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55

昨天看到這則報導,媽麻終於可以有所依據了 也想對爸拔說: 好歹媽麻也是兒福所郭靜晃教授的學生,對於兒童心理發展多少有所接觸 不要把寶貝倆的哭鬧,認為是媽麻太寵造成的,請多試著了解寶貝倆哭鬧的身心理因素 孩子和父母親真正膩在一起的時間不長 快則上小五小六、慢則上國中....孩子們可能將有自己獨立的同儕群體生活 so,讓我們為人父母者多多珍惜幼兒期&學齡期孩童的親子時光.... ********************************************************************** 教養孩子需要吸收正確的知識,但教養本身卻是一門藝術,無法套公式。爸媽唯有對自己有信心,凡事以合理為依循,才能讓親子關係愉悅,孩子順利長大。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我去一個幼稚園演講時,看到一個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對著大家,低聲飲泣,我問老師怎麼一回事,老師說他從開學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頭一個月是大哭,現已改為低哭,不知哭到什麼時候才會不哭,大家都拿他沒辦法。我看了很不忍心,又不好說什麼。 等我講完,他的母親正好來接他,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一個箭步衝上去,撲入母親懷中,緊緊的抱著他媽媽的脖子,頭埋在母親肩上不肯放開。我心想是誰這麼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哭幾個月還繼續把他送來,就多看他母親幾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來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閒事了。 強迫分離,孩子飽受驚嚇 我問她以前教她的兒童神經發展學都忘記了嗎?怎麼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送來,讓孩子飽受與母親分離的驚嚇與惶恐,難道不知道長期的驚嚇對孩子不好嗎?這學生滿臉無奈的說:「我也捨不得呀,可是沒有辦法,每一個人都跟我說要訓練孩子獨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說我太寵小孩,已經5歲了,沒有讓他去外面上學是害了他。以後不能接掌家族事業,她們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層樓,把他一個人放在3樓,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現在反而會尿床……」,講著、講著,母親的眼淚就掉下來。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面對新經驗的反應也不一樣。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等他準備好了自然會想去嘗試或面對。 這時旁邊好多媽媽都七嘴八舌提意見,有的說:「我孩子剛來時也是哭,哭了一個月後就好了。」有的說:「我的婆婆也是堅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獨立,後來他聽了虎姑婆的故事,現在每晚作惡夢。」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媽媽自己沒有主見,聽憑別人怎麼說,自己跟著做,忘記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不同,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孩子有差異,別套公式教 如何教養孩子是個藝術,不是科學,沒有公式可套,也沒有別人做成功,你如法炮製就一定成功。事實上,你不成功的機率大於成功的,因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對世界是件很殘忍的事。每個孩子成熟的時間不同,有的孩子3歲就會跟母親揮手再見,高高興興的去上學,有的就像這個孩子一樣,5歲了,還希望能在媽媽身邊。他心裡沒有準備好,還不想離開家去上學時,硬把他送去哭2個月實在是太殘忍。 被迫獨立,反而受創傷 很多人誤會了「獨立」的意思,以為對孩子一定好。被迫的獨立是童年的創傷,是一輩子的不安全感。現在有好幾個研究都發現:童年的不安全感會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無法維持長久的男女關係,也無法對性伴侶作出承諾,他們的人際關係疏離。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遠的角落一個人睡,哭了不能抱,抱他會增強他的哭行為,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現在鐘擺盪回來了,從老鼠實驗上知道親子分離的恐懼會影響大腦荷爾蒙的分泌,現在醫生讓嬰兒的搖籃放在母親臥房,使嬰兒一張開眼就會看到熟悉的面孔,也鼓勵母親把孩子揹在胸前,讓孩子聽到母親的心跳,增加他的安全感。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現。我不了解我們的母親怎麼這麼沒有自信心,會隨便聽從人家的話而賠上孩子的幸福。 教養,一切合理就對了 帶孩子沒有訣竅,惟一就是Common Sense,凡事一切要合理,孩子每天哭,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去檢討哪裡不對,我們每個母親都會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為什麼不會把它應用到生活上,從這裡推論出別人的孩子要這樣,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這樣? 我們中國人很喜歡「從眾」,別人怎樣,自己也要馬上跟進,葡國蛋塔、甜甜圈、股市等「一窩風」現象,其實是沒有自信與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進。為什麼我們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我們為什麼這麼在乎別人的閒言閒語?我想我們的教育從小要孩子反省、檢討自己,會不會檢討的過頭了,對自己沒信心,別人都是比較對?從伊朗連體雙胞胎拉列和拉丹的例子就知道,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生活經驗完全相同(因為頭連在一起)都會有不同的人格,更何況你我的孩子?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無法複製,它是藝術,因人而異,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樂,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對了,堅持下去,你的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來回報你。

