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安慰自己的6種情緒

2007年07月24日
公開
84

康健雜誌64期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1當我覺得——沒有自信,總覺得不如人。 我應該這麼做—— 1.停止批評和責難自己。 《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一書的作者克萊基荷芬解釋,會不斷苛責自已,說喪氣話的人,通常是對自己不夠肯定的人。「要對自己溫柔點,停止猛烈的批評,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她建議,拿枝筆列出你不斷在責罵自己的話語,並且自問看到這些話會有什麼感覺,這樣的責罵是否對自己有好處。 老實說,當然是沒有好處,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停止這種責難。如果一時還做不到,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好的部份,告訴自己做得有多好。 2.學習積極正面的自我對話。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部投影機,每天讀出成千上萬的畫面與情緒,除了要停止負面的批評,還要積極輸入一些正面的鼓勵。 寫一張自己的履歷表,把所有的優點都列上去,每週瀏覽一次,做為自我對話的腳本,在忍不住要責罵自己之前,先想想看自己還有哪些優點,沒有想像中的糟。 3.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的人生有什麼是好的?」、「還有什麼事可以做?」 心靈文學作品《自尊心的六根支柱》作者布藍登則進一步建議,從這兩個問題啟發自己更有創意的對話,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更肯定自我。 4.停止和別人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別再羨慕別人的太太比較漂亮,或嫉妒別人比較會賺錢,許多痛苦和不平就是從「跟別人比較」開始的,不只是拿枝筆寫下自己的優點,也列下自己所擁有的,和自己比,也學會珍惜。 心靈補帖:肯定自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我們永遠不會像自己想像的這麼幸福,也不會像自己想的這麼不幸。 ——作家拉勞士吉 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好習慣,即使再危急,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氣與毅力。 ——拿破崙 -------------------------------------------------------------------------------- 2當我覺得——挫折倒楣,負面念頭縈繞於心。 我可以這麼想—— 1.多看看壞事的光明面。 英國心理學家韋斯曼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研究上千名幸與不幸的人,最後他驚訝地發現,運氣是一種心境、思考和行為模式,一個人的態度或想法會決定他是好運或歹命。因此,他在《幸運的配方》中建議碰到爛事的人,要先在垃圾中挖挖寶,「想一想事情本來有可能更糟」、「這不幸的事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想一想還有比自己更倒楣的人」,這些都足以讓自己對目前的境況釋懷。 2.相信事情會否極泰來,甚至因禍得福。 韋斯曼也發現,好運的人會看得比較長遠,不會因壞事而氣餒,甚至會發揮想像力,相信上天是要利用這個踏腳石,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好運。例如,沒得到這個工作,也許是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 3.別自怨自艾。 其實,再幸運的人也會碰到挫折,他們也會哭泣,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快快把爛事或厄運拋諸腦後。做些事分散注意力,像是上健身房運動流汗、看個搞笑的電影,或花20分鐘想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回憶一下,給自己正面的感覺。 4.用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最後,如果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事情,而不只是轉換心情,韋斯曼建議,別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對整個局勢無能為力,要下定決心採取主動。接著,發揮創意,列出可能的解決選項,甚至和別人有些腦力激盪,問問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好好斟酌所有可能的方案。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專心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溺在問題中。 心靈補帖:翻個面看一看,讓自己更好運 你怎麼想自己,也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文學家梭羅 一個人成天想什麼,就會變成那個樣子。——美國總統林肯 -------------------------------------------------------------------------------- 3當我覺得——傷心難過時,如何為自己打氣? 我可以這麼做—— 1.開懷大笑。 最新一期的《O雜誌》(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建議心情不好的人可多做以下幾件事,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它們能改善鬱悶的心情。像是租一大疊喜劇的DVD回家,讓自己開懷大笑。笑,能改善人的心情,即使是強迫的,也有同樣的效果。 2.快走或跳個有氧舞蹈。 科學家早就發現,運動能紓緩鬱悶,改善心情,1999年的《內科醫學文獻》早已證實,運動和治療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它能刺激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像是腦內啡、血清素和多巴胺。 3.聽聽瑪丹娜的音樂,大聲地唱,用力地搖擺。 也有研究證實,聽音樂能刺激腦部分泌腦內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新發現,聽大聲的音樂能活化部份的內耳球囊,它們連接與愉快感覺有關的腦部組織。 