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Karen ◕‿◕

日期

#Tag

10 ∼12個月嬰兒 早期教育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27

10 ∼12個月嬰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除了在日常生活,不斷引導小兒觀察事物,擴大小兒的視野外,可培養小兒對圖片、文字的注意、興趣,培養小兒對書籍的愛好。    教小兒認識實物,圖片,把幾種東西或幾張圖片放在一起讓小兒挑選、指認,同時教小兒模仿說出名稱來。也可以在嬰兒經常接觸的東西上標些文字,當嬰兒接觸到這些東西時,就引導他注意上面的字,增加他對文字的注意力和接觸機會。 外出時,可經常提醒他注意遇到的字如廣告招牌、街道名稱等。應盡早讓嬰兒接觸書本,培養小兒對文字的注意力。教小兒識字應在快樂的遊戲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而不應該給孩子施加壓力,硬性規定必須每日記多少字,以免造成孩子牴觸心理。    2、聽覺訓練。    積極為嬰兒創造語言環境,可促進嬰兒更多聽到語言,熟悉語言和漸漸理解語言。用語言逗引嬰兒活動和玩玩具,聽磁帶,觀看周圍的人物交談,唱兒歌、唱歌曲給嬰兒聽。和小兒咿呀對話。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站立練習。站立練習時,要注意保護好小兒,循序漸進,逐漸延長站立時間。    (1)兩手扶站。當小兒兩手扶站較穩時,可訓練一手扶站,可讓小兒一手扶站,另一隻手去取玩具 。    (2)練習獨站。成人可雙手扶著嬰兒的腋下,讓嬰兒背和臀部靠牆,兩足跟稍離牆,雙下肢稍分開站穩,然後慢慢放手,並拍手鼓勵小兒獨站。    2、起立練習。教嬰兒從俯臥位雙手撐起身體,再雙腿跪起來,呈爬姿,抓住欄杆站起來。    (1)從站位至坐下。嬰兒扶站位,用玩具引導小兒慢慢坐下,教小兒從站位扶著欄杆慢慢坐下,而不是一下子摔坐下。    (2)站穩練習。    ①讓小兒先觀察一下不倒翁玩具,推一下、站起來的樣於,然後對小兒說:"你也像不倒翁一樣,把你推一推,你就站起來。"成人讓嬰兒站好,用一隻手在嬰兒軀幹一側輕輕推一下,使他失去平衡,另一隻手擋住嬰兒另一側身體,並幫助小兒恢復到站位,成人應在輕快地遊戲氣氛中和嬰兒進行練習,鼓勵表揚嬰兒,以訓練小兒平衡感。    ②將嬰兒扶站好,並把嬰兒感興趣的玩具置於嬰兒身體一側,鼓勵他盡可能彎曲身體去拾取玩具,左右側交替練習,可增強嬰兒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3、行走練習。    應循序漸進。剛開始練習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防止小兒跌倒,減少他的恐懼心理,使他樂於行走。    在學走期間盡量不要靠"學步車"一類工具幫助,以免小孩形成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可拉著小兒的雙手訓練其邁步,或讓小兒扶著欄杆或床邊邁步走,還可用較長的圍巾從嬰兒前胸、腋下圍過,成人在孩子後方,拉緊圍巾,讓孩子練習獨立走步。    