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rit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12月21日
公開
6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 是講愛的地方

一份不在婚禮上的家長致辭∼ 萍兒: 爸媽聽到你要結婚喜訊,真為你高興,遠隔千里,我們不能參加你的婚禮,不能在婚禮上獻上我們的家長致辭,這是我們內心的一點遺憾。 但你是我們的女兒,相信你能理解爸媽的一份感受。 那天放下電話,我和你媽沈默了良久-- 我們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 後來,你媽對著鏡子淡淡地說:你看,我的白頭髮又多了,萍兒也該結婚了。 我數著你媽的白髮,那些白髮竟像許多往事,一件一件浮上心頭。 你媽提醒我:還是給女兒寫一封信吧!就算是我們送你的一份新婚禮物。 萍兒,我們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也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女兒,我們不奢求太多,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踏上婚姻之路,走向人生之旅後,能滿懷感恩,一路平安在這裏,給你一個我們的生活體會。 先要告訴你:『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這句話聽起來,很沒有道理,但千真萬確。 這句話是真理、是至理、是多少夫婦、多少家庭(包括我們家) 用多少歲月、多少辛酸、多少愛恨、多少是非、多少對錯,在糾纏不清難解難分的混亂中,梳理出來的一個最後結論。 當夫婦之間開始據理力爭時,家裏便開始布上陰影。 兩人都會不自覺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敵視對方、傷害對方、最後只能兩敗俱傷,難以收拾。 多少夫妻,為了表面的一個”理”,落得負心無情。 他們不知道,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不是算帳的地方。 那麼,何謂『家』,家是什麼地方? 萍兒,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也像許多夫妻那樣,為一點小事爭鬧不休。 那一年為了你小叔的調動問題,我和你媽大吵了一場, 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只是在那個時代我們還缺乏勇氣。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戰友在他孩子的婚禮上說: 『希望你白頭偕老,相愛永遠』時,愛這簡短的字,像春雷響在我心裏。 是的,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該是講愛的地方。 愛一時很容易,愛一生一世卻不容易,這裏面有許多妙處需要我們去總結和體會。 其次我們要告訴你: 『婚姻是個空盒子,你必須往裏面放東西,才能取回你要的東西; 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很多人結婚時,對婚姻有許多期盼,期盼從中可以得到富貴、藉慰、愛情、寧靜、快樂、健康,其實婚姻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空盒子。 走到一起的兩個人,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去給、去愛、彼此侍奉、彼此讚賞,日後,那個空盒子才會日漸豐富起來。 空盒子最先該放的應該是『思念』,思念是一種使我們刻骨銘心的東西。 它是兩個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然後進而關懷,進而疼愛的一種情緒。 『思念』是疲憊時通向家裏的一條小路,是寒冷冬夜裏的一股暖意,是匆忙推開家門後撲面而來家飯香.... 空盒子裏還要放進『藝術』,婚姻生活中的藝術。 在婚姻生活中,需要講藝術的地方無處不在,生氣有藝術,吵架有藝術。 有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了五個孩子,其中之艱難,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 一天,夫妻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吵起來,越吵越厲害,眼看不可收拾了,妻子突然說:『等一下,我要去生孩子了。』 這句話,就是吵架的藝術。 婚姻的盒子裏,除了放『思念』和『藝術』外,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放進去,這有待於你們自己去填補。 寫到這裏想到一位作家說過的一句話:『你們生養他,教育他,你們的責任已盡,而你們給他最好的禮物,是一對翅膀』。 萍兒,這封信,就是爸媽送給你的結婚禮物,我們希望你帶著我們的祝福,快樂的飛翔! 爸爸,媽媽

