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露馬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把轉轉盤丟到地上

2009年09月22日
公開
5

李小露的高腳椅附帶一個餐盤,但是餐盤上面空空的, 開始使用的頭幾天,李小露無聊地趴在餐盤上; 所以我就把學步車上面的玩具面板(下面有吸盤), 吸在餐盤上,另外,再綁幾個玩具在椅子周圍, 這樣,李小露才不會感到無聊,一直吵著要起來。 因為這玩具面板上面有方向桿,轉動它就會有GALA-GALA的聲音, 所以我們稱它為"轉轉盤"..... 昨天下午,李小露大概是不高興我們都在忙,沒人陪她玩, 所以她就大叫,並且一直用力推轉轉盤, 因為她真的很用力,所以轉轉盤下面的一個吸盤脫落了, 只剩另一個吸盤支撐著....... 我幫她把轉轉盤固定好,她又推.....重複了好幾次..... 今天晚上,她又無聊了,一直大叫,並且很生氣地用力推轉轉盤, 因為我在講電話,沒辦法"立刻"修理她, 轉轉盤就被她推到地上去了,"碰"的一聲! 她嚇了一跳,愣了幾秒........又開始尖叫...... 我邊講電話邊幫她把轉轉盤吸回去, 沒幾分鐘,"碰"......又推到地上去了..... 這次她可沒嚇一跳,似乎是發現推掉轉轉盤,馬麻就會過來, 所以她推下去之後,就看著我...... 這下我可不想妥協,我把轉轉盤拿走,拿離開她的視線, 當我走出來的時候,因為沒有轉轉盤可出氣了, 她竟然很用力地拍打桌面,繼續尖叫...... 李小露......因為你現在還聽不懂大人說話,所以馬麻放你一馬, 以後敢這麼任性,馬麻一定會嚴格處罰...知道嗎?

兩手抱頭的小露

2009年09月05日
公開
2

李小露最近有一個很奇怪的動作, 把兩手放在後腦杓,做類似抱頭或捂耳朵的動作, 高興的時候這樣、發呆無聊的時候也常這樣, 我想辦法上網搜尋相關的資訊,都找不到為什麼她要這樣? 各位叔叔阿姨阿姨幫忙GOOGLE一下原因。 除了抱頭之外,她已經很會運用雙手了, 可以自己用鉗型抓法拿小饅頭吃, 玩玩具的時候,也懂得雙手並用, 知道利用手指不同的抓法,可以變換拿東西的方式, 越來越會操作自己的一雙小手。 有時雙手拿起東西,還是會向轉方向盤一樣左轉右轉, 也很喜歡把拿到的東西丟掉(所以我把玩具都綁上短繩子), 但是她最近已經發現馬麻有綁繩子, 所以會慢慢地拉繩子,把掉下去的玩具給拉回來, 只是,她只拉得動較小的玩具,中型的玩偶她就拉不起來了。 我開始給她觸摸一些不同材質的東西, 除了絨毛布偶,塑膠玩具, 長毛的毛毯、抱枕上的流蘇、尖尖的按摩器、刺刺的梳子、化妝的蜜粉刷, 她都會很感興趣地慢慢感覺, 如果是她沒摸過的東西,她邊摸還會邊發出"哈....."的聲音。 我們的小兒科醫生時常建議我們給小露多多觸摸, 可以增進小寶寶的觸覺接收。 感覺統合系統有三部分,觸覺、前庭覺跟本體覺, 觸覺系統是最重要的部份,也是往後發展認知的基礎, 所以,大家可以試著拿一些安全無害的東西給小露摸摸喔!