孩子會獨走數步後,可在小兒的前方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訓練他邁步向前取,或讓嬰兒靠牆獨站穩後,成人後退幾步,手中拿玩具,用語言鼓勵嬰兒朝成人方向走去,小兒快走到成人身邊時,成人再後退幾步,直到嬰兒走不穩時把嬰兒抱起來,誇獎他走得好並給他玩具。    4、手部動作訓練。    (1)訓練小兒手的控制能力。在小兒能夠有意識地將物品放下後,訓練小兒將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讓小兒將小木塊放到一個小盒子中,將小粒的東西拾起來放進小瓶中。還可給小兒選擇一些帶孔洞的玩具,讓小兒將一些東西從孔洞中投入。    (2)訓練小兒用手的能力。可通過遊戲,成人示範,教小兒學會手的多種用途。比如把木塊搭起來,打開或蓋上盒蓋、瓶蓋,拉電燈開關線,用筆畫線條,用手翻書,按按鈕、扔皮球,拾東西,模仿用手推玩具火車,拿勺子在碗中攪拌,用勺吃飯,用手挖摳東西等等。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白天睡眠次數可逐漸減至每日2次,每次睡眠時間2小時。每天應定時讓小兒上床睡覺,睡眠前不要引導小兒過分地興奮,此時小兒能理解成人部分語言,可預先告訴小兒您的安排,如母親與孩子遊戲,說:"我們把玩具收起來,要睡眠了。"然後收拾玩具,抱小兒上床睡覺。    2、飲食。隨著小兒年齡增長,餵養次數每日可逐漸減到4∼5次。定時進餐,有助於消化系統有節律地工作,進餐時要有固定的坐位,訓練進食自理的能力,如讓小兒自己用手拿餅乾吃,獨自抱奶瓶吃奶、用杯喝水,試著拿湯匙舀東西吃。 3、大小便。教小兒在大小便前有所表示,如在大小便前發出"嗯嗯"聲音。    4.穿衣服。教小兒配合成人穿衣、戴帽、穿襪、穿鞋等,這不僅能培養小兒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強化左右的方位意識。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    此時,嬰兒已經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對周圍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興趣,有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長每天也應當抽出一定時間和小兒一起遊戲,進行情感交流。    一個樂觀向上,充滿愛心的家庭氣氛,會使小兒幸福開朗,樂於與人交往。家長還應經常帶小兒外出活動,讓小兒多接觸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接觸社會,從中觀察學習與人的交往經驗,在小兒與人交往過程中,應繼續培養文明禮貌的舉止、言語。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主動發音和模仿發音,積極為嬰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習用 "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如成人問"這是什麼?"讓小兒回答。鼓勵小兒模仿父母的表情和聲音,當模仿成功時,親親他,井做出十分高興的表情鼓勵他。