2007年12月20日
公開
15

台北巿花燈節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744e3ee 2008台灣花卉展 時間:96/12/22~97/1/20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活動網站:2008臺北花卉展[花現樂園] 2008年臺北花卉展主題為「花現樂園」,為了讓參觀的遊客,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中懷念或想像的歡樂園地,在展區的設計上,將利用花卉及各項素材,塑造出舊時童玩與未來幻想的遊樂場,讓大人、小孩都能盡情沉浸在自己私密又歡樂的園地。今年「花現樂園」展場,共規劃為13個展區,介紹如下: (一)夢工場 設置於大安森林公園主要入口草皮區中,利用花卉植物、竹、廢棄電纜等製作造型火山、夢幻彩虹、百花彩菇、竹藝彩蝶、造型蝴蝶等,營造一處屬於大家的夢想天地,創造出更多的想像空間,體驗花卉的活力、魅力及魄力。 (二)茄子遊樂園 利用茄子創造舞動茄城、歡樂摩天輪、茄子國王、瓢蟲屋等,邀請大家來體驗充滿驚奇與刺激的紫色嘉年華。 (三)飛行樂園 結合花壇、花球等配置,引導遊客到飛行部落格,到達故事的中心,另利用花卉特性,展現宇宙、星河、UFO等意象,使遊客體驗不一樣的外太空。 (四)杯杯樂園 旋轉咖啡杯是大人小孩對於遊樂園共同的記憶,所以利用不同的材質編織成各種造型杯,木板平台作為杯盤,營造不同風貌的遊樂園,來喚起大家坐旋轉咖啡杯的記憶。 (五)親子樂園 利用庭園樹木、宿根性及一、二年生草花,塑造開闊的草坪、曲徑、花壇,呈現優雅的英式庭院景觀,使民眾在繁忙的都市中,提供一處可躺在草坪上看雲、賞星及觀花的外國風味庭園。 (六)奇幻馬戲團 小時候看著馬戲團表演,深刻的記憶仍留存在腦海中,今年「奇幻馬戲團」展區將結合綠雕、裝置藝術、花壇色彩的變化,帶給遊客一段難忘的時光。 (七)海盜船 以海盜故事為展出概念,搭設主題「海盜船」,佈置一座金銀島,加上幾座大砲,演出一場海陸大戰,還有小飛俠故事裡追逐虎克船長的鱷魚也會悄悄地游入展區喔! (八)童玩樂園 利用自然、簡單、環保的素材製作出大人兒時記憶中竹槍、陀螺、毽子、彈珠台、井字遊戲、跳房子與傳統零食等歡樂意象,將傳統文化傳承給下一代,並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九)嘟嘟鎮 嘟嘟鎮是幻想中的車子樂園,把擬人化車子透過趣味性意象,如蠻牛加油站、儷車坊、交通錐休息站、博士輪胎行、脫掉拖吊場、澎澎湯屋等區域串聯,營造車子主題性、故事性及趣味性。

