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語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四種中藥趕走兒童感冒

2010年06月19日
公開
62

四種中藥趕走兒童感冒 2007-06-02 05:4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生命時報》 「今天門診病人很多,從下午1點一直看到晚上6點多,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感冒的孩子。」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李榮輝主任說,「小兒感冒是常見病,以冬春季節為多。因90%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對病毒無效,所以多選用中藥治療。」    李主任說,小兒感冒中成藥很多,要根據症狀來選藥,常用的有4種。    症狀1:只是一般感冒,沒有發燒和嗓子疼。    處方:小兒解表顆粒。    小兒解表顆粒,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芩、防風、紫蘇葉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熱解毒。用於感冒初期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癢。開水沖服,1-2歲每次4克,1日2次;3-5歲每次4克,1日3次;6-14歲每次8克,1日2-3次。感冒發燒別亂用感冒藥    症狀2:感冒同時伴有發燒,但不嚴重,而且沒有咽痛。    處方:小兒感冒顆粒。    小兒感冒顆粒,由廣藿香、菊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地黃、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組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表,用於小兒感冒、流感、發燒。1歲以內每次服6克,13歲每次服6-12克,4-7歲每次服12-18克,8-12歲每次服24克,均為每日2次。孩子感冒 中醫有奇招    症狀3:感冒時發燒嚴重。    處方:小兒清解沖劑。    小兒清解沖劑,由金銀花、連翹、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黃、廣藿香、石膏組成,可以除瘟解毒、清熱退燒。用於小兒感冒引起的高燒不退、汗出熱不解、煩躁口渴、咽喉腫痛、肢酸體倦。1歲以內每次服5克;2-4歲每次服10克;5-7歲每次服 15克;7歲以上酌增或遵醫囑,均為每日3次。寶寶感冒的三大險情    症狀4:感冒同時出現咽痛。    處方:小兒咽扁沖劑。    小兒咽扁沖劑,組成為金銀花、射干、金果橄、桔梗、玄參、麥冬、牛黃、冰片。可以清熱利咽、解毒止痛。適用於肺實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糜爛、咳嗽痰多、咽炎、喉炎、扁桃體炎。l-2歲每次4克,一日2次;3-5歲每次4克,一日2-3次;6-14歲每次8克,一日2-3次。如何減少寶寶感冒的次數    李主任強調,需要注意的是,小兒臟腑嬌嫩,病情變化快,易並發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病。如果用中成藥治療2-3天症狀不減或反而加重者,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雖然有些成人感冒藥和小兒感冒藥作用相似,但由於針對群體不同,成分也有差別,所以小兒還是應該使用兒童專用的中成藥。▲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四種中藥趕走兒童感冒 的評論

10個月寶寶呵護重頭戲

2010年06月18日
公開
75

10個月寶寶呵護重頭戲 2007-06-02 05:10:03 by 分享快樂 來源:千龍網   重頭戲1 注意寶貝活動居室的安全   寶貝到了10個月已經學會了爬行和坐,有人扶著就能夠站起來,還能在扶持下搖搖晃晃地走起來。由於視野和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加上這一時期的寶貝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媽咪的扶持下到處都想去摸一把,天知道什麼時候會闖出什麼禍。因此,媽咪在安全上一定要多加防範。   呵護提示:   保持地板不滑,因為寶貝的步態很不穩定,走起來頭重腳輕很容易摔倒。如果碰到帶尖或稜角的物品就很危險,家裡的這些地方都要安置防護用品,以防發生意外。   在家裡為寶貝專門準備一個空曠的地方玩耍,周邊的傢俱要固定好,以免寶貝拉、拽或攀爬時將其弄倒,砸傷寶貝。   小床、桌子、椅子都要遠離窗戶,10個月的寶貝攀爬能力很強,一不留神便有可能爬到窗戶邊,搞不好就會掉出去。   寶貝的小床床欄的高度要超過他們的胸部,玩耍的小桌子或吃飯的餐椅一定要穩固,避免翻倒使寶貝受傷。   重頭戲2 為寶貝選一雙合適的鞋   10個月的寶貝逐漸能扶著欄杆站起來了,平時喜歡在大人的腿上跳來跳去,這時媽咪最好為寶貝選擇一雙合適的鞋,這樣有助於寶貝更好地學站、學走路。鞋的大小要適宜,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寶貝活動。太大的鞋寶貝一活動就掉下來;太小的鞋會擠壓寶貝的腳,影響血液循環。通常,軟底布鞋或粗毛線編織的鞋較適合這麼大的寶貝穿,鞋幫稍稍硬一些,保護寶貝的踝關節。   呵護提示:   大小適宜的鞋應該是寶貝穿上鞋後站起來時,腳尖前有半個拇指大小的空間。這樣,在寶貝站起來或走起來時正好腳頂到鞋前面。   寶貝的腳長得特別快,通常2個月左右就需要給他們換鞋了。媽咪要經常量一量寶貝腳的大小,及時為寶貝換上舒適合腳的鞋,保證寶貝能夠活動方便。   重頭戲3 幫助寶貝學會獨自站立   10個月的寶貝已經能夠爬得很好了,如果媽咪利用一些玩具或用品讓寶貝學會獨自站立,不僅有利於動作發育,對智力發展也大有好處。但剛開始學站立時,寶貝往往還不會從站立坐下來,常會陷入困境,或是長時間站立後由於筋疲力盡而很煩躁,哭鬧不休。這時,媽咪都會很著急,甚至還會對寶貝不耐心。但這樣做不利於寶貝的心理健康,容易使寶貝對學站失去興趣。   呵護提示:   在寶貝的生活區安置小欄杆,媽咪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用寶貝喜歡的玩具逗引,試圖讓寶貝扶著欄杆邁步。   一開始媽咪可以讓寶貝靠著牆站,兩條小腿分開,後背部和小屁股貼著牆,腳跟稍離開牆壁一點。然後,媽咪用玩具引逗寶貝,讓寶貝興奮地晃動身體,以此增強身體的平衡感。   待寶貝逐漸適應了,心理上也不害怕了,媽咪扶住寶貝的腋下幫助站穩,然後輕輕鬆開手讓寶貝嘗試一下獨站的感覺。   如果寶貝還不能站穩趕快扶住,以免寶貝被嚇著再也不願練習。經過多次訓練一般到了11個月,寶貝就能夠獨站得比較穩了。   寶貝剛學會站時動作還不夠穩定,需要繼續加強訓練,以提高穩定性和持久性,為學走打下好的基礎。   重頭戲4 不宜給寶貝睡軟床   寶貝的身體正在快速生長發育,包括脊柱也正在逐漸形成正常人體應該有的3個生理彎曲。可是寶貝的骨骼中有機質含量多,而無機質含量相對較少,因此非常有彈性,也很柔軟,不容易發生骨折。但如果經常讓寶貝睡在比較軟的床上如彈簧床,就會影響生理彎曲的形成,導致胸曲、腰曲的曲度變小,久而久之形成駝背、漏斗胸。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腹腔裡的臟器發育。   呵護提示:   可以給寶貝睡木板床,或既有彈性又不軟的棕繃床,這樣的床可以使脊柱處於正常的生理彎曲狀態,不影響寶貝的脊柱發育。   總是讓寶貝側臥也不好,這樣容易造成脊柱側彎。   重頭戲5 不要過分限制寶貝使用左手   人的手的動作是受大腦兩個半球控制和支配的,大多數人都習慣於使用右手做事情。但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卻習慣於使用左手,包括寶貝在內。因此,有些寶貝從嬰幼兒時期就有了左撇子或右撇子的相應表現,如用左手拿積木,吃東西或抓物,別人給遞東西時總是伸出左手去接。有些媽咪會擔心,總是用左手會不會影響大腦發育,於是就開始限制寶貝使用左手。然而,這一時期是嬰幼兒通過用手接觸世界,促進大腦發育的關鍵時間,也是創造性使用手的最佳階段。這種動作習慣是先天形成的(當然有些人是後天練習所致),並不會影響寶貝的智力發育。過分在意或加以限制,就會影響寶貝用手去探索世界,認識世界,不僅影響寶貝的創造力發展,還容易影響寶貝的心理健康。   呵護提示:   這麼大的寶貝習慣於使用左手沒有必要加以限制,可以任憑他們隨意使用。   最好的辦法是讓寶貝左右手一起並用,這樣可以促進大腦的兩個半球充分發展。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10個月寶寶呵護重頭戲 的評論