『2008櫻桃小丸子卡哇伊主題樂園』 97/1/19-3/2

2008年01月19日
公開
26

身在都市叢林的您,還在煩惱今年寒假及春節,不知道該帶小朋友去哪兒玩嗎? 『2008櫻桃小丸子卡哇伊主題樂園』將於97年1月19日~3月2日,在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盛大展出。 遠從日本靜岡縣的櫻桃小丸子主題館搬運過來,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另外更添加了許多新的主題設施,保證讓您有一個難忘回憶的愉快假期。 @@台北《櫻桃小丸子卡哇伊主題樂園》@@ •活動官網:http://www.chibimaruko.com.tw • 活動期間:2008年1月19日~2008年3月2日 • 開放時間:上午9:00 ~下午17:30,除夕休園 • 活動地點: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 北市汀州路三段2號(捷運台電大樓站五號出口) •票價說明:全 票 350元 (12歲以上) 半 票 300元 (12歲以下,120公分以上兒童 ) 優待票 180元 (120公分以下90公分以上兒童65歲以上老人,持有殘障手冊)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item&f=exhibit&IT_NO=CEAA05-A17733708(網路優惠票價) 一、主展覽館: 1.櫻桃小丸子主題館: .櫻桃小丸子等相關主題人物26名之詳盡背景介紹、 .友藏爺爺的詩詞俳句、 .原作者之手稿展示、 .小丸子家居場景、 .小丸子故鄉日本靜岡縣清水市名勝及當地名產之介紹, .小丸子時代廟會場景、提供日本廟會童玩,供小朋友體驗另類童年生活, .設置小丸子學校場景,可盡情嬉戲。 2.櫻桃小丸子親子互動展示館及DIY學習區:  多項DIY商品如砂畫(需酌收材料費)等,可以在現場動手做做看,並帶回家做紀念。 3.櫻桃小丸子主題人偶表演舞台: 小丸子家族人偶秀也會出奇地現身和您互動及拍照 二、多功能館: 櫻桃小丸子親子遊戲區:多項大型小丸子主題之氣墊設施 三、中央廣場: 櫻桃小丸子實景拍照場景:有人形立牌是照像的好地方,也可跑跑跳跳、盡情嬉戲。 四、美食廣場區: 櫻桃小丸子主題商品紀念區:販售櫻桃小丸子周邊商品,讓您到此主題遊樂園之後,亦能夠把您最喜愛的小丸子系列商品帶回家。 五、遊樂器材區: 多項親子遊樂器材(任選二項設施券):歡樂碰碰車、汽車衝鋒隊、旋轉木馬、卡通飛行船、沙漠風暴、童話列車、海盜船

