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鄒的娘

日期

#Tag

七大常見發燒處理迷思

2010年11月07日
公開
48

陳永綺◎著 迷思1.孩子發燒時,一定要立即快速退燒至正常體溫? Ó發燒時若過度處理,可能會增加身體不舒服感,不當使用退燒藥甚至會增加肝腎的負擔。 經過醫學不斷的研究發現,處理發燒的原理已經有極大的修正。退燒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目的,事實上,適度的發燒對身體是有利的。退燒的目的,主要不在於將體溫降到正常的溫度,而是在於降低、減輕不舒服的感覺與症狀,並期待增加孩子的舒適度;另一方面,也減輕爸媽們心理的焦慮。這樣的處理方式,在醫學的領域裡,也屬於治療的一種。 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在監護與掌控孩子的疾病變化,以減少其身體負擔,並盡力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發燒時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療,孩子自己就會好了。 中醫大師陸淵雷就曾提到:「凡病證,多非疾病之本體,乃正氣抵抗疾病之現象也。用藥治病,非藥力自然敵病,助正氣以敵病也。正氣者,即西醫所謂自然療能也。疾病之本體不可知,病證則顯然可知,良醫察其病證,知正氣之欲惡,從而助之以藥力,病證除而疾病去也,疾病之本體,雖不問可也。」正詳細的描述身為醫者主要的職責所在,也道出了我們對生病治療的重要態度。 正解:將體溫降至38℃左右即可 發燒時若過度處理或是處理不得當,可能會增加身體不舒服感,甚至退燒藥用得不恰當,則會增加肝腎的負擔與傷害。 有學者認為,對發燒的病人快速的降低體溫非但沒有好處,而且可能是一種傷害。因為如果使用過多的退燒藥來快速降低體溫,尤其是降到正常體溫以下,下視丘的體溫中樞會產生代償的生理機制,引起更積極的產熱行動,使得病人出現更嚴重的畏寒與顫抖的症狀。 如此,可能導致另一個比原先更高的體溫,這對於一些原本就已經虛弱的病人而言是更嚴重的傷害,而且會影響原來發燒型態的表現,造成診斷的困難,因此他們建議,發燒時不以快速降溫為原則,並且建議將體溫降到38℃左右就可以,而不是降到37℃的正常體溫。 迷思2.發燒時,一定要使用冰枕、退熱貼、溫水浴等物理方式來降溫? Ó需在給予退燒藥三十分鐘後,且孩子無任何不適時,才可以用來輔助退燒。 許多研究中,多位學者陸續指出,在發燒病人的身體,用物理的方式來降溫,例如:以溫水拭浴、冰枕、冰毯或減少病人身上所覆蓋的衣物及被子等來降低體溫,是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發燒生理的。 因為這些措施並不會真正降低下視丘設定點的溫度,也沒辦法使已提高設定點溫度的下視丘體溫中樞重新再設定恢復原來的正常設定點。因為身體表面大量的散熱,會使中心溫度產生代償性的升高,導致寒顫;而且升高的溫度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增加代謝率,這些反應都會使孩子感到更不舒服。 換句話說,用物理方式來降溫,在使用過程中會使病人出現畏寒、顫抖使產熱增加,這樣不但不是抑制發燒,反而是維持發燒,並且會讓病人感覺更不舒服。所以這些學者主張用物理的方式來降低體溫,只能用於產熱或散熱失調(如中暑所引起的體溫過高),而不適用於發燒的病人身上。 1992年,英國的研究首次提出與傳統觀念不同的照護原則,認為不論在發燒的哪一階段,都不適於用物理的方法來降低體溫。雖然有此原則提出,但直到現在仍有許多的研究發現,物理性的降溫方式若在適當的時期給予輔助,仍然有助於孩子舒適感的增加。 正解:孩子不適時應立即停止 部分學者認為,發燒時僅需密切監測孩子體溫的變化,以及觀察舒適的程度就可以。除非孩子有特殊疾病,無法承受高代謝率或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症狀,否則不需要積極用物理的方式來輔助退燒。 有些學者建議,最好在給予退燒藥三十分鐘後,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來輔助退燒;有些學者則建議,發燒期間都適用保暖的方法,如此以避免干擾發燒型態、符合發燒過程,亦可減少醫師診斷時的誤判。 總而言之,溫水拭浴或泡澡,已不再是處理孩子發燒的第一個步驟,也不再是例行性的處理方式,必須依孩子的情形再做處理。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出現不高興的表情、痛苦或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迷思3.高燒是燒壞孩子腦袋的元凶? Ó發燒只是一個過程,且鮮少超過細胞損壞溫度,病源體入侵才是腦細胞被破壞主因。 