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當父母一定要浪漫一點/李偉文

2012年10月01日
公開
9

當父母一定要浪漫一點/李偉文 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以羨慕崇拜的口吻說:「某某人好浪漫哦!」無庸置疑,這是一句贊美的話,但是一個飽經風霜世故又現實的成年人說:「那個人真是太浪漫了!」我相信這通常是在批評一個人不切實際天真到有點離譜的地步。 可是在這個競爭劇烈到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必須斤斤計較眼前的績效,既功利又短視的時代,父母陪伴孩子心情一定要放輕鬆,做法一定要浪漫一點,因為孩子周遭所有人都只會用現在的表現來評價孩子,若是連父母也是如此的話,豈不是把孩子逼入毫無喘息餘地的死角? 其實不必由父母親的耳提面命,孩子已經有著強大的壓力,全球化競爭與各種壞消息,透過無所不在的媒體不斷恐赫著孩子,除此之外,學校老師為了「績效」不得不以孩子的課業成績來評價孩子,當然,還有來自於同儕或輕視或羨慕的眼光像一張掙脫不掉的網纏繞著孩子。 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再以當下的成績或成就來贊美或指責孩子,我們要「不切實際」一點,用更長更寬的視野來等待孩子。 現在的孩子真的已經承擔了太大的壓力。前幾個月,讀高一的女兒在期末考前忽然嚎啕大哭,我們嚇了一大跳,追問之下才明白,原來她就讀的社會人文班每星期有二個下午是安排與一般高中不同的課程,在高一下學期,她們老師邀請了各個著名大學的博士班研究生來分享所就讀的科系內容。 我的女兒對這些傑出的學長姐都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你們畢業後打算從事什麼行業?」結果只見每個研究生都很迷惘,吶吶地說:「也許去當代課老師?」「可能會去補習班教英文?」「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讓女兒困惑,也非常徬徨恐懼的是:「那些學校都很難考,他們的表現已經都很傑出了,可是為什麼連他們也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 是的,高中的課程內容愈來愈困難,女兒已經體會到要進到那樣的好學校,甚至讀到博士班,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即便如此,也不知道前途在那裏,那麼連大學門檻尚未踏入的她,該怎麼辦? 當時我是安慰她,現在這個時代,讀大學讀研究所,不見得就會從事與就讀科系相關的行業,所以那些博士班研究生不確定將來會找什麼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這並不是說讀大學或讀研究所是浪費時間,因為雖然學校課程內容本身的學習並不重要,因為社會變遷太快,許多行業會消失,也會不斷形成新的行業與需求,學校所學的內容很快會過時被淘汰掉,但是我們透過在學校有系統的學習,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研究一門學問的方法與可以使用的工具,並且讓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在面對未接觸過的領域時,能夠理解並且進而創造出新的知識。 孩子似懂非懂的聽著,最後我跟她強調,其實我們不必太擔心現在讀的書以後有沒有用,或者將來要找什麼職業,其實反而要不斷地問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心中真正的夢想與渴望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探望長輩有感/陳安儀

2012年09月28日
公開
20

最近阿祖臥床 一向豁達的外婆對這類的話題突然常穿梭在我們倆的話筒兩端 交代著她不要插管,不要過度急救 交代著我要照顧海外的妹妹 要我的孩子要記得去看阿姨......... 聽在心頭都是一陣酸 看到陳安儀寫這篇文章時特別有感........ ****************************************** 探望長輩有感 如果有一天,當我矯健的雙腿不再, 親愛的,請不要讓我屈坐在陰暗的角落。 我喜歡寬敞明亮的窗; 讓我慢慢轉動我枯弱且乏力的身軀, 再享受一次窗外燦爛的陽光。 如果有一天,當我即將無法聽見, 親愛的,請不要在我面前大聲且不耐的重複, 我喜歡你輕吟的旋律, 讓我可以豎起一雙靜謐無聲的耳, 慢慢回憶起曾有的呢儂。 如果有一天,當我即將無法看見, 親愛的,請不要給我喧囂煩擾的電視畫面, 我喜歡梵谷莫內克林姆, 讓我濡濕泛紅低垂而混濁的眼, 充滿鵝黃火紅碧綠寶藍黛青 如果有一天,當我即將無法言語, 親愛的,請不要無視於我而忘記和我說話, 我喜歡溫柔的撫觸與凝視 讓我乾癟佈滿皺紋的嘴唇, 在最後一刻發出滿足的嘆息 如果有一天......... 我忘了,親愛的,你也將和我一樣老去。 請讓我握住你刻痕斑斑的手, 斜倚在你傾頹的肩頭, 懷想,我們共有的時光。 原文網址: 探望長輩有感 | 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 anyichen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1243&tid=1836194#ixzz27lHE4CG7

