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語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孩子睡覺時是否要叫醒餵奶?

2009年11月27日
公開
63

孩子睡覺時是否要叫醒餵奶? 2007-06-02 05:10:03 by 分享快樂 來源:小腳印親子網   孩子睡覺時是否要叫醒餵奶?   按需哺喂,這是母奶餵養中的基本原則,不要像人工餵養那樣定時定量餵養,即使人工餵養時也要靈活掌握。   如果在孩子睡得香甜的時候硬將其叫醒,孩子沒有睡夠,就會感到不舒服,就會因睡眠不足而哭鬧,反過來會降低他的食慾。如果媽媽要去上班,可以將乳汁擠在奶瓶中,或者把牛奶調好備齊,等孩子醒了以後再吃。   餵奶時孩子吃幾口就睡或邊吃邊哭怎麼辦?   有些吸吮能力弱或在吃奶前已哭鬧很久的小兒,在吃奶時,往往吃幾口就睡著了,因為沒吃飽,不到下次吃奶時間因餓又會哭鬧,哭累了就會又吃幾口就睡,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既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又影響媽媽的生活安排。這時媽媽應將乳頭動幾下,刺激小兒唇部,或捏捏小兒耳朵,撓撓腳心,把孩子弄醒,使他繼續吃奶,直至吃飽。   小兒邊吃邊哭的原因,一般有鼻塞、乳汁過沖、乳汁太少及混合餵養時代乳品太甜等。如因感冒鼻塞,應請醫生開些適於小兒使用的點鼻藥,在餵奶前點;奶流得過沖,可用拇指、食指將乳房捏住一些,使乳汁流得慢些;乳汁太少時,小兒往往吮幾口才咽一次,或根本不咽,說明母乳已空,若仍讓小兒吮吸,孩子可因吸不到奶或吃不飽而哭鬧,這需要延長每次餵奶的時間或應增加餵奶次數以促進母奶分泌。 (來源:小腳印親子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孩子睡覺時是否要叫醒餵奶? 的評論 發

怎樣防止小寶寶吐奶

2009年11月26日
公開
67

防止小寶寶吐奶 2007-06-03 22:42:41 by 分享快樂 來源:39.net 小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媽媽第一次看到寶寶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一、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二、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三、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四、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育。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但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怎樣防止小寶寶吐奶 的評論 發

給孩子餵食也要注意安全

2009年11月25日
公開
59

2007-06-02 05:31:4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全程教育網   防止小兒哽噎應該注意:   ·根據嬰兒的年齡或發育階段提供適當的食物。   ·餵食時讓嬰兒坐下。嬰兒運動或跑動時噎食的危險要大得多。   ·餵食時營造安靜地環境。太急躁、太激動和笑太多會使嬰兒吸入食物。   ·改變某些食物的質地和大小以預防噎食危險(例如:肉可以切碎、剁碎、撕碎或切片;水果可以搗碎或切成小片)。   ·避免一些難以嚼咽的食物,如葡萄、堅果和硬糖、魚丸和爆米花。   ·餵食粘稠的食物如花生醬時,應將其攤薄,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塞住氣管。   ·取出葡萄等水果的小籽。嬰兒可能將其意外吸入氣管。   一旦發生噎食,父母可以立即採取下列應急措施:   ·鼓勵嬰兒咳嗽,不要試圖用手拿出堵塞物   讓孩子咳嗽。咳嗽是從喉嚨排出物體的自然反應。不要試圖用手指拿出堵住的東西。這可能使食物滑入喉嚨更深處完全堵住氣管。   ·如果嬰兒不能呼吸,臉色變紫   由於嬰兒的內部器官非常脆弱,不要用力按揉它的腹部,這種方法適用於更大一點的孩子和成人。   以下經美國兒科研究院推薦的步驟:   第一步:將嬰兒面朝下放在前臂,固定住頭和脖子。對於大些的嬰兒,可以將嬰兒臉朝下放在大腿上使他的頭比身體低,並得到穩定的支持。   第一步:用手腕迅速拍肩胛骨之間的背部四下。   第二步:如果嬰兒還不能呼吸,將嬰兒翻過來躺在堅固的表面上,僅用兩根手指在胸骨間迅速推四下,。   第三步:如果嬰兒還不能呼吸,用提顎法張開氣管,嘗試發現異物。看到異物之前不要試圖將其取出。但如果看見了,用手指將其弄出。   第四步:如果嬰兒不能自己開始呼吸,試著嘴對嘴呼吸法或者嘴對嘴鼻呼吸法兩次以幫助嬰兒開始呼吸。   第五步:繼續1至5步,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來源:全程教育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給孩子餵食也要注意安全 的評論

