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鄒的娘

日期

#Tag

有幽默,人生不寂寞 !

2010年06月27日
公開
31

有幽默,人生不寂寞 ! 文/戴晨志 有一則故事說道:有一對夫妻搭火車旅行,可是沿路上,太太一直嘀咕地講話,一下子嫌火車開得太慢、一下子埋怨冷氣太冷,或服務人員的態度不好……而她的先生,雖是閉目養神,耳朵卻不得閒,必 須忍受 太太的嘮叨。 後來,先生有個機會,轉了個頭,禮貌地跟旁邊的旅客打招呼;當別的旅客問到他們的職業時,先生回答說:「我是小公司老闆,我太太則是有名的製造家!」「噢,製造家?是製造什麼產品啊?」別的旅客好奇地問道。先生一臉正經地說:「專門製造不愉快!」 人的生活,有的充滿歡喜、快樂,有的則是充滿悲苦、不愉快! 當然,自己的心境很重要,可是,跟我們相處在一起的人,也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另一半、或工作夥伴,個性很嚴肅、不幽默、不風趣,也不浪漫,甚至常嘮叨、嫌棄、埋怨,或是事事負面思考,那麼生活就會像個「製造家」一樣--專門製造不愉快。 所以,牛頓曾說:「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而好萊塢知名影星布萊德彼特也說:「幽默感比性感更重要!」 為什麼?因為一個大美女,如果只有美艷和性感,每天卻冷漠、不笑,也不懂得幽默、輕鬆開玩笑,則不會受人歡迎!同樣地,男人也不必講究性感、一直秀著肌肉,而是要智慧風趣、有幽默感,才會可愛! 最近,有個女學生考我說:「老師,考你一個腦筋急轉彎--什麼事會讓上面的人愉快,下面的人高興?」 「啊?這……這要我怎麼回答?」我一時之間語塞,不知如何說起。「老師你不會是不是?還是不好意思說?」女學生得意地說:「怎麼會不好意思呢?答案就是--『演唱會』嘛!」 「老師,再來,再考你一題!」女學生興致勃勃地又問道:「什麼事是 劉 先生 和劉 太太每天睡覺時都要做的事?」「啊?這……又要我說什麼呢?」我又支吾了。「老師,你不要害羞嘛!你仔細想,大聲說沒關係嘛!」女學生一直催促著我,可是,我還是不知如何回答。「老師,這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嘛,睡覺時都要做的事,就是『閉上眼睛』啊!」女學生笑嘻嘻地說。 溝通小箴言 「幽默」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浪漫,它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所以,「有笑聲,就沒戰爭;有幽默,就不寂寞!」 現代社會,經濟不景氣,生活步調緊湊、忙亂,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然而,人總是要學習用「幽默心、浪漫情」,來紓解自己的情緒壓力,才會有快樂、豁達的人生!所謂「萬法唯心,境隨心轉」,只要心中有愛、有幽默,人的嘴角就會往上揚,就會有歡笑和快樂。 因此,「四個L」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方向,那就是--「Love、Learn、Listen、Laugh」,也就是說,「只要心中有愛,也不斷地學習成長,同時不斷地傾聽別人,則生活中就會充滿歡笑!」語言,是歡笑、幸福的起始點;語言,也可能是災難、痛苦的引爆點! 說話中,若帶著關懷、肯定與幽默,就會充滿「愉悅與品味」;言談中,若帶著抱怨、指責與嫉妒,就會充滿「衝突與酸味」!

金錢不再是唯一

2009年07月15日
公開
33

金錢不再是唯一 生活中早已沒了2、3、6、7,幸好有4、5、8、9來彌補,而且啊,我還要努力地朝向第1的「身體健康」之路邁進呢!加油! 《轉貼》 英調查:一句我愛你 價值逾860萬台幣 【中央社╱倫敦13日專電】2009.07.13 07:08 pm 現代人汲汲營營追求財富,英國最近出版的一份調查新書指出,真正的財富是來自健康與穩定的感情,當愛侶對你說句「我愛你」,價值達16萬3424英鎊(約新台幣866萬1472元)。 前廣告公司主管亨利(Steve Henry)與艾伯茨(David Alberts)合著的「你真的很富有,你只是還不知道」(You Are Really Rich, You Just Don't KnowIt Yet)新書,對英國1000多名民眾進行調查,兩人在書中要傳達人生除了金錢,還有更重要的事。 調查人員列舉50個不同的人生情境與經驗,再將他們與獲得彩券大獎所帶來的歡愉程度作比較,同時使用金錢評等系統計算這些讓受訪者開心的事件所帶來的實際金錢價值。 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 1. 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資產,價值達18萬105英鎊,排名第一; 2. 愛侶一句「我愛你」價值16萬3424英鎊,排名第二; 3. 穩定的感情生活價值15萬4849英鎊。 其它被受訪者視為人生最棒經驗的還包括: 4. 居住在寧靜與安全的國家,價值12萬9448英鎊; 5. 育養小孩價值12萬3592英鎊; 6. 與家人相聚價值11萬英鎊; 7. 享受魚水之歡價值10萬5210英; 8. 度假帶來的歡愉價值9萬1759英鎊; 9. 享受寧靜價值8萬9828英鎊。 亨利說,這本新書是有關新的價值系統,撰寫的部分原因是信用危機的直接衝擊結果,民眾開始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時尋找金錢以外可以取代的價值標準,金錢不再是唯一。 【2009/07/13 中央社】

名片拿掉,你還剩下什麼?

2009年07月06日
公開
38

很熟悉的角色,打算就讓他繼續以工作為樂生活下去,因為這樣的人不會一篇文章而覺醒,醒了,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麼?挺可憐的。 ==================================================================== 名片拿掉,你還剩下什麼? 文�洪蘭 2009年6月 Cheers 雜誌 一位朋友被總公司調回美國去受訓,回來後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臉上有笑容、生活有朝氣,跟他過去總是唉聲嘆氣、皺著眉頭的模樣真是判若兩人。他的改變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於是羅漢請觀音,把他找出來吃飯,拷問他改變的原因。 他說到美國後,公司把他們載到一個山明水秀的深山旅館中,使他們除了吃喝拉撒睡,什麼地方也去不了,只能乖乖去上課。第一天,老師叫他們做五分鐘的自我介紹,他原以為很容易,想不到不到兩分鐘就把學經歷、名片上的頭銜,連家庭成員都講完了,剩下三分鐘無話可講。 老師厲聲問他,「你人生的經歷難道連五分鐘都填不滿?」他悚然而驚,對呀!活了快五十個年頭,怎麼連五分鐘都填不滿?但是卻真的想不起自己做了什麼值得拿出來講的大事。 他生活的重心一直是工作,但是這些人都是同一公司的高階主管,做的工作跟他都很相似,有什麼好講?除了工作,其他乏善可陳。所以他跟老師告饒說「真的沒有了」。老師反問他,「你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他想了一下說「籃球國手」,因為他父親有一本珍貴的剪貼本,上面全是民國四十幾年,四國五強籃球賽的剪報。看他父親對籃球神往的樣子,他曾立志做國手,為國爭光。當然,運動員是千中取一,他沒有做成,但是籃球一直是他的最愛,只是工作忙,很久不曾碰球了,兒子履次哀求他去打,都沒空。老師叫他想兒子從一出生,一路成長到現在的影像。他記得兒子剛出生時的樣子、剛入學一年級的樣子,但是很快就變成高中生的樣子了,中間的十年他怎麼也想不起來,好像一晃就過了。 最後老師說,「你難道願意死後墓碑上除了年月日什麼都沒有留下?」他再度震驚,因為他已經明瞭他人生是白走的了。 他開始了解他人生的優先順序放的不對,時間不能逆轉,他們這些穿西裝、打領帶、坐冷氣房的有錢人,表面上很有成就,但是名片一拿掉就什麼都不是了。人生的意義在心靈的富足,心靈的富足在對別人的關懷、照顧與奉獻,他在這方面太貧乏了,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照顧好,遑論對社會、對他人。 所以他回國後,開始不把白天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想辦法跟家人一起進晚餐,飯後還陪他太太散步一小時後再進書房去工作。週末一定陪兒子打籃球,星期天則全家去替他母親買菜、打掃,讓他的弟妹可以休息一下。他說他工作並沒有少做,但生活充實了、家人對他的態度也變好了,的心情也不一樣了。說完,大家都一臉肅然,心中都在檢討自己的人生。 現在是畢業季節,一批批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但願他們能及早看到人生的目的,為自己和社會留下一些東西,充實的過一生。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分享) 人生之課

2009年06月14日
公開
46

http://www.wretch.cc/blog/bubutsai/11722575 摘要: 別小覷了幼稚園 我們做人處世所真正需要的知識,大部份在幼稚園裏已經學到。 人生在世應該怎樣生活、應該做些什麼以及怎麼為人,我在這方面所需要的知識,大部份是在上幼稚園時學到的。智慧並不存在於大學研究所的象牙之頂,而是在幼稚園的沙池裡。 我在幼稚園學到東西是: 要和別人分享一切。 事事要公平。 不可以欺負人。 東西用完要放回原處。 自己弄亂的東西要自己整理。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據為己有。 冒犯了別人要說對不起。 吃東西前要洗手。 生活要平衡,每天都要學一點新知識和練一練動腦筋,畫畫圖、唱唱歌、跳跳舞、玩玩遊戲,也要工作一番。 下午要小睡休息。出門時小心車輛。最好大家手牽手聯在一起。要知道世界是奇妙的。想想杯子裡的小種子,它會生根出芽,然後長成一株植物。雖然沒有誰真正知道原因,但我們大家也一樣生根成長。 金魚、田鼠、小白鼠,和甚至杯子裡的種子──全都遲早會死。我們自己也不例外。 然後要把妳最早學會的一個字記住:「看」。 你需要的一切知識,都在某處可以看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準則、親人惜物的愛心、基本的衛生常識、環境生態和政治以及健全的生活之道,盡在其中。 試想想,如果每天到了下午三點鐘我們就人人都有點心和牛奶吃,吃完就躺下來蓋上毛毯睡個午覺,世界會多美好啊!或者,如果我們的國家和別人的國家都訂有基本的政策;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自己整理自己弄亂的東西,那麼,世界將會多美麗啊。 還有,不論你是什麼年紀,你走到外面的世界,最好還是跟別人手牽手緊靠在一起。

(文章) 為什麼要道歉?