2007年12月18日
公開
43

獎品宅送

獎品宅送

2007年12月14日
公開
42

給太多甜食,是一件危險的事 。

給太多甜食,是一件危險的事 。 (本內容摘錄自《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新手父母出版 人類對食物的喜惡不是與生俱來的。喜歡吃哪些食物是慢慢形成的。嬰兒的味覺宛如一張白紙,要在這張白紙上塗染什麼顏色,決定於離乳期開始的飲食內容。 已經去世的日本醫學博士二木武指出,「在離乳食期曾體驗過各種味道的孩子,他的味覺幅度會變得比較寬廣,而且長大後接觸新的味道,也大多能順利適應。相反地,離乳時期的味覺經歷太少,到了幼兒時期接觸新食物或是第一次碰到的味道,大多會不知所措或拒絕,結果便容易變成偏食。」 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在味覺訓練期間,甜食最好加以控制。由於甜食好吃,所以記住甜味的孩子,容易對這種味道感到滿足,以後便難以適應其他的味道。總之愈早記住甜味的孩子,大多容易會有對味覺遲鈍的反應產生。 在保健所(編按:相當於台灣的地區衛生所)等衛生機關,會教導媽媽在離乳準備期間讓孩子喝果汁,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適應母奶、牛奶以外的味道。但是,並不是不喝果汁就會影響孩子發育。然而卻有許多媽媽有著如此錯誤認知。 深信果汁對孩子發育絕對必要的媽媽,拚命削蘋果、擠橘子汁給孩子喝。等嬰兒稍後長大些,就給他喝市售的百分之百果汁飲料,慢慢到最後就轉換成只佔幾個百分點的果汁甜味清涼飲料了。 T小弟現在一歲六個月。他最愛吃蜂蜜蛋糕和運動飲料與嬰兒食品雞肉飯。吃東西時如果沒有這些食物,他的心情就會不好,餵他吃青菜等食物時,甚至還會把食物亂扔一通。 T小弟亂七八糟的飲食生活,起因於生病住院時,醫師曾建議媽媽:「發燒時可以給他喝運動飲料舒緩一下。」於是媽媽每天給他喝運動飲料。T小弟似乎也很喜歡運動飲料,所以喝得很勤。然而退燒也出院了,他卻只想喝運動飲料,不要喝水或麥茶。 我們建議媽媽:「孩子真的口渴就給他水或麥茶。從今天起開始改變飲食,不要再給他運動飲料或甜食了。」聽到此話,T小弟的媽媽卻說:「很困難,如果這麼做,兒子會抓狂到無法收拾。」 你瞧瞧———T小弟不過才一歲六個月大而已…… 看見T小弟媽媽說話的神情,我腦海裡出現一名十七歲劫持巴士少年犯的母親身影,她說:「我很害怕,我沒辦法說服那孩子。」據說那名十七歲劫持巴士的少年犯,也喜歡吃簡易的食物。 在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當中,出於本能需求,嬰兒即使未經刻意學習也能品嚐出好吃的味道,那個味道就是甜味。一旦習慣甜味,就很難習慣其他味道,所以嬰兒時期不讓孩子品嚐才是明智之舉。可是如前所述,現在的嬰兒在離乳前就開始喝純果汁,稍長大些則喝果汁飲料,最後慢慢喝起加了大量砂糖的果汁飲料。 如此從甜果汁、飲料開始的飲食生活,孩子便不知不覺地朝偏食的方向走。岩手大學名譽教授大澤博,長年研究飲食生活和包括犯罪在內的異常行為。他指出,砂糖攝取過量會增高罹患低血糖症的比率,造就出「容易偏差的孩子」、「沒有元氣的孩子」。 低血糖是指血糖在正常值以下的狀態。通常攝取食物後血糖會立刻上升,但是如果持續不斷吃喝含大量砂糖的果汁或甜點,能讓血糖值降低的胰島素會分泌過多,如此周而復始將會導致低血糖。伴隨而來的症狀就稱為低血糖症。 低血糖的症狀包括:暴力傾向、自閉而不願意開口講話、沒有元氣、無法控制情感、缺乏忍耐力、易怒、時常感覺不安或認為自己常受到威脅、突發性地大吼大叫、有自虐傾向等。這不正是最近「行為偏差孩子」的身影嗎! 即使孩子不喜歡,媽媽也必須努力,讓他嘗試吃吃看 離乳期間孩子該怎麼吃,媽媽多半會認真參考育兒書籍或雜誌,但是一旦離乳期結束,就覺得孩子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了,因此放鬆心情,對孩子的飲食也不再那麼用心。 經過十五年,厚生省於一九九五年修改「離乳的基礎」,增訂了離乳後期到離乳結束的相關建議。可是對於離乳期結束後該吃什麼並未明確表示,而且對幼兒飲食的定義也不具體,以致許多媽媽誤以為孩子可以吃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從味道清淡的離乳食品,突然變成吃跟大人一樣的調味食物,幼兒自然會吃到太多的鹽分和太多的調味料。 另外在離乳食期間,媽媽忙碌或外出時都會準備嬰兒食品,可是一到幼兒時期,就一下子給孩子吃大人吃的加工食品:如馬鈴薯片、速食或炸雞、便利商店的便當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飲食混亂的原因。 在記住味覺喜好的重要時期,給孩子吃含脂肪、鹽分太多的加工食品,也會造成他的口味單一化,這是媽媽必須留心的事。 到了三至四歲時,對於沒吃過的東西或是沒品嚐過的味道,孩子會出現抗拒的傾向,同時也可能出現對首次嘗試的食物說討厭,或是從嘴巴吐出食物的現象。 因此媽媽只給孩子吃他喜歡的東西是不行的。在此時期,應該盡量給他嘗試各種味道。孩子特別討厭的東西,不需要太強迫他,先從稍微討厭的東西開始嘗試,盡可能讓他吃完,這樣做才能培育出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和自制忍耐的心。

