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兒發燒、便秘19問

2007年11月19日
公開
49

發燒是身體生病的徵兆,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總會碰到;而便秘則是常見的小兒就診問題。一旦碰到這類問題,爸媽們該如何面對與處理?長輩們口耳相傳的經驗又是否可以採用?本文摘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醫療團隊對相關問題的詳細解答,讓您把寶寶照顧得更好! 發燒症狀。小朋友發燒總是讓爸爸媽媽擔心,怕會把小腦袋燒壞了。家長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小朋友發燒呢?什麼情況才需要帶小朋友去看醫師呢? Q1:摸小朋友的額頭,熱熱的,體溫一量超過37.5度,發燒了嗎? A:到底幾度才算發燒呢?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搞不清楚,用手摸感覺體溫的個別差異很大,而且小朋友的正常體溫本來就比大人高一些,如果經驗不足,用觸摸的方式來判斷發燒很容易誤判。 其實量體溫的位置不同,溫度就會不一樣。像是量口溫或耳溫,38度就是發燒;腋溫則要少個0.5度,也就是37.5度就算發燒;量肛溫則要比口溫、耳溫提高0.5度,也就是38.5度,才算發燒。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定義?因為我們身體的體溫,平常大約在36.5至37度之間,但是如果天氣比較熱,或是運動過後,體溫都會上升,不過再怎麼增加,都不會超過發燒的標準,所以超過發燒的溫度指標,才算是發燒。 量體溫還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例如量口溫或腋溫,原則上是測量5分鐘之後,再看溫度比較正確;量肛溫大約是2分鐘左右就可以達到標準的溫度。因此每一個量的位置,都有它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對,測量出來的溫度則會有問題。 Q2:小朋友發燒會出現哪些症狀? 小朋友發燒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快進入發燒狀況之前,會發現他的身體有發抖、手腳冰冷,出現寒顫的情形,因為我們人體會利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體溫增加。 到了第二階段,一旦發燒之後,小朋友的皮膚就會比較乾燥,臉部也會比較潮紅,還可以發現他的心跳和呼吸速度也會比較快。 Q3:小朋友為什麼會發燒?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小朋友發燒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發燒是身體對抗疾病入侵的反應,屬於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所以當我們人體有任何地方發炎,就會發燒。看醫師就診是要找出導致發燒的疾病,而不是治療發燒。 當發炎是在上呼吸道的時候,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會造成咳嗽、流鼻涕和發燒等症狀;如果是嘔吐、拉肚子,還會伴隨發燒的現象,這是腸胃道發炎,也就是腸胃道感染;甚至尿道感染時,除了小便會疼痛、頻尿之外,也會發燒。 Q4:發現小朋友發燒,可以馬上吃退燒藥嗎? 只要是發燒會引起小朋友的不舒服,這種情況就需要吃藥,但是怎麼知道他身體不舒服?判斷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看到小朋友哭鬧不安、很煩躁,又一直睡不著覺,還會喊頭痛,出現多方面抱怨的時候,就表示他不舒服,需要積極退燒,讓他服用退燒藥。 如果明明吃了退燒藥,小朋友發燒的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可能是水分攝取不夠,所以退燒要多喝水,原則上建議每1公斤體重,每天至少要喝100~120cc以上的水,所以10公斤的小朋友,就要喝1000~1200cc的水,才能幫助退燒。水份的來源可以是白開水,也可以是任何飲料。不過適當補充電解質是有必要的,而含糖量高的水份其實並不恰當。 Q5:小朋友發燒除了吃藥之外,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幫助退燒呢? 