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子毅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讓寶寶自己入眠 ~~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30

如何讓寶寶自己入眠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 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 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 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 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 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 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 (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 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 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 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 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 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鍾的摟抱, 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 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 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 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 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 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 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 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 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 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 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 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 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 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 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 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 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 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 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 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 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 我怎麼會在這裡,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 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 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 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 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 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 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 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 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 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 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 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 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 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 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 當他超過八公斤後,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 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在表達: 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 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 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 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 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 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 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 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 寶寶喊叫時,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 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 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 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 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 ──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 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 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 二次就足夠,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 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 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 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 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 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 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 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 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 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 我保證,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 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 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 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重視才會吵架

2008年01月13日
公開
9

重視才會吵架 常常我們認為會跟一個人吵架一定是跟他感情不好, 其實不然,最容易跟家人吵架,最常跟情人吵架,最會跟好朋友吵架。 想想,原來最常跟我們有爭執的人竟然都是跟我們最親密的人, 而能夠跟我們發生爭執的人也對我們有一定的瞭解, 所以有人常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 而願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瞭解你的人。 有時候我們與人發生爭執時會說『算了』,或者『不說了』, 這兩句話其實都是殺傷力很強的話, 代表著你不想把你的想法跟他說,不想讓對方瞭解你, 也代表你們的感情會停留在原地。 有時兩個人爭執,忽然聽到了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在感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很自私,有人常會對你說『我是為你好』, 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 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的觀念加諸在別人身上,為他人決定一些事, 但是再想想,對對方來說,我的方法真的好嗎? 你為他決定了事情,但是要負責的人卻是他,這是很不公平的, 唯有他自己才能決定什麼是對自己最好, 若是錯誤的決定也才不會有埋怨,也才能對自己負責。 『通常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之前聽到陶子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話'每個人天生就不一樣' 這句話讓我領悟了很多事............. 因為不一樣~ 自然而然每個人所看的所想的也不會相同不要怪別人不夠懂你 ~換個立場~ 其實我們也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他人 '無聲'是一種無形的、最遠的距離 若能從吵架中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總比大家把話悶在心裡都不說出來的好 但千萬要避免在衝動時說出傷害對方的言語 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很難收回了 聊天→是增進感情..... 約會→是多一點共同的回憶.... 吵架→是多認識對方....並且學會和好.... 承諾→是證明這段感情要經得起考驗....  努力→是代表妳真的很在乎.... 感動→是因為被愛...一點一滴滑過心坎裡....!!! 付出→是因為愛不知怎麼給....不能不求回報..但也不苛求! 真心→是因為真愛不容易來臨,一但來,就該真誠地去握!! 痛苦→是絕對? b乎的表現...沒有是很不尋常...有了又很苦! 自私→難免嘛 ~ 不然怎麼叫「最愛」!!! 珍惜→...是因為怕失去....所以呵護著..視之為奇遇! 冷淡→是因為正在沉澱....可是不要沉過了頭嘍!! 思念→是因為心裡常常有著妳....這就是愛的魔力!!! 掛心→是因為很愛很愛著....心跟著心愛的人跑!! 溫柔→是要讓愛....表達的甜美....永難忘懷!! 三八→是愛情裡的小孩子氣的表現....很甜喔∼∼! 撒嬌→是想要多一點呵護及在 乎 ~~ 打情罵俏→讓生活過的甜蜜又有趣!! 重視→是絕對的愛情保障....沒有重視就沒有愛情!! 在乎→是為了要愛妳...心有所屬∼∼! 差別待遇→是要讓妳知道妳最重要.... 信任→是感情維持最重要的元素..要一起努力做唷∼! 多來往→是為了讓感情更穩定....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距離! 分享→是要讓對方多了解彼此....有助於維持感情喔