《媽咪寶貝》教出勇敢女孩、貼心男孩

2008年01月16日
公開
27

男孩女孩有先天上的差異,但Lawrence J. Cohen認為後天的教養、文化和教育可以放大或縮小這些天生的差異,而我們的社會傾向放大這些差異,導致男孩不懂得表達情緒,女孩則缺乏力量。作者提供的遊戲式教養方式則希望幫助男孩學習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讓女孩更勇敢。 男孩女孩的根與翅膀被損壞了…… 親職工作一直來都被描述成是賦予孩子根基和翅膀的歷程。在遊戲式教養的用詞中,加滿孩子的杯子是一個象徵,隱喻為植物澆水讓根可以扎深,或是餵養小鳥讓牠的翅膀可以翱翔。每個孩子都需要有加滿的杯子;每個孩子都需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男孩和女孩被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待,損壞了他們的根與翅膀。遊戲式教養的目標是改正一些這種錯誤。因為女孩的自由探索易受抑制,她們需要幫忙才能伸展翅膀,探索這個廣闊的世界,發現她們的力量之屋。因為男孩常得孤伶伶地面對自己的感覺,而且喪失了許多擁抱和照顧帶來的舒適,他們需要額外的幫忙才能向下扎根。 之前在第3章提過愛之槍的遊戲能幫助男孩在人與人的層面連結(編按:本文中的連結(connect or connection)一詞指的是(建立)情感上的連結、連繫,而人與人之間據此發展出親密關係),不必陷入一成不變的開槍和殺戮劇本當中。雖然我跟男孩、女孩都玩過愛之槍的不同版本,但我更常和男孩玩這個遊戲,因為男孩需要更多鼓勵來連結。基於同樣的理由,我雖然會在和男孩角力時鼓勵他們的自信,但我會確保我對女孩的力量與自信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有趣實驗:人們依照性別來對待嬰兒 我在研究所時印象最深刻的學習之一是一系列我稱為桌面上實驗的研究,目的在瞭解人們依照性別來對待嬰兒的不同方式。每一個人所看到的嬰兒都是同一個,但一半的人被告知他是男嬰,一半被告知是女嬰。這樣一來研究者就可以知道他們回應的方式並不是因為男嬰與女嬰的微妙差異。其中一個研究讓只穿著尿布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和受試對象在同一個房間裡。另一個實驗,受試者會聽到隔壁傳來事先錄好的嬰兒哭聲。研究者偷偷地觀察受試對象對嬰兒的反應, 測量他們讓嬰兒探索的程度、當嬰兒「醒來」時多快去抱他,和他們互動的多寡。 當大人認為嬰兒是女孩時會較快去抱他,也會和他有比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認為嬰兒是男生,會等比較久才去安撫,但會鼓勵男嬰做比較多的探索和運動。換句話說,只有對女孩提供支持的根基;只有男孩才被允許伸展翅膀。根本不受真正性別的影響。約翰及珊卓拉•康得利(John and Sandra Condry)讓成人看一個九個月的嬰兒對不同玩具的反應。大家看的是同一捲錄影帶,但有些被告知嬰兒是男生,有些則是女生。受試者評定嬰兒的情緒及等級。當嬰兒看到盒蓋打開後玩偶跳出的玩具時大哭了,被告知是男嬰的受試者認為那是生氣,被告知是是女嬰的受試者則認為那是恐懼。難怪在孩子長大時,男生會容易被處罰,而女孩會容易被過度保護。 對男女的不同對待與限制 這些研究說明了男女從出生開始就受到不同的對待。他們不僅是受到不同的對待而已,他們也受到了限制,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女孩得到安慰,但不被鼓勵冒險或探索;她們需要遊戲式教養來培養力量和信心。男孩可以探索,被鼓勵勇敢,但卻在害怕、寂寞或難過時必須自處。事實上等到長大後,他們不只被放下自處而已,還會因為表達情緒而受到處罰。男孩需要的遊戲式教養則要特別注重連結和感受。 當我對成人團體演講時,我常會問他們,男孩子令你困擾、不知所措或是激怒你的地方在哪裡?我得到的回答都是:「他們不講話。」「他們很封閉。」「他們從不分享他們的感受。」解決之道很簡單:連結、連結、連結。用遊戲的方式。而女孩的也一樣簡單:培力(編按:培養力量)。 