一起吃晚餐,孩子更優秀

2009年11月24日
公開
25

2007-06-02 04:55:20 by 分享快樂 來源:《生命時報》   繁忙的生活節奏,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飯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有時即使坐在一起,也都是匆匆把飯吃完,很少進行交流。面對這種現象,最近一期的美國《時代週刊》撰文指出,全家人圍坐在桌前共進晚餐對孩子有諸多益處,父母應該重新拾起這個傳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國上癮與物質濫用中心」針對12-17歲孩子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相比較每週只和父母一起吃晚飯不到2次的孩子,每週能與父母共進晚餐5次以上的孩子接觸香煙、酒精和毒品的可能性要低得多。而且後者結交吸毒朋友的比例也要低很多。有專家認為,與家人一起吃飯使青少年接觸不良誘惑的機會減少,因此能夠潔身自好。   全家共進晚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樣非常有益。上述研究發現,經常與父母吃晚飯的孩子在自己遇到麻煩時願意向父母傾訴,所以他們很少產生輕生的念頭,第一次性經歷也會較晚些。   不僅如此,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有助於孩子的學習。研究者發現,經常與父母吃晚飯的孩子在學校得A的比例要比很少同父母吃飯的孩子高出近一倍。   此外,與父母一起吃飯還能保證孩子的飲食結構更合理,吃得更健康。《家庭醫學檔案》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稱,全家一起吃飯時食物的含鹽量和脂肪含量都有所降低,孩子們接觸蘇打水和油炸食品很少,能夠吃到更多的水果和蔬菜。   除了以上這些「看得見」的益處,全家共進晚餐對孩子來說還是一個絕佳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在其樂融融的氛圍裡,父母可以瞭解孩子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幫他們掌握新詞彙,教他們如何交談、傾聽和解決問題。孩子們還能學到餐桌禮儀,學會尊重別人的口味。全家人一起吃飯時,不是每個人每天晚上都能得到他們理想的食譜,這就能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妥協。   與孩子共進晚餐時,父母要掌握交流的技巧。專家建議說,每位家庭成員可以講出他們當天最愉快的經歷或最大的挑戰,也可以共同制訂第二天的晚餐食譜,父母還可以講一些童年趣事,或者討論一個全家都能參與的活動,甚至談論一下孩子們最近看過的書或電影。   對此,「上海市關心下一代」專家委員會主任胡慶澧也指出,在數字化社會,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而全家一起吃晚飯則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家長對孩子表達關愛。從這個意義上說,吃飯只是形式,交流和關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可以,家長最好能隨時和他們交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出關愛。 (來源:《生命時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一起吃晚餐,孩子更優秀 的評論 發表

