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太平山

2012年11月13日
公開
16

來到文昌路,想試一試炸醬麵,是否是思念已久的寬麵條 沒想到,老闆今日公休 趕緊再打探一下隔壁剃頭店的阿公級老闆 馬上手指對面,眼光掃向小小地方坐滿人的控肉飯 渾圓飽滿的飯粒舖上夠味的筍絲, 再放上控肉 哇~~勝勝勝,勝過南投的李仔哥爌肉飯 油腐與味缯湯($10)比較基本款 但$15的茶碗蒸滑嫩美味,CP值爆表! 再往前走,有一家阿南米粉羹 繼續試一下水溫 味道蝦米的味道比阿茂米粉羹重些,帶股鮮味 比較合胃口 但米粉本身還是比溪南的米粉粗了點、軟了點 屬於小時回憶的情感寄託還是如此迷人 開始驅車往太平山出發 自從愛駒從小金變小黑後 天窗到了郊外,就會想要抬頭看那一抹藍 太平山莊,藍天總是捎來最美的問候 拾綴心情,吸一口冷冽的氧氣....... 沿著階梯,慢慢拾級而上 山光美景,心扉放逐 因為蹦蹦車未開放的緣故 所以三疊瀑布無從進入 走了個簡單的自然步道 路旁拍了半染紅的楓葉 想到杜牧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總會引發許多人悲秋滴淚的情緒 而杜牧卻在寒秋中找到朗明溫暖的春景............... 下山後,到濱海公路上的紅螃蟹享受兩人無菜單料理 ************************************************************ ◎文昌路控肉飯 宜蘭縣宜蘭市文昌路21號 ◎文昌宮米粉羹(阿南米粉羹) 地址:宜蘭市文昌路66號