2009年05月31日
公開
38

『闖禍』有時是一種無價的學習!  即使在外頭打架,先問清楚原因!(不要急著揍小孩,這也是一種教育!)  事後等小孩心平氣和之後再引導:如果重來一次,有其他方式嗎?!  不論如何,當家長的心情必須很平緩! 牛頭叔叔說故事:『為什麼妳要道歉…?! =================================================== 「小外甥在學校闖禍了!」接到爸爸的電話。 「什麼事啊?!」我問。 「聽說把小朋友打到流鼻血啦!」 爸爸有些緊張,他要我立即前往學校了解情況並處理。 我一直很疼小外甥,他個性很憨厚,為何會出手打人呢?我實在搞不懂! 於是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逕往學校去…… 進導師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 我的大姊一直彎腰卑恭的向對方家長道歉… 但是對方家長似乎完全不領情,脾氣火得像什麼似的… 對方家長還一直說要找警察來,一定要把小外甥關起來…!!! 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外甥,他的臉色鐵青,一肚子火氣, 我知道他從小的脾氣就是拗,但是從來不和人惡搞的! 他今天動手打人,我相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一進去導師室,什麼話都懶得說,直接抱起了小外甥,說: 『不要怕!舅舅來了!你什麼話都可以說!』 這時小外甥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打人就不對了!說什麼說!還有臉哭?!』對方家長劈頭就這樣堵我! 我火氣也來了,決定嚇對方一下,開口就操台語開罵: 『幹!你是三小!沒看見恁倍在教厝裡的小孩講實話喔?!』 『你不滿的話,去傳人過來!』 『恁倍最看不起不懂事理就說:打人就不對ㄟ人!』 對方先是愣住了!頓時聲音變得一片寧靜… (看來,社會上多數還真的欺負善良的人…!) 打破沉寂,直接問老師發生事情的原委! 沒想到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候我的火氣真的來了), 於是我讓小外甥告訴大家為何他要打人! 同時我要求被打的小朋友一起站在老師面前,要他們當面對質! 『美術課,我在做我的勞作啊!』 『他很沒禮貌,過來借我的東西都不說一下!』 『但是我不想要借他啊!』 『他每次向人家借東西都不還,也不會珍惜…!』 『今天他拿了我的萬能糊就跑!我就衝過去要拿回來!』 『但是他都不還我,我也搶不回來!』 『他突然把我的萬能糊往窗外丟,別的同學幫我撿起來!』 『他還用很難聽的話一直罵我…』 『我叫他不要再亂罵,他就對我比中指,還向我吐口水…』指著自己的鞋子。 『所以我生氣就一拳打過去…』 『他…流鼻血了…』小外甥低著頭,很後悔的表情。 ……………………………………………… …………………………………………… 當小外甥敘述過程的同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小朋友和家長, 並不斷確認對方的反應,其實我完全相信小外甥不會亂說… 我回頭問挨打的小朋友:『那時候老師呢?!』 「上廁所…」他小聲的說。 『他講的有沒有不對的呢…?!』我接著問。 「我有跟他借啊!」他反駁。 『借個萬能糊也沒什麼啊…!』對方家長從旁幫腔。 『但是他有答應要借你嗎?!』我不讓他閃躲,他回答不上來…。 『小氣!借我們不就好了嗎…?!』對方家長這時理直氣壯的說。 我狠狠的瞪了對方家長一眼,這下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了… 知道不來些突然的手腕可能沒完沒了,立即轉頭告訴老師: 「既然家長這麼喜歡請警察來,還是請你撥電話請東門派出所的員警先生來一趟好了!」 這句話一出來,全部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對方家長) 接著我緩緩的說: 『今天我們的小孩的確打人,犯了錯,實在傷害了同學!』 『我們願意就法律層面完全負責,包括醫療賠償!』 『但沒經過別人的同意,私下拿就是偷,公開強取就是搶!』 『畢竟起因是對方強奪我們的物品,我們絕對不會放過!』 『搶奪他人財物屬於公訴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一經提告就無法撤銷!』 『未來提告的話,那個部分請他們自己負責!我就此先聲明!』 知道自己語氣說得很緩,但是絕對有很強的殺傷力! 老師當然不願意打這通電話,立即出來緩頰… 但是我態度非常堅持,我說: 『既然你們讓我出來處理,對方家長也只認為是我們家的小孩很小氣, 似乎所有的錯都是我們造成的!我們何必再多有爭執呢?!』 『讓這件事直接交給司法公正單位處理,對大家不是另一種學習嗎?!』 頓時對方家長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不能再多說什麼…! 趁著氣勢正強,我直接補了一句: 『還是不要麻煩警察先生來這兒好了,我們一起前往警察局,好嗎?!』 我直接走向對方家長面前,正式的邀約… 半晌,對方家長看著我說:『有這麼嚴重嗎?!』 情勢演變讓我覺得對我方有利,但必須忍著些,我皺著眉頭說: 『我不知道!』 『因為是你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很嚴重啊!!!』 『要找警察來,是你們先提出來的!』 『一定要關我們家的小孩,也是你們堅持的!』 『換作是你,不嚴重嗎…?!』 『只是我覺得來龍去脈既然我們都清楚了,我也認為必須採取行動啊!』 『我不袒護自己的小孩,他有錯,就該承擔受罰!』 『但起因是你們的小孩搶奪,我也必須讓我的小孩知道我行事公正!』 『是非對錯我們何必再浪費彼此的時間,私下在這兒討論個沒完沒了呢?!』 『讓法官和執法單位來教育我們的小孩,難道不好嗎?!』 ………………… 空氣又凝結了起來………… 對方的媽媽突然問我:『你要告我們什麼?』 『搶劫或搶奪吧?!我再問一下律師會好一些!』我故意說嚴重些。 我看見他們已經在計算如果我這樣一告的話,他們會很麻煩… 頓時決定來個火上加油的手腕,把胸前的錄音機(當時只有小型錄音機)拿出來,對他們說: 『從我進這個門,我們所有對話我都錄下音,需要時可提供法官參考!』 我知道這個動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通常的人一旦面對麥克風或者錄音、錄影時,都會收斂許多… 我看他們立即壓低聲音討論起來,然後對我很防備… 趁著對方陷入抉擇與討論之際,我看著小外甥說: 『你覺得你自己有錯嗎?!』他點點頭。 『你覺得你應該怎麼辦呢?!』我問他。 『道歉……!!!』他小聲的說。 『但是不是做錯事情,靠著道歉都可以解決啊!你知道嗎?!』我補充。 大姊在一旁著急,但是我請她把事情交給我,不要再表示任何意見… 『你們討論結果如何呢?!我們可以一起去警察局了嗎?!』我再次邀約對方家長。 『有其他方式解決嗎?!』這時對方爸爸口氣委婉許多。 『你說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回答。 『你們的小孩向我們道歉!這件事就算了!』 他似乎認為這是解決的方式,而且說得有些勉強…。 在一旁的老師似乎認為這很合理,還猛然點頭… 結果,我直接拒絕,說: 『不!!!』 這個拒絕一出現,大家又都愣住了… 『為什麼?!』對方家長認為我很無禮拒絕他們的善意。 我清了清喉嚨,說: 『該道歉的不應該只有我們家的小孩!』 『起因是誰呢?!你認為你們的小孩沒有錯嗎?!』 『請不要告訴我:被打和流血的人已經夠可憐了,所以可以免責!』 『那麼你認為該如何?!』對方家長問。 我知道他是壓抑著火氣,也知道他有些小來頭… 『你們的小孩也必須道歉!』我認真的說。 我看見他鐵綠著臉的表情實在很好玩,於是補充一句: 『還要正式寫和解書,請老師當第三公證人!』 此話一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我不通情理,其實這是為了避免未來產生麻煩。 事情的結局就是如我的要求: 一、這2個小孩彼此道歉,互相寫一份道歉卡給對方。 二、雙方家長簽立和解書,老師當公證人。 三、此間醫療費用憑收據由我方支付。(其實也不需要看醫生,所以免付) ***************************************** 後來回到大姐家時,我問她:『為什麼妳要道歉…?!』 她說:『對方家長很兇,對方小孩也流鼻血…!』 後來我們聊很多,我略作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一、『闖禍』有時是一種無價的學習! 1.不要讓小孩子因此退縮了! 2.即使在外頭打架,先問清楚原因!(不要急著揍小孩,這也是一種教育!) 3.有時候我還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打得好!』『我也一樣會忍不住去K他!』 4.但是事後等小孩心平氣和之後再引導:如果重來一次,有其他方式嗎?! 5.不論如何,當家長的心情必須很平緩! 二、即使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 1.又不是家長犯錯,所以請家長不必『強出頭』吧! 2.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 3.如果家長一直搶著道歉,就等於幫小孩子到處在「擦屁股」!會養成小孩倚賴! 4.『不積極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但是家長必須耐住火候! 5.引導小孩子從單一事件,了解到「如果再有近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6.讓小孩子自己知進退,這才是教育!(壓抑不是唯一或者最棒的管教方式) 三、家長必須多為自己打氣與加油: 1.全家人的『健康』必須排在第一位! 2.『成績』必須排在『品格』的後面!(太多家長排錯了!) 3.多找機會和小朋友聊天!(543的亂哈啦也很好!) 4.不要讓自己當『一輩子』的家長!當小孩25歲之後,該當朋友比較好! 5.不要把小孩子的問題『放大』!但要將他們的好『放大』! 6.常常給自己加油一番! 7.『家』是最好的一個一個倚靠!向著家人要能夠敞開! 8.好朋友之間也常常一起互相鼓舞! 【補充】: 「把談判朝向破局的方式來談,不失為一個好方向!」