2007年12月11日
公開
53

善用蜂蜜 , 寶寶頭好壯壯

長庚醫院護理師 李國英 在國內外都曾經有幼兒食用蜂蜜而致死的案例發生,這是由於嬰幼兒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不能徹底的滅除蜂蜜中肉毒桿菌所釋放出的神經毒素,因此這些毒素有可能在腸道中繼續繁殖,經過吸收進入身體內部,就會破壞脆弱的防禦系統而致病。聽起來蜂蜜似乎是寶寶殺手,不過只要在寶寶一歲以後、腸胃發展成熟之時,把握住食用的技巧,蜂蜜可是會立大功的。究竟,寶寶食用蜂蜜要注意什麼呢?   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蜂蜜甜甜的好滋味,如果你以為蜂蜜只是個清涼甘甜的解渴飲料那就錯了!蜂蜜本身所含的營養成分及功效可是中西醫都十分推崇的,不過在食用蜂蜜時也有許多小細節要注意,特別是寶寶的腸胃敏感,以免弄巧成拙喔! 蜂蜜營養知多少   說到蜂蜜,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補中益氣,並且具有安五臟、和藥解毒、潤腸通便、潤肺止咳、緩解疼痛、殺菌消炎、養心安神、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保肝、癒合外傷潰瘍等功能,同時,因為它具有補中潤燥的功能及滋補脾胃的特性,所以常與其他藥材搭配煉製藥丸。   西醫營養學的觀點則說明,蜂蜜含有七成五左右天然葡萄糖和果糖、百分之十八的水分,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包括鋅、鐵……等,還有微量的維生素C、B及K,雖然含量不高,卻擁有絕佳比例,所以蜂蜜自古以來就成為人們養身健體的好食材,同時也是食療補益的好材料。 吃蜂蜜也有年齡限制   蜂蜜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許多爸爸媽媽在寶寶便秘時,都會想到餵寶寶喝點蜂蜜水,就算不便秘,不少爸爸媽媽也希望藉由蜂蜜水來為寶寶補充營養,同時達到養身的目的。但是蜂蜜是屬於不易消毒完全的食材,往往含有梭狀肉毒桿菌芽胞,當腸道及免疫系統都未成熟的一歲以下的寶寶吃下去之後,會在腸道裏繁殖並釋放出一種神經毒素,引起幼兒肉毒桿菌病,使寶寶的神經肌肉失調,甚至癱瘓呼吸系統,是一種致命的急症。 所以,蜂蜜僅適合一歲以上的寶寶食用,年齡未滿可千萬不要冒險嚐試。 蜂蜜的神奇效能   蜂蜜因為味甘且滋潤,特別適合為體質較虛弱的人解除便秘的困擾,所以當寶寶被“黃金先生”糾纏,無法順利脫身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試試蜂蜜水神奇的功效。   此外,蜂蜜有潤肺滋養的作用,常被使用在止咳化痰的藥方上,因此,當寶寶感冒久咳不癒,爸爸媽媽也可以請出蜂蜜來幫忙。若寶寶因為久咳或哭到聲啞,蜂蜜也有潤喉爽聲的特性,再加上蜂蜜含有許多微量元素,對於活化免疫系統很有功益,因此在秋冬感冒流行的季節,蜂蜜都可以說是很好的食材。 高溫烹調易使蜂蜜養分流失   蜂蜜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是其中的營養成份容易因為加熱而流失,所以非常忌諱用熱水沖調或拿來蒸煮炒炸,因此最好用低於攝氏60度的開水沖調。在製作料理時,也最好是烹調完成後待涼,再加入蜂蜜調味,同時在加熱含有蜂蜜的餐點時,也最好採用隔水加熱的方式,才能保有蜂蜜的營養價值。 吃蜂蜜真的可以治療黃疸嗎?   本草綱目裏提到,蜂蜜有清熱、補中、解毒的功效,因此長輩們常會想用蜂蜜水來解胎毒、淡化黃疸,但一般而言,大部份的寶寶黃疸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特別處理,而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再加上蜂蜜並不適合未滿一歲的新生兒食用,所以並不適合用蜂蜜來退黃疸或解胎毒。而一歲以上的寶寶若發生黃疸現象,如果初步排除是β胡蘿蔔素攝取過量,多半是有其他病理原因,這時候蜂蜜就未必管用了,要儘快就醫以對症下藥,才能早日康復哦!   另外,蜂蜜甜度高,所以最好酌量餵食,以免養成寶寶重甜口味的飲食習慣,同時因為一歲寶寶已長牙,更要注重口腔保健,避免蜂蜜的甜度讓寶寶蛀牙了。 (育兒生活雜誌)

