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琁琁ㄉ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10的手指童謠

2006年06月05日
公開
1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牛牛)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印地安人)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望遠鏡)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金元寶)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長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拍拍手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1什麼1,棍子1。2什麼2,鴨子2。 3什麼3,耳朵3。4什麼4,帆船4。 5什麼5,鉤鉤5。6什麼6,大肚6。 7什麼7,柺杖7。8什麼8,眼鏡8。 9什麼9,汽球9。10什麼10,棍子打棒球。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一根棍子輕輕打,二雙筷子裡外扒, 三人小組愛說話,四個小兵不害怕, 五個朋友力氣大。 ************************************************ 1. 蘋果西打 我的上 我的下 我的七八九 我的好朋友 機哩咕嚕ㄘㄟˋ 2. 小雞喝水 小雞喝水 咕嚕咕嚕 飛 ~很適合小班的小朋友喔~ 3. 給你拍拍手 給你放煙火 餵你吃菠菜 變成大力水手 ㄅㄨ ㄅㄨ ~這手是要兩個小朋友一組ㄉ唷~~ 4.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呀 握握手 鵝爸爸走了 鵝媽媽走了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把頭髮變不見(可自由發揮隨便變都可) 我把手手變不見 我把自己變不見 ************************************************ 1.小蝌蚪 小尾巴 游來游去找媽媽 媽媽 媽媽~~~ 你在哪 來了來了我來了 來了一隻大青蛙 2.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 魚游ㄚ游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蛇爬ㄚ爬(都要有動作才會吸引小朋友) 就我教時,效果都不錯ㄛ~~~ ************************************************ 大大田 種大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大大花 中中田 種中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中中花 小小田 種小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小小花 ﹝聲音可由大到小﹞ ************************************************ 1 拍拍手 2 拍拍肩 3 搓搓繩子 4 拉弓 5 摸摸頭 6 咚咚(打鼓狀) 7 吹喇叭 8 叭叭 9 拍拍屁股 10 坐好 ************************************************ 一隻手指頭..變成毛毛蟲 兩隻手指頭..你拿小剪刀 三隻手指頭..變成小花貓 四隻手指頭..學學螃蟹走 五隻手指頭..我來招招手 六隻手指頭..一起勾勾手 七隻手指頭..我是小帥哥(妹) 八隻手指頭..變成神槍手 九隻手指頭..你看蝴蝶飛 十隻手指頭..大家拍拍手 *********************************************** 小花瓣 小花,小花,(一手五指張開,向左右輕輕轉動) (或由大人握住寶寶手腕,向左右輕輕轉動) 幾個瓣?(手握拳) (或由大人握住寶寶的拳頭) 一個瓣,(用另一隻手扳開握著大拇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大拇指) 二個瓣,(然後扳開握著的食指) (或再由大人扳開寶寶的食指) 三個,(接著扳開中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中指) 四個,(再扳開無名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無名指) 五個瓣!(最後把握著的小指頭扳開) *********************************************** ★冬瓜 冬瓜、冬瓜,兩頭開花,開花結果,結果開花,一個冬瓜、兩個冬瓜、三個冬瓜……十個冬瓜 ★遊戲 鉛筆一 白鵝二 耳朵三 帆船四 鉤鉤五 大肚六 柺杖七 眼鏡八 汽球九 一根棍子打棒球 ★變變變(一) 一根手指頭 變成 毛毛蟲 兩根手指頭 變成 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 變成 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 變成 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 變成 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 變成 勾勾手 七根手指頭 變成 神槍手 八根手指頭 變成 虎姑婆 九根手指頭 變成 阿彌陀佛 十根手指頭 變成 打棒球 ★變變變(二)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牛牛)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印地安人)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望遠鏡)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金元寶)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長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拍拍手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數字 1什麼1,棍子1。2什麼2,鴨子2。 3什麼3,耳朵3。4什麼4,帆船4。 5什麼5,鉤鉤5。6什麼6,大肚6。 7什麼7,柺杖7。8什麼8,眼鏡8。 9什麼9,汽球9。10什麼10,棍子打棒球。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手指運動 一根棍子輕輕打,二雙筷子裡外扒,三人小組愛說話,四個小兵不害怕,五個朋友力氣大。 ★蕃茄 園裡的蕃茄圓又大 躺著休息不說話 來了一隻大狼狗 對著蕃茄咬一口 爸爸看了很生氣 快把狼狗趕出去 ★香腸 十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8根香腸躺在鍋裡(可先和小朋友數數看還有幾根?)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6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4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2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暗~一根暗~ 被我吃光光 動作:左右手一起各減一根手指頭,兩手上下翻動想煎香腸一樣。 (可以把香腸改成薯條、熱狗等等) ★大白鵝 大白鵝蹦蹦又跳跳 忽然 不見了 鵝媽媽急著找 孩子呀!你在哪裡呀? 媽媽呀!我在這裡呀! 你跑到哪裡去呀?(用尖銳的媽媽罵人的聲音) 我去河邊啊! 去河邊做什麼?去河邊洗....香港腳(抬起腳來) 啊...臭死啦! 我們回家吃飯吧!(然後發出鵝叫聲) ★小猴子盪鞦韆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二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手指頭 十個手指頭 123 爬上山 456 堆積木 789 拍皮球 伸出兩隻手十根手指頭 ★蘋果西打 蘋果西打 上上 下下 我的七八九 我的好朋友 機哩咕嚕ㄘㄟˋ(猜拳) ★小雞喝水 小雞喝水 咕嚕咕嚕 飛 ∼很適合小班的小朋友喔∼ ★給你鼓勵 給你拍拍手 給你放煙火 餵你吃菠菜 變成大力水手 ㄅㄨ ㄅㄨ ~這手是要兩個小朋友一組ㄉ唷~~ ★鵝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呀 握握手 鵝爸爸走了 鵝媽媽走了 小手放後面 ★鵝爸爸 鵝爸爸出來了 鵝媽媽出來了 點點頭 握握手 鵝爸爸再見 鵝媽媽再見 小手擺後面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把頭髮變不見(可自由發揮隨便變都可) 我把手手變不見 我把自己變不見 ★小蝌蚪 小蝌蚪 小尾巴 游來游去找媽媽 媽媽 媽媽~~~ 你在哪 來了來了我來了 來了一隻大青蛙 ★左手右手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 魚游ㄚ游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蛇爬ㄚ爬(都要有動作才會吸引小朋友) ★種花 大大田 種大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大大花 中中田 種中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中中花 小小田 種小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小小花 ﹝聲音可由大到小﹞ ★小小娃 小小娃 , 去採瓜 ,採了 冬瓜 和西瓜 木瓜 地瓜 和香瓜 苦瓜 菜瓜 小黃瓜 帶回家 , 送給好媽媽 ★草莓 小草莓 , 頭上一頂小綠帽 ,臉蛋紅 , 下巴尖 ,還有許多小雀斑 . ★毛毛蟲握手 紅蘋果裡有 紅毛毛蟲 綠蘋果裡有 綠毛毛蟲 握握手 做朋友 你來我家吃蘋果 我來你家吃蘋果 ★切柚子 拿刀子 切柚子 切了柚子 剝柚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啊----------- ㄇㄨˇ 吃完了柚子 戴帽子 ★迺迺迺 迺迺迺,抹西瓜膨一下,捺一下,切西瓜 你一塊,我一瓜 看誰人是矮仔冬瓜 ※分解動作:(兩人一起合作) ◎迺迺迺~兩個人面對面,雙手牽起來左右搖擺。 ◎抹西瓜~雙手比1的手勢(食指)畫大圓。 ◎膨一下~雙手比2的手勢(食指與中指)在胸口送出去。 ◎捺一下~雙手比3的手勢(食指與中指與無名指)在胸前拿回來。 ◎切西瓜~一手做刀子(用四隻手指頭)切另外一手。 ◎你一塊,我一瓜~送別人一塊,給自己一塊。 ◎看誰人是矮仔冬瓜~雙手壓對方的肩膀。(也可以用指頭點對方的 頭,讓對方猜猜看是哪一根指頭) ※ ※迺:國語念ㄋㄞˇ,同「乃」;台語念ㄙㄟˇ。 ★手指謠(一) 一根手指頭呀,變成小蚯蚓,鑽啊鑽啊鑽,動作(一根手指扭動完,換另一隻手指扭動) 二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剪刀,剪啊剪啊剪;(雙手先比出V的手勢,接著二根手指相互剪動) 三根手指頭呀,變成大花貓,喵啊喵啊喵,(雙手三根手指在臉頰,接著由臉中心向外滑動) 四根手指頭呀,變成小掃把,掃啊掃啊掃;(一隻手的四根手指在掃地狀,接著換另一隻手) 五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公雞,咕咕咕咕咕,(雙手合掌在頭頂做雞冠) 六根手指頭呀,變成小雨傘,撐啊撐啊撐;(一根食指頂住另一手的掌心做雨傘狀,接著雙手交換撐雨傘狀) 七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帥哥,酷呀酷呀酷,(單手露出食指及大拇指放在下巴,雙手輪流做出此動作) 八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帳棚,搭啊搭啊搭;(雙手的四根手指的指尖由下往上互碰) 九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廚師,切啊切啊切,(一手按在頭頂,另一手插腰,半蹲一下,接著四根手指當菜刀在另一手上切) 十根手指頭呀,轉啊轉啊,變成好朋友。(雙手握拳互繞圈,接著雙手拍三下) ★小螞蟻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膝蓋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肚子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脖子啦!」 ★吃炒蛋 大拇哥來倒點油,二拇弟來打個蛋,三中娘來撒點鹽,四小弟來拌一拌, 小妞妞來盛進盤,大家一起來吃炒蛋。 ★這裡就是我的家 這裡就是我的家,裡面住了很多人.你從窗子往裡看, 爸爸正在擦地板,媽媽正在洗衣服, 爺爺正在看報紙, 奶奶正在煮稀飯,我正坐在馬桶上,嗯...嗯...嗯....! 若正在等小朋友大大的時候,就來玩一玩這一首手指謠,最好玩完時,他們也OK了,是嗎? 也有可能要玩好幾遍哦 ★愛運動 動動指頭像彈琴, 轉動手腕像搖鈴, 舉起雙手向天空, 轉動手臂像時鐘. ★湯匙.叉子.筷子 湯匙圓,湯匙圓,圓圓的湯匙盛湯圓.啊.....嗯! (好好吃啊!) 叉子尖,叉子尖,尖尖的叉子叉魚丸..啊.....嗯!(好好吃啊!) 筷子長,筷子長,長長的筷子夾麵線.啊.....嗯! (好好吃啊!) ★手指歌 兩個姆指彎彎腰,點點頭.(雙手伸出姆指,作對立狀) 兩個食指變公雞,斗一斗.(雙手伸出食指,點一點) 兩個小指勾一勾,做朋友.(雙手伸出小指,作打勾勾狀) 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伸出雙手,作拍手狀) ★心肝寶貝 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娘呀、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小白兔 小白兔,真乖巧,紅眼睛,白皮毛,後腿長又大,前腿短又小, 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只愛吃青草。 ★動物園 動物園、真熱鬧,大小動物都來到,長頸鹿、脖子長,小兔子、蹦蹦跳, 還有猴子、乳牛和小豬,個個聰明又可愛。 ★樓上三個人 樓上三個人在說話,樓下三匹馬在吃草,胖子瘦子在打架,王媽媽出來罵一罵,小孩躲在床底下。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剪刀、一個石頭,變成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石頭、一個布,我是章魚不是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剪刀、一個布,捉走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剪刀、剪刀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布、布沒有小白兔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藍藍的天 綠綠的草 紅紅的小花隨風飄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家 你有家 我有家 他有家 我們大家都有家 ★早操 早上空氣真正好 大家一起來做操 伸伸臂(老師說),伸伸臂(幼兒說) 彎彎腰(老師說),彎彎腰(幼兒說) 踢踢腿(老師說),踢踢腿(幼兒說) 蹦蹦跳(老師說),蹦蹦跳(幼兒說) 早上鍛煉身體好 (加上動作,是做早操的兒歌)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你的笑臉像朵花 我的笑臉像朵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手指謠(二) 一根手指頭呀,一根手指頭呀,像棍子敲呀敲小鼓 兩根手指頭呀,兩根手指頭呀,像剪刀剪花布 三根手指頭呀,三根手指頭呀,像貓鬍子抓老鼠 四根手指頭呀,四根手指頭呀,像魚網撈魚 五根手指頭呀,五根手指頭呀,擋在頭頂上像房子 ★手指謠(三) 大拇指像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 挨著爸爸的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嚓嚓嚓 挨著媽媽的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 挨著哥哥的是姐姐,姐姐學跳舞,啦啦啦 最小一個就是我, ★大烏龜 大烏龜,小烏龜,疊在一起成一堆,不怕你從上面槌,不怕你從後面追, 只怕你從洞裡吹呀吹,咻∼蹦! ★過城門 城門城門幾丈高 三十六把刀 騎白馬 帶把刀 走進城門 滑一跤 ★炒蘿蔔 炒蘿蔔 炒蘿蔔 切切切 包餃子 包餃子 捏捏捏 小螞蟻 小螞蟻 (癢癢癢-搔孩子癢) ★過年 呼呼,呼呼,雪花飄;劈叭,劈叭,放鞭炮;咚鏘,咚鏘,玩龍燈;哈哈!哈哈!過年了!   ★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燈,看火花。小娃娃,長一歲,走路不用媽媽抱。   ★指甲刀(剪) 指甲刀(剪),張嘴巴,不吃魚,不吃蝦,愛吃(娃娃)的長指甲。 ※( )可以改成幼兒的名字 ★騎大馬 小娃娃,騎大馬,呱噠呱噠呱噠呱。騎到外婆家,外婆對她笑哈哈。 ★小弟弟買巧克力 小弟弟,上街去,買了兩塊巧克力。一塊留給自己吃,一塊送到媽嘴裏。   ★小老鼠上燈檯 小老鼠,上燈檯,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   ★拍手歌 手手,拍拍,拍拍,手手。媽媽,拍手,娃娃,拍手。媽媽,娃娃,拍拍手,拍拍手。 ★金勾勾 金勾勾,銀勾勾,說話要算數,不然是小狗。金勾勾,銀勾勾,說話要算數,請你伸出小手手。 一二三,勾呀勾呀 勾手指頭!   ★看我摸 拍手掌,看我摸,我不摸呀你別摸。 我摸耳朵你也摸耳朵。我摸鼻子你也摸鼻子。 我摸眼睛你也摸眼睛。我摸腦袋你也摸腦袋。   ★小貓 小貓小貓,本領真大,一生下來,就會畫畫。畫的什?畫?喏,五個瓣的梅花。   ★小鼓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我說話兒它都懂,我說小鼓響三下,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喲喲,這不行,寶寶睡在小床中,我的小鼓別響了,小鼓說聲:懂、懂、懂!   ★千顆星 千顆星,萬顆星,點點星,點點明,一閃一閃亮晶晶,閃閃爍爍數不清。 ★布娃娃,別生氣 布娃娃,你別生氣,我來給你賠個禮。 剛才不該發脾氣,使勁把你扔在地。 弄髒了你的新花衣,摔得你臉上都是泥。 一定還很疼吧?真是對不起! 衣服髒了我給你拍,臉兒髒了我給你洗。 哪兒疼了我給你揉揉,從今以後,我要愛護你。 ★一隻小雞嘰嘰嘰 一隻小雞嘰嘰嘰;二隻小狗汪汪汪;三隻綿羊咩咩咩;四隻老鼠吱吱吱; 五隻鵓鴣咕咕咕;六隻青蛙咯咯咯;七隻蟋蟀唧唧唧;八隻小鴨呷呷呷; 九隻斑鳩啾啾啾。(動物和聲音可自已創作或幼兒熟悉的) ★拉勾勾 你出手,我出手,小拇指頭拉勾勾。拉勾勾,拉勾勾,咱們都是好朋友 ★兩隻小貓 兩隻小貓,上山偷桃,一隻上樹,一隻放哨。 聽見狗叫,汪汪汪汪,下來就跑,被狗趕上,一頓好咬。 咬去皮,咬去毛,咬去兩個尾巴梢,疼得小貓"妙妙妙"。   ★雪老頭 雪老頭,做年糕,磨了粉,往下倒,倒在地上,大家都不要。 ★做早操 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先學鳥兒飛,再學馬兒跑,天天做操身體好。 ★手指謠(四)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雞叫叫:嘰,嘰,嘰。 食指中指並攏,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緊,做個拳頭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翹翹,誇你戴上紅花:好,好,好。 小指小指勾勾,我們笑笑跳跳:嘻,嘻,嘻。 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兒唱唱:妙,妙,妙。   ★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 拉大鋸,扯大鋸,你過來,我過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寶寶,快長大。   ★指甲長了 指甲長了不剪掉,又象小狗又象貓,小手伸給奶奶瞧,嚇了奶奶一大跳。   ★手指歌(二) 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鬥一鬥。 兩個小指勾一勾,做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堆雪人 北風吹,雪花飄,堆雪人,真熱鬧。兩個胡桃當眼珠,辣椒鼻子朝上翹。 太陽不出它微笑。太陽出來它沒了。   ★笑 小雞怎麼笑:"嘰嘰嘰!"鴨子怎麼笑:"呷呷呷!" 青蛙怎麼笑:"呱呱呱!"娃娃怎麼笑:"哈哈哈!"   ★洗手歌 排好隊,向前走,做什麼??去洗手。 小肥皂,給我擦擦手;自來水,給我沖沖手; 小毛巾,給我擦擦手。小手洗得真乾淨,拍拍手。 ★長一歲 雪花、冰花、臘梅花,喜鵲飛來叫喳喳,叫弟弟,叫妹妹,都是爸爸的小寶貝,過了新年長一歲。 ★一隻小鳥叫嚓嚓 一隻小鳥叫嚓嚓,兩隻青蛙叫呱呱,三隻小豬哼哼哼,四匹小馬呱達達, 五個娃娃笑哈哈,分吃一個大西瓜。   ★弟弟摔倒我扶起 弟弟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幫他洗掉手上泥。 我要做個好孩子,互相幫助記心裏。 ★草屋 山坡上,有草屋,草屋站不穩,大門關不緊, 屋頂站不挺,一陣風吹來,呼∼草屋不見了。 ★南南和蘭蘭 東家南南,有個習慣。 糖紙剝不開,小嘴一噘:"媽媽來!" 鞋帶解不開,小腳一跺:"媽媽來!" "媽媽來,媽媽來!"急得媽媽手腳亂。 西家蘭蘭,有個習慣。 媽媽給她盛飯,小手一擺:"自己來。" 媽媽給她洗臉,小嘴一笑:"自己來。" "自己來,自己來!"笑得媽媽樂開懷。 小朋友,你像南南,還是像蘭蘭? ★哪個看書好 小珍和小寶,捧著圖書瞧。小狗和小貓,也來湊熱鬧。 小珍看圖書,邊看邊動腦,小貓看見了,喵喵叫聲好。 小寶看圖書,一下翻完了。小狗汪汪叫:"看你懂多少?" 我們小朋友,大家瞧一瞧,小珍和小寶,哪個看書好?   ★原來是你 媽媽不在家,我把地來掃,我把桌子擦。 聽!好像是媽媽的腳步聲,我趕快躲在門後偷偷地看。 媽媽進來了,看看地上,看看桌上。 媽媽問:"是誰把屋子收拾得這樣好?" "喵,喵,喵!"我在學貓叫。 媽媽把門拉開瞧,高興地說:"哦,原來是你,愛勞動的好寶寶!" ★妙屋子 公寓一層層,好像千層糕;船屋搖啊搖,就像大元寶; 還有蒙古包,嗯!好吃的大漢堡! ★小寶寶 小寶寶(翹起大拇指),剛睡飽(拇指動一動), 阿公早(大拇指碰食指),阿嬤早(大拇指碰中指), 爸爸早(大拇指碰無名指),媽媽早(大拇指碰小指), 鑽進懷裡(四指把拇指包起來),抱一抱(拳頭轉一轉)。 ★安靜兒歌 一拍拍手;二摸摸肩;三把繩子;四拉弓;五摸摸頭;六咚咚;七小手搖一搖;八小手擺後面; 九嘴巴閉起來;十安靜兒歌: 拍手拍手點點頭;拍拍手點點頭;啦啦啦啦啦! 拍拍手點點頭!啦啦啦啦啦!拍拍手點點頭! 以上手指謠是小六老師辛苦整理出來的!本人只做轉載的動作!希望能夠幫上一點忙! ★好朋友 一個二個一個二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蚯蚓 二個二個二個二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螞蟻 三個三個三個三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蝙蝠俠 四個四個四個四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蝴蝶 五個五個五個五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朵小蓮花 六個六個六個六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水牛 七個七個七個七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個御飯糰 八個八個八個八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蜘蛛 九個九個九個九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天鵝 十個十個十個十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青蛙 ★手摸頭 手摸頭 搖一搖 手搭肩 轉一轉 手插腰 彎彎腿 手搭手 壓一壓 手放下 拍腳丫 兩隻手 摀嘴巴 ★搓搓搓 ※ 搓搓搓 搓一個大湯圓 嗯嗯 ※ 揉揉揉 揉一個大饅頭 啊嗯 ※ 拌拌拌 拌一個美乃滋 ㄅ滋ㄅ滋 ※ 切切切 切一個洋芋片 卡滋卡滋 ※ ㄅ滋ㄅ滋 卡滋卡茲 嗯 好好吃 ★大姆哥 大姆哥 身體好 二姆弟 微微笑 三中娘 我最高 四小弟 做早操 小妞妞 好寶寶 ★坐的穩 涼涼風 頭搖搖 小風吹 彎彎腰 大風吹 蹲下了 坐的穩 吹不倒 ★小種子 小種子 真神奇 靜靜躲在泥土裡 喝喝水 脫層皮 冒出葉子真神氣 ★一到十 一 是小鉛筆,寫寫字 二 是小白兔,吃吃草 三 是小小草,風搖搖 四 是小扇子,扇扇風 五 是小小手,說 Bye-Bye 六 是勾勾手,蓋印章 七 是大螺絲,轉轉轉 八 是蝴蝶飛,飛飛飛 九 是畚箕加掃把掃掃地 十 根手指頭,彈鋼琴 ★一到十 一一--棒棒棒 二二--跳跳跳 三三--喵喵喵 四四--飛飛飛 五五--咕咕雞 六六--嘟嘟嘟 七七--呯呯呯 八八--叭叭叭 九九--汪汪汪 十十--游游泳 ★手指謠 一根手指頭呀,變成小蚯蚓,鑽啊鑽啊鑽, (一根手指扭動完,換另一隻手指扭動) 二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剪刀,剪啊剪啊剪; (雙手先比出V的手勢,接著二根手指相互剪動) 三根手指頭呀,變成大花貓,喵啊喵啊喵, (雙手三根手指在臉頰,接著由臉中心向外滑動) 四根手指頭呀,變成小掃把,掃啊掃啊掃; (一隻手的四根手指在掃地狀,接著換另一隻手) 五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公雞,咕咕咕咕咕, (雙手合掌在頭頂做雞冠) 六根手指頭呀,變成小雨傘,撐啊撐啊撐; (一根食指頂住另一手的掌心做雨傘狀,接著雙手交換撐雨傘狀) 七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帥哥,酷呀酷呀酷, (單手露出食指及大拇指放在下巴,雙手輪流做出此動作) 八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帳棚,搭啊搭啊搭; (雙手的四根手指的指尖由下往上互碰) 九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廚師,切啊切啊切, (一手按在頭頂,另一手插腰,半蹲一下,接著四根手指當菜刀在另一手上切) 十根手指頭呀,轉啊轉啊,變成好朋友。 (雙手握拳互繞圈,接著雙手拍三下) ★十隻手指頭 一隻手指頭變成毛毛蟲 兩隻手指頭變成小白兔 三隻手指頭變成小花貓 四隻手指頭變成螃蟹走 五隻手指頭變成蝴蝶飛 六隻手指頭變成好朋友 七隻手指頭變成神槍手 八隻手指頭變成吹喇叭 九隻手指頭變成蝴蝶飛 十隻手指頭變成拍拍手