判斷是一種暴力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41

轉貼 朋友和我到了健身房,我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入口處的歐巴桑換了一個人。 原先的歐巴桑是個笑口常開、非常會招呼客人的人,我們都很喜歡她,不知怎的,她竟辭職了,取而代之的這個人,使我們一進健身房就感覺氣氛不太對勁。她的長相,真是嚇人。 「一張整型失敗的臉孔。」朋友小聲說。 「是啊,」我邊換運動鞋邊附和:「好可怕,兩頰的肉好像要掉下來似的,眉毛一高一低,臉還歪一邊。」 「看起來比巫婆還慘。」朋友說:「真不知道為什麼要請一個看起來亂陰狠的人來看門,是不是想把我們這些長期會員趕走,換另一批啊?」 不只我們在討論,剛走進來的兩個女生,也一邊換衣服一邊嚼舌根:「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做特種行業的,所以才需要去整容,可能是打進去的東西失效了。」 「……….妳看,為了使自己更漂亮去改變長相,老了就會變成這樣…..」 換完衣服之後,我們正準備到運動室去,聽見歐巴桑用粗粗的聲音跟餐飲部的一位服務小姐說:「妳去那裡?」 「去買牛奶,客人要喝木瓜牛奶,我們的牛奶不夠了。」 「幫我買兩罐狗罐頭好嗎?」 「歐巴桑,妳養狗嗎?」 「我昨天檢到三隻流浪狗,可能是被人家丟掉的,怪可憐的,所以就讓牠們在我家住下來了……」歐巴桑用平板的音調說。 我和朋友都聽見了,我們一起低下頭來,為自己剛剛對這位「巫婆」所下的判斷感到非常慚愧。 我覺得自己像個用拳頭打了好人的暴徒,不知如何彌補我的罪 過,雖然她並沒有聽見我們對她的惡言惡語。 我認識的一位修道的朋友阿洛克曾經說過:判斷是一種暴力。這時,我才羞赧地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阿洛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原來是他跟人聊天的時候,有一位自認為跟一切格格不入的人,申訴自己在「混濁人世」裡、「罪惡的城市」中,跟一群「俗不可耐」的人相處的苦痛,他認為自己處在一種非理性的精神暴力脅迫中。阿洛克聽完,只說了這句話,然後微笑不語。 其實,從小我們就生活在「具有暴力傾向」的判斷中—— ※看隔壁家的阿毛念第一志願,背後就叫他書呆子; ※其實是自己沒主動去跟一個人接觸,就判斷他高傲; ※看人家有錢,胡亂說人家是賺黑心錢; ※別人有異性緣,就說人家私生活混亂; ※人家憑實力得到成就,硬說人家是逢迎拍馬、「外交好」得來 的,心裡才舒服。 所謂暴力,就是無端任意發洩自己的情緒,加諸無辜的他人,我們確實常在不知不覺間扮演著施暴者的角色。

(分享) 龍應台─視野不斷精進的全職媽媽

2008年11月24日
公開
28

龍應台說,「生、養孩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驗」,她說:「照顧小孩,我一點都不覺得是犧牲。現在回頭看,覺得那十四年是我人生中最豐富、最美好的時光,而且我到現在還認為,我生孩子、而且親手養孩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驗。」 龍應台─視野不斷精進的全職媽媽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819&p=1&fp=1 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也很安慰,畢竟,我也是放棄工作而選擇全職媽媽這個角色。至今,當全職媽媽正好屆滿六年,當中,風風雨雨心有不甘時而有之,帶孩子也是喜樂參半,更何況我算是晚婚的高齡產婦,對婚姻的不適應以及體力的衰退,都更加深我當全職家庭主婦過程之辛苦。 對於龍應台的人文素養及寫文功力一直很佩服,又得知他亦然決然放棄出版書籍的盛名全心投入全職媽媽的角色後,更是對她另眼相看。然而,看到文章後半段時,才知道原來她的婚姻也是經營得很辛苦,甚至在先生不願支持她寫作的情況下而劃下休止符。感嘆,為何女人必得犧牲,想要完全自我的生命意義就只能在家庭與自我兩者擇其一嗎? 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婦女是因為小孩而不得不留在婚姻中的?在這些婦女當中,有多少人是在自己的任務完成孩子長大之後就離開婚姻的?又有多少人無法忍受婚姻而寧願選擇自由而放棄年幼的孩子?

幫助孩子專心寫功課的5個暖身操

2008年10月20日
公開
45

幫助孩子專心寫功課的5個暖身操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孩子專注力的養成絕非一時,想擺脫回家功課的親子大戰,在平常時期即要有技巧的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父母可以怎麼做?國外教養專家提供了5個能增進孩子專注力的活動…-------------------------------------------------------------------------------- 「我真的搞不懂,明明沒有幾個字,為什麼他作業都寫到三更半夜?」媽媽生氣的說,孩子國小三年級之後,回家作業時間就是災難:「我盯著他做功課、幫他找方法,可是就是沒有用!」 這樣的場景每天在許多家庭上演,總是要耳提面命,孩子才甘願坐在書桌前。五分鐘後,卻發現他在做與功課不相干的事!一次次的威脅利誘後,你終於失去耐心…… 好像愈是想要解決,孩子「做功課不專心」這件事愈是成為家庭的困擾。 孩子專注力的養成絕非一時,與其在寫功課的當下上演親子大戰,不如在平常時期有技巧的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專注力》一書的作者佩特拉.索爾布里茲提供5個能增進孩子專注力的活動─ 遊戲:只要是孩子高度心智投入的遊戲皆可。它讓孩子專注,也激發策略和技巧。例如玩拚字遊戲、暗藏立體形狀的解套式益智遊戲、數獨遊戲…等 朗讀和閱讀:閱讀是所有認知行為中最能促進專注力的,也是所有認知行為的前提。朗讀則結合了思考和說話,可刺激語言發展,也有助理解較複雜的內容。 背誦和演講:背誦文章對理解力和專注力都有大幫助。可以和孩子玩文字接龍的遊戲,例如「我打包行李要帶……」輪到的人必須想出一個新的物品,同時又不能遺漏前面人所說的所有東西。 聽音樂:音樂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力。讓孩子接近音樂、聽音樂劇或至少學習一種樂器。 寫字和畫畫:寫字時在訓練專心傾聽,是增進專注力的重要練習。畫圖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專心一意地工作。

(轉貼) 家有中等生

2008年09月03日
公開
34

天生我才必有用, "天然的最好" 不是嗎? 如果你的成長是快樂的, 就不要把學習各項事物的痛苦, 強加在兒女的身上了. 以下文章看來像是中國大陸一胎化下的現況, 但也是許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家長的通病, 希望大家要有正確態度來看待兒女未來成就的觀念.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二十三號"。她的班裏總共有五十個人,而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二十三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裏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 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女兒說,因為你不是神父啊。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裏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回家後,他歎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咱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 一遝遝地做。 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輸著液體,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裏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她手底下也沒閑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至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裏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上天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發狂