4.上街為自己買束花吧。 美國羅特格爾大學在2001年的研究,72%的年長者如果經常收到花長達六個月,會比那些從來沒收到花的人快樂。另一個研究也發現,花束比其他禮物更能帶來喜悅與快樂。 5.找朋友聊聊天。 孤立的人容易鬱悶痛苦,許多專家都建議,發生事情或心情低潮時,一定要有朋友在旁邊。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則進一步指出,不只是找到支持的力量,還要有歸屬感,要找那種可信任、可依賴的朋友。 6.找隻狗玩玩。 1999年的兩個研究都證實,寵物能給愛滋病人和老人帶來快樂與安慰。另一個研究也發現,養寵物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心臟病,這都是因為心情紓緩的緣故。抱抱狗、逗逗牠,都能帶來快樂。 心靈補帖:買個花、逗逗狗、笑一笑 我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而是唱歌使我們快樂。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 如果你不開心,唯一能變開心的方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成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和活動。 ——心理學家約翰.詹姆士 -------------------------------------------------------------------------------- 4當我覺得——容易擔心憂慮。 我應該這麼做—— 1.保持忙碌。 以領導管理與人際溝通聞名於世的卡內基,也曾以《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一書幫助許多人走出低潮,克服憂慮,其中第一個方法就是保持忙碌。忙碌,使人不再有憂慮的空間,一個人不可能很興奮地做某件事,同時又很煩惱。在工作上保持忙碌,休閒時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特別是戶外的爬山、運動或打球,讓身體動一動,也讓腦子多想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2.用或然率來排除心中的憂慮。 想想看:「這件事發生的機率究竟有多少?」仔細研究,你會發現,99%所擔心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很多是來自自己的想像,而非現實。 3.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卡內基建議,如果真是碰到困境或瓶頸,不妨利用以下幾個步驟克服心中的憂慮。先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分析出最壞情況後,接受它,會立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那就是馬上使自己放鬆,得到心中的平靜,此時,才有餘力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下做些改善?」因為,一直憂慮下去,永遠想不出好辦法。 4.為憂慮訂下「停損點」。 進場從事股票交易的人都知道,最聰明的交易原則是為自己訂一個停損點,當股價跌落到某個點時,就自動賣出,不再損失。卡內基深諳此道,也為自己的煩惱訂下停損點,「我所擔憂的事對我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煩惱是否已經超值?」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求取心靈的寧靜。 心靈補帖:跳出來,做點別的 我知道生命中有許多麻煩事,但這些事大多數並沒有發生。 ——作家馬克吐溫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有用。 ——西藏諺語。 -------------------------------------------------------------------------------- 5當我覺得——憤怒生氣 我可以這麼做—— 1.先深呼吸。 「吸-呼」「吸-呼」,把氣吐出來,也把氣緩下來。從一數到十,看看自己要數幾次,才能把氣緩下來。 2.區別輕重緩急。 稍微紓緩後,再問自己:「我需要生這個氣嗎?」想想發怒的原因。或是「我有必要這麼生氣嗎?」區別此事對自己的輕重緩急。 3.培養同理心。 再想想,「如果我是對方,我會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嗎?」如果會,大可不必這麼氣,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試穿別人的鞋子,培養同理心。 4.原諒對方。 如果還是怒氣難消,難保平靜。《別為小事抓狂》的作者、也是美國心理諮商專家卡爾森建議,可試著問自己:「如果這個人今天晚上就死了,我還會不會生氣?」了解人生無常,別太計較,學著原諒對方,更別讓自己帶著怒氣上床睡覺。 5.善待自己。 最後再想想,有必要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損害自己的健康嗎?所以,也就別氣了。 心靈補帖:緩口氣,試穿別人的鞋 不可含怒到日落。——《聖經》 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莎士比亞。 -------------------------------------------------------------------------------- 6當我覺得——壓力大,喘不過氣來。 我可以這麼做—— 1.暫停一下。 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在《完全傻瓜手冊──如何紓解壓力》一書中建議辛苦的現代人,在被壓得喘不過氣時,要善用「策略性暫停」。也就是,讓自己有機會做幾個深呼吸、喝杯水、安靜的坐一下,甚至是發呆,讓腦袋空白。 2.想想愉快的事。 在腦袋停下來之後,還要繼續想像愉快的場景或事情。閉上眼睛,回憶過去一次愉快的旅行,像是美麗的溪水,寬廣的步道。或是回味一下小孩的童言童語,另一半的愛意與溫暖。研究發現,愉快的感覺能重新調整內部的生理時鐘,獲得短暫但直接的休息。 3.求助於外。 如果是因為事情常常做不完所帶來的壓力,那麼得考慮去找人幫忙,要記得,自己可不是萬能,不必做一天有48小時的超人。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把事情簡化,也都是紓緩壓力的好方法。 心靈補帖:暫停一下,想像愉快的畫面 停下來,好好享受這個下午,你可沒有辦法把它打包帶走。 ——迪拉德 你不必是每天48小時的超人。 ——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 如果試過以上方法仍不管用,去做個指壓按摩吧。

