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瑞比寶貝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大溪盃

2013年10月27日
公開
12

大溪盃 瑞瑞 我今天去比圍棋比賽,那個比賽在大溪,所以叫作「大溪鎮長盃」,雖然我輸了四場,赢了一場,但我學到了許多東西。 我們七點就出門了,姐姐還在家,因為她要跟同學去圖書館念書,到下午五點才會回家,這也是第一次姐姐沒有跟我一起去比賽。我第一盤跟46號下,我輸了,因為有一個地方下錯了,才害這盤輸了,第二盤赢了,是因為對手下錯了,輸赢常在這種「失誤」之中! 比賽的地方就在大溪老街,所以媽媽一直在老街逛來逛去,買了許多好吃的食物,例如百年油飯、呂媽媽豆花、里長嬷碗粿…..,中午為了不要吃太飽。影響下棋的思緒,所以就吃了些油飯和橘子,我覺得大溪的東西好吃又不貴! 「大溪鎮長盃」的比賽場地是在大溪國小的羽球館,空地很大不會擁擠,很舒服,比賽時又有人員管制進場,也不會受干擾,我喜歡這個比賽! ******************美食後記********** 我們的早餐--達摩麵店 乾麵和塘心蛋值得推薦 百年油飯---大推 超美味,顆顆分明的香氣 我們回家前,又去外帶了一桶 (而且外帶桶裝,不用排隊) 里長嬷碗粿 因為買錯,買成素食版,整個不知如何評鑑起.... 呂媽媽豆花---大推 媽咪是一個不吃豆花的人士 但這家豆花滑順又無豆味 深得我心......... (不過,另一個同學媽媽表示她就不喜歡沒豆味的豆花....) 看我們吃這麼多,腦海裡一定要有畫面 圍棋比賽可是冗長的一整天喔........ (而且真心推薦,來這種老街一定要早,中午過後都是人.人.人...) ********************************************************************** 【百年油飯】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民權路17號 電話:03-3881681 休日:星期三 【呂媽媽豆花】 店址: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35號 營業時間:10:00~售完為止 【桃園大溪.里長嬤的碗粿】 聯絡電話:03-3882258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79號 營業時間:平日09:00~18:00,假日07:30~19:00 **************下回預備吃的*********************** 【老阿伯現滷豆干】 聯絡電話:03-3883422,0928546510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中正路37號 【江記古早味麥芽花生糖】 聯絡電話:0912-2877888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中央路86號 營業時間:假日才有開店

