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樺媽Kar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家有過敏兒,父母多費心*轉貼

2006年05月03日
公開
43

聰明寶寶 家有過敏兒,父母多費心 整理�楊雪飛 專家�劉越璋(兒童保健專家) 寶寶的皮膚出現小紅疹、寶寶長期流鼻水,究其原因,原來是過敏惹的禍。揪出過敏源,讓寶寶輕鬆渡過每一天。 過敏疾病,又稱「過敏反應」,是指對某一物質的過敏反應程度超出一般人,結果引起身體出現不適感。有過敏反應的人多半是過敏體質,如果爸媽其中一人是過敏體質,則寶寶發生機率為40%,如果爸媽雙方都是,則寶寶發生機率為70%。 另有資料表示,有些雙胞胎雖基因相同,但一個有過敏反應,一個則沒有。這說明過敏反應除了與遺傳有關外,還受到食物、居住環境、精神狀態等因素的影響。 過敏反應7種常見表現 1.過敏症:預防接種後產生某些反應,如發燒、過敏休克。 2.用藥過敏:對某些特定的藥物過敏。 3.海鮮過敏:吃某些海鮮,會起蕁麻疹或拉肚子。 4.蚊蟲叮咬過敏:全身腫痛,像中毒一般。 5.過敏性哮喘:表現出咳嗽、喘嗚。 6.過敏性皮膚病: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 7.過敏性鼻炎:打噴嚏、鼻子癢。 其中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以及過敏性哮喘是較為常見且普遍的過敏現象,經常發生在冬、春季節交替之際,爸媽在瞭解症狀和致敏源後,可以積極進行預防護理,讓寶寶遠離過敏。 過敏性鼻炎 症狀:揉眼睛、揉鼻子及清喉嚨。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引起過敏的因素多為花粉與黴菌,這兩種過敏原須在春暖花開及潮濕的梅雨季才會大量繁殖,因此疾病的發生多在每年特定的季節。 全年性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則常為全年性且會反覆發作,致病的過敏原比較廣泛,例如灰塵或塵埃等。 症狀發作時應找過敏專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另外,平時做好環境控制,配合均衡飲食及運動,並加以藥物的治療,就有機會可以遠離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 狀:皮膚奇癢無比、濕疹、反覆發作。 如果父母有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罹患的機會也很高。外在環境的刺激是異位性皮膚炎發病與惡化的重要因素。患兒的皮膚非常敏感,很容易起過敏反應,例如空氣污染、食物、衣物等就會產生過敏反應,即使是流汗、皮膚摩擦、壓力大,也可能使病情加重。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止癢,避免病人搔抓,防止病情惡化。必要時可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外用藥膏,來減輕症狀,平時更應做好保濕的工作,而且放鬆心情。 過敏性哮喘 症狀:反覆發作性咳嗽,伴有喘鳴,呼吸困難,夜間清晨發作嚴重。 致敏源可能是感染了病原體或吸入灰塵、黴菌、動物皮毛等。也可能是食物的影響,另外,煙霧、香煙、蚊香、油煙味及氣候變化、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過敏性哮喘。 了解平常發病的原因,避開過敏源,平時保護喉嚨,天冷時注意身體保暖,多運動,可多食有益氣管保健的食物,多喝溫開水,少吃冰食。