華德福教育/親子天下

2012年11月10日
公開
46

華德福教育,一直是心嚮往之的一種教育方式 最知名的宜蘭華德福學校就在媽咪從小長大的家後方 所以學區.地域性皆是隨手可得 但受教學校固然重要,但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 學校永遠是過度期,家是一輩子............ 家庭教育更重要 不要舟車勞頓,能好好睡飽.玩好更重要 所以倒也沒考慮過就讀 純粹分享理念~~~~ ......................................... 「四要二不」 在家也能華德福 2012-11 親子天下雜誌40期 作者:張瀞文 對台灣父母來說,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華德福教育。 然而你不必成為華德福教師,也不必弄一個華德福教室,從「四要二不」開始,依然可以讓孩子過健康而真實的生活,在家華德福。 華德福獨特的教育系統與世界觀,步調緩慢、重視精神、訴求生命直覺與簡單生活,對於活在步調匆忙、重視物質、講求理性的現代社會,卻又追求精神價值的父母,恍若不可求的烏托邦。 華德福教育可能讓你著迷,接著卻讓你苦惱:華德福學校這麼的少,而且離我這麼的遠! 華德福教育非常強調家庭生活與家庭文化,家庭給孩子的影響大過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家庭生活方面,家庭是孩子的堡壘,孩子在年幼時有充足的守護和照顧,內心會長出足夠的能量,長大足以面對複雜的世界。家庭文化部分,要讓孩子在你刻意營造的,溫暖、規律、充滿愛的文化中長大。因為相信不刻意創造家庭文化,孩子就會被社會價值影響,而這些價值,來自主流文化、媒體或商業行為。 你不必成為華德福教師,也不必把家裡弄成華德福教室,卻可以從點點滴滴的生活改變,當護衛孩子童年、引領孩子成長的父母。建立成一個規律、溫暖、安全且充滿愛的華德福家庭。 從「四要二不」開始,每個家庭都可以落實華德福精神。因為,華德福不僅是教育方法,還是一種健康而真實的生活方式。 1. 要過簡樸的生活 多數的華德福家庭用簡樸的方式,給孩子富足的生活。他們不開電視、屋內樸素大量留白、窗簾是手染且顏色柔和的紗布、鋪著木質地板、孩子的玩具來自自然、穿著簡單透氣易活動的棉質服裝、吃著當令有機清淡的飲食。最棒的出遊是,去家附近的公園撿種子、爬樹;去小溪踏水、玩石頭。每一天,大人唱著歌,享受生活。 將華德福精神發揮極致的家庭,可能自己種有機蔬果,自己蓋通風採光良好、「會呼吸」的屋子。 無論是用什麼方式活得「華德福」,都非常簡樸便宜。 孩子真正需要的,恰巧也都不是買得到的,包括規律生活、真實充滿愛的擁抱、安全溫暖的居家空間、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2. 要有節奏的規律生活 自然宇宙充滿了韻律節奏,日出日落、每週七天、月亮的圓缺、季節的改變。努力為孩子創造有韻律節奏的生活,會幫助他們與自然的韻律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 有節奏的吃喝、遊戲、休息的規律生活也帶來安全感。 有三個女兒的華德福媽媽蔡芝如分享,她在老大一歲前是個背著女兒爬山、溯溪的行動派母乳媽媽。接觸華德福教育後,開始努力為孩子建立規律生活,包括將活動降到最少、煮健康清淡的三餐、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會去公園散步、晚上九點前就寢等。生活規律後,女兒安定、大人也放鬆了,孩子斷奶很順利,原來不愛吃飯的女兒也開始享受食物。 「每天都是可以預期的」對愈年幼的小孩愈重要。典型的華德福家庭實踐早睡早起,晚上九點之前上床。每一週、每一季都有固定節奏。 3. 要有最真實的感官體驗 ○∼七歲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感官體,透過感官學習、認識世界。因此,讓孩子接觸的東西必須經過挑選。最好的學習場所是大自然,提供了多元且統整的感官經驗。 聽真實的聲音,像是媽媽的唱歌聲、雨聲、掃地聲、鳥鳴聲。電視、廣播等機器的聲音都是噪音。 看柔和多彩的顏色。選擇牆壁、衣服、床的顏色時,都是溫暖柔和的。不穿有卡通圖案的衣服,因為自然材質的棉質衣通常很樸素,也因為「卡通人物」都是創造出來、不真實的。 觸摸自然材質的東西。包括自然材質的衣服棉被、木頭玩具。每天都要擁抱孩子,擁抱是全身性的感官刺激,是非常好的大腦糧食。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頭和腳的溫暖。 聞自然的味道。減少人工香味清潔劑,讓孩子有機會聞花香、下雨之前的泥土味等。 吃最自然的食物。天然健康食物同時提供了味覺與嗅覺的美好經驗。不吃加工食品。 4. 要成為值得孩子模仿的大人 ○∼七歲之前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大人「如何做事」會比「做完多少事」重要。你對孩子的解釋、教訓,影響非常有限,反而是你為人處世時的表情與姿態,會深烙孩子心中,並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用心過每一天、從容愉悅的工作,做一個值得模仿的成人,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你的生活中承擔工作、家庭等諸多責任,忙碌中也不要忘記,把孩子放在你的心裡,帶著他。 5. 不看電視 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等非真實畫面,尤其是九歲以下孩子,只有充分的真實體驗才能豐富內心世界。 6. 不說教 幼兒不適合「記憶」和「思考」活動,對於具有模仿需求的兒童來說,以身作則的具體行動比言語說理好。面對小小孩的疑惑,「想像性」的故事,會比「科學性」的正確答案,或是「理性」的道理佳。 華德福教育認為,孩子不是白紙,沒有一套教育模式適用所有人;小孩是種子,有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有敏覺的照顧者,知道什麼步調與方式適合孩子。所以華德福教育只提供價值與世界觀,但在實施細節,卻強調成人的自省與學習,只有常常靜下心來感受自己與孩子心理能量流動的父母,可以真正回應孩子的成長需求。 父母可以從家事、自然與藝術三方面著手,帶孩子過華德福生活。但是,你不可能將家裡布置成華德福模樣、選擇華德福教育方式,自己完全不改,卻期待孩子受到華德福教育的感染。只有樂做家事、真心擁抱自然、享受藝術的父母,孩子才有可能在家事、自然與藝術的滋養中,開展生命。 - - - ◆ 家事 │ 帶孩子過真實的生活 家事是融合工作與遊戲於一體的神奇活動。家事裡有最多的生活實踐和學習,而且日覆一日展現父母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工作。在許多華德福幼兒園中,老師總是愉悅哼著歌「處理家事」,孩子就跟著歡喜的洗抹布、擦桌子、拖地。 你可以訂下孩子一週的家事,週一擦玩具、週二掃地、週三擦亮餐桌、週四掃房間、週五洗抹布,那麼他在週三醒來就知道今天是「擦亮餐桌日」,用家事營造出生活的韻律與節奏。 台中市娃得福幼兒園教師安怡維觀察,現在孩子被照顧得太好,常常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事,是一種有溫度、有帶領的陪伴,也讓孩子在適合的時間長出能力。你會發現,專注投入工作的孩子非常迷人,完成工作的孩子情緒非常愉悅。 父母可以這樣做 適合的工具:準備適合孩子的打掃工具,小掃把、小抹布,尺寸適合的工具,會讓工作變得容易。 循序漸進調整工作:每一件家事都包含了許多工作技巧,將一件家事,拆解成許多小步驟,循序漸進、由簡至難,一一教給孩子。例如讓孩子參與洗衣服,兩歲的孩子可以幫忙收衣服、分類衣服,大一點教他摺褲子,再大一點,請他晾衣服、將衣服放進工作櫃中。 重點是過程:帶著孩子做家事到底要教到多細節?如果孩子想學就教,如果不想學也無妨,你就快樂的工作,這個天生的模仿家會專心的看你如何工作,可能在某一天,就自己做了起來。重要的是「過程」,孩子碗洗得乾淨,可以大大讚美;洗不乾淨,就幫忙洗乾淨,不要責備,重點是參與感和責任感。只要他保有樂趣,願意一直做,家事做久沒有做不來的。 不要忘記趣味:蔡芝如說,帶著孩子做家事,進度會非常慢,總是挑戰她對時間的感受,常會心急了起來,「那時候我會突然停下來,問自己:我在急什麼?有必要這麼急嗎?」 別忘了審視自己,孩子看見我做家事的狀態為何?是專注工作時的身體節奏,還是匆忙工作著?他看見的是我工作時的喜悅,還是抱怨?當我們在紊亂的每日生活中,仍能夠帶著孩子專注完成家事,他也從家事「愉快的工作」中,培養秩序感、邏輯與意志。 ◆ 自然 │ 依著自然的節奏生活 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互動。依循大自然亙古不變的節奏,創造出每天、每週、每月、每季和自然一起律動的生活規律,如此一來,孩子與世界的關係,就能夠獲取平安與自信。《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一書強調,缺乏韻律節奏的家庭生活,讓孩子太早從童年夢幻中甦醒,不但縮短了童年時光,也可能為維持生活的平衡,過度支用生命能量。 四季輪替本身也提供了特殊的學習,隨著季節輪替,在家規律重複相同的活動,孩子因而了解各個時節的特點。 父母可以這樣做 每天規律的作息:我們可以透過日常工作讓孩子感受到穩定規律。新竹小陽光華德福幼兒園曾為文向父母說明規律作息的重要,文中舉例,每天吃完早餐後,媽媽以相同的順序洗碗、洗衣、打掃等;晚上睡覺前,以相同的順序梳洗、上廁所、上床、哼唱同一首安眠曲、說同樣的故事等。即使只是家事以相同的順序完成,或是每晚同一套上床儀式,對孩子們來說都會有安定感。穩定作息也可以為孩子預備充裕的時間,當孩子不慌不忙的在穩定的規律中作息,能量就可以往建構身體的方向穩健發展。 布置季節桌:蔡芝如說,他們家有季節桌後,開始敏察到四季的變化。樸素的季節性桌巾,搭配當季顏色的蠟燭與花朵、簡單瓷器、當季食物等,只要與「當季」有關的元素,都可以是季節桌的素材。在公園散步時,可以找到很多天然的裝飾物,秋天落葉和果實、冬天枯樹枝、春天花束。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安怡維的經驗是,將季節桌擺高一點,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不要把桌上東西弄亂,每次布置完帶著孩子看,等到兩、三歲他開始知道搬小椅子就可以搆到季節桌時,也能遵守不弄亂桌上擺飾的約定。 每天到同一個公園散步:每天都帶孩子去散步,許多華德福家長建議,即使下雨,還是可以穿雨衣、雨鞋出門。蔡芝如甚至發現,當他一整年每天帶孩子到同一個公園,孩子會在同一個地方,感受到四季不同的顏色、溫度、生命起落、晴雨不同風貌。 慶典活動:春天吃潤餅、夏天包粽子、秋天過中秋、冬天有新年和元宵節,讓每個季節都有重要的事,每一季都營造出快樂和感恩的氣氛。固定的節慶,也會創造成長的穩定感,對幼兒來說,準備、期望的過程,和慶祝一樣重要。在家慶典時,除了傳統的活動外,我們可以唸一首詩、唱一首歌、或是讓孩子準備特殊的慶典菜餚做為開始。台中市娃得福幼兒園負責人開詩婷建議,每個宗教都有季節慶典,如果你們有宗教信仰,不妨帶著孩子過宗教慶典。 來自自然的玩具: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要給孩子太多玩具,尤其是只有一種玩法的人造玩具。好的玩具來自自然,像石頭、貝殼、種子、棉布、木頭等,孩子可以「無所不玩」。當孩子只有樹皮當船、松果當刺蝟,和由木頭、棉線、手工縫製成的玩偶,想像力一定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到自然中玩耍:大自然是最好的學習場所,它教孩子感恩也影響孩子的感官與想像力。如果無法每天,至少要在週末時帶孩子去爬樹、玩水、撿種子、玩沙,讓充滿生命力的生物圍繞在身邊。 你也可以幫助孩子和大自然做連結。華德福媽媽王光玉帶女兒去公園時,回家前都有個「爬樹」的儀式,藉由這個轉換時空的儀式,讓女兒從小不因將要回家而哭鬧。每回爬上榕樹爺爺,撫摸樹、抱抱樹,與樹對話,女兒會發現有什麼動物也一起來爬樹?長期與樹上的蜥蜴、樹鵲、螞蟻、毛毛蟲、松鼠、蜈蚣……相處。女兒哭時,王光玉會帶她去榕樹爺爺旁邊,用小手從胸口取出不開心,放進榕樹爺爺的樹洞裡,王光玉的女兒相信,榕樹爺爺可以把她的不開心吃掉。改天開心時,她也帶女兒把自己的開心放在樹洞裡,分享給榕樹爺爺。 ◆ 藝術 │ 充滿色彩和歌聲的家 華德福教育中,藝術是滋養孩子心靈,培養意志與情感的重要方式,當孩子克服困難與阻礙完成自己的作品,會產成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愈早讓孩子從事藝術創作,他們特別的、富有想像力的心靈經驗,會被培養並發揮出來。孩子透過藝術,發展了腦、陶冶了心,也因為深刻探索而發現自己。 開詩婷建議父母,選擇一、兩項衷心喜愛、願意終生探索的藝術,無論是畫畫、音樂、手工都好。你對藝術的「內在熱情」,會比藝術帶來的功能性目的更影響孩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說故事:華德福教育鼓勵父母為孩子「說」故事,不倚賴圖書、插圖,以活生生的語言敘述故事,也重視孩子「聽」故事,因為孩子會自由吸入與呼出故事圖像,不會剝奪孩子的心靈想像奧祕。 在《地球上的天堂》一書中,歸納出適合各年齡孩子的故事:嬰幼兒及學步兒適合哼唱童謠,手指、腳趾遊戲;二到四歲時,用孩子的名字來編家、庭院和動物的故事,簡單的自然故事,熟悉的地方、人與事物都非常好;五到七歲,孩子開始體會生活中的善與惡。選擇人物性格清楚的故事,會讓孩子開始想像,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時期會喜歡童畫故事中的想像世界,有國王、精靈、小天使等;八歲以上喜歡冒險故事。 除了各年齡有適合的故事外,家庭故事也非常吸引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他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你小時候最喜歡探險的地方、你掉進大水溝的糗事,這些關於家人的生活點滴,非常令孩子著迷。 如果真的想替孩子挑選故事書,顏色要柔和、鮮明,有水彩渲染效果的書會比較好。避免明顯線條、把細節畫得太仔細的書。 畫畫:最好的狀況是你和孩子都樂在畫畫,各自沉浸創作中。但如果孩子不知道畫什麼,不妨說個故事來激發想像力,讓孩子將童話中的憂愁、幽默、寧靜或緊張氣氛化成色彩,表現於圖畫紙上。 華德福的濕水彩畫,是拿沾溼的圖畫紙,只提供紅黃藍三原色,讓孩子在紙上做色彩遊戲。水彩顏色的變化是一種奇妙且深刻的經驗,可以波動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感官和四肢能更敏感。華德福家庭中,年紀小的小孩都會擁有一盒蠟磚,蠟磚好抓握,不容易被摺斷,每一面可以畫出不同效果。 唱歌:在生活中、工作中,自然而然融入音樂,讓日子變得愉快,也增強生活能量。最好的聲音是爸媽的歌聲,工作時唱、睡前唱、布置季節桌時唱。小小孩適合五音聲韻(Re Me So La Si),可以自編,或是找適合這個季節的歌,像是春天唱〈春神〉,冬天唱〈西風的話〉。 捏塑:捏塑是對手很好的訓練,可以使手有力、敏銳而靈巧。沙、泥土、麵粉、蜜蠟等,都是很容易取材的捏塑材料。 如果你不介意小小髒亂,可以在家中弄一個室內沙箱。美國華德福幼教專家奧本海默(Sharifa Oppenheimer)在《地球上的天堂》建議,去園藝店買遊戲沙,放入高度低於十八公分的箱子。放塊小地毯在沙箱旁讓孩子坐著玩沙,約定好玩沙規則,並在旁邊擺小掃把和畚箕,玩完清理散到附近的沙子。雖然會造成一點髒亂,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快樂。這樣的玩法,兩歲就能開始。