【侯文詠】教育需要一場文化戰爭

2012年09月25日
公開
5

侯文詠:教育需要一場文化戰爭 親子天下 – 2012年9月14日 下午2:19 陪伴兩個兒子一路經歷台灣教育裡的各種大小考,看盡教育中種種的落後與不合理。向來幽默風趣的侯文詠,卻也流露出嚴肅、憂心的一面。他的作品讀來很輕鬆、有趣,像是給年輕人的勵志書。但侯文詠說,他寫這些書背後的心情,卻是沉重的。 他的兩個小孩都經歷過基測、學測這些考試,他也陪孩子完整的經歷過。孩子的功課其實沒有很好,但他還是很開心,因為他看到孩子其他部分都很好,他也不擔心。就算高中、大學考壞了、遇到挫折,但如何面對挫折感,家庭很重要,因為人生總有失敗。你可以說,失敗很好啊,這次失敗不代表你會永遠失敗;而且如果人生一定會有失敗,早點失敗一定比晚點失敗好。孩子考壞了,他並沒有特別要去開導,只說:「你們都努力了,再來就是選擇哪條路的問題了。」 他覺得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花了小孩子很多的時間,可是訓練出來的不是孩子未來需要的能力。他也不曉得他們有什麼權力佔據孩子這麼多時間?這已經牽涉到人權的問題了。如果它佔的時間少一點,讓孩子有時間、有自由去做其他的發揮也還好,但現在教育把小孩所有的時間都綁死了。比較大的問題是,他們的教育灌輸的都只是知識,其他的東西都忽略了。可是對將來出社會做一個有競爭力的人,這些知識可能不夠,有百分之七、八十更重要的東西,學校是不教的。 要改變台灣教育的問題,其實需要所有人的觀念都改變。如果老師都只是想把孩子教到基測、學測考滿級分,以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那這個教育就是「百戰百勝,其國必亡」。因為一個國家並不需要每個人基測、學測都考滿級分,他們的教育還在一條的直線排列上,大家都在想辦法要教到可以排到這條線最前面的人。 理想的教育,其實孔子時代就有,是一條橫的線,每個行業都在上面。你教育孩子,就是讓他找到喜歡的行業,然後想辦法讓他在這行業裡排到前三名、前五名、前十名。 教育的目的不是只有一條直線,然後想辦法把每個人排到最前面;而是拉一條橫線,讓每個人去找到一個對的隊伍,讓他找到他有能力做、而且喜歡做的事情。教育如果可以這樣想,其實有些小孩數學可以不用一百分,化學、物理不用一百分,他們只需要基本知識。 改變觀念,孕育更多典範 要有愈來愈多人去想、愈來愈多人用這樣的觀念去教小孩,然後讓愈來愈多這樣教孩子的老師跟這樣的孩子變成典範,變成多數,他覺得這是一個文化戰爭。大部分的老百姓會慢慢發現,這樣的人比較靈活、比較適應社會、比較成功,就會把孩子往這個方向教育。但現在這樣的典範、例子都還不夠多。 在觀念上推動一些改變,起碼有一天,可以讓老師、家長知道,他們的一些觀念、方法是錯的。他要做的就是一直寫,讓他提倡的這觀念變成多數,他要做的是一個不流血的寧靜革命。

慈音山莊

2012年09月22日
公開
6

在貓空山上逛呀逛 買了蘭姊做的青草粿(25元) 不油不膩,內餡多而盈飽 爸比提議往另一條沒開過的山路探探險 沒想到車行不到10分鐘 竟然見著滿山谷的金針花開 一區接著一區 一小座山丘上滿滿棋盤式的金針花開 鵝黃花朵點綴在山坡上 彷彿是花蓮六十石山的迷你縮小版.......... 惹得我們直驚歎:「竟然不知道貓空有這麼一座絕美的後花園....」 直往上走,進入慈音山莊 沒收費,歡迎進入的一個休閒農莊 網室蔬菜園--蘿蔔 高麗菜 咖啡樹 盛開天堂鳥,屬於小時候的回憶 外婆最愛的一種花種,從未學過插花的她,總能把花插得別有風味 這一點,媽咪完全沒有遺傳到........... 主建築物旁還陳列現採的蔬菜,一包50 新鮮看得見............. 提了包長年菜,準備回家熬湯 往下走些,舒服的桌椅 提供遊客望著層巒相疊山景以及高聳的台北地標101大樓 楊桃汁 虹吸咖啡 全家點150元,就舒適的待著 (在這兒,不點食也OK,完全免費的開放著) 小山丘上上下下 瑞瑞玩著健身洛克馬 我們一直在想,不是洛克馬被玩壞,就是他被洛克馬夾到......... 還有楓樹 下山的小徑,開步走 櫻花散落在金針花田中,冬天這兒應該是美麗賞櫻處....... 好一處尋幽忘憂處............ ****************************************** 慈音山莊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老泉街26巷11號 (老闆說花期只有兩星期,要賞花的快上山)

耆老講茶

2012年09月22日
公開
8

中午,一家人晃到迺妙享用野菜 週考周,已經K了一早上書的姐姐 迺妙茶蘆的阿公 我們平常大多晚上來用餐,鮮少遇著阿公 這一次,阿公完全吸引我們注意的原因是 他正在招待一個日本客人 過程完全"全日語" 送日本人上公車後,他突然定在我們桌前 直說瑞瑞是個"寶貝" 阿公說--"寶貝"要好好栽培 接著他拿出筷子,教瑞瑞如何拿好筷子 阿公說--拿筷子代表一個人的智慧 告訴我們為什麼筷子拿得遠,代表嫁得遠娶得遠的含義 接著阿公開始拿出今天早上剛炒好的秋茶鐵觀音 從泡茶到喝茶的倫理 原來茶杯的拿法必須逆時鐘 才會步步高昇....... 原來阿公是張迺妙茶師的曾孫 製好茶的功夫已經傳承百餘年 所以說起茶來頭頭是道 剛剛的日本人就是每年都來取經的博士 (張迺妙茶師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從福建安溪引進鐵觀音茶,在木柵樟湖地區進行 栽培,從此成為台灣唯一的鐵觀音茶的產區。) 這一餐,我們算是紮紮實實上了一課 餐後,到附近的樟湖加樟樹步道走走 從一旁的晨曦茶坊往上行 樟湖步道現在正施工中 打算鋪設成無障礙步道 走到貓空纜車站附近,轉往樟樹步道 大埤塘岸邊一座兩層樓的觀景木亭 亭內舒適,不少人在裡頭吹吹風 水牛拉車 體力一級的瑞瑞環池去 穀倉造型的涼亭 背面有環狀的椅子,一半隱密一半迎風 躺著就可以在裡頭打吨 (不好意思~~我睡了十分鐘.....旁邊有三大護衛,睡得很安心) 正值產季的絲瓜 甘蔗 簡單的步道易遊、舒服 孩子準備週考中,不遠遊的另類悠閒..........

