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軒♀宸~拔拔

日期

#Tag

控制情緒才是人生所追求的修養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44

點閱人數:人 控制情緒才是人生所追求的修養 (轉載) 以下是13個改善EQ的小秘方,小則保持心情愉悅,大則可以改運喔! 別急!慢慢來 當您面對失敗或頹勢時,千萬別慌了手腳而大發雷霆,試著將注意力放在「就算功敗垂成,至少妳學到了」諸如此類的積極想法上,它會很神奇地舒緩緊繃情緒,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 承認自己錯了,別人對了 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並且勇敢地面對錯誤,絕對是EQ指數向上跳躍一大步的指標。 別被輕易收買 隨時都在面對誘惑的人生,得學會明察秋毫因為小惠的背後可能要付出極大代價,比較安全的應變是,說些「謝謝你的提議,我會仔細思考。」「這個條件很誘人,值得考慮。」等等好聽話,然後改變話題,讓對方知道您真的需要時間好好思考,此舉將使您重掌控制權,不致於做下以後會讓您後悔莫及的決定。 慎選朋友 雖然人生中有許多事由不得您,也許您很難量身訂作一個默契十足的好老闆,但是對於該和什麼樣的朋友往來,您有絕對的主導權,睜大眼睛,選擇真正對您知無不言、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吧!在您情緒失控時,他們會先幫您踩剎車。 學習更明快而果斷 試著用最精煉簡潔的詞句表達您的意見想法,千萬別拉拉雜雜閒扯淡那不僅可能把對方搞瘋,也會惹得自己心煩意亂。 就事論事 女人常犯的毛病是常常人事不分,一面對批評就直覺以為別人和您過不去,不是想當然爾反應過度,就是暗自啜泣療傷,甚至因此而喪失自信,在這一點上,男人比較能理性就事論事的態度,值得學習。 溝通,再溝通 別做個遇事就逃的縮頭烏龜,坦誠面對困境,不厭其煩地溝通,雨過天晴時,您一定會有所學習和成長。 被拒時切忌惱羞成怒 當您的提議被否決時,先耐住性子聽聽對方的解釋,千萬別動不動就板起臉回敬一句:「那沒什麼好說的了。」要知道當您表現得像隻劍拔弩張的刺蝟時,別人也會毫不留情地以牙還牙。 少自作聰明妄下結論 譬如當一個您甚有好感的異性婉拒您的邀約時,別一口咬定一定是因為您太胖或臉上的雀斑讓他卻步,天知道除了他真的有事外,還有上百個非常合理而正當的理由,試著別太小題大作。 學著判斷輕重緩急 生活中要處理的事實在多如牛毛,有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不妨看開些;將心力放在急迫而深具影響力的任務上,要知道通常瑣事最是折煞人,如果不學著捨輕就重,保證心情恐怕永遠像是滾滾沸沸的活火山,等著隨時爆發。 萬全準備 比如執行一項大計畫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而在距離開始倒數計時的關鍵時分,將全副心神放在活動重點上,如果覺得緊張,試著想像活動就十分圓滿地結束,它會讓您稍微鎮定,且較能專注在流程細節上,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亦相對提高。 直言您的需求 如果您期待人們都具備有讀心術,可以準確無誤地得知您的需求,那麼恐怕您得一直生活在失望之中了。 別心浮氣躁 如果您內心有所抱怨,找個朋友吐吐苦水,然後忘了它,記得高EQ的人是不會怨懟埋藏在心裡。 ♡╮隨想╭♡ 看完這篇文章後,覺得自己的EQ真的是很差,有待改進,要學會控制情緒真的是一大學問,值得醒思喔!