愛的角力,誰輸贏?作者:鄧惠文

2012年11月09日
公開
20

愛的角力,誰輸贏? 2012-11 親子天下雜誌40期 作者:鄧惠文 大人吵歸吵,別再拉攏孩子、或說另一個大人的壞話, 短時間出了口氣,看似佔了上風,卻讓孩子的內心無所適從…… 在心理成長理論當中,人一定要從三角關係裡面成長。當然我們講的不是外遇。一個孩子最先是跟照顧者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通常是他和他的母親,但如果沒有第三者的出現,這孩子永遠不會成長。他會一直陷在一種跟母親共生的完美狀態,反正「媽媽只有我、我只有媽媽,我們兩個的世界融合為一。媽媽注意力都在我身上,我要什麼媽媽就會給我。」 這樣子的共生狀態對人格非常危險。你可以想像,這樣的孩子無法理解以後要跟人家競爭、他做的事情會有人不喜歡、他必須要學著跟別人妥協……他完全沒有辦法思考這些事;他會幻想自己有無窮的能力,以為自己的喜怒哀樂隨時都會被別人認同。 第三人出現,打破自我中心 但孩子通常會認知到「我家裡還有一個別人」,可能是一個爸爸、祖母、舅舅或姑姑,就算單親家庭也會有一個第三者進來。那幼小的孩子馬上會發現:「媽媽除了跟我講話,也要撥時間去跟那個人講話,而且那個人回家時,媽媽好像很開心?所以媽媽也愛他,那他也愛媽媽。」這時孩子的本能會很緊張:「那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於是他們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孩子開始去思考三者關係。這個三角形是成長上的必需。 要給孩子一個正常、健全的成長,必須讓他在這個三角形裡面覺得很安全,讓他覺得:「雖然那兩個人很好,但我並沒有被傷害或被排除。我可以在旁觀看那兩個人的互動,而且那兩個人都很愛我。」這樣小孩會慢慢的適應,並相信關係是可以三個人一組的。 這個三角形是組成幾何的一個基本單位,這小孩的心理結構和人際關係,可以開始堆疊很多的三角形。他可以想像:媽媽跟阿嬤是什麼關係?她們有時候吵架,可是兩個都愛我也OK;爸爸跟其他的誰又是什麼關係?有其他兄弟姊妹的話,又會是怎麼樣…… 孩子從小不斷的觀察爸媽跟其他家人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舒服和諧的環境,讓孩子覺得大家都一樣有機會來愛護他。所以第一要改掉的習慣是「大人競爭小孩的愛」。 大人競相去討好小孩,比方說婆媳有權力鬥爭,相互比較誰能討好小孩,就得到更多權力。比如爸爸對媽媽有一點不滿,下班時就帶玩具回來,展現自己可以比媽媽更有效率的制止小孩哭鬧,甚至在小孩子面前說:「你媽媽很笨、很囉唆,愛窮緊張。」 不在孩子面前貶低另一半 夫妻貶低另一半,會讓小孩覺得不安全,因為他馬上察覺這三角形不平衡。他會覺得他跟爸爸好,好像媽媽會被排除掉;又如果他不跟爸爸好,爸爸可能會攻擊他跟媽媽的連結。三角形不等邊,他就覺得非常危險。 請大人們將自己的鬥爭擺一邊去,要記得尊重其他大人在小孩內心的地位,這樣小孩才會有安全感。 同樣的,如果爸媽太好,好到讓小孩覺得永遠插不進去,小孩的「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也會很強。本性比較溫和的小孩可能OK,他以後會很期待自己也會有幸福的友誼和感情;若是本身破壞性比較強的小孩,通常會很不安,覺得「不管怎麼樣我都不夠重要」,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可能很容易忌妒。 天啊!太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到底要怎樣? 大原則是絕對不要把大人間的鬥爭轉化到小孩身上,在小孩面前父母要一致,又各自有一點單獨跟小孩相處的時間。父母根據自己的個性跟小孩做朋友,也許爸爸比較善於體能,就跟小孩一起打球;媽媽不擅長體能,但可以跟小孩談感覺。等到這個關係發展出來後,兩人要互相幫忙,例如爸爸幫媽媽跟小孩打球,媽媽幫爸爸跟小孩談情緒。最好讓孩子覺得三人是開放、互相交流的,就可以避免那種閉鎖、被排除在外的感覺,小孩也可以在人際關係裡比較安全,而不是競爭或分化。 (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余佩雯)

