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多多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瞭解寶寶個性的發展

2008年01月22日
公開
27

(轉寄文章)要想生活得快樂,我們的孩子不但要能適應社會,而且必須養成好的個性。在我們這個文化中,社會生活十分複雜,這就使個性十分重要。    對於父母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識到孩子的個性更多是從他們身上學來的,而不是繼承來的。這就意味著父母要對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肩負責任,因此他們必須關心孩子個性的發展,這對孩子今後的生活十分重要。    孩子個性中的許多特徵會影響他未來的發展,其中包括與人打交道、和他人共處的能力: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願意埋頭苦幹的精神;觀察、集中注意力和詢問的能力;使自己有創造性、全面、果斷和雄心勃勃的能力。所有這些都能幫助你的孩子,而其他一些特性,如懶情、走神、遲鈍、無法表達自己,則會拖孩子的後腿。父母們能很深刻地影響孩子對這些個性特徵的獲得,而且在強化孩子內在的性格方面,如獨立、敏感、全面、平和、自力更生,同樣大有可為。    父母還會有意或無意地將他們自己的性格特徵傳給孩子。一個缺乏耐心的家長很少會有一個耐心的孩子;一個壞脾氣的孩子則常常有一個壞脾氣的家長。「問題兒童」經常是有問題的家庭構成的反映。一個心平氣和、從容處理一切事情的家長很少會有壞脾氣的孩子。記住,孩子的一生就是在最初的幾年甚至幾個月裡定型的。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能獲得大量的愛、關懷和激勵,那麼很可能他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新生兒到36周大   寶寶從他一出生起就會表現出獨立的個性。你可以從他的基本活動中看出這一點。他也許很少哭,甚至在累了的時候也很平靜很快樂。或者,他可能喜歡關注,餓了、累了或無聊了的時候就會通過哭來告訴你,並且十分起勁和堅決。    餵奶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很容易接受乳房或奶瓶,吸吮得很好很滿足。或者,他會很難纏,吮一會兒奶就要鬧一鬧,哭一哭或喊叫,讓你難受。他也可能很能忍餓,在餵奶的時候表現得很耐心,能躺著不動;或者,他會顯得很不耐心,並在吮奶後吐掉許多。    他可能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很少生氣。或者,他可能一連幾個小時醒著,很小就停止睡午覺,總是要人陪他玩,甚至只有幾周大時就不肯一個人待著。    你的寶寶可能是社交型的——喜歡有人陪伴,喜歡擁抱、玩具和人。或者他不是這樣。他可能對大部分事物表示拒絕。    輔助措施   信任、熱情和外向是從最初的幾個月裡開始養成的。在這段時間裡,你必須把大部分與人相處的基本方法教給你的寶寶。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一切都要是積極的,你所表達的—切都要是明顯的;  笑是你表示快樂、贊同、愛和高興的最重要的工具:接著就是聲音。嬰兒們對充滿愛意的、讚許的、歡樂的和開心的低音和高音都十分敏感,他們也會對安慰的、令人舒服的、令人平靜的語調作出反應。避免使用尖銳的、不高興的語調;    和觸摸及其他表示愛意的身體動作一樣,身體接觸——你的體溫、你和他身體的親近以及你身上的氣味——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停地鼓勵他,經常獎勵他,時時表揚他,盡可能贊同他,總是充滿愛意地說他的名字。