嬰兒忌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生活

2010年06月16日
公開
53

嬰兒忌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生活 2007-06-03 02:02:15 by 分享快樂 有的家長深知嬰兒不能在嘈雜的環境和噪音中生活,於是便把嬰兒放在了無聲無響的環境中,如果這樣做,同樣會對嬰兒的健康成長不利。 心理學家認為,適量的環境刺激會提高新生兒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的靈敏性,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原始的生理反射,還會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從而使新生兒的動作越來越複雜和高級,最終具備作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 同時,適度的、豐富多采的環境刺激,不僅可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育,也會使孩子的大腦本身更發達。人的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是突觸。適度的環境刺激比缺少刺激的環境更能使神經纖維髓鞘化,突觸聯繫更複雜,因而大腦也就更發達。所以當孩子降生後,父母應給嬰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要把孩子放在嘈雜的環境中,也不要放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小嬰兒的房間裡可張貼些美麗的圖畫,懸掛各種顏色鮮艷的氣球,放些柔和、輕快的抒情音樂(但注意音量不宜開得過大),玩一些帶響的玩具。母親還要和孩子經常交談、撫摸和擁抱,並要經常給小嬰兒做被動的運動,積極為小嬰兒創造豐富的視、聽、觸覺環境,使寶寶健康成長。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嬰兒忌在無聲無響的環境中生活 的評論

呵護寶寶眼睛注意事項

2010年06月15日
公開
87

呵護寶寶眼睛注意事項 2007-06-02 06:02:50 by 分享快樂 來源:網易   當孩子眼睛不適時,家長一定要留意其是否有眼疾,以便及時送至醫院進行診治。   怕光:指孩子的眼睛不願睜開,喜歡在陰暗處。這個症狀最常見於「紅眼病」、麻疹、水痘、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初期。   發紅:眼睛的白眼球及眼皮發紅,並伴有黃白色分泌物。這一症狀最常見於麻疹初期和流行性感冒,風疹、紅眼病和猩紅熱在發病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紅眼現象。   流淚:眼睛自然流出淚水,時多時少,這常見於各種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等,都會因並發炎症,阻塞淚管而出現流淚。鼻炎、鼻竇炎也可出現流淚不止。   頻繁眨眼:孩子頻繁眨眼,應考慮有異物入眼的可能;沙眼、眼瞼結石、角膜輕微炎症,亦會產生這種現象;頻繁眨眼並牽動面部肌肉,同時還伴有精神不集中,應從小兒多動症方面考慮。   瞼垂:如果孩子眼下垂,就要考慮是否患有重症肌無力,應及時到醫院診斷。   無神:如果孩子的眼神黯淡,應考慮其體質虛弱,多伴有消化不良、貧血、肝炎和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假性近視也可出現眼神無力的現象。   寶寶眼屎很多,能用什麼藥物進行治療嗎?   眼屎多是因為寶寶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結膜上皮和淋巴組織還未發育完全,加上缺乏淚液分泌的緣故。一旦被細菌感染,極易發生結膜炎,使分泌物(眼屎)增多。當然,也有一部分寶寶患結膜炎是由於母親患有子宮頸炎、陰道炎等疾病,在分娩期間因眼部感染而發生結膜炎。   在治療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用藥。對細菌引起的結膜炎去有條件的醫院進行眼屎塗片化驗,確定細菌的種類,並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眼藥水或眼膏局部治療。但最終確診和治療要取決於細菌的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呵護寶寶的眼睛,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現在許多爸媽喜歡和寶寶一起閱讀書籍或看圖,看書是好事,但不要讓寶寶用眼過度。此時寶寶的眼睛還處於不完善、不穩定階段,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會導致寶寶的視力下降和近視眼的發生。一般每次閱讀的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經常帶寶寶向遠處眺望,引導寶寶努力辨認遠處的一個目標,這樣有利於眼部肌肉的放鬆,預防近視眼。   有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對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還能使視力清晰度的穩定性下降。例如噪音達70分貝時,視力清晰度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需要20分鐘,而噪音在85分貝時,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再者,噪音還會使色覺、色視野發生異常,使眼睛對運動物體的對稱性平衡反應失靈。因此,在寶寶居室裡要注意環境的安靜,不要擺放高噪音的家用電器,看電視或聽歌曲時,不要把聲音放得太大。   寶寶洗臉用品,包括毛巾、臉盆等,應單獨配製,不能與家人混用。   除此之外,應注意對寶寶的視力進行監測,特別要分別查兩眼的視力,最好每3∼6個月給寶寶做一次視力檢查,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這一階段進行1次散瞳驗光。   可以給寶寶吃哪些「養眼」食品?   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含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有胡蘿蔔、蕃茄、各種綠色蔬菜,以及動物肝臟、奶油、全脂牛奶、蛋黃等。維生素B1可由日常所食用的糙米、麵粉及各種豆類中攝取。維生素B2、B6的天然食物來源是動物的肝臟、牛奶、蛋黃、花生、菠菜等。至於維生素C,則從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中獲得。   近視眼的預防需要從嬰幼兒抓起。據美國科學家萊恩博士研究,近視眼的發生與身體裡缺少一種鉻與鈣的微量元素有關。如果寶寶吃大量的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使身體裡微量元素鉻的儲存量減少,吃了過多的燒煮太過的蛋白質類食物,會使身體裡鈣的代謝發生異常,造成缺鈣。   所以要預防近視,除了注意用眼衛生外,還要培養寶寶合理的飲食習慣,講究營養衛生,少吃糖果和含糖高的食物,少吃白米、白面,多吃糙米粗面,少吃豬油,限制高蛋白動物脂肪和精製糖的食品的攝入,減少身體裡鉻的排出。同時,消除寶寶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多吃動物肝、蛋類、牛奶、蝦皮、豆類、瘦肉、磨茹等。 (來源:網易)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呵護寶寶眼睛注意事項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夏日嬰兒洗澡 每日最多兩次

2010年06月14日
公開
68

夏日嬰兒洗澡 每日最多兩次 2007-06-02 04:00: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任珊珊   今年入夏以來廣州天氣高熱多雨,容易誘發皮膚病。有些年輕父母為免寶寶受濕疹、念珠菌皮炎、尿布皮炎等廣州地區夏季嬰兒常見皮膚病的侵擾,頻頻給寶寶洗澡,殊不知這樣做卻有可能適得其反。 近日在上海發佈的一項最新嬰兒肌膚研究成果顯示,和成人相比,剛出生的嬰兒肌膚具有七大特性,也需要保濕防曬,頻繁洗澡或者過度曬太陽是寶寶皮膚護理的大忌。   這七大特性包括皮脂分泌量低,皮膚薄易受傷,皮膚維持PH值平衡的能力弱,皮膚較易乾燥,抗紫外線能力差,新生兒不具備「眨眼反射」保護機制,容易「紅屁股」。研究顯示,為促進骨骼生長,特別是維生素D的合成,嬰兒應該適度曬太陽。但家長特別要小心的是,嬰兒的皮膚黑色素功能遠比成人低下,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很容易曬傷。   嬰兒皮膚更易乾燥   嬰兒皮膚非常嬌嫩,主要是因為表皮和真皮的結合區發育不完全,而人體負責將表皮和真皮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叫做「半橋粒」的結構,層與層之間黏合力弱,表皮容易剝脫,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現缺損。因此,外界的刺激物、抓撓、稍帶力度的觸碰都會損及皮膚。剛出生的寶寶有一層天然保護層——胎脂。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總皮脂含量與成年人相當接近,但出生後皮脂腺分泌量迅速下降,這和嬰兒的大汗腺較小,細胞內也沒有皮脂分泌顆粒有關。到出生一個月時,皮脂分泌量已經降低到原來的20%,直到8歲才開始回復,12歲才能穩定在較高水平。而皮脂對形成皮膚表面的保護性酸膜至關重要。   專家表示,新生兒的皮膚PH值接近中性,即為7。出生後一周內,由於角質層細胞生成的磷脂酶A2使皮膚逐漸酸化,皮膚的PH值降低至成人水平的5.5~5.9,甚至更低。然而,皮膚表面的正常酸化有賴於角質層的完整和皮脂的保留,因此,嬰兒皮膚不像成人那樣可以中和外界的鹼性物質,更加脆弱。   嬰兒皮膚含水量比成人高,新生兒皮膚含水量為74.5%,嬰幼兒為69.4%,而成人皮膚水分僅為64%。不過,儘管嬰兒皮膚吸收外界水分的能力強,但由於屏障功能的不完善,水分揮發也快,因而更容易乾燥。   夏天曬太陽莫超15分鐘   夏季寶寶容易出現「紅屁股」。這是因為新生兒皮膚的滲透性高於成人。由於大小便的原因,寶寶臀部的清洗次數特別多,脂溶性物質和酒精類溶劑容易藉機滲透進入皮膚。再加上嬰兒臀部處於尿布的包裹之下,環境潮濕而又不透氣,且與尿布有較多的摩擦,因而出現「紅屁股」現象。這也是尿布皮炎這種嬰兒最常見的皮膚病發生的原因。根據統計,受潮濕、糞尿裡酶類的刺激和摩擦損傷的混合作用,每個嬰兒平均每3個月就要發生一次尿布皮炎。   嬰兒皮膚比成人要顯得白嫩,原因是皮膚細胞合成黑色素的功能低下。研究顯示,嬰兒的光敏感性更高,日光照射使得皮膚細胞的更新速度以及膠原/彈性蛋白的交聯程度顯著下降。由於紫外線可破壞細胞的DNA,且越是分裂旺盛的細胞越容易受傷害,而嬰兒皮膚細胞分裂和合成代謝活動正處於旺盛期,因此, 紫外線對寶寶的殺傷力比成人更大。   專家建議,寶寶曬太陽的最好時機是在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4時以後的晴好天氣,曬的部位則以脂肪積累較厚的臀部和腿部為佳,最好根據地區和季節不同調節曬太陽時間。例如,夏天陽光強烈,每次曬太陽的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冬、春、秋三季則控制在半小時,需要強調的是,控制曬太陽的時長要以孩子皮膚不發紅髮燙為準。   注意眼睛別受刺激   成人眼睛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眨眼。這種「眨眼反射」其實是人體在後天形成的一種保護性反射。   專家表示,新生兒並不具備這種自我保護機制,直到1.5~2個月大時才能形成眨眼反射,因此受到異物刺激也不會通過眨眼來「提醒」父母注意,等到寶寶用號啕大哭來表示抗議時已為時晚矣。因此,對於兩個月以下的寶寶,父母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眼睛是否受到異物、強光的刺激。   注意五個原則   一是對嬰兒進行洗護時動作要輕柔,平時需要對皮膚進行保護和潤滑,避免摩擦和外力作用導致表皮破損,洗澡和撫觸力度以皮膚不要發紅為準。   二是新生兒在出生後皮脂腺分泌迅速降低,洗護時要盡量保留皮脂。新生兒的胎脂不必洗去,洗浴時也不要過度清除皮脂。0~3歲的嬰兒一般一天洗一次澡,早產兒可以2天洗一次。氣溫超過30攝氏度且寶寶特別容易流汗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洗澡次數,但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三是出生僅一個月的新生兒使用的沐浴用品不能對眼睛有刺激性。   四是為預防「紅屁股」,除了減少清洗次數、保持屁股乾燥外,嬰兒不能使用成人的鹼性沐浴產品,也不宜使用含有酒精等溶劑和其他成分的清洗液和用品。應使用中性產品,以免破壞嬰兒皮膚的PH值和皮膚表面的正常菌落。   五是要保持嬰兒皮膚的高含水量,就需要減少經表皮的水分流失,應選擇注重保濕功效的潤膚品。   專家指出,新生嬰兒的皮膚和毛髮與成人在結構和功能上都存在著差異。角質層加上真皮層的總厚度,早產兒為0.9毫米,足月兒為1.2毫米,而成人為2.1毫米,嬰兒皮膚厚度僅為成人的43%~51%。   從結構上看,嬰兒皮膚的角質層由類似貼壁細胞樣的細胞一層層組成,在15層左右,而成人有20~25層。嬰兒的真皮層較成人薄,彈性纖維較少且較不成熟, 膠原成分不同,膠原/彈性蛋白之間的交聯尚未形成。 (作者:任珊珊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夏日嬰兒洗澡 每日最多兩次 的評論