[好文]大自然裡的髒寶貝

2008年03月28日
公開
43

點閱人數:人 大自然裡的髒寶貝  作者:陳安儀 星期日,小姑約了我,替她的網路商店拍新款的秋冬孕婦裝照片。我家兩個、加上小姑的兩個,再加上好友小樺「寄」在我家的兩個,一共六個小孩,吵翻了天。好心的阿姨為了讓我們專心工作,帶著六個小蘿蔔頭去公園玩了一小時,回來不支倒地的躺在沙發上。孩子們團團圍繞著我們,讓我們無法順利拍照,於是我下令:「去院子挖蚯蚓!快去!」 孩子們一聲歡呼,領了水桶杓子,飛奔去院子裡挖蚯蚓。 一個小時後,我們工作結束,我檢視了一下六個孩子。 我家女兒是冠軍!一件灰色洋裝全毀,和了水的泥巴重到讓裙擺都往下墜,頰上、髮上、兩隻腳上全都是泥。她很得意的說:「老師說,要抓蚯蚓就要灌水啊!」我一看,慘了!院子半毀,阿嬤種的的菜有一半都淹沒在在水裡。她驕傲的展示雙手給我看:「媽,我很髒吧!」 我看了看其他四個小孩。小樺的兩個也都很髒,滿身賤滿了泥。我那龜毛的四歲兒子看起來出奇的乾淨,原來他早已經將剛剛玩髒的部分洗乾淨,還自己去換了乾淨的衣服。小姑的兩個小孩看起來有點焦慮,但還算乾淨,原來他們只敢用指尖去試著挖一點點的泥,並且從頭到尾踮著腳尖、不敢碰到泥水。小姑很得意的說:「哈哈!我就知道,他們才不敢給我玩泥巴!」 我只是微笑。我很高興看到我家的髒寶貝,是如此的髒!她臉上的泥巴跟燦爛的笑容告訴我,她玩得真的很開心。 我想到前幾個月,我們幾個媽媽約了到宜蘭去玩。到了溪邊,一看到清澈的溪水,女兒二話不說,火速換上泳衣,「砰」的一聲就跳下了水!然後在溪裡撈小魚、捉豆娘、水蜘蛛,甚至,她竟趁我不備,把穿著便服的我也「砰」的一聲,推下了水! 而另一個小女孩,卻站在岸邊,捏緊了衣角,猶豫的不敢下水。我鼓勵她:「來啊!下來玩水啊!」她拉著衣服,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看著溪水說:「可是我的衣服會弄濕。」我說:「那就脫掉啊!」她又猶豫的看了看四周說:「可是我媽媽說,這樣不好看。」我笑了:「這裡沒有人啦!沒關係的!」最後,她拉緊衣角、在岩石上小心翼翼的邁步,決定坐在岸邊玩就好了。至於小女孩的弟弟,帶著好幾輛「湯瑪士」小火車,別說溪水了,甚至連溪邊的階梯都沒有走下來。 我很為小姊弟倆惋惜。因為,連我那很愛車子的兒子,在看到了溪邊亂石之後,也立刻揚棄了那幾輛平常玩不到的湯瑪士小火車,投向了溪水的懷抱,興奮的去捉蝌蚪、挖石頭去了!我因此而確定,一個領略過大自然魅力的孩子,絕對不會認為,湯瑪士小火車比溪水好玩;或是芭比娃娃比沙灘有吸引力!只有不曾領略過大自然之美的孩子,才會視而不見空谷幽溪裡的青蛙、可以染指甲、吸花蜜的野花、高大的榕樹、滿地的落葉、飛舞的蝴蝶、隨處可拾的草莖,而竟不知道可以玩什麼! 大部分的媽媽,大概都跟我的小姑、跟那位怕小孩脫光衣服不好看的媽媽一樣吧!讓「弄髒」、「弄濕」、「不好看」、「危險」「細菌」,成了小孩的緊箍咒,剝奪了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快樂,也讓他們天生的驚奇與敏銳在限制裡消失。他們將在五歲以前,變成一個不再享受大自然美麗、失去對大自然敬畏、貧瘠而制式的,文明人。 女兒週五下午參加的自然課很有趣。當老師第一次要求他們:「脫掉鞋襪」時,幾乎有一半的小朋友不願意。「地上好髒!」「我不喜歡濕濕的!」當老師要求他們「就地坐下」時,也有一半的小朋友有意見:「我不要!