2008年07月08日
公開
38

http://bloguide.ettoday.com/slwang007/textview.php?file=130493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賠。 人身難得,一生禍福全憑累世功果: 福德多,則處事多逢順境,處處有貴助,稍事點撥,事半功倍; 業力多,則遇事多逢逆境,處處有險阻,費盡心機,事倍功半。 「業力」的意思,就是指:從過去世(累世),到現在做人(六道輪迴)時,所造下的種種罪惡。 負責執行業力的,就統稱為「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並不是都是不好的、來報仇的;也有好的、來報恩的, 只是世人多健忘,受人點滴多過目即忘,稍逢惡逆即老死不相往來,遷纏三世因果, 此文僅針對「報仇」的部份,多加說明,指出「吃人一口,要還人一斗」, 至於「報恩」的部份,世人多認為「理所當然」、甚至「人定勝天」,那也就隨他去了。 冤親債主,若是要執行「重大惡報」的討報,通常會有初期的徵兆、示警, 讓大家有機會事先發覺初期徵兆,和解消業,化解「前世業債」消災解厄、自了因果,此最明智, 若是多次示警、軟言相勸皆沒有回應,再持「黑令旗」直接討報, 此後,沒有討價還價餘地,遭受到大惡報,再事後收尾,損傷就比較慘烈了一些。 就好像銀行催收帳款時,會先「寄信通知」,告知債主,預定還款日期、及還款金額, 待「逾期未繳」時,再以「電話通知」,多次沒有回應時,則轉由帳款催收單位協助, 初時催收單位會軟言勸請「欠債還錢」,若「多次」相勸仍不回應,則轉由「較激烈」的方法, 對了,冤親債主討報,並不是黑社會要錢,這裡只是以此為例罷了。 至於這些所謂的「初期徵兆」到底是什麼,就是以下整理出來的內容: 壹、示警: 一、透過無形界示警: 舉凡東、西方的玄學、占卜、寺廟抽籤、通靈預測等等,都有能力達到「預知禍患」。 A、普通人: 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來通神,只要請求協助的是正神, 大致上都能夠反映出:目前處事不順的現況。 有時候業障嚴重,冤親債主只想討報、不願化解時, 會讓此人呈現「反常」、或「極端負面」的性格、或言行(當事人明明知道,也不容易改過), 待此人個性大改、反常、產生顛倒見、思想偏激,或言行舉止怪異(含走火入魔、幻覺不斷), 就算有貴人相勸時,也會讓此人「不信」善語相勸,斷除身邊所有貴人(親人、友人)的援助, 更誇張的,會讓他出言「毀謗佛、法、僧」等,罪加一等,再斷其神佛慈悲相助之緣, 待其「舉目無親,四下無助」時,方得以討報。 世俗有言「上天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發狂」。 其實,上天是慈悲的,事實真相是冤親債主的重大業報現前,不是上天要毀滅他, 若是為人犯極大惡,天地不容時,老天會直接將此人「收回」(人就死了),不必經過「發狂」這個階段。 B、修行人: 有的人看似虔誠的修行者,平常修行守戒、誠心修法,有些有神通,能幫人消災、化煞都很靈驗, 若遇到冤親債主現前時,這些能力,就會突然消失,變成預測不準、修法不靈, 修行的成就,到處被業障封鎖,就算發大願、造大福,也讓人看來像吃齋唸佛無效?善有惡報? 就算是擁有神通的人,也要對自己累世的因果,自己來懺悔、認帳,這就是所謂「自了因果」, 只要正式和解完自己的因果,則曾經消失的能力,也就會再恢復正常。(也可以視為魔考) 一般人,根本不知自己累世罪業很重,長期修法、行善,根本就沒感覺、也沒感應, 因為有修行,當會有功德,所以累世冤親債主,就會前來討報(或提前討報), 修行人會覺得,越修「麻煩事」越多,負面打擊性(鍛煉心性)的感應也特別多。 此時∼更要反省前世罪業深重,更加懺悔修行,以堅定自己的心念,突破種種的困境, 欠債總有還完的一天,只要堅定不移,必得渡過這「過渡期」, 有些人屢屢逢逆,不自我懺悔,反而誤以為神佛無有,宗教修行是騙人的把戲,退失道心、放棄修行, 更有要不得的,自己放棄修行也就算了,還鼓吹他人莫信神佛,打壓、阻礙、毀謗他人,另造無邊惡業。 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些學習「玄學」的,到了某一程度後,發現遇到瓶頸,怎麼學都不會進步, 以為老師肚子裡沒有東西?空有其名?就另投名師,可惜也無法進步, 有些人會公然說某師教的是假的、是偽訣,嚴重的還會公然汙衊老師、咀咒老師, 另外再造下「不尊師重道」的惡業,實在是很可惜。 二、透過夢境(惡夢)示警: 夢,有時候屬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產生的幻覺,這時就不必理會?! 夢,有時候則是「無形界」的鬼神,想要示警、通知的訊息傳遞管道。 這二種夢境的差別,在於: 沒有意義的幻覺:一覺醒來,馬上忘光,事後回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示警訊息的傳遞:一覺醒來,腦中、肉體,還清楚的知道、感受到,夢中示現的影像(內容、大小等)、         有的還能清楚描述,夢境的感受(冷、熱、被打、疼痛、呼吸困難等)。 三、直接現身示警: 有時候,自己眼角會在某個陰暗處,隱隱約約感覺到,若有似無之幻像(人、動物、黑影),一閃無蹤, 或是不自覺的感到,自己的旁邊有人、或有其他東西在跟隨、 或是光天化日之下,偶而見到嚇人之幻影。 貳、討報: 一、「無名」病痛: 中、西方,各大醫學院所,怎麼檢查也檢查不出的長期、難痊癒之「無名」病痛。 身心虛脫、身體不適,常常覺得身體怪怪的。 可是去醫院檢查,醫生鐵口直斷,都說沒病。 在家裡明明心跳很快、呼吸困難、有氣無力、連吃飯都張不開嘴巴, 一到醫院,心跳正常、呼吸順暢、精神暢旺、開口罵人吼的整間醫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醫生只開些「維他命」等無害的安慰劑,肉體都沒問題,最後只能轉介到「精神科問診」, 看看是不是有「幻聽、幻影」等,醫師鐵口說「自己嚇自己」, 其實,這些都是在消散錢財、耗費精力、折騰肉體、讓人受得其中苦楚罷了。 二、常出大小意外(肉體上討報): 莫名其妙的車禍、跌倒、開刀、血光、意外事件特多, 走了幾十年的馬路,沒來由忽然扭到腳、閃到腰? 開了十餘年的馬路,沒來由忽然閃個小狗撞到牆壁? 吃了一輩子的冰榔,臨時為了吐汁,頭手伸出車外,就剛好有個電線桿來撞你? 就算車子好好的停在路邊,當天晚上莫名其妙有人跳樓, 哪裡不掉就掉到車頂,跳樓的沒死,車頂卻壞了,費了好多功夫,錢也花了,車才修好, 不就是牽車嘛,才剛從修理場出來,在出口一個閃神,又莫名其妙去撞路燈、電線桿的, 就直接把車子,再轉到修理場的入口,一筆錢又沒了。 人生從此,大病沒有、小病不斷,還沒有算那些, 剛穿上新買的喬丹第 21 代球鞋出門,走在路上就踩到 9999 純種可魯的超級狗大便? 剛穿上新買的迷人洋裝,搭車就有人迷迷糊糊,暈車直往你身上吐?(還看的到臭豆腐) 省吃儉用了三個月,買個禮物獎賞自己,就是會買到假的? 讓人有點搞不清楚,這些所謂的天災人禍,是不是互相串通好了, 今天車禍、明天跌倒、後天開刀、接著走路還被狗咬? 好不容易挺過去,又來一波更刺激、更困難的,好像濤濤江水,連綿不絕。 三、精神耗損: 報應在「自身」: 我們不要嘲笑年輕人是「草莓族」,或抗壓力不足, 有時候遇到莫名其妙的倒楣時,諸多欺壓、令人委屈、內心受到嚴重打擊的事件, 會在短期之內,接二連三的一一出現, 而這些逆境,如果超過自己的抗壓底線時,有時候會「意志崩潰、或人格失常」。 就算自己忍住了,也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小事情,卻弄的風風雨雨,成為眾矢之的, 若是一時不查,小不忍而亂大謀,抓狂誤事、誤大局,當會造成輿論攻擊,而下台, 明明只是無名小卒,卻變成好像是「瘟神」附身似的, 搞的做人失志、沒有目標、憂鬱悲觀、意志消沉、災禍連連、諸事不順、生不如死, 嚴重的還會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甚至還會有厭世的念頭。 報應在「最愛」: 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心志之強,當真是古今難尋, 一般的討報,根本不在乎,也得不到任何效果,好比說: 讓他失智無自理能力:反而當事人不必生活自理,害慘家人做牛做馬, 讓他生無名病去耗財:也不去看醫生,一個人擺爛,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要死也不在乎, 這時冤親債主,就會朝他的「最愛」(可能是親人、某物)來下手。 家裡會莫名其妙,他最關心的某人(自己的小孩、雙親、或配偶),忽然得到怪病, 晚上莫名其妙亂叫、狂喊,帶去看醫生,也查不出病因,一次、二次、三次, 醫院一家、一家換,看遍各地名醫,吃過各種珍藥,病就是不會好,人也不會死, 整個家裡,意外連連,家運變的非常不順。 四、福報、幸運從此再見不聯絡: 八字、紫微明明顯現的福德、幸運,通通反常沒有應驗, 五行八卦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刑剋、或制煞,卻讓人變的「一無所有」? 一樣去求神拜佛,別人是有求必應,自己就變「不知所云、答非所問」搞不清楚東西? 你有聽過信用卡嗎?如果欠了卡債,銀行是可以扣你的薪水,「強制」償還債務, 冤親債主有權要求,命中本來應有的福德,來延後(待日後才可應驗)、或取消(當作抵債)。 罪孽深重時,不但會延阻福報現前,還會針對人生追求的願望,加以打擊。好比說:  追求感情:令其感情受挫,情人遠離、姻緣俱消...  追求財富:令其大破財,股市買高開低,賣低開高,投資成夢幻泡影,商機消逝...  追求事業:令其事業失敗,人事不和、產品賤價、品管不良、退貨頻繁、合約不來、庫存難消...  追求名位:令其失去名位,功名俱消、地位俱無...  追求家庭:令其家庭破碎、良人變狼、家暴不停... 上述之挫折狀況,一再重複發生... 五、徵兆很微弱,好像沒什麼關係: 有時候,有些徵兆非常微弱、不明顯,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徵兆,心中只是覺得沉沉的, 這種冤親債主,明明擁有討報令,而不願意現身,就算碰到神通高明之人,也很難查到, 這往往是冤氣特別重的血海深仇,沒有轉圜餘地,根本就不願和解,所發生的報應,也特別慘重。 不知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平常看起來,沒病沒痛,人也很樂觀,沒什麼敵人, 感覺上妻兒子女俱全、子孫賢孝、家庭美滿,似乎事事都能心想事成一樣? 才幾天沒見,年紀輕輕的,就忽然死了?! 所以說,只要冤親債主「願意」利用各種型式來討報,就代表還「有和解」的意願, 如果根本就不願意和解,則所發生的報應,通常就是生離死別,特別慘重了。 參、化解: 一但發現有上述之重大惡報討報的「初期徵兆」顯現,多代表有很難和解的冤親債主來討報了, 這時,就應該提前和冤親債主、魔障們和解,方是上上之策。 業障猶如雪,本尊似太陽。如果是風和日麗,修法必能逐漸融化業障之雪, 一旦來了暴風雪(大惡業現前),雪累積速度萬倍於陽光融雪的速度,那麼自己的生命小花就難保了, 所以並非修法不靈,而是業力太大的緣故, 因此事先減輕、或消除大惡業的暴風雪,這才是重要課題。 化解之道很多,為免誤會我是來「恐嚇」大家,來招攬「消災」生意的, 這裡就舉最簡單、也最有效、而且還免費的方法:「誠心」「懺悔」。 若不知找哪一本懺悔的讀本,可以試著早晚讀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一日、七日、一月、或三月,一遍、或數遍,各依自心,誠心誦唸, 當可依八十八佛不可思議的願力,來化解己身所造的業力。 為什麼我會推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呢? 因為我在此文中,看到「自心懺悔」的具體句子,今列舉一二如下: 「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 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 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 這樣的句子,是不是會有「往昔所造諸惡業」的感覺呢? 有的人會推薦「水懺、梁皇寶懺」什麼的,其實這裡並不推薦,因為這是屬於靠他力,而不是靠自力。 「水懺、梁皇寶懺」等,其實可以看成是「因果故事」, 水懺講悟達國師的故事:就算累世修行,只要生起我慢心,累世冤親債主就有機會討報; 梁皇寶懺講梁皇后的故事:梁皇后死後49天內,所造諸功德皆可迴向,得道法師協助可以超升。 除非自心生起懺悔心(唸誦懺悔文、或唸誦任何能夠讓你心生懺悔句子), 或是主懺法師有大能力,以自身的修為,為無邊眾生祈福,替無邊眾生擔因果,這才有功效。 莫要聽說「拜懺」有無量功德,就自己開個宮廟當主法,唱誦一番就說是替眾生消災?憑什麼? 不要將眾生的冤親債主都接到自家宮廟中,送也送不走,搞得自家雞犬不寧,災禍連連。 累世做過的惡趣,只要經過「誠心懺悔」,就能消除、化解, 惡趣消散,福報才有機會到來,福報來了,人就能求富貴得富貴、求子息得子息,事事就能順心如意了。 這裡還有他說,認為:想要消除罪孽,就是多讀經文,像是:「金剛經」、「地藏經」、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都能快速擺脫困境。 有些人看不慬經典內容,也能改成抄寫經文內容,先在自己心田種下善根, 待日後(或來世)再因緣聚合去學習經典內容,以消除罪孽、擺脫苦難,也是可以。 本文修改自「冤親債主現前預兆及消業方法」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63&ID=36139&replyID=36139

