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多多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代間關係•需要尊重與體諒

2008年05月17日
公開
4

•代間關係•需要尊重與體諒 撰文�鍾碧芳 諮詢�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利翠珊 與長輩一同教孩子很難? 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當這個寶因為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教養理念,而與自己出現差異時,身為父母的你,該怎麼辦?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孩子?還是誠心接受長輩指導?或是根本相互仇視?教育孩子需要溝通與相互尊重,才能以身作則,養出真正的好孩子。 祖父母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扮演含飴弄孫的角色,一旦肩負起孩子的保母角色時,就容易與現代父母的教養理念產生代溝。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驗與溝通方式,想要達到教養的共識,確實不太容易。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利翠珊表示,上一代的成長背景畢竟與新世代的父母有很大差異,對於孫字輩的孩子,也傾向以他們過去照顧自己小孩的方式在帶養孩子,育兒知識偏重情感,較少像時下新一代的父母,容易接收、吸取新教養理念的薰陶。 【什麼是代間關係?】 代間(between generations)關係是指在家庭的結構中,包含了兩代以上的親子關係,如祖孫3代的關係。 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問題:無法認同長輩的教養方式,事後要如何教孩子。 觀念:不否認他人•只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天下的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很少人捫心自問,自己對孩子所做的一切或對孩子的要求,都一定是好的嗎?還是只是想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成就或心願?利翠珊認為,尊重是家人間相處最重要的一環,且與家人的互動千萬不要複雜化,一定記得要「單純化」,也就是說,當父母發現長輩的教育方法與自己有差異,看不慣又說不通時,也不用在當面就給予指責,或在事後跟孩子說「阿公阿嬤這樣說是不對的」,只要跟孩子說,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就夠了,「直接把價值觀傳遞給孩子,而不要先打別人一巴掌,把問題複雜化」。 至於該如何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本意與價值觀何在,就在於教養技巧與溝通方式的不同,利翠珊說,不論如何,在心態上千萬不要否定別人,這就是對旁人最基本的尊重。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當父母與長輩的說法不同時,有時讓他自己思考,並做選擇,也等於把阻力變成了助力,「每一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可以順勢啟發孩子的多元智慧」,也是啟發他認知發展的好時機。 育兒行為•站在對方立場想 問題:婆婆的育兒方法跟現代育兒觀有很大的差別。 觀念: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橫跨半個世紀的兩個世代間,必定會因為彼此的年齡、成長背景、環境,甚至所受的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在行為方式、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上有著不同的差異,即使是親生的父母,也都容易出現教養下一代不同的想法與觀念,更何況是與自己生長背景完全沒交集的配偶雙親,更是容易在教養時意見分歧。 利翠珊認為,祖父母輩對孫子會有較多的情感與期望,這與一般聘請的保母不同,基本上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致出現傷害孩子的事情。因此,在彼此出現教養意見不一致時,首先要先了解對方的背景與想法,是否從對孩子有利的角度出發,先了解原因,再去對彼此意見不同的地方做回應,排除自以為上一輩的惡意想法,再進行接下來的溝通較佳。 讓孩子學習不同的互動模式 問題:長輩老是喜歡用威嚇的方式教孩子。 觀念:提早讓孩子學習與不同人互動也未嘗不可。 