使寶寶更聰明的12種方法

2006年06月02日
公開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爲,出生第一年是寶寶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要促進寶寶認知發展,父母並不需要專門準備古典音樂、語言磁帶、五花八門的卡片等來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其實寶寶最好的學習工具是父母和寶寶一起聊天、唱歌、閱讀和歡笑——生活中的親子互動是最重要的。    有12種有趣、科學、簡便的方法,它們會使寶寶變得更聰明。    儘量母乳餵養~ 事實證明:在嬰兒期母乳餵養的孩子具有較高的智商。另外,哺乳是媽媽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時機。    保持視線接觸~ 當新生寶寶睜著眼睛時,爸爸媽媽要經常與他對視。寶寶很早就能辨認人的臉,而且他最愛看的就是親愛的媽媽的臉。盯著人臉看,能發展寶寶的記憶力。    捉迷藏~ 和寶寶捉迷藏不僅僅能逗得他咯咯笑,寶寶可以從中知道物體消失後還能回來。    讓寶寶區分事物~ 在寶寶臉上方20~30釐米處挂兩幅圖片。這兩個圖片要比較相似,但有小小的不同(如樹的位置不一樣)。即使很小的嬰兒也能來回地觀察,猜測畫的不同之處。這能爲後來的認知和閱讀發展打下基礎。    爬行遊戲~ 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在你的身上爬來爬去。這遠比專門的爬行訓練有趣得多。可以激發他的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給他聽~ 科學家發現:當母親把一個故事的一行話讀上2~3遍時,8個月的嬰兒就能夠識別這行字的先後排列順序。這種方法能幫助寶寶學習語言。    讓寶寶玩弄自己的食物~ 給寶寶不同性質的食物,如麵包、米飯、巧克力、蔬菜等。這可以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和發展他的感覺器官。    做家庭相冊~ 相冊裏放入父母和親戚的照片,經常翻給寶寶看,發展寶寶的記憶能力。    設置障礙物~ 在地上放一些柔軟的墊子、枕頭、盒子或玩具,教寶寶怎樣從上面、下面和旁邊爬過這些障礙物。可以發展寶寶的運動能力。    觸摸物體~ 抱著寶寶在屋子裏走動。讓他的手觸摸冰涼的玻璃、柔軟的衣物、光滑的植物葉子或其他安全的物體,同時對寶寶大聲講出它們的名字。可以促進寶寶感知覺的發展。    給寶寶選擇的權利~ 可能的話,一次給寶寶兩個可以選擇的東西,如用餐時給他兩種顔色的碗讓他挑。這樣他就會知道自己的決定是重要的。    讓寶寶做家務~ 小寶寶可以將衣物按深淺分開,甚至能從中找出自己的衣服。這可以發展他的分類能力。