當小朋友生病時就會產生發燒的症狀,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燒,而發燒也會反反覆覆出現,所以建議家長要學習幾種方便退燒的處理方法: ˙體溫在38至38.4度時,應該讓他少穿一、兩件衣服,棉被改蓋薄一點,然後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以幫助散熱。 ˙體溫在38.5至39度時,可以吃退燒藥,讓小朋友睡水枕或冰枕,記得使用冰枕的時候,需要用乾毛巾包裹冰枕。 ˙體溫超過39度以上時,則是按照醫師指示使用肛門塞劑來退燒,還可以讓小朋友泡溫水澡,藉此幫助身體散熱。在泡溫水之前,爸媽可以先用手肘試試水的溫度,感覺不燙不熱、溫溫的,就可以讓小朋友泡20~30分鐘。 Q6:發燒已連續兩天沒有改善,這種情形是不是該立刻就醫? 若爸媽發現小朋友已經連續發燒兩、三天了,還沒辦法改善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 ˙如果發燒超過五天,一定要趕快帶去醫院就診。 ˙發燒的時候,發現小朋友出現眼睛往上吊、抽筋的現象,也要立刻送醫。 ˙如果已經退燒了,小朋友的活動力還是很差,或是發燒時,明明應該身體懶洋洋的、很想睡,結果卻不停的哭鬧,這也是異常的狀況。 ˙另外,像發燒時,出現胃口變得非常差,之後伴隨劇烈的嘔吐,然後甚至呼吸很困難,若有這些情況都需要趕快送醫。 Q7:老人家常說小朋友發燒會燒壞腦袋,真的嗎? 這是老一輩錯誤觀察後的結論。確實有很多小朋友退燒之後,產生一些肢體的障礙,不過這是因為腦炎或腦膜炎所導致的結果。一般人只看到發燒,沒看到問題,腦炎、腦膜炎治療好之後,多多少少會有後遺症,就以為發燒會燒壞腦袋。其實大腦細胞的基本組織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43度以上才有可能受到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這個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大腦。 Q8:發汗可以降低體溫,所以蓋厚棉被能讓小朋友退燒嗎? 坊間傳說「發燒要趕快用棉被把汗逼出來,可能就會退燒了」,這是錯誤的觀念。發汗是讓體溫下降的機制,很多人觀察到出汗之後就會退燒,因此誤認為只要讓人流汗,就可以改善發燒的狀況,這是錯誤又很危險的結論。因為藉由棉被或厚衣服層層包裹來讓小朋友流汗,可能效果還沒達到,體熱卻無法擴散出去,使得小朋友的體溫不斷增加,反而造成中暑。 所以發燒的時候,衣服不要包得太緊,衣服的材質最好是棉質吸汗且寬鬆舒適的,而且發燒的小朋友很會流汗,應該勤換內衣。 Q9:發燒可以用酒精擦拭皮膚來降低體溫嗎? 在小朋友皮膚上擦拭酒精來降低體溫,表面上讓皮下血管收縮,摸起來好像退燒了,事實上不但無法達到退燒的目的,還會造成體內溫度的增加及酒精中毒的危險。更可怕的是,一般藥用酒精的濃度高達95%,萬一擦酒精時,有人在旁邊抽菸或點火,還可能使小朋友變成被火紋身的小孩。 Q10:小朋友發燒時,是否家裡的門窗要緊閉、不能吹風? 一般人會以為,發燒的時候,小朋友不小心再度吹風、受涼,會讓病情變得更嚴重,所以把家裡的門窗全部關起來。事實上,門窗關起來之後,不但不容易散熱,室內會變得比較悶,溫度會更高,反而無法退燒。 因此,一定要將窗戶打開維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室內的溫度降低,小朋友的體熱比較能散出去,這樣才能達到退燒的目的。 兒科醫師的叮嚀 家中的小寶貝如果又發燒了,爸媽記得不要慌慌張張像個無頭蒼蠅,因為發燒是身體和疾病作戰的反應,應該積極找出導致小朋友發燒的原因,這比急著退燒來得重要。找專業的小兒科醫師看診,了解生病有一定的過程,確實遵照醫師指示用藥的劑量以及次數,經過一段療養時間,小朋友自然會痊癒。 便祕 小朋友兩、三天沒有排便,爸媽就會開始緊張,以為小朋友便祕了。到底幾天沒有排便才能算是便祕?其實只要排便都很順暢,就不能算是便祕,除非每次排便都很困難,沒辦法解乾淨,才是便祕。所以小朋友平常應該多吃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改善便祕的問題。 Q1:大便不順就是便祕嗎?小朋友幾天沒有大便才是便祕? 小孩子便祕的定義,和成年人有點不一樣。成年人一個星期排便次數少於三次就是便祕,而且這種狀況持續六個星期,就稱為慢性便祕。小朋友排便每個星期少於一次、大便的時候非常用力、大便又大又硬就像羊大便,或是每次排便的時候,都會疼痛、哭鬧不安、出血,只要有以上任何情況,不管排便幾次,都稱為便祕。 