2007年12月10日
公開
50

YOYO 上爬爬

2007年12月08日
公開
47

中壢 奇哥

奇哥(中壢廠),12月份特賣會如下~~ 中壢奇哥特賣會訂於12/8~12/15共八天 地點:桃園縣中壢市自強二路2號奇哥童裝工廠 時間:上午10:00--下午18:00 電洽:(03)452-7143 特色: *嬰兒及兒童用品1折起 *方便停車(外面很多空位) *只能付現金,不能刷卡 *居家服及、出服、日用品、推車及安全坐椅、、等 *建議不要帶小朋友去,因人潮多,比較不方便~ ※中山高南下→中壢.大園交流道下來→順著中園路直走到底→左轉中華路直走第三個紅綠燈→左轉自強一路(中壢工業區牌樓)→直走100公尺→右轉自強二路→往前50公尺→就到了※奇哥童裝特賣會※(路邊有特賣旗幟) 高速公路路線:中南部北上媽咪 ※中山高北上→中壢.大園交流道下來→右轉中園路直走到底→左轉中華路直走第三個紅綠燈→左轉自強一路(中壢工業區牌樓)→直走100公尺→右轉自強二路→往前50公尺→就到了※奇哥童裝特賣會※(路邊有特賣旗幟) ※北二高南下→東西向2號公路(往中正機場方向)→接中山高南下→中壢.大園交流道下來→順著中園路直走到底→左轉中華路直走第三個紅綠燈→左轉自強一路(中壢工業區牌樓)→直走100公尺→右轉自強二路→往前50公尺→就到了※奇哥童裝特賣會※(路邊有特賣旗幟) ※北二高北上→由新竹系統接中山高→中壢.大園交流道下來→右轉中園路直走到底→左轉中華路直走第三個紅綠燈→左轉自強一路(中壢工業區牌樓)→直走100公尺→右轉自強二路→往前50公尺→就到了※奇哥童裝特賣會※(路邊有特賣旗幟)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43