老大、老么個性大不同?

2007年07月23日
公開
31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寶 在大家心中,暟暟及維維都是掌中驕兒 近來心繫維維僅喝ㄋㄋ,不吃其他東西 媽麻無形中有了白頭髮(上週拔掉第4根白髮) 晚上也常失眠,1週就有2-3天 半夜1點多醒來至4點才又入睡... 嘆!臉上痘痘為兒長啊 不論暟暟、維維,都是心肝寶貝ㄋ *************************************************** 文╱冠博多元智能幼兒學校所長 廖麗文 自古以來,人們常說:「老大,備受寵愛是天之驕子。」「老二,獨立外向,懂得察言觀色。」「老么,命最好,天塌下來都還有哥哥、姊姊頂著。」在家中的排行,是否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 家中的排行會影響人的個性? 其實在家中的排行,不盡然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我個人覺得這都是和父母對每一個孩子的期許與互動方式有關。 我有一個同學,很晚才結婚,後來知道懷的是個女孩時,就希望讓小寶貝擁有父母全部的愛,因此,她和先生每天下班第一件事一定牽手去河堤散步,同時兩人也輪流對著腹中的胎兒不斷的說:「好漂亮的小公主,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濃密的頭髮」、「好乖的小公主,不可以踢媽媽」、「小公主要健康平安的長大」……。小寶貝天天聽爸爸和媽媽好聽的話,因此,把父母對她的愛全部吸收了,當孩子生出來時,真的長得特別漂亮也很乖巧。 所以不論其排行,把每一個生命都當成是唯一的,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期盼下,快樂健康的長大! 誠如陶布森博士(Dr.Dodson)所言:「教養子女猶如開墾一畝荒地般,需要父母的耐心、信心及愛心的滋潤與灌溉,才能闢荒地成良田,化光禿為青翠。」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一畝良田,每一畝都需要我們辛勤耕耘、鋤草、種植,父母不會因為哪一畝田地不好而放棄耕耘。 不要用排行來預設孩子的個性 目前台灣一般家庭的子女,平均不到兩人,也就是說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是很普遍的情況,因此愈來愈沒有排行上的困擾。但是,在目前多元社會中,人與人相處,有時需領導別人,有時需接受別人領導,不論排行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仍有一定的遊戲規則,應引導孩子養成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習慣,如此方能在人群中與人和睦相處。 父母如果過度的用排行來標定、區分與簡化分析孩子的行為,也會使家庭成員相處時,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困擾。然而若是父母已對孩子的排行有所預設立場,孩子們之間也會以父母的期望,來描繪兄弟姊妹之間的輪廓。 例如,如果父母把老大當成是弟妹的好榜樣,給他最好的示範,教導他孝悌的重要,那麼老大在父母全心的照顧及愛的環境中長大,自然個性上會照顧體恤別人。而位居中間的老二得到父母的注視、擁抱、愛撫、照顧比老大少,而且接收老大的衣服、玩具、用品最多,因此老二的個性會偏向獨立、外向、善於察言觀色的性格。父母若把把老么當成小寶貝,處處呵護,那麼很自然的,霸道就會成為老么個性的一部分。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嬰兒會以父母擁抱他的情形來了解大人是否愛他。」而「幼兒會以父母對他的教導方法來決定他的個性。」 結語 * 父母不要用排行來幫孩子分類,因為用排行來分類看似能讓我們簡化事情,其實,也可能造成遺憾和限制。 * 不論排行,要一視同仁,對每一個孩子的疼愛都要一樣。 * 孩子的個性並無好或不好之分,只要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就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社會適應。