我倆愛情不打烊 產後婚姻關係UP!*轉貼

2006年04月27日
公開
24

我倆愛情不打烊 產後婚姻關係UP! 產後的婚姻關係,時常面臨挑戰,多了一個小寶貝的加入,常常會讓丈夫受到冷落,要如何維持良好的婚姻關係,是一門值得好好探討的學問。 文.執行�謝雅蕙 採訪諮詢�恩主公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芳茹 新手父母在寶寶出生後對婚姻的滿意度通常會比之前來得低,不同的夫妻,降低的幅度也會有所不同。 6大因素影響婚姻關係 根據多年的門診經驗,恩主公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芳茹提出6點影響產後婚姻關係的要素,並提出行為上與心態上的調適與解決方法。 1.心情轉化(憂鬱、焦慮與躁鬱) 情緒反應:產後,雖然身體的負擔減輕,但是在生理上,如果內分泌系統無法一下調整過來,再加上心態上未做好為人母的角色時,往往會讓新手媽媽感到焦慮不安,有些媽媽會產生憂鬱情緒,甚至有極少數媽媽有幻聽妄想等精神病症狀。大部份的產婦或多或少都有「產後沮喪」的現象,發生率是26%∼85%,只是輕度的情緒疾患,是最常見的產後心理調適問題。病人常會有一種失落、哭泣、空虛的感覺,接著會產生激動、失眠、焦慮、疲倦、頭痛、胃口減退的心理生理症狀。這種狀況發生在產後第3天到第一週,多半是因為產後休息不夠所引起。第一次當媽媽的人比較容易產生「產後憂鬱症」,首次生產發生的機率為10%∼15%。通常會在產後第2∼3週開始,產後第4∼5個月達到高點,症狀可持續6∼9個月。產婦會有憂鬱症及神經衰弱的現象、心情低落、提不起興趣、食慾減低、失眠、思考及注意力變差,有罪惡惑、無助絕望感、虛弱無力感,身體不適,自我評價低。 解決方式:給予產婦情緒發洩的機會、情緒支持與保證是很重要的,可試著去了解產後媽媽心情改變的原因,丈夫也必須要扮演起鼓勵太太與協助家務的角色。情況嚴重者,也有必要經由醫師的診斷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 2.角色改變(初為人母) 情緒反應:在新生命剛來臨的時候,新手父母大部分都會因照顧新生兒而感到筋疲力竭。會造成這樣的狀況,往往是因為新手父母缺乏照顧新生兒的技巧,如此一來,也容易造成夫妻之間的緊張關係。 解決方式:媽媽本身要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媽媽了,和當初單身小姐已有所不同。這個時候新手父母可以藉由參加講座、閱讀相關書籍或雜誌,共同學習如何照顧新生寶寶。 3.能力需求增加(工作的必要存在) 情緒反應:多了一個新生兒,代表著在經濟負擔上又多了額外的開支,經濟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再加上部分的產後婦女,必須要在產假後馬上恢復工作,工作與家庭兩頭燒,這樣的改變,常常會讓新手媽媽一時適應不良,成為夫妻之間爭執的導火線。就算是單純的家庭主婦,由只要負責家務到要增加照顧新生兒,都需要增加體力與技巧。 解決方式:和丈夫溝通協調,在家務與育兒的工作上做好分配。蔡芳茹醫師強調,大部分的新手父母皆屬於雙薪家庭,總要面對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窘境,這個時候,夫妻有必要培養「時間管理」能力。而家庭主婦也需要丈夫在精神與實質上給予協助。 4.經濟負擔增加 情緒反應:家中多了一個新生寶寶,相對也代表著責任與經濟負擔跟著增加。這個時候,新手父母必須要接受調整金錢開銷的現實,也必須要規劃寶寶未來的生活、教育與其他額外的花費,林林總總加起來,容易導致夫妻在金錢觀上的爭執。 解決方式:應做好妥善的金錢管理,夫妻雙方試著討論出金錢使用的共識,做好未來的規劃與儲蓄準備。 5.