時間感,從爸媽作息開始

【文�柯寶絢 (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寶貝動作慢,在剛出生的頭幾年感覺上是「好事」,只要在爸媽眼皮下,幾乎都來得及阻止寶貝突如其來的頑皮,譬如四處倒水或者是觸碰危險物品。不過上學之後,在時間追趕下,壓力緊接著而來,親子關係也常因為一個催快一個慢慢來而緊張。其實,只要慢得「有技巧」,慢吞吞寶貝也可以成為時間的主人。 只要慢的「有技巧」,慢吞吞寶貝也可以成為時間的主人。(攝影�楊惠民) 5歲的時間感逐漸明確 寶貝3歲左右開始有時間觀念,知道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晚上。使用詞彙時,也慢慢加入時間相關的詞,譬如「昨天」或者「明天」;但他們並不十分清楚什麼是昨天,即使是上禮拜去動物園玩,也可能說成是「昨天」的事。 一直到5歲左右,時間感逐漸明確,早上起床他會自動跟媽媽說聲Good morning,如果媽媽說:「吃完午飯再帶你去公園玩」,寶貝也能耐心等待。 看錶需要先認得阿拉伯數字,並瞭解數字的大小順序,甚至是5的倍數的加法和乘法,這大概要6歲才能勝任。6歲之前,精確的「10分鐘後再吃點心」寶貝可能沒辦法瞭解,這時就要藉助鬧鐘提醒。多次的10分鐘等待,寶貝就能逐漸建立「10分鐘」的生理感覺,慢慢地他自然能瞭解10分鐘比3分鐘要久、10分鐘大約是多久、他在這時間內可以做哪些事。 規律生活有助於建立時間 寶貝對理解抽象的幾點幾分較為困難,他們的時間概念通常與具體的生活事件和大自然有關,譬如天黑就是「晚上」,天黑時吃的飯叫做「晚餐」,爸爸回家時就會吃晚餐,吃完以後玩一下下就準備洗澡睡覺,睡醒了「明天」就來了。 規律生活有助於寶貝建立時間感。爸媽可以觀察:由於白天黑夜更替相當規律,所以寶寶學會早上和晚上,相對地比較容易。所以請爸媽從小儘量配合寶貝的作息(而不是讓寶貝來配合我們),該幾點睡、幾點吃飯就確實執行,先幫寶寶植入一個準確的生理時鐘,這樣他就會在規律的時間醒來。 有了規律的生活,爸媽以事件教導時間感也比較容易,譬如「早上醒來,吃的牛奶麵包是早餐」。而不是一下子早起有吃早餐、一下子睡太晚直接吃午餐,這時寶貝很容易混淆:「早上」為什麼不見了? 效率是慢吞吞的特效藥 寶貝的慢動作,或許受限於天生氣質,譬如適應時間比較長,或者注意力分散度低;當寶貝正在專注玩車子,即使爸媽在旁邊催促著:「趕快換衣服,我們要出門囉!」也可能不動如山,因為他根本充耳未聞。所以爸媽要抓住寶貝的tempo,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他做好準備,才不會每次「皇上不急、急死太監」。 另一個可能是因為缺乏練習。有時候趕時間,爸媽實在沒辦法讓慢吞吞寶寶自行打理好吃穿,只好快手快腳地幫他餵飯穿衣。雖然節省了時間,但也犧牲掉不少寶貝練習的機會。熟練也是加快行動的方法之一,趁著假日有空的時候,請爸媽多讓寶貝自己動手,以後才會愈做愈快。 有時候寶貝的拖拖拉拉,是因為做事情的步驟不夠精練,譬如穿鞋子時,沒有先分辨左右腳,或者在第一時間就將腳趾頭儘量往鞋子前面塞,所以後面要花費許多時間調整。爸媽可以給點技巧指導,像是先將左右腳排好,告訴寶貝:「鞋尖突出來的是要裝大腳趾,要擺在中間。」減少錯誤動作拖延的時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學前教育雜誌》12月號】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31

