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子毅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2月03日
公開
2

溫柔法則20則

溫柔法則 1 在進一步交往之前,心先問自己: 我喜歡這個人是否附帶條件? 我是否在逃避什麼? 我是否企圖想改變這個人? 如果你對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答案是[ 對] 那麼你還是離開這個人. 他( 她) 沒有你,會過得更快樂. 溫柔法則2 如果 [擁有 ]那麼難 ,那就學習放下吧 ! 溫柔法則 3 每天,至少告訴一個人,你喜歡. 仰慕或欣賞他的地方. 溫柔法則 4 當你買了一樣對方一直想要卻一直沒去買的東西時 , 那份禮物就是最浪漫. 最有價值的東西. 溫柔法則5 失戀就是與一個不愛你或你不愛他的人脫離關係,那又有什麼不好呢? 溫柔法則6 合理就好 ,不須要太完美 . 請相信 ,人有缺點才可愛 . 溫柔法則 7 等待別人來疼惜你,是條漫漫小徑; 疼惜自己,卻是一條康莊大道. 溫柔法則 8 要別人愛你只有一個祕訣 ,就是做一個值得愛的人 . 溫柔法則 9 婚姻沒有你贏或我贏,只有雙贏或雙輸. 為什麼一定要贏? 別忘了,你們是愛人,而不是敵人. 溫柔法則10 愈是不可愛的人,愈是須要被愛 ; 愈是吹毛求庛的人,愈是須要被關心與了解 . 記住這句話 :在忿怒的面恐背後 ,往往隱藏著一顆憂傷的心靈 溫柔法則 11 仇生仇,愛生愛. 多一點欣賞,就少一點挑剔; 多一點鼓勵,就少一點批評. 溫柔法則12 為了確保別人無條件的愛你 ,你就不要在別人身上加諸任何條件 .. 溫柔法則 13 不要怕付出,如果你是心甘情願,便永遠不會付出太多. 溫柔法則 14 想擁有 ,必先完全付出 ; 全心付出 ,就能全心擁有 溫柔法則 15 愛必須放開手,等到它又回頭那時,你才懂得真正的愛. 溫柔法則16 愛自己是一種終身羅曼史的開始 . 愛上別人,一定會有痛苦,但是,更愛自己,卻是解決痛苦的良藥 . 溫柔法則 17 你常吵架嗎? 教你一招,首先盡量壓低你的聲音 ,再放慢說話速度 , 再加上 [不說最後一句話 ]. 試試看 ,這樣是很難吵得起來的! 溫柔法則 18 兩性相處之道,不在抹掉或改造對方的風格,而是成全雙方的真實自我. 溫柔法則19 生活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多愛自己一點 , 當你生活中第一次決定把自己放在優先位置時 ,你將發現 ,那有多棒 ! 溫柔法則 20 與其抱怨造物者在玫瑰花叢裡附上尖刺, 倒不如感謝造物者在尖刺上,添入玫瑰花

2008年01月31日
公開
9

棠棠愛撒嬌~~

今天是送神的日子.... 早上公公找我們上樓去整理神明桌... 因為我們還是依舊付保母費讓小子毅去保母家... 暫時不用照顧寶寶... 大嫂因為要照顧四個半月的棠棠走不開... 所以公公叫我們上去幫忙... 清理完後順便和棠棠玩了一下... 躺在床上的棠棠一開始看見媽咪時又快哭哭... 大嫂趕緊抱棠棠起來安撫他後棠棠終於笑了... 媽咪鬆了一口氣... 聽大嫂說棠棠會怕生... 所以看見不常看見的人會哭... 因為媽咪平常要照顧小子毅所以沒有常常和棠棠玩... 難怪媽咪偶爾上樓找棠棠時... 棠棠看見媽咪時都會大哭... 小子毅小時候也有怕生的時期... 但是是大一點的時候... 棠棠怕生的時間比較早... 沒關係... 多和人接觸就不會了... 子毅哥哥現在還會主動找小朋友和大朋友玩喔~~ 棠棠長大了喔.. 媽咪比較常看見大嫂抱著棠棠讓棠棠坐著... 好像三個月時就常常抱他坐著.... 所以躺在床上時棠棠會一直發出類似求救的哀號撒嬌聲... 媽咪聽得出來棠棠在撒嬌... 應該是希望大嫂抱他起來... 果然一抱起來就沒有聲音... 多嘴的媽咪有建議大嫂不要太早抱寶寶坐著.. 畢竟寶寶脊椎骨骼還沒發育完全.. 希望大嫂別介意.... 小子毅是快五個月時媽咪才試著讓他靠在枕頭邊坐在床上一會兒而已 次數也不多...約兩三次而已... 其他時間大部分是躺著或趴著...偶爾抱一下... 快四個月時會趴著的小子毅比較常自己趴在床上抬起頭看世界... 坐著看世界的角度和躺著不一樣... 趴著看世界的角度也和躺著不一樣... 而且是寶寶靠自己的力量撐起來看世界喔~~ 小子毅常常覺得很新鮮很神奇而露出滿足的笑容.... 看著和棠棠相同年紀的小子毅以前的照片.. 小子毅還真的幾乎都是趴在床上面帶笑容直挺挺抬著頭的看著前面... 所以被抱著的小子毅脖子很挺比較不會縮在一起軟趴趴的.... 棠棠真的好幸福... 大哥大嫂和大嫂娘家的人都很疼棠棠不怕手痠痠... 難怪棠棠這麼小就懂得發出聲音撒嬌求救... 難怪大哥常說棠棠很乖... 會乖乖被抱在懷裡不吵鬧... 因為躺在床上發出哀嚎聲撒嬌的棠棠真得一被抱著就乖乖不吵了~~ 棠棠真的比連小時候躺在床上都四隻不停的手舞足蹈的愛動小子毅乖很多好帶多了.... 大哥大嫂真是幸福ㄚ~~