盡可能多地說「我愛你」。用表揚和鼓勵強化所有好的性格;    時刻回應他想獲得關注的要求,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無足輕重.從而停止向你要求。與他對視,面對他,用手勢和觸摸來交流有價值的感情;    不要消極;用分散注意力的技巧來應付寶寶身上出現的消極因素。    36周到18個月大   寶寶的個性越來越明顯,會表現出嚴肅、敏感、獨立、愛社交、易怒、堅韌、果斷、注意力集中、好奇、缺乏耐心,等等。到了1歲大的時候,她會通過反抗來表明她是多麼果斷和獨立。在這一階段,她會變得缺乏耐心、難纏、脾氣壞、易怒、淘氣和無情。    然而,到了15個月大,一個新的階段開始了,她會變得好思考和樂於助人:她會明顯地表現出想要取悅你的願望。她會努力獲得你的贊同,當你不同意她時,她會變得鬱鬱寡歡。    輔助措施  處理一切事情都要靈活,決不要使用暴力。不要批評,不要顯示出敵意。決不要讓你的孩子怕你。用寬容來教她耐心,千萬不要嘲笑她。不要讓你的孩子覺得羞恥,否則她會有罪惡感;    不管她是什麼樣,你都要全盤接受,這樣她才能學會去愛。如果你表揚她,她就會感激;如果你對她表示讚許,她就會喜歡自己;如果你承認她的努力,她就會定下自己的目標;如果你對她公平,她就會珍視公正;如果你誠實,她就會學會做誠實的人;如果你給她安全,她就會對自己和別人有信心。    18個月到2歲大   你學步的孩子可能想要幫助別人並想自己做所有的事,或者,她希望別人為她做一切事情。她可能粗心或細心,充滿想像力或腳踏實地,容易接受批評或一聽到批評就眼淚汪汪。她可能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或追隨者。    輔助措施  教孩子怎樣解決問題;輕鬆地接受她的決定,不要擔心或反對。逐漸地增加她的責任,讓孩子有時間集中精力於重要的事情上,使她得以完成一項任務。如果她要求的話,隨時幫助她。分散她的注意力以消除挫折感;    找時間做遊戲。花一些特定的時間和她在一起,始終對她的困難或疼痛表示同情;    鼓勵孩子做到大方;她會希望讓你高興,因此可以利用這一點教她大方的舉止,如給你一盤冰淇淋,然後再鼓勵她對家庭的其他成員做同樣的事情;    如果她是你唯一的孩子,當她想要得到一切希望得到的東西和你所有的注意力時,你必須抑制她的慾望。孩子很快就會懂得,她不可能成為你的世界中永遠的中心。    2到3歲大   孩子的個性已經很清楚地顯現出來了。她是一個獨立的人,也是家庭的成員。她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她所做的一切事情對她而言都是衡量其成就和能力的測試。她通過自己在體能表現、交流、操作能力、思考和技能方面所能做的,以及能做得多成功來界定自己。對她而言,在掌握技能、處理日常事務、管好自己方面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輔助措施  成功對個性的發展有著最為重要的積極影響,因此要幫助你的孩子獲得成功,保證她經常能把事情做好,這樣會激發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    幫你的孩子尋找新的挑戰。所有那些能讓她學會獨立、自力更生、勇敢、不忸怩和敢於承擔責任和非難的事情,都應鼓勵她去做;    激發她的希望,幫助她建立自信心和自我形象而不損及她的快樂和幸福。教她說「對不起」,並教她尊重別人的權利;    當你出門的時候,告訴她你會回來的,以減輕她可能會有的恐懼感。盡量細心地傾聽你的孩子,觀察她,找出困擾她的因素。和她談她的恐懼以安慰她。所有的害怕情緒你都得懷著同情心迅速處理。不要嘲笑她的恐懼,她需要的是幫助和一些解釋。