1y-1y又1/2m成長指標

2007年07月19日
公開
44

帶養小孩是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因為小孩的生長發育每個階段都有顯著的差別,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帶好小孩之首要工作就是先了解各年齡層的小孩應有的發展,如此一來,才能在適當的時機發現小孩異常,給予及時矯治。 以下先就一歲至一歲半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一歲大的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一歲大的寶寶平均體重是十公斤,約為出生體重是十公斤,約為出生體重的 三倍,若不及八至八.五公斤,表示體重過輕;平均身高約七十五公分左右,若男生七十五分、女生七十公分以下即屬身材短小;而正常的頭圍,男生四至五至五十 一公分,女生四十三.五到四十七分分,頭圍太大或太小都屬不正常,應讓兒科醫師仔細評估1.如何評估生長發育 評估嬰幼兒的生長與發育狀況,我們常從四個方面來看,包括 1. 粗動作發育 2. 精細動作及適應能力 3. 語言能力 4. 身體處理及社會性 一般我們分成一歲、一歲三個月、一歲半這三個時期來考量: 一歲的寶寶 一隻手扶著可走幾步路、可不需幫忙而站立,懂得用拇指和食指拿葡萄乾、有意義地叫爸爸或媽媽,開始使用除了爸媽以外的幾個單字、會做一些手勢、會和大人玩且不只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 可獨自行走、爬著上樓梯、用蠟筆畫直線,將小東西放進瓶內、疊兩塊積木、開始懂得大人簡單的命令、會說出熟悉玩具的名稱,如:球等、會模仿 一歲半的寶寶 已可以簡單但略微生硬地跑步、能倒退走、一隻手扶著會上樓梯、自動亂畫、可重疊三塊積木、將瓶子內的小東西倒出來、看圖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且能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名稱、可以自己餵食、用湯匙吃東西時少溢出、尿濕時會抱怨,也會噘嘴親親父母。 對於上述隨年齡成長而要有的發育,若超過年齡而仍未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或語言能力,父母親即應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探討原因,譬如說:一個寶寶已經一歲半仍不會自己走路,根據醫學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腦性麻痺兒。 2.秋冬季之好發疾病 當對於寶寶正常的生長與發育有所了解之後,我們常更進一步知道這個年齡小孩的好發疾病,尤其即將入秋冬之際,有許多疾病易發於此季節,先做好心理準備,才不致壓力及挫折感太大。一歲至一歲半寶寶好發的疾病有呼吸道、腸胃道、神經系統方面的病病: (1)細支氣管炎: 冬季是小孩細支氣管炎的流行季節,入以後,由於氣候的轉變,病童漸漸增多,身科病房因此病症的住院的孩子佔了相當的高比例。細支氣管炎的患者大多是二歲 以下的幼兒,此病的病原體最主要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是可能的病源體,發生的原因多半是家人感冒而傳給小孩,或小 孩在公共場所感染所致。