2008年01月30日
公開
10

你,抱對了嗎?

你,抱對了嗎? 老人家常說,孩子一哭千萬不要趕快抱他,那會寵壞孩子, 但也有人說擁抱可以立即安撫孩子,到底應不應該抱孩子呢? 孩子為什麼要您抱? ●情感性依附的需要 寶寶六個月大開始認人的時候,會因為看到陌生人就焦慮,父母離開就哭鬧, 這些都是情感性依附的自然表現。爸媽這時要常抱抱他。 等到這段時間(6個月至一、兩歲間)過去後,這種依附的需要便會逐漸減低。 ●工具性依附的需要 嬰幼兒在學會爬行、走路以前,都需要借助爸媽的擁抱, 來移動身體、擴展生活的空間,這在孩子能自由活動後就逐漸消失, 到時他忙著玩,可不一定要您抱囉! ●制約習慣的反應 爸媽聽到孩子哭了,就把他擁入懷裏,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學習到: 不舒服、有需要時就哭;哭了以後就期待著被抱。如果沒有人抱,便哭鬧不休。尤其4∼8個月大時,正是伸手取物或握奶瓶的開始,東西掉了他才知道會去找,所以寶寶的經驗是「哭了→媽媽來了」、「哭了→媽媽抱了」。 抱多就黏人? 寶寶只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並不懂得「忍耐」, 因此,當他以哭表達被擁抱的需要,卻受到忽視時,他只會愈哭愈大聲, 直到聲嘶力竭,此時他的失望與無助已經佔滿心頭。 寶寶哭了,我們就該去抱他、觀察他、瞭解他哭的原因, 不要因為怕給他過度的疼愛,而對抱抱有點遲疑。 如果我們對於寶寶的呼喚不加理會,恐怕幼小的心靈會有挫折感, 影響日後對這個美好世界的信心喔! 愈抱愈不依賴!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安絲渥(Mary Ainsworth)研究發現, 哭了之後立即收到反應的嬰兒,一歲以後還會哭鬧的比率比較低。 學者認為,媽媽對嬰兒的需求愈是敏感,嬰兒就愈有安全感, 不但能和媽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且敢於外出探索,逐漸脫離依賴。 個案研究則發現,兩個在兩、三個月大時哭鬧程度相當的嬰兒, A寶寶的父母對孩子哭鬧不煩不亂,仍然跟他說話,抱著逗他玩。 B寶寶的父親則極少花時間陪小孩,只要他一哭,母親就把他抱在懷裡走來走去,很少跟他說話,或是陪著他玩。等到一歲左右, A寶寶只要在父母身邊不遠,大部分時間都能快快樂樂地自己玩: B寶寶卻仍然時常哭鬧,要求大人抱。 爸媽對於孩子的需求及成長的脈動較為敏感,較能適時擴展孩子的行為能力, 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況下也能有安全感,能自得其樂。 所以研究中的B寶寶仍然得倚賴較原始的方式──被抱才覺得安全、快樂。 抱,就夠了嗎? 從表面看來,抱孩子不過是把孩子抱在懷裡而已, 事實上,有幾種常見的「抱」的態度是值得商榷的: ●應付型 有的人抱孩子常常是「純」抱孩子, 也就是兩手抱著孩子、眼睛卻盯著電視或是與人交談, 很少注意、關切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或與孩子有任何溝通。 這使得「抱」成為大人的負擔,孩子的需求也得不到真正的滿足, 枉費了「抱」的功能。 ●全天候型 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或有異樣反應的時候,就立刻放下其他工作來抱孩子。 這種處理態度往往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學習面對和等待— 面對遭遇不適的小小挫折感和等待媽媽把事情做到一個段落。 ●控制型 這種態度多發生在孩子開始學爬或學走,對周遭事物充滿探索興趣的階段。 為了避免孩子亂爬、亂摸,有的家長索性把孩子抱在懷裡,以避免處理善後, 但是卻因而限制了幼兒四處探索的機會。這種處理方式, 往往會錯過孩子行為發展的關鍵時刻,阻礙了發展學習獨立的基本能力。 《學前教育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