行醫這些年以來,關於孩子發燒的討論總是會提及「燒壞腦袋」這個議題,尤其在我剛當住院醫師值班時常碰到。當時,急診看的大都是發燒的孩子,家長慌張地將孩子帶進急診室看診,著急地想趕緊幫孩子降溫,至於其他的處置就不重要了,如果沒有按照他們的期待處理,很可能引起醫病衝突。 經過詳問與耐心地解釋,他們所持的理由幾乎都是,「曾經有親戚因高燒過度而燒壞腦袋」,或是耳聞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所以主張不先處理退燒不行。 1980年,美國的醫學研究也發現,八成的父母認為發燒40℃至41.1℃之間就會造成腦部傷害。大約二成的父母認為,如果發燒沒有治療,會使孩子燒得更嚴重。不過,經過十幾年,在門診這樣的現象似乎減少了許多,偶爾才會被諮詢到會不會有「燒壞腦袋」的問題。門診的調查也發現,六成一的媽媽們最擔心的是孩子燒不退,二成擔心燒壞腦袋,一成一擔心寶寶不吃不喝。由此可見,孩子發燒時,家長所擔心的不再是燒壞腦袋,而是燒不退時該怎麼處理的問題。 正解:腦部發炎才是腦袋燒壞的元凶 然而,過去我們對發燒會燒壞腦袋的說法,也不是無中生有,只不過這主要是有些孩子因為腦部發炎所引起的發燒,並且留下不可恢復的後遺症,因而被誤認為是因為發燒導致腦子被燒壞了。 事實上,留下的後遺症是「腦部發炎」導致腦細胞被破壞的結果,而不是因為發燒所直接造成。發燒只是一個過程,病源體才是破壞腦細胞的元凶,腦細胞被破壞是病源體入侵的結果。大家都誤解了,將過程歸咎成元凶,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大腦的細胞主要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42℃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發燒時體溫升高的程度通常具有「自限」的特性。學者指出體溫必須高到 41.6℃時,細胞損壞才會發生。不過,人體有保護機制,體內會自動釋出解熱劑,使體溫不會超過細胞損壞的臨界點41℃至42℃之間。所以,發燒是有生理極限的,不會一直往上升,在發燒時會自我調節,當體溫升高到達設定點的溫度時,就會停止不再往上升。 因此,如果體溫超過41℃,就必須考慮可能不是感染等常見原因,而是中暑或脫水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體溫上升。發燒與其他因素導致的體溫過高是不同的,中暑或熱衰竭與下視丘調節功能無關,是因為產熱或散熱失調所致,這樣的體溫上升可以到41℃甚至42℃,如果沒有盡快的處置(如用冷卻法來降低體溫),就可能有生命的危險甚至發生死亡的情況。 發燒是體溫中樞的調定點改變所引起,所以,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41℃,因此不用擔心會燒壞大腦。當發現體溫超過41℃時,一定要先適當的處理,並盡快送往醫療院所作進一步的諮詢與確認,以免危及生命。 迷思4.孩子高燒反反覆覆遲遲不退, 該怎麼辦?一定要立刻解決嗎? Ó發燒的期間,體溫可能高高低低,需等疾病消除,體溫才會自然恢復正常。 燒不退是現代父母們最擔心的事。然而在發燒的期間,體溫高高低低是一個現象,必須等到疾病消除時,體溫才會自然恢復到正常的溫度範圍內。當生病發燒的時候,孩子的體溫可能反反覆覆,原因是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提高的關係。 例如:原先的調定點設在37℃,病源體入侵時,調定點就提高到39℃左右,然後經過生理機制的調節,體溫就會維持在39℃左右,所以有的時候會出現40℃以上,經過一段時間或是適當作一些處理後,可能會就降到38℃左右。 但是由於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所以經過一段時間體溫又會再升上去。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大概都會有約三到五天的病程,通常四十八個小時左右就會慢慢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漸漸的降低;也有僅僅微溫十二至四十八個小時就恢復正常;病程較長時,也可能會持續燒到二個星期之久。 正解:感染源不同病程也不同 所以,發燒時間的長短主要決定在感染源的種類,以及個人的免疫抵抗力而定。當孩子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時,就是疾病治癒的時刻,發燒的現象也就會自然的完全消退,而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也會恢復到原來設定的溫度上,體溫就不會再異常升高。 發燒只是身體出現異常的一種表現,真正的發燒是表示孩子生病了。找出病因,觀察疾病的過程、進展以及適當的緩解孩子的症狀,讓孩子舒服、適當的補充營養,並預防併發症與減少後遺症的產生。