學習做 便盆的時機和技巧

2009年11月23日
公開
34

2007-06-02 05:12: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練習坐便盆呢?」保健門診中,經常有家長問到這個問題。   在國外,醫生主張訓練孩子大小便,晚比早好。原因是大部分孩子控制大小便的神經肌肉的能力,要到18∼24個月時才會成熟。較晚開始接受大小便訓練,比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更快。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紙尿褲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也能保持寶寶的屁股乾爽,沒必要像以往那樣嚴格地訓練寶寶。   但從我們的實際育兒觀察中,在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的前提條件下,早些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比晚些好,可以更好地建立條件反射,使孩子體驗到獨立的快樂。因此,我們的主張是孩子能夠坐穩了,便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坐便盆。   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把訓練孩子坐便盆看作是很有趣的親子交流,而非一件「苦差事」。   (2)準備一個很有趣的小馬桶,利用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模仿慾望,給他看訓練寶寶坐便盆的圖畫書,或讓他看「大」哥哥、「大」姐姐坐便盆的動作,或者讓他向爸爸、媽媽學習動作行為,並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該怎麼做,使孩子對坐便盆沒有恐懼感。   (3)培養孩子坐便盆的習慣。如果遇到孩子吵鬧,一坐盆就打挺的情況,千萬不能再強迫孩子。如果開始訓練時遇到這種情況,說明孩子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引導,一旦發現孩子有了興趣後,便可以開始訓練。每天必須堅持讓嬰兒坐便盆。經反覆練習,孩子一坐便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4)訓練孩子坐便盆時,不能久坐。開始每次不超過5分鐘,否則易發生脫肛。   (5)孩子練習坐便盆時,家長必須在旁邊扶著或托著,以免孩子摔倒、疲勞。   (6)在訓練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信心,堅持不懈。 ( 稿件來源: 《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學習坐便盆的時機和技巧 的評論 發表1

咚!寶寶腹脹有對策

2009年11月22日
公開
52

·咚!寶寶腹脹有對策 2007-06-02 05:35: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媽寶寶 作者:廖秀馨   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爸爸媽媽抱著小寶寶來看醫生,一邊敲敲寶寶的小肚子,一邊焦急地問道:「醫生,我的孩子常常脹氣,敲敲肚子會有『咚咚』的聲音,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嗎?」或是問:「為什麼我的寶寶肚子這麼大,有沒有什麼毛病呀?」   寶寶腹脹的原因   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肚子本來就會比成人大,看起來鼓鼓脹脹的,那是因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臟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的情況下,腹部會因此顯得比較突出,特別是寶寶被抱著的時候,腹部會顯得突突下垂。此外,嬰兒的身體前後是呈圓形的,不像大人那樣略呈扁平狀,這也是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個造成寶寶腹脹的常見因素,是嬰兒比大人更容易脹氣,脹氣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 寶寶進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氣,尤其是當寶寶餓得太久才餵牛奶的時候。   2 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造成空氣通過奶嘴的縫隙而進入寶寶體內。   3 寶寶過度哭鬧。   4 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消氣DIY   其實,嬰兒也有一些消散氣體的方式,例如:   餵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   有些寶寶很會排氣,可以通過肛門將氣體排出;   另外,依靠胃腸壁的吸收,也可以緩解腹脹的現象。   治療與否   至於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慾。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如何預防脹氣   1 盡量不要讓寶寶哭泣。當寶寶哭的時候很容易脹氣。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多給予安慰,或是擁抱他,通過調整他的情緒來避免脹氣的加重程度。   2 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餵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於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按時給寶寶餵奶,並且在餵食後促使寶寶適當排氣。   3 多給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況。   4 餵奶時,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   5 暫時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內發酵並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甘薯、蘋果、甜瓜等。   危險的身體警訊   在什麼情況下的腹脹應該特別注意並就醫治療呢?   1 腹脹合併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   2 肚子有壓痛感。   3 肚子鼓脹有繃緊感。   4 合併呼吸急促。   5 在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    如果有上述情況發生,那麼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長腫瘤、腹部實質器官(例如:肝、脾、腎)腫大、腹水、泌尿系統出問題等。如果這樣,必須立刻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咚·咚!寶寶腹脹有對策 的評論 發