小朋友好動別以為是過動兒?其實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

2008年01月16日
公開
34

之前對"過動兒"的瞭解原因還包含"過敏性鼻炎" 今天剛好多多碰到過敏鼻 因此轉貼如下文: RE:小朋友好動別以為是過動兒?其實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 (文章分享) 小朋友好動別以為是過動兒?其實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 你的小孩有晚上睡不安穩、白天情緒易怒的情況嗎?這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惹的禍ㄛ?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表示,全世界有10%∼25%的 人口深受過敏性鼻炎之苦,研究調查發現六至八歲兒童患有過敏性鼻炎約 30%,13∼15歲青少年罹患過敏性鼻炎者約佔20%。此外,根據醫學臨床 報告指出,80%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有夜間睡眠障礙的問題,間接影響造 成白天疲倦,上課不專心,甚至人際關係產生障礙等問題。 門診中,過敏性鼻炎患童約佔三成,其中八成合併有夜間睡眠障礙的問題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主要有鼻癢、打噴涕、流鼻水、鼻塞等症狀。此外 ,患童在晚上睡覺時容易有鼻塞、打鼾的情形,因而常常睡得不安穩,容 易醒來,這類小朋友的情緒變動大、易怒,且適逢學習年齡,使得家長常 誤為是學習障礙。 『夜間睡眠障礙』是常被家長忽略的過敏性鼻炎併發症!潘俊伸醫師指出 ,氣喘、中耳炎、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 性鼻炎常見的合併症,但是夜間睡眠障礙所帶來的影響,常常被家長忽略 。門診中,不少家長向醫師反應,小朋友白天去學校的學習反應不好,好 動,脾氣又大,以為是小孩得了過動症,或是發生了學習障礙等問題,後 經醫師診斷後才知原來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 過敏性鼻炎患者躺下時,鼻道阻力是正常人的三倍!根據研究統計,過敏 性鼻炎患者躺下時,鼻道阻力是正常人的三倍,而夜間鼻塞伴隨的鼻充血 是造成睡眠呼吸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當小朋友反應睡不好,或 是夜晚睡眠中常常醒來時,就要留意是否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以免發生 夜間睡眠障礙的後遺症。 潘俊伸醫師進一步說明,門診統計,九成以上的過敏性鼻炎患童,不論是 日常生活或學習均受到影響。此外,有二成五的過敏性鼻炎患童,因此常 曠課。其他有關過敏性鼻炎患童學習影響報告,如國外一項針對八至十一 歲學齡兒童研究報告指出,(1)學齡兒童有睡眠呼吸障礙的盛行率達 2%,(2)從打鼾到輕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會增加如過動、情緒不 穩、對立、攻擊性強及社交問題等負面行為發生的機率,甚至也有另一項 國外研究指出,中學時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會比表現好的學生,有較高的 比例在幼童時期有打鼾或因此接受腺樣體扁桃腺切除術。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式為何?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首先要有長期與醫師配 合的正確心態,很多家長對於小孩的過敏性鼻炎都手足無措,甚至以消極 的態度來面對,當小孩有較嚴重的症狀時才可能去找醫生治療。其實治療 過敏性鼻炎並不困難,選擇適當藥物,耐心與醫師配合,日常生活記得趨 吉避凶,也就是注意清潔,遠離塵蹣、花粉等過敏環境,降低過敏的發生 機率。 最後,潘俊伸醫師強調,『夜間睡眠障礙』是常被家長忽略的過敏性鼻炎 併發症!過敏性鼻炎患童在晚上睡覺時容易有鼻塞、打鼾的情形,因而常 常睡得不安穩,容易醒來,這類小朋友的情緒變動大、易怒,且適逢學習 年齡,家長常誤為是學習障礙。因此,建議家長平日注意小朋友是否有過 度疲倦或不良睡眠品質的現象,如有異狀,儘早請醫師診斷及治療過敏性 鼻炎的問題,以免發生夜間睡眠障礙,影響學習,人際關係,情緒不穩, 功擊行為等嚴重後遺症。 本文由【書田診所小兒科】提供

恐懼的反射行為

2008年01月13日
公開
5

(轉寄文章) 攻擊體現出一種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一些父母不願對他們的孩子承認這點。同時,這種本能並不必然就具有破壞性。孩子像任何一種生物,試圖保衛自己的意願、目標以及領土,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可以肯定,攻擊是一種本能而並非僅僅是由外部條件和影響而造成的結果。這種本能由激素引起。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兩種不同的激素種類也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攻擊類型。攻擊的第一種類型來自於人類的狩獵衝動。這種攻擊的意義和目的是進攻和殺戮,這是一種主動的攻擊,傾向於首先採取行動。第二種類型的攻擊是另一種激素類型,它主要用於防守。人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進攻,它激勵人們保衛自己的領土,保衛自己的財產和生活,保衛家人,甚至是保衛自己的觀點。當你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比如說威脅,這就像病毒一樣,激勵著你。一旦刺激消失,攻擊也會逐漸消退。   那種積極的、卓有成效的攻擊本能是以成功為目的,因達到目的並且獲得戰利品而得到滿足。另一種防禦性的攻擊則在威脅消失後自動消退。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目的性行為一旦啟動,如果遭到外界阻止,無疑會引發攻擊。如果孩子想要碰什麼東西,卻被母親阻止。那麼他的反應就已經帶有攻擊性。他大聲哭喊,拚命反抗。這在換尿布的時候常常發生。嬰兒的目的性活動妨礙了母親的動作。也可以說是她阻礙了嬰兒的活動。這個年齡的孩子會用哭喊來表現這種被歸類為攻擊性的行為,這是他們在這個階段唯一具有攻擊性的抗議手段了。以後有一天他也會試著去打他的母親,因為他的行為受到了母親的阻止。   在這裡阻止目的性行為的還包括,讓孩子停止遊戲去吃飯。事先沒有詢問就打斷他正在做的事,這必然引起他的攻擊。當丈夫以及妻子忙到一半被打斷時,他們的反應也同樣會如此。因為孩子總是很主動,所以他們的攻擊衝動更頻繁以及更快速地被激活。這在孩子之間也產生著同樣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哥哥正用積木搭個塔,弟弟經過的時候把哥哥的心血都給毀了。   幼兒把一隻玩具鴨子拖在身後,並且無論到哪,他都拖著它。當他拖不動它時,毫無疑問他的反應會帶有攻擊性,他開始哭泣,因為他的活動慾望遭到了阻止。成年人對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比如當他們的車進了死胡同或者被別人超車時,其結果必然是攻擊。所以成年人應該能夠認識到這一現象,不要簡單地去中斷孩子的某種活動。他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即使是孩子,也可以與他們達成協議。孩子也是人,也具有和大人一樣的權利。比如說,應該這樣宣佈吃飯時間:我們約定,你應該盡快過來吃飯。這是預先給出警告,允許孩子自己去結束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因為可能是危險的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必須接受孩子的攻擊反應。   在這裡,我們把攻擊作為一種對於目的性行為被打斷的本能反應。如果攻擊無濟於事,而我又別無選擇,那就會引起挫敗感。