三歲前就是要玩--遊戲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

2006年05月26日
公開

遊戲是孩子體育啓蒙的第一課,遊戲可使孩子聰明伶俐、身體健康。遊戲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強體力,使孩子們的四肢得以均衡使用,從而有效地彌補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爲單一的活動對大腦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腦發育。尤其是在嬰幼兒快速生長時期就更爲有利,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嬰幼兒遊戲的選擇:   一、 娛樂性、趣味性、模仿性強的遊戲。  培養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經常鍛煉的積極性、養成體育衛生習慣。可選擇模仿各種動物行走的遊戲,如兔跳、螃蟹行、蚯蚓爬、狗跑、鴨步。   二、適合此年齡段孩子身心特點的遊戲。  嬰幼兒大腦皮層中興奮過程佔優勢,並易於擴散和轉移,情緒波動大,心理狀態不穩定。如貪玩、好動、注意力及易分散、理解能力差,因此,應選擇動作簡單、節奏明顯和說、唱、領、動相結合的遊戲。   三、集體性遊戲。  嬰幼兒從整天圍著家長或阿姨轉逐漸發展到對同齡兒童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集體性遊戲可促使他們要考慮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同伴協作。可選擇傳遞球遊戲、接力遊戲、追逐遊戲、攻防遊戲等。   四、選擇多種器官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身體活動遊戲。   1—6歲是幼兒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有目的、有計劃的發展幼兒的感覺和運動,不僅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以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其中:   1—3歲可選擇眼、手協調的遊戲,如投水平目標、投垂直目標、手指體操、捏橡皮泥等;眼、腳協調的遊戲,如踢定點球、踢滾動球、踢球打目標等;聽覺遊戲,對語言、音樂等刺激作出反應等;本體感覺遊戲,如側滾、馱物爬、兩腿兩足夾物走、拍球等。   3─6歲可選擇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的遊戲,如各種曲線跑、各種躲閃遊戲、跳皮筋、伸展性體操等;平衡性遊戲,如單足站立、在低平衡木上走、學騎自行車等;彈跳性遊戲,如跳起摸高、腳猜拳、跳房子、跳繩等。  身體活動遊戲中的注意事項:  ◎在老師或父母的指導下進行。  ◎遊戲前做一些適應性的準備活動。  ◎掌握並及時調節活動量,避免過度疲勞。  ◎注意安全,選擇平整鬆軟的場地進行。   十九世紀學前教育之父福錄貝爾提出對幼兒進行遊戲教育的主張。在他創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裏,實施以遊戲爲基礎的教育取得好效果。60年代以來,各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對幼兒發展規律的研究中,對遊戲教育有一致看法。他們指出:幼兒期蘊藏著豐富的發展潛力,這些潛力可在遊戲中挖掘。因此,爲使孩子成長爲一個完整的人,實施教育的正確途徑與方法是組織好遊戲活動。    一、樹立正確的遊戲教育觀    年輕父母應怎樣看待遊戲教育呢?對此,我曾向幼兒和父母作過調查。我以兩位媽媽的教育行爲爲例,星期天,小明媽帶小明去公園玩,小冬媽帶小冬去學外語。問:哪個媽媽好,你喜歡誰?中班83.7%的孩子認爲小明媽好,理由是他們喜歡去公園玩;而大班60%的孩子讚揚小冬媽,理由是“好孩子是不玩的”。不過,這些天真的孩子仍表示,喜歡去公園,喜歡玩,只是大人不讓他們去。調查反映出不少父母對遊戲的不正確態度,他們認爲遊戲並不重要,只有學習、上課才是重要的。     兒童以遊戲爲生命,遊戲是幼兒的正當權利     遊戲對幼兒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爲他們在生理上發育還很不成熟,表現在他們以遊戲爲生命,遊戲是他們生活的方式,學習和工作的方法。幼兒就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的。因而,有遊戲生活的兒童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兒童,也只有在遊戲生活中成長的兒童才會是身心健康的兒童。遊戲是兒童的正當權利。對於兒童,社會將以法律的形式保護他們的遊戲權。因此,不讓孩子玩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     愛玩、會玩是評價好孩子的標準之一     當前在嬰幼稚教育中,遊戲行爲往往不被鼓勵,愛玩的孩子常被看作是淘氣、調皮搗蛋、不用功、沒出息的孩子。喜歡不喜歡玩,會不會玩,對大人也許不那麽重要,可對幼兒卻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標誌。由於幼兒遊戲水平反映著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會玩的孩子總是聰明能幹的、身體健壯的、善於交往合作的好孩子。英國有句諺語說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     遊戲是幼兒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     遊戲與學習對立是實施遊戲教育的重要障礙,其實,遊戲的對立面不是學習而是不遊戲。在遊戲中學是幼兒學習的特點,遊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的學習過程。你看見孩子玩玩具嗎?他們在充滿新奇、幻想和奧秘的玩具世界裏,小腦袋不停地問,並努力去擺弄、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爲什麽不倒?陀螺怎麽會轉?火車怎麽會叫、會冒煙?這些問題不僅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思維力,同時也成了孩子認識世界的工具,啓迪他們智慧的教科書。著名動畫片藝術家萬籟鳴,從小喜歡和母親玩手影遊戲。他常被牆上晃動耳朵的“兔子”、汪汪叫的“小狗”迷住。形態生動逼真的手影遊戲,激發了他對動畫藝術的興趣,長大以後他製作了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成了著名藝術家。美國語言學家斯特金娜夫人,她常和女兒維尼玩語言遊戲、表演遊戲。維尼3歲就會寫詩,4歲寫劇本,5歲出詩集。由於遊戲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輕鬆愉快、具有豐富刺激的、能鼓勵幼兒自己學習的良好環境,使他們獲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獲得對學習的持久熱情,從而終身受益。而一些父母力圖讓孩子提早學習,其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遊戲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應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     二、父母應研究幼兒遊戲     幼兒玩哪些遊戲     3—6歲幼兒玩的遊戲內容是極其豐富的。 3歲孩子開始還玩0—2歲孩子玩的遊戲(感覺運動遊戲),如拿小鈴反復搖晃,跟著小球跑,把盒子裏的東西倒出、裝進等。在這些遊戲中,充分發展了他們的感官,到3歲時逐漸過渡到象徵性遊戲階段。     1、角色遊戲。孩子假扮媽媽餵養娃娃。他們用自己去替代角色人物,用玩具去替代真實用具,這一切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扮演進行的。角色遊戲是幼兒期最爲典型的遊戲,是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語言的重要遊戲。     2、結構遊戲。孩子們喜歡玩搭積木、串木珠等構造活動的結構遊戲,從中他們認識了物體的形狀、色彩、大小、輕重等特徵,得到了關於結構造型方面的知識技能,培養了審美情趣。   3、表演遊戲。表演童話、故事,玩木偶戲、影子戲。這些表演遊戲從小培養幼兒對戲劇活動和文藝作品的興趣,培養未來小觀衆和小演員。以上這些遊戲都屬於一種創造性遊戲,是孩子們自己獨立自主、創造性地開展的活動。    4、由成人編制的有規則遊戲。如以唱歌、跳舞爲內容的音樂遊戲;以走、跑、跳等基本活動爲內容的體育遊戲;以觀察、注意、想象、記憶和思維等爲內容的智力遊戲。這些遊戲都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如發展動作,發展智力,培養藝術審美能力),是成人根據一定的教育要求,用規則編制而成的。除此以外,那些民間遊戲也是幼兒喜愛的。      幼兒怎麽玩      1、依靠玩具玩。幼稚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著手玩的。必須有許多東西來幫助,才能玩得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如玩騎馬至少需要一根竹竿,才能跑來跑去地玩起來。玩具是遊戲的工具,是兒童的天使,是啓蒙的教科書。有的父母不准孩子玩那些瓶瓶罐罐的玩具,是不對的。沒有玩具,遊戲也就中止了。      2、依靠想象玩。遊戲都是一種假想的行爲。當“醫生”假裝看病打針、當“司機”假裝開車。大人稱這些是“兒戲”,並不當真。這些兒戲建立在假想基礎上,它使孩子的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創造力強。      3、獨自專心玩,與夥伴友好合作玩。3歲幼兒由於能力較差,所以,個人遊戲很多,他們常把布娃娃當物件,和它說話,玩耍,然後再過渡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過最初的集體遊戲只是一種在一起玩的形式,而無合作的內容。真正有分工、有互助、有協調的合作遊戲要到大班才出現。所以,3歲時和鄰居孩子玩,往往玩不好,到6歲,孩子們已很能幹,協作合群能力提高,他們可以玩很長時間的集體遊戲。當然,獨立性也更強了。      4、在規則的指導下玩。遊戲都有規則,只不過有的規則明顯,有的隱蔽。遊戲規則是根據遊戲目的提出的,它能在遊戲中起組織、約束、調整幼兒遊戲行爲和相互關係的作用。孩子們爲了玩,願意遵守規則。      三、父母應掌握指導遊戲的技能      孩子們玩遊戲需要成人指導      不少父母給孩子買玩具從不計較數量和價格,但不關心孩子的玩。他們認爲孩子玩就玩吧,只要不闖禍就行。其實他們不知道遊戲有好與壞之別,不是任何遊戲都具有教育價值的。如孩子玩“死人”的遊戲,反映迷信的內容,就是不好的遊戲。玩好遊戲時,如缺乏正確指導,同樣也會給孩子以不良影響。如運動量過大的遊戲會損害健康,不掌握玩具操作技能的遊戲會危及生命,在遊戲中常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孩子會形成膽小、軟弱的性格,而那些霸道孩子在遊戲中如得不到指正,將會形成自私、驕橫的性格。這些個性品德上的問題將會影響他們一生。遊戲中的教育因素需父母去引發才能達到遊戲教育的目的。如玩水,父母給孩子一塑膠袋,讓他將水裝進袋內,並用小針紮幾個小洞,父母指導孩子觀察水的流動,引起孩子對水流形成的興趣,發揮玩水遊戲的教育價值。若不指導也許只是玩玩而已。      同時,指導遊戲需要父母的愛心。對遊戲的指導是一門藝術,它是建立在父母愛心基礎上的,這種愛表現爲對孩子的遊戲的仔細觀察、瞭解,對孩子的尊重,表現爲父母作爲孩子的遊戲夥伴,平等地參與遊戲。      具體指導方法      1、親子共玩的技巧。教給孩子玩新玩具的方法:將新玩具給孩子時,應讓他們自由地探索一會,邊觀察邊和孩子談話,積極向孩子提出問題和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如這是什麽玩具,它叫什麽名字等。之後在孩子要求下才演示玩法。指導孩子玩舊玩具時,要鼓勵他們想出新玩法,如玩“小熊吹泡泡”,玩時可建議他們去追捉泡泡,觀察泡泡上天化了的有趣現象。一物多玩也需要啓發。親子共玩時要注意與孩子間合作、交流,引發孩子感情,産生共樂的效果,如父母可作爲觀衆觀看孩子表演,拍手評價産生共樂。  2、選購玩具的學問。選購玩具雖有許多要求,如教育性、藝術性、經濟能力等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要考慮爲什麽買、買給誰,考慮玩具的功能對孩子的影響,否則你就花冤枉錢。其次,要識別玩具的好壞,那些製作精細、技術先進、功能單一、操作簡便的玩具常常不是好玩具,它的欣賞性只能帶給孩子一時快樂,不會對遊戲産生長久影響。而一些傳統玩具如娃娃、積木,還有那些廢物當玩具的,由於它能激發想象,有多種用途,能充分給孩子自己動手機會,孩子百玩不厭,他們對用這些玩具所開展的遊戲傾注極大熱情。買玩具不如做玩具,孩子喜歡成人做的玩具,同時更喜歡自己做的玩具,那些動手折疊的手槍和帽子曾使孩子威風了好一陣子。      3、遊戲角——孩子遊戲的小天地。要給孩子安排一個玩具箱或玩具櫃,最好能給他們一個玩具角,使他們有一個自己的遊戲王國。在這個天地裏,要求他們做小主人,愛護玩具,場地整潔,培養責任感和勞動技能。當然做這工作是不容易的,父母要記住,一要對孩子嚴要求,二要教會孩子整理技能,三要運用表揚批評鼓勵與懲罰手段去督促他們的行爲,四要學會有耐心和堅持。成功總是屬於認真的父母。

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2006年05月24日
公開

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該怎樣把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樂於接受呢?下面講幾種遊戲識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讓孩子找。找到了,讀一讀,表揚一番。也可讓孩子去藏字,媽媽找字,讀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麽玩具,就在玩具上寫上相應的字,讓孩子認讀。   3.做動作:邊教字邊做動作;教“跳”字做一個青蛙跳的動作;……等等。凡是動詞都可以做相應的動作,加深印象。   4.裝表情:教育些帶感情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 要有臉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帶動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裝作哭的樣子;動作、表情的適當誇張,可加深孩子識記。   5.釣魚識字:把字卡當作魚撤在地上,讓孩子去“釣”,釣來一個字卡教一個字,此法可把孩子認過的字當作魚讓孩子釣。成人讀一個字,孩子必須釣到那個字,讀出那個字才算釣到了“魚”。也可以幾個孩子比賽看誰換釣到“魚”。這方法用來復習鞏固效果好。   6.表演識字:讓孩子表演他最喜歡做的遊戲,如孩子喜歡當小大夫,就讓他坐到寫有醫生的位置上,對病人問這問那,用一聽筒在聽,開藥方,打針……這時候教育他識讀,“醫”、“藥”、“病”、“針”等,就不會太難。   7.吃東西識字: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是最高興的,這時教他識讀字,興趣也會高些。如削鳳梨時教“菠”、“蘿”,切西瓜時教“西”、“瓜”,吃冰棒或糖果時教包糖紙上的那些字。   8.講故事識字:給孩子講故事,邊講邊把故事中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在黑板上寫下來認一認,講完故事後讀一讀,讓孩子復述時再認一認。這樣既不影響講故事、故事,認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節記得更牢。   9.遊動物園識字:把許多字卡圍成一圈當作動物園的圍牆,“圍牆”裏面放許多寫有各種動物名字的字卡。說有許多小朋友要上動物園去玩,開哪個門進去呢?看門人說走“××”門進去安全,如果開錯門,老虎會逃出來咬人的,這時候要孩子去“××”門,開對了才能進動物園,開錯了重開。進了“動物園”讓孩子撿一個個的字卡來問:“媽媽,這是什麽呀?”媽媽說:“唷 ,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場 地大,還可在動物園內再分隔成幾個“猴”、“虎山”、“雞禽館”、“熊貓館”之類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名詞都教孩子認讀。此法復習舊字,認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過河識字:地上畫兩條平行直線當作是一條河,河中間放若干個字卡當作“橋”,孩子要從“橋”上“過”河去,先要讀出一個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這個字上,讀錯了重教重讀。過了“河”還要從“橋”上返回來,再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復習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錯返回來的要大大表揚。   11.教布娃娃識字: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布娃娃、絨毛狗、小熊、猩猩、企鵝、大熊貓等絨布玩具當學生,成人當班長喊“起立、坐下”識字……此法用來復習已經學過的舊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門之前識字:讓孩子上兒童公園前,先要認一認“兒童公園”四個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時候,都可以先識幾個字再行動,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學“外婆”兩字,認認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莊、門牌號碼等。 13.引誘孩子識字:成人與成人說話,故意相互問字,教字,寫字,猜字謎考字,談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誘孩子主動來看來問,積極參與識字活動。   以上介紹的十幾種室內識字法,還僅僅開了個頭;針對3歲前孩子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但不論何種方法,識字活動都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要每天固定一恰當的時間和一個比較安靜的地點,根據孩子學習情緒高低進行幾分種到十幾種遊戲學習,天天不間斷。學習地點要安靜,有文字、圖畫、桌椅、黑板、地圖、玩具、小紅花、表揚欄等智育環境佈置。這樣時間一久,便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天不學孩子會悶得難受。   至於室外遊戲識字,方法更多;成人要隨帶紙筆備用,孩子外去,視野寬,十分高興,什麽都感到新鮮;特別是看到自己認過的字在廣告、標語或招牌上重現,會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興奮,很喜歡讀。這時對出現的新字也特別好奇,愛問愛讀。所以室外遊戲時要鼓勵孩子多注意文字,時時處處留心。玩耍中遇到新奇事物,應立即寫給孩子看、讀。   上面講的室內外遊戲識字和選擇的字、詞 、句,都不要固定教材,更不要講究系統。但選的詞和造句要講原則。這些原則是:   1. 教孩子是感興趣的字、詞、句。   2. 教孩子最熟悉的字、詞、句。   3. 結合孩子在生活遊戲中感到特別高興的事,當場選字,遺詞、造句,編兒歌。   4. 學過的字要有記載,分初次認讀、基本鞏固、能熟練運用三類整理,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復習遊戲。   5. 教字以識讀爲主,不要要求聽寫。