黑幼龍:把欣賞大聲說出來

2012年09月20日
公開
6

黑幼龍:把欣賞大聲說出來 作者:吳若女整理 上次我們談到,減少負面態度會使你人緣更好,也會讓你自己更快樂,但只靠減少批評、責備和抱怨還不夠,還要做到以下10個字,才能讓所有的關係更融洽美好,那就是「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人渴望被肯定 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字字珠璣,每個字都很關鍵。 比如說「給予」,給別人讚美不是有所企圖,期待回報,而是打心底真正欣賞別人的好。如果我跟一個人說:「你是我們辦公室最努力最好的同事,拜託你今天留下來加班。」那就不是真正的給予,而是有所圖,期待交換。 「真誠」這兩個字在英文裡是honest和sincere,是真實的、誠懇的、誠心誠意。卡內基曾說:「虛偽的讚美是一張偽鈔。」我們不能隨便用假鈔,因為會有麻煩。同樣的,如果不是打自心底真正的讚賞,最好不要講,也不要表達出來。假的讚美別人聽得出來。 為什麼讚賞和感謝在人際關係中這麼重要?因為人都需要受到激勵和肯定。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當一個人受到讚美和感謝時,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也說:「人類內心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當一個員工完成一件事時,一定會很渴望他的老闆知道,如果主管能跟他說:「你做得真好,幸虧有你,公司得到你的幫忙。」那就同時給了他肯定和重要感。 比專業能力更值錢的東西 很多人低估了讚美和感謝的重要性,以為給員工加薪和福利就好,但愈來愈多的管理大師指出,如果還這麼想就錯了。 1910年鋼鐵大王卡內基曾以年薪100萬美元聘請一個叫CharlesSchwab的人來擔任總經理,在那個年代大公司的總經理年薪大概只有1萬美元,比別人多出100倍,大概是現在的七、八千萬美金。 有人問Schwab怎麼回事?他說,是因為我有一個最值錢的本事,就是我最會在別人做得好的時候讚美他、激勵他。 我們不要低估這故事的意義,它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不好,其重要性有時遠超過他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這還是發生在90年前的事,以現代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來看,這恐怕又更真實重要,因為專業知識和能力可以從網路得到,但與人來往的能力卻不一定有。 勇敢開口練習說讚美 我再舉一個故事。作家張拓蕪在《代馬輸卒手記》裡講過一個故事。1987年他回大陸探親,到安徽老家看到睽違四十年不見的妹妹,感慨萬千,興奮地從包包裡拿出兩支電子錶,一支給妹妹,一支給她的女兒。 結果他妹妹反應平淡,沒什麼感覺或感謝,好像還理所當然,甚至有點不屑,說她已經有錶了,還送這幹什麼?張拓蕪說你不要就算了,結果妹妹還是一把搶去。他心裡很難過,告訴自己,以後不會再來了,對這次探親失望到極點。 半夜他想上廁所,穿過客廳走到洗手間,看到外甥女靠在床邊,在一盞燈下玩電子錶,那表情好可愛,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臉上還不時發出笑容。張拓蕪說他看了,真想回台灣把唯一的一棟房子都賣了,把所有的錢給她。 這讓我們看到,如果我們能感激別人給我們的幫助、合作、互動、友誼或禮物,別人是會這麼感動的,那外甥女甚至都沒說出口,只是透過表情說明一切。 如果把這個故事運用在工作上,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發。當別人跟我們合作時,我們都不知道感謝讚美,把別人的參與都視為理所當然,人家以後就不想跟我們合作了;如果是非做不可,別人也只會做到及格邊緣,不想有多一點投入和貢獻。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愈做愈好,愈來愈成功,有些人卻愈來愈孤獨,沒有人想跟他合作。 我們從現在開始,千萬別再說「我看到就好」,別把欣賞放在心裡不敢說出來,怕講出來覺得肉麻尷尬,或是怕別人懷疑我們在拍馬屁。 如果我們不習慣讚美別人,一定要練習。一開始也許可借助團體的力量,透過課程來突破和學習。也可以找到比較正向、會讚美別人的朋友,跟他們在一起練習,得到支持和幫助,讓我們的人緣愈來愈好。 (*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原文刊載於康健雜誌第131期)

破廟裡的莫札特

2012年09月16日
公開
15

「破廟裡的莫札特」 如果的第二十三口大戲 為了怕社教舞台快開演前不好停車 所以索性早點出門到附近用早餐 中崙市場日本料理巧味亭 我們家老爺就喜歡早餐吃得熱呼呼的 完全是個"中式"人 等飯前,還是練一下"西遊記" 整齣戲,跟以往比,演員生澀些 劇情的起伏也較平緩 平心而論,對父母的啟發高於對孩子的啟發 (尤其當你的孩子一聽到拉小提琴,就開始有點無聊的毛毛蟲動.....) 中間講述到為人母的心情寫照時 一度也紅了眼眶 現實上的確如此,有了孩子後,心甘情願的擔任配角 鼓舞打氣退讓,只為讓孩子往自己的夢想前進......... ------------------------------------------- 【誰是伴奏】歌詞 大家搶著做主角 做A咖 只有她甘願伴奏全都讓 眼發光 夢想他照亮 心發燙 麻煩他來擋 飛吧 盡情揮灑 她跟著傻笑 唱吧 放心去闖 她為你禱告 哭了提供肩膀 成功拼命鼓掌 一切為你著想 自己完全忘掉 你是她生命主角 她是親愛的媽媽 ------------------------------------------------ 這樣的過程中,戲劇中的各種媽媽角色 也在摸索中前進 或許過急或許忽略或許期待過高 一路走來,回到歌曲的初衷 我們無非都是要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 ------------------------------------------ 【愛你】 最早的願望 怎麼會忘記 你平安健康 我謝天謝地 什麼時候 開始貪心 不只功課好 漂亮又有魅力 說的話清晰 腦袋又聰明 超人的體力 還有特殊才藝 考試成績 人緣品行 全部都要拿第一 這樣才甘心 我們才滿意 對不起 給你哪麼大的壓力 對不起 這只是期待和好意 只要快樂 才不管成績 只要盡力 請別太傷心 你一定要相信 失去信心 什麼都沒意義 只想抱著你 所有壓力通通都忘記 最早的願望 永遠在心裡 我心裡只有你 我只想說愛你 (愛你 愛你 愛你) --------------------------------------------------------------- 結束後,照例跑個老快,幫孩子跟演員合影 只是人真的好多,拍得離離落落.......... 大夥驅車到迺妙茶蘆用餐 在地的野菜口味.... 吃飽喝足,到一旁樟樹步道走走 一溜煙,小孩就已在前頭失了蹤影 再碰面,就是到達終點站---樟山寺 只是這一坐下來,來壺茶來杯水 零食也上桌 消化永遠沒進去的多 小孩多的熱量可以長高,大人只能囤積丫......... 吃吃 玩玩 大人要把桌擺回時,小孩們當有趣也來幫忙 回程,慢慢走.......... 樟樹步道上栽種許多農作物 豐富的農產之旅..........