有些長輩喜歡用威脅、恫嚇的方式教育孩子,會讓喜歡用民主開放教育孩子的新世代父母覺得擔心「每天處於威脅的情境下生活,會讓孩子日後產生不良影響」。利翠珊表示,從教育的研究上來看,並沒有顯著的報告顯示,威權型的教養方式與民主式的教養法,兩者對孩子的未來成就會有多大的不同,往另一個方面想,即使父母願意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或新世代的教養觀念養育下一代,也無法讓孩子永遠被保護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因為一旦出了家庭、父母的保護網,進入幼稚園或學校教育時,就可能遇到會用與自己不同教育方法的老師。因此,他認為,換個角度想,提早遇到教育理念不同的長輩或配偶,反而可以當做是對孩子另一個行前訓練,好讓他了解「在社會化中,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跟人互動,只要不離譜就好」。 不過,如果父母先把孩子的成長路劃分成大小目標後,就比較能清楚了解教養的過程中,有哪些事需要堅持?哪些事又必須妥協?利翠珊表示,對於願意主動吸收教養新知的父母,能夠用好的教育知識教養自己的孩子固然很好,但這只是父母自己對孩子的教養觀念,身為父母,也只能做到幫孩子解決家庭內會遇到的環境問題,實在很難要求全世界的人都要用自認最好的專家那一套來教育孩子,她強調「凡事不要覺得非要什麼不可,或非一定要怎麼做才行」,反而是後續的機會教育比較重要。 認真想想該給孩子何種未來 問題:當權威控制型的阿嬷遇上民主開放型的媽媽。 觀念:先設定孩子成長的大目標。 時代的進步與教育水準的提高,讓現代父母有更多吸取教養新知與專業的機會,但在過去的時代中,長輩在家庭,慣於利用自己舊式的方式教育孩子,因此,遇到「凡事總是以為自己就是對的」的長輩,很難用新的教養理論或照護方式做溝通,利翠珊說,在父系家庭背景長輩的觀念中,總覺得自己是權威的、是對的,她建議父母不妨採取的策略是,先設定孩子未來之路的大目標,如果大目標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樂的成長」,其實對於在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是可以妥協與忽略的,當然,並不包含會危及孩子的生命或健康的處理方式。 溝通貴在傾聽 問題:遇到超難溝通的長輩,該怎麼辦? 觀念:溝通首在傾聽。 當與上一輩產生育兒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情緒的控制,千萬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起爭執或衝突,利翠珊說,很多溝通的功課,在平日就應逐漸累積的,而不是等到發生某件事或問題時,再來想辦法解決,不論是教養方式或彼此對孩子的期望等,都應該在平日就要不斷地多做溝通,此外,當爭執一旦出現時,情緒的控制很重要。 要當面指責對方有教養上的偏差,是相當不聰明的做法,因為只要一起頭,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裂痕,往後想再溝通就更難了。利翠珊表示,遇到爭執點,應該是先思考對方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先想想這些話的背後意義,然後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需要藉著批評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而當對方有不理性的情緒反應時時,現場的第一個反應則是學會情緒控制,等事情過後,再來深入溝通。 需隨時隨地溝通 問題:配偶的立場不一,讓媽媽難做。 觀念:平日就應對育兒觀念多做溝通 與上一代的教養分歧,常常出現在婆媳之間,有時,父親的角色就顯得相當重要,不過,如果夫妻雙方在平日都沒有對彼此的育兒觀念多做溝通,一旦遇到問題,實在無法要求對方能幫自己做些什麼。 利翠珊說,夫妻間如果希望能有相同的教養理念,一定要在平日間就該多做溝通,如果沒有回到原本的溝通脈絡中,很難要求別人,唯有夫妻雙方先達成共識,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避免「三角化關係」 問題:在孩子面前與婆婆出現相反意見。 觀念:不要讓場面出現「三角化關係」。 不論是全職媽媽或假日媽媽,當與長輩共同代養小孩時,最容易出現雙方對孩子的限制問題,只要出現三角關係,利翠珊表示,就容易讓孩子出現鑽漏洞的機會,因此要避免形成「聯盟關係」。在家人互動中,凡事最好單純化,不要主動介入,即使要介入,也是在事後,最好是讓雙方解決各自的問題,等到事後,再對孩子做說明。 兩代的文化背景不同,教養觀念也很難一致,但這都是正常的,如果遇到觀念、態度實在相差太多的長輩,又無法在短時間內做改變時,利翠珊建議,只能儘量在平日就多做溝通,拉近彼此的思想距離,一旦遇到不一致時,也避免在孩子的面前出現爭執或撕破臉的狀況。 《bobo小天才雜誌》•2008�4月號 (資料來源:bobo小天才 提供)