但通常爸媽的擔心與醫護人員的角度並不一致,只是看到疾病的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等,希望能立刻解除這些症狀才是對的。如此可能會導致醫病之間的衝突,這可是得不償失的事。 迷思5.孩子發燒時,一定要服用退燒藥來退燒? Ó如果過度處理,將增加身體的不舒服感,甚至增加肝腎的負擔與傷害。 前面提到,退燒已經不是主要的目的,適度的發燒其實是對身體有利的。退燒只是在降低、減輕不舒服,以期增加孩子的舒服感,並且減輕爸媽們的心理焦慮。 如果過度處理,將增加身體不舒服,甚至增加肝腎的負擔與傷害。所以使用退燒藥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降低體溫,快速恢復正常體溫而已。因此,只有在必要時才能服用退燒藥,以免使用過量造成危險。 正解:體溫達38℃以上時才使用 一般而言,體溫達38℃以上時才開始使用退燒藥,而且最好間隔四至六小時才可再使用。不過,可以依孩子的症狀稍加改變原則,只是最好經過醫師的評估後,再依醫囑使用退燒藥較合宜。我常在門診看到自行使用退燒藥不當的情形,所以在此再次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自行給藥較為安全。 迷思6.燒得愈高,代表孩子病得愈嚴重? Ó體溫的高低並不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尤其是二個月以下嬰幼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就可能為重症。 門診中的調查,超過六成以上的家長當孩子體溫高到39℃以上時就會開始擔心,如果孩子只是微溫,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先觀察,不會積極地處理緩解孩子的發燒症狀。但是,體溫的高低並不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病情的嚴重與否,是與孩子的免疫系統的強弱與病源體的毒性大小有關。年紀愈小的嬰幼兒體溫的調節愈不完全,所以很容易失溫或體溫過高,所以更不能以體溫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尤其是二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如果發現體溫持續出現39℃以上或低於36℃以下,呈現不穩定體溫狀態,就有可能是如腦膜炎或敗血症等重症,會危及生命。 正解:嚴重感染時體溫可能不升反降 幼小的嬰幼兒可能會因為某些嚴重的感染疾病,而出現體溫不升反降的低溫狀態,因此不能以發燒現象來評估幼兒的病情是否嚴重。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三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體溫持續高過40℃以上時,就要注意是否為細菌的感染,必須盡快送往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置。 總而言之,一般發燒不需要太擔心,除了體溫升高外,觀察幾天後就會出現感冒流鼻涕或是腸胃的嘔吐拉肚子等症狀,有時也可能先有症狀才出現發燒。因此,症狀出現的先後,不是主要的依據。所以,當孩子發燒時,若發現症狀多樣或者是出現頻率與預期不一致時,就需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追蹤檢查。 迷思7.孩子一發燒,就必須立刻送醫掛急診? Ó應注意孩子的病程,若有慢慢舒緩,就可以稍放寬心。 有經驗的家長會發現,孩子每一次發燒的情形與引起發燒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發燒的高低程度也都並不相同,有時只需仔細注意病程,時時測量體溫,並給予適當處置即可,不一定需要著急地將孩子往急診送。 但是要注意,愈小的嬰幼兒,愈需重視引起發燒的原因,有時孩子只是微溫而已,但病情卻已是相當的嚴重,必須小心對待。 正解:應仔細觀查若有減緩即可稍放心 一般而言, 大部分的發燒, 通常在四十八個小時左右就會慢慢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漸漸地降低,例如:原來高燒至39.5℃,隔一天的熱度約38.5℃左右;或是退了再燒起來的時間間隔延長,例如:原來服完藥燒退後四個鐘頭會再燒起來,第二天已經是隔六個鐘頭體溫才再升高。這種情況都是可以寬心的表徵,爸媽們可以安心的按時服藥與回診即可。 所以有疑惑時,要盡快找醫師詢問,並配合其他的症狀加以評估與診察。當發燒合併有惡化的情形時,一定要特別的注意,最好是送到醫療院所作進一步診察。 http://tw.myblog.yahoo.com/bibi2six/article?mid=355&prev=357&next=330&l=f&fid=9