臨床上的症狀除了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發燒、呼吸加快外,還能可出現咻咻的喘鳴聲,如果摸病童胸部,可感覺到粘液在胸腔裡震動 著,症狀會持續幾天到一、二個星期才減輕,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病的治療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嬰兒若發高燒或咳嗽厲害,甚至肋間或肋骨下隨 呼吸呈凹陷時,醫師會給小病人罩以氧氣帳,高濕度的氧氣可舒解呼吸窘迫;水份的補充亦相當重要,但乃應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水份。在醫師的監視下,可儘量減 少嬰兒併發細菌性肺炎,萬一發生了,會儘早施予抗生素治療,以免惡化。 (2)病毒性哮吼症: 主要的病原體是 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初期的症狀呈現咳嗽、流鼻水和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隨後病人的咳聲和哮鳴聲,病童的聲音沙啞異 常。病情厲害的病童,可能出現胸骨上、肋間或肋緣下凹陷等呼吸道阻塞現象,嚴重時則導致缺氧及發紺。哮吼症的治療,若病童呼吸窘迫,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 給予冷且潮濕的空氣並使用氧飽合度監視器,對咽喉及上氣管部水腫的現象,另可使用類固醇來改善。 (3)嬰幼兒氣喘: 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這些病童百分之五十至七十都有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家族中近親也有過敏體質,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引 起呼吸道的炎症反應。病童的呼吸道因過度敏感且容易收縮而玫氣管阻塞。秋冬時,由於濾過性病毒感染增加而易引發嬰幼兒氣喘。典型急性氣喘症狀主要是咳嗽、 呼吸氣不足、呼氣時哮鳴聲、臉色蒼白和焦躁不安。有些病童以慢性或反覆性咳嗽來表現,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雖然咳 嗽來表現,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雖然咳嗽好了仍須吃藥,為的是使氣管能完全舒張而不致成習慣性收縮,甚至一開始感 冒就得開始服藥。治療上要給予適當的抗炎藥物和支你擴張劑、抗組織胺或以抗生素來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平時居家生活中避免或減少過敏原和刺激物的接觸。 (4)玫瑰疹: 易發生於六個月至三歲大,尤以一歲左右為多。全年均可能發,但以晚秋及早春為多。病原體為人類庖 疹病毒第六或第七型,經由飛沬傳染,典型症狀為突發性的高燒,持續三至五天,偶可發現厭食、不安等症狀,但一般無流鼻水、咳嗽的感冒症狀,高燒退後同時出 疹子,在軀幹處較明顯,疹子持續一至二天,也可在數小時內消退。玫瑰疹的治療,在發燒時可考慮給予退藥,無特殊療法。常見的併發症有痙攣性發作,偶爾也可 見前囟門膨出而誤以為腦膜炎,應帶給兒科醫師詳細檢查。 (5)輪狀病毒腸炎: 冬較為常見。病毒在高倍電子顯 微鏡下看為車輪狀,故稱為輪狀病毒。傳染途徑是經由糞便-口腔傳染,有些研究顯示,也可經由呼吸道傳染。病童會先有發燒、倦怠等感冒症狀,繼發嘔吐,再發 生厲害的腹瀉,大便呈稀水便帶有酸味,偶爾有黏液附著。嚴重時,發生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病程約需二週左右,會自癒。治療上以支持療法、矯正電解質不平衡 和預防脫水為主。如果腹瀉嚴重,時間較久,使得小腸發生乳糖酵素缺乏,則需餵食不含乳糖的奶粉,直到乳糖酵素恢復,通常需時一個月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腸炎好發在嬰兒房、托嬰中心及幼稚園,所以有此病童時,隔離措施一定要加強,且照顧此病童後,一定要勤洗手,以免爆發流行。 (6)熱性痙攣: 是指急性體溫升高到某個程度之後併發的抽搐,但中樞神經感染,如腦膜炎所引起的發燒和痙攣不包括在內。熱性痙攣是一種良性的病症,通常在六個月至六歲間 的孩子才會發生,尤以九個月至二十個月大的孩子最常發生,大部分是在發燒一 上時發生,引起發燒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咽喉炎、玫瑰疹、尿路感染和 腸炎等。 此病症很常見,每一百位兒童中就有三位曾有此現象。發作時令人害伯:病童可能失去知覺、全身抽搐、眼球上吊、牙 關咬緊,至嘴唇發紫、呼吸困難。大部份很快會自動停止,若時間不長,對腦他,將衣服鬆開,保護其頭部及身體,避免撞到東西,將他身體側躺一邊或頭朝下俯臥 以避免口鼻內的東西吸入肺部,也不要硬塞硬物於口中,這樣反而會將牙齒弄斷頭弄傷。如果抽搐超過五分鐘而未自動停止,就該儘速送孩子到附近的醫院處理。此 病症的孩子約有半數以後發燒時可能再複發,但大部份於三、四歲之檢查,以便區分是熱性痙攣還是癲癇。 3.對意外的預防 一歲至一歲半的寶寶,活動的範圍比之前大了許多。因為此時他(她)已經能站得很穩且能開步走。大約一歲兩個月時就可走得很穩,一歲半時就會上樓梯,且寶 寶常有新的動作與花樣,所以父母親天天都有新的照顧經驗及新的喜悅。然而一不留神,偶爾也會有新的的狀況出現,如:跌倒、跌撞或傷害的情形,做父母的必須 格外小心。對於一歲至一歲半孩童意外事故的預防,要先了解如前述的動作發育程度而有不同的預防措施。 此時的孩童已能抓握東西且到處行 走,會藉著把東西放入口中來探究物品,因此容易吞入硬物或不該吃的東西;會打開櫥櫃、抽屜、容器而拿取不該拿的物品;當不受人監視時,會有探索環境的強烈 好奇心;會探查任何孔洞,並藉著爬高、伸手、墊腳尖等動作來拿取放高處的東西;但他們不了解水、火、熱的危險性,且對高度的認知也尚未建立,因此隨意攀 爬、上下樓梯、打開窗戶等;他們可以做許多動作,但在許多動作及技巧上顯得笨拙、不靈活,所以要預防幼兒意外的發生要有良好的觀念及措施,以下提供給家長 們參考: (1)預防跌倒: 應在樓梯口做好安全措施。 (2)避免吸入及窒息: 勿 讓孩子玩鈕釦等小物品,並且選擇大而牢靠的安全玩具,避免有尖緣或可拆開零件之玩具,以免誤吞;最好不要在地上放小東西,且勿給小孩吃硬的糖果、有核的食 物、花生米及口香糖等。此外,應關好冰箱、衣櫃、洗衣機、浴室的門,以防小孩躲入而發生窒息等意外。當孩子接近水源時,應密切注意,並在水池及游泳地邊加 上柵欄,以防溺水、窒息。 (3)避免身體傷害: 勿讓孩子自己拿刀叉吃東西,應使用摔不破的碗盤;注意與動物間的安恮性,尤其是貓、狗;禁止幼兒在走路或跑跳時,口中含著食物。 (4)避免中毒: 給藥時要仔細並留意,除非有醫師處方,勿給予服用成人藥物,父母應了解正碓使用糖漿的方法和劑量,藥物或化學藥品使用後,立即收存於安全位置或換用兒童安全扣蓋。 (5)避免燒燙傷: 應在任何熱燙的容器前做好防護措施,例如:鍋柄朝內放置容器下的桌巾不要讓孩子摸到;勿讓孩子玩電器物品;火柴及打火機必須放在小孩拿不到地方;必須先 試洗澡水溫度及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禁止小孩玩水龍頭。萬一孩童遭灼燙,應循沖、脫、泡、蓋、送的五個程序處理,即沖冷水、蓋清潔布類而後送醫治療。 (6)避免交通事故: 坐車時不要讓孩子坐成人的椅子,須使用構造良好的汽車安全座椅及車內安全帶;不要讓孩子在路邊或在停靠路邊的車後爬行遊行,若無法監督小孩則應將門或籬笆鎖好。 平常多留意,不幸減最低 寶寶是父母心中的最愛,每當兒科或外科急診見到因意外而送醫的孩童痛苦的樣子,以及父母心急如焚的神情且不斷地自責,於心十分不忍,衷心地期盼大家平時就能多留意意外的預防措施,讓不幸和痛苦減至最小、最低的程度,也希望天下每位父母親都是快樂的爸爸媽媽。