加強寶寶視聽觸覺的練習

2009年11月20日
公開
17

加強寶寶視聽觸覺的練習 2007-06-02 05:10:03 by 分享快樂 來源:新浪-《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孩子早期的感知覺體驗都應該源於生活。而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在孩子一日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沒有有意識地加強這些方面的練習。   孩子從出生到兩三個月最喜歡看的是媽媽的臉。當父母把自己的臉湊到距寶寶眼睛20cm 左右時,哪怕是新生兒,都會聚精會神地看著你;當你把頭左右移動時,他的目光、臉都會隨之移動。這就是最早的視覺練習。之後可以給孩子看人臉的畫像;在床頭上方懸掛綵色氣球或玩具;大人手持玩具讓孩子看到後再移動玩具,讓孩子用目光追隨著移動的物體看等等,這些都是視覺的練習。當孩子3個月豎抱頭可直立時,可多做戶外活動,讓孩子見到更多的人和物。這時的孩子會興致勃勃地東看西看,外界豐富的視覺刺激可讓他目不暇接,很快就會感到疲勞,甚至因刺激過多大腦會用「超限抑制」來保護自己,很快孩子就睡著了。這一現象提醒我們要慢慢地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和次數,視覺練習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可以從每次出去5∼10分鐘,慢慢增加至半小時、1小時,每日可外出兩次。   上一節逗寶寶發聲已涉及許多聽的練習,這裡不再贅述。再說說觸覺練習。家長只要接觸孩子的皮膚、黏膜(如口腔黏膜)就可以給孩子觸覺的刺激,因此撫摸孩子,親親孩子,讓孩子抓、捏、摸玩具(或其他可接觸到的物品)都屬於豐富觸覺的行為。具體的做法很多,比如洗澡後或日光浴時給孩子一絲不掛的機會,讓孩子全身盡可能多地裸露皮膚,接觸到外界物體。不論是毛巾、浴巾,還是被子、褥子,甚至我們可以用布的、綢緞的、皮毛的、塑料的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玩具和用品來豐富孩子觸覺的感知。觸摸的遊戲可以從抓握練習開始。最早做撫觸時,把你的拇指或食指放在孩子掌心,讓他抓住你的手指就可以了。之後,可以給他可抓握的玩具,幫他塞入掌心並讓他抓住。抓好玩具後輕搖孩子手臂,如果玩具會發聲,孩子會非常高興。   感知練習還要注意多種感覺的綜合練習。視、聽、觸覺綜合在一起,更有利於大腦發育中突觸間鏈接的形成,這樣的孩子會更聰明。 (來源:新浪-《1歲嬰兒家庭養育必讀》)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加強寶寶視聽觸覺的練習 的評論

照料發燒寶寶媽媽要4多

2009年11月17日
公開
54

2007-06-02 04:00: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海峽都市報 作者:任榕娜   近日,天氣炎熱,福州各大醫院發熱感冒的孩子劇增,有些新手家長在寶寶發高熱時,還緊閉門窗,給寶寶蒙被發汗,結果導致寶寶高熱驚厥。對待發熱的寶寶,父母應如何做呢?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1.平時多學習,瞭解一些醫學知識及護理常識,才不至於在寶寶生病發熱時慌亂無措,要知道,寶寶發熱是由於病原菌引起的(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當這些病原菌侵入機體後,機體的防禦系統為保護機體,可作出各種保護機體的反應來抵禦病原菌,發熱就是其中的一種抵禦反應。發熱並不是一個壞現象,說明機體正在與病原菌作鬥爭。一般來說38.5℃以下不用退熱處理,38.5℃以上應採用退熱措施。   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寶寶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鐘。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在寶寶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藥物降溫:以上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6個月以下的寶寶盡量使用物理降溫。有高熱驚厥史者應在有效降溫的基礎上同時使用鎮靜劑(在醫生指導下用)。   2.多飲水,給寶寶喂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作者:任榕娜 來源:海峽都市報)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照料發燒寶寶媽媽要4多 的評論 照料