宜蘭半日遊

2012年11月08日
公開
17

雖然爸比休假,但兩個孩子的生活作息照常運轉著 所以夫妻倆的小出遊總是得鑽著時間的小縫行走 送完孩子上學,直接殺到宜蘭品嘗北門蒜味肉羹 有點趣味的菜單 肉羹當場製作,新鮮度十足 門市才開始 羹湯中的白色點點都是蒜頭,夠勁~~ 買了康樂路最老牌的老元香牛舌餅,往下一站出發.......... 大鄧伯花廊咖啡--枕山的知名景點 花廊垂降著一朵朵的大鄧伯花,不禁想起磯崎海岸瞭望台的那抹紫....... 四處都有觀景台可以欣賞風景 安安靜靜地享受一下天然景致 令人舒服放鬆的好地方.......... 「穗花棋盤腳」 從大鄧伯花廊咖啡可以慢慢散步到最近很火紅的望龍埤 「下一站幸福」的拍攝地點 從地圖看來望龍埤附近也有不少步道可以健行 而且里程數都有到位,下次有時間可以來走走.......... 自在的魚兒 綠潭.木棧道,很舒服的散步著 花田村 回程上雪隧前,趕緊再瞎拼超濃郁北門綠豆沙牛乳和芋頭沙兩杯 以及宜蘭隱藏版好吃的小吃---老吳排骨酥湯 一趟小旅行,連午餐都喫飽飽 趕緊11點上雪隧,接兒子放學囉............ ************************************************ ※北門蒜味肉羹 宜蘭縣宜蘭市舊城北路141號 ※宜蘭.老元香本行 地址:宜蘭市康樂路158號 電話:03-9324-370 時間:08:00-20:00,周日公休 ※庄腳所在(大鄧伯花廊咖啡)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坡城路69-9號 電話:03-9222000 訂房時間:AM9:00~PM10:00 網站:http://www.mins.com.tw/ ※望龍埤(軟埤)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坡城路54號(湖山國小後面) ※北門綠豆沙牛乳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三段208號 電話:03-9322852 時間:AM10:00-PM21:00 ※老吳排骨酥 地址:宜蘭市舊城北路123號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2012年11月05日
公開
16