邁拉及大衛•沙德勒(Myra and David Sadker)寫了一本影響深遠的書《平等的缺口》(Failing at Fairness),談到學校如何提供給女孩較少的資源。高一的老師在女孩去問問題時直接給她答案,而當男孩去問同一位老師時,老師則要他再想想答案是什麼。沙德勒認為學校欺騙了女孩,讓她們以為自己在數學上可以和男孩發展得一樣好。我同意,但我認為他們錯過了另一半的故事。女孩得到的是溫暖但無法展翅,男孩獲得高期待但是必須自己解決問題、缺少感情的支持。老師應該要說的是,「讓我們一起解決問題吧。」 天生的性別差異並不大 持平而言,男孩和女孩遊戲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樣。男孩偏向運動,女孩扮家家酒。我不斷聽到父母告訴我:你給女孩一輛消防車,她會把它包在毯子裡、哄它睡覺。給男孩任何東西,他就把它變成武器。就像任何性別差異,這些差異都是一般性的。男人一般來說比女人高,但我們都看過矮的男人和高的女人。有些男孩喜歡扮家家酒而不是比力氣。女孩也是。 男女孩不同的遊戲方式,有人認為這表示他們天生不同,有人堅持這是學習得來的。這些都對。多年的性別研究可以歸納成一句話:天生的性別差異確實存在,但並不大。教養、文化和教育可以縮小或放大這些天生的差異。而我們的社會則傾向於放大。 女孩的力量受到輕視 男孩不被鼓勵親密 親密和自信應該是每一位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女孩的力量受到輕視,她們被鼓勵要「乖巧」、要「對別人好」,重視關係勝於成就。如果她們不符合期待,則會被冠上一些稱號,暗示她們不是正常的女性:惡女、男人婆、強勢、歹客(指同性戀者)。同樣的,男孩不被鼓勵親密,取而代之的是過度強調競爭性、魄力、成就和實力。只要看看男孩能與別人連結時被形容的字眼:和母親親近的叫做乳臭未乾,喜歡與女孩玩的叫娘娘腔,尊重伴侶的叫怕老婆、懼內、沒骨氣,想要擁抱或與其他男孩牽手的叫同性戀,喜歡上學的叫書呆子。 遊戲反映了性別角色 如果世界上沒有偏見和不同待遇,男孩女孩遊戲的方式會完全沒差別嗎?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在現今社會裡孩子的遊戲反映了他們周遭的性別角色。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男孩和女孩看到蟑螂的反應。很多女孩,即便女性主義已經出現了數十年,看到蟑螂仍然驚聲尖叫,演出無助、可憐、無能和恐慌的劇碼。而男孩呢,即便他們的父親是新時代會換尿布的敏感男人,也會把蟲子立刻打死、壓扁、碾碎,最好再加上毀滅性武器的聲效。兩者都非理性的回應。它們是性別刻板角色的放大。在此同時,害怕蟑螂的男孩和踩踏蟑螂的女孩可能會因為和別人不同而被嘲笑。 幾年前我和女兒還有她幼稚園的一個男孩玩。他們在玩有關騎士、公主和龍的幻想遊戲。即使我女兒比她的朋友強壯有自信,騎士還是得不斷地去解救公主。我記得我在心裡嘀咕:他們從哪學來這種東西的?我試著讓公主去拯救騎士但沒有用:孩子以遊戲來試驗大人角色(包括性別角色),才能理解男生或女生是什麼意思。某方面來說這些角色在過去幾年產生了劇烈的變化。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它們從石器時代以來幾乎沒什麼改變。 有件事我一直覺得不解,為什麼下午茶玩具組要包裝成粉紅色,盒子上還有女孩的照片。他們知道如何讓男生玩扮家家酒、讓女生玩機器人的,可是他們寧可不要。即使可能會有兩倍的銷售量也不構成動機嗎?當然,孩子玩不玩下午茶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吧。或者它是呢?有一個研究發現,女生小時候若是沈浸在刻板印象中比較屬於女孩子氣的遊戲,她們後來在學校中數學和科學的成就會低於其他的女生。我們也可以推測出玩具長期來說可能也同樣地限制了男生。 遊戲式教養的處方,是坐到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玩。不管玩什麼遊戲,我們可以特別努力來與男孩連結,培養女孩的力量,這樣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長出根與翅膀。 