0-3歲嬰幼兒味覺發育過程

2009年11月16日
公開
57

3歲嬰幼兒味覺發育過程3歲嬰幼兒味覺發育過程 2007-06-02 05:12: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味覺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佈在舌背,特別是舌尖和舌的周圍。中醫認為有世間有五味,而生理學研究認為有酸、甜、苦、鹹四味,其他味覺都是由這四種混合而成。一般情況下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舌邊對酸味最敏感,同時舌尖和舌邊感受鹹味很敏感。關於味覺發育,媽咪應該做這樣一些瞭解:   胎兒第二個月時嘴巴開始發育,懷孕4個月時,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發育完全,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嚐羊水了。在胎兒7-8個月時味覺的神經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時味覺已發育完善。   實驗證實,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以內能辨別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不同味道。當把甜的液體放到嬰兒嘴裡時,他們表現出很輕鬆愉快的表情,並滿意的吸吮起來,但對鹹、酸或苦味液體則作出皺鼻子、噘嘴和不規則的呼吸等拒絕性的反應。   4-5個月的寶貝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   6個月到1歲,寶貝在這一階段味覺發展最靈敏。   愛心提醒:   嬰幼兒的味蕾在舌面的分佈比成人更廣,味覺更敏感、更豐富,成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或標準為孩子選擇和製作食物。否則,容易形成過重口味,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   研究認為,味覺感受性較低的孩子對食物的熱情更高,反之可以說貪食的孩子可能味覺能力發展較差,對味道不敏感。 味覺刺激訓練   1.寶貝出生後第一個給予他味覺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時給予其他的味覺刺激,將會引起寶貝偏食、拒食。所以,媽咪應當在寶貝1個半月時適當地給寶貝喂些桔子汁,3個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種菜湯讓寶貝嘗嘗味兒。   2.用奶粉餵養的寶貝,應3-5個月換一種奶粉,避免長期使用單一口味的奶粉,導致寶貝味覺遲鈍。這些不斷變換的食品可以給予寶貝充分的味覺刺激,對寶貝味覺能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3.6個月以後,給寶貝嘗一嘗甜的、酸的、鹹的飲料,同時,可有目的地鼓勵寶貝去品嚐不同的味道,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用一定的語言進行強化,比如問寶貝「酸不酸」等。   4.準備小碗、小勺、小托盤、三份同顏色不同味道的液體:甜、酸、鹹。爸爸媽媽和寶貝一起品嚐這些液體。告訴寶貝「這是甜的」、「那是酸的」、「這是鹹的」等。再嘗一次,加深印象。   5.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蘋果等),讓寶貝都嘗一嘗,告訴寶貝香蕉是甜的,橙子、蘋果是酸甜的,再問問他哪種味道他喜歡吃。   6.要使寶貝的味覺得到良好的發育,應該特別重視寶貝斷奶期的味覺體驗。寶貝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到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因此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寶貝通過品嚐各種食物,可促進對很多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也是寶貝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如果在這個感受性較強的時期,寶貝有了對各種食物的品嚐體驗,他會擁有廣泛的味覺,以後就樂於接受各種食物。假如我們給他的食物比較單一,寶貝的味覺發育就可能不夠發達,尤其是以後接受食物的範圍也會比較狹窄,而且不那麼願意接受他從未體驗過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於偏食就是這樣造成的。   味覺訓練TIPS   雖然剛出生的新生兒就較喜歡甜的味道,但並不是說寶貝出生後應加糖水,恰恰相反,寶貝生後應早吃母乳、多吃母乳,而不要在開奶前或每次吃母奶前先吃糖水,以免影響母乳餵養。