(引自http://lishu.typepad.com/parenting/2012/05/%E5%B0%8D%E5%AD%A9%E5%AD%90%E8%AA%AA%E5%A5%BD%E6%A3%92%E7%9A%84%E5%A8%81%E5%8A%9B%E8%88%87%E6%90%8D%E5%82%B7-120528.html)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120528 我不曉得這是臉書的”讚”所帶來的感染或什麼,現在的家長,很輕易就會對孩子說:「你 好棒。」 我們的親職文化,從日式教育的爺爺輩走出來,在對應於”嚴格與責罵”為主的親職文化下,提倡鼓勵孩子,提倡讚賞孩子,成為親職教育的必須。 很奇妙地,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偶而或難得出現一句或兩句:「你好棒。」「好厲害。」對孩子真是充滿了鼓舞的威力,滿滿的empower能量,灌注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力道被增強了,動機被增加了,之前挫敗或沈悶的陰鬱瞬間一掃而空。 逐漸地,我們吸收了美式親職教養的”人本精神”,”尊重孩子”,”聆聽時,以孩子為中心”的各種親職理念與方法,逐漸成了每個父母與師長,即使無法實踐這精神,亦能朗朗上口的標語。 在親職轉型的初期,這美式的人本精神,剛好用來領導我們,從父權為主的軍訓精神離開,在那樣轉型的時代,真是一股清涼的微風,溫柔的春風,好好地,迎接著母性的溫柔能量,來到孩子們的心靈。 然而,在這幾年內,我逐漸觀察到這樣的教養哲學的陰影,也即將形成。 這陰影掌什麼樣? 我會說,如果,在你的家,孩子在你嚴肅說話時,無法集中精神對你有敬意。 在你行使父母的權力時孩子不會立即明白「爸媽大,我小」這樣的本質力場。 在孩子吃苦或受罪時,你太多心疼太快去阻擋.... 那麼,陰影就瀰漫這個家了。 我會給這陰影一個名字:”父母失去了自然的威權,孩子失去了靈魂的力量” ♡♡ 這個週末,樹兒的班級,到台中比了一場中區國小,樂樂足球賽。 在週六,他們踢了兩場球賽,贏了一場平了一場。 在週日,他們以失去平日水準的踢球方式,輸掉了兩場。 最後,拿了第四名的獎杯,沒有人責怪孩子,大家心中各自抱著小小的失落、困惑、扼腕....也沒有討論沒有說破,溫柔的安慰,繼續讚賞,就這樣,回了家。 因為去台北工作,沒有親臨現場的我,一回到家,就接收到三個層次的經驗。 首先是旦旦,她興奮地展示,這兩天,在陪同哥哥踢球賽的旅程中,所得到的各種獎品。 充氣的憤怒鳥,吃不完的養樂多...... 旦旦說:「我們吃得好好喔∼每個人都有一個便當,便當太多了,連我都可以單獨吃一個,裡面還有雞腿喔∼ 好多飲料,西瓜、養樂多.....」 旦旦的經驗充分描述了這場球賽,孩子們所享受到的物質充裕。 熱心而富足的家長,全力支持的校方,他們租了一部遊覽車,就這樣浩浩蕩蕩,陪孩子踢球賽。 家長們都穿了學校的校服,陽光色的光海,一整片,佔滿觀眾席。 加油、扇子、飲料、便當...... 這些孩子們,充分地,像是個愉快的旅遊一樣,享受著家長們滿滿的,溫暖的愛。 接下來是樹兒, 我一回到家,等不及旦旦展示完所有的好東西,他就跑來抱抱,「媽媽,輸了。」 神情有些落寞,問他好嗎? 他說:「還好。」 這「還好」的底下有東西,只是過於歡樂的氣氛,其實是碰觸不到,他內心的真實的。 展爸忙著煮飯,滑蛋蝦仁,絲瓜蝦仁...凌亂的廚房,熱呼呼的抽油煙機,我感覺到這兒子有失落,卻又沒有表現出來。 在吃飯期間,父子倆開始討論起球賽來。 原來,那個很在乎輸球,一直百思不解,充分投入思考能量的,是展爸,而不是樹兒。 這也許不是動機問題,而是,展爸跟隨著兒子踢過幾年的球賽,去年,他看到這個球隊的陰影....今年,他把每場球賽的錄下了,他思考戰略,思考孩子們的耐力、體力、應變力..... 這些思考能力的欠缺,讓樹兒對於輸球,有一種”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就連要討論,也只能說出表面的檢討。 接著,是洗碗期間。 孩子們幫忙收拾,做自己的事了。 展爸終於,能來到我的耳朵邊,避開兒子,說說說說,說說說說。 展爸說:「決賽的第二天,來最多家長的我們,卻是輸最多的。 贏最多的那一隊,只有教練,和1─2個家長跟著。」(我心裡想,這就像是「去遠足的球隊」vs「去打仗的球隊」) 展爸說:「你知道休息時,其他的孩子在閉幕養神,我們這群孩子追逐來追逐去,歡樂極了,一點都不像在比賽,比較像是來玩的。」 記得展爸去年形容,樹兒輸給全國第一名那一場球賽,他的註解是:「城市來的肉雞隊,遇上了鄉下的土雞隊。」 展爸扼腕之餘,思考很久,他說:「理書,我知道了,這些孩子,在第一天的初賽,迎了球之後,得到太多的『你好棒。』 這太早的你好棒,讓孩子感覺比賽已經結束了,讓孩子失去了準備第二天球賽的決心。」 我問:「真的嗎?」 他說:「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怎樣,但至少,我們家這隻,從比賽後到晚上,跟在他旁邊的我,至少聽到15聲以上的『你好棒』」 展爸急著出門,烙下這句話,就出門了。 展爸不在家,孩子們跟我,就會有特殊的氛圍,這是Heart to Heeart 的時間。 還在洗碗的我,叫樹兒來,問他:「這兩天,是不是聽到很多次『你好棒』?」 樹兒回答:「對呀。」 我問:「那麼,當別人跟你說你好棒時,你心裡怎麼想的?」 他說:「我覺得『我沒有那麼棒阿,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笑一下。』」 然後,他就碰觸到自己心碎之處(註解)了,開始眼眶濕了。 在我們的對話中,得知,當大人說你好棒時,這孩子的心路歷程是這樣。 其實我沒有那麼棒。 都還沒踢決賽呢! 我們今天會贏,是因為對手沒有那麼強。 我好棒? 那我明天還要更棒才行,好有壓力喔! 於是,他開始緊張起來了。 在展爸眼中,第二天,追逐玩樂,毫無決賽意志的樹兒,其實是充滿了焦慮,緊張,他開始”怕輸”起來。 他承受了讚賞背後的期待,開始,害怕起,自己會辜負這份期待。 他說,第一天就是認真踢球,不怕輸。 第二天,他怕輸,家長團隊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讓他分心。 他的日記這樣寫著: 「我在比賽時,家長們都叫嚷著:「踢的好!」、「好厲害!」、「加油」這些話。 我覺得,這些話會讓我分心、有壓力、還有一大堆不好的影響。」 當然,這些話,可能是孩子輸球,把挫折投射到加油浪聲帶來的情緒影響。 他還說,家長們大聲幫新竹縣的球隊加油,害那個本來要進球的小朋友,回頭看是誰在加油,結果就沒踢進了。 對於這第一天備受稱譽,第二天卻輸球的孩子,他的心情是這樣的: 「當我們比賽結束,受到了那麼多鼓勵,卻輸了!真諷刺。」 當樹兒說出這些心聲,就開始觸碰到自己的內心,他大哭起來。 面對他的哭,我尋思著,要怎樣,使用這痛苦的力量? 於是,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 「讓眼淚出來,讓自己明白裡面是什麼。」 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 聽著他的哭泣,我聽到了,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這些美好的重要人性。 我想支持孩子,與這些人性相處,不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阻擋他,品嚐人生的機會。 現在,剩下的,是我們怎樣,能凝聚與把握,這難得的,珍貴的”失敗”經驗。 如果,展爸能啟動,嚴格地,觀看錄影,來教會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點,與偏差的習慣。 激勵孩子動,找到方法去練習,那麼,孩子就有機會,從這裡,透過練球的力量,來刺激,靈魂力量的滋長。 ♡♡ 面對孩子的內心澎湃,我不禁循思,如果我在場,是否也會隨俗地加入加油的聲浪,是否也會隨俗的太快給予孩子讚賞,太快給予孩子安慰? 是否明明心中知道,孩子們越往上打球,就會是越來硬的球賽。 然而,因為習慣使然,還是用甜甜的愛,來養出,軟軟的孩子? 幾年前,當部落格開始興盛以後,我很怕看到一種部落格。 在那部落格中,家長會在滿滿的版面上,貼上孩子的各種美美的照片,畫畫、活動記錄、....如同報紙的報導,孩子儼然在部落格中,成了小明星,小公主。 在這樣的報導中,家長用心聚焦在孩子的鮮豔的表現,因為這局部放大的效果,呈現在上面的孩子,有一種”不真實的虛假自我”樣貌,被宣傳出去了。 我也好怕看到那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選擇,全家的生活步調,以孩子的教育為主。 ♡♡ 在過敏的防治中,有個新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 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那些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 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 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 嚴格的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有什麼樣的習慣缺失,什麼樣的偏見...... 與鼓舞孩子,是一樣的重要。 ♡♡ 經過反思後。 我想像著,如果,在孩子比球賽時,我在場,也許,能成為這樣的家長。 聽到孩子贏了,凝聚力量,看著他:「好,這是第一場,感謝上天,你贏了。 接下來,還有第二場,專心的,調適好身體,安靜休息吧!」 然後,帶孩子避開,熱鬧的家長溫熱圈,去到一個,可以冷靜觀看其他球賽,找出對手的習慣與策略。 如果,我聽到,別的大人,對樹兒說,「你好棒。」我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 然後,我會這樣說鼓勵。 「你在...的那一球,我看到你傳球很精準,就是力道還要在增加。 來,你做做看,當時你怎麼踢的?」 於是,我會有機會,用真實看見,信任孩子能進步,陪伴他繼續練習的方式,來鼓舞孩子。(後記) ♡♡ 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活出靈魂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高興得太多,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你好棒。」這句話,有力量之處,在於,當孩子真正吃過苦,真正揮過汗,奮力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限度時,在這時候來說,是非常具有鼓舞力的。 若孩子,其實還沒有盡全力,還沒有自身感受到,因為發揮力量的鼓舞時,過於浮泛的說,反而閹割了孩子發揮力量的動機,或是,創造孩子反而害怕自己不夠棒的焦慮。 樹兒之所以,會因為「你好棒」而緊張,那是因為,鼓舞他的人,說了不真實的話。 孩子還沒有真實體驗到那種「我好棒」的經驗,卻得承接「我好棒」的期待。 ♡♡ 註解:樹兒不常哭,他這輩子所有的哭,都被我寫出來了。 後記:原來,對於說「讚」我是這麼認真,難怪,一直沒辦法,進入臉書的文化。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120528 我不曉得這是臉書的”讚”所帶來的感染或什麼,現在的家長,很輕易就會對孩子說:「你 好棒。」 我們的親職文化,從日式教育的爺爺輩走出來,在對應於”嚴格與責罵”為主的親職文化下,提倡鼓勵孩子,提倡讚賞孩子,成為親職教育的必須。 很奇妙地,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偶而或難得出現一句或兩句:「你好棒。」「好厲害。」對孩子真是充滿了鼓舞的威力,滿滿的empower能量,灌注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力道被增強了,動機被增加了,之前挫敗或沈悶的陰鬱瞬間一掃而空。 逐漸地,我們吸收了美式親職教養的”人本精神”,”尊重孩子”,”聆聽時,以孩子為中心”的各種親職理念與方法,逐漸成了每個父母與師長,即使無法實踐這精神,亦能朗朗上口的標語。 在親職轉型的初期,這美式的人本精神,剛好用來領導我們,從父權為主的軍訓精神離開,在那樣轉型的時代,真是一股清涼的微風,溫柔的春風,好好地,迎接著母性的溫柔能量,來到孩子們的心靈。 然而,在這幾年內,我逐漸觀察到這樣的教養哲學的陰影,也即將形成。 這陰影掌什麼樣? 我會說,如果,在你的家,孩子在你嚴肅說話時,無法集中精神對你有敬意。 在你行使父母的權力時孩子不會立即明白「爸媽大,我小」這樣的本質力場。 在孩子吃苦或受罪時,你太多心疼太快去阻擋.... 那麼,陰影就瀰漫這個家了。 我會給這陰影一個名字:”父母失去了自然的威權,孩子失去了靈魂的力量” ♡♡ 這個週末,樹兒的班級,到台中比了一場中區國小,樂樂足球賽。 在週六,他們踢了兩場球賽,贏了一場平了一場。 在週日,他們以失去平日水準的踢球方式,輸掉了兩場。 最後,拿了第四名的獎杯,沒有人責怪孩子,大家心中各自抱著小小的失落、困惑、扼腕....也沒有討論沒有說破,溫柔的安慰,繼續讚賞,就這樣,回了家。 因為去台北工作,沒有親臨現場的我,一回到家,就接收到三個層次的經驗。 首先是旦旦,她興奮地展示,這兩天,在陪同哥哥踢球賽的旅程中,所得到的各種獎品。 充氣的憤怒鳥,吃不完的養樂多...... 旦旦說:「我們吃得好好喔∼每個人都有一個便當,便當太多了,連我都可以單獨吃一個,裡面還有雞腿喔∼ 好多飲料,西瓜、養樂多.....」 旦旦的經驗充分描述了這場球賽,孩子們所享受到的物質充裕。 熱心而富足的家長,全力支持的校方,他們租了一部遊覽車,就這樣浩浩蕩蕩,陪孩子踢球賽。 家長們都穿了學校的校服,陽光色的光海,一整片,佔滿觀眾席。 加油、扇子、飲料、便當...... 這些孩子們,充分地,像是個愉快的旅遊一樣,享受著家長們滿滿的,溫暖的愛。 接下來是樹兒, 我一回到家,等不及旦旦展示完所有的好東西,他就跑來抱抱,「媽媽,輸了。」 神情有些落寞,問他好嗎? 他說:「還好。」 這「還好」的底下有東西,只是過於歡樂的氣氛,其實是碰觸不到,他內心的真實的。 展爸忙著煮飯,滑蛋蝦仁,絲瓜蝦仁...凌亂的廚房,熱呼呼的抽油煙機,我感覺到這兒子有失落,卻又沒有表現出來。 在吃飯期間,父子倆開始討論起球賽來。 原來,那個很在乎輸球,一直百思不解,充分投入思考能量的,是展爸,而不是樹兒。 這也許不是動機問題,而是,展爸跟隨著兒子踢過幾年的球賽,去年,他看到這個球隊的陰影....今年,他把每場球賽的錄下了,他思考戰略,思考孩子們的耐力、體力、應變力..... 這些思考能力的欠缺,讓樹兒對於輸球,有一種”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就連要討論,也只能說出表面的檢討。 接著,是洗碗期間。 孩子們幫忙收拾,做自己的事了。 展爸終於,能來到我的耳朵邊,避開兒子,說說說說,說說說說。 展爸說:「決賽的第二天,來最多家長的我們,卻是輸最多的。 贏最多的那一隊,只有教練,和1─2個家長跟著。」(我心裡想,這就像是「去遠足的球隊」vs「去打仗的球隊」) 展爸說:「你知道休息時,其他的孩子在閉幕養神,我們這群孩子追逐來追逐去,歡樂極了,一點都不像在比賽,比較像是來玩的。」 記得展爸去年形容,樹兒輸給全國第一名那一場球賽,他的註解是:「城市來的肉雞隊,遇上了鄉下的土雞隊。」 展爸扼腕之餘,思考很久,他說:「理書,我知道了,這些孩子,在第一天的初賽,迎了球之後,得到太多的『你好棒。』 這太早的你好棒,讓孩子感覺比賽已經結束了,讓孩子失去了準備第二天球賽的決心。」 我問:「真的嗎?」 他說:「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怎樣,但至少,我們家這隻,從比賽後到晚上,跟在他旁邊的我,至少聽到15聲以上的『你好棒』」 展爸急著出門,烙下這句話,就出門了。 展爸不在家,孩子們跟我,就會有特殊的氛圍,這是Heart to Heeart 的時間。 還在洗碗的我,叫樹兒來,問他:「這兩天,是不是聽到很多次『你好棒』?」 樹兒回答:「對呀。」 我問:「那麼,當別人跟你說你好棒時,你心裡怎麼想的?」 他說:「我覺得『我沒有那麼棒阿,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笑一下。』」 然後,他就碰觸到自己心碎之處(註解)了,開始眼眶濕了。 在我們的對話中,得知,當大人說你好棒時,這孩子的心路歷程是這樣。 其實我沒有那麼棒。 都還沒踢決賽呢! 我們今天會贏,是因為對手沒有那麼強。 我好棒? 那我明天還要更棒才行,好有壓力喔! 於是,他開始緊張起來了。 在展爸眼中,第二天,追逐玩樂,毫無決賽意志的樹兒,其實是充滿了焦慮,緊張,他開始”怕輸”起來。 他承受了讚賞背後的期待,開始,害怕起,自己會辜負這份期待。 他說,第一天就是認真踢球,不怕輸。 第二天,他怕輸,家長團隊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讓他分心。 他的日記這樣寫著: 「我在比賽時,家長們都叫嚷著:「踢的好!」、「好厲害!」、「加油」這些話。 我覺得,這些話會讓我分心、有壓力、還有一大堆不好的影響。」 當然,這些話,可能是孩子輸球,把挫折投射到加油浪聲帶來的情緒影響。 他還說,家長們大聲幫新竹縣的球隊加油,害那個本來要進球的小朋友,回頭看是誰在加油,結果就沒踢進了。 對於這第一天備受稱譽,第二天卻輸球的孩子,他的心情是這樣的: 「當我們比賽結束,受到了那麼多鼓勵,卻輸了!真諷刺。」 當樹兒說出這些心聲,就開始觸碰到自己的內心,他大哭起來。 面對他的哭,我尋思著,要怎樣,使用這痛苦的力量? 於是,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 「讓眼淚出來,讓自己明白裡面是什麼。」 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 聽著他的哭泣,我聽到了,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這些美好的重要人性。 我想支持孩子,與這些人性相處,不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阻擋他,品嚐人生的機會。 現在,剩下的,是我們怎樣,能凝聚與把握,這難得的,珍貴的”失敗”經驗。 如果,展爸能啟動,嚴格地,觀看錄影,來教會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點,與偏差的習慣。 激勵孩子動,找到方法去練習,那麼,孩子就有機會,從這裡,透過練球的力量,來刺激,靈魂力量的滋長。 ♡♡ 面對孩子的內心澎湃,我不禁循思,如果我在場,是否也會隨俗地加入加油的聲浪,是否也會隨俗的太快給予孩子讚賞,太快給予孩子安慰? 是否明明心中知道,孩子們越往上打球,就會是越來硬的球賽。 然而,因為習慣使然,還是用甜甜的愛,來養出,軟軟的孩子? 幾年前,當部落格開始興盛以後,我很怕看到一種部落格。 在那部落格中,家長會在滿滿的版面上,貼上孩子的各種美美的照片,畫畫、活動記錄、....如同報紙的報導,孩子儼然在部落格中,成了小明星,小公主。 在這樣的報導中,家長用心聚焦在孩子的鮮豔的表現,因為這局部放大的效果,呈現在上面的孩子,有一種”不真實的虛假自我”樣貌,被宣傳出去了。 我也好怕看到那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選擇,全家的生活步調,以孩子的教育為主。 ♡♡ 在過敏的防治中,有個新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 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那些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 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 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 嚴格的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有什麼樣的習慣缺失,什麼樣的偏見...... 與鼓舞孩子,是一樣的重要。 ♡♡ 經過反思後。 我想像著,如果,在孩子比球賽時,我在場,也許,能成為這樣的家長。 聽到孩子贏了,凝聚力量,看著他:「好,這是第一場,感謝上天,你贏了。 接下來,還有第二場,專心的,調適好身體,安靜休息吧!」 然後,帶孩子避開,熱鬧的家長溫熱圈,去到一個,可以冷靜觀看其他球賽,找出對手的習慣與策略。 如果,我聽到,別的大人,對樹兒說,「你好棒。」我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 然後,我會這樣說鼓勵。 「你在...的那一球,我看到你傳球很精準,就是力道還要在增加。 來,你做做看,當時你怎麼踢的?」 於是,我會有機會,用真實看見,信任孩子能進步,陪伴他繼續練習的方式,來鼓舞孩子。(後記) ♡♡ 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活出靈魂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高興得太多,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你好棒。」這句話,有力量之處,在於,當孩子真正吃過苦,真正揮過汗,奮力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限度時,在這時候來說,是非常具有鼓舞力的。 若孩子,其實還沒有盡全力,還沒有自身感受到,因為發揮力量的鼓舞時,過於浮泛的說,反而閹割了孩子發揮力量的動機,或是,創造孩子反而害怕自己不夠棒的焦慮。 樹兒之所以,會因為「你好棒」而緊張,那是因為,鼓舞他的人,說了不真實的話。 孩子還沒有真實體驗到那種「我好棒」的經驗,卻得承接「我好棒」的期待。 ♡♡ 註解:樹兒不常哭,他這輩子所有的哭,都被我寫出來了。 後記:原來,對於說「讚」我是這麼認真,難怪,一直沒辦法,進入臉書的文化。