不愛吃飯的原因

2008年01月09日
公開
40

(轉寄文章) 有寶寶的媽媽十有八九都會有這樣的抱怨:「寶寶吃飯怎麼這麼費勁兒呢?為什麼就不能如我所願地痛痛快快地乖乖地把飯吃完呢?……」 追著喂 寶寶每天吃飯都要大人在後面追著喂,一頓飯下來,話沒少說,路沒少走,可寶寶卻沒吃多少。真不知這種「追捕」餵飯到何時才會結束? 專家支招 「追捕」應立即停止,讓寶寶和你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進餐,日子長了,媽媽們就會發現,在用餐時間,寶寶得到的不只是食物,他還在學習社交技巧,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分享和品嚐食物。 給寶寶安排一個固定的座位,高矮要適中,最好是專為寶寶設計的兒童高腳座椅。 孩子的模仿力是驚人的,如果一起進餐的大人們對食物吃得津津有味,那麼寶寶也許會對食物更感興趣。 吃飯就像種糧食 寶寶每次吃飯都會灑好多米粒,菜葉,而且飯還剩一大半呢,可是已經涼了,還是讓媽媽來喂吧! 專家支招 千萬別剝奪孩子自己進餐的權利。 給寶寶選擇一個較深的餐具,這樣他就能用勺子將食物舀起,盡量避免灑得到處都是。 在寶寶的高腳座椅下面鋪一張塑膠桌布或報紙,使清潔地板容易一些。 孩子吃飯速度慢,因此媽媽在每次給孩子盛飯時應該少盛勤添,這樣就會避免吃涼飯。 即便寶寶吃了一身,灑了一地,也不要過多地埋怨,因為這是寶寶「學藝」必須經過的過渡階段,媽媽需要冷靜和耐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滿足寶寶提出的「我自己來」的要求,並且鼓勵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的事也是必須嚴加制止的,那就是寶寶把食物扔在地上,或扔到別人身上。 手是寶寶的餐具 寶寶吃飯的主要餐具就是手,見了什麼都是下手抓,旁邊的勺子就像沒看見似的,即便是用勺子,方法也是怪怪的,教了很多次也不會。 專家支招 吃飯的姿勢很關鍵,這是確保寶寶自己順利進餐的前提。 身子坐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拿勺的方法應像成人拿筆的方法一樣,不要大把握勺,也不要反握。 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 費盡心思,辛苦半天做的飯,可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或是沒吃兩口就說飽了,真不知是我的飯菜做的不香,還是他的胃口就這麼小。看著他長得像個「豆芽菜」似的,真急人呀! 專家支招 習慣是培養出來的,飲食習慣也是如此。 別指望你的寶寶什麼都吃,因為他是不斷長大的,慢慢地他也會形成自己的習慣和口味。 想一想,寶寶是不是在吃飯前不久進食了太多的零食或是含糖量高的果汁,如果是這樣,就不要自責自己的廚藝水平了,因為寶寶此時的血糖濃度高,沒有飢餓感。 多給寶寶提供多樣的食物,如果他不喜歡吃魚,也許會喜歡吃羊肉;如果他不喜歡吃炒過的青菜,也許會喜歡吃煮在湯裡的青菜;如果他不喜歡吃煮雞蛋,也許他會喜歡吃蛋羹。總之,此時倒是考驗媽媽廚藝的時候了,把食物做得顏色鮮艷些,造型有趣些,寶寶會更喜歡的。 給寶寶吃一種他從未吃過的食物時,應該待他肚子餓時,這時他會比較容易接受「新鮮」食物。 更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周圍的人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挑食的人,你的寶寶也會跟著學,挑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最愛吃「垃圾食物」 寶寶最愛吃洋快餐了,一頓能吃下一個漢堡,一份薯條,一杯大可樂,外加一個冰淇淋,雖然我也知道有些洋快餐屬於「垃圾食物」,但是只有這時寶寶吃得最多,也最高興。經常是拗不過他,就滿足他了。 專家支招 多數寶寶都擋不住洋快餐的誘惑,媽媽要把握住「量」。 沒有必要完全禁止寶寶吃薯條、漢堡等洋快餐,但一定要限定場合。 不要讓寶寶吃這些吃個飽,更不能代替正餐。 出於對整體健康和牙齒的考慮,應減少或避免讓寶寶飲用甜味飲料和汽水,如可樂等。 孩子討要「垃圾食物」時,媽媽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讓步。 對親戚朋友們說:別把「垃圾食物」當做禮物送給寶寶。

