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子毅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2月13日
公開
29

中耳炎~

不可輕忽的幼兒中耳 中耳炎易有後遺症 在容易發生感冒的季節,常見到許多幼稚園或國小學生, 耳朵包著塊紗布去上學,其實就是患了所謂的「中耳炎」。 雖然中耳炎是幼童常見的疾病,但它卻有不少後遺症! 所以當孩子感冒了,或者醫師告知有併發中耳炎時, 家長必須小心照護,才不會讓孩子初綻的人生蒙上遺憾! 認識中耳炎 發生原因 中耳炎大多是由感冒、慢性鼻炎,或者鼻竇炎的急性發作所誘發。 由於這些疾病會降低鼻子及喉嚨的抵抗力, 讓病原體很容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造成中耳感染引起發炎的反應。 致病病理 連接喉嚨與中耳之間的「耳咽管」,又被稱為「歐氏管」。 六歲以前的嬰幼兒及幼童,因為這一條歐式管的發育尚未成熟, 因此較平而寬、短且直,其開口呈開放性且易受壓迫; 加上幼兒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躺著,使呈水平的耳咽管排液不易, 增加了病菌入侵的機會。 流行季節 中耳炎常因感冒而引起,所以在秋冬季節最為常見,與感冒好發的時間一致。 症狀 在幼兒發生一般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之後, 如果出現下列的症狀,就很有可能是併發中耳炎,必須就醫治療。 1. 突然發生單側或雙側耳痛。 2. 寶寶反覆發燒、哭鬧不休,不讓人碰他的耳朵。 3. 有聽力減退的現象,例如放他最愛的音樂也毫無反應。 4. 嚴重時會有黃色的膿從耳道流出。 5. 耳後及頸部的淋巴腺腫大。 治療 服用抗生素不可擅自停藥 發生中耳炎時,醫生會用抗生素來治療。 必須注意的是,抗生素的療法必須吃完整個服藥療程,不可擅自停藥。 若擅自中斷療程,細菌會很快產生抗藥性, 從此寶寶每逢感冒就容易併發中耳發炎, 形成所謂的慢性中耳炎,長期反覆發作,有可能會損及寶寶的聽力。 手術導流 當患者的耳朵有化膿時,醫生會將鼓膜切開,將膿導流出來, 這樣疼痛感就會消失,也比較快痊癒。 手術切開的鼓膜會自動癒合,也不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可能引發的合併症、後遺症 危險的合併症 孩子如果因感冒併發中耳炎,必須定期回診看有無「復發」的現象, 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合併症的發生。 急性中耳炎的合併症, 包括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腦膜炎、腦膿瘍、腦脊髓液性耳漏,以及敗血症等。 後遺症 聽力喪失 中耳炎最常見的後遺症,是「聽力喪失」。 這常是由於急性或慢性積水所造成, 當積水消失,或者經由手術引流後,聽力便會逐漸恢復。 然而,如果嚴重感染,造成中耳沾黏、耳膜硬化, 或者骨頭因發炎而傳導困難時,則會造成永久的聽力喪失。 學習障礙 不論是暫時性聽力喪失,或是陣發性、持續性的聽力喪失, 對正值智力發展快速,學習能力正強的幼兒期而言, 都會對孩子造成語言、認知能力,以及情緒發展的障礙。 耳膜破裂 病童在發生中耳炎,甚至有耳漏情形後,若未加以留意、追蹤, 一旦有耳漏流膿現象,表示耳膜中央部份自動破裂, 使中耳分泌物因為壓力大而流出。 耳膜破裂有時會自然癒合,然而,如果中耳此時已乾燥無發炎反應, 卻仍尚未癒合,就必須找耳鼻喉科醫師,儘快做外科耳膜成型術,予以矯正。 中耳炎的照護重點 1. 耳朵內儘量避免進水,因為溼熱的耳道是滋生細菌的溫床; 若有進水時,可用乾棉棒擦乾。 2.當膿流出耳外時,應用消毒棉花搓成圓球,放在耳朵入口吸收流膿, 千萬不可將棉棒插入耳內。 3.餵奶時要將孩子抱著餵,把寶寶的頭部抬高, 避免讓寶寶躺著喝奶,以免奶汁流進耳咽管,進而惡化發炎的狀況。 4.在恢復期間,寶寶耳朵會覺得癢,注意別讓寶寶去抓, 可以在孩子手上套個小手套,只要注意手套的乾淨衛生即可。 5.治療期間避免外出,並且要依照醫囑服藥, 不可因寶寶抗拒吃藥而停藥,以免造成後遺症。 叮嚀 根據統計,台灣每個兒童平均每年感冒五次到六次, 換句話說,每年有五到六次的機會感染感冒的併發症, 例如細支氣管炎、中耳炎、腦膜炎等,其中以急性中耳炎為最常見。 而當孩子的年齡漸長,耳咽管逐漸變長變窄, 發生中耳炎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了。 雖然中耳炎不像腦膜炎可怕,但也不能大意。 尤其是沒有表達能力的新生兒,父母必須多加留意,保持警覺, 才不會讓孩子的病情更嚴重,甚至影響未來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