父母必知的寶寶感覺統合

2009年09月05日
公開
31

Part 1常識篇 【何謂感覺統合】 簡單來說是經由人體的各項感官去接受環境中的刺激,再經由大腦的統整後,由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即是大腦具有將訊息做統整的一項重要能力。 【出生前的刺激】 其實,胎兒在未出生之前就已經在媽媽的子宮內不斷的接收到各項訊息,藉以做為日後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例如聽胎教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等;媽媽在走動或活動時,胎兒在羊水中搖晃,可刺激著寶寶的前庭覺;在出生時經由產道的擠壓,對寶寶也是一項重要的觸覺刺激,會影響日後他對感覺的辨識能力。 【出生後的刺激】 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視、聽、觸、前庭、本體等感覺器官提供許多刺激。 【刺激的重要性】 感覺統合理論是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所發展出此一理論。此理論認為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揮。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層的皮質功能,例如先天缺少各項感覺刺激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影響他的情緒發展、人際互動、認知概念學習及專心注意力等高階的能力。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如下: 1.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2.前庭覺系統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是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給予適量的前庭刺激,例如慢速的搖晃(搖籃)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放鬆;快速的旋轉及俯衝動作,有助於興奮情緒並保持警覺,這些都有助於情緒及使大腦神經維持在適當的警醒程度,有助於認知的學習。 3.本體覺系統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Part 2異常篇 如何察覺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是否有問題呢?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是在8歲以前,現在的家長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並及早給予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外,也得要細心留意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階段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他很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喔! 【嬰兒時期】 *很難照顧的寶寶:如很容易哭、很難安撫情緒、常常感覺很不安。 *睡眠品質不佳的寶寶:不好睡,可能睡1∼2個小時就會起來、很難入睡,需要哄很久才睡著,一點點聲響就被吵醒,不愛午睡等。 *肌肉鬆軟,感覺身體及四肢軟趴趴的,在坐或站時不易維持身體挺直。 *吃的不好、吃東西很慢。 *不喜歡被抱著或碰觸,會扭動不安。 【幼兒時期】 1.觸覺系統異常 *不喜歡被碰觸、當與人有非預期的肢體接觸時,易出現負面的情緒反應。 *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質與觸感的物品,如不喜歡赤腳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歡玩黏答答的東西,如黏土、膠水,穿毛衣或緊身衣會不舒服、甚至是挑剔食物如不愛吃過軟或過硬的食物。 *喜歡尋求觸覺上的刺激,特別需要大人的擁抱、會去觸摸各種物品、喜歡碰觸別人的肢體、會咬手、摳指甲、觸摸某種材質的東西,如絨毛玩具或被子、毛巾等。 *對於洗臉、刷牙、洗頭、洗澡、剪頭髮、剪指甲等需要肢體接觸的活動有異常的排斥反應。 *從小不喜歡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因此影響到他手指的靈活性,對於寫字、使用筷子、剪刀,扣釦子、綁鞋帶等,動作較笨拙,手眼協調較差。 *很容易因為有人在附近走動而分心,易被外在刺激干擾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2.前庭覺系統異常 *改變姿勢的時候會不平衡,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害怕高的地方或搖晃及旋轉的刺激,如盪鞦韆、從高處跳下來、下樓梯會怕。 會自己尋求過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躍、轉圈圈,持續很久也不會覺得頭暈。 *常會覺得他們活動量很大,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不喜歡靜下來操作玩具、很少從事靜態的活動。 *情緒起伏大,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維持穩定,特別是興奮起來會靜不下來。 3.本體覺系統異常 *肌肉力量差,很容易累,不喜歡出力的活動。 *手腳及肢體不靈活,運動協調差,動作笨拙。 *不會控制力氣,會過度使力或力氣過輕,如寫字時。 *模仿動作會出現困難,如律動或體操。 *常會撞到東西,對於自己肢體的空間位置判斷力較差。 *喜歡靜態的活動,不愛玩跑跳的遊戲。 *自信心較低,易退縮不改嘗試新事物,亦會影響其人際互動。 *姿勢不良,易駝背、常趴在桌上、用手托住下巴。 當發現您的孩子有出現上述的行為,且影響到他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時,應求助於具有職能治療師執照的專業人員,可以帶孩子到醫院中的復健科,請職能治療師幫孩子做進一步的評估並提供家長諮詢,以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活動,來改善孩子的問題,使其能更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 Part 3 刺激篇 那我們要如何自孩子一出生,即給予他一些適合的感覺刺激活動,以促進孩子大腦功能的正常發展。 提示�大腦的成長在2歲前達80%,而2歲前的發展階段為感覺動作期。大腦的成長在6歲前達90%,為智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嬰兒時期給予寶寶適當的活動刺激,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適合一歲前寶寶的感覺刺激活動: 1.觸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給予適當的嬰兒按摩刺激:速度慢、依照一定的方向(由身體的近端到遠端)、以穩定的按壓手法,給予皮膚大範圍的觸壓刺激。 *用毛巾或被子包裹寶寶全身,可以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 *常常撫摸、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並培養親子的依附關係。 *提供不同質感的觸摸玩具或固齒玩具,提供其不同的觸覺刺激。 2.前庭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放在搖籃中輕輕搖晃。 *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胸前或大腿上給予緩慢的搖晃,如左右或上下動。 *協助寶寶做連續翻身的動作,先讓寶寶維持側躺→壓在身體下方的手腳必須伸直→帶動身體上方的手臂或腿→使其翻成趴姿或仰躺。 *當寶寶可以獨自坐挺時,可以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玩騎馬的遊戲,即給予一些搖晃的刺激讓寶寶能維持平衡。 小提示�須注意寶寶在一歲前頭頂的囟門尚未閉合,因此在給予搖晃的前庭刺激時,速度要緩慢,且搖晃幅度不宜過大,也應避免頭朝下的前庭刺激。 3.本體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幫寶寶做手腳體操,可以彎曲�伸直寶寶的手腳,如踩腳踏車的動作、將寶寶的手腳帶到身體中間,如拍手掌或腳掌的動作。 *鼓勵寶寶移動自己的身體或轉換姿勢,如翻身、往前爬行或移動身體、從坐姿到趴姿、從躺姿到坐起、從坐到站等,一開始可以用手協助寶寶的肢體去移動,等到寶寶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時,再用玩具引誘他伸手去拿玩具而做出這些動作。 *在嬰兒床或嬰兒車放懸吊的玩具,讓寶寶去觸碰,最好是碰到會有聲光的反應,這樣更能刺激寶寶主動去連結這樣的反應,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 醫名:黃詩敏 治療師 醫歷: 現任�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經歷�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職能治療師 博群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系學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手手伸進縫縫裡