孩子眨眼皺鼻子摸臉 過敏與過動有關

2010年06月13日
公開
68

孩子眨眼皺鼻子摸臉 過敏與過動有關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0.03.01   家中孩子有眨眼、皺鼻子、摸臉等動作,許多家長擔心是不是有「過動症」,其實大部份很可能是因「過敏」所引起。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楊曜旭醫師表示,過敏與過動確實有關聯,研究顯示具有過敏體質的兒童與一般兒童相比,其有過動症的比例高出2.79倍。兩者致病機轉的相關性仍待進一步釐清,但門診發現若將過敏治療控制好,過動的情形也會得到大幅改善。   過敏性鼻炎是台灣小兒科最常見的過敏病症,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目前台灣地區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20-30%,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近期門診觀察,在門診中的患者有近1/3皆為2-6歲幼兒,在治療上多以含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的藥物為主,多數家長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治療或尋求偏方,導致兒童症狀無法緩解,學習受到影響,甚至一輩子飽受過敏的困擾。   過敏性鼻炎是由某些過敏原所引起鼻腔黏膜發炎的症狀。楊曜旭醫師提到,當過敏原進入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體內後會誘發IgE抗體的產生,此抗體與肥大細胞結合後若再碰上相同過敏原,則將導致肥大細胞內多種發炎物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的釋放。此外,其他發炎細胞(主要是嗜伊紅性白血球)亦會聚集於鼻腔黏膜,造成鼻子持續性的發炎。除了過敏原外,遺傳或其他環境因素如:油炸高熱量食物、刺激性的化學物質、二手煙、污染的空氣、病毒感染等皆被證實直接或間接與過敏性鼻炎有關。   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常有流清鼻涕、陣發性打噴嚏、鼻塞,或鼻子、上腭、喉嚨、耳朵癢等症狀。鼻涕倒流會使喉嚨癢,常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及咳嗽。過敏性鼻炎常常伴隨過敏性結膜炎而造成結膜及眼瞼癢、眼睛紅腫、流淚及畏光。小朋友也因為鼻塞而用口呼吸,久而久之會造成喉嚨發炎。而這些症狀也是導致患者常作臉部表情或以手不斷在臉上摸來摸去的原因,此動作也使患者無法集中精神。   半數以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楊曜旭醫師表示,都有延遲就疹或看錯診的經驗,待用藥一陣子無法改善症狀後,才由醫師協助轉診而來。其實,典型的過敏性鼻炎有幾個特別徵狀可注意,如天氣變化時會引起眼睛、鼻子的不適,且經常於晚上、清晨症狀加劇;並同時具有其他過敏症狀,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治療上多以抗組織胺、鼻血管收縮劑、肥大細胞抑制劑、抗生素等合併治療或局部類固醇噴劑。   對於過敏性鼻炎幼兒許多局部類固醇製劑家長並不願意讓小孩使用,主要是因為目前市面上多數類固醇鼻噴劑的適用年齡至少為4歲以上,其藥物劑量較多,有異味,給藥器噴孔也較大,因此會造成家長用藥上的疑慮及不便性。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楊曜旭醫師建議,針對急性期症狀,類固醇鼻噴劑還是能有效降低鼻腔發炎的狀況,1-3個月的短期使用對於幼兒還是安全的,或改使用針對2歲以上幼兒的新一代鼻噴劑更可安心使用,若是因噎廢食不治療控制,而因此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及學習品質低落,甚至其他併發症(如反覆鼻竇炎、中耳炎導致嗅覺聽覺受損)的產生,則更加得不償失。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7&id=9559

正確清潔小屁屁預防肛瘺

2010年06月12日
公開
63

2007-06-02 04:09: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你會給孩子擦屁股嗎?也許對父母來說,即使孩子已經長大,但仍說不出所以然,而年輕的父母清楚,這裡是有一定學問的。       近年來,醫院不時會收治患肛瘺的嬰兒,其發病原因往往與沒有正確給孩子擦屁股有關。我們知道,在城鄉不少家庭,一般都是用舊床單、舊衣裳給孩子做尿布,他們以為舊布柔軟又能吸水,最合適做尿布,殊不知舊布看上去軟,其實只是手感而已,由於舊布經多次反覆搓洗,布上的絨毛早已變成了一層毛刺,而這些毛刺在舊布乾燥狀態時很堅硬,這對皮膚細嫩的嬰兒來說極為有害。孩子屙尿後換尿布時,年輕的父母常常是順手用干尿布擦屁股,因新生兒的大便較粘,需要反覆擦幾次才能擦乾淨,其結果就增加了損傷嬰兒皮膚的機會。還有的家長用廢紙來擦屁股,那容易使嬰兒的肛門粘膜受到損傷,一旦感染後容易引起肛門炎,導致肛門膿腫,如果破潰後還易形成肛瘺。       男孩與女孩發生肛瘺,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女嬰肛門發炎後紅腫疼痛,一旦形成膿腫後肛周皮膚腫脹發亮,中心軟化,破潰後大便可從陰道口處女膜部位的瘺口排出,由於大便幾乎全從陰道口排出來,因而肛門不排便,大約10天左右,肛門才逐漸恢復排便,隨著陰道排便的減少,肛瘺周圍炎症才逐漸消退,但女嬰的肛瘺一般不會自動癒合,以後遇到腹瀉時糞便仍可從瘺口漏出,一般到2歲後漏便現象減少,但若要徹底治癒肛瘺,則必須帶孩子到醫院肛腸科請專科醫生手術治療。       所以,給孩子擦屁股不注意方式方法會孩子造成傷害。年輕父母應該學點科學育兒知識,對孩子可選擇質地柔軟吸水性強的新棉布做尿布,或選用一次性的「尿不濕」,給孩子擦屁股時不可太用力,可先用溫開水輕輕洗淨外陰肛門,然後用消毒的軟衛生紙輕輕地擦乾,這樣就能很好地預防肛瘺的發生。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正確清潔小屁屁預防肛瘺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謹防寶寶夏季空調病