1~2歲寶寶成長與學習

2008年01月11日
公開
18

1~2歲寶寶成長與學習 ★學步期 1~2歲--學步期 寶寶從大約從周歲左右學會走路, 他的發展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我們可以叫它「小探險家階段」, 也是小孩建立自信的重要階段。 所有的東西,對寶寶都是新鮮的東西, 大人這時候不是阻止寶寶去碰東西,而是把會傷害到寶寶的東西移開, 除非是火、電等危險物品,清楚的跟寶寶說「不要!」。 其他時候,都是寶寶在學習,如果你什麼都跟寶寶說「不要!」很快, 寶寶就對學習沒有興趣,對自己也會開始產生懷疑 ★成長與學習 1.寶寶很喜歡模仿,讓寶寶幫你一起做家事,他會玩得很開心。 2.寶寶開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慢慢引導寶寶說出來,用大人的正確的發音和字彙和寶寶對話,不要學習寶寶的童音,以免延誤寶寶口語水準的提高。 3.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音樂,和各種樂器可發出的不同音樂。 4.跟寶寶一起看書,指著書上的東西教寶寶說話。最好是選擇硬紙板的書,因為撕書和咬書也是寶寶的探險項目之一。 5.不要只跟寶寶說「不要!」要解釋給他聽,例如「插頭---會電人」等。 6.常常抱抱寶寶,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讓寶寶知道---他是被愛的。 ★玩具是寶寶最好的教科書  不是從玩具店買來的玩具才叫做玩具,凡是寶寶可以玩的東西就是玩具了, 電腦箱就是一個房子,面紙盒就是鼓,保鮮膜紙心是望眼鏡…看一看四周,有多少東西可以變成是寶寶的玩具。  1.學步車仍然是很好的玩具。 2.可藉由積木、拼圖或其它玩具,讓寶寶認識形狀和區分形狀和建立數量觀念。 3.幫寶寶發展大肌肉,室內滑梯是不錯的玩具,可以滑、可以爬,又可以上階梯,可以讓寶寶一直玩到入學。 4.拉著玩的玩具可以讓寶寶學習平衡。 5.佈置一個寶寶放玩具的地方,每天睡覺以前讓寶寶學會自己收好玩具 ★檢查你的居家環境 1.把自己當作是寶寶一般,檢視一下自己的居家環境--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 2.把所有不該小孩拿到的東西,如打火機、香煙、藥、殺蟲劑、洗衣粉放到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3.隨時檢視地板,有無破玩具片、別針、銅板、鈕扣等危險物品。 4.小孩一定會把玩具拿去嘴巴「探險」一番,所以請注意玩具不要太小、還有玩具的質材是否有毒。 5.把所有的插座封起來。 6.不要吃會哽住的食物。 7.寶寶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不可將寶寶獨自留在浴室。也不要把收 機、電熱器放在澡盆附近。 8.將家具稜角包住或是使用柵欄等保護措施。 9.幼兒睡覺時要注意棉被的擺置及睡姿,不要趴睡,以免堵到口鼻。 10.不要讓桌布垂下靠近地板,以防幼兒拉下。 11.不要因為時間很短,就留寶寶單獨在車子

了解1歲至1歲11個月的寶寶

2008年01月10日
公開
42

了解1歲至1歲11個月的寶寶 成長力 寶寶滿周歲以後能夠平穩走路、會蹲下去撿玩具, 可以控制身體的動作之後,接著寶寶會變得更聰明也更有自己的想法, 成長力明顯進步不少。 生活力 由於自我意識的提高,1歲以上的寶寶會開始有自己的意見與喜好, 想要自己吃飯、自己脫鞋……甚至模仿成人的動作, 這些行為反應都在告訴爸爸媽媽─ 他想要練習做一個獨立、有生活力的孩子。 學習力 1歲半之前,是寶寶語言學習的重要時期。 爸爸媽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啟發寶寶的語言能力和智能發展, 教導寶寶認識生活環境中常見的人和事物, 漸漸地透過視覺、聽覺的整合反覆練習, 寶寶能夠認識更多的字詞、累積豐富的字彙, 聽覺的理解能力和模仿成人說話的動機也會更強。 您會發現寶寶即使還說不清楚,但是己經可以聽懂大人簡單的指令。 身心健康、智能發展正常的寶寶隨時隨地都在觀察、模仿和學習, 所以無論在遊戲活動或用餐時間,都是培養寶寶均衡發展100%潛能的好機會, 千萬不要認為寶寶年齡小而阻止他的練習喔! 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活動範圍加大,認知能力也隨之增進, 因此寶寶也逐漸有思考能力與記憶力, 而且有保存物品的觀念懂得翻開物品找東西,這就是學習力啟動的開始。 品格力 此外,寶寶的情緒表現也開始明顯,不高興時也會發脾氣及哭鬧, 而且開始有恐懼感,害怕看醫生與嘗試新活動, 爸爸媽媽要耐心給予適當的誘導與鼓勵, 因為親子間建立安全感和信賴感是培養未來良好品格力的基礎。 表達力 1歲開始,正是寶寶發展語言表達力的開始。 要使寶寶語言發展正常,爸爸媽媽要多發揮耐心, 例如與孩子說話時,除了句子要簡短,速度也應盡量放慢, 並在話尾留一段空檔,讓孩子有機會講話或重覆,以增加孩子說話的能力。 不管孩子的發音是否正確,都應專注傾聽並鼓勵孩子自己說, 隨時以正確的文法示範給孩子聽,並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至於語言發展速度,雖然因人而異,但大致來說,身心健康的寶寶, 只要受到足夠的語言刺激,語言發展速度就會比較快; 反之,長期生病或是語言刺激不夠的寶寶,語言發展速度就會比較慢。 性格較外向活潑的寶寶,語言發展速度會優於內向害羞的寶寶; 與父母互動較多的寶寶,語言發展能力也會比較好。 若是家長發現孩子到了2歲還是不會開口說話, 3歲還無法說出短句或是語音含混不清,應盡快就醫檢查。

育兒學問大!