婆媳問題(育兒觀念的衝突) 情緒反應:長輩會認為自己具有育兒的經驗,因此在照顧與養育上,難免會有所干涉與限制,這樣的狀況往往會造成婆媳之間的衝突與摩擦,相對的也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和睦。 解決方式:長輩的干涉與介入,是相當常見的狀況,對於許多新手父母而言,容易造成一些困擾,這個時候,可以試著與長輩溝通協調,不要急著改變長輩的認知與觀念,要有漸進式的心理準備,畢竟要長輩馬上接受新一代的觀念與想法並不容易。蔡芳茹醫師也建議,夫妻倆可以盡量參與育兒的工作,藉由自己的努力成果,來讓長輩接受。 6.獨處時間減少 情緒反應:婚姻的伴侶關係,會在寶寶出生後明顯受到影響,寶寶出生後,夫妻獨處的時光大約會剩下寶寶出生前的1�3。獨處時間減少,也容易讓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疏離感。 解決方式:每週可固定撥出一些時間作為夫妻獨處的時光,畢竟,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睦,對寶寶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當了媽媽之後,千萬不要讓自己忙於照顧寶寶,而忽略了身邊那個一直陪伴著妳的親密愛人。 爸爸來幫忙.婚姻be good! 受限於傳統角色的束縛,育兒的責任多半是落在母親身上,隨著觀念的變遷,越來越多的父親願意接受「奶爸」這個角色,其實,爸爸的參與對於夫妻感情的促進有相當直接的幫助。爸爸足以勝任照顧新生兒的角色,有以下4個理由。 1.爸爸並非比媽媽不適合成為寶寶情感依附的對象。 2.寶寶也能與父親建立起活潑與親近的相處關係。 3.爸爸會比媽媽使用更多的兒語與寶寶對話。 4.爸爸大多擔任與寶寶玩耍的角色。 HELP.諮商管道 產後的婚姻關係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牽涉的原因也很多,若真的無法自行解決與調適,需要借助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時,蔡芳茹醫師提供以下幾個可諮詢的管道。 1.個人治療:可尋求醫療院所的精神科、網路線上諮詢、心理諮商工作室、心理治療診所。 2.配偶治療:若丈夫願意配合,也可加入配偶治療,一般醫院的精神科與心理治療診所都有這項服務。 3.家族治療:當影響的原因已牽涉到長輩,而長輩也願意一同面對時,可以由心理衛生相關的專業人士組成的諮商機構來尋求援助。 台灣人憂鬱症自我檢視量表 請根據最近一個星期以來,身體與情緒的真正感覺,勾選最符合的一項。 「沒有或極少」表示0分、「有時候」表示1分、「時常」表示2分、「常常或總是」表示3分。 憂鬱自我檢視量表得分說明 8分以下 真令人羨慕!你目前的情緒狀態很穩定,是個懂得適時調整情緒及紓解壓力的人,繼續保持下去。 9∼14分 最近情緒是否起伏不定?或是有些事情在困擾著你?給自己多點關心,多注意情緒的變化,試著瞭解心情變的緣由,做適時的處理,比較不會陷入憂鬱情緒。 15∼18分 你是不是覺得想笑又笑不太出來,有很多事壓在心上、肩上總覺得很沈重?因為你的壓力負荷量已到了臨界點了!千萬別再「撐」了,趕快找個有相同經驗的朋友聊聊,給心情找個出口,把肩上的重擔放下,這樣才不會陷入憂鬱症的漩渦。 19∼28分 現在的你必定感到相當不順心,無法展露笑容,一肚子的苦惱及煩悶,連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幫你,趕快找諮商輔導中心或專業機構協助,透過諮商輔導中心的協助,必可重拾笑容! 29分以上 你是不是感到相當的不舒服,會不由自主的沮喪難過,無法掙脫?因為你的心已「感冒」,心病需要心藥醫,趕快到醫院找專業及可信賴的醫師檢查,透過他們的診療及治療,你將不會覺得孤單、無助。 (資料提供�蔡芳茹醫師) ▲TOP