文章: 有效的管教,培養出自律的小孩

2008年06月17日
公開
34

有效的管教,培養出自律的小孩 作者�薩姆.戈爾茲坦(精神醫學系臨床講師)、羅伯特.布魯克斯(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家) 我們的輔導對象和研討會與會者經常問我們:什麼樣的管教方法或方針最能夠激發自律?我們的答案很簡單:與孩子的正面關係。父母親及其他照護者往往太急於想從一本管教指南中學到一招半式,卻沒有去想想,當孩子們信賴訂定規則與罰則的大人,就比較會把大人的要求、限制與罰則聽進去並有所回應。而要發展令人滿意的正面關係,同理心是重要技巧之一。 理想上,管教的最終結果不是要製造聽話、順從的孩子,管教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自律,為了讓孩子們具備自我掌控感與自律,父母親必須學習運用管教方法,促使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技巧,並加以運用。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衡量不同的解決辦法,就能培養出自律的真正精髓。 以下技巧可協助父母進行發展自律的管教 .運用自然與邏輯的後果 自然後果是指孩子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這些後果可以教導孩子,他們的行為或選擇是由他們自己掌控,並且會導致特定的後果。舉例來說,在某一次研討會中,一位母親說到有一次天氣寒冷,她九歲大的女兒要出去玩。這位母親很快就和她女兒為了戴手套的事吵了起來。最後她讓步,這個女孩在外面待了大約三十分鐘後,就進來找她的手套,並且為了愛面子,對她媽媽說,她出去後,氣溫又降了好幾度,媽媽也明智地接受她的說法。比起她媽媽原本可能要說的長篇大論,這個女孩從她自己的選擇所產生的後果學到了更多東西。 邏輯後果有時候與自然後果有所重疊,不過通常是與父母親為了回應孩子的行為所採取的某些行動有關。在一次研討會上,有一位父親提供了邏輯後果的例子。每到天黑時,他都要提醒他九歲大的兒子把腳踏車牽進車庫放好。有一天,他兒子把腳踏車停在外面,一場暴風雨過後,腳踏車壞掉了。接著,當兒子生氣地要求父親去修腳踏車,這位父親告訴他,他們可以把車牽去腳踏車店,看可不可以修好,但付修理費是這個男孩的責任。如果腳踏車修不好,這個兒子就得負責從他的存款拿錢出來買一輛新腳踏車。如果能以不帶情緒的語氣表達,這種回應是有效的;孩子從結果本身學到東西,而不是從父親對於可能結果的長篇大論。 .預防重於善後 有效管教的父母親都知道,可以讓他們得到較好結果的是積極教養的,而非補救的作法。父母親應試著理解是什麼因素引發孩子的問題行為,然後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改變現況,讓我的孩子不要有那樣的行為?」這也促使父母親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讓孩子一起來思考各種不同的解決辦法。    預防,也包括對你的孩子有切合實際的期望,而不是讓他們處在可能導致不當行為的情境中。如果你家有個好動的學齡前兒童,八九不離十,可以料得到這個孩子很難在高檔餐廳乖乖坐好,花上兩個小時吃完一餐。如果是這樣,那麼一開始幹嘛要帶這個小孩去呢? .給予正向回饋和鼓勵 處罰和負面的行為後果,其實只是管教的形式之一,而且通常不是最有效的形式。我們建議父母親要「逮到」孩子正在做好事,並且讓他們知道。孩子達到切合實際的期望且行為得體時,要給予他們正面的評語。 所有人都是靠著正向回饋才能成長。適時表達鼓勵與愛意,對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愛且被欣賞,且因為表現好而得到鼓勵與支持,就比較不會從事負面行為。有些孩子,尤其是所謂性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小孩更需要正向回饋,但許多父母親也發現,這種額外的時間投入,是他們嘗試過最好的管教形式。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培養自律的小孩》)

停、收、等、慢 培養孩子11大能力

2008年06月03日
公開
40

因為身邊有個活生生失敗的例子,一個被寵壞的大孩子,完全喪失這十一種能力,使得我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時更加戒慎恐懼。能教多少就教多少,而影響力有多大就不得而知,況且,對於基因遺傳這方面我可是毫無辦法去左右的了。 停、收、等、慢 培養孩子11大能力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尤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 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 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首先,要停下來。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 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 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 「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 就! 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 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 銣! 蚅@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活著要快樂∼快樂鑰匙

2008年01月27日
公開
40

轉貼 名專欄作家哈理斯(Sydney J.Harries)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麼你為甚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為甚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裡。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鑰匙被塞在老闆手裡。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 這 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 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訊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此時我們就把一重大的責任托給週圍的人,即要求他們使我 們快樂。 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憐的任人擺佈。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但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你的鑰匙在那裡?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視且不關心。其實我們身處的地方,不論是環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起伏,可是千萬別忘了--不要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在意太久哦!