2010年06月11日
公開
55

」 2007-06-02 04:15: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為了孩子   炎炎夏季,空調便派上了大大的用場。但它的弊端也很明顯:涼是涼了,可空氣不流通。臨床發現,兒童長期生活在空調房裡,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發燒,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原因就是房內不流通的空氣質量太差、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   吹空調要預防空調病   過去,很多醫生不主張給寶寶吹空調,主要是因為一些父母過分依賴空調的製冷功能。   寶寶皮膚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調不當,寶寶受冷空氣侵襲,毛細血管收縮,汗毛孔緊閉,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容易使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中樞失去平衡,引起感冒、發熱、咳嗽等病症,俗稱「空調病」。   「空調病」有哪些表現   「空調病」主要表現為容易疲倦,皮膚乾燥,手足麻木,頭暈,頭痛,咽喉痛,胃腸不適,胃腸脹氣,大便稀薄,食慾不振,經常腹瀉,反覆感冒,久治不愈,關節炎等。   在高溫季節,寶寶衣著單薄,汗腺敞開,當他進入低溫環境時,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孔閉合,交感神經興奮,內臟血管收縮,胃腸運動減弱,容易出現鼻塞,咽喉痛等症狀。   另外,空調環境往往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新鮮,氧氣稀薄,特別是空間比較狹小的地方更容易發生「空調病」。   上呼吸道感染:寶寶出現感冒、咳嗽,流鼻涕等症狀,並且演變成為反覆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肺炎、支氣管炎等各種疾病;   腹瀉:腹瀉也是小兒夏季空調病常見表現,主要表現為大便的次數和性狀的改變,也可伴有發熱、脫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等;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由於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可能使寶寶原有的哮喘、鼻炎等病情加重,舊病復發;   感冒:寶寶從外面大汗淋漓地進了家門,立刻打開空調痛快地吹一陣,表面上是舒服了,但這樣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流鼻涕;   發燒:發燒是空調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症狀,是由於機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發生紊亂而引起的,嚴重時還可能出現高燒不退,甚至驚厥。   「空調病」+室內污染   經過長時間的專項研究,科學家發現導致「空調病」的一大元兇就是室內污染,多數傢俱、地板及其它裝修材料會散發出甲醛、苯等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均被確認為致癌物質。   進入夏季,隨著氣溫的升高、空氣濕度的增大,室內裝修後,有害氣體釋放也會明顯增加,夏季也是裝修污染的「高發期」。有些家庭居室甲醛濃度超標,室內污染會導致咽痛、刺眼、頭暈、乏力、哮喘、記憶力下降等。   國外室內環境專家研究證明,室內溫度在30攝氏度時,室內有毒有害氣體釋放量最高。中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專家也證實,在較高的氣溫下進行室內空氣污染偵測,其指標會比冬季高50%左右。目前,安裝空調的家庭比較普遍,夏季為保持室內較低的溫度,往往門窗關閉使室內與室外空氣對流相應減少,室內通風情況較差,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釋放後在空氣中聚集,寶寶會因吸入過多的有害物質而受到傷害。   應對「空調病」,家庭緊急施措施   首先,要抓緊第一時間。寶寶夏季遭受「人造風寒」之後,總會有一些跡象,如流鼻涕、鼻塞、咳嗽、發燒等。遇到這種情況,媽媽應及時給寶寶用藥,控制住病情,不要任其發展。   其次,要幫助寶寶出汗。寶寶因突然著涼引發熱感冒,民間的說法是「避住汗」了。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讓寶寶出汗。多給寶寶喝水,最好是白開水和淡鹽水,能幫助寶寶出汗。   如何預防「空調病」   1、要預防空調綜合征,首先必須加強空調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定期檢查空調器的過濾膜,並及時更換;空調器中的冷卻盤要定期清洗;房間內最好裝有負氧離子發生器。   長期生活在空調房裡的寶寶,父母要保證他們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時間。安裝空調的房間要防止空氣污染,定期開窗換氣,必要時也可用藥物噴熏消毒。   2、有些父母喜歡將空調機調到很低的溫度,以為這樣更涼快。其實,室內外溫差越大,寶寶的身體越難以適應,容易感冒生病。所以一般以控制在27攝氏度左右為宜。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比室外低3℃∼5℃為佳。另外,夜間氣溫低,應及時調整空調溫度。   3、生活在空調房裡,孩子可能會感到口乾舌燥,這是空氣頻頻更換帶走水分的結果。父母要讓寶寶多喝些開水;如果能經常用金銀花、菊花、生地等煮水當茶飲用,更能清熱解毒,預防病菌侵襲。同時,還要加強對乾燥皮膚的護理。   4、限定空調時間。即便天氣很熱,也不要整天開著空調,更不能讓它直衝著寶寶吹。帶寶寶外出前半個小時,最好將空調關上,打開窗戶,使室內通風。注意:即便是開著空調,最好也把窗戶開一條小縫通風,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   5、每天至少為寶寶測量一次體溫。   6、寶寶進屋前先降溫。在寶寶回家半個小時前打開空調,溫度設定低一些,使室內迅速降溫;待寶寶進入室內,可將溫度升高到27℃∼28℃,這樣室內外溫差不會太大,避免寶寶受寒。   7、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定時給房間通風,至少保證早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鐘。大人應避免在室內吸煙。如寶寶是過敏體質或呼吸系統有問題,可在室內裝空氣淨化機,以改善空氣質量。   8、空調的除濕功能最好要充分利用,不會使室溫降得過低,又可使人感到很舒適。   9、出入空調房,要隨時給寶寶增減衣服。   10、不要讓寶寶整天都待在空調房間裡,每天清晨和黃昏室外氣溫較低時,最好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可讓寶寶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日光浴,加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11、晚上睡覺時,給寶寶蓋上薄被或毛巾被,特別要蓋嚴小肚子。   TIPS:寶寶如何吹電扇   在天氣不是特別炎熱時,父母們更喜歡用電風扇給寶寶消暑。可電風扇使用不當,也會使寶寶出現感冒或腹瀉。看看下面的小貼士,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1、用風力柔和的電風扇。   2、電風扇要安置在離寶寶遠一些的地方,千萬不能直接對著寶寶吹,也不要固定朝一個方向吹。   3、給寶寶吹風扇的時間不要太長,風速不要太大。   4、寶寶吃飯、睡覺、大小便、換衣服時,尤其注意不要直接吹電風扇。 (來源:為了孩子)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謹防寶寶夏季「空調病」 的評論

夏季也要防小兒呼吸道疾病

2010年06月10日
公開
60

夏季也要防小兒呼吸道疾病 2007-06-02 04:08:1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洛陽晚報 作者:吳彬 李磊   一般來說,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發於秋冬季節,但是本周記者從醫院獲悉,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成為目前就診兒童中的多發症,其最高比例甚至超過70%。   記者在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急診科看到,十幾名家長和孩子正在排隊就診,室內站滿了人,不時聽到小孩的哭鬧聲和大人的哄逗聲。   記者湊到診桌前,看到一個躺在媽媽懷裡吮吸乳汁的小寶寶眼睛半閉、精神萎靡。孩子的母親說,小傢伙剛兩個半月大,從前一天夜裡開始突然咳嗽得厲害,吃奶時還會出現「嗆奶」現象,大夫檢查後診斷為肺炎,迅速開出了診斷單。記者當場做了粗略的調查,發現多數小患者是因咳嗽、鼻塞、流涕前來就診。   據急診科主任蘆春愛介紹,現在每天前來就診的兒童患者中,呼吸道疾病占一多半,有時達到70%甚至更多,其中多數為上呼吸道感染,另有兩三成發展為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疾病。   專家解詞   該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松欣說,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於病菌在呼吸道內引發感染導致的疾病,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兒童常見的呼吸道類疾病中,前者主要包括1.扁桃體炎,其主要表現為扁桃體腫大、化膿;2.急性咽炎,孩子會出現咽部充血水腫、進食困難、流口水、哭鬧等情況;3.急性感染喉炎,會出現喉鳴甚至呼吸困難。而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就是肺炎,表現為咳嗽、多痰、氣喘、發燒等,嚴重的會引發心衰和呼吸衰竭,造成中毒性腦病。   專家說,呼吸道疾病都會有一些相似的症狀,比如咳嗽、嗓子疼、鼻塞、流涕、發燒等表現。   專家分析   張主任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秋冬季節是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多發期,但是就我市目前情況來說,由於天氣悶熱、氣壓低,人們會出現食慾差、消化酶分泌減少的情況,機體自我保護能力降低。再加上兒童免疫功能差,尤其是嬰幼兒各器官組織發育不完善,如小兒鼻毛稀少,不能起到過濾空氣中灰塵的作用等,病原體極易通過口、鼻直接進入呼吸道引發感染。   「另外,酷暑時空調室內外溫差大造成機體周圍溫度等環境經常發生驟變,也是造成抵抗力差的兒童多發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專家支招   說到對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張主任告訴記者:「要想避免和減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數』還是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   張主任說,不要忽視夏季的身體鍛煉,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在早晚時間到洛浦公園等地方進行快速走或散步等適當活動,1歲以下的嬰幼兒要堅持母乳餵養,避免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平時室內空調的溫度不要過低,與室外的溫差最好不要超過10℃;飲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也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C來增強抵抗力;手頭常備些感冒藥等常用藥物,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後可使用一些抗病毒類藥物,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而症狀嚴重時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作者:吳彬 李磊 來源:洛陽晚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夏季也要防小兒呼吸道疾病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讓寶寶變成小花臉