2008年01月10日
公開
31

媽咪不常看育兒的書籍..... 比較常從網路資源得知育兒訊息... 不過從有育兒經驗的同事朋友口中或多或少可以瞭解一些道理.... 昨天爸比拿了小子毅手中的家裡電話.... 小子毅立刻生氣要哭哭.... 媽咪趕緊叫爸比拿他的玩具電話給他... 但是小子毅不要.... 於是媽咪趕緊把小子毅抱過來給他玩具電話... 並對著他說一些話分散注意力好忘記剛剛的事情.... 事後媽咪跟爸比說... 一歲的寶寶還無法真正辨識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 你如果突然從他手中拿走東西對他而言就是搶走了它.... 所以你應該是要用『交換』的方式... 先拿其他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 並搭配一些話語讓他忘記手中的東西而自然放手去拿新的玩具.... 事後再跟他說為什麼原先的東西不要拿.... 也許感覺上他聽不懂.... 但是或多或少應該有一些些知道我們要表達的東西... 至少他不會唉唉叫發脾氣.... 我相信每一個脾氣好或不好的寶寶都不喜歡別人突然搶走他手中的東西... 不管在大人眼裡是應該拿或不應該拿的東西.... 何況這個階段的寶寶正是好奇心探索慾正強的時候... 除非是發展有問題才會對眼前的花花世界無動於衷而表現的懶洋洋... 假使真的如此... 我們才應該要擔心... 媽咪心裡比較希望小子毅成為一個活潑外向開朗的寶寶...... 而不要一個只會呆呆看著別人玩樂而不想動動.... 或總是一臉傲嘟嘟的寶寶.... 雖然安靜躺躺、乖乖坐坐、動的少的寶寶好帶.... 但是相對的他所接受的刺激也會比較少..... 爸比聽了露出懺悔無辜的表情∼∼ 念在爸比確實是比媽咪還常陪小子毅玩玩.... 所以媽咪就停止碎碎念... 唉... 育兒學問.... 真的很大!!