Q2:小朋友為什麼會便祕? 大部分發生的原因,首先是小朋友的飲食習慣不良所造成。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爸媽百般引誘,就是不肯吃。蔬菜、水果吃得不夠多,使得身體的纖維素不夠,大便就會變得比較硬;還有,小朋友不喜歡喝水或是喝不夠多,水分攝取不足,大便也會變硬。 另外一個原因是,小朋友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從寶寶階段,剛開始還不會控制排便,大約要到兩歲左右,才能養成排便習慣,如果這時候,爸媽沒有幫小朋友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引起便祕的問題。 最後,有些小朋友平常運動量不夠,也會引起便祕。像現在家家戶戶都至少有一台電腦,小朋友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都不運動,也可能會造成便祕。 Q3:寶寶喝母奶,一個星期才大便一次,這樣是不是便祕? 喝母奶會有一種現象,寶寶可能一個星期,甚至兩星期都不排便,許多媽媽這時候會很擔心,寶寶是不是便祕了?其實餵母奶的寶寶,絕對不會便祕,只是他的大便次數較少,而且排出來的都是稀糊便,這是因為寶寶喝母乳,腸胃吸收效率高,幾乎百分之百吸收。大便本身就是垃圾,有垃圾才需要傾倒,當吃進去的乳汁都被吸收時就不會有糞便,而解便時也都是解出稀糊便,所以並不是便祕。 Q4:為什麼老人家都會認為小朋友早上大便,是個好習慣呢? 老一輩的農業時代,他們都在種田,早上起床、吃完飯,去上廁所是一件好事,尤其早上在田裡面上廁所,肥水不落外人田。現在已經轉變成工商業社會,爸爸媽媽早上的時間都很匆忙,沒有充分的時間靜下心陪小朋友上廁所,這時候因為時間不夠,容易造成小朋友如廁的壓力,糞便排不乾淨,反而容易便祕。 因此,現在鼓勵晚上吃完晚餐後,全家一起上廁所。小朋友上廁所的時候,爸媽陪著他唸故事書,讓他能夠很輕鬆、很愉快,把今天的糞便排除乾淨,如果養成這個好習慣,產生便祕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Q5:寶寶便祕可用肛門塞劑或灌腸的方式處理嗎? 寶寶長期便祕,看著他每次排便都是哭鬧不安、很痛苦的樣子,家長總是又心疼、又心急,想用快速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用肛門塞劑,或是灌腸的方式處理。 事實上,這些方法都會讓寶寶的大腸撐得更大,像氣球撐久了再放掉,已經沒有彈性,這種慢性便祕,如果不治療,長久下來會造成大腸無力症,就是排便無力的現象,最後的治療,是把整段大腸完全切除。所以寶寶便祕,還是需要長時間慢慢治療,千萬不能急就章,用塞劑、灌腸快速處理,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Q6:男生還是女生比較容易便祕? 學齡前兒童,也就是讀小學之前,男生和女生便祕的機率相同;讀小學的階段,男生發生便祕的機率比女生多,有可能是因為小學下課,男生的運動機能比較好,把操場、籃球場等體能設施全部占領,女生下課沒得玩只好去上廁所;但是到了青春期,女生便祕的機率反而比男生多三倍,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在學校男女廁所的間數,都是相同的,女生上廁所的時間比較久,廁所又不夠多,老是大排長龍,所以很多女生就開始憋,憋久之後就產生便祕的問題。 Q7:爸爸媽媽有便祕困擾,小朋友也會遺傳便祕? 有些人會以為爸爸媽媽便祕,小朋友也便祕,可能是遺傳的關係。其實便祕完全沒有遺傳性,而是因為家裡的飲食習慣所影響,譬如家長平常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小朋友就跟著不吃,才會造成全家都便祕的問題。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防止便祕發生。 Q8:小朋友經常便祕,在飲食方面爸媽要注意哪些地方?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改善便祕有很大的幫助。飲食方面可注意下列原則: 首先,最重要的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含纖維素比較高的,譬如直接吃新鮮蔬果不要喝果汁,多吃梗少吃嫩葉。許多家長覺得很奇怪,明明我的小朋友已經吃很多的蔬菜、水果,為什麼還會便祕?這是因為他攝取的量不夠多,還需要多補充。 再來,平日盡量粗茶淡飯,因為愈精緻的食物,裡面的纖維素含量就愈少,所以老一輩的人發生便祕的機率很低。