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0-3歲嬰幼兒味覺發育過程 的評論 發表1 2007-06-02 05:12:3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味覺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佈在舌背,特別是舌尖和舌的周圍。中醫認為有世間有五味,而生理學研究認為有酸、甜、苦、鹹四味,其他味覺都是由這四種混合而成。一般情況下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舌邊對酸味最敏感,同時舌尖和舌邊感受鹹味很敏感。關於味覺發育,媽咪應該做這樣一些瞭解:   胎兒第二個月時嘴巴開始發育,懷孕4個月時,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發育完全,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嚐羊水了。在胎兒7-8個月時味覺的神經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時味覺已發育完善。   實驗證實,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以內能辨別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不同味道。當把甜的液體放到嬰兒嘴裡時,他們表現出很輕鬆愉快的表情,並滿意的吸吮起來,但對鹹、酸或苦味液體則作出皺鼻子、噘嘴和不規則的呼吸等拒絕性的反應。   4-5個月的寶貝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   6個月到1歲,寶貝在這一階段味覺發展最靈敏。   愛心提醒:   嬰幼兒的味蕾在舌面的分佈比成人更廣,味覺更敏感、更豐富,成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或標準為孩子選擇和製作食物。否則,容易形成過重口味,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   研究認為,味覺感受性較低的孩子對食物的熱情更高,反之可以說貪食的孩子可能味覺能力發展較差,對味道不敏感。 味覺刺激訓練   1.寶貝出生後第一個給予他味覺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時給予其他的味覺刺激,將會引起寶貝偏食、拒食。所以,媽咪應當在寶貝1個半月時適當地給寶貝喂些桔子汁,3個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種菜湯讓寶貝嘗嘗味兒。   2.用奶粉餵養的寶貝,應3-5個月換一種奶粉,避免長期使用單一口味的奶粉,導致寶貝味覺遲鈍。這些不斷變換的食品可以給予寶貝充分的味覺刺激,對寶貝味覺能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3.6個月以後,給寶貝嘗一嘗甜的、酸的、鹹的飲料,同時,可有目的地鼓勵寶貝去品嚐不同的味道,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用一定的語言進行強化,比如問寶貝「酸不酸」等。   4.準備小碗、小勺、小托盤、三份同顏色不同味道的液體:甜、酸、鹹。爸爸媽媽和寶貝一起品嚐這些液體。告訴寶貝「這是甜的」、「那是酸的」、「這是鹹的」等。再嘗一次,加深印象。   5.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蘋果等),讓寶貝都嘗一嘗,告訴寶貝香蕉是甜的,橙子、蘋果是酸甜的,再問問他哪種味道他喜歡吃。   6.要使寶貝的味覺得到良好的發育,應該特別重視寶貝斷奶期的味覺體驗。寶貝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到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因此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寶貝通過品嚐各種食物,可促進對很多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也是寶貝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如果在這個感受性較強的時期,寶貝有了對各種食物的品嚐體驗,他會擁有廣泛的味覺,以後就樂於接受各種食物。假如我們給他的食物比較單一,寶貝的味覺發育就可能不夠發達,尤其是以後接受食物的範圍也會比較狹窄,而且不那麼願意接受他從未體驗過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於偏食就是這樣造成的。   味覺訓練TIPS   雖然剛出生的新生兒就較喜歡甜的味道,但並不是說寶貝出生後應加糖水,恰恰相反,寶貝生後應早吃母乳、多吃母乳,而不要在開奶前或每次吃母奶前先吃糖水,以免影響母乳餵養。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0-3歲嬰幼兒味覺發育過程 的評論 發表1