發酵乳糖多於奶,不健康!

2007年07月17日
公開
54

大部份家長會認為牛奶多多、草莓多多之類的乳酸飲料,尚屬健康,對身體也不錯,所以經常買給小朋友喝 但是,經董氏基金會調查,原來很多發酵乳都是糖多於奶,乳酸菌也只有優酪乳的1/10.... 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結果: 綠燈(比較推薦的) 大約方糖2.5顆、牛奶1杯 味全:ABLS原味優酪乳、LA66低脂高鈣優酪乳、 林鳳營優酪乳(原味、無糖、草莓) 統一:AB優酪乳(原味、綠茶多酚)、LP33機能優酪乳、 凝態發酵乳AB乳果(原味) 優沛蕾:尤物活菌鮮奶酪(原味) 黃燈(糖不少,但也有奶) 大約方糖4顆、牛奶1/2杯 光泉:晶球低脂優酪乳、成人固鈣晶球優酪乳、 優酪(草莓、藍莓、柳橙等) 優沛蕾:龍根菌優酪乳(原味)、美 優酪(藍莓美瞳、櫻桃美顏等) 比菲多:植物 優凝態活性發酵乳(蜂蜜草莓、燕麥薏仁蒟蒻等) 味全:ABLS優酪乳(低脂蘆薈、草莓) 統一:瑞穗高優質優酪乳(原味) 紅燈(建議少吃) 方糖約6顆、牛奶僅1/4杯 比菲多:稀釋活性發酵乳(蘋果、原味、綠茶多酚) 味全:LCA506活菌發酵乳(原味) 統一:多多活性乳酸菌(原味、牛奶多多)、 可爾必思(芒果、胡蘿蔔蘋果等) 養樂多:活菌發酵乳(原味) 優沛蕾:益菌多(原味、草莓) 金車:健酪乳酸飲料(藍莓、水蜜桃) 所以囉!多比較後才能放心給予小寶貝們飲用了....