混搭趴趴走的一天

2012年11月05日
公開
13

宜蘭有一個外地人很難理解的玄妙 每一個鄉鎮都有一個知名的米粉羹 而且每個鄉鎮的人最愛的就是自己鄉鎮的米粉羹 傳說中的記憶味道............ 所以爸比對羅東的米粉羹讚譽有加 媽咪就是吃到冬山的米粉羹才心滿意足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只吃過這兩地的米粉羹 這實在太不符合我們隨和的個性 爸比休假第一天 決定早餐殺去--宜蘭市的阿茂米粉羹 這米粉竟然比較粗...又比較軟 ㄚㄚ 阿~~不習慣.......... 幸好,臭豆腐還是水準之上 只是..........不是酸菜,是泡菜..... 行車到山林中雙連埤附近走走 山裡很靜...路迂迂迴迴著 彷彿山裡的桃花源 忘了拍照,只好借用一下網路的照片 (圖片取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797.html) 舒服的在山裡吸幾口大氣 趕回家接小瑞瑞放學 接著又趕赴鼻頭阿珠海鮮之約 前同事熱情寒暄 可愛的瑞瑞喜歡看著漁港裡的魚兒 這個習慣跟他老爸愈來愈像 飽餐一頓,探險去 從貢寮附近彎進山裡,由九份下山 尋著這一季的古道芒草.............. 搖曳的秋日氣息 曲婉垂屈的姿態 配上颯颯涼風.................... 美..........極了........... 那蒼茫寬闊..整個有在紐國的感受 回家繼續陪週考周的女兒懸樑刺骨 努力一番.............. 意外也發現瑞瑞春天才買的鞋,而且是買兩雙輪著穿 已經殘破成這般 直接可進垃圾桶嚕.............

多一次的返台--小阿姨

2012年11月03日
公開
19

阿祖的狀況之前令人擔心 小阿姨特地又飛了一趟回來看阿祖 也跟家人多了一次的相處機會 回台就先打包物資寄回澳洲 小瑞兒也跟著推貨 小阿姨愛的客家魷魚羹辣椒 配上88的綠茶拿鐵 全家跟小阿姨到河堤騎車 瑞瑞難得的馬路騎行,由爸比一路護送 到達河堤後,等候去動物園租腳踏車的小阿姨 隨手亂拍一通,瑞瑞每張照片都很滑稽 很可愛的小阿姨也是個小小路癡 明明爸比跟她怎麼騎,她還是搞錯方向,最後只好抬車......... 一路騎到公館再折返 折返時,公館有個大坡 媽咪都交代瑞瑞遇到大坡要用牽的 瑞瑞也的確用牽的 可是...........卻摔個四腳朝天 坐在草叢裡 一問才知道.... 他牽著腳踏車,腳踏車遇到超大下坡滑很快 他不會牽著腳踏車煞車,只好追腳踏車 腳踏車愈滾愈快,他也愈跑愈快 最後就跌成一團............... ORZ........... 這跟當年比比第一次到河堤騎車 遇到一個小下坡 就這麼直直的撞上去,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事後的答案是--她不會煞車 在孩子學習運動材能的過程 跌倒.受傷都是在所難免 父母都要有些勇氣和忍耐 繼續的鼓舞他們往前 捲起褲管,避免傷口和衣物摩擦 拍拍身上,我們繼續騎回家 完成這一趟風和日麗的旅行 小阿姨回國的時間剛好遇著外婆生日 全家趨車到台中幫外婆慶生 選定在緯雯阿姨推薦的裕元酒店港式飲茶 菜色做得沒話說 豐富.真材實料 餐後,就在酒店旁的小公園玩 好有趣的遊樂器材 許多攀爬架,可以鑽過來鑽過去 下方鋪有細沙,安全性十足......... 健身器材也不少 最好玩的是這個一節一節會晃動的傢伙 一開始,我們把它當蹺蹺板玩 後來看到少女示範,才知道是雙人版的平衡木 看誰先走到對岸,而且把對方搖下來 ◎比比VS小阿姨 ◎比比VS瑞瑞 ◎琦琦VS小阿姨 老當益壯的外婆也上場PK 我們家最可愛的一位! 跟親愛的家人在一起,吃什麼都愉快,玩什麼都開心 親愛的阿母,生日快樂 永遠這麼活力滿滿..........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張小燕

