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樺媽Kar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快樂工廠

2005年11月24日
公開
13

快樂工廠 撰文:林幸惠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如果有一個工場,能讓人把愁苦的困境打造成快樂的城堡,那該有多好!年輕時,常幻想這世上有沒有一個工場,可以不停地製造快樂?有沒有一種企業,可以行銷快樂?每當這樣喃喃思索時,大嬸婆就會吭一聲,打斷我的遐思:「那是神話的夢境──命不好的人,妳叫他怎麼去快樂呀?三餐都不繼的人,也買不起快樂的。這一行注定滯銷,工場肯定倒閉!」 有次,到美國參加同學會,我真的在一位同學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神話」。聽說她失婚、失業又負債,為了不想得到同情、不願陷在羨慕別人的情境中,多年來她從不出席同學會。今年,她居然出現了,而且神釆奕奕。同學們耳語著:「一定是她的環境改善了!」 當她主動過來和我握手招呼時,我忍不住問起她的近況,她笑得很燦爛地說:「你們一定以為我的命運轉好了,其實我一樣未再婚,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我去上了一個成長課程後,思考模式改變了,尤其在我每天認真地執行每一條備忘錄之後,事情也愈來愈順利了。因為思想轉、心喜悅,環境也就轉變了。」 她的話讓我從記憶底層湧現出夢想中的「快樂工場」景象。我趕緊問她:「可否透露一下上課內容?」她神祕地一笑:「這可是花學費學來的哦!不過,為了日行一善,可以讓妳過目。」 她的小筆記本上,工整地寫了十項「快樂備忘錄」: 1.看見人要微笑打招呼,熟識者要擁抱對方 2.關懷、問候對方 3.每天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4.轉化負面情緒為積極思考 5.不看負面的資訊媒體 6.察覺所發生事件的正面意義 7.吃清淡食物 8.每天做一件好事 9.每天告訴自己是最棒最好的 10.參加一個有益身心的團體 她很熱心地解釋每一條定義,其中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好熟的名辭,這可是──慈濟的「四神湯」與「微笑面霜」?頓時,我覺得天地雖大,卻複製著同樣的程式。我重新解構了幻想中的「快樂工場」,對她說:「妳可以不必花錢去學這些課程的,妳瞧,我是『慈濟工場』免費打造出來的,雖然還不算頂好,但已經很滿意了。」 我也打算回家告訴大嬸婆,原來我生活在工場裡已經好幾年,而且,這座工場已經營快樂三十多年了,沒倒閉,也沒滯銷過!