太早得到他要的 反而不是福

2007年07月16日
公開
56

•理財周刊 2007/07/13 倘若,我們從小即隨時滿足孩子在該年齡階段以外應有的物質生活,讓他比同年齡層孩子提早取得所應得的東西,那麼孩子將無法體驗到「節約」、「儲蓄」等理財教育的真諦。 【文�蔡聖裕】 名作家侯文詠先生曾經寫過一篇他朋友所說的故事,內容大意為:他這個朋友年輕時野心勃勃,衝勁十足,才26歲就升到了協理。在當時算是破天荒的事情,可是從26歲幹協理直到31歲都沒有升遷。好不容易32歲那年,有個機會升遷副總,公司高層卻因為倫理以及年輕氣盛種種理由,升遷了另一個能力無法讓她信服的人。 這位朋友當時很不服氣,隔天就遞出辭呈。不過辭呈很快退回來了。總經理把她叫到辦公室去,對她說:「你暫時休假2個禮拜吧。有什麼事等你休完假回來再說。」於是當天她立刻請旅行社安排食宿從布拉格開始,一路沿著維也納、沙爾斯堡、慕尼黑往西的自助旅行。 隔天她立刻就飛到了布拉格。才安頓好後出門逛街,就碰到一隻比她還要高的玩具熊,可愛得不得了。她站在那裡,簡直看得著迷了。開口問老闆,才知道玩具熊是飛鏢遊戲連中三元紅心的首獎,只送不賣的。 她嘆了一口氣,心想那有可能連中三元?轉頭要走,才走了兩步,又不甘心地回頭。她告訴自己,至少試看看嘛?於是先買4支飛鏢試試,結果連靶子都沒有射到。後來又買了4支飛鏢,用力一射,竟然3支正中紅心,沒中紅心的那支也相當接近。就這樣,她贏得了那隻大熊。 接下來,折磨的旅程開始,她抱著一隻超大的玩具熊走在布拉格古城裡,每個人都看著她。本來還滿享受這樣的目光。可是不久就感覺到麻煩了。她抱著玩具熊走到郵局去,試圖打包郵寄回台灣。和捷克的郵政人員當場比手畫腳,又丈量了半天,直到看見他們開出來的包裹郵寄費用。差點令她昏倒的價格。 於是她又抱著玩具熊從郵局走了出來。同樣郵費夠她在台灣買10隻玩具熊了。所以她又只好頂著歐洲毒辣的陽光,從布拉格、維也納、沙爾斯堡、玩到慕尼黑,一路都抱著玩具熊。玩具熊又胖又長,根本無法折疊,也無法裝箱,更無法用行李拖運,因此,不管是搭乘任何交通工具,都得大費周章。甚至被要求為它買票。就這樣被搞得精疲力竭,這趟歐洲之旅,算是被玩具熊整慘了! 奇怪的是,反而因為那樣的折磨,讓她豁然開朗。回台灣銷假第一天上班,總經理就把她叫到辦公室去了。問她說:「都在歐洲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心得嗎?」她就把玩具熊的故事說了一遍,並說:「在這次的旅行,我想通了一件事,就是有些東西固然夢寐以求,不過得到太早,恐怕也不見得好。」總經理聽了哈哈大笑的說:「所以妳決定繼續工作了?」她點點頭,直到最後,她當上該公司總經理。 以上的故事是否讓你同情那個旅程一開始就贏到大熊的朋友,並衝擊老覺事事不順,怨天尤人的心靈?原來老天爺經常不讓我們順利得到希求的東西,是種呵護的對待,因為過早順利成功,就獲得想要的一切,反而可能是另段悲慘人生的開始。 對環境富裕的父母而言,在孩子出生後起,就已經提供小孩應有盡有的物質生活,使他比別人還早獲得想有的一切, 這跟故事中的主角旅程未開始就射中大熊,爾後「絆」她走完旅程有異曲同工的涵義,對孩子未來人生是福是禍,恐怕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未來的理財教育將可能有負面的影響。 理財的出發點一定是物質生活恐有不足,所以才需要在本身工作外,額外從事開源節流的活動,倘若錢財取之不盡,有誰會花心思在理財行為上?這樣的理念對大人如此,同樣對小孩也適用,倘若,我們從小即隨時滿足孩子在該年齡階段以外應有的物質生活,讓他比同年齡層孩子提早取得所應得的東西,那麼孩子將無法體驗到「節約」、「儲蓄」等理財教育的真諦。

情益教育...

2007年07月15日
公開
11

因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 所以上週四、週五參加了主題為「關懷、服務、學習」研習 受益斐淺… 研習中安排數則短片欣賞回饋 其中一則是令人眼框泛紅-真正的教育(情益教育) 湯老師有位小6 J生,湯老師不是很喜歡J生 每每在評語表上註寫:J生儀表不潔、上課不專心…等負面 一日,湯老師翻閱J生以往評語表… 一年級老師:J生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二年級老師:J生與同學相處非常融洽 三年級老師:J生的母親患有癌症,J生非常擔心 四年級老師:J生的母親過逝了,J生的成績受到影響了 五年級老師:J生的家庭改變對J生影響非常大 閱閉,湯老師甚為羞愧… 隔日班上每位同學皆送給湯老師畢業小禮物 每位同學都使用美美的包裝紙’裝飾著精美的禮物 唯J生使用破破的牛皮紙 裏面是假鑽鍊及使用過的香水 當時J生還被同學們嘲笑 可是,湯老師卻戴起手鍊,並噴了香水… ….因為湯老師的舉動,表示對J生的認同與接受… 之後,J生考取優秀大學、碩士 甚至取得博士學位 每一階段J生都會寫信給湯老師 謝謝湯老師 並且J生邀請湯老師擔任婚禮上男方的母親代表 當時,湯老師戴上當年的破假手鍊及噴上J生送的香水 J生當場感動地抱著湯老師落淚 因為那假鑽手鍊及母親生前最喜歡的 香水是母親最後一個聖誕節所使用的… 因為J生,湯老師不再教書,從此教的是教育 教育,不僅是知識及技能的傳授 教育,是真心的付出 教育,是愛的關懷表現 如同醫師,非僅醫病,還需懂得醫心 希望寶貝們未來能遇到真正懂得教育的師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