擁抱的3大好處與6大時機

2008年01月09日
公開
10

媽咪!抱抱... 擁抱的3大好處與6大時機 每個小寶貝都喜歡大人的抱抱,因為抱抱不只能夠給予小寶貝安全感, 還能讓寶寶聽見母親的心跳、溫柔的聲音等, 抱抱就像一種無聲卻具體的「我愛你」。 只有奶瓶是不夠的! 過去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猴子實驗, 心理學家哈洛(HarryHarlow),他幫剛出生的小猴子找了兩個代理媽媽, 其中一個母猴子是用鐵絲做成的,但是她可以提供奶水; 另一個母猴子是絨毛布做的,她只能提供小猴子溫柔的觸感,而無法提供食物。 經過一段日子的觀察,哈洛發現小猴子們最喜歡的是絨布媽媽, 大部分的時間,小猴子就依附在柔軟的母猴子身上, 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跑到鐵猴子母親那喝點奶水。 Reason篇 孩子需要母親的關愛 透過這個實驗,加上後來許多的研究都證實,並不是有奶就是娘, 光是只能提供奶水,而無法提供溫暖及愛時,孩子就不願意依附這樣的母親, 孩子最需要且喜歡的是能夠提供他安全感及擁抱的溫柔母親。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培鑫醫師表示, 新生兒初來到這個世界時,外面的一切對他來說是如此的陌生, 而此時母親的聲音及擁抱,會讓新生兒得到安全感, 讓他回想起過去曾在肚子裡聽過這個熟悉的聲音, 當他被撫摸、擁抱時,就想起過去在媽媽肚子裡那種溫暖的包覆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哭泣中的新生兒, 只要聽見關愛的聲音以及大人的擁抱,就能夠停止哭泣的原因, 因為,擁抱能讓孩子得到足夠的滿足及快樂。 Advantage篇 擁抱的好處 1.促進觸覺刺激 感覺統合近年來相當受到家長的重視, 而其中觸覺就是感覺統合其中之一的感官系統。 觸覺對於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 因為有了良好的觸覺感受,才能讓寶寶與外界得到聯結, 例如喝奶時口腔觸覺會帶給寶寶滿足感、 母親對寶寶溫柔的肌膚撫觸,會讓他得到舒適及放鬆、 再過幾個月大寶寶也會利用手部的觸覺,來探索外面的世界,學習新的能力。 張培鑫醫師表示,擁抱就是提供給初生寶寶最好的觸覺感受方式, 透過與母親的肢體接觸,可以聽見母親的心跳, 還能聽見母親對他說話的溫柔語氣,帶給他舒適的觸覺刺激。 觸覺刺激足夠的孩子,感覺統合更加完整,未來學習及發展也就更為出色。 2.緩和情緒 根據許多過來人媽咪表示,當寶寶哭泣時, 她們通常會先了解是否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太冷或太熱等原因, 如果排除掉這些生理上的問題, 那麼多半就是寶寶覺得無聊或情緒不佳或受到驚嚇, 此時只要給予抱抱,就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讓他恢復愉快的心情或得到安慰。 兒童發展專家也表示,如果寶寶發出的需求訊號,經常未得到大人適當的回應,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一種失望與不信任的情緒, 甚至會影響寶寶的人格發育,讓他產生挫折感及變得退縮。 3.較好的挫折忍受力 反過來看,一個從小就得到足夠安全感的寶寶, 即使以後遇上挫折時,他仍會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 而且有些時候當孩子在外頭受挫時,因為有之前被關愛的經驗, 他會知道等回家之後,就可以得到媽媽的安慰及擁抱, 因此,眼前的挫折及打擊不會馬上就將他擊倒。 Method 篇 該如何抱才好呢? 提到抱抱,有不少人聽過這種說法: 「孩子不要常常抱,抱久了就每天要人抱。」 資深保母陳淑珍表示,不抱寶寶的做法是不利於寶寶成長的, 或許因為以前的人,有很多事情要做,沒辦法花太多時間照顧孩子, 於是才會出現盡量不要去抱孩子的說法。 但她認為,每個新生兒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大人的關愛, 而擁抱就是最直接讓他感受愛意的做法, 而且等到孩子一歲之後,開始學習走路時,他自然就會從大人的手上下來, 所以,不需要把舊經驗套在現代人身上, 當你覺得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就熱情的擁抱他吧! 而抱抱也不只是孩子單方面受惠, 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保母,也都在抱孩子的時候, 因為孩子的笑容、孩子對大人的依賴,而使大人得到一種情感上的滿足, 這種滿足會讓大人變得更柔軟、更成熟、更有責任感。 6個應該抱寶寶的時刻 1.當他哭泣時: 請先檢查一下是否需要餵奶、是否要換尿布等,先排除掉生理問題,再拿一些玩具來逗逗他,有時候他只是想找個人陪他玩,如果他還是想要人抱,那就抱抱他。 2.當他精神好的時候: 寶寶睡醒之後,可以抱著寶寶四處看看,為他介紹一下周圍的環境,和他做一些互動遊戲,讓寶寶覺得愉快。 3.當他受挫時: 當他被巨大聲音所驚嚇時、走路摔倒時、玩玩具受挫時,此時家長的擁抱及安慰,可以讓他很快就忘記剛才的挫折,很快平復情緒,繼續之前的活動。 4.當他在陌生環境時: 6個月大之後,寶寶會開始出現怕生的反應,對於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可能會產生抗拒的心理,此時家長可以先抱抱他,等他熟悉之後,再鼓勵他離開大人的懷抱。 5.當他接受處罰後: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大人難免會以處罰來糾正孩子的某些行為,但是在處罰過後,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擁抱,這個擁抱會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會讓他正向看待大人對於他的處罰及要求。 6.當他長大時: 陳淑珍保母提醒家長,不是只有小嬰兒才需要擁抱,即使孩子上幼稚園、讀小學,父母還是可以常常抱抱他,父母充滿愛的擁抱是孩子最棒的能量補給。 Tips: 抱孩子抱到手臂粗壯、腰痠背痛是很常見的事,所以,平時最好多準備幾個靠墊或抱枕,媽媽要抱寶寶時,可以在背後及手臂增加支撐;如果寶寶喜歡被站著抱,那最好準備一條好用的嬰兒揹帶,助媽媽「一臂之力」,以免抱出媽媽手。 不建議的抱法 *抱的動作太粗魯: 張培鑫醫師提醒,孩子需要的是有安全感的擁抱, 因此,抱的時候動作應該要輕柔、聲音要和緩, 如果母親動作非常粗魯或是過度的搖晃(還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 或是抱寶寶的時候大聲叫喊,可是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的喔! *沒有關心的抱: 只有抱寶寶卻沒時間陪他說說話或與他做眼神交流, 只是敷衍式的抱法,寶寶可是會抗議的。 *過多的擁抱: 寶寶並不需要整天都抱在手上, 例如當他睡著了,就不需要繼續抱著, 特別是到了學爬、學走的階段, 如果家長還是整天抱著寶寶,那麼反而會阻礙了寶寶的學習及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