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

2013年09月12日
公開
8

這幾天正在看這本書--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 沒想到臉書上就有書摘 分享之~~~ ***************************************************** 書名: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培養正向好孩子的日常教養替代句全書 Hearing Is Believing: How Words Can Make or Break Our Kids 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undercheng/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97758&utm_source=jundercheng&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309 這樣說很管用:有效親子溝通法 (上) ※關鍵教養問題──有限的選擇、沒有偏見的言論、客觀說法、用「我」代替「你」、問問題、極簡表達法、幽默 如果用充滿憤怒、失望、批評、嘲弄、或負面的用字遣詞和孩子講話,甚至用「這是給你一個教訓」的口吻說話,那你是在火上加油,而不是在幫孩子做建設性的反省思考! 「邏輯結果」是教導孩子時的主要工具,不過「非對抗性詞句」也一樣重要。不論你是父母、教師、保姆或是常與孩子互動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以下的七種方法來鼓勵孩子反省自己的問題行為、招致的後果、如何避免犯同樣錯誤及找出更好的替代行為。 有限的選擇 孩子們應該擁有相當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而且越早開始越好。如果失去這種重要的機會,長大後如何成為好的決策者呢? 每次你給孩子一個做決定的機會,等於是在告訴他:你對他有信心,相信他有能力靠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提供「有限的選擇」更是特別有效的訓練法!給孩子二到三個選項,藉著給予孩子一部分他們追求的權力,就能避免更多的權力衝突。以下提供能鼓勵孩子們自我管理的三種有限選擇句型: ●如果�那麼:「各位同學,如果你們能在這堂課結束後就完成早上的作業,那麼我們就不必縮短下課的休息時間。」 ●當�那麼:「當你梳好頭髮、穿上鞋子和夾克後,那麼大家就可以依計畫去看電影了。」 ●這個或那個:「寶貝,吃早餐了,你想吃什麼? 想吃麥片還是奶奶最拿手的法式土司?」 在此有兩點要特別注意:第一,不要讓有限的選擇變成賄賂或威脅,否則只會讓你提供的選項變成「外在的驅動力」,而不是「內在的驅動力」,唯有內在驅動力才能激勵孩子們為對的理由做對的事,稍後的章節會再探討這個議題。第二,確定你會願意接納孩子們的最後決定,否則整個鼓勵做決定的過程,會變成他們絞盡腦汁猜測你要什麼,而不是肯定自己的想法。 沒有偏見的言論 當孩子不符合期望時,我們用來表達自己想法的主觀話語,會激起孩子一連串的負面情緒反應。為了拯救自己受傷的自尊,孩子們有時會以言語回嗆,也或許會衝回房間、摔上房門,不過可能只有青春期才會有這種行為;其他時候他們可能會生悶氣然後覺得自己很爛,但他們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反省自己的行為,然後想辦法修正。 當我們說出「沒有偏見的言論」時,就不會讓孩子們感覺受到攻擊,而且可以避免引起典型的負面反應,還可以刺激孩子們做出其他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孩子們也許會想辦法不去做錯誤的行為、找出做正確選擇的理由;又或者孩子們其實已經有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此時我們沒有偏見的言論就可以幫助他們檢視不良行為帶來的後果,簡言之,沒偏見的言論能幫助孩子認識、減少或替換不良的行為模式,以下是相關範例: ●如果看到有個青少年公然亂丟垃圾,可以對他說:「不好意思,年輕人,我看到你掉了一個空杯子,那邊再過去一點有個垃圾筒哦。」和這種說法比較:「你知道在本州亂丟垃圾的罰金是兩百元嗎? 像你這樣在人行道上亂丟垃圾真的很粗魯又沒公德心!」 ●如果小孩上學前還沒餵狗,你可以說:「我注意到『花生』還沒吃東西哦,而且你的校車再十分鐘就要來了。」這句話不帶任何指責意味,只是提醒小孩注意自己拖拖拉拉的習性,然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與這種說法比較:「我實在很討厭要一再提醒你每天早上餵狗的這件事,你真的很懶惰又健忘,要不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那隻狗早就瘦成皮包骨,趕快去餵牠,不然我就把狗拖去動物收容所,讓他們另外找一個可以好好照顧這隻狗的小男生。」 這種話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焦慮和羞愧,我幾乎已經聽見孩子甩門的聲音了。 ●如果你的兩個孫子正在一起畫畫,年長的孫女總是和妹妹吵架,你可以說:「看來瑞秋不喜歡人家從她手中搶走蠟筆。」與這種說法比較:「梅根,不要再這麼霸道! 妳要是再搶走瑞秋手上的蠟筆,我就把妳載回妳爸媽家。」 客觀說法 提供孩子們「客觀說法」是另一種不帶批評又鼓勵邏輯思考的技巧,有時孩子只是需要多一些額外的訊息,讓他們可以自我反省、更正自己的行為。用和藹與公正的方式提供客觀資訊,就是在幫孩子獲得所需的能力,讓他們得以發自內心分析自己做的各種選擇;這也是一種非批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啟動思考引擎,讓他們想起之前遺忘的規則,下面列出幾個例子: ●腳是屬於地板的,不屬於桌子。 ●在我們班上,講話前要先舉手。 ●沒有帶頭盔就去溜冰很不安全。 這種方法也能有效地再次強調規則、強化家庭認同,例如: ●我們家奉行誠實不說謊。 ●解決爭端,我們動口不動手。 ●這個家重視實現承諾。 不過,鬼靈精怪的孩子總是能讓事情有意料外的發展;記得有次我冷靜地宣布:「在我們家,我們用說的而不是伸手打人!」沒想到兒子立即對著妹妹飆髒話,我生氣地瞪兒子,他卻用無辜的臉孔和天使般的嗓音說:「可是,媽,我是用說的沒錯呀!」對某些孩子來說,我想我們的用字遣詞可能要再更清楚明白些。 用「我」代替「你」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把重點放在該責怪誰,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改善孩子的行為,這是讓理智斷線的元凶。你家小孩湯米捉著家裡那隻叫做毛毛的貓的尾巴,正準備將整罐指甲油倒在牠顫抖的身子上,你很難不做出這樣的反應:「這位先生,你在幹嘛?你這小孩怎麼這麼壞?怎麼可以嚇一隻沒辦法抵抗的可憐貓咪?」但是當大人伸手指責批評小孩時,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頂嘴,藉口和謊言不自覺脫口而出,也或者孩子們心裡會蹦出自憐自愛的想法:「我要離家出走,讓他們後悔!」任何帶有指責意味的話語,都會讓孩子們不願意思索並改變自己的行為。 要避免說出責備的語句,可以用「我」來取代「你」,這種說話方式可以把焦點鎖定在「孩子錯誤行為所影響的對象」,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孩子犯的錯」以及「該承擔的罪名」。想表達你的憤怒與挫折完全合理,畢竟溝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讓其他人知道你為了什麼事感到煩心,不過還有更具建設性的方法,例如上一段令人崩潰的貓毛毛事件,你也許可以說:「你剛剛那樣捉毛毛,我真的很擔心,那很可能會讓牠嚴重受傷。」而不是憤慨地說:「我真的沒辦法留你一個人獨處! 看看你對毛毛做了什麼事? 牠已經快要崩潰啦!」再來看看其他例子: ●「看到有人對我煮的菜擺臉色,我真的很難過。」(注意到了嗎? 在這個句子中,我用「人」這個字而不是「你」,可以減少隱含在句子裡的對立意味,同時還能表達你的情緒。) ●「你沒經過允許就在教室走來走去,這樣我沒辦法上課,也很難集中精神,更讓我覺得我講的課很沒價值。」 ●「沒有人感謝我提供的幫助,這讓我感覺很受傷。」 這樣說很管用:有效親子溝通法 (下) 問問題 不管是什麼樣的指導孩童方式,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開放式提問」。不想要孩子腦袋裡的每個角落與縫隙長滿蜘蛛網,還有什麼是比丟一個問題給他更有用呢? 如果丟一個問題給孩子,就能啟動他腦袋裡的齒輪嘎嘎運轉,不難想像未來可以產生的連帶效應;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孩子體驗思考過程,主要功能是在向孩子示範「如何問自己問題」。 現代社會的孩子處在一個被資訊洪流淹沒的環境,致使他們少有機會練習傾聽內心那個幫助他們分辨對錯、過濾真假、判別需要與想要之間差異的小小聲音。因此,孩子們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做健康的內在心靈對話,你給孩子的問題應該要像訓練器材,能訓練他們直到內心的小小聲音變得大聲且清晰,像是: ●「未經他人允許是不能借走他人的東西。我們的規定是什麼?」孩子回答這個問題,代表他承認這個規定確實存在。「我們為什麼有這條規定?」讓孩子回答問題,思考這條規定的背後原因。「那麼你現在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回答並思考該如何改正自己的行為、以及修正自己欠缺思考的行為。 極簡表達法 我們的解釋、長篇大論、哄勸、灌迷湯、談判、拜託、懇求、威脅、抱怨、嘮叨說的越多,他們聽到的越少,換句話說,孩子們變成「父母耳聾」、「長輩耳聾」、「老師耳聾」,其實本質上就是所謂的「大人耳聾」,一旦我們說出口的話徒勞無功,引導孩子的力量就跟著被迅速扼殺。 「極簡表達法」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出現「大人耳聾」,只要短短的一句話、清楚的臉部表情、或簡單的手勢動作,都比無窮無盡的叨叨絮絮更有力: ●奈森結束游泳課回家後,把濕毛巾隨手丟在地板上,你可以指著毛巾說:「奈森,你的毛巾!」 ●珍妮佛忙著與同學聊天,沒有仔細聽上課前的晨間宣導報告,你可以叫她的名字,然後將食指放在嘴唇上,提醒她保持安靜。 幽默 「逗他人開心」是相當強而有力的武器,雖然它沒辦法維護世界和平、或是幫助兒童脫離貧窮,但確實可以化解大人與小孩間的紛爭,避免衝突擴大。 例如,當兩個兒子開始怪罪彼此,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戰瀕臨爆發邊緣,我會模仿拳擊名人唐.金恩,我假裝手上拿著麥克風宣布:「現在在左邊角落的是重達四十二磅的羽量級冠軍『盧卡斯.麥達哈斯』;他的對手是重達五十六磅的輕量級冠軍『艾力克.麥達哈斯』。」接著我會假裝戳刺他們的肚子,直到他們開始咯咯笑。 你一定會有自己的幽默模式,而且可能還比我的方式效果更快更有效,不過以下還是會舉幾個例子,把逗笑方式描述更詳細些: ●如果讓小孩決定中午要吃什麼是場噩夢,你可以假裝自己是法國服務生,用奇特古怪的口音假裝拿走他們手上的菜單。 ●如果孩子把房子弄的一團亂,你可以在脖子套上抗議布條,上面寫著:「罷工! 身為薪水太低的雜工,我拒絕幫任何人收拾殘局,凌亂地四散在屋內的各種物品,都將交由『灰塵公司』或『臭腳丫公司』丟掉或沒收。」 不過要注意,同一種方法也許這個小孩會覺得好笑,另一個小孩卻可能覺得是嘲弄。重要的是,你要擁有良好的判斷力,判別怎麼做會讓事情變糟或好轉,如此一來,幽默便可以替你爭取相當多的加分,因為緊張感消散後,孩子們就可以用輕鬆的心態面對問題核心,同時思索他自己的解決方式。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