秋季精心呵護寶寶皮膚

2009年11月15日
公開
85

秋季寶寶皮膚 2007-06-02 04精心呵護:51:00 by 分享快樂  作者:黎黎   ★寶寶皮膚的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真皮層較薄,纖維組織稀少,皮膚因此缺乏彈性,易被外物滲透,並容易因摩擦受損。   建議:需選用棉質及柔軟的衣物和尿布,沐浴後為寶寶選擇經高溫消毒處理過的粉質細膩、不含雜質的嬰兒爽身粉塗於全身,特別是皺褶處,能有效吸收剩餘濕氣,預防痱子及尿疹,令肌膚乾爽舒適,同時減少肌膚摩擦,避免寶寶的嬌嫩肌膚受損。   ★寶寶皮膚發育不完全,控制酸鹼能力差,他只是靠皮膚表面的一層酸性保護膜來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所以保護好這層酸性保護膜就很重要。   建議:可使用嬰兒沐浴露系列,嬰兒香皂之類純淨溫和的產品為寶寶沐浴,徹底清潔寶寶肌膚的同時,給寶寶肌膚留下天然保護膜,保持肌膚滋潤幼滑,同時有效抵禦細菌。   ★寶寶皮膚的真皮及纖維組織較薄,非常幼嫩敏感,而且抵抗乾燥環境能力較差。   建議: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不含香料、酒精的潤膚霜,能保護皮膚的水分平衡。此外,因為您和寶寶時常接觸,你們使用同一種潤膚霜,乃是極好的方法。記住,寶寶護膚品的牌子不能經常更換,這樣寶寶的皮膚便不會對不同的護膚品做出調整。最好是選擇嬰兒潤膚露,能有效滋潤嬌嫩的肌膚,在肌膚上留下一層滋潤保護膜。   ★寶寶色素層較薄,皮膚色素細胞較少,容易受陽光中紫外線灼傷。   建議:陽光雖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但陽光中的紫外線會損傷寶寶肌膚中的天然組織。所以在外出時給寶寶塗些防曬護膚品是必不可少的。您知道嗎?普通的防曬護品含有有機化學防曬劑,易引起過敏。最好選用專業嬰兒防曬潤膚露,它不含有機化學劑,能提高肌膚防曬能力達15倍,給寶寶和您溫和而有效的防曬保護。   ★蚊蟲叮咬,令寶寶痛癢難受,有些蚊子還會傳播瘧疾、登革熱等疾病。   建議:給寶寶塗上嬰兒防蚊露,就可以擺脫這些煩惱了。它的驅蚊效果可達6小時,配方特別溫和,您完全可以放心,而且香味清新,讓寶寶始終保持清涼舒爽。   ★寶寶汗腺及血液循環系統還處於發育階段,寶寶調節體溫的能力遠遠不及成人,所以容易產生熱痱和發熱。   建議:經常為寶寶洗澡,然後選擇品質純正而又安全有效的嬰兒爽身粉為寶寶塗抹,會令他感到涼快舒適。切記不要為寶寶穿戴過多,如果寶寶長了痱子,應在長痱子的部位塗上專門為嬰兒設計的嬰兒熱痱粉,幫助寶寶去痱止癢。   ★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失效,抵抗力較弱,因此較容易出現皮膚過敏,如:紅斑、紅疹、丘疹、水泡,甚至脫皮等。   建議:使用不含皂質和刺激物的嬰兒沐浴露替寶寶洗澡,作用溫和不刺激的嬰兒潤膚油,潤膚露等護膚品。   ★寶寶的淚腺未發育完全,不能分泌足夠的淚水保護眼睛,常常受到外界刺激物的傷害。   建議:避免使用普通洗髮精或二合一洗髮精,應選用專為寶寶設計的洗髮精,如嬰兒洗髮精或洗髮沐浴露。它含特殊的無淚配方,品質純正溫和,100%不含皂質,絕不會刺激寶寶的眼睛,能有效地洗淨寶寶頭皮,清除頭垢,又有效保護寶寶皮膚和頭髮上的天然保護層,使頭髮保持健康滋潤。 (作者:黎黎 )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秋季精心呵護寶寶皮膚 的評論