一個人帶多多坐飛機

2008年05月10日
公開
2

這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這次回台少了爸爸的陪伴(爸爸工作太忙啦!) 於是媽咪帶著一個大行李箱(29kg) 身上背著媽媽包 手中推著娃娃車 就這樣和爸爸的兩位同事一起搭機回台啦! 還好是亞洲萬里通的會員,可以先在登機前幾天劃位與訂baby餐 不過因為台灣與大陸的政治因素 媽咪和多多要在香港轉機 因此這次要挑戰的任務將是多多在這兩段飛機航程上的行為控制 第一段航程---媽咪給多多90分! 多多還算乖巧,願意在飛機上昇及降落時乖乖的和媽咪一起绑安全帶 用餐時間也會乖乖的自己拿湯匙吃飯飯(媽咪很開心的喝到熱咖啡) 也許是因為起飛時間離多多早起時間很近,所以也沒有如廁換尿布的問題 在飛機上就和多多一起玩貼紙,吃棒棒糖 偶而多多也下來走一走 但都沒太妨礙到其他的人 此時也謝謝老公其他兩位同事,會不定時的來詢問需不需要幫忙 香港轉機 可愛的多多 生理時鐘一向準時 下機準備在香港轉機時 幫多多泡好奶奶和換好尿布 不一會兒 多多在娃娃車上便去夢周公了 媽咪這時也樂的輕鬆 除了和老公的另兩位同事邊找登機閘口(香港機場大,要轉機一定要先知道自己待會要登機的登機口在哪)之外,也一起逛了一小部份的免稅店 發現原來這裡的東西還真不少呢! 之前來了好幾次也都沒能好好逛一逛勒!(其實轉機時間不多,只有一個小時) 下次一定請爸爸等等媽咪,讓媽咪也晃一晃才行! 第二段航程---還好香港飛台灣的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 在待機時有補眠的多多 上了飛機精神特好 前半段時間 媽咪身邊坐了一位工作了幾年 單身又淺玩單眼數位相機的香港年輕妹妹(很像維妮ㄚ姨喲! 所以特有親切感) 已有好幾次遊玩台灣的經驗 於是媽咪可以帶著多多一起和ㄚ姨聊個天 而到了用餐時間 雖然多多還是一起和媽咪吃了飯 但飯後接下來的時間 不是坐不住想下來走,要不就是一直想要和前座有位年紀比多多大兩三歲左右的姐姐玩捉迷藏...此時的我沒辦法和ㄚ姨多聊,只能偶時帶多多起來走一走 剩下的二十分鐘左右,開始得繫上安全帶,望著前面電視螢幕顯示著目的地剩餘里程數與到達時間的數字不時的跳動,心裡也越加急性,真是期待飛機快快安全降落!! 想到這僅僅剩下不到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多多的不願被綁著及飛機下降所帶來的不適感的亂叫,想必全機艙的人都聽得到吧?! (下次還是要多準備一點可以吸引多多的玩具或棒棒糖) 呼! 終於到桃園機場了,坐上安可叔叔的車車 多多又開始呼呼大睡!

教孩子正確的觀念,不要教孩子似是而非的觀念

2008年05月01日
公開
1

【 教孩子正確的觀念,不要教孩子似是而非的觀念】 親戚的孩子很有規矩 一上車就自動把安全帶繫好 看到我沒有繫安全帶 還會要求我一定要繫好 我假裝哀嚎:"啊~~為什麼繫安全帶?!" "因為警察會抓!"他回答得很直接 "因為警察會抓"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對的 但如果再仔細追究"為什麼繫安全帶"的原因 應該是"因為在發生事故時,有綁安全帶會比沒有綁安全帶來得安全,因此我們才需要綁安全帶,而不是因為警察要不要抓的問題?" 同樣是"綁安全帶"但是在教導孩子背後的原因時 卻有二種不一樣的說法 那一種才是正確呢? 讓我們這樣往下推論 "因為警察會抓",所以在沒有警察看見時, 或許就可以不綁安全帶囉? "因為綁安全帶會比較安全",因此只要一上車就要綁安全帶 這二種觀念的背後在延伸後 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了 類似這樣似是而非的教養觀 充斥在我們的社會中 並一直延伸到我們的下一代 在之前討論區裡曾經有媽媽在討論 在大賣場可不可開東西給小朋友吃 有的媽咪覺得 小朋友肚子餓 就先開給小朋友吃 反正一定會付錢的 這樣有何不可? 或許有媽咪會覺得小朋友年紀還小 不能餓 所以先讓小朋友吃飽是件重要的事 於是先開食物給小朋友吃 之後再付錢 通常主任媽咪會反問覺得孩子年紀小的家長 小朋友一歲的時候算是年紀小 那要到幾歲的時候才不算年紀小呢? 三歲?六歲?? 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 真的回答四歲,有的回答六歲 也就是說要等小朋友"四歲"或"六歲"的時候 才不再在大賣場先開食物來吃嗎? 那主任媽咪要替小朋友反問一下爸爸媽媽:"為什麼在四歲(或六歲)以前可以做的事,在四歲(或六歲)以後就不能做了呢?不都是同一件事嗎?" 以四歲(或六歲)的小朋友真的有能力瞭解"因為我長大了,所以我不可以在大賣場吃東西了"這件事嗎? 還是我們可以想像 這個孩子就直接在大賣場大哭大鬧 而受不了孩子大哭大鬧的爸爸媽媽 最後還是以"直接開食物給小朋友吃來做為收場 所以可想而知 "在大賣場,開食物"這件事並不會因小朋友的年紀增長而有所改變 因此主任媽咪會建議"不能做的事,就不要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 因為孩子的價值觀 在當下就已經形成了 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會影響他一輩子 在討論區正在熱烈討論的時 正好電視有一則新聞播出 "有一個在便利商店打工的青年,因為肚子餓,所以先打開一包食物來吃,之後再自己付帳" 但是這樣的行為被老闆告上法院 在乍看這則新聞時 都會覺得便利商店的老闆是不是太過嚴苛了? 但是再回頭想想 如果那個青年把步驟改為"先付錢,再吃東西" 這樣是不是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這就是價值觀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大人或許會以比較寬鬆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但是孩子的價值觀在當下已經養成了 等到長大後 別人再以更為嚴謹的態度來要求孩子時 孩子己經無法適應這樣的規範了 因此在一開始就"教孩子正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是"草莓族" 卻忘了回想是不是我們提供了孩子草莓族養成的環境 出自"寶貝潛能發展中心" 作者:主任媽咪