張曼娟 讀論語帶小孩:循循善誘,父母的天命

2013年10月19日
公開
17

張曼娟 讀論語帶小孩:循循善誘,父母的天命 作者:張曼娟 我在一家餐廳的候座區排隊,旁邊有三個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正在聊天。他們長得都很漂亮,衣裳、鞋襪和背包顯然經過精心打理,若不是時尚名牌,肯定也是設計師款式,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立刻上場走秀或登上童裝目錄。孩子們聊天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第一個男孩子說:「我們家裡我最大,我想看什麼電視,全家人都要陪我看。」 第二個女孩子說:「看電視根本沒什麼。我媽媽說我才是我們家的大王,我想要什麼他們都要買給我,不然我就哭,他們最怕我哭了。」 第三個女孩抿著嘴笑,輕聲說:「那有什麼了不起。」她圓亮亮的眼珠轉向兩個同伴:「你們敢打你爸嗎?」 第一個男孩說:「小時候會打啊。」 第二個小女孩附和的點頭。 第三個女孩露出勝利的微笑:「我是說,現在。我敢打我爸耳光喔。」 小女孩的表情和語氣使我不寒而慄,雖然只是個孩子,她已經掌握了自己的權力,她在父母身上試驗並開展她的權力範圍。她當然明瞭自己的權力是父母愛的給予,她選擇回報的卻是耳光──用暴力與屈辱加諸於愛她的人。 我想起媽媽說過的諺語:「兩歲打娘,娘會笑;二十打娘,娘上吊。」打打鬧鬧,是朋友間的樂趣,卻是親子關係中的悲劇。 今日的父母親,昨日仍是孩子時,與父母的關係往往都是緊繃的。那時的父母親可不懂什麼兒童心理學,他們服膺的父母學,是「嚴加管教」,或是「棒下出孝子」。昨日孩子在體罰或壓抑下成長,不禁在心中勾勒未來的藍圖:「絕不打罵小孩」、「要當他們的朋友」…… 昨日孩子成為今日父母之後,用最尊重孩子的方式把孩子帶大,內心卻有著巨大的失落、焦慮與感傷:「我這麼尊重他,他為什麼不尊重我?」 【論語劄記】09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憲問篇•第十四〉 孔子說:「愛護一個人,怎能不訓練他,讓他常常勞動呢?真心為一個人好,怎麼能不規勸教導他呢?」 父母親心心念念要給孩子最大的尊重,於此同時,是否思考過,自己尊重了「父母」的身分與天職嗎? 是的,父母乃是一種身分,更是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承擔著教養子女的任務。有些父母帶著童年的創傷,為了怕傷害孩子的感覺,小心翼翼,動輒得咎,最後成了不敢拂逆兒女的「孝子」、「孝女」。等到孩子的心性被養得驕縱、傲慢,成了家中的霸王,父母親感到大勢已去,急著揭竿起義,想要收復失土,為時已晚。父母親的失策,不在於後來的管教失當,而在於應當管教時錯失良機。 愛一個孩子,不僅是尊重而已,更應該教導他,讓他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給他規範和約束,讓他知道,這世界並不是因他而存在的。 許多孩子在密不透風的保護下成長,功課由家教幫著做;書包由菲傭幫著背;鞋帶由父母幫著繫,他們從不需要為「活著」付出一點勞動力。除非父母親可以確保孩子一生都有人服侍,否則,等到他必須為自己勞動的時候,不僅手足無措,還會有更大的懷疑與挫折。 曾經,小學堂的夏令營裡,有個被寵壞的小霸王,已經小學五年級了,卻總要老師蹲下來為他繫鞋帶,他說在家裡都是阿公、阿媽和爸爸、媽媽幫他繫的,他說他不會繫鞋帶。「你真的連鞋帶都不會繫啊?」我問他。 那孩子笑笑地看著我,眼中閃動著優越的光:「對啊。所以,妳要幫我繫鞋帶。」 「這樣啊,」我俯下身,停頓三秒鐘,把自己的鞋帶解開,對他說:「那我來教你吧。不然,你都快要念完小學了,連鞋帶都不會繫,會被人家取笑的。」 孩子完全沒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他只好跟著我一次又一次的學會繫鞋帶。當他完成了繫鞋帶的功課,我拍拍他的手背鼓勵他:「看!你做得很好。以後,不但不用人家幫忙,還可以幫阿公、阿媽繫鞋帶喔。」 我衷心希望,他學到的不僅是繫鞋帶的功課而已。 【論語劄記】10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子罕篇•第九〉 顏淵讚歎地說:「仰起頭來看,比想像更崇高;深入去挖掘,比想像更堅毅。眼看著在面前,忽然發覺又到了身後。老師就是這樣緩慢而持續的引領著我們,用他的知識與經驗開闊我的眼界, 又用規範與約束使我成為謙恭有禮的人,就算我想停下腳步,卻不由自主往前走……」 顏淵讚歎的是孔子的「為師之道」,而這不也是「父母之道」嗎? 父母親應該樹立起既高且深的形象,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不管父母的社經地位如何,孩子都會依戀的愛著父母親,因為,除了父母之外,他們別無所有,這也正是父母在孩子心中建立形象的好時機。父母親要仔細的觀察孩子心性,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讓孩子知道,我一直在注意你,你的言行舉止代表了家教,也代表著父母親。 孩子的腦部發育並未完全,容易衝動,往往會有所謂的「人來瘋」,瘋狂的奔跑,尖銳的喊叫,陷入一種迷失的狂熱中。我記得自己的童年,偶爾也會發生失控場面,這種時候,最渴望的,是一個能使我停止下來的大人。當父親或母親攫住心跳加速,胸腔快要爆炸的我,雙手捧住我的臉 ,注視著我的眼睛,堅定地對我說:「乖,妳現在太激動了,要冷靜一下。來!我們休息一下。 」當他們牽著我的手,把我帶到一邊去「冷靜」的時候,我一邊喘息,一邊升起一種解脫的鬆弛和安心。 父母的手,推動著孩子向前,也終止孩子停不下來的躁動。 【論語劄記】11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說:「名分若不正當,說出來的話就沒有分量;說話沒分量,想要做的事當然無法成就;事情做不成,便無法建立禮樂;禮樂無法建立,刑罰就不能有效實施;刑罰無法實施,那麼,百姓便會覺得茫然失措,無所歸依了。」 當我聽見父母親宣稱:「我不想當孩子的父母,我想當孩子的朋友。」這樣的話,總是十分憂心。父母不想當父母,那麼,該由誰來擔負父母親的神聖使命呢?父母親是兒女靈魂的雕塑師;是最偉大的藝術家;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全心全意仰望與愛慕的第一個對象,假若父母不想當父母,首先辜負的就是孩子啊。怎麼竟還以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呢?或者竟以為這是最新穎時尚 的想法? 孩子的一生會遇見很多朋友,鄰居、同學、網友、同事……甚至是常常在捷運上巧遇的人,都可能成為他的朋友,他們從不缺少朋友。而父母親,只能有一個,無比珍貴,絕無僅有。 當我鍾愛的姪兒幼年時,我常喜歡跟他說:「嘿!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剛開始他很開心,漸漸地,沒那麼熱絡了,直到他念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突然這樣回應:「我們不只是朋友而已, 我們是血緣之親,妳是我姑姑。」他的表情很認真,近乎嚴肅。我立即收斂了笑嘻嘻的臉孔,慎重點頭:「你說得很對。」 孩子其實可以清楚分辨,朋友與親人的不同,朋友與父母親更加不同。我們怎麼甘願用「父母」這麼稀罕珍貴的身分,去換取那麼普遍廣泛的「朋友」稱謂呢?這不是有點降格以求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父母親是一種天命。先把父母的天職做好,讓孩子愛你,敬你,長大後的孩子會明白,父母的意義與價值,遠遠超越朋友。孩子對父母的愛,也將欲罷而不能了。