吃飯習慣的養成

2008年01月09日
公開
26

(轉寄文章) 當孩子第一次坐上家庭的餐桌,習慣教育便從此開始了。怎樣用勺、吃飯;怎樣與家人溝通、交往;怎樣幫父母收拾碗筷……在這時,如果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以后的各種教育將會變得簡單而自然。 但是,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我最發愁的就是孩子的吃飯問題了,平時看著挺可愛,一吃飯,什麼毛病都來了,挑食,青菜不吃,魚不吃,那個有怪味不吃,這個苦苦的不吃;好不容易吃了兩口,轉身就跑,還非得大人哄著、追著喂飯,一口飯能在嘴里含5分鐘;吃不完的東西到處亂扔,身體又瘦又小,真讓人沒辦法。” 可見,從孩子第一次坐上家庭餐桌的時刻起,父母就要格外重視對孩子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 每天吃飯,根根不吃蔬菜,不吃肉食,專點米飯泡水加咸菜,他說那是奶奶愛吃的飯,自己跟奶奶最好,所以也吃這個飯。任憑全家人怎樣的教育和開導,根根就是不買賬,要麼你給我水泡飯,要麼我就不吃飯。 多多的表弟根根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是,與姑姑家和舅舅家的幾個女孩子相比,根根顯得又黑又瘦小,醫生說這孩子的血色素太低了,偏食習慣要是不改正,很難有健康的身體。一家人都很著急,奶奶更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孫子:“這孩子,我是因為小時候家里窮,才吃水泡飯,就點咸菜湊合湊合,他怎麼也這樣呢?” 爸爸媽媽請教了專家,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方法來糾正根根的偏食。他們首先把根根送到了幼兒園的托班,和老師一起配合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同時,他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工作一忙,就把根根扔到一邊,而是盡量抽出時間和他一起吃飯。 在飯桌上,父母有意識地津津有味地吃飯,還把水果蔬菜放在顯眼的地方有時間就和根根一起蹲下琢磨水果的顏色、形狀,爸爸繪聲繪色地講述蘋果的甜和脆,香蕉的可口和酥梨的誘人,說著說著,爸爸自己禁不住有了口水,根根也受了感染,那些水果就成了他們肚子里的獵物。 姑姑家和舅舅家的兩個姐姐很活潑,根根非常喜歡去和她們玩,以前吃飯的時候,姑姑和舅舅都遷就根根,給他專門做泡飯吃。后來根根的爸爸媽媽和他們協商一致,根根再去的時候,姐姐們和他一起玩游戲。可是一到吃飯時間,大家都若無其事的該吃什麼吃什麼,根根剛開始有些不適應,還是不願意上餐桌,大家都不理他,根根自己呆著沒趣,看姐姐們吃得那麼香,也就開始注意餐桌了,這時候,姑姑或者舅舅暗示姐姐給根根盛飯,根根拿著姐姐端來的飯菜,似乎也沒有丟面子,就安心吃了起來。再后來,根根開始學著自己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菜。慢慢地也不再挑菜了,他的小臉圓了,小胳膊粗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多多的同學尼卡是加拿大國籍的混血小姑娘,她的父親是加籍人,母親是中國人。 暑假期間,母親帶尼卡回中國探親,目的是要讓尼卡接受漢語的學習。尼卡非常喜歡姥姥家,因為姥姥家的伙伴多,而且非常友善和可愛。尼卡最不喜歡的就是姥姥家的中國餐。 第一天坐上姥姥家的餐桌,尼卡死活也不肯吃中餐。她躺倒在地上大聲音的叫喊:“MilkBread!”無論姥姥怎麼哄她都無濟於事,姥姥怕把這個洋娃娃餓病,只好去買了牛奶和面包。 晚上尼卡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表示非常的不高興,媽媽對姥姥說:“她在我家也不肯吃中國飯,哭著喊著要面包,我們誰都不理她,過會兒,她餓極了自然就會吃了。” 第二天,尼卡照樣向姥姥要牛奶和面包,姥姥記得尼卡媽媽的話,任憑尼卡大喊:“Milk!Bread!”就這樣,早飯加中餐尼卡一口都沒吃。 下午起床后,姥姥開始心疼尼卡,她找來一些中國的小點心對她說:“你看這蝴蝶酥多好看啊,你嘗嘗是甜的。”“這叫糖三角,里面藏著好吃的果醬呢,快吃一口吧”。 尼卡看著姥姥手里誘人的小點心,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 在姥姥的勸導下尼卡小心地嘗了一口,香香的、甜甜的。尼卡自己拿著點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再到吃飯的時間,姥姥讓尼卡坐在哥哥、姐姐的中間,尼卡看著哥哥、姐姐吃得那麼香,自己也安靜地吃了起來。 回加拿大的那天,尼卡用一口帶有外國味的漢語說:“中國的面包好吃!” 其實根根不是不能吃菜、不愛吃菜,而是他在奶奶家從小就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進餐習慣。如果根根的奶奶不是那樣的一味順著根根,並從根根很小的時候就堅決不讓孩子吃水泡飯,那麼根根肯定是很愛吃飯的。 如果父母能夠抓住這一難得的教育時機,堅持對孩子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那麼不僅是孩子受益,父母的生活也將會因此而變得輕松和愉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呢? ★ 長要鼓勵孩子參與大人的做飯活動。比如: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讓他拿拿菜,拿拿碗筷等,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對做飯活動的興趣。 ★ 家長在吃飯前,要以積極地向孩子逐一介紹飯菜,激發孩子對進餐的興趣和好感,引發食欲,並與孩子一起品嘗味道、觀察食物的顏色,點評飯菜。 ★ 切忌家長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孩子對食物的偏見,這可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為爸爸媽媽認為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把水果、蔬菜裝飾成“水果娃娃”、“蔬菜娃娃”使之擬人化,同時利用這些“娃娃”自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使孩子逐漸從情感上接受並喜歡它們。 ★ 可以變化食物的形狀,例如把孩子不吃的青菜或紅蘿卜剁碎,混在絞肉里,做成丸子,讓孩子也有機會吃到他不愛吃的食物,才不會營養失衡。