不要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請用微笑的肯定句!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1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中,尾音單字的仿說,是比較早發展出來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問他:「好不好?」他會說:「好!」 問他:「要不要?」他會說:「要!」 問他:「是不是?」他會說:「是!」 問他:「乖不乖?」他會說:「乖!」 甚至問他:「笨不笨?」他也會說:「笨!」 相信爸爸媽媽在經歷孩子的這個階段時,都會覺得孩子好可愛,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回答各種單字的答案,然後哈哈大笑。 可是再過一段時間,孩子的發展已經過了單字仿說期之後,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開始說:「不要!」問他什麼事、什麼話,就看到孩子一個勁兒地搖頭說:「不要!」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發展也進步了,知道如果他說了「好/要」之後,他可能就要做他不一定喜歡做的事,於是他就開始猛說:「不要!」 遇到猛說「不要」的孩子,相信爸爸媽媽都會覺得頭痛,不曉得孩子為什麼什麼事都說不要,卻沒有回想一下,是不是我們的問句有問題? 我們問孩子的問句是:「要不要吃飯?」意謂著答案有兩種,一個是「要」,另外一個是「不要」,那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回答「要」,爸爸媽媽才肯甘休呢?這明明是個「YES、NO」問句,不是嗎?那為什麼孩子沒有選擇NO的權利呢? 這就是主任媽咪所謂的「除非願意尊重孩子的選擇,否則不要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一般父母在問「YES、NO」問句時,其實是希望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當孩子的答案是否定的時候,爸爸媽媽的心裡卻生氣起來,忘了孩子是有決定權的。 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做某件事,下次請把句子改為「我們要吃飯囉!」、「我們要睡覺了」、「你要吃藥了」,不要再問孩子「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或「要不要吃藥?」這種問句。 當然這種直敘句不是一說孩子就會乖乖聽話的,所以我們通常會搭配「預告」這個技巧,提前告訴孩子,「再五分鐘就要吃飯囉!」、「等長針走到2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或「吃飯完就要吃藥了」,孩子越不願意做的事,就要更提前、更密集地做預告,執行時再加上「堅決的態度」,跟孩子說:"剛剛媽媽就說過,我們要.....",如此搭配下來,過一陣子就會發現親子關係有了不一樣的轉變喔! 本文出自"寶貝們的寶貝事"(http://www.babyhome.com.tw/babycenter) 作者:主任媽咪pandora