我長大了

2013年10月02日
公開
14

我長大了 瑞瑞 還記得以前我還是個矮冬瓜,現在的我,運動服已經快要穿不下了,這可以證明我已經長大了! 升上小三的我,食量開始變大,一餐可以吃兩到三碗飯,褲頭變緊了,脂肪也增加,弄得媽媽必須一直幫我添購新裝!喜歡的玩具也開始有了變化,很多小時候的玩具已經引不起我的注意,我現在喜歡的是棒球發球組,因為我發現打棒球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運動,還可以增強體力,還可以思考怎樣把球打得又高又遠。 我的知識也愈來愈多,思考的問題也愈來愈難,小三開始加入新的科目---自然和社會,我學到根莖葉、花果實,這些植物的構造,還有植物的本能、形狀,我開始會觀察自然現象!社會老師現在教到家人的名稱,我開始了解到如何稱呼親戚、如何打招呼! 我最喜歡的數學,也開始研究新的解題方式,有時我遇到難的題目時,我的頭腦會轉來轉去,不斷的思考,跟小時候看數學題目的感覺都不一樣!在這兩年棋力升上五段後,開始跟許多大哥哥大姊姊一起上職業棋士的課程,見識到許多高深的棋譜、困難的題目,我發現我不再是當年那個下著九乘九棋盤的小弟弟,我長大了,我的能力也變好變強了! 我長大了,我想成為一個更有知識的人,因為我喜歡思考,所以更要不斷的練習,讓自己愈來愈好!