神木群步道

2013年08月17日
公開
27

大老遠開車來到拉拉山,一定不能錯過神木群 很平易近人的的步道距離不遠,也很平坦 但沒想到在入口開始管制車輛 這麼大老遠的地方也有這麼多人出現 真不愧是暑假的出遊旺季 24棵有編號命名和解說的巨木 都有詳細的標示 一群孩子總是邊走邊玩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動植物,也是最好的玩伴 來到涼呼呼的水邊是炎夏最好的消暑 請路人甲乙丙幫我們大合照 午餐來到上巴陵山珍小吃店 這餐廳迷人之處附有專用停車場 上巴陵的路都不算寬敞,所以停車反而不那麼方便 有停車場是一個大利多 菜色更是真材實料物超所值 完全沒有因為處在高山而哄抬價錢 令人銷魂的燒酒雞湯 酒濃中藥包正醇 用餐時突然山上的天氣就開始風雲變色雲霧大起 幸好山珍到住宿的侑德園只剩下大概10分鐘的車程 雲霧中前進 侑德園觀景台也是一片霧海 門口的野餐桌物盡其用 大人就著清新的空氣聊起天來 孩子房裡房外的熱鬧著 把整個房間翻起來玩~~ 夜晚,廚神朋友開始為了我們一道道上菜....... 好學的瓜啦媽錄到手機容量都爆滿了.......... 佳餚盡出......... 就著月光,用起餐來 學炸雞肉的瑞瑞 幫忙是一回事,試吃更是跑第一 夜晚泡茶聊天,輕鬆悠閒的生活........ ********************************************** (1)山珍小吃店 店家資訊: 【營業時間】11:00∼20:00,有事外,全年無休。 營業電話:03-3912377、0912-550019 營業地址:桃園縣復興鄉華陵村131-2號 (2)侑德園 電 話 03-391-2731 手  機: 0910-264-643 地  址: 桃園縣復興鄉華陵村上巴陵中心路160-2號