小黑哥

2012年09月15日
公開
9

經過幾個月的琢磨與看車 終於決定好了未來的小愛駒----小黑哥 小金弟陪伴我們超過十個年頭 它的第一個意義,在於當年它代表的是--一家團圓 把比比三歲接上來台北時,我們換的一部車 當年看車也很簡單,預算差不多/大小差不多/銷售員算親切 一切就成定局 一路走來,小金弟也的確表現得很稱職 順順利利 也沒甚麼大問題 給我們的感受就是----好自在 只是超過十個年頭,里程數快破20萬 長途的旅行我們開始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 開始用高鐵作為交通工具 可是高鐵雖然省時,但花費大機動性又不高 幾次下來,我們認真考慮換車的可能性 換車時,爸比最主要的考量除了性能 最主要就是後座的寬敞舒適和安全性 九具安全輔助氣囊的配備照顧到後座的兩個寶貝 也是打動我們的主因 看了幾次車.試了幾次車 就決定......了"小黑哥" 小黑哥體積比小金大了些許 突然,換了台車開 不知道要如何駕馭起,不自在......... 所以小黑哥剛回來的兩個星期 除了假日爸比在家,其他時間小黑哥都優雅的躺在停車場 不管,颳風下雨,接送小孩媽咪一律都用走的 爸比貼心的想辦法,把停車場另一面牆包括樑柱全部黏上超厚的泡棉 在停車場裁剪工,貼雙面膠.保麗龍膠............. 弄了好幾天 心裡其實是很感謝老公對自己的包容 慢慢的想辦法和等待我願意.可以開出去 而不是強迫............ 兩個月下來,雖然有些小巷子和外頭的機械車位還不是很願意嘗試 但小黑哥與媽咪逐漸有人車合一的感覺 假日出遊時,也因為舒適度的提高 全家有了更好的乘坐品質.......