現在一般小兒科門診,大約有5%是因為便祕的問題來就診,精緻飲食是造成現在小朋友便祕的重要原因。 Q9: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可養成哪些好習慣來改善便祕? 小朋友便祕時,家長要幫助小朋友留意以下生活習慣: ˙協助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提醒他每天都要上廁所,而且要把大便排乾淨。有些小朋友很愛玩,解出一坨之後就離開,應付了事,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便祕。 ˙鼓勵他多吃蔬菜和水果,還有多喝水。一天到底需要喝多少水才夠?水分的攝取原則,每公斤至少需要100~~150cc,所以10公斤的小朋友,大約一天要喝1000至1500cc,體重超過10公斤以上,每天至少要攝取2000cc才足夠。 ˙要有適當的運動,腸蠕動才會正常,排便也會正常。 兒科醫師的叮嚀 小朋友會便祕,大部分都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好才會發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就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少吃精緻飲食,這對改善便祕有很大的幫助。還有要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最後一定要有適當的運動,相信便祕的問題會逐漸遠離。 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醫療團隊。摘錄整理�施娟娟 內文摘錄自�《家庭健康百問 輯1》,原水文化出版

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

2007年11月08日
公開
48

有一天,一個小職員正在趕著上班,這天他的公司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 會議中的表現關乎到他能否升職,所以不能遲到。 無奈他的鬧鐘卻在今晨壞掉了, 最糟糕的是還有二十分鐘會議便要開始了。 小職員唯有改乘計程車,希望能趕得及參加會議。 好不容易才給他截到了一輛計程車,匆匆忙忙上車後,他便對司機說: 「司機先生,我很趕時間,拜託你走最短的路!」 司機問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 小職員好奇地問:「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嗎?」 「當然不是,現在是繁忙時間,最短的路都會交通擠塞。 你要是趕時間的話便得繞道走, 雖然多走一點路,卻是最快的方法。」 聽見了司機的話,小職員最後還是選擇走了最快的路。 途中他看見不遠處有一條街道交通擠塞得水泄不通, 司機解釋說那條正是最短的路。 司機所言沒差,多走一點路果然暢通無阻,雖然路程較遠,卻很快便到達目的地。 小職員最終也趕得上會議,還升了職當部門主任 後記:人總喜歡走捷徑、希望不勞而獲,還以為走捷徑可以用最小的體力最快到達目的地。 所以現今滿眼 所見到的是:馬場、六合彩永遠不乏投注的人龍,澳門葡京從來不缺出手闊綽的賭徒, 補習社亦向來不愁沒有學生光顧。 然而,捷徑雖然是最短的路,卻未必是最快的。 你有看過多少賭徒從不工作卻因為賭博而成為富翁? 你又有見過有多少學生從不上學卻因為上補習班而考得十分優異的成績? 相反,因為走捷徑而賠上時間、金錢甚至是生命的, 我倒見過不少。年中就有不少人因為嗜賭而欠下高利貸, 最後不但家破人亡,還賠上寶貴的性命。 所以說,捷徑並不好走,不但荊棘滿途,而且充滿危險, 也沒人可以保證你走的路一定可到達終點。 走長一點的路雖然會累一點,吃多一點苦, 卻是唯一最快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腳踏實地的去走每一步人生路才是明智之舉。 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機會也是有限的。有許多人, 就因為一生都在走捷徑,結果每每走進死路裡, 把大好的時間和青春都浪費掉了。今天, 有不少道路仍在塞車,卻還有車輛駛進去, 情況不但沒有改善,而且不斷惡化,真是一個可悲的世界啊 你準備好要走最快的路,還是最短的路?還是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