在遊戲中開發孩子的潛能

2006年05月18日
公開
1

孩子們雖然無法主動、清晰地向父母表述自己的學習需求,但以遊戲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卻是兒童教育中的不二原則。在此,心理學專家丁彤老師將推薦給您一些有趣的小遊戲,讓您可以在親子同樂的氛圍中提升孩子的多元智慧哦!   3歲的曉惠正上幼稚園小班。她的爸爸媽媽工作很忙,雖然他們深知多陪孩子玩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助益非淺。但每天下班回家就已累得筋疲力盡的父母,很難再抽出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複雜的家庭教育。   總是獨自玩耍的曉惠,經常感到非常寂寞……   事實上,像曉惠父母那樣的事業型父母有很多,他們一直在期待一種短小具體、簡單易行、成效顯著的教育方式,既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又必須適合在家庭中應用……其實,您最渴望瞭解的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直存在的,它——就是遊戲。   遊戲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中玩耍、在玩耍中學習,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能使父母體會到親子互動的樂趣。   感覺統合遊戲   人的各種感覺都是相互連通的。當它們共同作用時,人體就會感知到“我是誰”、“我在哪裡”,以及“我的周圍發生了什麽事”等。感覺統合是大腦形成這些感知的關鍵所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感覺統合是個自動、無意識的過程。通常我們所說的感覺包括觸摸、移動、本體感覺、光、聲和重力的牽引。大腦對這些資訊的組織和解釋的過程,我們稱之爲“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爲將來兒童進行更爲複雜的學習和行爲活動提供了關鍵的基礎。對於大多數的兒童來說,感覺統合會在日常的活動中自然産生,例如,運動計劃能力和對外來刺激的適應能力等。 這種能力在3~7歲的兒童時期得到鍛煉並逐漸形成,對人一生的學習生活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遊戲名稱:走小路  訓練效果: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   遊戲目的:刺激兒童的觸覺系統,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遊戲準備:繩子一根、一本書或一把兒童傘。   遊戲說明:父母把繩子拉成直線放在地板上,讓孩子赤腳踩在上面,頭凝視前方,試著向前走、退後走;把書放在孩子的頭頂上,要求保持平穩;讓孩子拿著傘,不要左右搖晃。父母發開始口令,孩子從繩子一頭走到另一頭,書或傘中途不得掉下來,父母可在一旁加油打氣。可反復進行幾次。   認知訓練遊戲  認知訓練包括最基本的發聲訓練、中級的繪畫和手工訓練,高級的看圖識字和智力拼圖訓練等。語言是進行思維的工具,是掌握知識最有力的方式,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標誌。兒童的言語能力未見完善,對自己的語言不能很好的敍述和表達,只能運用遊戲作爲媒介體進行。智力活動和繪畫等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潛能,心理學家的系統研究表明,兒童同樣具有與之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造性萌芽,在遊戲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種種不受習慣約束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就是這種創造力的萌芽。  遊戲名稱:“最後兩分鐘”—續編故事結尾   訓練效果:訓練兒童對語言良好的敍述和表達能力   遊戲目的:充分開發孩子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遊戲準備:生動、有趣的一個童話故事   遊戲說明:晚飯後,媽媽爲孩子開始講童話故事。要求媽媽的語言深情並茂,還要有配合故事內容的肢體動作,這樣才能生動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講到故事的結尾,媽媽故意停頓下來,提高語氣對孩子說:“現在是故事的最後兩分鐘,請你來想一想,後來怎麽樣呢?”要求孩子續編故事結尾,鼓勵他多發揮想象,力求語言完整、連貫。   親子互動遊戲  親子互動遊戲將著重培養兒童的基本社交禮儀和技能,對人際智慧的提升很有幫助,爲兒童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具體內容將包括集體舞蹈、接力賽、集體貼畫和戶外郊遊等,這些訓練活動都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方針,讓兒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減少兒童的抵觸感,達到了開發智力潛能的作用。 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振動。喜歡彈跳運動的孩子,不但發育良好,身體健康,而且智力也會得到提升——   運動最健腦!這是時下美國頗爲流行的一句口號。   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運動能使大腦處於最初的啓動或放鬆狀態,人的想像力會從多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於創造力。同時,運動還能促進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思維反應更爲活躍、敏捷,並通過提高心腦功能,加快血液迴圈,使大腦享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來達到提升智力的作用。與成人相比,兒童的收益更大,奧妙在於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狀態,運動發揮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凡是有氧運動皆有健身、健腦作用,尤以彈跳運動爲佳。   以孩子們最樂於嘗試的跳繩來說,跳繩以下肢彈跳及後蹬動作爲主,並帶動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群運動,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繩子刺激拇指穴位,兩腳心不斷地被地面按摩,通過足反射區刺激大腦,思維、記憶、聯想力大增。再說舞蹈,可鍛煉並提升大腦對外界信號的敏銳度與記憶力。調查表明,堅持學習舞蹈的孩子,其文化課成績都比較好。   同時,彈跳運動對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環系統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從而使孩子長得更高、更壯、更健康。此外,這種運動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統也很有益。這對增強孩子對多種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彈跳運動之所以如此富有魔力,主要得益於彈跳過程中産生的振動。醫學研究表明,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振動。因爲人體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動系統構成的,如胃有規律的收縮、腸的不停蠕動、心臟的不息搏動、肺的呼吸吐納等。如果孩子常做彈跳運動,將這種“外源性”振動與“內源性”振動結合起來,健身與健腦的效益會更加突出。   那麽,如何對孩子施行彈跳訓練呢?這得根據孩子的年齡與運動能力的發育情況來定—   10個月左右的 寶寶開始嘗試站立,此時家長可扶孩子站立起來,並用手托住其兩側腋窩,孩子將會借力用兩腳頻頻跳躍。   1歲半後,可在床上或光潔的地板上放一坐墊,讓孩子站在坐墊上往下跳。   2歲後,孩子的運動能力明顯增強,可做“兔跳遊戲”,即家長在前面雙腳跳動作示範,孩子模仿著向前跳;或者家長兩手拉著孩子的小手,讓他借力向上跳,謂之拉手跳。   3歲後,孩子完全能夠獨立地進行各種彈跳活動了,花樣也可多起來,除了上面提到的跳繩、舞蹈外,還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長可根據他的愛好,鼓勵他選擇一種或幾種交叉練習,每次10分鐘就夠了。   有些家長擔心,彈跳多了會不會造成孩子腦損傷?放心吧,不會。因爲人在彈跳時,雖然受到很大的外力衝擊,並且這種衝擊力確有從下肢傳向腦部的趨向,但人體骨骼關節的構造十分巧妙,擁有一系列緩衝裝置,完全能將這種衝擊力予以緩衝、化解,保證大腦安全無恙。   因此,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跳,只會健身、健腦而不會損腦。當然,做一些安全防衛方面的準備也是必要的,大人不妨站在旁邊放手不放眼,以避免發生意外。

怎樣培養孩子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2006年05月16日
公開
1

學習專注是所有學者的共同特徵。每個孩子的頭腦裏都有著專注的成分,只不過由於引導上的差異才導致了後天在這方面的差距。   比爾·蓋茲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專注力,加之家庭的引導和培養,使其長大能長期痴迷於電腦。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對許多事物都有興趣,但往往很難專注於某事,淺嘗輒止,結果一事無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歡攀比,見別人的孩子學啥,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識都要孩子知曉,所有的技能、特長都要孩子掌握。這只會造成孩子看起來什麽都會,却無一技之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把孩子的專注力激發出來。當孩子做某事時,應要求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並幫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擾;讓孩子對感興趣的問題不斷尋根問底,深入思考;讓孩子在興趣廣泛的基礎上,選擇最著迷的物件深入下去,父母應有意識地强化孩子這方面的興趣。   孩子可能對許多事都有興趣,但往往很難能够專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入過去,永遠只能在目標的周邊徘徊,難達到很高成就。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一次寫作時朋友來訪,他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中午僕人送來飯菜,客人以爲是給自己送的,就把飯菜吃了,後來客人發現巴爾扎克還是那麽忙就走了。天黑了,巴爾扎克覺得該吃午飯了,就來端碗端盤。看到飯菜已被吃光,他責備自己“真是個飯桶,吃完還要吃!”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爲瞭解螞蟻生活習慣,曾連續幾小時趴在潮濕、肮髒的地面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運死蒼蠅的活動。當時周圍有許多人圍觀議論,他竟毫不理會。大文學家羅曼·羅蘭有一次跟著名雕塑家羅丹去參觀他的工作室,欣賞他剛完成的作品。可是來到塑像前,羅丹發現還有幾處地方不滿意。於是拿起鑿子就修改起來,口中念念有詞,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兩個小時後修改完畢,羅丹滿意地瞧了自己的作品一會,然後大搖大擺地離去,差點把他的朋友鎖在屋裏。事實證明,專心可以集中精力,調動整個大腦神經系統來解决問題,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分心就會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對本來可以弄懂的問題感到迷茫。   無獨有偶,中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也曾有過類似的笑話、據他的女兒回憶,有一天,時間已很晚了,李四光還沒有回家。女兒來叫他回家吃飯,誰知他却一邊專心地工作。一邊親切地說:“小姑娘,這麽晚了還不回家,你媽媽不著急嗎?”等到女兒再次喊“爸爸,媽媽讓你回家吃晚飯了”時,他擡頭,不由地笑了,小姑娘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寶貝女兒。   我們也都聽說過,中國大數學家陳景潤一邊走路,一邊想他的數學問題,不知不覺中和什麽東西撞上了,他連聲說對不起,却沒聽到對方反應,擡頭一看,原來是棵大樹。   爲什麽這些大科學家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一心想著自己熱愛的科學上的問題,對他們所思考的科學問題反應清晰,對于這些問題之外的事情一點也沒考慮,沒有在意。這就是他們鬧笑話的原因。   只有聚其精,會其神,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則與父母的教育、教養的態度和方法分不開的。正所謂,成功孩子的背後總會站著偉大的父母。   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和開發他們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注意力,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要不然,其他的訓練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而無功。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培養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對任何一種勞動,尤其是腦力勞動具有很大的意義。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兒童,不但完成作業比較快,而且完成得比較好,效率高。那些作業馬虎、粗枝大葉的孩子主要是因爲注意力不够集中,沒能仔細地看准習題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效果比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從娛樂活動。在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知識幷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穩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師總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訓練他們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懶懶散散、東倒西歪的孩子顯然不可能專心的聽課。   ●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注意力渙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業時,腦海裏想到的是電視機裏正在播放他們最感興趣的動畫片。有的孩子做作業時,無意識地東張西望,心猿意馬,擺擺這,觸觸那。有的甚至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很多父母向老師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鐘完成的作業却兩個小時還完成不了。   ●給孩子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屜櫃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都可能打開,在沒完成作業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屜,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女孩的書桌上也不應置鏡子,這會使她有時間顧影“自美”或“自憐”。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爲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邊“站崗”,這不是長久而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爲長期這樣,會使孩子産生依賴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聲音嘈雜的環境,雜亂無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著孩子注意力。同時,父母應該瞭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與孩子的年齡有關。研究表明,注意力穩定的時間分別爲:5∼10歲孩子是20分鐘,10∼12歲孩子是25分鐘,12歲以上孩子是30分鐘。因此,如果想讓10歲的孩子60分鐘坐在那裏去專注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常聽有些父母說:“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業動作慢,一邊寫一邊玩。”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對于家庭作業父母要幫他們安排一下,做完一門功課可以允許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動作慢,不允許孩子休息,還嘮叨沒完,使他們産生抵觸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復。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復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于一件事反復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遍時,他似乎沒聽見或沒聽清,這樣漫不經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講的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父母對孩子交待事情只講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法。   ●訓練孩子善于“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資訊、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爲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的順序。研究表明,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鐘,一般效率較低,隨後上升,15分鐘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爲容易的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作業,除此,還可使口頭作業與書寫作業相互交替。

對孩子最好的10種食物

2006年05月11日
公開
1

對孩子最好的10種食物 一、燕麥:燕麥含有維他命B、鈣質、鐵質及鋅。每天食用可降低膽固醇,鈣質則有助兒童骨骼發育。而它所含的豐富纖維會讓人很快就有飽腹感,可減少食入油膩食品,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二、雞蛋:蛋仍是目前公認提供蛋白質的最佳來源食物,並且含有維生素B和E。 三、菠菜:富含豐實的鐵質及葉酸。鐵質不足時,會阻礙腦部分泌神經傳送素,讓腦部無法徹底發揮功能,導致學童在數理科學習狀況及表現不佳。葉酸則可預防嬰兒神經管的疾病,還能有效防治血管方面疾病。 四、乳製品:鮮奶、豆奶皆有很高的鈣質及蛋白質,也應多吃優格或優酪乳,因為優格含有對腸胃道有益的菌種,並且比其他乳製品容易被吸收。不過,最好買原味低脂的固態優格較好,因為有的優酪乳飲料含糖量較高。若幼童喜吃甜食,可在優格內加新鮮水果。 五、花椰菜:花椰菜是營養十分豐富的蔬菜,有β胡蘿蔔素、維他命B、鈣、鉀等,其中β胡蘿蔔素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強免疫功能,是公認的防癌營養素。 六、堅果:堅果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其所含脂肪是好的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並提高好的膽固醇,可預防心臟疾病。堅果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論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選擇。 七、鮭魚或豆腐:都含有孩童成長需要蛋白質,其中鮭魚經常食用可防止血管阻塞。 八、全麥麵包或糙米:糙米比白米多許多營養素,如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可以加在米中混合食用。一般市面上包餡的麵包如紅豆或奶酥,其糖或油脂多熱量偏高,所以最好選擇全麥麵包或雜糧麵包。 九、地瓜: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及纖維質。一杯地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量,花椰菜要廿三杯才有同樣的量,所以地瓜可多吃。 十、枊橙汁:是天然的枊橙汁哦,熱量低又有維生素C與E。但要注意,別讓果汁取代了白開水。

寶寶攝食過程食慾不佳的元凶

2006年05月09日
公開
1

文/張家儀 大多數家長對於寶寶進食的觀念多是「能吃就是福」,最好是媽媽準備任何一種食物寶寶都能賞臉的吃/喝光光。媽媽的用心,寶寶有時可不願領情,食慾不佳的寶寶令人傷透腦筋,有何解決良方嗎?先針對寶寶食慾不佳的症狀追本溯源,才能尋求最佳治療良方。 ◆寶寶攝食的過程 寶寶出生開始就是食用母乳或是配方乳,一般會從第六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從精細的穀類食品開始。隨著寶寶的成長,寶寶可以食用經過蒸煮、剁成碎泥的蔬菜,水果,肉泥。到了八個月,寶寶一天需要的熱量增加到700~950卡,這當中只有一半來自母乳或配方乳;學步期的寶寶(一歲左右)一天需要的熱量會增加到1000卡。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從八個月開始食量似乎變小!無須擔心,這只是因為寶寶的生長速度已經減緩,而且他對進食以外的事情更有興趣。若寶寶食慾不佳還伴隨某種病症,家長可要當心了! ★食慾不佳的元凶--口腔的病痛 鵝口瘡 是喝奶的寶寶常見的口腔黴菌感染。造成鵝口瘡是因為奶水殘留在口中,最初是舌頭及兩頰內側產生一層白色的薄膜,引來白色念珠菌的滋生繁殖,白膜會越積越厚,口腔底部的原有保護黏膜受到侵蝕而破皮流血,寶寶喝奶會疼痛,食慾自然降低。鵝口瘡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或塗抹治療。有些寶寶因為體質的關係,鵝口瘡會不斷復發,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每次喝奶完後讓寶寶喝一點開水漱口。 鼻咽炎 常伴隨感冒發生,以腺病毒、冠狀病毒、鼻病毒引起的最多,觀察口腔時,可以發現鼻腔黏膜充血腫脹,這會直接影響食慾。鼻咽炎的治療並無特效藥,只能針對流鼻涕或咳嗽、鼻塞給予藥物治療,待感冒一好,食慾就能恢復正常。 咽峽炎 是咽部發生紅斑、水泡,間接破皮潰瘍的特殊疾病,常見的病因是腸病毒中的A型科沙奇病毒(A10,A16)感染。寶寶會因為咽部破皮發炎而發燒,脾氣變得暴躁,吞噬食物會產生疼痛,抗拒食物的情況就會比較激烈。經過專業醫師追蹤,如果沒有併發症,咽喉炎在七至十天內會痊癒。如果水痘擴展到手掌、腳掌(手足口病),就需要進一步追蹤治療。 口腔齒齦炎 是泡疹病毒造成口腔黏膜產生水泡、齒齦出血的感染症,通常經由飛沫傳染。泡疹病毒在口腔內繁殖,寶寶會因而發高燒,口內產生多處潰瘍,口水流不停,吞嚥疼痛兒不願意進食。如果不能安全進食,為了寶寶身體著想,醫生可能會建議住院打點滴補充水分及營養。 黏膜受傷 泡奶的水溫太高,寶寶吸吮時,在奶嘴出口位置的黏膜會因為燙傷而變紅或破皮。你若發現寶寶邊喝奶邊哭,應該趕緊檢查是不是奶水太燙。根本之道是餵奶前先在手腕內側滴兩滴奶水,確定不燙才餵寶寶。六個月後的寶寶喜歡把玩具放入口中啃咬,這也可能造成割傷或刺傷口腔黏膜造成疼痛,家長要當心。 長牙 一般寶寶大約從六個月就會開始長牙,長牙期間常見的症狀包括輕度發燒、腹瀉及食慾不佳,寶寶的情緒可能會比平時煩躁一些,也無法安穩的睡覺。但是牙齒冒出前三天至冒出後四天這些狀況就會逐漸消失。 ★食慾不佳的元凶--腸胃的不適 腸胃炎 發生在寶寶身上的腸胃炎類型通常是輪狀病毒腸胃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上吐下瀉,寶寶禁不起這樣的折磨,食慾自然會降低。治療患病中的寶寶應該聽取醫生的建議,配合藥物的治療。 腸阻塞 這是因為腸道扭轉或阻塞不通,例如腸套疊或腸疝氣。寶寶除了食慾降低之外,還會腹痛、嘔吐或腹漲。這類狀況需要專業醫師處理,必要時得施行手術治療。 ★食慾不佳的元凶--身體的不適 病毒感染 造成的症狀並不限於某一器官,但最常見的就是感冒,感冒時寶寶會沒精打采,食慾以及玩樂的意願都會降低。若發現寶寶有流鼻涕、咳嗽狀況,請及早就醫。 敗血症 致病的細菌進入血液中,會造成可能致命的感染。由於寶寶無法完整表達,尤其是嬰兒,家長也許只覺得孩子活動力降低,吸奶量減少,卻忽略這些症狀的嚴重性。所以,凡是兩歲以下的嬰兒,偏離「能吃、能睡、能玩」的常軌,請盡快就醫尋找病因。 ★食慾不佳的元凶--慢性疾病及器官疾病 貧血 任何原因都會導致貧血,包括骨髓造血機能發生障礙、紅血球異常被破壞,遺傳性地中海貧血和營養失衡的缺鐵、缺葉酸貧血。貧血使寶寶缺乏活力,食慾變差;進食量少,營養不足,又加重貧血,形成惡性循環。貧血寶寶的家長應該遵從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寶寶才能恢復健康。 慢性腎衰竭 體內諸多毒素難以排除,血液中尿素氮就會增高,造成食慾不佳,骨鈣流失,發育不良。 心臟病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尤其是會造成血色暗紫的發疳性心臟病,由於血中含氧不足,周邊組織缺氧,往往活動力較低,食慾不良。任何型態的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臟病,若發展到有心臟衰竭的危險性,治療時都必須限制水分的攝取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食量和熱量自然也受限。 胃食道逆流 食道和胃交接處稱為賁門,藉由賁門括約肌和橫隔膜的肌肉可以束緊賁門使胃內食物不會返回到食道。剛出生的寶寶由於此肌肉束不發達,很容易溢奶和回奶,六個月後情況就會改善。少數寶寶賁門結構異常,無法阻止胃液逆流到食道,胃酸長期侵蝕食道內壁,就造成逆流性食道炎,漸漸的食慾越來越差。若孩童超過一歲仍常常嘔吐,應積極檢查是否有此問題,治療方式視情況而定,採用藥物或手術矯正才能避免併發症。 ★食慾不佳的元凶--情緒及生活習慣影響 缺乏關愛 被忽視或受虐的兒童,情緒上表現出冷漠、不安全感或退縮反應,生理方面也落後同齡兒童,呈現身材矮小,體重低於同年紀的小孩,時常生病,食慾和運動活力也不佳。 進食習慣不佳 幼兒食慾不振或食量不足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進食習慣不良。吸吮能力較弱的寶寶,吃奶很慢,還沒吃飽就睡著,養成少量多餐,不穩定食量的餵哺習慣,往往日後食慾較差。進食不專心,咀嚼很慢的孩子,也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偏食或愛吃零嘴的寶寶正餐會沒有胃口,這些問題都值得家長注意,及早矯正以免積習難改。 寶寶的任何行為都是有跡可循的,不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都需要家長的觀察與關心。食慾不振是會影響長久的事情,能在寶寶一發生狀況的初期就積極尋求克服的方法,家長會省力許多,寶寶也能快樂的成長! (本文由嬰兒物語雜誌社提供)