猶太教育核心 讓孩子做自己

2012年09月14日
公開
26

猶太教育核心 讓孩子做自己 【記者廖雲章、鄭諺鴻專訪】聽到猶太人,你會聯想到什麼?當過高中公民老師的吳維寧原本對猶太人的刻板印象是:保守、聰明、會賺錢、重視教育,會在書上塗蜂蜜引誘小孩讀書。為愛遠嫁以色列之後,她融入社會、學習希伯來文、生養小孩,深刻體察以色列的生活。她發現,這個位於不毛沙漠的國家之所以能在建國60年內讓經濟成長50倍、生化製藥科技領先全球,關鍵原因正是教育。 生了老大之後,她開始部落格書寫異國育兒感想,廣受好評,擁有超過20萬人次點閱率。她的教養哲學吸引出版社為她集結《孩子,我要你做自己》一書,她歸納以色列的教育哲學就是:「教會小孩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披著及肩長髮,身型瘦削斯文的吳維寧對教育很有想法。求學期間經歷了社運、學運、農運等解構社會舊有體制的運動,她是個對教改有想法、對教學有熱情的行動派,就讀研究所時修教育學程,取得中等教育學程教師證,當過第一線的高中公民老師;她也曾進入體制,擔任當時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的秘書,做過「行政院教育審議委員會」研究助理,對台灣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有深入研究。 以人為本 孩子自由發展 2005年遠嫁以色列的她,認真學習希伯來文及猶太文化,有了孩子之後,她開始在教養過程中,研究台灣與以色列教養方法的差異。她發現,以色列的教育方式看似很輕鬆,其實非常科學,就是以人為本,讓孩子做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發展節奏,不能完全套用教養書上的建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以色列的教養習慣要求父母配合新生兒的作息、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給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間摸索,多和其他小孩玩耍,有足夠的空白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 以色列與周圍國家的關係緊張,安檢以嚴格出名,但是軍人卻相當散漫。吳維寧說,在以色列很難看到軍人齊步走,作出整齊劃一的動作,他們不受規訓、不習慣服從指令,因為每個人從小就被鼓勵獨立判斷;可是,這樣的軍隊卻能在戰爭中得勝,憑藉的正是這種不盲從的判斷力,戰爭需要臨機應變,靈活思考如何行動,而這就是以色列教育的核心價值。 當了媽媽之後,吳維寧驚訝地發現,以色列的年輕男子,對小孩的狀況十分了解,也會帶小孩。她坦承,生小孩之前,她並不是個喜歡親近小孩的人,有次在以色列搭飛機,看到兩個小孩在椅子上不停吵鬧撒野,卻沒人管教,她覺得這是父母沒管教好。 若在台灣,早就被白眼,可是在以色列,好像人人都了解兒童身心發展,遇到吵鬧的兒童,除非情況很嚴重,否則大家都能體諒,如果小孩真有狀況,旁人也會主動協助,她起初對這種陌生路人都會介入處裡別人小孩的狀況很訝異,久而久之,發現這在以色列是常態。 集體教養 人人都懂小孩 後來,吳維寧發現這與猶太家庭的文化有關,因為鼓勵家庭生養眾多,兄弟姊妹必須彼此照顧,男孩女孩都有機會當小保母幫忙帶小孩,自然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都能了解。 這種「集體教養」的氣氛給她很大的安全感,她說,就算自己是外籍新娘也一樣,可以隨時求助,而且知道旁人一定會幫忙。有好幾次,她獨自帶小孩從以色列南部坐飛機到北部,當小孩吵鬧或忙不過來時,旁人都會主動協助。 吳維寧認為,現代以色列教育有其歷史淵源,猶太民族經歷過大屠殺,民眾的不安全感即使經過數十年仍纏繞不去。歐洲曾有一派猶太人認為應融入當地文化,發生大屠殺之後,多數猶太人希望建立國家。老一輩猶太人對德國的仇恨依舊耿耿於懷,傷痕烙印在每個家庭中,她認為這些仇恨需要靠時間來處理,以色列的教育中並沒有教導孩子要憎恨德國,而是希望孩子記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保護家庭和國家。 「猶太教育強調小孩要有批判能力,在台灣,小孩頂嘴是非常沒禮貌的行為,但以色列社會有這樣的寬容度。」吳維寧笑著說,其實很多人覺得以色列的青少年太野蠻放縱,她也覺得以色列家長對青少年有點放任過頭,但她也同意,不可能要求小孩完全順服,又要他有批判能力。 科學教養 慢慢來比較快 2006年開始擔任幼教老師的吳維寧觀察,以色列幼教系統以一套非常科學的方式進行,面對任何小孩的問題,他們都有一套標準步驟和正確答案。例如,為什麼要讓小孩自己吃飯?為何讓小孩努力爬而不要太早學走路?早點給水瓶而非奶瓶,都能援引兒童發展理論來解釋。她很佩服即使幼教老師只有高中畢業,但一談起兒童發展,人人都能侃侃而談,都是幼兒發展專家。 她曾帶過一個孩子,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在台灣可能會被判定「語言障礙」,但幼稚園決定花兩個月來找出原因。她們發現,小孩家中開動物園,平常和爸媽住在一起,動物園裡沒有其他同齡孩童,當同儕已經會說句子時,他只會說單字。吳維寧認為,「環境」是主要關鍵,回家後沒人陪他說話,只有一大群動物。而小孩的母親是所謂的「直升機媽媽」,什麼事都幫小孩打點好,孩子不需要說話,母親就會自動滿足他,導致他幾乎不需要開口,缺乏學習說話的動機。 園長建議放學後將小孩留校一下午,多和其他小孩互動,3個月後,成效非常顯著,小孩也恢復到該年齡應有的語言能力。 為什麼以色列的幼教老師有這樣的敏感度?吳維寧說,以色列義務教育從3歲開始,出生後4個月就可請人托育;以色列政府很早就介入早療系統,部分幼兒園在孩童4個月時,就會請感官職能治療師來觀察小孩的發展,從抬頭的狀況來看孩童肩膀肌肉、手掌是否能完全打開握東西。此外,家長若發現孩童有狀況,每個地區都有兒童發展中心可尋求協助。 吳維寧表示,以色列的幼教體制以團隊工作為主,3、4個老師帶十幾個孩子,師生比高,老師們彼此支援合作,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孩子學習。 用愛陪伴 從旁觀察 長期觀察台灣教養網站的吳維寧發現,很多家長關心教育與孩子發展,但往往幫孩子做得太多,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導致孩子缺乏好奇心。 她語重心長地提醒,學科能力不是唯一標準,人際關係和自理能力也很重要。在以色列,爸爸扮演的地位相當重要,大部分的以色列爸爸介入小孩的教育相當深。台灣不少爸爸假日會帶小孩出去玩,培養親子關係,她認為,爸爸的角色不該只是陪孩子「殺時間」,應該和媽媽一起注意觀察小孩的發展,「陪伴」和「顧小孩」是兩種不同的心態,「陪伴」是將時間空出來陪小孩,就算在家一起作家事都好,應該重視相處的品質。 吳維寧建議,家長可以慢一點、更有耐心一些,多聽聽小孩說話,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孩子明白自己的個性跟需要,大人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幫助孩子自在地做自己。 不論是以人為本還是威權的教育體制,都難逃校園霸凌。以色列的教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吳維寧以大女兒小雅為例,說明以色列老師的教育哲學。 面對霸凌 自己要變強 小雅有個從零歲起就玩在一起的好朋友,兩人從牙牙學語就認識,一起進幼稚園、小學,發展出親密的姊妹情誼。可是,上小學後的某一天,老師對吳維寧說,她必須把兩個小女孩分開,不能繼續待在同一個班上。 老師解釋,那個小女孩不愛學習,還會拉著小雅一起對抗老師,小雅是個天真的小孩,一心只聽好朋友的話,跟著拒絕上課、不交作業,學習進度嚴重落後。「那個小女生會操控小雅,她完全聽命於她,甚至當朋友不在時,她一個人不知所措。」聽到老師這番話,吳維寧差點失控大哭,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居然遇到這樣的關係霸凌,她居然毫無所悉。 台灣處理校園霸凌經常會針對「施暴者」,以色列的教育哲學卻是:「不能怪別人太強,要怪自己太弱!」對付霸凌的解決之道,就是「讓自己變強」。 吳維寧說,過度保護孩子,只會削弱孩子的能力,面對校園霸凌,凸顯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夠,不懂得自我保護,缺乏危機處理能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家長和老師介入,而是「讓自己的孩子強起來!」多交其他的朋友、勇於面對衝突、拓展社交圈,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這一切能力不會憑空而來,得靠家長從小陪伴、觀察孩子,從生活中慢慢發展出來。以色列有句諺語:「從三歲小孩在幼稚園的表現,就能預測他未來的人際關係。」 對於熱中研究教育、對人類發展有莫大興趣的吳維寧而言,養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場充滿樂趣與挑戰的冒險,她提醒,「讓孩子做自己」的同時,父母也必須認識自己的角色,認真當父母。吳維寧坦承,她和先生原本都不是喜歡小孩的人,但她對觀察人的發展很有興趣,為愛結婚之後,決定生孩子,她「把自己準備好」,做好心理準備,真心誠意享受養孩子的樂趣。

張正傑親子音樂會

2012年09月09日
公開
45

張正傑親子音樂會---雙管齊下 一開始的進門禮,很貼心的把門作小 讓孩子感受到這是屬於他們的音樂會 一進場,會發給每個人一張證書 可以提供會後簽名使用 但......它也是我們整晚音樂會的座椅 對....不要懷疑.......就是坐在地上 原本打算打個小盹的爸爸們完全失算...... 兩個小兄弟一會看西遊記,一會打來打趣 理論與實際並行.......... 中山堂的空間 正式演奏開始時,因為禁止照相錄影,所以沒有圖可以說話 *************************************************** 【演出資訊】 演出者: 大提琴�張正傑 鋼琴�謝婉玲 雙簧管�謝宛臻 單簧管�陳威稜 曲目: 聖桑:〈天鵝〉〈袋鼠〉等,選自《動物狂歡節》 蕭邦:小狗圓舞曲 瑞德:《維多利亞的菜園》 克萊斯勒:《愛之喜》《愛之悲》《美麗的蘿絲瑪莉》 朴佩:塔朗泰拉舞曲 韓德爾:雙簧管奏鳴曲 *************************************** 當陳威稜老師吹著單簧管從場後走下來 以布穀鳥的聲音跟孩子打招呼 吸引了孩子所有的注意和笑聲.......... 單簧管與雙簧管的吹奏的確曲曲動聽 整場音樂會的曲目都很貼近孩子注意力的時間 優美而不冗長 中間還穿插孩子互動遊戲 結束,音樂家排排坐幫孩子簽名 瑞瑞一點都不想簽,媽咪拜託他去簽一下 果然,簽一個就跑了........ 喜歡音樂的姊姊就一個接一個的簽名 最後離場前,來個"貌合神離"大合照...........