陪孩子玩芭比/格鬥戰士的理由(即使我討厭它) 我的女兒是兩個忠實女性主義者的後代,有一段時間卻非常喜歡玩芭比和迪士尼電影中的女英雄娃娃。謝天謝地,她快要大到脫離這個階段了。我很討厭跟她玩芭比,既無聊愚蠢,又違反我的核心價值。但有時當我的女兒要求時,我會跟她玩。孩子既然透過遊戲來理解世界,女孩當然也會非常需要弄清楚芭比所代表的這些領域:體型意識、服裝、化粧、愛美、浪漫情調等等。女孩接收的所有這類訊息既困惑又誤導人心、削弱了女孩的力量,她們需要我們幫忙弄清楚。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協助男孩瞭解他們接收了哪種競爭及攻擊行為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不管父母多討厭男孩們攻擊性的遊戲,還是得加入他們。 文化削弱女孩的力量 很多作家感嘆我們的文化削弱女孩的力量,特別是當她們接近青春期時。這個時期的女孩對世界及自己的理解會經驗到一種分裂,特別是對自己的外表。這種對女孩外表不切實際和扭曲的期待,以及對美的觀點,把女孩囚禁在無力感的堡壘之中。如果外表很重要,而自己看起來就是不對勁,那麼情況就相當悲慘。《拯救奧菲莉亞》(Reviving Ophelia,中譯本平安出版)的作者派佛(Mary Pipher)談到就在女孩翻閱時尚雜誌的幾分鐘內,她們的自尊便明顯降低。如果你女兒也讀這類的雜誌,和她一起討論其中的問題。不要讓這些影像有機會發揮它們的誘惑力,讓孩子能從你這裡獲得一些想法,一些構築現實的基石。 幫助女孩培養力量 要如何幫助你的女兒培養力量呢?你和她一起玩芭比,做一些變動。讓娃娃們有活力一些:跳舞、穿著奇特、說一些令人訝異的話。我喜歡讓一個娃娃扮演原來它刻板的性別角色,讓另一個較有力量的娃娃勇敢地站出來。「我是女性化的警察,你看起來不夠像女生!」「不用管我;我喜歡跑跑跳跳,你不能阻止我。」我也會引入非愛情、浪漫和婚姻的情節,因為這些都是女孩遊戲和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迪士尼卡通裡以男性為主角的,處理的議題都是自我追尋,像皮諾丘,而以女性為主角的最後都以羅曼史收場,像小美人魚、白雪公主和睡美人。 鼓勵女孩冒險、吵鬧、勇敢、鍛鍊體能和自我肯定。我們要對抗「強壯的女人不是合宜女性」的想法。這可能需要我們,特別是母親,仔細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和自己對角力和打鬥遊戲的禁忌。 將現實注入男孩的戰爭遊戲 同樣的道理來看待男孩的戰爭和戰士遊戲。我要克服自己的和平主義和溫和個性才能投入男孩的打殺與毀滅性戰爭遊戲中。我注入一些現實到遊戲中──「哎喲!那一定很痛」,再盡量注入一些連結的元素。遊戲式教養的方法是先加入遊戲,逐漸讓孩子脫離那個他們卡住的地方。父母的生氣、教訓和拒絕會讓孩子把我們也關在高塔之外。如果把問題留給孩子自行解決,等於是把他們交到行銷業、廣告和娛樂企業的手裡。這些公司迫不及待地想要填滿父母所留下的缺口。 競爭是另一個對男女孩及父母來說十分混淆的區塊。女孩較可能放棄盡全力,或無法享受勝利的滋味,因為她們為失敗者感到難過。男孩則被期待要在乎勝利超乎友誼。我在女兒的足球隊中看到這種清楚的差別。有一次她的隊伍要和同校的另一隊比賽,也就是她得對抗自己的朋友。這些女孩十分擔心兩隊的比賽,她們許願下雨或下雪,想辦法避免在友誼中烙下競爭傷痕。當我跟另外一位家長提到這件事時,她則描述了她兒子棒球隊的情況。當他們被安排要和朋友及同學比賽時,他們並不會祈禱降雨。兩方都期待這場對決。幾週的時間裡他們互相奚落和嘲笑對方,在午餐時坐成兩邊,發誓要在球場上打倒對方。男孩間這樣的嘲笑也十分令家長不解。男孩用嘲笑,甚至互打來表示對彼此的親近,特別當更直接的表達情感在男孩三、四歲時就被禁止。這樣的嘲笑和互相洩氣也造成了真實的痛苦和恐懼。 我並非主張女孩應該更像男孩,或男孩應該更像女孩。舉對蟑螂的反應為例(碾碎它或尖叫逃開),答案應該介於中間。在我們的幫助之下,男孩可以保有力量但同時也懂得連結,女孩則得以在連結的同時擁有自己的力量。 內文摘錄自�《遊戲力─陪孩子一起玩出學習的熱情與自信》,遠流出版 摘錄整理�施娟娟