【轉貼】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2008年01月11日
公開
42

天呀,以後我和孩子都必需面對這樣的求學過程嗎?一想到就驚心動魄。我可是無法想像也無法忍受和孩子分別的日子,尤其在他還未長大成人時。還好現在他才上中班,怎能不好好把握每一個相處的時刻呢? 【轉貼】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近讀了四本媽媽書,這三本的共同點是它們不是要我們如何教養出成功的孩子,而是三位作家媒體人的媽咪在面對自己孩子成長時的心路歷程,還有其中也都提及了台灣的教育和歐美教育的不同點,這四本書是「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親愛的安德列 ─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孩子你慢慢來」、及 「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是前陣子的暢銷書,大家應該不陌生,"孩子你慢慢來" 是 "親愛的安德列" 的前集。我今天要介紹的是 "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天下文化│李艷秋、李志邦著,這本書我昨天一口氣邊流淚邊看完,對社群伙伴來說,這本書也比親愛的安德列更為貼近,因為它講的是數年後孩子進國中後我們所要面對的現實,現在JUSTIN才小一我都覺得親子時間不夠用,很難想像國中的情形,想到丹媽應該感受更深,丹媽有看到的話、推薦去找書來看看先做好心理建設。不多說了直接貼書摘給大家欣賞。補充一點: 這本書的版稅全部捐贈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原住民部落課輔計畫 ********************************************** 李艷秋 我這一生,做過兩個重要決定: 一、決定嫁李濤; 二、決定把我唯一的孩子送出國念書。 這兩個決定如果有任何一個錯誤,都會讓我悔恨一輩子。 送邦邦出國的賭注更甚於婚姻,我可能讓他脫胎換骨,也可能扼殺他的一生,整個家都可能因此陷入痛苦的深淵,而這個決定背後,伴隨的是連串的眼淚和椎心之痛。 我很幸運,也很感恩,這兩個決定,都沒有讓我抱憾 邦邦小時候,我給他取了兩個外號:「囉唆小弟」和「搞笑小弟」,可想而知,他是個愛說話又愛耍寶的孩子,我們喜悅的享受他成長的每ㄧ天;可是,到了國中,這ㄧ切嘎然而止。 送孩子出國的父母,有千百種理由,我們的理由很簡單──找回原來的邦邦。因此這本書,不會是其他父母們的教育寶典,因為每個孩子和家庭都是獨特的;它也不是成功典範,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它只是記錄了我們這個家最驚心動魄的改變,和一個十四歲孩子的異國奮戰。 當然,我們還要談談台灣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因為,只要有一點點希望,邦邦有多一點點的快樂,我們都不會讓他遠走異域。如果以現在最流行的愛不愛台灣來質問,我必須坦白承認:我不愛台灣──的教育!教改已經夠亂了,我們又碰上九年一貫第一屆,實不相瞞,我到現在都不清楚九年「一貫」了什麼?我還是眾人認為資訊取得最快速的新聞工作者耶!九年一貫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邦邦小學畢業升國中的時候,學校發了一堆「補充教材」,因為有好幾個科目,小學和國中不能「一貫」。以數學為例,小學有好幾個數學概念沒教,可是國中又以為小學教過了,直接跳到更難的階段,所以趁暑假及開學之初,要我們趕快「補起來」,好銜接國中課本。 好一個九年「一貫」! 我氣不過,把教育部官員請到節目中,只要他回答一個問題:「請問編國中教材的老師和編國小教材的老師,連開個會溝通一下都沒有嗎?難不成我們是國中、國小,一邊一國嗎?」官員無言以對,家長又沒有時間和官員泡磨菇,忙不迭的把孩子往補習班送。當白老鼠就算了,但燃燒我的孩子,還不能照亮別人的孩子,我才不要犧牲我的寶貝! 那美國教育又有多優?還不是問題一堆?的確,美國教育並不完美,但是他們教育的精神及內涵明確而感人,當我們身入其中去觀察,會發現他們認真對待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沒有用一個標準要求孩子向前看齊。「你很棒」、「沒關係,慢慢來」、「有你這個學生真好」,這些話是老師們的基本口頭禪,盡其所能不讓孩子覺得被歧視、被拋棄、被隔離;一向以美國為師的台灣教改,其實連皮毛都沒有學到,是橘逾淮為枳?還是我們已經讓升學主義澆熄了教育人員最原始的熱情?讓無意義的競爭煽動家長瘋狂虐待自己的孩子?他山之石,我們提筆寫下,希望我們的觀察,帶給家長、孩子、學校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思考的空間。 三年間,我們看到邦邦的轉變,他成熟而負責任,自信而不驕狂,懂得自我計畫,並且督促自己要不斷進步。我永遠記得他前些日子跟我說的話:「我念得很高興,因為我在為自己念。」 我真的感恩,因為我們有能力,可以做不同的選擇;但是我知道還有許多家長及孩子深陷在泥沼中,想要改變又無力實踐,想要對抗又毫無機會,只好隨著洪流,聽天由命。 城裡的孩子飽受補習及考試的折磨,鄉下和山地鄉的孩子卻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連基本的程度都達不到,氣人的是,這樣的環境,還冠上「教改」之名,真讓人徒呼負負! 邦邦雖然從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撤退,但這裡是他的家,是他一有假期就立刻飛奔回來的地方。二○○七年,高中最後一年的暑假,他看到老爸奔波在幾個原住民部落,為孩子找課輔老師,於是他和我商量,要將這本書的版稅全部捐給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原住民部落課輔計畫,讓他們有足夠的師資提升程度;明年他高中畢業上大學的暑假,就可以回來加入課輔義工的行列。我裝做很酷的問:「這本書我有寫一半啊!那我的版稅呢?」他說:「捐了吧!就當給我的畢業禮物!」 由於邦邦上課我上班,這本書的一部分,有賴其濬採訪整理補強,另外,我們做了一件讓天下編輯很困擾的事,那就是我們沒有公布邦邦的學校名稱,我們不希望這本書變成招生廣告,就讓我們專注在他們的教育方式,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吧! -------------------------------------------------------------------------------- 三十秒後,決定放飛 他說:「以後星期六、星期天,我要開始補習了。」 李濤問:「那我們以後幾乎都見不到你了嗎?」 車子裡,一陣沉默,沒有人說話。 三十秒後,李濤說:「那就出國念吧!」 邦邦大喊:「不要!」 我的眼淚當場掉下來。 二OO四年夏天,我們一家人歷經生離死別。七月,我們告別老奶奶;九月,將邦邦送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讓他脫離我們的羽翼。這兩件事,都讓我們痛徹心扉。 我們一直三代同堂,奶奶和邦邦不僅是祖孫,也互為玩伴、朋友,甚至像哥兒們。奶奶不識字,邦邦負責當祕書;從學校回來要找人吹牛時,奶奶永遠是最忠心耿耿的聽眾;一時三刻看不到孫子,奶奶就要問:「邦邦呢?」學校要郊遊,絕不能告訴她,因為她一定不准!如果還想送邦邦出國,想也知道,必定掀起一場家庭革命。 可是,命運的演變就是如此不可預測。送走奶奶後的一個週日晚上,在車上,我順口問了邦邦暑期輔導的情況,因為他就要升國三了。他說:「以後星期六、星期天,我都不能跟你們在一起,我要開始補習了。」我們問他:「怎麼補?」「星期六和星期日,從上午八點到晚上七點。」「那星期一到星期五呢?」「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半。」 平時,李濤工作很忙,下了班,都已經十一點多了,週末是我們重要的家庭日,如果連這兩天,邦邦都要補習,親子間幾乎就沒有相處的時間了。李濤問:「那我們以後幾乎都見不到你了嗎?」車子裡,一陣沉默,沒有人說話。三十秒後,李濤說:「那就出國念吧!」邦邦大喊:「不要!」我的眼淚當場掉下來。那時,邦邦剛剛滿十四歲。  我承認,我是個矛盾的母親。 邦邦升上國中後,課業壓力就變得特別大,身為母親,每次看他熬夜打拚讀書,便覺得很捨不得,但邦邦不願意放鬆。然而,等到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又感到不滿意,覺得他應該再用功一點,可以獲得更好的表現,但是他又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妳還要求這麼多?」 通常,每天會有六科考試,日復一日,而我就每天糾結在「放」和「收」兩種情緒中。天下父母心,我也不例外,看到孩子念書念到焦頭爛額,我也會心疼,寧可他過得快樂一點,想要「放」;但是整個大環境又不允許,就怕他在這個節骨眼上鬆懈了,以後會跟不上,又不得不收」。兩種情緒反覆跌宕,我自己感到很煎熬,正好邦邦進入叛逆年紀,親子關係變得很緊繃。 其實,對於把孩子送到國外求學,我們不是沒有準備。只是我總覺得他年紀太小,希望他十八歲之後,再到國外去念大學,而不是這麼早就去當留學生。只是,那個暑假,許多接連發生的狀況,把我們一家三口推到一個必須抉擇的路口,走?還是留?如果把孩子留在台灣,從早讀到晚,每天承受著極大的考試壓力,忙到連週末都無法和家人一起過,這樣對孩子,好嗎?如果把孩子送到國外,沒有家人在身邊照顧,他會過得好嗎?會不會受欺負?會不會被帶壞?他的英語程度會不會跟不上同學?李濤在三十秒後做出決定,但是這個決定,會銜接起什麼樣的未來,卻是一片空白的未知。   【邦邦的心聲】 要怎麼形容我的國中生活呢?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講完了,那就是念書、考試。真的沒想到,進入國中後,會有這麼多考試。剛升上國中的時候,我還抱著一顆赤子之心,希望生活可以跟國小一樣,快樂學習,並跟大家成為好朋友。但是,上國中的第一個禮拜,我發現事實不如想像中那麼美好,課業沉重如山。而且有些老師不再像小學老師,可以輕易的打成一片,師生之間彷彿有一層看不到的隔閡。導師每天的工作就是督促我們念書、訂定規矩和檢討人生意義。 曾經對國中生活還抱著一絲希望的我,有如進了冷宮,我時常看著學校隔壁的國小,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到以前,但是總是事與願違。升上國二時,一天下來,從早考到晚,每天至少有七、八科的考試科目,我根本喘不過氣。總算放學了,我一身疲憊,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簡單的吃完晚飯,既不能看電視,也不能打電動,只能乖乖的坐在書桌前,攤開課本和參考書,開始念書,準備第二天的考試。念書念到深夜,都快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了,可是,進度還沒有念完,明天的考試說不定會滿堂紅,想到這裡,我只好強打精神,繼續和瞌睡蟲奮戰。 [] 站在火山口的邊緣上 當邦邦準備邁入最辛苦、課業壓力最大的國三時,我們一家人就像是在火山口的邊緣,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冒出的熊熊烈燄,會不會將我們吞噬…… 升上國中,是邦邦生命中的分水嶺。首先,課業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即使三年後才考學力基測,老師已經宣告正式進入「備戰時期」,上學再也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其次,上了國中後,師生關係也變得和以前不同。在國小,教學是採導師制度,由導師包辦所有科目,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長,不只是課業的表現,連孩子的個性、優缺點,老師也都清清楚楚。但是到了國中,每一科都有不同的科任 老師,班導師和學生的相處時間變得很少,感情也比較疏遠。邦邦一 向和 老師的關係很親,師生關係的改變,讓他很不容易適應。   另一個改變,就是老媽。 以前那位老媽,滿腦子教育改革的理念,會對學校寄送排名成績單不以為然,寫信給所有家長,請大家還給孩子一個健全的成長環境。但是,到了國中,老媽也義正辭嚴不起來了。現在不只是段考才排名,而是每天、每星期的考試成績都有排名,當基測的壓力已如影隨形,我不可能再寫信要求學校不要排名、不要給學生壓力了,這麼做恐怕會慘遭家長們的圍剿吧! 而且,我承認,其實我也愛面子,難免會認為別人會用「李濤和李艷秋的小孩」來檢視邦邦,如果邦邦表現不夠優秀,我實在沒辦法理直氣壯的說:「我孩子就是不出色,怎樣?」只要老師對孩子的表現稍微流露一絲一毫的質疑,我就立刻察覺,然後告訴自己:「回去一定好好督促他。」 這一督促,就沒有好下場。 當邦邦的學業表現並不特別亮眼,老媽開始憂心忡忡:如果連班上都不能名列前茅,面對全校、全台北市,甚至是全台灣的競爭,他豈不完全被比下去了?這樣一想,就覺得長路漫漫,前途無光,於是,我忍不住開始嘀咕:「邦邦,你到底盡力了沒有?」 念頭一起,我就開始觀察他的學習狀況。憑良心說,邦邦回家後,的確是在房間裡看書、溫習功課,可是,成績還是不理想,我開始懷疑,一定是他不夠專心,沒把內容念進去。邦邦一聽到老媽的質疑,就很生氣:「我很努力耶!我每天晚上都看到十一、二點了,已經很辛苦了!」「好吧!可能你真的很努力,但是成績還是不夠好,那就是你讀書沒方法。我就來幫你找讀書方法!」結果,方法沒找到,親子關係先毀了。 邦邦說,他很用心準備,但是老師的考題常會出到他沒準備的內容。所以,我就從「技術層面」出發,教他如何考出好成績。 第一,要求他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才會事半功倍(懷疑他上課不夠專心,一傷)。 第二,打聽他平時和哪些同學為伍,趕緊查詢他們的成績和排行,確認他們的讀書態度是否影響邦邦(對他的朋友打問號,又是一傷)。 第三、鼓勵他去結交功課較好的同學,讓他「向上看齊」(干涉他的交友狀況,再一傷)。 凡此種種,都是為了幫助他提升學業成績。結果,成績依然沒有起色,母子關係已經傷痕累累。就因為老媽愈管愈多,邦邦就更不願意告知他的學業表現,因為只要我知道了,就有臉色,就一定會檢討他──數學考不好就算了,但是,為什麼連歷史都考不好?為什麼只考八十分?再多考個十分有這麼難嗎……? 當你陷進分數的漩渦中,就真的很難跳出來。 每當我說一句話,我都知道自己在傷害他,我應該趕緊讓自己閉嘴,但就是會不由自主的一直說下去。就像一種好可怕的傳染病,只要我能停下來,立刻就不藥而癒,但是我無法停止。我覺得,如果我現在不督促他,以後就會變得更無法挽救。 當然,邦邦就不高興了,什麼話都不說了。以前那個「囉嗦小弟」,你不用問,他就會主動向你報告在學校一天所發生的事,上了國中的他,變得異常沉默,不管我怎麼問,他就是一聲不響,最多就是回答:「很好!」「就這樣!」「沒事!」三言兩語交待一切。 「囉唆小弟」變成了「省話小弟」。 每天簽聯絡簿是例行公事,簿子上都會釘著一張成績單。仔細看看邦邦的成績表現,坦白說,其實沒多糟,但是家長的期望心和比較心一旦被挑起來,難免會冒出:「哦!又是第十二名。進入前十名有這麼困難嗎?」這些冷言冷語,一點一滴,都在傷害孩子。 我曾經是個不問學業、只求孩子快樂的母親,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在乎成績表現?只能說,因為環境變了,孩子變了,我也就跟著變了,台灣的教育制度宛如一隻巨大的怪獸,把我們整個吃掉了。如果說,連我這樣的母親,都困在泥沼中無法自拔,我不敢想像,其他家長是怎樣的「鞭策」孩子呢? 情況持續惡化,我甚至進入了歇斯底里的狀態。 有一天,因為忙了一整天,我非常疲累,回家後,看到他的成績仍是奄奄一息、毫無起色,當下急怒攻心,火氣無法止息,也無法控制,就立刻爆發出來,對著邦邦大吼大叫。時間突然靜止了。我看到邦邦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睜大眼睛,兩行淚水,掉了下來。我突然像是被誰打了一鞭,一下子全醒了,從頭到腳,全身涼遍,心卻像是丟進大火中焚燒,滿是痛楚。我立刻跟邦邦道歉,但他還是沒辦法回過神,因為老媽已經成了瘋子。 從那一刻我開始覺得,如果再繼續坐視事情這樣下去,我們的母子關係,終將會崩毀。課業壓力不僅籠罩著我和邦邦,甚至還波及李濤。李濤每天回家裡,已經十一點多了,很累,和孩子見面的時間本來就很少,通常都是到邦邦房間門口,跟他打個招呼,因為邦邦第二天又有六、七堂的考試,李濤也不敢打擾他。李濤一回家,如果覺得氣氛不對,主動問起,我就會一五一十向他訴說。當工作已經讓他筋疲力盡時,他實在無法再承受家裡的低氣壓。若看到我和邦邦爭執,他會抓狂。 所以,只要我和邦邦一有爭執,我就立刻把李濤隔在外面,不讓他進來攪和,因為他一定會站在我這邊,受我的影響,氣憤填膺的覺得兒子太不受教,說不定就直接修理邦邦一頓,那麼邦邦的日子未免太難過了。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但影響孩子的一生,也牽動著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神經。當邦邦準備邁入最辛苦、課業壓力最大的國三時,我們一家人就像是在火山口的邊緣,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冒出的熊熊烈燄,會不會將我們吞噬。 不正常的的教育制度,製造出不正常的麻醉劑,只要接觸就會被毒化,讓我這個母親也加入殘害孩子的行列,是不是大家都瘋了?最後,我們將邦邦送到美國── 那根本就是逃難! 【邦邦的心聲】 坦白說,我覺得自己還蠻努力的。但是成績時好時壞,平均永遠是班上的第十二名。數學和自然是我當時最討厭的科目,為了這件事,還跟爸媽吵過一次架,覺得不如放棄算了。至於我較拿手的科目是英文、國文、社會,表現還算不錯,但並不是每次都可以考到九十分,時好時壞。 要發成績單了,老師在講堂上喊著同學的名字,喊到我的名字時,我趕緊跑上前去,一看到成績單上每科的分數,彷彿世界末日來臨,腦子裡轟然一響,別人說什麼都聽不到,老師不用處罰,自己就超難過的。 不過,更難過的是,晚上還得把成績單呈給老媽看,我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果然老媽看到成績單,整張臉變得鐵青,開始質問我怎麼會考成這樣,是不是上課在打瞌睡,我已經覺得很沮喪了,聽她這麼說,一肚子火就莫名其妙的升起來,很生氣的回她:「十二名有什麼不好啊?」老媽更生氣了,開始數落我沒有進取心,她並不是在乎成績,而是認為我的態度有偏差;但我根本分不清兩者有什麼不同,反正就覺得她要求太多。這種「家庭大戰」,幾乎每隔幾天就會上演一次。 有時候,老爸下班回家了,看起來很累的樣子,看我們在吵架,他心情也很差,最後,他也會氣沖沖的跟著責罵我。反正,家裡的氣氛真是「冷」到連冷氣都不用開。我對學校開始害怕,我怕考試、怕發成績單、怕父母看到不高興、怕考不上好學校讓他們失望,好幾次都想逃開,但又怕父母傷心;但我也害怕,去美國念書後,我就能不再怕了嗎? 【快樂的孩子終會回來的】李濤 「爸!在美國上學,不適應,就回家好嗎?」一向歡樂的海灘上,夕陽映在孩子不安、焦慮的臉上。讓邦兒未滿十四歲離鄉背井,是我跟艷秋的椎心之痛,這個從娘胎超音波照片我就愛上的孩子,除了他上學、我上班外,邦兒的玩耍、成長幾乎沒離開過我的視線。沒想到,最反對孩子離開身邊的我,竟然親手把孩子帶到遠在千里外的學校,丟下他,自己回頭就走! 孩子還沒上幼稚園,艷秋就跟我約定,未來邦兒的學習一定要快樂、自在,絕不接受扭曲的環境、成績的壓力;這個期待,在邦兒上了國中後,就幻滅了!邦兒的稚真笑容,在國一消失了。愁眉、疏冷取代了昔日搞笑小弟。他媽媽常常紅著眼眶問我:「快樂的邦邦不見了?」 邦兒國中歲月,一早出門、晚上補習,我深夜下班,孩子不再像往常般在門口笑臉迎接,打開他的房門,頂多只見他半轉個頭,疲累的望我一眼,又埋首功課中。邦兒跟父母的陌生、距離,如野蔓滋長,濃又厚,快得讓我們驚又痛。 讓不滿十四歲的邦兒隻身到異地上學,對父母是個可怕的折磨,奶奶過世前,絕不會放人;奶奶過世後,爺爺也再三囑咐,不可讓孩子隻身在外。艷秋跟我也想過、閃過,卻從不敢面對。 直到一天,母子為了學習態度、成績,從教訓、爭執,到孩子失控嘶吼,媽媽的淚珠還沒掉落,邦兒就緊抱母親嚎啕大哭:「我好怕!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艷秋跟我知道,咬牙下決心的時刻到了!送孩子出去讀書,真的不只為他的成績、他的未來,而是,找回邦兒臉上的笑容!匆忙帶孩子到學校報到,見過老師、從台灣來的同學,一切妥當後,在我返台的最後一晚,邦兒一直沉默不語的晚餐。開車送孩子到宿舍大門,我望向車上的後視鏡,看著壓低帽沿、不發一語的邦兒說:「早點休息吧!明天開始上課,沒問題的。」 沉默一晚的邦兒,突然從後座用雙手緊抓住我的右手,沉痛呼喊:「爸爸!不要走!」淚水,瞬間溼了我的手肘、手臂,不過,真的分不清是邦兒,還是我的!這聲親切、熟悉的叫聲,我們好久、好久沒聽到孩子說了。 就像邦兒剛進國小時一樣,在車上,邦兒毫不保留的擁抱父母,把上了國中的冷漠外表一股腦的全扯了下來,哭著、喘著、抓住我們,校警的車子接二連三來了好幾趟,看到母子三人擁泣一團,又悄悄的走了。最後,邦兒止了淚,我開了車門,盯著邦兒拿起背包,推門進宿舍,轉身,邦兒揚起帽子,回頭燦然望著我們,揮手再見。 暫別孩子,對他媽媽、對我,真痛!不過,我們知道,快樂的孩子終會回來。 《網友讀後感分享》 懂得學習的本質,到哪裡,都可以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引用】以100歲的心情來過日子