兒童語言的發展

2006年05月05日
公開

寶寶快說話--兒童語言的發展 13-15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句子,服從簡單的命令,還能用大人難懂的"小兒語"跟周圍人說話,甚至能模仿大人的樣子與別人"談話"。但是,他能說的只是一些由一個單詞組成的句子。 3~15個月嬰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這時您的孩子已能聽懂一些常見的最基本的日常用品名稱。當您說出某個事物的名稱時,他能從周圍環境中或圖畫中認出這個物體;當您說出身體的某一部位時,他能認出被稱呼的那個部分;他還能執行某些簡單的命令,如"把球放在桌上"、"把鞋給我"等等。由此可見,這一階段他能聽懂的話比他能說的話要多得多。在以後的發展階段,他將逐漸學會說這些話。   2.語言表達方面 這時他還只能說出一個一個的單詞,而且辭彙量不豐富,大概有一二十個單詞。他會用一個單詞表達多種意思,因爲對他來說,一個單詞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代表幾個不同的意思。如"水",也許是"要喝水"也許是"給我一點水"。可見,他最初幾個單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與您能理解的意思相同。到底是什麽意思,您要結合當時的情景和他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有經驗的父母一般都能準確"領會"自己孩子的意見。   一. 父母指南:多跟孩子談話   1. 幫孩子學習新詞 這一階段以及隨後的幾個階段裏,嬰兒學習語言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大辭彙量。您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掌握新詞。   當您想讓孩子學習某一新詞時,要儘量使用簡短的話語,不要讓大量多餘的語言淹沒了所要教的新詞。您可以變換句中的其他成分,但一定要突出您要教的詞。如您可以說:"這是球!那也是球!快抓這球!寶寶快抓球!"這樣,句中的新詞"球"就被您反復說出並加以強調了。發果在說"球"這個單詞時,您能稍微加重語氣並清楚地說出來,則教育效果會更好。   如果他開始發的這個單詞的音不準確,也不要批評他或是打斷他,可以反復說這個單詞,爲他下一次模仿作榜樣。對於他的每一次嘗試、無論正確與否,您都要予以鼓勵。   2. 多跟孩子交談 研究表明,嬰兒所掌握的新單詞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日常父母與之有意無意的交談而獲得的。喜歡而且善於與孩子交談的父母,其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明顯高於那些少言寡語父母所帶的孩子。   而且,最新語言心理學理論認爲:嬰兒最初所掌握的語言主要就是通過對周圍語言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所以,您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孩子交談。   二. 適宜的教育活動   1. 手指遊戲 手指遊戲不但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而且能給嬰兒提供練習手部動作和說新詞語的機會。無論在床上還是在地板上,您都可以讓孩子與您面對而坐,然後饒有興致地拉著孩子的手,邊念兒歌邊幫他做動作:雞鬥鬥,雞鬥鬥(將孩子的兩個食指相碰),嘟--一隻飛走啦(右手向右上方面弧線後放下),嘟--又一隻飛走啦(左手向左手方面弧線後放下)。做完這些,孩子會咯咯咯地笑起來。等您做第二遍時,他竟然也會伸出手想學著自己做,而且嘴裏還會嘟嘟嘟嘟地說個不停。雖然說得不清楚,但您能感覺得出他是在模仿您。   2. 學動物叫 孩子們喜歡小動物,更喜歡聽大人學動物叫。這是教孩子學習新單詞的一個絕好機會。您可以指著畫冊上的小動物對孩子說:"牛,牛,這是牛,小牛說話哞哞哞。貓,貓,這是貓,小貓說話喵喵喵。雞,雞,這是雞,小雞說話嘰嘰嘰……"很快孩子會把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叫聲聯繫起來,並在說話時用這些動物的叫聲來代替它們的名稱。如當他以後說到貓時,就會用"喵喵喵"來代替。   3. 發聲遊戲 嬰兒喜歡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您可以和他玩各種發聲遊戲。比如,當您和孩子面對面時,可以用嘴唇發出以下幾種聲音並鼓勵孩子模仿:(1)嘴唇拱成圓形並往外吹氣,發出"shi-"音,這樣可以讓孩子及早練習普通話中最難發的卷舌音。(2)依次發韻母音,每次發一個,如"a、o、e、i、u"等等。每次發音可以適當地變換音調的節奏,就像歌唱家在練聲一樣。(3)把兩個韻母音連在一起發,每次發兩個,如"u-o-、a-o-、o-u-、i-e-、i-a-"等等。如果你會唱歌,可以把這些音當歌一樣唱出來,每首"歌"裏不要太多的音,一兩個就行。   4. 猜猜看 把孩子平時愛玩的玩具都收起來,放進一個不透明的口袋裏。然後跟孩子面對面地坐著,指著口袋問他:"寶寶猜猜看,裏面是什麽?"他會看看您,又看看口袋。當他從裏面拿出一樣玩具時,您把口袋合上並高興地告訴他拿的是什麽玩具,如"啊!積木!寶寶拿的是積木"等諸如此類的話。如此反復幾遍以後,您可以指著地板上孩子拿出的玩具問他:"這是什麽呀?那是什麽呀?"如果過了一會兒他還不回答,您就告訴他:"噢,這是小汽車,寶寶的小汽車!"   三. 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努力模仿成人的動作和語言(主要是語音和新詞);能夠聽懂10個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稱和一些他比較熟悉的簡短的句子;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8個左右;能根據成人的要求分別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會按成人的要求指出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和物;會搖頭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說一些成人不容易聽懂的"小兒語"。   16-18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到了這一個階段,您就會發現,孩子就像電腦一樣,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新的資訊並“貯存”起來,新掌握的詞語層出不窮。您甚至可以和他進行“對話”了。您會感到吃驚,他確實有一種“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語)。嬰兒的機械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   一、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16~18個月的兒童能夠聽懂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話。對於有方向性的命令式語言,不用借助任何手勢或面部表情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如9個月時您對他說“寶寶,過來”,必須伸出雙手迎接他,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多的是憑藉您“雙手迎接”的動作。而現在您只要說出這句話就行了,不用憑藉動作或面部表情,因爲他已經能理解您的指令式語言了。    2.語言表達方面 孩子已會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命名,如把撥浪鼓叫作“咚咚”,把貓叫作“喵喵”等。但是,他在命名或使用新詞時會出現一種“泛化”現象。比如,他會把所有的四條腿動物都叫作“狗狗”,把所有的圓形物體都叫作“球”。這表明他的語言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這一階段,有的孩子說話時還有“小兒語”。他的小兒語中有旋律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變化,在某些情況下很像成人說話。有時,他還喜歡模仿成人沒有意義的話。   二、父母指南   跟他談周圍的一切 孩子渴望瞭解和學習周圍的一切,您應該告訴他大家正在做的事情,如媽媽在打掃房子、爸爸在看報紙、寶寶在玩球等。每當孩子接觸新事物、體驗新情感時,您都要教他說有關的詞語,跟他談談他看到、聽到和做著的事情。還可以談談最近發生的或不久就要發生的事情,但一定要用短小簡單的句子。千萬不要錯過機會--跟他說話!  三、適宜的教育活動   1.自製“小圖書” 從現在開始,您的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圖書了。您可以自己做一本,如有合適的也可以買一本。書裏面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人和物的圖畫。這本書將很有效地增加孩子的辭彙量,而且您會發現您的孩子會時常向別人“炫耀”他擁有的這本書。   您可以在他的“小圖書”中貼上全家人的照片,貼上家裏的玩具、寵物以及各種常見物品的照片或圖片。然後您就和他玩“您說他找”或“他說您找”的遊戲。您每說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就讓他在書中找到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並指給您看;或他說出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您在書上指出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來。這種遊戲能不斷發展他的語言能力。   一開始,您做的書不要超過4-5頁。等他熟悉這本書裏的所有內容以後,您再從低幼讀物上剪下一些圖片,增加書的厚度和新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遊戲,您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辭彙量增長得極其神速!    2.一、二、三! 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4~6個月時就已能辨別出事物在數量上的最基本差別(如一塊糖與許多糖),有了數概念的萌芽。在日常生活中,您有很多機會可以對孩子說數詞。如吃點心時,您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塊餅乾,兩塊餅乾,三塊餅乾!”   3.洗澡時的遊戲 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在澡盆旁邊放一個裝滿玩具的小籃子。裏面放一些塑膠的船、小桶、鏟子、勺子、杯子和小壺等等,他洗澡時可以從籃子裏裏拿出來玩。他一邊玩,您一邊告訴他,他正在玩什麽,怎樣玩。這樣,他就能聽到很多描述動作和活動的詞語。如下面這些例子:   當他用杯子在澡盆裏舀水時,您可以對他說“啊,你在用杯子舀水”,“現在杯子滿了”,“你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吧”等等。   您還可以從澡盆裏捧出肥皂泡來吹,然後對他說“寶寶看我吹泡泡”,“它們飄得真高”,“寶寶你也來吹泡泡,好嗎?”等等。   這樣,您的孩子在洗澡的同時,語言和動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是一舉多得!   4.“打電話” 當您打電話時,可以讓孩子也來聽聽您和誰在講話。孩子對打電話深感好奇,對電話裏傳出的聲音他會感到非常驚奇。   如果家裏人或熟人來電話且沒什麽急事的話,您就可以把孩子叫過來,讓他跟人說話。對方在電話那端會不斷地向孩子發問,您會發現孩子非常想回答、想說話,但最後卻只能夠嗯嗯哼哼地“回答”對方的問題。這很正常!他只是不習慣於“跟電話說話”而已。 有了以上經驗後,您可以用玩具電話在家跟孩子“練習”打電話,您跟他“打電話”時,一定要用語簡單明瞭、結合他熟悉的事情來說,而且您一定要耐心聽完他的講話,鼓勵他多說。   這個遊戲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它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遊戲。   四、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可以理解簡短的語句;理解並且喜歡節奏和歌曲;能夠理解並執行成人的簡單命令,如“把杯子給我”;能夠理解的詞語比他能說出的要多得多;能夠聽懂並指出自己身體的各部分;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20個左右;喜歡翻弄帶圖的書並指指點點;會說“不”以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跟人打招呼(“您好!”)和道別(“再見!”);會對他看到的物體進行命名,命名時常有泛化現象,如用狗來稱呼看到的老虎、狼等四條腿的動物   19-21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你的孩子18個月時,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只有20個左右,而到21個月時,他將說出100多個單詞。爲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別呢?因爲在本階段裏發生了一次“詞語爆炸”現象。   一、 19∼21個月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 語言理解方面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將越來越“善解人意”,因爲他能理解的詞越來越多,可以說是“與日俱增”,每天都在增加 辭彙量。   除了名詞以外,他還可以聽懂很多描述事物特徵的形容詞,如“熱、漂亮、髒”等等。對於一些描述方位的詞語。 如“在裏面、在外面”等,他也能理解。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詞語,他已能全部理解了,比如“坐、看、吃、睡、打開、關上、拿、走”等等。有趣的是,從這一階段開始,他牟擺脫情景單獨理解您的語言了,如您什麽都不拿對他說“來,我給你梳梳頭”時,他也能準確地理解。   另外,這一階段他開始不斷地向您提高。他總是要您告訴他各種事物的名稱,問您“那是什麽”、“那叫什麽”等問題。這實質上是他在學習語言。這個時期是他掌握詞語的第一個關鍵期!   2.語言表達方面   這一段,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發生質的飛躍。他以每個月平均說出25個新單詞的速度發展著。這種掌握新詞速度猛然加快的現象,我們稱爲“詞語爆炸”。許多母親都有這種突然的感覺:孩子怎麽一下子會許多詞語了呢。 另外一個大的變化就是,這階段您的孩子將說出由兩個單詞組成的句子來,這就是我們說的“雙詞句”。如他說“走”