你可以喊暫停 *轉貼

2006年04月17日
公開
2

你可以喊暫停 【許醫師心理諮商專欄】收錄了許醫師《你可以喊暫停》一書部份篇章,電子報中的12篇文章,現代人面對紛擾繁忙的社會,為什麼總覺得孤單無助?為何我的伴侶、孩子、長官老是不能體會我的心情?過去造成的遺憾,真的只能成為心中永遠的痛嗎?難道人們臉上都只能寫著深深的無力感?……夠了,你可以喊暫停──跟著許醫師一同來體會運用「心理時間」的諸般好處吧。 (本電子報內容摘錄自《你可以喊暫停:許醫師教你運用心理時間,療癒身心病痛,活化人際關係》,遠流出版) 你可以喊暫停 解讀來自身體的語言 身體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它會盡所有的努力,為了我們人格上的好處,為了整體生命的成長而幫助我們,它是非常主動、而有智慧的個體。任何身體上的生理現象也好,病理現象也好,都是一種身體語言,只因自我常常忽略內在心靈給我們的智慧和忠告,所以內在心靈會透過身體來傳達訊息給自我和人格。從這個角度來說,你身體上和疾病有關的任何徵兆,都是你內在的神在說話。 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觀念,你的身體永遠會按照對你最大的利益和福利作打算、為了你的最佳成長而運作,任何身體的疾病都可以詮釋成身體的語言,那是一種心靈的語言。我向癌症病友們說過,只要他們的生活品質可以維持在六十分以上,癌症就不會復發。事實上,你的身體永遠在想盡辦法讓你的生活品質維持六十分以上,它會透過各式各樣的訊息提醒你,而你絕對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你的身體一天到晚呵護備至地照顧著你,透過各式各樣的生理問題、疾病在跟你說話,它對你是充滿愛心的。 可是,大多數人忽略來自身體的訊息,認為身體至多也不過是一台精巧的機器,稍不留意就會得到感冒、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癌症。我曾一再地強調,目前我們的環境裡雖然使用了很多化學物質,蔬菜裡多少有殘留的農藥,可是大家毋需過度擔心,身體不是一個被動的機械裝置,只要不是把整瓶農藥喝下去,對於食物上少量的殘餘農藥,身體有絕對的能力把它清除、消化,甚至轉換成對生理運作有用的物質。 我以前有個病患,他的身體非常仁慈地幫他製造出一個肝癌來愛他,這怎麼說呢?那時他的事業正值巔峰,人生裡只有事業上的生存奮鬥,內在心靈卻有說不盡的痛苦和空虛,於是,他發生了外遇,婚姻遭逢空前的危機,他因為羞憤而非常痛恨自己的太太,想毀滅太太和自己。眼看著他的人生就要毀掉,婚姻也即將破裂,這時,他的身體說話了,內在心靈出動了──有一天,他在工作時忽然昏了過去,檢查後發現竟然是肝癌,馬上安排開刀,之後他整個生活步調完全停擺,而他過去那個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模式,那即將破裂的婚姻,全部因此被拯救了。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好像他的身體背叛了他,讓他得到肝癌,所以我們得盡一切力量來治療肝癌和預防日後的復發,這個觀念完全錯誤。相反的,他的身體以對他的整個靈魂與存在為最大的利益考量,藉由內在心靈在身體層面幫他製造出一個肝癌,來挽救他的身心靈。 從世俗的觀點或許會說:身體實在很糟糕,讓我生病!我本來可以揚眉吐氣,賺進大把的錢,現在都沒辦法了,病毀掉了我的人生,我隨時擔心身體會生病或復發──可是重點完全不在這裡。我再次強調那句話:身體永遠是為了你的最大利益做考量,它絕對百分之百的愛你,永遠為你服務,還主動為你設想,為你的身心平衡而運作。 前面提到的那位病友,因為肝癌而挽救了他的婚姻、拯救了他的靈魂。他以前過著賭博、外遇不斷等不良的生活模式,因為這個病,全部放下了,完全走到另外一條生命的道路,開始看一些和心靈成長有關的書,並且用心地省思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 下次,當你的身體有症狀時,無論是感冒也好,頭痛或氣喘也好,首先記得感謝身體為你帶來了訊息,接下來,請詢問你的身體:你要告訴我些什麼? 《你可以喊暫停:許醫師教你運用心理時間,療癒身心病痛,活化人際關係》 現代人面對紛擾繁忙的社會,為什麼總覺得孤單無助?為何我的伴侶、孩子、長官老是不能體會我的心情?過去造成的遺憾,真的只能成為心中永遠的痛嗎?難道人們臉上都只能寫著深深的無力感?……夠了,你可以喊暫停──翻開本書,跟著許醫師一同來體會運用「心理時間」的諸般好處吧。 .許添盛醫師�著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04 .定價:299元