讓他自己做吧/荳芽•蝴蝶•Carol的美麗花園

2013年09月22日
公開
7

荳芽•蝴蝶•Carol的美麗花園 荳芽•蝴蝶媽媽在臉書上的發言 言簡意賅 ******************************************************** 前幾天到餐廳吃飯,我們鄰桌坐了一位媽媽帶著外傭和她大約二歲的兒子。外傭和小男孩坐在一起,忙著以小剪刀剪碎食物、餵孩子吃,小男孩吃一口,坐在他們對面的媽媽便要外傭幫小孩擦一次嘴巴,小孩不依,抗拒著哇哇叫,媽媽也不准孩子自己動手去拿餐具,孩子生氣的摔湯匙,媽媽氣急敗壞,外傭手忙腳亂,孩子最後大哭一場。 真是一場災難哪! 荳芽蝴蝶四個月開始吃副食品,吃的是我自己熬的打碎的大骨粥、水果泥和果汁之類的,一歲以後,她們和大人吃差不多的食物,並且是自己拿著湯匙吃。當然,那時也時常搞得餐桌髒兮兮的。但,一歲的孩子吃東西不就是這樣嗎?這不過是他們學習的一個過程而已。 開學了,學校需要許多學用品,蝴蝶自己把她需要的東西列了一張清單,我陪她到學校附近的小書店,我看我的書,蝴蝶自己一樣樣的去找,找不到的,去問老版娘阿姨,我不插手。結帳時,阿姨跟我說:「妳的小孩真能幹,可以自己來。很多孩子是媽媽張羅著買東西的,小孩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該買什麼。」 我笑笑。「那是她學校要用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她要用什麼,她應該比我清楚才對。」 我聽說現在大學裡有志工媽媽,大學生不就是個大人了嗎?為什麼學校還要有志工媽媽?是要陪著大學生找教室?還是餵他們吃飯?或者牽著他們的手過馬路嗎? 從二歲到小四到大學,每一個階段,孩子都有他們應該學習的事,從自己吃飯到自己處理學校的用品,再到決定自己的學習科目和態度,自主獨立的能力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堆疊起來。一兩歲時,媽媽不讓孩子學著自己動手學做他該做的事,上了小學,他也就習慣事事找媽媽,到了大學,他已是個不以為自己怪的「媽寶怪獸」了。 養孩子,爸爸媽媽都要親自動手,不能只發號施令外傭做;教孩子,也得讓孩子親自動手做,聽了八百次總不及自己做一次來得踏實有用。 如果孩子說:「我自己會啦!」別怕他搞砸了,放手讓他去做吧!

中秋節

2013年09月19日
公開
6

趕在一大早出發,避開到宜蘭出遊的旅客 同時也能空著肚子吃兩餐家鄉美食 冬山火車站前的米粉羹,7點30分等開門 沒想到老闆竟然不賣從小吃到大的臭豆腐了 理由是---太香了!所以不賣了 當人不需要為麥克麥克努力時,的確就能隨心所欲 轉往冬山另一家小可愛米粉羹 還是有最愛的米粉羹加臭豆腐絕妙組合 繞到市場買阿柑粿,我們最愛的是什麼都不加 軟QQ2的粿 這個我們從小就認識的阿姨,因為做粿的好功夫 成了旅遊書上介紹的美食名人 到阿祖家看阿祖 才知道已經待好幾年的菲傭竟然跑了 某一天,就拿著行李整個人不見了 礙於規定,六個月後才能再申請 所以這段時間,白天家裡沒人,阿祖只好上日托的養護中心 學書法.畫畫....阿祖說--好像上幼稚園,還有點心吃 這麼老才上學,也很有趣 幸好,阿祖一直這麼樂觀和有彈性 不然,突然消失的菲傭的確是會造成一點困擾 讓我們都很放心,群居生活也可以帶給健談的阿祖不同的生活樂趣 午餐,進攻布丁麵..... 加肉燥.豆腐皮.粉醬的好滋味 採購好烤肉食材 回家跟剛從花蓮做志工回家的阿公阿嬤會合 來個中秋烤肉人團圓 家裡四樓陽台,不怕風不怕雨 愜意開烤............ 媽咪陪阿公ko掉一手啤酒 夜晚,小孩有人顧 爸比媽咪溜達出去吃冰 哈哈哈...吃得還是小時候就喜歡的羅東夜市裡的市場口紅豆冰 從一碗10元吃到變40元 爸比常說--媽咪是一個活在童年味道的人... 沒錯....我就是.................. 也謝謝爸比總是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