開拓寶寶智力的刺激四法

2006年05月04日
公開

採取以下四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刺激孩子大腦,有助於開拓孩子的智力:    低級刺激  讓孩子觀賞花草、聽音樂、逛公園、學做家務,有利於開啓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  看電視大獎賽、戲曲或智力比賽、瀏覽報刊、集體旅遊、參加演唱會、演講會及辯論會等,可培養孩子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  集郵、攝影、下棋、收藏、插花、剪報、飼養小動物等,可以磨煉孩子的耐心和鼓勵開動腦筋。   更高度刺激  吟詩、作畫、木刻、石雕、泥塑、演奏樂器、練武術、踢足球、搞小發明及航模等,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造精神 在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教育時,應該從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出發, 採取適當的方式,因勢利導,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這就需要家長或者老師在進行教育時,要注意掌握一些原則,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1.在遊戲中學習:遊戲是嬰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特別是智力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早期智力教育要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把學習的活動寓於遊戲之中,如在遊戲中認字、數數。這樣邊玩邊學,就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成吸引兒童的有趣的東西。對兒童進行早期智力教育最忌諱的是強制式學習,如強迫兒童一連幾小時伏案作業,結果必然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2. 通過細心教育去發展兒童的智力:智力與知識是有聯繫的。智力是通過知識的掌握而形成與發展起來的,而掌握知識的難易和速度,又依賴于智力的發展水平。智力與知識又是有區別的。不能把智力歸結爲知識本身。   對兒童進行早期智力教育絕不意味著用填鴨式的方法向兒童灌輸系統的知識,而是用適宜的方式通過抓住知識教育的關鍵激發兒童智力的發展。早期智力教育不是單純追求多識幾個字,多數幾個數。教的內容和進度要適合幼兒智力發展的特點。    3.接受多方面的智力刺激:擴大幼兒生活與活動的範圍,開闊幼兒的視野,接受多方面的智力刺激,對促進兒童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家長要根據實際情況,經常帶著兒童散步,去公園、動物園,遊覽參觀,參加智力競賽,會客訪友等。這些都能增加兒童知識,啓迪智慧。    4.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特點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新穎的刺激,有趣的故事,誘人的形象等都能激發與發展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如講故事和童話、猜謎、手工製作等都能起著發展智力的作用。   要從小保護與鼓勵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要設法予以回答,不能搪塞或拒絕,更不能斥責或諷刺。    5.注意幼兒思維的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嬰幼兒說話和識字時,要考慮他們的思維的直觀、形象性特點,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首先教兒童那些經常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實物的名詞,以及兒童經常重復的動作的動詞。要注意嬰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每次教的數量不宜多,時間不宜過長。    6.發現與引導幼兒早期表現的智力傾向:有的幼兒對繪畫、唱歌或數學有著特殊的興趣。家長要細心發現兒童的特殊興趣,注意在相應的知識、技能上給予指導。掌握幼兒早期的智力傾向,就能因勢利導,發展兒童智力。應該指出,發現幼兒早期教育的智力傾向,並不意味著幼兒學習知識可以有所偏廢。 7.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包括德智體三個方面。這三者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的。兒童沒有健康的身體,便缺乏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兒童個性心理品質不良智力發展便缺乏正確方向。    如果按照上述原則給孩子進行適當的早期智力教育,相信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和寶寶聊天(上隨選)

2006年05月02日
公開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昰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絶。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提供

何謂生活律動

2006年05月01日
公開

肢體之階,沒有框架 生活律動課程介紹 文/莫妮卡 出於對雲門的認同,許多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到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孩子變成了充滿了活力的小青蛙,接下來幾年,家長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我完全信賴雲門,孩子在雲門只要一直有課可以繼續上,就好了!」另一種是「我很信任雲門,但我還是很想知道孩子在雲門上課的階段,他可以一直上到什麼時候?」 這個時候,對於雲門「生活律動」課程架構,就有必要稍做了解。 「生活律動」教學的緣起與精神 近三十年來,雲門舞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舞者,從平日的練習、排演、創作以及正式演出之中,累積了無數的身體經驗,經過許多調整、探索和淬練,才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身體」,從認識自己的身體,慢慢還原了心靈原貌,再從身心和諧一致的基點出發,開展出更豐富的肢體與心靈。 當這份經驗日益成熟,大約在一九九五年,雲門開始有系統的研發、試教一套屬於「認識自己的身體」的教學系統,這套教案即是雲門「生活律動」。簡單來說,「認識自己的身體」就是這套教案的精神,以音樂、舞蹈及其他藝術、人文的精華元素為教學媒介,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做為身心感知的出發點,「生活律動」課程架構慢慢成形了。 一九九八年八月,雲門舞集第一間舞蹈教室成立,按照「生活律動」課程架構,正式開始雲門在肢體教育這一領域的耕耘。但是,五年下來,在實際教學互動中,「生活律動」課程架構其實一直都由專案小組在做修正與調整,雲門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說:課程架構永遠不會有「到此為止」的一天,它不會有最好的階段,因為它永遠更好。 課程架構的主軸,一到十六期 現階段「生活律動」課程架構,從足四歲起,往上共有十六期課程。若以年齡為劃分,一到四期屬於幼兒課程,適合四到六歲的小朋友,每一期有二十二堂課,包括二十個教學單元及家長可以共同參加的觀摩分享課。第五期到第十六期,屬於兒童課程,適合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每一期的堂數也是二十二堂課。按照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專注力不同,幼兒課程每堂課五十分鐘,兒童課程五至八期為六十分鐘,九至十六期為九十分鐘。 若以教學的重點來看,幼兒課程共四期、八十八堂課,是以最簡單的元素──音樂與舞蹈,做為引發身體能力的主要媒介,由於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生活經驗有限,課程當中需要藉助許多教具,輔助孩子的觀察、觸摸、討論、模擬和創造,幫助孩子在身心智能經驗縱向上的累積。 兒童課程五到八期,教學重點逐漸調整,因為生活經驗的範疇變得廣泛,孩子的學習自然融入邏輯與思考,除了延續幼兒課程團體性與創造性的銜接,雲門的老師會以更多的口語引導和更精準的肢體,鼓勵孩子朝向身心智能橫向的探索。 兒童課程第九、十期,將探索與創造性的重點轉移為組織與思考,透過舞蹈劇場的形式,練習口語與肢體的表達,與同伴共同組織,體驗藝術創作(戲劇)開始到完成的過程。 第十一期開始,在孩子對自我的基本概念穩固後,開始加入世界觀,透過世界民俗舞蹈的學習,進一步多元性的感受國際文化體系,這個時期的舞蹈形式更為具象,也正好符合此階段孩子的學習成就感。 第十四期開始,「生活律動」學習主題在他們綜觀世界後,再次回到了屬於中國的、東方的身體精粹,這個年齡層已經屬於「大小孩」,經由引導,他們能夠將外放的精力變成內在的力道,可以狂野,也可以沈靜,透過一些中國肢體動作的身段和招式,建立身心與智能更適意的成長方向。 屬於全年齡的「生活律動」 當你以年齡劃分來認識「生活律動」的課程架構時,一到十六期之後,接下來是足十六歲即可參加的成人課程。由於「認識自己的身體」是個永不嫌遲的開始,雲門的「生活律動」也是一個非常適合成人的課程,每一期二十二堂課,每堂課九十分鐘,以暖身、基本、流動和小品、收功等五種內容為主,教案是固定的,但教學是鮮活的,「生活律動」成人課程每一個班級的教學互動,整體感受非常不同。 細心的家長或許會發現在國小六年級到足十六歲之間,有一段空檔,這是因為國內環境的限制,全力衝刺學業成績,佔去了他們大部份的心神與時間;但在雲門「生活律動」教案組的研發中,這一段時期絕對不會留白,更有甚者,這段時期透過身體來學習的,正是紓減壓力、強化自我韌性的重要時機。 另一個目前雖然留白,但整體研發已趨近完成的課程架構,則是兩歲到足四歲以前的幼幼兒階段。當寶寶開始自由活動,從爬行、攀扶著家具移動、伸手比劃、抓取,聽到音樂產生喜悅,對於粗糙的觸感覺得不快,這個時期的身體學習就已經開始了,許多家長也頻頻探問這個時期該如何以「生活律動」的精神,和寶寶在家中進行親子遊戲。 以年齡層來說,雲門「生活律動」課程架構有往下延伸的計劃,也有往上發展的可能性,「從生活中覺察,透過身體來學習」,永遠都是這套教案的目的。教育不是一個短期即能見樹見林的耕耘,但我們知道每一個「生活律動」的學員身上,潛移默化的改變正在進行,他們對家庭氣氛的影響正在開始。

破除幼兒英語學習迷思

2006年04月29日
公開

破除幼兒英語學習迷思-給家長的貼心建議 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家中有幼兒的父母容易染上「英語焦慮症」, 台北市教育局特邀專家,透過學理及觀察,為大眾破除幼兒學英語的迷思。 天下雜誌311期 2004/11/15 文�林玉珮 一、要關心而不焦慮 幼兒不必提早學習,過早學習反而阻礙孩子未來學習英語的方法、興趣與意願! 英語學習必須兼顧聽力、口語、閱讀、書寫的整體能力培養,同時需要配合幼兒語言認知、邏輯推理、整合創新等全面發展。等孩子具備較好的本國語言基礎、抽象思考也開始迅速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英語學習年齡。 在台灣的語言環境中,英語並非第二語言,而是外國語,這與部份國家有雙語或多語的社會是不一樣的。 幼兒由於生活經驗有限、語言認知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學習另一種語言並沒有像廣告所言「自然而然學會英語」的神奇效果。 台灣孩子生活環境中的其他成員大都不是以英語為溝通工具,環境中無法提供足夠豐富的英語互動經驗,孩子學英語通常仰賴強記、背誦等低層次的學習策略,而無法運用邏輯推理等高層次認知能力。 一旦某些常見英文語句能琅琅上口,往往造成「英語學得不錯」的假象,到了國、高中以後反而會出現英語能力無法朝向進階發展的困境。 二、要了解而不要迷思 本國語是學習外語的基礎 有人認為孩子生長在台灣、不用擔心本國語學不好,而應該將時間用來學習英語。然而語言除了便於互動溝通外,本身也具有邏輯性,更是幫助孩子學習、思考的重要工具。研究顯示,本國語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外語學習上的表現通常也較優異,而本國語學不好卻能學好外國語的例子甚為罕見。 這種相關性其實並不難了解,因為語言的學習並不只是「熟能生巧」的反覆記誦,更重要的是必須能從聽到、讀到的語言中逐漸歸納、類推出語言的原則,進而能運用語言與人溝通,表達思想。這種語言理解、推理與運用能力,通常會在孩子學習本國語的交談、溝通及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來;而這些能力也是學習外語的重要基礎。 由於英語在台灣是外國語,故幼兒須靠本國語來理解語言的規則,而專業的幼教老師通常會透過遊戲、唱歌、戲劇、律動、兒歌、故事等生動的活動方式,讓幼兒能輕鬆、有興趣地學習,本國語的初步聽、說、讀等能力得以順利發展。坊間有些以英語為訴求的幼稚園、托兒所、補習班等,規定只能說英語,No Chinese,孩子無法用熟悉的本國語盡情溝通,既無法打好本國語文能力的基礎,又無法應用本國語去學好英語,因此造成本國語與英語能力雙雙低落。 三、要拒絕偏食的學習 英語不宜成為幼兒學習的全部 幼兒時期正值身體動作、語言、認知、社會、情緒的基礎發展階段,語言學習是幼兒完整學習的一部份,英語又僅僅是語文經驗中的一環,不應取代全部的幼兒教育。唯有專業的幼兒老師,知道如何在幼兒的生活、遊戲中,透過課程活動與師生互動,顧及幼兒統整學習的特性、呵護幼兒終生受用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幼兒階段是養成各種知能均衡發展的重要階段,只要耐心地等待並提供孩子充分學習的機會,孩子將如在適當孕育環境的種子一般,漸漸茁壯。就因如此,幼兒教育必須提供許多遊戲、想像、閱讀、操作的時間與機會,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自信地學習。若因急於看到學習英語的成效,則往往必須犧牲其他層面的學習,結果實在得不償失。 四、要讓孩子健康的學習 陪伴孩子玩出語言學習的樂趣 如果家長仍然想讓幼兒接觸英語,學者建議以遊戲、歌謠、故事等活動,掌握幼兒對語音敏感的優勢,同時培養閱讀習慣、增進本國語言能力,為日後英語學習奠下基礎。切記要求孩子強記、背誦,以免造成囫圇吞棗、錯誤學習的反效果。 家長能夠與孩子從共讀、共玩、共學中,共同享受學習語言的樂趣,將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取材自「台北市幼兒英語學習政策說帖」) -------------------------------------------------------------------------------- 六個訣竅讓孩子不放棄英文 教好小孩英文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一定會有成果,李家同教授以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教好英文的訣竅。 天下雜誌311期 2004/11/15 文/李家同 我們國家有英文雙峰現象(英文程度好壞差距大),英文不好的孩子,都來自社經地位不好的家庭,他們家庭成員都不會英文,他們沒錢上補習班,也沒錢請家教。對這些孩子來說,英文往往是夢魘,很多小孩子從小就放棄,以後當然會吃大虧。 雖然要教會這些孩子的英文不是易事,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一直在教這一類的小孩子,成果也不錯,我現在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經驗: 一、反覆練習 孩子對英文再沒有觀念,也禁不起你一再地反反覆覆。就以拼法為例,如果你一再地問孩子cat怎麼拼,他再不聰明,也總有一天會記住的。 二、教會學生自然發音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孩子如果不知道何謂自然發音,就一定不會拼。 我曾經叫一個孩子拼father,他居然寫出了chair這個字,怎麼會呢?我研究了老半天,發現他雖然會發father這個音,卻不知道father這個字的發音其實分兩段:fa和ther。我索性做了一個實驗,趁他不備,問他mother怎麼寫,他居然寫下了father。 我花了一陣子教他如何能夠看字猜發音,從此他拼法大為進步,因為他經常利用發音而猜字是如何拼的。 三、多多練習中翻英 對於很多學者而言,中翻英乃是大忌,因為他們都認為我們應該用英文來想。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對於一個初學英文的小孩子,你不妨口述以下程度的句子: (1) 我是一個男孩。 (2) 我的爸爸不是老師。 (3) 我昨天沒有上學。 (4) 雨已經停了。 (5) 我從未看過這部電影。 (6) 他不喜歡游泳。 如果這個小孩子可以很輕鬆地應答,也不犯錯,他當然就會很有成就感。 這種練習也一定要反覆,絕大多數的孩子一開始都會覺得這些句子不容易的,久而久之,他才會知道正確的講法。 四、在文法上,一定要小題大作 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了。我們老師們不是沒有教英文文法,而是喜歡高來高去,反而對於學生的基本文法完全不注意,所以我勸各位老師對於文法上的任何一個基本規則都不可「蜻蜓點水」地略過,而必須「小題大作」。也就是說,同學們犯了基本文法上的錯誤,一定要鬧得不可開交,這樣他以後才不會犯這種錯誤。 五、少考試,多做口頭練習 我們教小孩子英文的時候,應該盡量用口試,而不要用筆試,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也。我最近在教幾個孩子英文,每一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請他們口頭翻譯類似下列的句子: (1)我昨天沒有去學校。 (2)我還沒有寫完報告。 (3)他從來沒有去過美國。 (4)我的爸爸不喜歡音樂。 (5)我昨天買了三本書。 大家千萬不要看不起這些簡單的句子。 對初學者而言,要很正確的翻譯這些句子,並非易事。有好幾次,我的學生會脫口而出「I was not go……」,被我罵了幾次,就會用 「did not」了。 為什麼用口試呢?一來這可以使學生有成就感:前些日子,我的學生對於這些句子,還是在「亂講一氣」的階段,現在已是進入「絕不犯錯」的境界,他們當然「小人得志」矣!二來可以使同學們自然而然的會講英文,而且是沒有錯的英文。三來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 六、一定要向孩子解釋錯誤在哪裡 學生犯了錯,我們做老師的,不能只在考卷上打一個「X」就算大功告成,我們絕對應該盡力解釋給學生知道究竟是什麼錯,只有這樣,才不會一犯再犯。 (摘自聯經出版「學好英文沒有捷徑」一書 感謝~小仔仔の媽分享

我不喜歡幫人退燒

2006年04月15日
公開

我不喜歡幫人退燒(真希望大家都有這種常識) 大村鄉衛生所╱黃建成醫師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你相信嗎?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你大可相信的,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因為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機,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等)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熱原素』的東西,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人就發燒了!所以說,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 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一般民眾不知道『腦膜炎』這個病,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 試想,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不會愈燒愈高的。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也叫作解熱鎮痛劑)已是醫界的共識。 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至於在家沒事的話,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 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有時燒到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 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覺得這樣相當不好,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以教育民眾取代之。打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根本不須要治療!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把打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這組其血清抗體濃度較高,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退燒針』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真不值得如此!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簡單的說,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夏天用自來水擦操、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也因此減少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少數案例如此),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會成為為普遍的醫療常識。

孩子懂規矩,才會守規矩!

