力。( P248 )   當我們能夠認識、了解HD時,就能開始警覺它的運作。透過三個工具箱的學習、應用、享受及分享,HD就會繼續不斷地成長、昇華,使我們能邁向理想的HD,創造更多效率、喜悅和智慧。( P379 ) 9.理想HD的基礎 ──七種光明心態   試想,同樣做一件事,抱著快樂喜悅的心和抱著痛苦悲哀的心去做,哪個比較有效率?只要有光明、積極的心態,自然做任何事都較容易成功的。這七種光明心態分別是:( P73 ) 一、人都是無價之寶。相互回報,我敬重你、你敬重我;我幫忙你、你幫忙我; 那麼互助、互敬的團隊精神很自然便建立起來。( P254 ) 二、有發生的事情都有原因,其中一個主因是幫助我們成長。( P255 ) 三、楚而富挑戰性的目標是生命泉源,信心和全力地知行是達到目標的不二法門。( P259 ) 四、是自己生命世界的主人,我對一切發生的事情負責。( P263 ) 負責任並不保證做什麼事都會十全十美地成功,但它會把我們的心打開,使我們能 更積極、更精進,使習慣領域更廣。( P266 ) 五、的工作是我的使命,也是樂園,我有熱情、信心去完成。( P268 )   心理學家富蘭克(V. E. Frankl)所說:「人是為追求意義和完成使命而活的。」( P270 ) 六、命時光最寶貴,我要百分之百地享用,並奉獻現在到死之前的生命。( P273 ) 七、處存欣賞感激,也不忘回饋奉獻和布施。( P277 ) 當我們欣賞、感激時,因為欣賞、感激的電網占有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會快樂滿意; 這些電網首先滋潤我們自己。( P278 ) 10.虛心學習再創新機   這裡要強調不斷地積極學習。唯有不斷積極學習,大腦的無限潛能才會被激發出來。多看好書、多聽好的演講、積極地做事、實踐抱負,這些都是良好的積極學習。( P285)   另外,我們要強調的是虛心學習,把原來的成見暫時拋開,讓新的想法、看法容易地占有我們的注意力;否則,學習的效率就會很低。( P285 )   如何才能虛心學習呢?我們需要有尊敬的心。對人、對書、對事物有尊敬的心時,我們的心自然就會打開。( P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