2008年01月03日
公開
37

【引用網路文章】以100歲的心情來過日子 遇到一一些無理的事 無理的人 當自己100歲 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 我常不解,為什麼當小孩子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我一點也不生氣, 「小孩子,不懂事嘛!」 可是當大人說了一句得罪我的話時,我卻氣在心裡久久不散。 原來,我以為大人說話就是要得體,進退要有據。 大人不可以做錯事,大人不可以說錯話…… 可不可以當自己一百歲了呢? 也就是說,不管現在是二十歲也好,四十歲也罷,在內心當自己已經一百歲了。 一百歲,人情世故看盡,酸甜苦辣t嚐遍。 人家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們都看在眼裡,卻慈悲包容。 比如說,長輩罵你,你把自己當一百歲,而長輩才六十歲, 「小孩子嘛,他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沒什麼啦!」 當別人放冷槍,對你做出過分的事,第一先檢討自己, 再來要想:「他受到傷害,會做這些保護自己的動作,是很正常的事。」 人真的很渺小,對這個大宇宙而言, 就算我們讀了一輩子書,所懂的也只是一粒塵沙而已。 我所懂的別人不一定懂,但更多時候是別人懂的比我還多。 再說,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 即使親愛的家人,也很少是生死相隨一路走完的。 像國小到大學的同學,想想,即使現在仍連絡的,也很少相聚。 同事最多三四十年,也要說拜拜。 就算親密如夫妻,扣掉吃飯、睡覺、工作等,真正彼此陪伴的時間也不多。 在千千萬萬人之中,我們就只跟幾位或幾十位有緣, 然而,也就是這幾位和我們一起經歷生命的喜怒哀樂。 人與人的相處,摩擦或許在所難免, 但是認真想想,也不過是短暫的相處,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老二守則