李家同�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

2012年09月09日
公開
10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李家同�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 原文網址: 李家同�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16/46686.htm#ixzz20ekHtNWP 2012年05月16日 當我首次聽到十二年國教的時候,我是很興奮的,因為我接觸過很多弱勢的小孩未能在國中畢業以後繼續升學,而成為中輟生,因為找工作非常困難,有的成為社會邊緣人物,有的以後終身靠打零工為生,十分可憐。所以我贊成十二年國教,因為十二年國教可以使國家沒有中輟生,所有的孩子都要進一個學校繼續唸書。孩子在學校裡面有老師注意他的行為,原來可能成為往下沉淪的孩子,現在在高中期間至少被穩住了,高中畢業以後,自制力會好得多。我們國家的社會邊緣人物會少得多,而且社會裡的黑道也因此不太能夠吸收年輕人,所以我是全心全意贊成十二年國教的。 可是,好像現在十二年國教從未提起強迫學生要讀高中或高職,反而強調免試升學,因此我想在下面談談關於免試升學的各種問題。 第一:免試升學的重要目的是希望孩子們不要再成天想進明星學校,對於這一點,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國內的確有很多人嚮往建中,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是並沒有一定要進建中,能夠進明星高中的學生極少,難道那些沒有進入的學生都非常沮喪了嗎?他們其實都過得很快樂,而且也能在社會上生存。所以,我不了解為什麼政府要說大家太想進入明星高中。 政府又常常說十二年國教是要讓學生適才適所,我認為我們現在也有這種機制,我現在在教十一個國二和國三的孩子,十一個學生中,只有一位非常想進明星高中,這也難怪他,他的程度相當不錯,也很聰明,有這種志向總不是壞事,可是其他十位,沒有一位想要進明星高中。有一位下定決心要唸高工的板金科,所以,我們的學生可以適才適所地發展的,為什麼要有新的制度? 第二:現在已經有免試升學的辦法,在校成績好的學生是可以經由免試升學的管道直接進入高中,這種制度也使很多並非明星高中的高中可以收到還不錯的學生。因為有一些學生在校成績很好,他們對基本學力測驗的考試感到害怕,而且他知道他有很大的把握,可以申請到離家不遠又還不錯的學校,如果他參加基本學力測驗,雖然可能考到城裡最好的明星高中,可是為了早日安定下來,他們會選擇免試升學。比方說,在我們南投鄉鎮的國中生,他們往往就申請中興高中或者南投高中,這些學校並非明星學校,可是也可以收到相當不錯的學生。 第三:對於非常弱勢的孩子來講,他們早已在免試升學了,在全國各個縣市,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幾乎高中所能提供的員額是大於國中畢業生數目的,所以很多小孩隨便考一下基測,不論多少分都可以進入某一個高中,甚至於不去考學測,照樣可以進高中。我曾經碰到一個偏遠地區國立高中的老師,他一再地強調他們學校運氣不錯,可以收到基測105分的學生(當時基測滿分是300分)。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後來才發現這所學校附近還有一所國立高中,他們收到的學生最高分還低於105分,所以對於這些程度非常落後的孩子來說,新的免試升學對他們絲毫沒有任何影響。 就在最近,我碰到一位偏遠地區高中的老師,他對於十二年國教完全無動於衷,而且也蠻不在乎,他的理由非常簡單,他教書的學校早就免試升學了。如果你要問他,你們學生的基測成績大概是多少,他可以告訴你平均大概是60分左右(410分滿分)。所以我必須再說一次,對於非常弱勢的孩子來說,他們早已免試升學了。 第四:新的辦法當然不可能完全消滅明星高中,建中和一女中一定繼續存在,對於那些功課非常好的學生而言,他們知道能夠進入明星學校的人數是減少了,因此他們會更加用功,而且會考的最前面一段學生,所謂「精熟」程度的學生,只有5%,程度好的學生,當然一定摩拳擦掌,來拼命設法進入這個「精熟」程度,如何能「精熟」呢?補習一定有用的。對專門吸引成績好學生的補習班而言,他們不愁學生的來源。我們國家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希望能夠減少學生的壓力,可是每一次改革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任何人到台北市的南陽街去看一次,就知道我們的補習絕對沒有因為廣設大學而有所減少。 第五:對於一般程度的學生而言,他們究竟可以進哪一所高中,必須經過會考,因為會考成績只分三等,很多學生當然都會同分,其他的三分之二是要主觀判斷的,對於收學生的學校而言,主觀判斷是非常困難的事。相信最後只有實行抽籤,如果真得如此做,將是一個大災難,所引起的民怨可想而知。因為到底是所有的國立高中聯合抽學生還是各個高中單獨抽學生?或者是學生抽學校?我們的家長會信任任何一種抽籤的公平性嗎?單單哪一個學生可以先抽,或者被抽,都是一個大問題,我相信很少家長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最後一個被抽的學生,雖然在數學上這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真的抽籤入學,恐怕會變成全世界性的大笑話。 第六:對於極想唸好學校的家長而言,他們會更壓迫他們的孩子,因為進國立明星學校的機會少了,而且仍然要準備私立學校的考試。我可以相信我們的補習班仍然樂不可支,他們可以放心。對於極為弱勢的孩子而言,他們以不變應萬變,反正如果要唸高中,總有高中唸。可是,對於眾多中間程度的學生,他們會發現自己根本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結果都是一樣的,完全要靠運氣。我可以擔保如果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我們的國家平均的學業程度將大幅滑落,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也將大幅滑落。 第七:免試入學的參考資料是很複雜的,如下表所示: 免試升學將會重視技藝、品德等等,首先我要說,我對此根本就懷疑,假設我是一個高中校長,收了一個會彈鋼琴的學生,可是他都跟不上學校的課程,對他而言是不是毫無意義?