讓寶寶自己吃飯的七個訣竅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10

当你看到一个2岁多的宝宝坐在餐桌前,胸前系着围兜,手里握着勺子,张大嘴巴,认真地喂自己吃饭时,你一定羡慕极了。“哎呀,这个宝宝真乖,这家大人真是太省心了。我的宝宝要能这样就好了。”再想想自己的宝宝吃饭总是要大人追在后面喂,真是伤透脑筋。 其实,要想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不过要讲究一点策略。下面就告诉你一些诀窍。 准备阶段 诀窍1:让宝宝吃手抓食物 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就想自己用手抓起食物来吃,而且不用你教他,他自己就能办到。你会怎么做呢?“哎呀,弄得满地、满身都是,太脏了,太乱了,收拾起来太麻烦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么,就别想在宝宝该学会自己吃饭的时候,看到宝宝自己吃饭了。 聪明妈妈可以—— ●放手让宝宝用手抓着吃。 ●先让宝宝抓面包片、磨牙饼干;再把水果块、煮熟的蔬菜等放在他面前,让他抓着吃。 ●刚开始时,一次少给他一点,防止他把所有的东西一下子全塞到嘴里。 诀窍2:把勺子交给宝宝 宝宝10∼12个月时,给他喂饭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他总是要抢勺子。你会怎么做呢?“哎呀,宝宝拿着勺子在盘子里乱戳乱捣,瞧,盘子翻了,碗也倒了。”这时,大多数妈妈会失去耐心,甚至对宝宝大吼大叫,或者当即没收给宝宝的这项特权。宝宝只有干着急,甚至有些胆子小的宝宝,学习吃饭的热情就这样被你浇灭了。 聪明妈妈可以—— ●给宝宝一把勺子,教他盛起食物,喂到嘴里。 ●给宝宝戴上大围兜,在宝宝坐的椅子下面铺上塑料布或不用的报纸。 ●容忍宝宝吃得一塌糊涂。在宝宝成功时,给予热烈的鼓励。 ●用较重的不易掀翻的盘子,或者底部带吸盘的碗。 ●照顾到宝宝的实际能力,当宝宝吃累了,用勺子在盘子里乱扒拉时,把盘子拿开。不过,可以在托盘上留点儿东西,让他继续做实验。 ●刚开始时,给宝宝一把勺子,你自己拿一把,在宝宝自己吃的同时喂给他吃。    提醒 这时的宝宝特别喜欢把手伸到菜盘子里,用手去抓菜,或者把撒在桌上的汤、菜乱拨拉。这并不是他不好好吃饭的表现,他只是在试验食物的感觉。与此同时,他可能把嘴张得大大的,等着你去喂他。所以千万不要大声呵斥。不过,如果他想把盘子整个儿掀翻,你可以暂时把盘子拿开,或者结束喂饭。 诀窍3:游戏中教宝宝用勺子 用勺子盛起食物,并把它送到嘴里,这两件事对于大人来说易如反掌,对于宝宝来说,可都是难度系数很大的哟。他需要时间来练习,起码得好几个星期呢。所以,你可以利用游戏来增加宝宝锻炼的机会,而且宝宝会觉得好玩,乐此不疲。 游戏材料 ●一些蚕豆。注意不要选择花生、钮扣等小而坚硬的东西,防止宝宝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塞到嘴里,发生危险。 ●两只碗,一把勺子。注意碗要重一些且不易碎,以免宝宝动不动就把碗弄翻而产生挫折感。勺子选择大一些、宽一些的,否则很难舀起蚕豆。 游戏方法 把蚕豆放在一只碗里,再给宝宝一把勺子和一只碗,教宝宝用勺子把蚕豆从一只碗里舀到另一只碗里。你也可以拿一把勺子,和宝宝一起舀。当然要尽量让宝宝舀,宝宝也会这样要求的,你可以在必要时给予一点帮助。还有,在宝宝成功的时候,别忘了大声表扬。 实施阶段 提醒 ●玩这个游戏时,你一定要在旁边看着。并告诉宝宝这是游戏,不要把碗里的蚕豆放到嘴里。 ●如果宝宝用勺子在碗里乱戳乱捣,不必在意,随他去。 ●舀豆子时,还可以教宝宝数字,一边舀,一边数数。 实施阶段 诀窍4:尽早让宝宝自己吃饭 12∼18个月的宝宝最喜欢学习了,假如这时你不让他自己吃饭,等到快2岁了,你想:“哎呀,上托儿所要自己吃饭的,我该训练他自己吃饭了。”宝宝可不这么想,他已经习惯了你喂他,他才不愿自己吃呢!而且,到那时,学习使用勺子也没那么容易了。    聪明妈妈可以—— ●为宝宝提供他最爱吃的食物。 ●让就餐的环境轻松而且愉快。 ●为宝宝准备一套喜欢的餐具。 ●用小碟子装宝宝的食物,这样宝宝会乐于把所有小碟子里的东西吃光,也可避免宝宝对于特别喜欢吃的东西一下子吃得太多。 诀窍5: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宝宝吃饭的问题上,妈妈的心态很重要。宝宝的胃口几乎随时会发生改变,所以当你精心制作了他上一顿喜欢吃的东西,端到他面前时,他也许一口也不要吃。这时,你会怎么做?“这不是你最爱吃的吗?妈妈这么辛苦给你做了,你一定要吃,不然妈妈再也不给你做了。”其实,你的宝宝并不是存心捣蛋,只是他真的不想吃。 聪明妈妈可以—— ●不要逼宝宝吃不喜欢吃的东西。 不必担心他营养不良,他可能只是不喜欢这种吃法,而不是这样东西,所以换一种制作方法试试。例如蔬菜,不管你切碎了烧给他吃还是蒸给他吃,他都不领情,但是,如果做成馅包在饺子或包子里,宝宝大多不会拒绝。 ●不要总是强迫宝宝多吃。 不必担心宝宝会饿着,如果他饿了,自然会自己要求吃东西。