認識我ㄉ三歲小朋友

2006年04月15日
公開
39

檢核時間: 2006/4/15 檢測年齡層:滿3足歲 寶寶名稱:高詩涵(3歲3個月) 性別:女生 請注意:高詩涵尚未具有以下的能力: 1.開始注意到別人的感受,也較願意調整自己的行為 2.較常使用語言來表示拒絕,發脾氣的情況明顯減少 這表示他的「人際互動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尚未達到滿3足歲孩子普遍具有的能力水準。 為了增加幼兒的社交技巧,父母應該盡量讓孩子參與不同的活動,例如:去遊戲場、參加課程、拜訪鄰居,讓孩子有機會與同齡孩子相處。 3歲大的孩子們相處時很容易出現爭奪玩具、相互推擠的現象,父母必須留心孩子們的相處狀況,若是覺察到危險狀況出現時時,就需要及時的介入,並教導孩子正確的對應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也更喜歡與同伴相處。 當孩子在交友過程中遇到挫折,如:「婷婷不跟我玩」或「今天偉偉搶我玩具」,父母需要先安撫情緒,讓他從父母那裡獲得被愛、接納與肯定的感受,再進一步了解衝突的原因、與教導處理的技巧,千萬不要以責罵的方式來面對,否則孩子不會從中習得與人相處的技巧。 「角色扮演」是讓幼兒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最佳學習管道,只是,3-4歲幼兒的同理心尚不成熟,往往無法真正理解別人的感受。當出現友伴衝突時,父母還是可以善用「情境重現」的扮演遊戲(把衝突的狀況重演一次),並跟孩子「說明」每個人可能有的感受、以及各種行為的後果,雖然,孩子不見得可以理解或接受,但是這種遊戲的方式比單純的口頭說明,更容易讓孩子所理解,父母可以試著做做看。 「談心」是親子間建立情感的不二法門,不但能溝通彼此看法,也讓孩子養成「說」的習慣,也會明顯減低用情緒化的表達方式。因此,每天安排固定時段(如接孩子返家途中,或臨睡前)與孩子談談心,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他內心的感受,也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很喜歡受到他人的鼓勵與讚美,但是3歲大幼兒的身心協調尚不成熟,很容易表現不盡理想或是不小心出錯(如:端茶給客人,卻將茶杯打翻),這時需要父母的耐心協助與接納,否則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也喪失了原有的熱情。 遊戲名稱:快樂的生日Party! 遊戲目標: 學習如何當小主人。 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 學習分享行為。 增加與友伴互動機會。 準備事項: 徵詢孩子的意見,事先邀請5~8位小朋友參加。 至少需有二位成人協助派對的進行。 與孩子一起規劃及佈置派對場地。 準備生日蛋糕、餐點及飲料。 玩法說明: 慶生會預定的時間約一個半小時,不宜過久,可安排一些簡單有趣的活動,如: 做頂派對帽:當小客人陸續來到時,可事準備一些材料及工具,讓小朋友自己製作及設計一頂派對帽,以增加歡樂的氣氛。 吃頓奇妙餐:在進餐或吃點心時,可試著打破慣例,讓小朋友使用不同的餐具來進食,讓孩子體會不同進餐方式及心情。 做個團體遊戲:對四歲以上的孩子可安排一些簡單的團體遊戲,例如:尋寶遊戲、猜謎遊戲,可藉著遊戲過程讓孩子自己找出或猜出禮物來。 遊戲名稱:陪孩子扮家家 遊戲目標: 「扮家家酒」是一項代代相承、歷久彌新的幼兒遊戲,可以幫助幼兒發揮想像力、學習社會化。 準備事項: 爸媽和孩子以輕鬆愉悅的心情開始進行遊戲。 玩法說明: 給孩子一個較寬敞的角落,讓他自由排列家中汰舊的椅墊,當作「娃娃家」。再配合孩子的其他玩具(例如:小熊、浴巾、鍋、盆、桶、車,或是聚寶盒裡的各種寶貝),完成一個豐富又熱鬧的小天地。