2007年12月14日
公開
40

老二守則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623 期 作者:信懷南 在所有的「管理大師」中,華倫.班尼( Warre Bennis)可說是最多采多姿的一位。今年七十五歲的班尼,二次大戰時是歐洲戰場上,美軍最年輕的步兵軍官。百戰榮歸後成為管理X,Y理論提出者Douglas McGregor的入門弟子。班尼著作等身,國內讀者一定都很熟悉他對領導人和經理人區別所下的定義。班尼曾經對企業組織提出了一個不大好翻譯的模式叫ad-hocracies。這個字是由「見機」(ad-hoc)和「行事」(bureaucracies,規矩一點的翻譯應該是官僚行政)兩個英文合組而成。它代表的意思正好和bureaucracies相左,有反官僚、反八股、反公文旅行,反照行規辦事就成等意義在內。 華倫.班尼一度對政治頗有興趣,做過很多美國總統的國策顧問。他也曾經當過辛辛拉提( Cincinnati)大學的校長,但發現他只想做校長,只想有影響力,但並不想真的花時間去處理那些雜七雜八的校務。他有一天從他的校長辦公室的窗口望出去,看到校工在剪草坪,他突然發現自己實在不是一個好校長,比起這個剪草的校工,校工對他所做之事的掌握權好像比自己還多,於是他後來校長也不做了,專心教書和著作。華倫.班尼現在是洛杉磯南加州( USC)大學的教授。 我曾經提到過華倫.班尼的近作《合領風騷》( CO-Leaders)中對身為老二的人(倒並不限於副總統),列了一張「老二守則」共十條的清單。凡是有志於做老二的,或者有權挑選老二的人,都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十條「老二守則」。嚴格說起來,老二不是憑走路靠邊,椅子坐一半就能當的。如果這樣就能當老二,那天下能當老二的豈不是太多了嗎? 由於這十條「老二守則」中有一半講的是如何嚴守本分,不要搶老大的鋒頭,知已知彼,避免當面翻臉等東方老二型人物早已練得爐火純青的功夫外,其他五點倒是頗能反映西方學者對怎麼做一流老二的基本看法: 「老二」 不是誰都能當的 首先,凡是做老二的必須懂得你老闆需要的和他想要的是兩回事。在市場行銷上有一個千古不移的定律,那就是「你賣他需要的,他買他想要的。」這個定律,一流老二不能用。為什麼?因為你身為老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你不對老大說真話,誰敢說真話?不幸的是大多數的老大只喜歡聽他想要聽的而不喜歡聽他需要聽的。結果變成「歌德」派滿街走,每個人賣給老大的全是他喜歡要的而不是他需要的。這是為什麼有時候火燒到屁股了,老大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其次,做老二的總要有一兩把屬於自己核心能力的刷子才行。英特爾的巴奈特(Graig Barrett)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在出任老大前,以擅長生產製造著稱。當然老二的「特異功能」有時候也會變成負數,很容易被貼上「 只擅長××(財務、製造等等),見樹不見林」的標籤。此標籤一經貼上,反而變成進軍老大之路的絆腳石了。 第三,做老二的不單是個追隨者,並且也應該是個領導者。大多數的老二人物只懂得怎麼追隨不懂得怎麼領導。他們常常誤以為要做領導人,必須等到登上老大的寶座後才開始。殊不知企業內其他的人,往往以老二的表現做為效法的模式。受人尊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 第四,老二人物知道什麼時候「擺擺」。班尼書中提到柯林頓兩次選總統的心腹大將兼化裝師George Stephanopoulos能急流勇退的例子。以風度而論,此人辭官後猛爆舊老闆的內幕,比起我在《理想,權力,與友誼》中提到的羅拔.瑞奇(Robert Reich)差太遠啦。 最後,身為老二必須對「成功」的定義要有自己的堅持,不能隨波逐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幹嘛去追求成功?何不如去追求做人的價值?」做人的價值是什麼呢?華倫.班尼的看法是如何發揮對別人的影響力。至於要做一流老二最重要契機,還是要看能不能營造一個「合領風騷」的客觀環境。關於這點,以後有機會再談了。 (本專欄歡迎讀者利用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與作者意見交流)

【轉貼】我要教你怎麼愛我

2007年12月07日
公開
35

晚上睡覺前和小鄒聊天時,心血來潮的問他:「你比較愛爸爸還是媽媽?」 他說:「兩個都愛。」 我問:「哪個比較愛?」(我也知道問這種問題很蠢,但....) 他說:「都一樣愛。」 我又問:「比較嘛,哪個比較愛?」 接著他說:「比較愛爸爸,因為爸爸工作很辛苦。」 啊?抗議!我問:「為什麼?那媽媽不辛苦嗎?」 他說:「因為妳常常生氣我。」 難道你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還不是因為你! 他爸爸從沒花時間陪小孩也沒照顧過他,可是孩子的心居然偏向他,內心感到有點委曲。 我說:「媽媽每天要叫你起床、幫你煮飯、餵你吃、幫你洗澡、接送你上學、帶你出去玩、陪你作功課、生病了帶你去看醫生等等,這樣不辛苦嗎?」 說一說之後,看我有點不高興,他又改口說比較喜歡我。 可是,他真的能懂我的心嗎? 由於小鄒不常見到父親,為了陪養他對父親的敬愛,我才灌輸他「爸爸工作很辛苦」的想法,而忽略了教他「媽媽照顧你做家事也很辛苦」。難道我錯了嗎? 今天收到這封郵件感觸良多,我想四歲多的小孩應該還來得及教他習慣於付出與關懷,我不要將來當個後悔的母親。 我要教你怎麼愛我 作者:陳安儀 這兩天,兩個孩子輪番生病,兒子高燒不退,半夜我抱著他滾燙的身體、看著他火紅的面頰,即使知道沒有什麼大礙,做媽媽的總是擔憂、睡不好覺。 下午載女兒出門溜冰我有感而發的問她:「媽媽照顧你們好辛苦喔!你將來會不會孝順我?」 女兒傻呼呼的問:「什麼是孝順?」 我說:「就是對我好、愛我啊!」 女兒很天真的從後座探頭對我說:「會啊!我會孝順你!我將來賺的錢都會給你!」 (因為阿嬤常常問他們將來賺錢會不會給阿嬤?所以女兒馬上這樣回答) 我笑著說:「媽媽不用妳給我很多錢啦!但是媽媽現在每天這樣很辛苦的載妳去上課、去玩 將來我老了,走不動了,我希望妳也要記得每天來看我、載我去玩、陪我去看病。妳會嗎?」 七歲的女兒馬上接口:「我會啊!我長大以後還是要跟妳住在一起,每天都會看妳啦!」 接著皺起眉:「可是我沒辦法帶妳出去玩耶!」 「為什麼呢?」我問。 「因為我不會開車、又不認得路啊!」 真是可愛的回答。我忍不住親親她粉嫩的臉頰。 之前收過網路上轉寄的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位堅強的女性,為丈夫、兒女付出, 自己得了癌症卻總是拒絕孩子與另一半的照顧,凡事自己來。 她的好友勸她要練習讓丈夫、孩子來照顧她因為愛是要「教」的。 昨天,剛好又看到孫協志母親的部落格,看到一手帶大孩子的她,抱怨孩子不孝、不理她, 雖然孩子為她買房、買車,她卻署名「孤姥」,兩個字道盡了年老母親的寂寞。 當然,母子關係不佳有很多複雜的緣由,也不是單方的問題, 但我覺得顯然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位母親所認為的「孝」與孩子所認知的「孝」有很大的差異性。 的確,我們應該要教會孩子怎麼樣來愛我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腸胃炎,晚上在浴室嘔吐不止。 我一回頭,看到四歲多的女兒,怯生生的站在我身後。 我當時本來想叫她不要管我,趕快去睡覺,後來轉念一想,便對女兒說: 「妳有沒有看到媽媽在吐吐?妳怎麼不問我『妳怎麼了?』」 女兒很聽話的照我的話問:「媽媽,妳怎麼了?」 我對她說:「媽媽不舒服。妳可以替我拍拍背嗎?」 她馬上上前來用她的小手拍拍我的背、還摸了摸我的臉。 我擠出微笑謝謝她:「謝謝!媽媽覺得好多了!妳可以倒一杯水給我喝嗎?」 她很乖的立刻去倒了一杯冷水給我。 至此以後,我女兒只要看到我有什麼不對勁,一定會立刻問:「媽媽,妳怎麼了?」 我上個月在九份不慎摔到,女兒第一時間立刻來扶我問我:「媽媽妳怎麼了?會不會很痛?」 接下來的路程一邊走一邊叮嚀我:「媽媽,這邊很滑,妳要小心喔!」令人分外感動。 同樣的我買了好吃的東西,也會要求她留給弟弟、我、跟爸爸一起吃。 看多了那種媽媽把雞腿讓給孩子吃結果孩子長大以為媽媽只愛吃雞頭的故事我深深引以為戒。 所以,當女兒第一次一個人把她愛吃的生魚片整盤吃光光的時候,我狠很的責備了她。 現在她吃什料,如果盤中剩下不多,她一定會問:「還有人想吃嗎?」 或是:「沒人吃的話,我可以把它吃完嗎?」 再也不會自私自利的一個人吃光光。 我一直很認同人本的一個觀念,就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孩子身上孩子將來就會花多少時間在你身上。 你怎麼對待他,他將來就怎麼對待你。這點,從我公婆身上得到驗證。 我婆婆含辛茹苦的養大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對她都很孝順, 而我公公年輕時對家庭不太負責,現在老了深怕孩子不理他,但老實說孩子對他也真的沒有什麼感情 不過,除此之外,我覺得做父母的,也有責任把真實的狀況透露給孩子知道。 無論妳是開心、憤怒、或是沮喪、挫折,甚至窮困、卑賤,我覺得「掩藏」不是一個好的教養方式。 爸爸媽媽不是完人,我們應該學會承認我們也有錯誤、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我們會老、也會死,同樣的,我們付出的愛也希望獲得回報。 教導孩子回報我們給予的愛,跟我們愛他同樣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