2010年06月09日
公開
58

不讓寶寶變成小花臉 2007-06-02 04:33:09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媽寶寶   寶寶的指甲雖然又軟又細,但是寶寶的臉蛋也是很嫩的,所以每次當寶寶自己搔癢的時候總是很輕易地就把小臉抓上一條條的痕跡,讓爸媽看了真心疼!有沒有好辦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呢?   寶寶花花的臉不但會讓爸媽很心疼,也讓爸媽很擔心,怕會毀壞寶寶的相貌。由於小寶寶指甲生長的速度比成人要快得多,一般2個月大的小嬰兒,指甲以每天0.01mm,也就是一個月3cm左右的速度生長。若手指長得太長沒有修剪,指甲容易藏污納垢,成為多種疾病的傳播來源;而長的指甲也容易折斷,甚至傷了自己的指頭。若是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被蚊蟲叮咬不適時,常會無法控制地用手去抓,很容易抓破自己嫩嫩的皮膚,甚至引起感染。所以定期為寶寶修剪指甲,可保持皮膚清潔,也可以防止病從口入啊!   不慎抓破臉的緊急救護   剪指甲時,如果不慎誤傷嬰兒手指,或是寶寶自己抓破臉時,應該先用消毒紗布或棉球壓住傷口,直到流血停止為止,再塗抹一些碘酒消毒或消炎軟膏,最好能到皮膚科檢查一下。   醫師的叮嚀和建議   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的寶貝,抓痕雖然在寶寶嬌嫩的臉上,但是卻是疼在媽媽心上,希望能通過這小小訣竅,讓媽媽順利地修剪寶寶的小指甲,讓剪指甲這個過程,成為親子親密交流的時刻……   剪指甲的週期與注意事項   由於寶寶的指甲長得快,所以大約每隔一周就要幫寶寶剪一次,在修剪指甲的同時,有一些小訣竅需要爸媽注意。   1.要在嬰兒不注意,又不亂動的時候剪,比如寶寶正在吃奶或是睡覺的時候。   2.幫嬰兒剪指甲時,讓嬰兒背對著你坐在你的大腿上。   3.由於嬰兒的指甲很小、很難剪,所以要選擇細小的嬰兒指甲刀來剪。   4.由於寶寶不大能控制自己,喜歡吃手指、揉揉抓抓臉,或身上其他的部位,所以媽媽在剪指甲時,不要留尖銳的地方,而是要剪成圓弧形。   5.注意不要將指甲剪得過短,因為孩子會因此感到疼痛,或容易在活動時磨損指部皮膚。   6.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最好不要用銼刀尖或銳利的東西去掏挖,而是在剪完指甲後,用清水沖洗。   關於姿勢的建議   媽媽可將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緊緊握住嬰兒的手指,另一手拿剪刀,從指甲一端沿著指甲的自然彎曲,輕輕地轉動剪刀,將指甲剪下,要避免將剪刀緊貼到指甲尖處,以免剪到指尖嫩肉。 (來源:媽媽寶寶)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不讓寶寶變成小花臉 的評論 發表

寶寶「特別乖」家長要留意

2010年06月08日
公開
59

2007-06-02 04:5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劉永新   任憑滿屋子的人說笑、打鬧,小孩子也一動不動絲毫不見受干擾或被吵醒,家有這麼「乖」的小孩是好事嗎?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寶安區人民醫院)兒科專家昨日表示:少數嬰兒整天一聲不響、對周圍環境無動於衷,細觀察可發現其與同月的嬰兒相比行動、言語、認知反應有所差距,那麼很有可能是患有某些營養不良、聾障、先愚、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應及時到醫院確診以免延誤治療。   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萬勝明指出,嬰兒有的生來好動、手腳嘴巴動個不停;有的則表現安靜,不愛哭鬧,但大人一來逗引就會發笑,這些都屬於健康小孩的正常表現。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患有疾病才表現為「特別安靜」、「特別乖」,他們的動作發育、語言發育、認知發育都比正常小孩子晚,家長要留意區分,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去醫院檢查確診,不可忽視隱藏在「特乖」表象下的孩子健康問題。   有數十年兒科臨床經驗的萬勝明主任介紹說,家長對特別「乖」的嬰兒要留意是否有以下4種疾病病徵。一、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又稱克汀病)。該病由人體甲狀腺功能先天缺陷引起,患兒出生後很少啼哭,身體反應遲緩,甚至飢餓時、排尿前後都不哭鬧。之後患兒還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個頭比正常小孩矮,坐、站、認人、講話也均比其他小孩晚。萬主任表示,現在各醫院產科在產婦娩出新生兒後,就會為嬰兒採取血樣送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檢驗是否有此類先天性疾病,一旦查出嬰兒有該病,就由市婦幼保健院對患兒進行跟進治療。萬主任說,如果這類病能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內確診並得到正規治療,那麼其體格、智能等的發育一般不會受到影響。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為「21—三體綜合症」即唐氏綜合症患兒,這是一種因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先天愚病。這類患兒平時不哭不鬧,成長中發育遲緩、智能低下,「21—三體綜合症」患兒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型。據瞭解,孕婦在懷孕期間遵醫囑在正規醫院做篩查,或直接前往具有最終確診資格的市婦幼保健院做臍帶血化驗,完全可以避免產出唐氏患兒。   第三種情況是「特乖」嬰兒為腦癱兒。專家表示,中度、重度智能遲緩小兒,在嬰兒期就表現得異常安靜,以後各方面的發育明顯落後於正常孩子。專家建議,疑為腦癱患兒的孩子應盡早送深圳市兒童醫院腦癱中心確診並治療,市兒童醫院擁有全市最先進、全面的腦癱患兒康復技術和手段。   萬勝明主任介紹的第四種情況是:個別營養嚴重不良的孩子也會表現為「特乖」,比如「大頭兒」、「水腫兒」。萬勝明舉了一例曾在臨床上遇到的嬰兒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特乖」的病例。一對拾荒夫婦以民間流傳的「米糊可以養人」、「稀飯可以養人」的說法,用米粥餵養一名抱養來的孩子,結果孩子「很乖、很胖」,最後乖到一動不動的地步,當父母發現孩子皮膚莫名其妙被蹭破但仍不哭時,急忙抱來醫院求治,經查為營養嚴重不良導致的水腫和衰竭,可惜發現得太晚了。萬主任說,還有一些因患有敗血症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孩子,也會有「乖過頭」的表現,父母應特別留意並及時送孩子就醫。 (作者:劉永新 來源:深圳特區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特別乖」家長要留意 的評論