你ㄉ快樂被延遲ㄇ?*轉貼

2006年04月03日
公開
9

被延遲的快樂不但不生利息,反而連本金都沒有了! 文�王文華 「吃點什麼?」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 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原汁原味,絕對實在。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 跟朋友約吃飯,朋友問:「你想吃什麼?」我常說:「都可以。」 「都可以」、「你說呢」、「隨便啊」、「無所謂」,這些話我都說過。表面上看起來是隨和,實際上是無知。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好吃,所以只好配合別人。 今年之前,我對於吃一直沒什麼熱情。我吃過很多好東西,但都是別人帶我去的。 吃的當下很享受,但事後要我自己再去找那家餐廳,我可提不起勁。為什麼會這樣?我猜大概是因為今年之前,我是個認真的上班族。 對我來說:「吃」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為了「工作」。今年起不再上班,我把生活顛倒過來:「工作」是為了賺錢來「活著」, 而「活著」,是為了好好地「吃」。吃應該是生活的目的,不是手段。 我38歲,體會到這一點已經太晚。38年,四萬一千多餐,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不超過十餐。 我不是特例可悲?但我應該不是特例。 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一天結束後躺在床上,不記得今天吃了什麼(甚至根本沒時間吃),卻清楚記得辦公室哪件公事沒有辦完,哪個傢伙講他壞話。 這就叫為了工作而活,為了活而吃。 吃飯就像汽車加油,例行公事,只看價錢。加油你還會挑98無鉛,吃飯你只在乎夠不夠鹹。 為了工作而活倒還有某種意義,有些人搞到活著,只是為了不要被公司那個傢伙鬥倒。諷刺的是,那個傢伙,壓根沒把你放在眼裡。生活,變成了一場自編自導、沒有觀眾的驚悚劇。 誰不懂「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道理,但為什麼能做到的人那麼少?誰不享受美食的快樂,但為什麼把它們放第一順位的人那麼少?我不敢說有經濟壓力的人。當一家溫飽都成問題,講及時行樂是唱高調。但那些經濟穩定、甚至優渥的人,為什麼還吃得那麼糟? 不只是吃和玩,還有住和穿。多少上班族,包括我在內,明明有經濟能力改善生活的品質,卻過得像寄生的蝨子。頭髮沒有型、衣服沒有洗、辦公桌像實驗室、浴室像化糞池。 我們銀行的戶頭裡也許有很多零,生活的富有程度,頂多只有一顆星。 我們過得糟,因為沒有學習。Surprise!生活也是要學習的,可惜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學過。 美術課、音樂課、家政課、講兩性的那堂健康教育課,這些課教學生把「生活」過好,你上過幾堂?這些課都用來上英數理化,教學生如何把「工作」做好。這樣長大的我們,自然成為工作超人、生活白痴。如果被丟到荒島,我們第一個反應大概是上網找資料。 四個問題 我當老闆時和一位來應徵工作的年輕人面談,我問他的頭四個問題是: 「有沒有女朋友?」 他說:「我還年輕,想專心拼事業,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去過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我不喜歡出去玩,我喜歡在家研究電腦。」 「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隨便。」 「會做菜嗎?」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為這些答案都展現出專業精神,會為自己加分,於是得意地看著我。 