生活自理強,寫字真簡單

2008年01月15日
公開
25

【文�柯寶絢(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有別於過去父母總是儘早讓孩子提筆寫字,現在爸媽教養知識豐沛,反而擔心寶貝太早握筆,而傷害了還沒成熟的小肌肉。其實只要不限制寶貝字體大小或者握筆的正確度,讓寶貝像畫畫一樣快樂地寫字,也是OK的。 1歲模仿.3歲塗鴉.5歲寫 寶寶1歲以後模仿力大增,他們喜歡學爸媽拿著筆寫字,但通常只能像拿湯匙一樣,用整個掌心握住筆,而且除非是使用筆芯柔軟的粗管彩色筆,不然畫起來並沒有什麼力道,只能露出淡淡痕跡。 慢慢地,他們開始能在紙上畫出線條,甚至是一個又一個螺旋構成的圓,約莫2歲半到3歲之間,寶貝就能仿畫橫線,甚至畫出只有頭和四肢的蝌蚪人。 5歲左右,寶貝的觀察能力更細緻了,小肌肉的力道和靈活度也大幅增加,有些孩子仿照大人主動嘗試使用3指握筆法,雖然姿勢不一定標準,但如果爸媽要求寶貝模仿寫幾個簡單的字,已經難不倒他們了。 生活自理,為寫字做準備 太早讓寶貝寫字,的確會因為虎口肌力和穩定度不夠,而造成寶貝的手部負擔;寶貝可能不自主地連無名指、小指甚至手腕都一併用上,卻寫得又慢、手又容易累,不小心還把紙寫破了。一般建議3歲以後再練習握筆,4∼6歲學習寫字比較恰當。 不過小肌肉的靈活度和肌力,與平日的練習息息相關;不是每個孩子到了3歲就一定適合提筆,同樣地也不能限制3歲以前的孩子絕對不能握筆塗鴉。 要怎樣才能讓寶貝的手部肌肉為寫字做好準備呢?其實生活中處處隱含修練秘笈,只要日常起居讓寶貝多動手生活自理,自然能為寫字做好充分準備。譬如吃麵包的時候,讓寶貝自己捏成小塊,吃飯的時候自己餵,並學習使用筷子夾菜;吃飽飯請寶貝幫忙收拾,並使用牙線和小牙刷刷牙;洗澡完後自行穿上衣服褲子,打開、擠出並蓋上乳液…等,都能默默培育寶貝的書寫能力。 就算寶貝動作慢、做得不盡理想,也應該鼓勵他自己來,因為練習得愈多,動作自然快,肌肉也愈強健靈活,還能同時增強視動協調能力呢! 準備好要寫字8 Yes 要知道寶貝的小手準備好要寫字了沒,以下幾點可供爸媽觀察。如果回答都是YES,也許可以開始教寶貝寫些簡單的字囉! ?寶貝平日喜歡拿筆或者畫畫嗎? ?拿了筆之後,會放入嘴巴裡嗎? ?寶貝會畫「○」「+」,甚至斜線嗎? ?寶貝的視動協調能力如何?能穿珠、堆高9塊積木、3指握湯匙吃飯嗎? ?拿個印章給寶貝,他能好好地蓋在方格裡嗎? ?平時坐姿端正嗎?當手活動時,身體能保持平衡嗎? ?專注力、模仿力OK嗎?平日畫圖或看書時,會不會坐不住? ?寶貝的視覺認知、記憶能力如何?能不能分辨上下左右、前後、裡外?畫幾筆簡單的圖,寶貝會模仿嗎? 從握筆到寫字step by step 塗鴉好開心,紙筆準備 3歲左右,寶貝開始模仿爸媽用手指握筆。趁著這股熱忱,好好地跟寶貝一起塗鴉畫畫。給一張大大的紙,或者一本他專屬的畫冊和無毒的粗色筆或蠟筆,供他盡情揮毫,使寶貝日漸對紙筆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情感,日後學寫字也能當作畫圖般地開心。 欣賞寶貝作品,看到趣 即使爸媽完全看得霧灑灑,但只要問:「你在畫什麼呀?」寶貝就會開心地將他的得意之作介紹一番。儘管寶貝畫的跟實物相差十萬八千里,也不用費心糾正,畢竟寶貝能以他的方式將眼睛看到的、腦海想的具體畫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給他一些鼓勵,試著從他的角度去理解、欣賞,說不定會看出另一番趣味。 聽故事,認得幾個字 寫字之前通常會先認字,2歲以後,當寶寶比較能夠靜下心來聽故事,就可以一邊比著字一邊念,讀久了,寶寶自然認得幾個常用字。在家無聊,爸媽可以拉著寶貝的手一起仿寫日曆或書本上的大字;平日坐公車、逛街時,沿途海報若出現寶貝認識的大字,也可以一人一手伸出食指共同在空中寫字,練習筆畫順序。 《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