關於入學時要看他的品德,我更加不以為然,我們有的時候發現很多國中生有一些誤入歧途,如果我們看一下統計資料,絕對可以發現這些誤入歧途、慢慢走向社會邊緣化的孩子往往是來自窮苦家庭的,難道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犯了一些錯,高中就不該接受他嗎?反過來說,一旦學生入學要與品德有關,社經地位好的家長會對學校施以壓力,以保證他的子女雖然犯了錯,也不會有什麼不良記錄,所以我甚至於認為,入學考慮品德,反而會毀壞了我們的德育。 尤其令我感到傷心的是,孩子是可能在國中時期犯錯的,如果我們問法務部和社會局,他們雖然會有青少年犯錯的記錄,可是他們一定不會透露這些記錄,這是為了要保護我們的青少年,不要毀了他們的一生。現在,這個入學方法考慮到學生的獎懲,對於有一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來說,將是一個嚴重的夢魘。我熟悉一些天主教的中途之家單位,他們專門收容一些有問題的小孩,最近他們非常沮喪,因為這些孩子們可能會在新的十二年國教制度之下受到打擊的。 常常聽到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學生應該做志工,其實如果做志工的原因是為了要進好的學校,這怎麼叫做志工?因為他不是出於自願的。這種因為要升學而做志工,乃是對志工的嚴重侮辱。而且我們常常說,為善不欲人知,聖經上又說,你左手做的,不要讓右手知道,我就知道很多大學生一直在照顧街上的遊民,但是也堅決拒絕學校表揚他們。看來,將來這些真正做志工的同學反而會大吃其虧,因為別人也不知道他在做志工,他也不會敲鑼打鼓地宣揚自己的善行。 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都有服務社會的習慣,就不妨強迫他們在學生時期做一些替學校以及社區服務的事情。我發現清華大學就有規定大一學生必須勞動服務,所以常常看到大一學生在很認真地掃地,指揮他們的是一位工友,這些大學生也都完全服從工友的指揮,絲毫沒有所謂士大夫階級的觀念,這種制度比強迫他們去做志工要有意義得多。 我曾經問過很多人,究竟扶助弱勢、均衡學習、實行輔導建議、日常生活表現、服務學習、幹部、社團等等,意義為何?大家回答都說是在無底霧中,更加不知道如何可以量化,最重要的是根本都不贊成這種入學評量方法。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內向,根本不能做幹部,也不願意參加社團,難道我們要懲罰這些學生嗎?日常生活表現也是一大問題,男孩子在國中期間極有可能有些叛逆性,免不了有調皮搗蛋的行為,現在很多家長為了這件事情極為擔心。 第八:免試升學對於弱勢的孩子極為不利,至少他們在心理上知道,他們在使人有好印象的努力上是會很吃虧的。要說自己有什麼技藝,大多數的孩子是說不出來的,家庭好的小孩常常會玩很多的樂器,見識也比較廣。現在,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至少還是可能進到他們想進入的學校,可是未來免試升學的制度實施以後,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吃虧的一群。 就以英聽為例,這項措施絕對對弱勢家庭不利的,很多弱勢孩子家裡沒有電腦,有了電腦,也沒有能力上網,既使有能力上網,也沒有人教他如何利用網站練習英聽。現在坊間己有很多補習班招兵買馬,專門幫助孩子英聽,但是弱勢孩子是無法利用這些補習班的。 第九:對於眾多的家長而言,在目前他們知道孩子的學業程度大概如何,也可以預料自己孩子可以進哪一類的高中,將來他們一定會對於自己孩子的入學充滿不確定性,陳院長一再強調他的內閣是安定內閣,我們的社會如果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夠使得孩子進入自己喜歡的學校,試問,我們的社會能夠安定嗎?假設一個大學的教授升等是決定於相當多主觀的評量,助理教授會不知如何地努力,因為他們發現最後升等與否,幾乎要靠運氣,這個大學會是一個好的大學嗎? 家長們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參數可能因為各國中的想法不一而使學生無法受到公平的待遇。比方說,某國中對記大功極為浮濫,某國中卻非常嚴謹,某國中對服務學習要求非常嚴格,某國中卻可以將原來就有的勞動服務看成服務學習。凡此種種,都一定使家長感到孩子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第十:免試升學會將程度不好的學生和程度好的學生混在一起,很多人以為這是一件好事,其實絕對不是好事,說是程度不好的學生會拖累程度好的學生,大概不太可能,可是,程度不好的學生絕對會被放棄掉。因為他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跟不上,老師不可能特別照顧這些學生,在過去,進入國中是要經過考試的,在程度不好的學生唸的學校裡,老師一定會教得比較簡單,這些學生至少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現在進入國中是免試升學的,其結果是,很多不夠聰明,或者小學沒有唸好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如同鴨子聽雷,完全不知其所云,老師放棄他們,他們也放棄自己。難道我們還要將這一個不幸的現象,延長到高中嗎? 孔子說因材施教,我們現在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實施一個混材施教的辦法。在國中已經實施了這種辦法,我教過的國中學生中,有很多孩子硬是不夠聰明,必須慢慢地教。現在他們都被強迫和一些聰明的孩子在一起上課,已經吃了很大虧,我們不妨看看三所不同國中混材施教的情形: (1)一所不算偏遠,也不是都市的國中,一個班上31位同學,10位考到80分以上,11位同學30分以下,其餘的在80分和30分之間。 (2)一所在都市內的國中,班上有10位同學是資優班同學,數學80分以上20人,5人在80分和60分之間,15人在60分以下。 (3)一所有點偏遠,但不是最偏遠的國中,數學7人及格,20人不及格。 由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們國中M型問題有多嚴重。 我過去唸成功初中的時候,我們班上無論英文或數學,都只有少數人不及格的,考其原因,當年我們是考進去的,所以程度差不多,班上沒有不聰明的孩子。老師如果用不同的教材,要求也比較小,進度比較慢,這些不夠聰明的孩子仍能學到某種程度的。一旦被混材施教,就一定被放棄了。 如果現在己經落後的同學,在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的辦法中,進到一所學校又和聰明的高中生一起唸書,這下子,對他們的打擊是不難想像的。 