但我連學歷和經驗都懶得問,就跟他拜拜了。 我已經活得夠粗糙了,但就連我都知道:除非是極度專業的人才(比如說實驗室的科學家),一般來說,好的員工,必須先是一個好的情人。工作要做得好,生活品質得高。或是說,好的員工,對生活必須有起碼的興趣。這位應徵者沒有興趣,也沒有謙虛。 他沒有生活能力也就罷了,他還看輕那些能力,覺得自己花錢就可以買到,何必自己學。 花錢可以上好的餐廳,但體會不出美食背後的文化意義。花錢可以坐頭等艙去義大利,但站在競技場中央不會有思古之幽情。 「吃」只需要像機器人一樣張嘴閉嘴。 但「品嘗」就需要用到五官和心。我也曾經張嘴閉嘴過。在美國念書時,覺得讀書最大,其他一切都是浪費時間。有一段時間,我請中國餐廳每晚送便當給我。他們五點送到大樓門口,進不了大門,就把便當放在地上。我六、七點回到家,有時下著雨,就在公寓門口地上,一堆廣告傳單之間,挖出又濕又冷的晚飯。上樓後一邊吃,還一邊翻著課本。十多年後,我的經濟狀況比當學生時好的多,吃的東西卻一樣溼冷。 六、七點窩在辦公室,沒事做了,但也不想回家。跑到附近麵攤上隨便吃碗麵,匆匆又趕回公司,生怕錯過了重要的E-mail。肚子飽了,甚至因為吃得太快而很脹,但味蕾很懶散,心情很空虛。 我也曾是個賭徒,野心勃勃地想:一旦我考上第一志願,或是當上總經理,或是找到天命真女,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那天以後,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了那些快樂的日子,現在苦一點沒關係。繼續做夢吧,王文華。但在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我們都是延遲快樂的高手,擅長讓人生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但聯考制度下長大的我們,後來也都發現:得到第一志願和天命真女之後,他×的,竟然有新的問題!被延遲的快樂不但不生利息,反而連本金都沒有了。 人生不會在未來某個終點線等候,她與你打一個照面,你不抓住她,她說走就走。陪伴你的只剩感嘆,和打不完的玻尿酸。於是我戒了賭,開始用定存的方式,一天一天累積快樂的利息。如果沒有命一把贏到大的快樂,那我就一餐一餐累積小小的幸福。今年以來,我開始講究每一餐。未必要山珍海味,但就算是蚵仔煎,也要細嚼慢嚥。未必去大飯店,但就算是路邊攤,資料也要搜集齊全。 我把每一餐,當做生命給我的一個機會。當我打開餐巾、舉起刀叉,我聽見生命對我說:「你可以透過食物和旅行來認識、享受我。用這種方式你賺不到錢,得不到名,但是快樂卻一點一滴地發生。原汁原味,絕對實在。和愛情相比,食物不會可歌可泣,但至少不會騙你。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 Eat and live Oh, My God!沒有愛情的時候,你就多吃!我飽讀詩書,卻發現這才是真正的醒世箴言! 九月初的周末,晚上十點吃完美食,和一位老友在街上巧遇:「最近忙什麼?」我問。 「忙著補習考金融證照,」他感嘆地說,「沒想到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還要上補習班。」 「有什麼關係?我也在補習。」我說。 「你補什麼?」 「想報一個旅行團,到瑞士學烹飪。」 他愣了一下,然後慢慢笑出來。 Yes,我的老友懂了! 那微笑的源頭是一種醒悟,醒悟到經歷了名、利、愛、恨,到頭來人唯一能真正擁有的,是一顆熱騰騰馬鈴薯。醒悟到天上會飛來很多真、假、虛、實,真正對你好的東西,都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 「報名時別忘了我。」他叮囑。我點頭,就像高中時答應幫他報英文補習班一樣。 對工作,我們都已鞠躬盡瘁。對人生,我們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