幼兒2歲應戒奶嘴

蘋果日報副刊報導∼∼ 許多爸媽在孩子1、2歲時,都會面臨孩子戒奶嘴的問題,怕太慢戒會影響寶寶的牙齒、嘴形發展;但戒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有哭鬧、晚上不睡覺的情形,對親子雙方都是折磨。其實,幫寶寶戒奶嘴的方法,同時要顧及到他的心理需求,成功機率較大,我們請專家來教你怎麼做。報導╱劉燕美 攝影╱楊明龍 橘子兒童牙科專科醫師林書豪表示,一般建議幼兒2歲之後就不要吃奶嘴,否則會對牙齒及齒列骨骼產生影響,牙齒方面常見的情形為上門牙外凸、下門牙內縮,而齒列骨骼方面則是產生開咬的情形,也就是因骨骼變形而產生上下齒無法密合的情況,雖然都可藉由牙齒矯正恢復正常,但如能事先預防,將為家長省下一大筆費用。 不養成吃奶嘴習慣 寶寶難戒奶嘴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安全感因素。從事幼教20多年的佳欣托兒所中正分所所長廖麗文表示,嬰兒期的寶寶不管是用母乳或奶瓶餵食,當他進食結束時,自然會將媽咪乳頭或奶瓶用舌頭推出,此時就不需要給奶嘴替代,如果有哭泣、吵鬧等情形,建議耐心的用擁抱、哼歌等方式安撫,盡量不要建立吃奶嘴的習慣。 戒奶嘴方法 對於奶嘴已產生安全感依賴的寶寶,建議以循序漸進方式,從減少寶寶對奶嘴的接觸機會做起,若操之過急,寶寶可能會發展出吃手指,或咬玩具、毛巾等替代行為,衍生的衛生問題將會更令人困擾。 奶嘴不隨身掛 有些家長會將奶嘴別在寶寶的衣服上,但這會增加他隨時將奶嘴塞口中的機會,反而會更難戒除。 減少用奶瓶 孩子有足夠的抓握力時,可用學習杯取代一般奶瓶,8個月~1歲以上的寶寶,可練習使用吸管來喝牛奶或喝水,減少因吸吮動作而產生的安全感依賴。 嬰幼兒學習杯吸吮口有多種形式,一般3個月以上就可開始選用,從奶嘴、鴨嘴到吸管式,可配合小寶貝年齡漸進式使用。 轉移注意力 《育兒生活》雜誌主編陳素華建議,白天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減少寶寶因為無聊而不斷吸奶嘴,如帶寶寶出門、玩遊戲、說故事等,可讓他忘記要吃奶嘴這件事。 Tips 因為1歲多的孩子喜歡探索,帶小寶貝出門,外界不熟悉的人、事、物,將令他忙得忘記吃奶嘴。 取代物 口欲取代 陳素華表示,口腔期的寶寶,還是要適度滿足他們的口腔欲望。若寶寶因為吸不到奶嘴而哭鬧不休,父母可先給他擁抱安慰,若情況未改善,可考慮以牙餅、水果或固齒器類的玩具替代。 Tips 牙餅可磨牙,減少牙床不適,且有適量營養素,可依寶貝年齡挑產品。 玩具取代 睡前要吸奶嘴的寶寶,大多是因安全感因素,建議用娃娃取代,或賦予娃娃英雄色彩,可保護孩子入睡。 Tips 絨毛娃娃常跟寶貝親密接觸,可放在黑色塑膠袋內,置於豔陽下曝曬1~2時即可,減少塵蟎數量。 選擇法 喜好選擇 1、2歲該戒奶嘴的幼兒,已有相當程度的語言發展,可和孩子溝通,鼓勵他不吃奶嘴就可選擇一個喜歡的小物品,如貼紙、小印章等,做為獎勵。重點是讓寶寶覺得他是有選擇的,他「願意」放棄奶嘴。 嫌惡選擇 家長可在寶寶要求吃奶嘴時,告訴他奶嘴被他害怕或討厭的動物如大怪獸吃掉了,問他要不要一起找大怪獸要回來。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讓他自己選擇不要奶嘴,也不會造成親子間敵對狀態。 小叮嚀 奶嘴勿吸整夜 很多寶寶睡前會吵著要奶嘴,家長還是要多一些耐心反覆安撫及陪伴孩子,必要時可跟孩子商量,讓他吸一下就要停,盡量避免寶寶吸著奶嘴睡著,因為長時間整晚含著奶嘴會嚴重影響牙齒生長。此外,1、2歲的幼兒可能會有「選擇」不要奶嘴,卻事後反悔的情形,父母還是要多鼓勵寶貝,也別忘給自己打氣。 專家說 如果該戒奶嘴的寶寶奶嘴咬壞了,建議不要買新的替代,舊的破損奶嘴口感不佳,又得不到新的,自然寶貝就會自動放棄奶嘴了。 在幼幼班2歲左右的孩子,約1╱6有吸手指習慣,多屬口腔期未獲滿足而衍生的替代行為,所以幫寶貝戒奶嘴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或過於嚴格。 以上資料來源∼蘋果日報http//1/....../...

2007年11月25日
公開
6

YOYO 上爬爬

2007年11月24日
公開
12

台哥大變資費

台哥大變資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