滿足需求後,才是教育的開始

2013年08月15日
公開
24

滿足需求後,才是教育的開始 文:趙介亭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跟著我們一起實踐展賦教養模式的家庭,對於「滿足孩子的需求」一定不陌生。 會從這裡做為親子互動的起點,是在於主流的教養價值觀,仍然多以「滿足大人的需要」做為出發點。 這並不全然是大人的錯,而是很多環境和場合,並不適合孩子。 我自己從小在台北市長大,前六年的育兒也是以雙北市為主要地區。直到去年搬來了宜蘭,才知道都市對孩子的限制多到數不清。 孩子想跑跳,不行, 孩子想大叫,不行, 孩子想自己走在路上,不行, 孩子想玩雨天後的積水,不行, 孩子想去樓下騎腳踏車,不行, 孩子想盪鞦韆很久很久,不行... 孩子被禁止、被限制的次數太多,就很容易讓孩子誤以為大人掌有決定權,而進入錯誤目標,與父母進行權力的爭奪。 因此我們建議父母,想辦法、找合適的地點,讓孩子滿足跑跳、大叫、走路、玩水、騎車、盪鞦韆...等等的需求,做為修復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在滿足的過程中,父母就像是存款一樣,在孩子心中累積「影響力」。 然而很多父母誤會了, 以為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是要讓孩子「予取予求」,因此在過程中,忍耐、壓抑大人內心的不安,直到有一天大人受不了,又阻斷了孩子滿足需求的機會。 其實有了第一步的滿足後,第二步就要進入到教養與教育的領域了,也就是要發揮影響力,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與自制的能力。 例如孩子有跑跳的需求,父母就可以安排每天帶孩子到公園、運動場跑跳 (第一步),在孩子滿足之後,就該跟孩子討論,為什麼有的地方不適合跑跳 (第二步)。 又例如孩子想盪鞦韆很久很久,父母可能開車到人少的公園,滿足孩子盪鞦韆的需求 (第一步),但如果有距離的考量,或是假日的公園總是很多孩子想盪鞦韆,就可以孩子討論,有什麼是大家都能盪到鞦韆的方法 (第二步)。 這兩個步驟是相互存在的,但多數的父母,只做了其中的一步而已。 「滿足需求後,才是教育的關始」,表示需求沒有滿足之前,所謂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只會感受到限制和禁止、甚至是嘮叨;而滿足需求後,也同步要運用影響力,讓孩子更認識這個社會的規範、以及大人的顧慮。 孩子是很敏感的,當他們感受到大人在為他們努力著,他們也會還以最真誠的「在乎」:我聽爸媽的話,不是因為我怕他們,而是因為我在乎他們。 被孩子在乎,絕對比被孩子懼怕來得好,大家不坊可以試試看。

「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愛怪別人?