寶寶為什麼睡不好

2010年06月07日
公開
67

2007-06-02 05:03:10 by 分享快樂 來源:青島新聞網 作者:蔡洪瑩   父母親若希望寶寶有良好的夜間睡眠,首先要建立規律作息,提供輕鬆安適的睡眠環境;若遇到寶寶睡不安穩,有可能是:環境太吵雜、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或受到驚嚇等,瞭解原因、對症處理後,就可讓寶寶一覺到天亮了。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曾經歷過寶寶夜裡睡不安的經驗,若是長期如此,只能以「磨娘精」來形容這樣的寶寶。到底什麼原因會造成寶寶夜裡睡不安穩,它可能是自然的生理情況,也可能因疾病的因素造成。   寶寶的睡眠特性   其實每一個階段的嬰幼兒,都有可能發生夜裡睡不安穩的情況,只是寶寶在六個月大前,因睡眠週期尚未建立,所以夜裡睡不安穩的原因,生理自然情況居多;若是過了六個月大,睡眠週期已逐漸形成,則夜裡睡不安穩的原因,疾病的因素可能居多。   在探討造成寶寶夜裡睡不安穩的原因前,先讓大家瞭解正常的寶寶睡眠和我們的睡眠是多麼的不同,因為有時候其實是父母親多慮了,以為寶寶睡不安穩,其實有可能只是寶寶當時睡眠的特性。   正常成人的睡眠週期包括: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前半夜以非快速動眼期為主,後半夜以快速動眼期為主。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時間總長約四比一,而作夢及睡不安穩多在快速動眼期發生,反觀寶寶們的睡眠,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時間總長約一比一:表示寶寶的快速動眼期相對增加很多,也就是寶寶淺睡的時間較多,在這個時期寶寶會看似睡不安穩,手腳會亂動,時而伴隨哭泣,眼球眼皮會不規則轉動,甚至微微張開眼睛。   這樣的狀況平均60分鐘會出現一次,所以爸爸媽媽容易誤認寶寶睡不好,其實,這是正常的情況,父母親只要在一旁觀察,項多輕拍安撫,千萬不要急忙抱起,這樣反而真的打斷他的正常睡眠。   引起寶寶睡不安穩的原因   再來談談其他會引起寶寶夜裡睡不安穩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分述如下:   環境因素:包括睡眠的地方太吵雜、太悶熱,或衣服包被過多或過少。衣服包被過多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剛出生頭幾個月,因為大人們總認為小寶寶容易著涼,所以穿的多又包的很緊,其實「嬰仔屁股三把火」,他們的新陳代謝率較大人高,怕熱,所以衣服包被過多造成寶寶躁熱,反而睡不好。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原則上「在室內」寶寶需要的衣服件數跟大人一樣,睡覺時再蓋上毯子或薄被即可。   寶寶吃不夠:這也是出生頭幾個月常見的原因,你會看到寶寶翻來覆去又一直出現吸吮的動作,有時候它只是需要吸吮,有時候它是真的餓了想再多吃一點。喂配方奶的寶寶,父母親可以拿奶嘴來試探他是需要吸吮還是要牛奶,需要喝奶的寶寶就會把你塞給他的奶嘴吐出。   純喂母奶的寶寶較為方便,只是媽媽最好要學會躺著餵奶,遇著這種情形就是給寶寶含乳吸吮,提醒媽媽的是要確實知道寶寶是滯有正確含乳(寶寶嘴巴要張大,吸吮時會停頓,也就是嘴巴會有一吸一放的節律,媽媽也會感到乳汁分泌),以及寶寶是否有足夠尿量(第一天至少換一片含尿的尿布,第二天兩片,第三天三片,依序增加。一星期後每天至少6次才算足夠),如此才能確定寶寶是否喝足,也好評斷睡不好的原因。   寶寶肚子不舒服:任何年紀的寶寶都有可能因為肚子脹氣、積便,或單純的嬰兒腹絞痛而睡不好,處理的方式不外乎以薄荷油幫寶寶按摩肚子,或用肛溫計以量肛溫的方式刺激肛門排便,若是上述的方式無法解決寶寶的哭鬧或睡不安穩,就要帶給小兒科醫師做診察來查明原因。   寶寶感染:常見的感染包括感冒、中耳炎、咽喉炎、細支氣管炎、肺炎、腸胃炎,少見的如腦膜炎、敗血症,都有可能造成寶寶睡不安穩。一部分的感染會合併發燒,且各個感染症常會有本身特殊的表現,所以當合併睡不安穩時,常常父母也已經尋求醫師的協助,雖然各個感染症造成睡不好的原因不盡相同。如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中耳炎、咽喉炎,多是因為鼻塞睡不好;下呼吸道感梁包括肺炎、細支氣管炎,多是因嚴重的咳嗽或呼吸喘而睡不好;腸胃炎是因為腹絞痛或反覆嘔吐或腹瀉而睡不好,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感染,就是會活力不好又睡不好,這些都需要小兒科醫師的對症治療,以及一定的病程進展,才會逐漸解除寶寶睡不好的情況,需要爸爸媽媽相當的愛心、耐心及體力來面對。   可能遭到驚嚇、虐待或白天太興奮:   也就是當寶寶情緒或心理上遭受較大的波動或傷害時,自然夜裡會睡不安穩。因為白天太興奮造成的話,通常頂多影響一兩天的夜眠。但若是遭到驚嚇、虐待則可能影響深遠,虐待除了對身體、心理的傷害還包括刻意忽視,寶寶心理無法獲得充分的安全感,這些就可能造成長期的夜裡睡不好,而且還會合併很多其他情緒失調的表現。   現在多為雙薪家庭,寶寶常需要交由外庸、保姆或親戚照顧,父母親一定要多與照顧者保持互動,充分瞭解對方照顧孩子的方式,以避免或及早發現問題,因為寶寶夜裡睡不安穩有可能是第一個徵兆。   提供輕鬆安適的睡眠環境   寶寶偶爾或短期的夜裡睡不安穩,一般不太會影響他的成長髮育,但是當這個情形是長時間發生,例如持續數星期或一個月以上,則會相當程度的影響寶寶的生長,畢竟夜裡是寶寶生長激素分泌、讓寶寶好好生長的時間,若寶寶不得安眠,勢必影響身高、體重的發育,甚而影響日間的活動及發展。   想要讓寶寶有良好的夜間睡眠,父母親或照顧者要讓寶寶建立良好規律的作息,作了本身以身作則,還可藉提供輕鬆安適的睡眠環境幫忙,像是柔和的燈光、輕柔的音樂,若是遇到寶寶睡不安穩,則可試著將上述的原因逐一排除,相信大部分的情況在對症處理後,會讓寶寶重獲一夜好眠。 (作者:蔡洪瑩 來源:青島新聞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為什麼睡不好?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學習坐便盆ㄉ時機

2010年06月06日
公開
54

2007-06-02 05:12: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練習坐便盆呢?」保健門診中,經常有家長問到這個問題。   在國外,醫生主張訓練孩子大小便,晚比早好。原因是大部分孩子控制大小便的神經肌肉的能力,要到18∼24個月時才會成熟。較晚開始接受大小便訓練,比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更快。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紙尿褲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也能保持寶寶的屁股乾爽,沒必要像以往那樣嚴格地訓練寶寶。   但從我們的實際育兒觀察中,在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的前提條件下,早些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比晚些好,可以更好地建立條件反射,使孩子體驗到獨立的快樂。因此,我們的主張是孩子能夠坐穩了,便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坐便盆。   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把訓練孩子坐便盆看作是很有趣的親子交流,而非一件「苦差事」。   (2)準備一個很有趣的小馬桶,利用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模仿慾望,給他看訓練寶寶坐便盆的圖畫書,或讓他看「大」哥哥、「大」姐姐坐便盆的動作,或者讓他向爸爸、媽媽學習動作行為,並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該怎麼做,使孩子對坐便盆沒有恐懼感。   (3)培養孩子坐便盆的習慣。如果遇到孩子吵鬧,一坐盆就打挺的情況,千萬不能再強迫孩子。如果開始訓練時遇到這種情況,說明孩子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引導,一旦發現孩子有了興趣後,便可以開始訓練。每天必須堅持讓嬰兒坐便盆。經反覆練習,孩子一坐便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4)訓練孩子坐便盆時,不能久坐。開始每次不超過5分鐘,否則易發生脫肛。   (5)孩子練習坐便盆時,家長必須在旁邊扶著或托著,以免孩子摔倒、疲勞。   (6)在訓練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信心,堅持不懈。 ( 稿件來源: 《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學習坐便盆的時機和技巧 的評論

寶寶不能這樣睡

2010年06月05日
公開
59

2007-06-02 05:12: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東南早報   對小寶寶來說,睡眠直接影響生長發育。有的媽媽為了讓寶寶盡快入睡,常用嚇唬的方法,如「不睡大灰狼就要來」。其實用這種方法會強烈地刺激寶寶的神經系統,使他根本不能入睡或入睡不安穩。寶寶受到恐嚇後睡覺中會做噩夢,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此外,還有一些不正確的睡眠方法:   含奶頭睡含著奶頭睡會使寶寶醒了就吮吸,這種沒有規律的進食方式易使胃腸功能紊亂,還會使呼吸不暢而致睡眠不安,甚至引起窒息。此外,還影響牙床正常發育或易生蛀牙。   晚睡一些家長有晚睡的習慣,寶寶也會跟著晚睡。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夜裡10~12點,如果晚睡,生長激素分泌減低,身高會受到影響。   陪睡一些媽媽喜歡陪寶寶一起睡,長期陪睡會養成寶寶「戀母」的心理。如果父母睡姿不好,睡熟後在床上翻來覆去,偶爾會壓住小寶寶的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慘劇」。   蒙頭睡在冬季,有的父母怕寶寶易受涼,給孩子蒙頭睡。然而嬰幼兒新陳代謝遠較成人旺盛,被子內的濕度又高,以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和呼吸不暢。   睡電熱毯電熱毯加熱的速度很快,溫度過高會使寶寶體內水分喪失,發生脫水,引起寶寶煩躁不安,哭鬧不停,健康受到損害。 (摘自《新聞晨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不能這樣睡……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怎麼防止小寶寶吐

2010年06月04日
公開
57

2007-06-03 22:42:41 by 分享快樂 來源:39.net 小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媽媽第一次看到寶寶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一、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二、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三、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四、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育。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怎樣防止小寶寶吐奶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0~3歲嬰幼兒味覺發展過程