08-1129 這個藥劑師人不錯

2008年11月29日
公開
39

這個藥劑師人不錯! 這次小鄒的感冒 (過敏) 搞得我很疲憊 因為可能天氣一變再變,真的拖太久 看了三次成安沒有好轉 上午本想帶小鄒到藍曾再看一次 結果人真的太多只好作罷 途經明湖國小後方看見一間西藥房 (宜昇 26327817) 於是進去問問看有沒有噴霧機專用的化痰劑 心中盤算如果不吃藥就用噴霧劑試試看 這位藥劑師得知我原本想找藍曾 他說他以前是藍曾的藥劑師 其實藍曾的藥用得比較重 而成安沒看好不代表那位醫師不高明 因為治療感冒都會有個療程 (約十 ~ 十四天) 他自己的小孩則不太看醫生 而且有鼻涕時盡量不要吃止咳藥,這樣反而無法將痰咳出 推薦我用原裝進口的飲劑要片 (不便宜,一顆40元) 只需一天一顆 (6歲以下半顆)泡在溫水中服用,他說效果很好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我買了四顆 (自己也要吃) 沒想到當天服用完,晚上小鄒居然沒咳一睡到天明 第二天 (11/30) 再服用一次,也是沒有夜咳 第三天 (12/1) 早餐時小鄒明顯沒有鼻涕了 我自己的痰與感冒症狀好像也好得剎不多 結論:我不知是天氣轉好的關係還是藥片的關係 總之,它解救了我和小鄒,也順便將星期一早上藍曾的預約取消了。 另外向他詢問的噴霧滴劑也終於找到名稱 是拜耳出品的 (備勞喘) 與 (氣舒痰) 滴劑,還有另一種噴劑 我想請藥行幫我叫貨,放在家中被用。

小孩黑眼圈

2008年10月08日
公開
36

黑眼圈、下眼瞼有小細紋、鼻樑上也有橫紋,過敏的孩子長得一張過敏臉。 黑眼圈是過敏兒的正字標記,過敏導致眼框周圍血流不好,血液缺氧,因此出現暗黑色的黑眼圈。且過敏會讓眼睛、鼻子發癢,孩子不斷揉鼻子、揉眼睛,揉久了,下眼瞼會出現橫紋。不斷的流鼻水、打噴嚏,孩子不斷用手揉鼻子,因此鼻樑山根處,就會出現橫紋。 如果不是敏性鼻炎、習慣性鼻塞或著其他有關鼻子的問題所引起的黑眼圈,以中醫師的角度來看可能是肝腎方面功能不好,腎溼也會引起黑眼圈,代表體內的循環不良,你的小朋友會不會老是覺得喉嚨裡有痰,如果是的話,建議您可以吃點溫補的東西,配合利尿的食品,生冷的東西少碰少喝冰的,適當運動排汗,短時間就能改善。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有肺氣虛的本質,但在急性發作的當下,可能伴隨有黃膿鼻涕、便秘、口乾等所謂「火氣大」的症狀。此時不需一味補氣,應先以辛夷清肺湯、清鼻湯等清除火氣,次以細辛、鵝不食草治療鼻塞,地龍、蟬退治噴嚏,五味子、烏梅止鼻水,後續再做「固本」的治療,常用的藥方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等。 平時飲食保養,應減少寒性食物攝取,如白菜、竹筍、冰品、奶茶等也需忌口。早上醒來起床前,可先以雙手互搓增溫後蓋住口鼻,溫暖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