2013年08月15日
公開
16

「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愛怪別人? 文:趙介亭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全家出去吃晚餐,孩子想帶心愛的玩具出門,媽媽提醒孩子:「玩具在家裡玩就好,帶出去有可能會不見喔!」孩子表示知道,但還是堅持要帶玩具... 回家前發現,玩具真的不見了!孩子氣急敗壞的指責媽媽:「都是妳害的!為什麼不提醒我!為什麼不幫我保管好!」 媽媽無奈地詢問我們:「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愛怪別人呢?」 如同老話「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性格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而外在的行為,只是反映了孩子長時間所形塑的性格,因此我們不談如何改變外在的行為,而是回頭尋找影響性格的蜘絲馬跡。當問題的源頭解決了,行為也就自然改變。 通常,會容易怪別人、怪爸媽的孩子,來自下述三種教養模式的家庭: 1. 大人習慣「怪別人」的家庭 好久好久以前 (應該國中還高中吧),看到林清玄寫的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孫子跌倒了大哭,阿嬤趕緊抱起孫子,然後用手打地板、用腳踩地板,說:「這地板怎麼那麼壞!讓我的孫子跌倒!不哭,我幫你打它、踩它!」 當年的我覺得不可思議,跌倒是自己沒走穩吧,關地板什麼事情? 直到我有了孩子後,到公園、運動場、甚至溜冰場,親耳聽到好多次同樣的話...,現在的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呀! 當孩子身邊的大人 (或手足、同儕),習慣把任何的事情、責任、過錯,都推到別人或環境身上,而跟自己無關時,真的很難不教養出習慣怪別人的孩子。 而且這樣的家庭,可能還會怪幼兒園或學校,怎麼沒有把孩子教好,真是不負責任! 其實最不願意負責任的,是大人本身。 2. 大人習慣「怪小孩」的家庭 「我剛剛不是跟你說了嗎!」、「我就跟你講吧!」、「你看,水打翻了吧!」、「我提醒過你了喔!」、「誰叫你不聽我的話!」...... 小孩、或是小小孩,真是太容易怪罪了。 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比起孩子來說是見多識廣,我們吃過的鹽也的確比他們吃過的飯要多,因此,善盡「提醒」的責任的確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情。 但提醒,並不代表事情發生後,要以一種「你看吧!」的姿態對孩子落井下石。 而且通常會這樣講的大人,在邊講的時候,還會邊幫孩子善後。 因此孩子不但不用承擔任何自然或合理的行為結果,還在心理層面被大人奚落貶低了一番。 等到孩子語言成熟了一點 (大約4歲左右吧),孩子有可能因為要報復、要閃躲、或不想要被貶低,就會先發置人、先下手為強,說出「都是你害的!」 通常苦主 (被怪罪的對象) 就會是當年落井下石的大人們。 註:我們在討論這個議題時,一位優幼部落5歲的孩子聽到後忍不住跟我們說:「大人這樣講的時候,小孩會很難過耶!」(孩子比我們還懂優幼的精神) 3. 大人習慣「罵小孩」的家庭 人類有趨吉避凶的本能,而被打罵絕對不是一件大吉大利的事情。 很多大人以為用打罵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必須說的精確一點:用打罵只可以扼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不 被 你 看 到」! 也就是化明為暗,不要被大人發現就沒事了。 那麼如果被發現了怎麼辦? 兩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1) 說謊、(2) 怪別人! 只要有一次的成功經驗,孩子就會誤以為可以一直這麼做。 但總會有被抓包的時候,如果大人是用更大的力量、更嚴厲的字眼來打來罵的話, 就是在訓練孩子「智慧型犯罪」的頭腦:我下次一定不要再被抓到!如果被抓到,也要說是別人害的! 還好,羅馬雖然不是一天造成的,但也是有拆除或重建的機會。教養的模式、大人和孩子的性格也是,都有機會改變和調育。 我自己在三年前,就是習慣「怪小孩」和「罵小孩」的爸爸,經過這三年的優幼調育,改變了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模式。 而當父母改變了,孩子也就跟著改變了。 前一兩年,綠豆 (受害時間較長) 還是習慣怪罪到我或媽媽身上,我們不斷地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同理他、包容他、體諒他,並且明白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在學習、都在改變,不會再怪你、不會再罵你,你可以安心。」 直到上週端午節,我才確定我對綠豆造成的遺毒已經排清了,而這又是另一則故事了......

花蓮親子趴(上)

2013年08月10日
公開
12

親子趴,花蓮開打 光在車上,就笑翻天... 身材很和諧的一張合照 硬要證明擠得進去 看書兩兄弟,不過因為伴多,所以這種安靜的畫面並不多 中午到達鯉魚潭用餐 隨性就在對岸搭起船 微風隨著風速,變成有力度的涼風 再配上天然潭景 瑞瑞的墨鏡這時發生慘劇,掉到潭裡去了 慕谷慕魚,花蓮的人間密境 水質清澈見底 丟下飼料,魚群就會群起跳之 如果不是路面的狀況不佳,會車不易 不然這真的是夏季花東必推 我們二個愛水孩子,把這當游泳池 天然的真正最棒 泡水、游泳、放鬆,樣樣皆宜 大人小孩泡成一團,打成一片 潑水大戰 感受到我們的開心了嗎? 換好衣服的孩子在一旁的商店玩耍 鹽寮過去的橄樹腳 林落出現一些新鮮海鮮的路邊攤 海膽,可以生吃 忙著茹毛飲血的一夥人 回到海印,另一種放鬆 見著老朋友,寒暄 一種別來無恙的熟悉 走往噶瑪蘭,社區裡正在舉辦豐年祭 部落的歌舞正告一段落,因為正值用餐時間 走到噶瑪蘭 大人一桌,小人一桌 大人點的是山珍海味,小人桌點的是炒飯炒麵炒青菜 ◎等上菜的小人們 當生魚片上桌時,馬上引來隔壁桌的抗議 小人眼尖的發現,命運大不同 只好也給他們來點好料 能吃到噶瑪蘭阿珍的手藝和活跳跳的海鮮,人生一大樂事 跟阿珍喝開了,38度高梁.... 小孩也開放了...開心吃科學麵 一切都因為太開心了,所以錯過了豐年祭,我們前往時已經散場 .................. 我們這一大攤人的隨性真是獨門絕技 回到房間繼續放風小孩 大人忙著---- 當年HYB"十三支組合"再次合體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