地上有土。」當老師要求他們從草坡上滾下來時,有幾個小朋友明顯的猶疑:「地上很多草會黏在我身上耶!」 曾幾何時,「泥土」變成細菌的代名詞?曾幾何時,我們在意孩子們的衣著美觀,更甚於他的快樂? 「髒」這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是心理因素大於實質問題。我小姑有嚴重的潔癖,她只要一看到我家的地板有灰塵或是頭髮,就會立刻拿起吸塵器來清理。她對於我不介意孩子穿著外出服上床滾,覺得不可思議:「妳不覺得那很髒嗎?」她嚴格的要求孩子一上車就要脫鞋,怕他們不小心踢到汽車坐墊。她要求男孩尿尿完要拿衛生紙擦小鳥。對他們家的小孩來說,玩泥巴、打光腳在外面踩,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我認識的另外一位媽咪,則是認為細菌無所不在。去他們家玩,一進門一定要先用酒精消毒雙手,上健寶園的課,有寶寶咳嗽感冒,她會去質問家長:「妳怎麼可以帶生病的寶寶來公共場合?」只要到有草的地方,就一定要噴防蚊液;只要有太陽,寶寶防曬乳液就像烤乳豬一樣一層一層的抹不停。陌生的昆蟲跟動物,當然更是拒絕往來戶! 事實上,野生動物就一定危險嗎?灰塵真的髒嗎?泥土真的髒嗎?弄濕了一定會感冒嗎?不穿襪子一定會著涼嗎?曬太陽就會受傷嗎?被蚊子咬兩口會很嚴重嗎?坐公用馬桶就一定會生病嗎?地板碰到了彩色顏料、衣服碰到了食物醬汁,就一定不能忍受嗎?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跟我們想像中的細菌作戰罷了! 在某一堂的自然課裡,我們去的是陽明山附近的一片大草坪。老師要孩子們脫光了鞋襪,在草地上翻滾,又鼓勵孩子們爬樹。我很高興的看到我的女兒毫不遲疑的脫光了鞋襪,手腳並用的像小猴子一樣,飛快的爬上樹去,高高坐在樹幹上,興高采烈的跟我揮手。在老師要求的獨處時間(不能說話、要跟同伴分開),她毫無懼色的立刻拋下同伴,一個人遠遠的跑到了小山丘上,拿著她的繪圖本,專心一意的畫下她心中的美景。在自由時間,同伴玩起紅綠燈時,我看到她以沙包當枕,遠遠的躺在陽光白雲下,竟沒有加入孩子們的遊戲。 那天回家後我問她:「妳為什麼沒有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紅綠燈呢?」她回答我:「嗯,紅綠燈我在學校常常玩啊!可是今天,我覺得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舒服喔!我很想多躺一會兒。而且我覺得那裡很美。」我問她爬樹好不好玩,她說:「好玩。其實如果不是老師說『時間到』的話,我也想在樹上多坐一會兒。我很喜歡坐在樹上。」 突然間,我有一種深深的感動。看著她紅潤的臉頰,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小孩。她不是頭腦很棒,她不是功課很好,她不是超級聰明,她只是大自然理的一個髒寶貝。一個到哪裡都輕鬆自然、不怕獨處、不畏陌生、可以很快適應環境、解決問題,並且感受得到大自然的美與驚喜的,我的髒寶貝。 ♡╮隨想╭♡ 一直很欣賞陳安儀的文章,她所言一點也不假,想想自己也是會告訴小孩這不行做、這會有細菌、這會弄髒衣服等等話語,以前小時候自己不也常到外面去玩,弄得髒兮兮的,現在卻阻止自己的小孩接觸大自然,最後一段寫得真好,值得醒思一下。