轉貼*教你的寶寶如何去愛

2005年11月16日
公開
11

本報內容由 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每週 二 出刊.2005.11.15 圓滿家庭親子教育報 天之驕子教養處方 我們正面臨一場重大危機。許多孩子,甚至包括那些養尊處優的孩子,都缺乏同理心、道德感以及愛心,這些特質是我們維繫理想社會的必備條件。當代孩子的情緒、心理和倫理道德觀,已衰微至令人膽戰心驚的谷底;唯有透過徹底的思維改變,才能挽救這群下一代。(本電子報內容摘自《天之驕子教養處方》、久周出版) 教養處方 教你的寶寶如何去愛 了解愛的真諦的人,便無法表達他們的愛。 ──莎士比亞,《維洛那二紳士》(Two Gentlemen of Verona, 1594) 吸吮中的小寶寶,貼靠著媽媽溫暖的皮膚,聞嗅著。小寶寶傾聽著媽媽的心跳聲,一雙無邪的眼睛直直地注視媽媽的雙眼。這幅靜謐畫面裡的母女倆正在進行什麼樣的交流?當然,除了吸吮奶水以外,這其中有更多意義存在。這是人類最初的情感連繫過程,透過溫柔的哺乳動作和親密接觸,人類最早的人際關係由此展開。 小孩子愈對母親產生依附感,便愈能以充沛的安全感接受自我及身外世界的一切,他得到的愛愈多,便愈有能力付出。依附感是培養自制能力、自尊、同理心及情感能力的基準,而這些條件逐漸累積之後,對發展語言識字能力極有幫助。我們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何在,但事實顯示的確如此。依附感之於小寶寶,就如同進食與呼吸一樣重要。 在依附感產生的過程中,受惠的是親子雙方 許多父母在這個階段,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照料家裡內外的大小事,根本沒心思想別的事,因此,很容易就會忽略眼前的各種警訊。如果你的寶寶開始出現鬧脾氣、焦慮、怎麼哄都哄不聽的情況時,你就得趕緊採取對應辦法。可能是你們的生活型態需要做改變:減少工作時數,或多加考慮孩子的托育狀況。一旦你下定決心為孩子締造更良好的養育環境時,你很可能會發現之前沒注意到的可能性,事實上,許多可能的解決方式往往會變得更清楚。 對那些平日行程安排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父母而言,要他們一時做出如此重大的改變,可能不太容易。但我在此要鄭重向那些父母建言,請務必考慮這麼做,因為你將會發現,這樣的改變使家庭生活更美好充實。只要你現在能給孩子他所需要的一切,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孩子將會比較容易知足,不隨便發牢騷。   確定你花足夠時間和孩子相處 我認為,如果孩子對媽媽有過度經常性分離焦慮反應的話,就表示他內心正不斷累積缺乏安全的依附感。我所指的過度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媽媽將寶寶或幼童交給孩子熟悉的人托管時,孩子便會開始哭鬧不已,這其中必有蹊蹺。但還是有幾個辦法可以安撫他: ●首先最重要的是,確定你花足夠時間和孩子相處,培養感情。例如:聊天、閱讀和玩耍……等。 ●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習慣由其他大人(外婆、阿姨或媽媽的好朋友等)照顧他們:餵奶或換尿片。如果你餵孩子母奶的話,不妨擠一點出來放在奶瓶裡,讓爸爸也有機會每天餵孩子喝奶。 ●平常在家,隨時找機會訓練孩子適應和你短暫分開。比方說,當寶寶一個人很專注地玩時,不妨起身走進另一個房間,然後從另一個房間和寶寶說話,讓寶寶知道,即使沒看到你,也曉得你就在附近。偶爾進來寶寶房間一下,可以讓他得到一點「情緒充電」。 ●請新保姆開始照顧寶寶之前,先到家裡坐坐,讓寶寶慢慢熟悉習慣這位新保姆。 ●新保姆首次照顧寶寶時,你可以到外面散個步或辦點簡單的小事,但是不要離開太久。 ●每次離開孩子時,即便是襁褓中的寶寶,都要和孩子說再見,並向他們解釋你要去哪裡,多久以後會回來。千萬不要偷溜出去。 ●離家之前,以具體的東西向學齡前孩子說明你何時將會回家。你可以這麼說:「時鐘上面短短的那根指到4,長長的那根指到12時,我就會回來了。」或者,拿三本故事書給保姆,交代孩子每個小時可以請保姆唸一本故事書。等到第三本故事書唸完時,你就會回來了。 ●留給孩子一個可以讓他想到你的東西,例如你的照片或你講故事的錄音帶,以便你不在時,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撫慰。 很奇妙地,只要大人懂得安撫,小嬰兒通常都能夠很快平靜下來,即便那個大人是小嬰兒從沒見過的。這個階段的小嬰兒還在努力適應自己的身體,尚未進入心智發展的階段,所以,他們能夠回應任何穩固的撫抱、關愛及餵養,即便這個大人他一點也不熟悉。 我的孩子情況如何? 滿週歲前,一個有正常依附感的寶寶,會從飢渴蒐尋需要的新生兒,化身為活潑可愛、喜歡與身旁的人互動,而大家也很樂於和他作伴的人。如果覺得照顧孩子讓你身心俱疲的話,就得趕緊尋求協助。根據以下列出的清單,決定你是否需要尋求協助。 ●你的寶寶應該會很喜歡與人互動,甚至還會主動採取行動,比方說:發出咕嚕咕嚕聲,以便引起你的注意力,或從毛毯下偷偷瞄你。 ●寶寶應該偶爾可以自己一個人玩或躺一會兒。 ●即使沒有被人抱著,寶寶也能夠表現出很滿足的樣子。 ●寶寶應該對事物存有探索的好奇心,並且會運用肢體擺動去搆到,或以爬行、翻滾、滑行、步行等動作,去到他想去的地方。 ●寶寶應該能整夜一覺到天亮,白天則在固定時間小睡片刻。 ●你應該有信心,而且可以很自在地照顧寶寶,並安撫寶寶。 ●你每天應該能夠將所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花大部份時間在安撫寶寶。 ●你應該會很喜歡和寶寶在一起。 ●你應該能夠撥出時間經營你的婚姻,安排幾個晚上和孩子的爸爸單獨共進晚餐或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