2009年09月04日
公開
6

小露的爸今天要外出工作,所以昨天就把小露帶到外婆家過夜, 這下小露會在阿嬤家住三個晚上, 我跟她爸都覺得不回去看看她很過意不去, 所以下班我們就趕快收一收回去娘家看她。 我一進家門就彷彿聽到李小露的哭聲, 我還以為是我的幻聽........ 慢慢走進房間裡,真的是李小露在哭... 沒事哭這麼傷心幹嘛? 一打開房門,阿嬤抱著李小露, 她真的是哇哇大哭,嘴巴張得好大,大大的淚珠一顆顆滾下來, 看起來好可憐的樣子......... 我沒問她為什麼哭,我只覺得好好笑, 媽咪說她看小露睡著了,就到廚房洗一下奶瓶, 沒一會兒就聽到哭聲,趕緊跑回房間看, 李小露的手卡在床跟牆壁之間的縫隙裡, 大概是因為一隻手卡住,另一隻手又沒力把身體撐起來, 所以緊張得哭了起來...... 以我的經驗,本來應該只是小ㄞ, 但是看到阿嬤,阿嬤又心疼地給她一直秀秀, 所以她就撒嬌地哇哇大哭了起來......... 身為她媽的我.......... 一眼就看出,她是委屈地大哭,並不是痛得大哭, 所以我才說我看她大哭的樣子,覺得好好笑.... 李小露玩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或是撞到, 我們可以先目測,如果沒有嚴重的傷害, 就微笑跟她說「沒關係...媽媽/阿姨呼呼.....」 可以培養她獨立的性格,讓她學習勇敢; 適度的呼呼,讓她心裏得到安慰; 千萬不要緊張兮兮的抱著她秀秀,她會更傷心地大哭,反而不好。 萬一她哭不停,要看看她是否傷到哪裡?骨折...瘀青....檢查一下... 請不要亂牽拖。 EX.撞到櫃子就說:「櫃子壞壞...媽媽/阿姨打打..」 根據我大學時期上的普通心理學, 亂牽拖,會讓小孩無法承擔責任及過錯; 做錯事情就會說,是XXX害我的....不是我的錯; 或是自己無法完成任務,就會歸疚,是因為OOOO造成,我也沒辦法; 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事情,或找出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