[好文]不動怒•才能教出好孩子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45

點閱人數:人 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也是兼具言教與身教的第一位老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外顯個性及未來的處事態度。雖然,教育孩子的確不是容易事,要達到不動怒的境界,需要父母更多的堅持與耐心。 對1歲前的嬰幼兒而言,因行為能力有限,處處需要照顧者的照顧與關懷,而建立出與照顧者必須建立一套緊密的依附關係,照顧者如果每天都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自然會讓孩子感受到惶恐不安的情緒,而對其失去安全感。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沈玉培表示,成人擁有自己的情緒,可以運用智慧加以控制,但對年幼的bobo來說,天性與情緒自然連結,對外在旁人的情緒敏感度高過成人,如果經常感受來自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波動,自然也就跟著躁動不安,容易緊張。她提醒,當主要的訊息來源屬於不安定的狀況,這樣的情緒連結就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進而影響他的發展與未來的處事態度。 情緒•影響後日後發展及表現 即便是在胎兒階段,母體對外界的情緒反應就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胎動情形,出生後的情緒發展則是透過模倣仿學習而來,即使視力仍舊模糊(初生不久後的嬰孩的視力就能看到了,不至於是模糊),依然可以感受到週遭人物的不同情緒表達,也因此,嬰幼兒期的環境、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的模式與他自身的特質等,都會影響日後的情緒表現及未來的發展狀況。 沈玉培指出,孩子年幼時經歷事件的感受,即便雖無法透過意識回憶起來,但仍儲存在人的大腦中的一1個區塊中有一組專司記憶的區塊,這會讓孩子在長大後仍能依稀感應2歲以前的情緒反應,而孩子的成長認知主要就是依靠情緒的連結,一旦連結出當時情境屬於不安且躁動的環境,自然會讓他日後產生保護自己的意圖,如此一來,會導致易養成凡事不願意冒險與挑戰的性格,一切以穩定自己為優先考量。 她說,雖然這樣的孩子美其名是「固本」,但卻大大侷限了日後的發展。由於孩子的大腦神經需要不斷地接收刺激,以複製並連結腦神經網路讓其功能日漸發揮,這就如同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跑步能力,但卻有人能夠發揮到極限,讓這項能力充分發揮。而大腦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刺激,自然會影響日後的學業表現。這也是許多學理強調大腦情緒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的原因所在,而這個階段,父母親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引導與被模仿學習的角色。 Tips情緒出口要適時宣洩情緒 沈玉培提出情緒的「火山理論」,提醒父母要注意讓適時釋放自己及孩子有宣洩的負面情緒的機會,以免因累積過多,又不及時疏通,屆時若爆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她說,誰都無法預料自己的情緒臨界點,但如果能在平日就慢慢釋放,就可以能降低一1次爆發的可能性。至於如何紓抒發情緒,她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撕紙、寫日記(或網誌)、拿枕頭亂打等方法,來以宣洩情緒,舒緩心情。 5大要訣•可減少亂發脾氣 沈玉培強調,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父母要掌握他的情緒的確不易,因此建議必須從改變自己的脾氣做起,讓bobo能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至於要如何才能避免亂發脾氣?可以試著學習5大要訣,降低不自主的發怒機率。 •要訣1:觀察bobo的天生特質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與氣質,事先了解有助於先做準備與防範,沈玉培說,只要多一分對孩子個性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並應對他的行為模式,並避免因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訣2:了解bobo的發展狀況 1. 各階段擁有不同的發展能力:很多人以為2歲小孩就是調皮,難以教育,沈玉培說,這個階段的bobo的正處於小肌肉持續發展時期,自主能力增多,喜歡運用自己的能力做新的嘗試,更利用探索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外界的新事物,這不是調皮,父母反而該慶幸孩子能藉由不斷地探索,去發揮既有的能力,因此,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才能了解他的能力與優勢。 2. 語言與認知理解尚不成熟:直到bobo進入學齡階段,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雖已有長足進步,但往往仍無法理解成人世界中的事物,卻因此被歸類為「不聽話」,沈玉培表示,有時這種反應不是故意,而是他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表達的重點何在。 3. 專注力不夠:bobo的專注力不比成人,但父母總是因為孩子不能規矩地「做完一1件事」而生氣,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專注能力,也就是說,長篇大論對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實在沒有多大用處。 •要訣3: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怒氣,例如:平日下午1點該是孩子倦了該午睡的時刻,父母卻硬要他吃飯或洗澡,當他處於需求沒被滿足時,自然就容易跟父母鬧脾氣,因此,沈玉培提醒,了解孩子的作息,並在固定的時間滿足生理需求,就能降低「起番」的機率,自然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要訣4: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教育的確需要花費很大心力,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有工作的職業婦女,一定會累積壓力與情緒,但如果沒有事先照顧好白天所累績的情緒,讓自己也有喘息與宣洩的管道,就容易在bobo面前爆發,沈玉培建議,父母一定要擁有獨立的自我空間,及適當的休閒活動,定期好好地抒發自我情緒。 •要訣5:體認自己的情緒罩門 父母若能自覺情緒罩門何在,預先為情緒地雷做準備,就能知道生氣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沈玉培說,父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到底哪些行為是可以容忍的?在出現這些行為時,又有無讓步空間?尤其,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得失之間,必得再次衡量所堅守的原則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唯有自覺後,才不會讓孩子一直誤觸自己的地雷,不斷上演爭執戲碼。 ♡╮隨想╭♡ 發現自己常常因為孩子表現不甚理想而動怒,真得要改進了,也對寶貝們很不好意思,唉~EQ管理真的很差,又如何去要求寶貝做得好呢?希望自己和寶貝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