2006年04月10日
公開

每個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聽話、守規矩」幾乎就是好寶寶的專屬代名詞;為人父母者,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而感到驕傲、寬心。但是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為什麼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不聽話,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軟硬的手段兼施,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其實父母只要以同理心來了解寶寶,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甚至以身作則,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 孩子,你為什麼耍賴? 當寶寶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 一、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做為引人關注的手段 當寶寶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時,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賴」嚐到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對付耍賴寶寶該怎麼辦?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寶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 處理孩子耍賴的當下反應 當孩子耍賴時,千萬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自然就會停止,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日常規矩的建立 寶寶會耍賴,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時父母就應建立生活的規矩,通常就是對於玩具、零食的規範,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而訂定的規矩要明確,也不要隨意更改,以免讓寶寶產生觀念的混淆。另外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方能讓立下的規定更加具有說服力。 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訂定了規矩之後,要讓孩子認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實上給予明顯的區隔,當孩子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自然能強化規矩的正面意義;孩子犯錯時固然也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寶寶的好行為上,他會更樂於表現喔! 叮嚀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不被打擾的空間,當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不要時時刻刻都以「規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思考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實踐的意願,更何況人都是會犯錯的,有失敗,才能有所借鏡與成長,有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守規矩的後果,得到的經驗會更為深刻與珍貴!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2006年04月03日
公開
1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方法二】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方法三】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方法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方法五】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方法六】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方法七】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方法八】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方法九】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方法十】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如何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

2006年03月27日
公開
1

何謂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寶寶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行為表現出來的包括:抱著父母不放、有懼怕表情出現、情緒不穩定、害怕、愛哭、耍賴、躺在地上不起來…等。 不過,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無陌生害怕情形,而且還能不懼生的玩得很開心。 分離焦慮的產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滿六個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細心照顧他的需要,不論是由誰來照顧,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到了六個月之後,孩子開始會對陌生人及陌生環境產生害怕的情緒反應,也會開始對與他有密切關聯的人,如媽媽、保母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依戀」,這樣的牽掛,會在寶寶要離開那個人時,產生所謂的「分離焦慮」。 如何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學習獨處 讓小嬰兒獨處,並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喝過牛奶,換過尿片之後,把寶寶安頓在媽媽的房間裏或客廳中,讓他自己玩。 剛開始寶寶可能會玩自己的手,或注視某一個物體;慢慢地父母可以幫寶寶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擾他;尤其是有些長輩,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寶寶,會忍不住過去抱他,更要避免喔! 給孩子遠距離的安慰 如果在培養寶寶獨處時,寶寶哭了,該怎麼辦呢?建議媽咪、爸比不要馬上過去抱孩子,否則孩子就會學到—我一哭,你們就會來抱我,然後每一次都「比照辦理」,往往讓父母疲於奔命! 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悄悄觀察確定孩子安全無虞,然後媽咪爸比繼續自己的事情,但嘴上先跟寶寶說話,用和緩的聲音安慰他,讓寶寶知道父母對他的需求並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寶寶知道,父母有其他需處理的事情,等把事情告一段落後會去抱他,他必須學習等待。 遵守諾言,建立寶寶的信賴感 在要跟寶寶分離時,很多媽咪都會說:「寶寶要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或者是讓寶寶獨處時,跟寶寶說:「媽咪忙完就會抱抱你」,這時可一定要遵守諾言喔!有些人認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大人說什麼,孩子只要安靜下來就好!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在這些過程中,家長都遵守諾言,一下班就去接孩子,一忙完就陪寶寶,可以讓孩子對「等待」深具信心,也更願意等待,同時也能建立他對人之間的信任與正面觀感。而有自信、有正面想法的寶寶,性格也會更獨立喔! 叮嚀 在培養寶寶獨立的過程中,其實也在考驗家長的耐心、包容,以及堅持原則的立場。例如: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往往會因為孩子熟練度不夠,加上愛玩,一頓飯要吃上一、兩個鐘頭,也把桌子、地板、衣服弄得髒兮兮。此時如果家長覺得無法忍受,便過去幫忙孩子,破壞的往往是訓練到一半的獨立,以及自己的教養態度! 在教養過程中,過與不及都不好。太不跟寶寶接觸,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信;但若一直跟寶寶黏在一起,又容易養成依賴性格。為人父母者的尺度拿捏,關乎孩子的性格養成喔!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006年03月23日
公開
1

你大概很熟悉這個情景:擁擠的公園遊樂場,女兒正預備從溜滑梯上溜下來,卻被另外兩個孩子擠開,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裏;沙坑裏,兒子一轉身,小鏟子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他眼帶憤怒、責難,卻開始向你求救。 你即使再講求禮讓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自己的孩子據理力爭,甚至寧願他負人,也不願他被人欺。你開始懷疑,「為什麼我女兒那麼沒自信,連對這矮她半個頭的小孩都沒輒?」「為什麼我兒子那麼畏縮,不能理直氣壯地自己去把玩具搶回來?」你擔心,三歲時無助的眼看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到30歲會不會把大好的工作機會拱手讓人?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這種強悍地把別人推開的自我中心特質,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斬獲?這就是所謂的「自信」? 真假自信 德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學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顧推開別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許能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事業、一輛賓士車、存款、股票足夠用到下輩子,但這些外在的成就並不等於自信。這樣的人愛吹噓,表現出掌控大局的氣勢,實際上卻經常不滿足,有錯總怪罪別人。這是一種虛假的自信。 德國的專家們認為有真正自信的人,能自我反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而且承認自己的錯誤,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他堅持自我,能在重大時刻(不論涉及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他討人喜歡,很少陷入恐懼,不訴諸暴力,不易上癮。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自信的形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安全感,」德國海德堡兒童�青少年心理分析治療師荷柏格(Renate Hoerburger)表示。自信不僅代表深信自己能充分發揮,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意,同時也需要被周遭的人接納,希望別人尊重和肯定自己的成就。當一個人的自我觀感和別人對他的印象沒有衝突時,自信就油然而生。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如何協助孩子辨識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德國的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行為生物學家都一致建議,要讓孩子自信、快樂的成長,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戰三大原則缺一不可。當然,父母不可能、也沒必要每天都戰戰兢兢的恪遵這三大原則。重要的是,這三大原則在每天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同理心——親子關係的基石 人類辨識自己的第一面「鏡子」,就是他的父母。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嬰兒就從父母的臉龐和反應上,辨認出自己,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映」。孩子發出「ㄅㄦㄅㄦ」的聲音,就回以「ㄅㄦㄅㄦ」;孩子咧開嘴,就報以笑容;孩子感覺孤單,就把他抱起來安慰他,感覺無聊,就逗他玩、讓他高興,餓了,就餵他。孩子慢慢從這些互動中學到「我很有價值,如果我很無聊、餓了,有人會來照顧我。」 嬰兒透過和父母的親密接觸,開始認識周遭環境,學習表達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嬰兒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覺,並適當的回應,就能教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主動表達。透過不斷重覆、可預期的互動,孩子(即使還在襁褓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很希望了解自己。建立了這層信任,孩子就知道自己有能力表達感覺,而且能讓自己的需求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躺在搖籃中的寶寶哭了,是需要安靜?是害怕?還是希望被抱起來?是尿布濕了?累了?還是真的餓了?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適當的反映出來,或者成人做出一種嬰兒不能理解的反應,嬰兒對自我的認識就會扭曲。「試想,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塞進母親的乳頭或奶瓶、奶嘴,小嬰兒就在懷疑中學到,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吃』來回應,」德國弗萊堡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Gabriele Haug-Schnabel)提醒。 當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時時相符,但是為求得片刻安寧而塞住他嘴巴,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郝斯娜柏建議,父母只要聽從自己的同理心、花點時間,就能了解孩子的「語言」,並幫助他表達自己。因為「兒童發展的每一大步,不會憑空而來,是植基於每一天的練習,」她強調,父母的日常行為和活動,足以影響孩子的期望、經驗、情緒。 明確的界限——聰明父母的秘密 孩子成長到兩歲,自我漸漸成形,開始挑戰成人的權威。透過不斷問問題、主動密集的衝撞既訂的規則及體驗其後果、挑釁大人的反應,孩子才能找出那個年齡典型的行為空間。德國立科堡的教育顧問柏華格(Hans Berwanger)表示,他需要「父母定出界限」那種「爸爸媽媽最偉大」的感覺。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底線到哪裡。 這個答案要具體簡明。不論是擴大他活動空間的「可以」,或明確的禁令「不可以」,都必須前後一貫。只有設定一貫的、清楚的界限,才能幫助孩子適應他周遭的環境,而且提供一種「有些規定永遠必須遵守」的安全感。 每個兩歲小孩都覺得按鈕打開爸爸的CD音響夾再關上是一大樂趣。如果有一天爸爸大吼禁止,隔一天卻又只在一旁搖頭嘆氣,孩子就會懷疑,「他到底讓不讓我玩?」結果反而導致孩子不斷的開開關關,直到他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止。柏華格表示,其實不需輕打小孩手指(以示處罰)、不須爭吵也不須吼叫,只要簡短、堅定的「不可以」三個字,加上一句解釋的話就足夠了。如果孩子不理解或沒有行動,就直接把他抱走。必要時,每天都做同樣的動作。 父母設下清楚且一貫的界限,同時也傳遞了大社會的規範和法令。在家庭中的約定愈清楚、愈可預期,孩子日後進入幼稚園、學校、職場,就愈有自信和他人相處。他會因為想多了解、積極參與,而主動去找界限、結果、原因,柏華格認為這種透過體驗得來的「理解」,不但提供安全感,也能保護孩子對抗無助感。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平衡點的拿捏。設定界限並一以貫之,更是對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驗。不但要收,同時也要放,容許孩子實驗的行為空間。父母如果連一點小事都不讓步,也陷入另一種極端。設定界限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父母愈有自信,面對孩子就能愈清楚、明確。 挑戰——我「做」故我在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個字了。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這個意願,並且協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藉以學習自己做決定,同時採取行動。 父母最擔心孩子會受傷,尤其在運動玩耍時。「別絆倒了!」「小心別摔跤!」「你這樣會撞到,很痛喔!」父母總是先預期那個最嚴重的後果會發生,這層擔憂反而讓孩子不確定,結果真的摔了一跤。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在她的新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中,苦口婆心地請父母克制自己的憂懼,「先提醒危險所在,然後提供解決方法,只在孩子的行為太過冒險時才插手介入。」重要的是提醒孩子:「這裡很滑喔!」「注意!有塊大石頭!」「慢點!這裡很陡!」但把決定權留給孩子。這樣會讓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適應變動的世界。 自己嘗試過的經驗、自己主導的發現都能促進孩子發展,而且這種方式不用花一毛錢。當然,大人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等待是值得的。 看一個四歲的小孩削紅蘿蔔、拼裝電動火車軌道,父母可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忍住不插手。但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拿把小刀在手上,而是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棒、很有用,因為他可以大聲宣稱「今天我煮飯了!」在那等待、焦急的五分鐘裡,孩子可能經歷兩段軌道兜不起來的挫折,以及終於完成的那份喜悅。 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創造了一些事,在過程中發揮了一些影響,尤其是那種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容易的情況。他必須先考量,「我要採取的那種方式會產生什麼效果。」這個方式就是自己找的、試過的,必要時還可以再複製一次。然後他就會一直記得這個成功的經驗。孩子會擁有一種很好的感覺:「我參與了好多事,我還想再去體驗新的事物,而且別人也會把我當成夥伴,我有貢獻,有影響力,我知道怎樣找人幫忙,我很棒。」 但所謂的挑戰並非意味父母強加給孩子新的挑戰,揠苗助長只會埋沒真正的興趣。郝斯娜柏勸告父母不要急躁,不要硬把孩子往某個方向拉扯,要有耐性和注意孩子的反應。「只因為你懷疑你的四歲孩子還不會畫畫,便每天硬塞給他一張紙和彩色筆,是沒有用的,」郝斯娜柏指出,有些孩子喜歡在腦中畫,有些喜歡講故事或堆積木。「刺激孩子代表支持他的各種活動,而非硬塞給他一些東西,每個孩子都能發展出自己的想法,大人只要耐心等待。」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負擔。父母需要的,就是對孩子自我發展能力的信任。孩子能感受到這份信任,就更有自信,就更清楚知道「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快樂的成長。這就是德國專家們異口同聲,呼籲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的自信。 帶著這份自信重回沙坑,重點就不在於你的孩子有沒有搶回那把小鏟子,而在於他如何面對因此而產生的內在情緒改變,而採取一種他認為妥當的態度或行為來因應。也許,德國的教養哲學、風格、方式存在著文化和個別差異,但是卻提供台灣父母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和反省。

親子關係是成長的泉源

2006年03月21日
公開
1

在近十年,也進行以言語發育遲緩兒的指導為中心的情緒障礙兒的心理臨床與研究。對象為嬰兒到兒童的孩子們,幼童之所以會發生情緒障礙,非常明顯地是由於親子關係的不安定所造成的。再追究其根本原因時發現,原本應該在嬰兒期建立的母子關係並未在該時期建立。也就是說,無法切身感受無可替代的母愛。  不僅是情緒障礙,很多兒童問題的起因都在於母子關係上。例如有的孩子調皮、搗蛋、惡作劇,想因此讓媽媽困惑,其原因也是在於母子關係上。  在情緒發生障礙的孩子的媽媽中,也有人拼命地努力與孩子溝通,但四歲的孩子所想的事與媽媽的希望完全不同。因此,無論媽媽再怎樣努力,也等於是竹籃子打水。  非常遺憾地,在我看來,那位媽媽的所作所為都是非常的表面,幾乎完全沒有理解孩子的心情。因此,無論媽媽做再好吃的料理,外出時帶他一起去玩,他也不會感覺到絲毫的滿足。  這樣的孩子就好像是嬰兒一般。如果媽媽的注意力一從他身上移開,他就會感到不安,為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他就經常惡作劇。因為他覺得他一搗蛋,媽媽的注意力就又回到他身上。做媽媽不喜歡的事,媽媽也就更生氣,媽媽也就會訓斥他。  這已經不是母子之間的信賴關係。是扭曲了的關係的惡性循環,其原因就在於媽媽沒有理解孩子的真正欲求。  有的媽媽說「我覺得自己的小孩一點兒也不可愛」。這並不只是說孩子的臉蛋不討好,而是母子之間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問題不在孩子,而是在於媽媽身上。  母子關係的核心是母愛、信賴、心靈相通,為了建立這種關係,首先要有設身處地為寶寶著想的態度。  前面我們也曾談到,媽媽要對寶寶說一些富有抑揚、獨特的媽媽語,這並不需要刻意去學,而是自然地就流露出來的。媽媽語是母親想竭力與寶寶清通的一種本能性的行為,是溫柔、慈愛的表現。  但也有的媽媽無法自然地說出媽媽語,其理由隨個案的不同而各式各樣,以現代這個時代為軸心加以考慮時,或許其本身(媽媽)的成長環境也有問題。  在獨生女、或只有兩個孩子的核家族中,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媽媽育兒的樣子,或缺乏在異年齡團體中玩耍的經驗,或只注重學業的成果,而缺少培養互助心的機會等等,現代社會中的各種問題都可能是其原因。  母子之間的基本關係應在嬰幼兒期建立,但如果在這一時期未能建立牢固的母子關係,只要在發現時及時加以補救,為時仍不會太晚,這不就是身為人類的偉大之處嗎?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 滿足他的一切使他成為準輸家