2010年06月03日
公開
70

味覺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佈在舌背,特別是舌尖和舌的周圍。中醫認為有世間有五味,而生理學研究認為有酸、甜、苦、鹹四味,其他味覺都是由這四種混合而成。一般情況下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舌邊對酸味最敏感,同時舌尖和舌邊感受鹹味很敏感。關於味覺發育,媽咪應該做這樣一些瞭解:   胎兒第二個月時嘴巴開始發育,懷孕4個月時,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發育完全,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嚐羊水了。在胎兒7-8個月時味覺的神經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時味覺已發育完善。   實驗證實,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以內能辨別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不同味道。當把甜的液體放到嬰兒嘴裡時,他們表現出很輕鬆愉快的表情,並滿意的吸吮起來,但對鹹、酸或苦味液體則作出皺鼻子、噘嘴和不規則的呼吸等拒絕性的反應。   4-5個月的寶貝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   6個月到1歲,寶貝在這一階段味覺發展最靈敏。   愛心提醒:   嬰幼兒的味蕾在舌面的分佈比成人更廣,味覺更敏感、更豐富,成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或標準為孩子選擇和製作食物。否則,容易形成過重口味,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   研究認為,味覺感受性較低的孩子對食物的熱情更高,反之可以說貪食的孩子可能味覺能力發展較差,對味道不敏感。 味覺刺激訓練   1.寶貝出生後第一個給予他味覺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時給予其他的味覺刺激,將會引起寶貝偏食、拒食。所以,媽咪應當在寶貝1個半月時適當地給寶貝喂些桔子汁,3個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種菜湯讓寶貝嘗嘗味兒。   2.用奶粉餵養的寶貝,應3-5個月換一種奶粉,避免長期使用單一口味的奶粉,導致寶貝味覺遲鈍。這些不斷變換的食品可以給予寶貝充分的味覺刺激,對寶貝味覺能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3.6個月以後,給寶貝嘗一嘗甜的、酸的、鹹的飲料,同時,可有目的地鼓勵寶貝去品嚐不同的味道,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用一定的語言進行強化,比如問寶貝「酸不酸」等。   4.準備小碗、小勺、小托盤、三份同顏色不同味道的液體:甜、酸、鹹。爸爸媽媽和寶貝一起品嚐這些液體。告訴寶貝「這是甜的」、「那是酸的」、「這是鹹的」等。再嘗一次,加深印象。   5.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蘋果等),讓寶貝都嘗一嘗,告訴寶貝香蕉是甜的,橙子、蘋果是酸甜的,再問問他哪種味道他喜歡吃。   6.要使寶貝的味覺得到良好的發育,應該特別重視寶貝斷奶期的味覺體驗。寶貝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到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因此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寶貝通過品嚐各種食物,可促進對很多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也是寶貝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如果在這個感受性較強的時期,寶貝有了對各種食物的品嚐體驗,他會擁有廣泛的味覺,以後就樂於接受各種食物。假如我們給他的食物比較單一,寶貝的味覺發育就可能不夠發達,尤其是以後接受食物的範圍也會比較狹窄,而且不那麼願意接受他從未體驗過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於偏食就是這樣造成的。   味覺訓練TIPS   雖然剛出生的新生兒就較喜歡甜的味道,但並不是說寶貝出生後應加糖水,恰恰相反,寶貝生後應早吃母乳、多吃母乳,而不要在開奶前或每次吃母奶前先吃糖水,以免影響母乳餵養。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發燒寶寶媽媽要4多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67

發燒寶寶媽媽要4多 2007-06-02 04:00: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海峽都市報 作者:任榕娜   近日,天氣炎熱,福州各大醫院發熱感冒的孩子劇增,有些新手家長在寶寶發高熱時,還緊閉門窗,給寶寶蒙被發汗,結果導致寶寶高熱驚厥。對待發熱的寶寶,父母應如何做呢?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1.平時多學習,瞭解一些醫學知識及護理常識,才不至於在寶寶生病發熱時慌亂無措,要知道,寶寶發熱是由於病原菌引起的(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當這些病原菌侵入機體後,機體的防禦系統為保護機體,可作出各種保護機體的反應來抵禦病原菌,發熱就是其中的一種抵禦反應。發熱並不是一個壞現象,說明機體正在與病原菌作鬥爭。一般來說38.5℃以下不用退熱處理,38.5℃以上應採用退熱措施。   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寶寶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鐘。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在寶寶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藥物降溫:以上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6個月以下的寶寶盡量使用物理降溫。有高熱驚厥史者應在有效降溫的基礎上同時使用鎮靜劑(在醫生指導下用)。   2.多飲水,給寶寶喂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作者:任榕娜 來源:海峽都市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照料發燒寶寶媽媽要4多 的評論

~『蒙特梭利』對孩子的學前教育有什麼樣的影響?