養成飲食好習慣

2008年01月09日
公開
18

(轉寄文章) 常聽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一頓飯孩子跑來跑去,要追著喂很長時。還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歡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歡吃的,怎麼勸也不吃一口。結果孩子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愛生病。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無原則地遷就,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想小兒身體好,必須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給他定出進餐 規矩。 第一、要養成小兒自食的習慣。從幾個月大讓他抱著奶瓶吃奶,過渡到一歲拿杯子喝水至一歲多就讓他開始學習拿勺吃飯。自食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及對食欲的強烈刺激。開始時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飲時,就不用喂了。兩歲半以后小兒完全可以自己吃飽。 第二、一定要孩子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吃飯,不能跑來跑去,也不能邊吃邊玩,否則進餐時間過長影響消化吸收。如果在飯桌上與大人一起吃,不要讓他成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會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 第三、少吃零食,特別在飯前一小時不能吃,因為零食營養價值低,也影響小孩的食欲。有些孩子只吃零食不好好吃飯,造成營養缺乏症。 第四、不許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兒不愛吃什麼東西,要給他講清道理或有講有關的童話故事(自己編的也可以),讓他明白吃的好處和不吃的坏處,但不要呵斥和強迫。家長也千萬不要在飯桌上談論自己不愛吃的菜,這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第五、不要暴食,好吃的東西要適量地吃,特別對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則會出現胃腸道疾病或者“吃傷了”,以后再也不吃。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如果要讓孩子吃好,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飲食質量,飯菜的色香味俱全會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如果嫌麻煩,每天湊合著與大人一起吃,有些孩子會養成對吃飯不感興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