如果总是强迫宝宝吃饭,只是破坏他的胃口,使他厌食。所以,不用为了让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设法,甚至大动干戈。 不要总是急着问:“你还想再吃吗?”耐心地等待宝宝主动要吧! ●心平气和地对待宝宝的吃饭问题。 不要因为宝宝吃得多表扬他,也不要因为他吃得少显得失望。宝宝吃饭,不是因为你的表扬或批评,而是因为他肚子饿,他想吃东西。所以,要让宝宝自己产生想吃东西的欲望。当你不再逼迫他,他不再感到有压力时,他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吃饭上。 ●不要用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引诱他或强迫宝宝吃不喜欢吃的食物。 妈妈们可能会说:“先吃一口菜,吃一口菜,我就给你薯片吃。”你这样做,只会让宝宝更加觉得菜是不好吃的,同时也更增加对薯片的欲望。 诀窍6:让宝宝有饥饿感 宝宝之所以不能好好地吃饭,是因为他不饿。所以,要想办法让他有饥饿感。你可以在宝宝吃了几口就不好好吃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好了,宝宝吃饱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这样,几天以后,宝宝就会感到特别想吃东西,那时,你再把食物端到他面前,并且转身去忙别的,让他自己有机会喂自己吃饭。 巩固阶段 诀窍7:宝宝能自己吃了,不要再喂他 宝宝能独立地自己吃了,有时他反而想要妈妈喂。这时,如果你觉得他反正会自己吃了,再喂一喂没有关系,那就很可能前功尽弃。如果他坚持让你喂,你可以简单地喂他几口,然后漫不经心地表示他已经吃饱了。这样,他如果想吃的话,就得自己吃。 怎样喂饭才是聪明有效的呢?错误的喂饭方法又将给宝宝带来哪些伤害?喂饭不仅仅是让宝宝吃饱了就达到了目的,喂饭也反映出妈妈的养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学。 宝宝胃口不好,妈妈忧心忡忡。在哄、骂、打、塞以后宝宝还是不吃,你会怎么办? 怎样喂饭才是聪明有效的呢?错误的喂饭方法又将给宝宝带来哪些伤害? 喂饭诀窍: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喂饭要定点、定时、定量,宝宝吃饭要专心致志 三餐一点(三顿正餐一顿点心)较为适宜,每餐间隔4小时左右。定点、定时、定量进食会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在特定环境下,到了就餐时间,大脑就会指挥全身各组织器官为接受食物作好准备,同时在心理上宝宝敢作好了就餐准备,于是食欲大振,而主动、专心、大口地品尝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吃饭一定要专心,如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保持环境安静,培养宝宝专心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某餐吃和较少,你也不要强迫他进食。进餐时更别催促宝宝,让他细嚼慢咽;切忌吃饭时用玩具逗引或与宝宝讲无关吃饭的事,甚至边吃边玩,一旦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食欲。 尽量少吃零食、甜食经常吃零食或甜食会打乱宝宝体内血糖的正常波动规律,使宝宝缺乏饥饿感,没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肠道处于不断工作的状态,没有休息的机会,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创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气氛 不过度呵斥宝宝,而是多加鼓励。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跟他说如何吃好这顿饭,逐渐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 改进烹调方法,提高宝宝食欲 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方法,提高烹饪技艺,使食物丰富多样。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会刺激宝宝的食欲。例如鸡蛋的烹饪可采用炒、煎、蒸、煮等各种方法,对于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宝宝,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馄饨、饺子、包子等。 出處:當當網母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