2006年03月19日
公開
1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 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 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 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 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 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 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 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 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 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 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 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 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 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 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 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 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 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 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 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 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 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 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 你能想像這種心態 ---- 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 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 永遠站在孩子這邊 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 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 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 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 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 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 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 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 很簡單 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 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

0∼6歲健康長高完全手冊

2006年03月17日
公開
1

文 / 程文潔  專家 / 徐秀 兒科醫院兒保科醫師 一年的春夏季,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季節,為了讓您家的孩子能高人一等,我們邀請幼兒專家親臨指導,好讓您的孩子快速長高且健康成長! 膳食篇 0∼6歲是人一生中長高的第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營養最為重要。長高,其 實長的是骨骼和肌肉,所以,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要格外注意的是,讓孩子攝入足夠有利於骨骼強壯、肌肉結實的營養成分。 飲食應葷素合理搭配 孩子長高所需的營養,存在於各種食物之中,而蛋白質、鋅、鈣、磷、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可直接影響身高的增長;至於鐵、核黃素、鋅、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亦可影響兒童的食欲和免疫功能,對長高也具有間接作用。 世界上,沒有哪一樣食品吃了就能長高,比方含有大量的鈣和其他營養物質的牛奶,吃多了會導致肥胖或者沒有食欲;也沒有哪一樣食品絕對不能吃,比方漢堡, 即含有大量蛋白質。由於偏葷的飲食,容易使孩子的骨齡提前,長高期縮短;而單吃素食,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導致生長緩慢的現象發生。所以,孩子的飲食應葷素搭配且營養充足。孩子若具有偏食、挑食和吃太多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話,爸媽一定要予以糾正。至於影響孩子生長的維生素及食物源詳細介紹如下: 1.以鈣、鋅代表的微量元素 鈣、磷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元素,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鋅則是很重要的營養素。慢性中等程度缺鋅患者,會導致生長遲緩;兒童若缺乏鋅,還會直接影響骨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另外,鋅對生長激素的合成也有著重要作用。 ※食物源:鈣、磷——牛奶及奶製品(牛奶中的鈣質最適合孩子吸收)、魚類及水?品(海魚比河魚多)、紫菜等海菜、雞肉、豆類及豆製品;鋅——動物內臟、豬肉、牛肉、貝殼類; ※特別提醒:豆苗、青椒、番茄、西蘭花等蔬菜維生素C豐富,有促進鈣、鐵吸收的作用。 2.蛋白質 刺激長高的成長激素,主要由蛋白質構成。而蛋白質被充分吸收時,鈣才能被完全吸收。另外,肌肉的發育也需要蛋白質。 ※食物源:牛奶及奶製品、魚類及水?品、肉、蛋、豆類及豆製品。 3.多種維生素 維生素D對鈣質的吸收有極大影響,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小兒佝僂病。維生素B2是成長促進劑。維生素A、B、C 、D可促進體內蛋白質進行再合成工作。維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並促進骨?軟骨中細胞的活性,還可經由甲狀腺激素來影響身高增長。 ※ 食物源:維生素D——陽光、食品、蛋。 維生素B2——魚、肉、蛋、海菜、牛奶及奶製品、豆類及豆製品。 維生素A——蛋、魚類、動物肝臟。 其他維生素——蔬菜、水果。 ※特別提醒:豆油、麻油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溶解。 4.纖維素 纖維素可清除腸道內對增高有阻礙的有害成分,並促進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食物源:紅薯、土豆等塊莖蔬菜;韭菜、大蔥等粗纖維蔬菜。但芹菜、筍等不利於小孩吸收,所以,不能吃太多,爸媽不妨放在包子、餛飩等裏面當作餡來食用。 奶類食物是關鍵 幫助0∼6歲孩子長高的最重要食物,就是各種奶類以及奶類製品。0∼1歲的嬰兒,不論是母乳哺餵,還是混合哺餵、奶粉哺餵,每日補充的奶量必須達到 700∼800毫升。而1歲後的幼兒,每日補充的奶量,可以是配方奶粉,也可以是新鮮的全脂奶粉,但也須不低於500毫升。對於0∼6歲孩子而言,牛奶裏的脂肪絕不會引起孩子肥胖,所以,除非您的孩子被醫生特別告誡要喝脫脂奶,否則沒有必要讓孩子喝脫脂奶。而除了牛奶以外,像西方飲食中常出現的奶酪,對孩子長高也很有幫助。 生活習慣篇 對0∼6 歲孩子而言,會對身高發育有著關鍵作用的影響,還有睡眠。因為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長高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研究發現,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現在孩子熟睡時,亦即晚上10點∼11點之間。也就是說,在晚上10點∼11點之間熟睡的孩子,體內會分泌大量生長激素。 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孩子在晚上8點前睡覺,並讓孩子在晚上10點能進入熟睡狀態方可達到。同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需要消耗掉部分的熱量,所以,孩子非 旦不會越睡越胖,反而常會越睡越冷,而睡眠好的孩子不僅會長得高,體重大多也會較為正常。 戶外運動篇 0∼6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在戶外待上2小時,在接受陽光充足照射後,除了能提高體內對鈣的吸收外,又能呼吸新鮮的室外空氣,進而加速身體的自然代謝。至於0∼1歲的孩子,則可由大人帶著,每天早晚出門散步各1小時左右, 並以孩子感到舒適?原則。而1歲以後,則可讓孩子多跑跑跳跳。一般來說,早晨鍛鍊的效果要比下午來得好。有的家長捨不得讓孩子走路,即使2∼3歲的孩子,還被整天抱在手裏,其實這對孩子的身高發育十分不好。 爸媽應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可讓孩子從簡單的跑跳活動開始,慢慢發展至運動性的遊戲。由於運動能加速骨骼中礦物質的代謝,並促進骨細胞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使骨骼強壯、肌肉結實。所以,不同的鍛鍊方法,對孩子身體?生的影響也不同,例如:跳躍可以牽伸肌肉和韌帶,彈跳和跑步能促進下肢增長,而引體向上、垂吊、單槓等運動,亦能促進脊柱生長。但要注意的是,像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摔跤等運動,則不利於長高。 由於 0∼6歲孩子身體還很嬌嫩,成人化的運動方式並不適合這般年齡的孩子,像是吊環、打籃球和引體向上等可以促進長高的鍛鍊運動,可以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加以練習。至於適合學前期孩子的增高運動,有跑跳活動、球類遊戲、各種花式跳繩、游泳、騎車、跑步等運動項目。事實上,孩子所做的運動應儘量以遊戲化、多樣化為主,這樣孩子才會對運動產生興趣。 心態篇 前面所提的生長激素,會在孩子感到心理壓力、情緒低落時,分泌較少。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氣氛不和諧,或是父母經常嚇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的話,都會讓孩子情緒低落,並造成其內分泌失調、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導致發育不良的情況產生。所以,爸媽若要孩子長得高,應讓孩子保持良好情緒,並在孩子吃飯、睡覺時,將嘮叨的習慣稍微克制一下,因為說多了,反而會讓孩子構成心理壓力。 尊重遺傳 尊重遺傳,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因為受到遺傳影響,會比別的孩子矮小,但孩子若在2歲後,每年都能長5∼6cm,那就說明孩子的生長發育並沒有問題。但若低於這個標準,家長就要帶孩子儘早就醫。 別被商家誤導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醫療機構打著增高的旗號,但建議家長還是去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小兒內分泌科就診。而對於市場上販售的各種「增高」?品,醫學專家還是建議家長應抱持謹慎態度,不要盲目輕信不實的廣告。 助長篇 助長食物點將錄 ※注意:增高的關鍵在於營養均衡。這裏所列出的食物,都對孩子的長高有很大 的幫助,但絕非構成孩子日常飲食的全部。 魚類 1.鱈魚: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鈣、鐵、磷及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 ※特別提醒:鱈魚常年生活在深海中,被公認?無污染的安全食品,而且骨刺少,肉質肥厚,特別適合嬰幼兒食用。 2.三文魚:蛋白質、鈣質、磷酸鹽豐富,還含有維生素A、B。 ※特別提醒:成人常生食三文魚,但幼兒的腸胃嬌嫩,生食不易消化,也不衛生,更不安全,故建議熟食。 3.銀魚:蛋白質較多,富含鈣、磷、鐵和各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鈣含量在魚類中最高。 4.鯧魚:是適合幼兒日常食用的海魚中,鈣質最?豐富的品種之一。 5.蝦:無論是海蝦還是河蝦,都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B等。 6.海參:蛋白質、鈣、鐵質含量高,補腎養血。 7.蟹肉棒:鈣質齊全。 8.各種魚鬆:食用方便、營養豐富。 肉類 1.豬肉:蛋白質、鋅、鐵、維生素B1尤其豐富,營養全面。 2.牛肉:優質蛋白質 3.豬腰、豬心、豬肝: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A、B1、B2。 4.肉鬆:食用方便、營養豐富。 蔬菜 1.菠菜:維生素的寶庫。 2.芋頭:含大量微量元素銅,能促進骨骼新陳代謝。 3. 紅薯: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極豐富,甚至超過胡蘿蔔中的含量。紅薯富含粘蛋白,一種醣蛋白,可保持關節腔內的潤滑,還可保持動脈血管的彈性。紅薯還是一種鹼性食品,能中和因吃太多魚、肉、蛋等食物,所?生的酸性物質,並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另外,紅薯由於含纖維素較多,故有明顯通便作用。 4.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菌類食品:蛋白質、鈣、鐵、磷和維生素齊全,營養豐富,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並增強幼兒體質。 5.大白菜:俗稱「百菜之王」,含有豐富的鋅、鈣和維生素C、維生素B2。 ※特別提醒:有的蔬菜中的草酸較高,不易被幼兒吸收,爸媽應避免薺菜、菠菜燒豆腐。由於芹菜、蒜苗、筍類食品,因草酸或纖維多,幼兒也不易多食,否則容易?生難溶解、不吸收的沈澱物質(三價鈣鹽和三價鐵鹽,易排出體外而流失營養)。 6.各種蔬菜泥:適合嬰兒食用的副食品。 奶類及奶製品 1.奶酪:富含適合孩子吸收的鈣質,比海魚類還多。爸媽應讓孩子從小吃一些西式食品,營養才會更加均衡。 豆類及豆製品 1.黃豆:為優質植物蛋白之王,有「植物肉」及「綠色乳牛」之美譽。其中,蛋白質含量高於動物食品,尤其賴氨酸含量多。還有豐富的鈣、鐵、磷,可促進幼兒骨骼發育,其中所含的卵磷脂,則對大腦的神經系統很有營養。 ※特別提醒:黃豆的營養雖好,消化卻不如黃豆製品,故多食易?懨氣和生痰。 2.腐竹:營養全面的豆製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還富含鈣、鐵、磷、維生素B1、B2等營養素,被公認是幼兒的助高食品。 蛋類及蛋製品 1.雞蛋:營養全面、容易消化吸收的優質動物蛋白,也是食物中質量、種類、組成平衡最為優良者,富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和兒童容易吸收的蛋白質、維生素A、D、B2等,。 ※特別建議:蛋卷?幼兒最愛吃的蛋類品種之一。若在豬肉泥或雞肉泥中分別加入玉米碎泥、青豆泥且充分攪拌後,鋪在蛋皮上,即可做成黃綠色各半的如意蛋卷,營養美味且效果更佳。 水果 1.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 2.柑桔類:維生素的含量是蘋果的3倍。 3.鳳梨:具有豐富的果糖、各種維生素及鈣、磷、鐵、鉀等,生津和健胃。 4.香蕉:含有蛋白質、脂肪,還有多種維生素和果膠、鈣、鐵、磷及多種?。 5.草莓:含有蛋白質、果糖和鈣、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及各種維生素,尤其維生素C較豐富,健脾和胃。 ※特別建議:進餐前後1小時吃水果,可提高機體對鈣、鐵、鋅等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6.鮮果汁:富含維生素,不含任何添加劑。5個月多大的嬰兒已能喝一點加過水的果汁,可攝入豐富的營養,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吃副食品預做準備。 營養品 1.陽光:陽光是維生素D的第一來源,其次才是食物。 2.鈣片:科學補鈣,並非補得越多越好。 3.魚肝油:補充維生素A、D,以促進鈣的吸收。 4.補充微量元素口服液。 讓寶寶好睡小法寶 1.舒適、可愛的小床和床上用品。 2.睡前故事書:給寶寶講個故事吧!好讓玩了一天的他回復平靜且安靜入睡。 3.窗簾:讓滿天星星陪寶寶快快入睡。 4.可愛小鬧鐘:早起才能早睡,讓可愛的小鬧鐘改造「賴床寶寶」。 助長運動點將錄 1.跳繩 可改善骨骼營養,並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以促進手腳協調。 2.游泳 促進脊柱和腿骨的發育,能讓孩子的身體比例勻稱。因此,爸媽可以為家裏愛美的小女生,買件漂亮的泳衣,並帶她去游泳吧! 3.騎小單車 讓腿部得到充分鍛鍊。這輛小單車可以從3歲騎到7歲,很划算哦! 4.球類運動 跳動的球能帶著寶寶跑跳起來。 5.大龍球 可以陪孩子度過整個童年的歡樂時光。 助長運動點將錄 1.跳繩 可改善骨骼營養,並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以促進手腳協調。 2.游泳 促進脊柱和腿骨的發育,能讓孩子的身體比例勻稱。因此,爸媽可以為家裏愛美的小女生,買件漂亮的泳衣,並帶她去游泳吧! 3.騎小單車 讓腿部得到充分鍛鍊。這輛小單車可以從3歲騎到7歲,很划算哦! 4.球類運動 跳動的球能帶著寶寶跑跳起來。 5.大龍球 可以陪孩子度過整個童年的歡樂時光。 運動性遊戲 能增進孩子的運動量,並讓肢體靈活度增加。 讓寶寶情緒明朗小法寶 1.不倒翁之類且逗人發笑的玩具:這類可愛又惹人發笑的玩偶,寶寶即使在爸媽責罵下,也會破涕為笑。 2.可愛小零食:雖然是沒有營養的零食,卻會讓人心情愉快。因為情緒良好,成長激素才會分泌,從這個角度上講,零食也有其「營養」哦! 3.親子遊戲:除了能鍛鍊寶寶的運動能力外,還能培養親子感情、和諧親子關係。 4.父母的表揚:沒有比父母的表揚更能讓寶寶開心,但請爸媽儘量客觀些!

12 招養出快樂小孩

2006年03月09日
公開
1

☆12 招養出快樂小孩☆ 孩子沒有意見,不代表沒情緒。 當孩子常常不由自主的作一些看似無意義的小動作、發呆、疲憊、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問、心神不寧....... 您可要注意了,他正處於極度的不快樂之中,您的教導方式須要接受輔導了。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 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 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 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 「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 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