第十一:對於很多家境好的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私立高中一定會以學業程度來招收學生,因此我們可以想見,整個國家會有很多貴族化的私立學校,這絕對不是好的現象。 以我們新竹而言,很多家境好的家長,都在準備將孩子送進附近的私立高中,因為要進入這些私立高中必須經過他們的入學考試,所以學生的程度會比較整齊,家長也比較放心。可是對於弱勢的家庭來說,這是他們所不能做到的事。 第十二:十二年國教一直給國人一種印象,那就是要打倒像建中這類的學校,這種反菁英份子的想法是十分危險的,任何一個國家總要靠一小撮菁英份子的,以法國為例,他們的空中巴士替國家賺了很多錢,如果法國沒有一批極為優秀的工程師,何來空中巴士?我們不應該希望人人都要成為所謂社會的菁英份子,但我們也絕對不能將菁英份子的學業程度拉下來。 第十三:教育部宣佈會考要考非選擇題,「精熟」程度只有5%,也要考英聽,部長的理由是要增加會考的鑑別度。我可以說教育部長有一點「進退兩難」的現象,照說會考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爲了入學,當初將成績列為三種,也就是要強調會考主要的任務是要知道學生的真實程度。但是,部長又知道會考的成績是要與入學與否有關的,必須增加鑑別度,我不能責怪教育部長,我只有代他難過,因為他怎麼做都會發現他是在一種矛盾的心情下做的。 第十四:對於免試可以進高中,可是進大學不可能免試,我們要小心有一批自命為思想先進的家長和學者,會要求打倒明星大學的。這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到那個時候政府如何回應?可是,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知道大學不可能免試升學,所以他們在高中會更加要將孩子送到補習班,因為他們自己心知肚明,自己的孩子沒有經過嚴格的測試,程度可能是有問題的。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讓補習班來彌補孩子的弱點,專門替高中生補習的補習班仍然會存在。 第十五:我們多數的家長們是很在意其子女的入學問題,公正性永遠是社會看重的事,入學制度只要有一點給人感覺不公正之處,對政府就是嚴重的打擊。台北市的好意,結果弄到郝市長最後要向人民道歉。十二年國教對於眾多的家長們來說,他們心中都充滿了不確定感,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感的社會,一定會對政府不滿意的。 第十六:大家對明星高中有一種奇怪的想法,認為建中如果厲害,就應該教會程度差的學生,這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台大電機系應該空出一些名額,讓其他大學程度非常落後的電機系學生也到台大電機系來上課,台大電機系能夠把他們教好嗎? 學生程度不好,有很多原因,可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混材施教,一旦混材施教,一定會放棄程度不好的學生。建中如果收到了程度不好的學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頭教起,可是他已經是高中生了,要請高中的老師重新教他國中的功課,三年以後頂多將他教到高一的程度,絕不可能使他們能夠和那些程度好的學生相比的。 總結一下我對於十二年國教有以下的疑慮: (1)、現在的制度就已經使很多的孩子並不一定要進明星高中,甚至於不進高中,進高職也是很多年輕學子的願望。為什麼我們又要改革我們的制度呢? (2)、新的制度之下,十分有野心的學生絕對更加用功,因為明星學校的名額少了,而且他們要想進私立高中,這些高中都是要考的。 (3)、實施混材教育,將很會讀書的孩子和學習得很慢的孩子放在同一個教室,對於這些程度差的學生來說,將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他們一定會被放棄掉。所以,對弱勢孩子而言,他們未蒙其利,反而可能會受其害。 (4)、對於絕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同學而言,他們發現用不用功沒有多大的關係,最後到底能夠進哪一所學校,絕對不是因為程度的關係。所以,他們會比現在還要不用功,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一定會大幅下降。 (5)、免試升學所要參考的項目,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合理的,一個學生十分內向,不願意做幹部,也不肯參加社團,為什麼在入學上要受到打擊?一個孩子體能不好,為什麼要受到打擊? (6)、免試升學考慮的項目複雜無比,會使家長有無力感和不確定感,也一定會使家長感到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7)、我認為我們的惡補情況不會改善,恐怕還會加劇,至少現在已經有補習班要開「健康體適能」的課程了。 最後,容我做一個結論。我國的教育現況並沒有非常嚴重的現象,當然教育總是可以改善的,總統應該注意的是後段班學生的程度問題,我要在此舉幾個例子。 (一)、一位高三的學生,英文字母26個字母當中,居然漏掉了兩個字母。 (二)、一位高三學生,背不出九九乘法表。 (三)、有一個高中,一年級同學全部不會分數除法。 (四)、一位國中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的英文程度僅僅會了26個英文字母,連Iam,youare等等都搞不清楚。 這才是我們教育界應該注意的事,因為這些孩子之所以沒有學好,絕對不能怪他們自己,我們大人要負很大責任的。我成天到處演講,題目中有一個就是『任何孩子都可以學得不錯的』,我負責的博幼基金會收的全部都是後段班學生,可是我們今年已經做到73%的國三畢業生可以免試升學。(現在免試升學是要看在校成績的)所以,如果政府傾全力將後段班學生教好,社會一定會欣賞馬總統,也絕對不會對於馬總統有什麼意見。 遺憾的是,我們又在升學方法上打轉,升學方法永遠是吃力不討好的,台北市長就因為改變了升學方法而引起重大的民怨。過去,大家要打倒聯招,因此想出了甄試入學的方法,現在誰都知道甄試對於有錢的孩子極為有利,弱勢的孩子極為不利,十二年國教如果能夠實施強迫入學,我想不會有什麼人有意見。可是,不知何故,又落入了免試升學有好處的迷思,我只有希望政府知道,陳院長說他的內閣是安定內閣,十二年國教可能會引起家長的疑慮,當然,最嚴重的是國家的競爭力可能會大幅滑落,這才是馬總統最應該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