2010年05月31日
公開
60

轉貼~『蒙特梭利』對孩子的學前教育有什麼樣的影響? 2008 / 9 / 25 (3 歲 1 個月) 蒙特梭利教育摘要   一個人的想法和價值觀,不是空穴來風,蒙氏就是將學校所修習的,生物學、醫學、哲學、心理學、衛生學、實驗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精神病理學等綜合一切,而發展出整個的蒙特梭利教育理論及教學法。而她也是影響20世紀幼教思想最顯著的人,至今義大利錢幣有以蒙氏肖像為圖案。   而也由於我們知道,蒙特梭利是個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而造成她的教育理論的除了如前述所說學校所修習的,尚包括受 到一些如伊塔、塞根、喀雷爾、法布理及德佛理等人的影響。而提出個人的教育哲學理論: 幼兒與成人的差異—— 兒童的生命哲學:精神胚體、肉體化、潛在能力(賀爾美)、成長的內在動力(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 兒童成長的四階段: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正常化兒童:透過專心工作,使幼兒的需求得到滿足,孩孩子因而達到心智上的平衡與和諧的新景況 總而言之,蒙特梭利的教育基礎是建立在兒童權之上,主張尊重兒童自身的權利, 蒙特梭利教育原則—— 1•自動或自由原則:其教學法,多以兒童自由活動和自由發展為主,除必要的指導外,教師對於兒童的生活,絕不加以干涉或幫助。 2•義務或責任原則:蒙氏認為教師對兒童不宜發號命令,不必施以獎逞懲,而是 在自由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蒙特梭利女士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蒙特梭利教學法,而最重要的就是教學三要素—— 1•預備好的環境:所謂預備好的環境,是指符合幼兒需要的真實環境,是一個供給兒童身心發展所需之活動、練習的環境,如兒童之家就是一個如此的環境,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兒童而準備的。 2•精神預備好的教師:教師是一個觀察者、示範者、兒童的解釋者、環境的預備者、溝通者及個別課程的指導員。且老師要能放棄原有的專制,不斷的自我反省及改進。 3•教具:即工作材料,蒙氏以為兒童的本質就是工作,兒童喜愛工作甚於玩具,所以在工作,中能達成教育的任務。 蒙特梭利的教育內容—— 1•日常生活訓練 2•感官教育 3•數學教育 4•語文教育 5•文化教育 蒙特梭利女士對教育的項獻—— 1•將幼教理論帶入科學化中:她和盧梭一樣強調兒童的個性與自由﹐自主的權利,她不僅以生理、心理、生物學和醫學的根據,從觀察 中產生新的教育思想,稱為枓學教學法 。 2•強調幼兒自動學習精神:因兒童的身心具有內在發展的潛能,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去去依據幼兒的興趣去開發其潛能,所以強調在以教具引起兒童自由活動及自動學習的精神。 3•注重感官教育:促進幼兒智能發展。 4•重視日常生活訓練:為了養成孩子的自由與獨立,特別訓練幼兒身體各部份的動作與協調,培養幼兒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待人接物的能力。 5•創製教具與蒙特梭利教學法:蒙氏的教學法刺激了教育家們對幼兒的個別需要和能力再予考慮,甚至影響到現今的發現教學法及開放教學法。而其教具的製作也是現今較完整的一套教學工具。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徵 陳秀芬 演講 陳睿倩、翁靜育 整理   這裡所說的「教學法」,應該說是教學「理念」。蒙特梭利常說,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說成是一種方法,因她所主張的是一種理念、一項真理,要讓我們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正如我們信上帝,是相信一個「真理」,而非只是一個「宗教」。那麼,蒙特梭利教學法有什麼特徵呢? 1.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尊重兒童是指:認同兒童的情緒,了解兒童的感受。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我們平常跟孩子講話,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是都以「我(兒童)」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屈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兒童需要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兒童為中心」。 2.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權   我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和他和平共處,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4.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三至六歲混合教學。以我在美國實習任課時的觀察,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二、三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過來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我曾經在美國觀察一個小女生個案,她三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兩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五歲的時候,她忽然發現,自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三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5.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到底怎麼摸乘法呢?請看介紹數學教具的地方,你就會發現,數學真的可以用摸的! 所以,我的女兒常常說:「數學好簡單喔!」她絕對不是吹牛,我想如果把蒙特梭利教具拿給你們的孩子來操作,結果也是一樣,你們的孩子也會說數學好簡單!記得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看一下國小的數學教學進度,拿三年級的測驗卷來給她試試看,結果她都會做,因為她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當時她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正常化),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就如同蒙特梭利的說法:「我們的學校一開始可比擬為療養院,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這也是我們作父母親的責任。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   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沒有課程表。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我們家的孩子差更多,老大學什麼都很快,才教她數字一到十,她一天就學會了,之後怎麼考都考不倒;老二就不一樣了,同樣的一到十,他學起來就有困難,我還為他設計了各種延伸變化,讓他反覆練習。這樣經過一年,他好不容易才學會了。您想,一天和一年,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大?!如果我事先就計劃好課表,他能「裝」得進來嗎? 媽媽們聽了或許會很煩惱,不要課表到底要怎麼教?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尊重、跟隨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告訴」你。父母親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他現在對什麼有興趣,你就趕快做學習紀錄,馬上介紹他適合的教具。舉個例子,我兒子做數學的加法板時,算1+1啊,1+2啊,他用長條木板來算加法,突然,他發現:「媽媽,有好多答案都是9!」因為他在寫9這個數字時,印象特別深刻。我耳朵一豎,立刻乘勝追擊:「真的嗎?好啊,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可以湊成9呢?從1開始,1跟什麼可以配成9?那2又跟什麼配成9?…」我和兒子兩人就把哪些數字木板可以配成9的延伸變化通通擺出來,然後,又進一步發現「1+8和8+1的答案是一樣的」,長條木板放在一起比比看,「喔,是一樣的。」就這樣,他又了解數學加法交換律的概念,原來:1+8和8+1是一樣的,2+7和7+2是一樣的。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看到孩子有興趣的地方,跟著他就對了,孩子無形中就會透露給你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我們要做個細心的觀察者,才能夠為孩子設計出特別的教導。附帶一提,最近我碰到比較多屬於學習遲緩的孩子,或是有自閉、過動傾向的孩子,我深深覺得,這些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特別的教學設計與引導。 7.教師是一個引導者   蒙特梭利認為,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一個引導者(director)。我們要好好觀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順著他可以學習的東西,把教具適時的帶進來。 做父母親的也一樣,我們要牢記,自己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觀察家,而不是一個「教」的人。我的兩個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會的。」因為是他們自己從做中學會的,再用前面提過的例子來說,我兒子操作數學教具時,有幾個答案都是9,那是他的發現。孩子自己的發現,遠比大人告訴他的學習效果好,而且好上幾百倍!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媽媽,我自己會的。」你應該把這句話當成是一句恭維,代表你教育成功的指標。就這一點來講,我們非常需要一次心靈改革,不要再把自己當成權威角色,而要退居隱密地方,當一個成功的引導者。 在蒙特梭利幼稚園裡,可以見到這個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你不會聽到老師大聲喊著:「不要吵了!」代替的是,老師輕聲細語跟孩子說:「現在是安靜下來的時候。」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可以當老師,因為我覺得自己的音量太小,一定管不住孩子。沒想到我可以當個很好的蒙特梭利老師,這樣剛好符合引導者的形象。大人輕聲細語,小孩子也會跟著輕聲細語:你越大聲吼,孩子也越大聲吼回去,他都學你的。別忘了,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8.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室都有精細的設計與規劃,教具擺在兒童拿得到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居家環境的設計」單元,會有更仔細的討論,還有實際的照片可以看。你們知道嗎?誰是第一個想到在幼稚園裡,擺放適合孩子尺寸桌椅的人呢?就是蒙特梭利本人。她主張在一個配合兒童的環境裡面,需要擺放小桌子、小椅子、小櫃子,給孩子主動去使用。在這樣的環境裡,蒙特梭利說:「兒童可以脫離成人不當的干預,根據成長的定律,去過自己的生活。」 談到豐富的教具,是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必備的東西。蒙特梭利不只是一個哲學家,她還是一個實踐者,她創造發明了無數種的教具,我個人所學過的教具就有一千多種,還不包括「延伸變化」。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所謂的「延伸變化」如何應用於不同的孩子。以我兒子學數0-9數量(教具名稱為紡錘棒盒)為例,他不喜歡我採用的冰棒籤,我只好動腦筋來個延伸變化。對了,他喜歡玩小的模型軍人,那我就把他的玩具拿來取代,做成數數的教具,結果他真的樂意操作了。再舉一個例子,我今天拿綠豆讓孩子做日常生活教具「舀豆子」的練習,那你說,孩子比較喜歡彩色珠子,換成珠子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所以一項教具的基本原理把握住了,根據不同孩子的需要與學習狀況,就會有很多延伸變化出現。父母親因此就會變成一個動腦筋的人,一方面觀察孩子對什麼有興趣,一方面就不斷動腦筋,教具就會不斷開發出來。這也是當一個蒙特梭利老師很有樂趣的地方,因為不斷看到每個孩子的需要,就會不斷有新東西開發出來,做父母親的也是一樣,可以針對自己的孩子來設計。 9.摒除獎懲制度   接受蒙特梭教育的孩子,從工作中就已得到滿足和快樂,且有自尊和榮譽感,所以每天都有學習、收穫和成長,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物質的獎勵對他來說已經覺得沒必要了,他愛工作勝過愛糖果、玩具,他的精神早已提昇至更高層次了。 但在剛開始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孩子工作時,孩子很可能沒興趣,因為他還沒有養成工作的習慣。這就像剛上蒙特梭利幼稚園的新生一樣,也是混來混去,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喜歡的教具。一旦孩子找到真正吸引他的一項工作,他就會很投入,那時候,你會看到孩子很專心,而且漸漸喜歡工作。到這時候,如果你跟他說:「等你做完這項工作,我就給你一顆糖果。」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因此,獎勵並沒有必要,孩子從工作中會感到滿足、有收穫,他不需要你給他任何獎勵。 至於懲罰,我們主要是指體罰,那根本都不需要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我發現,很多愛搗蛋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所以,當蒙特梭利教室裡的孩子已經投入他的工作,很專注的時候,外來的獎勵跟懲罰其實都已經不需要。孩子自己有尊嚴,他會自動自發,他很有學習的意願,外來的動力根本不必要了。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環境裡,最早介紹給孩子的工作,它包括基本動作、生活禮儀、小肌肉發展訓練、動作的控制、照顧自己、以及照顧環境等等項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目的在訓練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手眼協調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家有兩歲幼兒的媽媽常會發現,你掃地時,他會跟你搶掃把說:「我也要掃。」或「我來!我來!」這就是教他使用掃把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他最有興趣。大部份說得出來的動作,如縫、撕、貼、切、拿、打、轉、貼、剪、捲、揉、捏、走、坐、站、跑…等,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些動作的練習也都是日常生活教育的一部份。   感官教育指的是感官能力的培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立體觸覺等,若能在零到六歲感官的敏感期提昇其敏感度,對以後的學習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音感的培養,一定要趁早進行,若錯過了聽覺的敏感期,等到長大才要矯正五音不全或發音不標準的毛病,可能就會事倍功半了。 11.注重本土文化及跨文化教學   世界上不同民族因文化不同,所要教導孩子的內容就會不同。如東方人在日常生活教育要學習如何拿筷子,西方的孩子就要先學如何使用叉子、餐刀、奶油刀等各種餐具,這就是本土化教學的意義。而蒙特梭利一生因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她發現人類互相殘殺,很大原因是彼此間的不了解,所以主張跨文化的教學,使孩子除本國文化外,也具有世界觀,也能認識並進而尊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所以蒙特梭利認為教育是促進世界和平最好的途徑。 轉貼自討論區藍ㄇ咪

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2010年05月30日
公開
55

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2008 / 8 / 14 (2 歲 11 個月)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 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 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 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 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臺: 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父母的有效期

2010年05月29日
公開
55

2010 / 4 / 21 (4 歲 8 個月) 親子好文分享:『父母的有效期』 這是來自紐約瘋媽所發表的一篇文章~ 我想家中有青少年孩子的父母~對於父母的有效期限 一定有相當的感觸的~~ 要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要同步成長 讓你和孩子保有20年的知識和經驗的距離~~ 這樣就能突破有效期限而永保新鮮喔 一起來看看這篇 紐約瘋媽 所寫的文章吧 -------------------------------------------------------- 領悟到一件事情 … 來跟大家分享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 , 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 , 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 18 歲 , 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 , 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枝煙 . 穿著很新潮 , 露著小肚子, 後面露出腰的部份還有一個刺青 .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 , 有說有笑 , 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 這讓我蠻感慨的 , 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 , 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 , 都是有 “有效限期” 的 .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 , 她才 8 歲 , 跟我老大現在一樣大 . 10 年前我去她家時 , 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 , 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 , 都一模一樣的畫出來 . 一個外國小女孩 , 居然可以把 “日本清泉清酒” 和 酒牌上的櫻花 , 三兩下就輕鬆的描繪出來 . 我好驚訝 , 自從那次以後 , 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 , 卻又可以一面的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甚麼 . 突然驚覺 10 年過的好快 , 好像才昨天的事情 , 現在已經是 10 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 , 因為一直以來 , 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 , 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 現在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 理由很簡單 , 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 “過期” 了 . 而且她的父母在 “有效限期” 內也沒努力過 . 孩子在小的時候 , 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 , 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 父母的 “有效限期” 就快到了. 該說的 , 該教的 , 該做的 , 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 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 , 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 “過期” 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 , 也比不過10年前來的有效了 . 要認知 “收手” 和 “承受” 的事實 . 我突然很感嘆 , 我告訴我自己 , 我必須要在 黃金時期 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 因為時間真的過的很快 , 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 , 搖頭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