高優質幼教

2008年03月05日
公開
52

昨天在報紙上看到這則報導…. 哇…一直以來媽麻耳聞朋友同事間小朋友就讀私立幼稚園 每學期約4萬多元/1人,每月外繳點心等雜費 原本以為只有貴族小學(康橋、薇閣、復興)、國中、高中… 沒想到連幼稚園也有這麼頂優的 真是井底之蛙啊… 媽麻的幾位同事也曾好心地表示,願意讓寶貝倆遷入戶籍,以選擇好的學區就讀 例:最多師大教授子女就讀的古亭附幼&附小、國語實小、台北仁愛、台北弘道… 但爸拔媽麻還在持保留態度…. 到底人生是看起跑點、還是過程、還是看終點ㄋ… 以媽麻個案: 從小就非常衷愛看書及畫畫,3歲便入學及學畫畫 在稍有美術天份下,作品還參加國際(日本)比賽 求學期一直被安排在所謂的A段班(升學班),高中模擬考試成績也勉強可上國立大學 但…但…最後竟是車尾的私校 雖然一路還算順遂,但終究是如此的平庸…. 以爸拔個案: 從小好玩心較重,還被自己的大姑姑認為「不會有什麼好前途」… 但現在比媽麻優秀幾百倍…. 一開始時衝很快,如果後繼無力,也只好殿後,前面跑多快都沒用 「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是促銷誇大資訊,也是嚇唬父母的廣告詞,是不正確的 現在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看到大腦是終其一生不斷的在改變 並非像以前認為的三歲定一生或是青春期就定型 也或許是比較心祟 許多父母急著用各種威脅利誘的方法去強迫,送孩子上補習班、才藝班、先修班或加強班… 而且現在的補習班、才藝班,是需要父母一方陪同孩子一起上課學習 ㄟ…辛苦了孩子,家長也跟著累…. 每個孩子都不相同,不必拿孩子跟隔壁鄰孩或親朋好友子女相比 教養孩子要適性,順其自然的讓孩子發揮其長處

小兒麻痺口服、注射疫苗的差異

2008年02月14日
公開
50

採訪�林嬪嬙 諮詢�耕莘醫院小兒科神經專科主任 陳培濤 小兒麻痺疫苗是寶寶出生後必須接種的疫苗,這類疫苗包括有口服以及注射兩種型態,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到底口服沙賓疫苗與注射型沙克疫苗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在效果、副作用以及禁忌上又有哪些不同? 小兒麻痺病毒─早期幼兒健康殺手    小兒麻痺在早期可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感染,它曾經是台灣,也是全世界小孩腦脊髓膜炎的最大殺手,小兒麻痺病毒會侵犯腦和脊髓,造成死亡,或在破壞脊髓運動神經細胞後,導致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自從開始廣泛使用小兒麻痺疫苗,才使得小兒麻痺病例大幅減少。   預防小兒麻痺的疫苗有兩種,即口服活性減毒疫苗(又稱為沙賓疫苗)以及去活性病毒疫苗(又稱為沙克疫苗)。很多媽咪都搞不清楚口服沙賓與注射沙克疫苗兩種型態的疫苗,在效果、副作用以及可能發生的合併症等各方面,究竟有什麼樣的差異? 口服沙賓疫苗保護效果佳    耕莘醫院小兒科神經專科主任陳培濤表示,口服沙賓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人體可以藉由它提高腸道的免疫功能,其主要優點包括: (1)保護效果佳。口服沙賓疫苗的保護效果優於注射型的沙克疫苗,如果居住地區有小兒麻痺個案發生,最好採取口服沙賓疫苗以達到最好的預防成效。 (2)可以產生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容易產生腸道的抵抗力。 (3)沙賓疫苗的價位較沙克疫苗便宜。 (4)疫苗容易取得,而且只需滴兩滴即可,不必使用到針頭。 雖然口服沙賓疫苗可達到極佳保護效力,但是本身免疫力不好的幼兒,並不宜使用,以免產生疫苗相關的麻痺。所謂疫苗相關的麻痺,是指極少數病例在口服沙賓疫苗之後,發生肢體麻痺現象,有免疫缺損的病患最好不要使用。嬰兒在接受第一劑口服沙賓疫苗後,發生類似小兒麻痺的機會約有百萬分之一。   注射沙克疫苗沒有併發症風險    相較於沙賓疫苗,沙克疫苗的價位要比沙賓疫苗貴了些,它是屬於死的疫苗,必須採取肌肉注射,所以要由護理人員執行,而它的優點則包括: (1)不會有類似小兒麻痺的併發症,所以免疫不全的病患也可以使用。 (2)可達到一定的保護效果,而且免疫力持久。 (3)可以和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合併注射,如現在國內使用的混合疫苗:五合一、六合一疫苗,就是將注射型沙克疫苗加在其中。 加入混合疫苗,寶寶少挨針   國內現在都已經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加在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五合一疫苗是除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之外,又加上b型嗜血桿菌疫苗以及小兒麻痺沙克疫苗;而六合一疫苗是將五合一疫苗加上B型肝炎疫苗的成份,無論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在保護效果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不過六合一疫苗除了能有效預防原本五合一疫苗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之外,還多添加了B型肝炎疫苗,可以讓寶寶少挨兩針,減少寶寶挨針之苦,同時減輕家長對打針的擔憂。  小兒麻痺口服、注射疫苗都有它的優缺點,只要做適當的安排,就能避免併發症風險,同時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而在混合疫苗問世後,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加入五合一、六合一疫苗當中,能夠達到預防功效,並且免除多挨針的痛苦,讓家長們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