2012年10月30日
公開
8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張小燕 人在幸福的時候,幾乎都不會覺得自己幸福。 台灣這幾十年,除了幾個天災,沒有戰亂、沒有太大政局不穩,比起很多國家都好。外國朋友來,都很喜歡台灣,覺得台灣好好玩,很方便又安全。 所有的好集中在這裡,所以才有台灣奇蹟,但我們卻不太惜福。我們看自己都是問題,這樣怎麼會覺得幸福、快樂? 我常常想,我做節目,如果天天有人講「妳怎麼這樣做?」我不認為我做得下去。 我訪問過張曼娟,她說,「我常常在最幸福的時候,覺得最恐慌,因為我怕幸福一下子就不見了。」 這句話我印象深刻。我想最可怕的是,你最幸福的時候,恐怕還不知道此時此刻可能是最幸福,還拚命抱怨。 【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 很多人以為我得獎很幸福,但我從小就有個感覺,節目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了。所以,我特別珍惜存在的每個時刻。 每一天,我只要進了我家車庫,走上樓,狗狗一舔我,打開電視,就很幸福了。我看到好電影,也覺得很幸福。 這是我能幹這一行的優點,我很能感受每個人精心創作所要傳達的感受。 像現在聽的Adele(此時放的音樂是艾黛兒的《Don’t You Remember》),我買她的DVD回來,把家裡的燈關掉,就好像在現場一樣,很能洗滌煩亂的心。我很喜歡這些小小的感動、大大的感動。 我一直覺得,能夠在心中有感動,是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感動,就沒有幸福。現在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感覺、感動、感觸,去touch,才會有幸福感。 我們不該不知福,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人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為什麼不能在有的時候,就很珍惜? 當我先生告訴我他得癌症的時候,我記得我看著窗外,腦子裡想到我的好日子沒有了。因為要開始治療,就算醫好,也會害怕復發,永遠處在恐慌中。 【最受傷的是對我好的人】 我和我先生感情很好,他住院的時候,我四個月沒有走出台大,都住在醫院裡面。 他走了以後,我記得我走出醫院,朋友送我上車,我說,「我要幹嘛?我回家幹嘛?」大家都哭了,我沒有掉眼淚,我哭不出來。 當時我媽非常不放心,所有的人都怕我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我想,我如果不好好過日子,最受傷的是對我最好的人。我那時多想著別人,很快就回公司、做唱片,接了「小燕有約」的節目。 只有在電視上出現,大家才會覺得我沒有問題了。 我讓自己的生活回到軌道上,所以得到最大救贖的是我自己,因為很多人在痛苦中走不出來,很難打開那個結。 現在覺得,想吃什麼就去吃什麼,想買雙小鞋就買雙小鞋,這都是小小的滿足和幸福。 前幾天,我和朋友就在app上,相約去永康街一日遊。下午吃東西,買些小飾品,坐在咖啡館吃提拉米蘇,在街上看人,就覺得很幸福。 【我擔不擔心錢?每個人擔心錢的標準不一樣。】 你說我不擔心錢嗎?唱片公司還在賠錢。你覺得郭台銘不擔心錢嗎?他擔心的可能是以億計算的。這樣看,他缺的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每個人需要錢的壓力和份量,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找能讓你幸福的事情。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會有成果。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贏在終點 - 彭懷恩

2012年10月04日
公開
16

贏在終點 - 彭懷恩 我被優秀的哥哥妹妹夾殺得很慘,初中沒考上,去讀私立的大華中學。我初中階段差點被學校打死,幾乎每天被打,因此我最恨體罰。當時學校分仁義禮智四班,我是智班,初三全校模擬考,三百多人我考三百多名,學校不讓我畢業,要我留級或給肄業證書,我就拿肄業證書去考,僥倖上了北投的復興高中。我在復興高中讀了二年,因為功課實在太差了,班導師要我不要唸,叫我轉學。我就轉考到南二中,可是去上課時發現自己好像到了外國了,因為我不會台語,老師上課講台語,我就不唸了,決定回台北。當時爸爸告訴我:『沒關係,不過你初中也沒畢業,高中也沒畢業,不是等於只有小學畢業。這樣子好了,如果你明年沒考上大學,就去找一所高中,把高中唸完。』我答應了。 結果第二年我考上中原理工學院工業管理系,唸了一個多月就辦休學回來,說要考台大。父親以為我瘋了,有點不高興,他是心理學家,他說從小給我做心理測驗,知道我的程度,我能考上中原理工,他已經感到莫大安慰了。他說:『你的智商才一百零幾,哥哥妹妹都是一百三十,你已經盡力了。』當時我脫口說:『我跪著唸也可以唸進台大。』 反正賭氣嘛!我每天唸十六小時,幾乎足不出戶,就是拚了,心情不好就讀〈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自我激勵一番。第二年考上台大別人認為是奇蹟,我倒不認為,我初中開始文科就很強,所以會一直補考是因為數學不好,英文是從來不念。高二休學在家苦讀時,我連音標都不會。媽媽塞給我五千元,我就去聖約翰補習班從音標班補起,補了一整年。 大學聯招我英文考六十六分還不錯,考上中原理工時英文還是個位數,我知道只要拉英文就可進台大,因為我文科很強,國文除了作文外全對,歷史、地理、三民主義全部九十幾。數學我用背的,完全靠記憶,當年進台大法律系是第七名,放榜那天老爸簡直是高興死了,他三步併二步從學校回到宿舍,開口就說『學校的同事跟我恭喜』。我想他心裡一定覺得看走眼了。 到了大學我就不一樣了,我是台灣大學法學院四年總平均第一名畢業,前一屆的第一名是陳水扁。第一名畢業可以拿日本勸業銀行獎學金,台大六大學院各給一個,一萬元現金,相當於台大四年的學費。 我們的教育強調不要輸在起跑點,其實應該是不要輸在終點才對。要把決戰點放在馬拉松賽最後的衝刺。吳京講得對,小時候要拿來玩,大的時候不能玩。我們剛好反過來。前面唸書是為父母唸,後面唸出興趣會自己唸。 我在初高中時很愛課外書,別人都唸教科書而我高一、高二就開始唸《哲學的趣味》,那時流行存在主義,就唸尼采、叔本華,上課時我手上拿著就是《父與子》、《約翰克里斯朵夫》等等,對於學校功課反正有興趣的一定考很好,沒興趣的就是不唸。 父親不太管,隨便我們閱讀。別人家徒四壁,我家四壁都是書,父親以書為隔牆。我愛讀書與環境有關。 ─ 本文摘自 彭懷恩.彭書翰新書《贏在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