秋季寶寶常見病預防

2009年11月14日
公開
62

秋季寶寶常見病預秋季寶寶常見病預防 2007-06-02 04:33:09 by 分享快樂 來源:水母網 作者:時毓民   夏去秋至,又到了忽冷忽熱的季節,由於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很容易患感冒等病症,所以如何讓孩子安度秋季顯得十分重要。   秋季常見病防治有對策   感冒:這是秋季常見病。記住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更不要輕易用抗生素,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無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藥細菌。較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多飲水,適當用些中藥及冷毛巾外敷降溫。   秋季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在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盜汗: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衣服濕了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用中藥玉屏風散有較好止汗效果。   秋季穿衣有講究   由於氣溫變化較大,應給孩子多準備幾套衣服,如長袖單衣、裌衣以及薄的毛線衣褲。外衣可用棉布、絨布、燈心絨布做成的單衣或裌衣。外衣和毛線衣的領子不要太高,以免摩擦到寶寶的下頜和頸部,刺激皮膚發紅甚至糜爛。內衣用棉布做成和尚式領或小翻領,以便能翻到外衣外面。寶寶宜穿開襠褲,最好是背帶式,以減少束胸的危害。   秋季最適宜耐寒鍛煉   當氣溫稍有下降就給寶寶添上了厚衣,造成一種恆溫環境,沒有得到寒冷鍛煉,反而容易感冒。從秋天開始耐寒鍛煉,是提高對寒冷反應靈敏度的最有效方法。   最初可用冷水給孩子洗手、擦臉,小兒一般都能適應。以後可用冷毛巾擦身,待習慣後用冷水沖浴,約數分鐘,然後用乾毛巾擦乾。在鍛煉時要把握適度和漸進的原則,當孩子出現寒顫時應停止鍛煉。   秋季吃也有講究   秋季各種傳染病增多。為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食物應以優質蛋白為主,適當增加含熱量高的食物,以增加熱量抵禦寒冷。食物的選擇可考慮增加魚、雞、鴨、牛肉和豆製品,多吃些湯類和粥類食品,以減少氣候乾燥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新鮮蔬菜和水果也不要忽視。以下幾款粥品可防秋燥:   菊花枸杞粥:取菊花30克,枸杞子15克煎湯,再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具有清風熱、補肝腎、明目作用,對風熱感冒、咽干、目赤有一定效果。   生梨粥:取生梨2只,洗淨後去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煮成粥食用。可防治口乾、舌燥、燥咳。   銀耳粥:取白木耳10克,用水浸泡發漲,加粳米100克,冰糖30克,煮成粥食用。用於久咳、乾咳。   芝麻核桃粥:取芝麻及核桃各30克,炒熟後研碎,同粳米100克煮成粥。有滋潤五臟作用,用於皮膚毛髮乾燥,秋燥久咳。 (作者:時毓民 來源:水母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秋季寶寶常見病預防 的評論 防 2007-06-02 04:33:09 by 分享快樂 來源:水母網 作者:時毓民   夏去秋至,又到了忽冷忽熱的季節,由於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很容易患感冒等病症,所以如何讓孩子安度秋季顯得十分重要。   秋季常見病防治有對策   感冒:這是秋季常見病。記住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更不要輕易用抗生素,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無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藥細菌。較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多飲水,適當用些中藥及冷毛巾外敷降溫。   秋季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在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盜汗: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衣服濕了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用中藥玉屏風散有較好止汗效果。   秋季穿衣有講究   由於氣溫變化較大,應給孩子多準備幾套衣服,如長袖單衣、裌衣以及薄的毛線衣褲。外衣可用棉布、絨布、燈心絨布做成的單衣或裌衣。外衣和毛線衣的領子不要太高,以免摩擦到寶寶的下頜和頸部,刺激皮膚發紅甚至糜爛。內衣用棉布做成和尚式領或小翻領,以便能翻到外衣外面。寶寶宜穿開襠褲,最好是背帶式,以減少束胸的危害。   秋季最適宜耐寒鍛煉   當氣溫稍有下降就給寶寶添上了厚衣,造成一種恆溫環境,沒有得到寒冷鍛煉,反而容易感冒。從秋天開始耐寒鍛煉,是提高對寒冷反應靈敏度的最有效方法。   最初可用冷水給孩子洗手、擦臉,小兒一般都能適應。以後可用冷毛巾擦身,待習慣後用冷水沖浴,約數分鐘,然後用乾毛巾擦乾。在鍛煉時要把握適度和漸進的原則,當孩子出現寒顫時應停止鍛煉。   秋季吃也有講究   秋季各種傳染病增多。為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食物應以優質蛋白為主,適當增加含熱量高的食物,以增加熱量抵禦寒冷。食物的選擇可考慮增加魚、雞、鴨、牛肉和豆製品,多吃些湯類和粥類食品,以減少氣候乾燥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新鮮蔬菜和水果也不要忽視。以下幾款粥品可防秋燥:   菊花枸杞粥:取菊花30克,枸杞子15克煎湯,再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具有清風熱、補肝腎、明目作用,對風熱感冒、咽干、目赤有一定效果。   生梨粥:取生梨2只,洗淨後去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克煮成粥食用。可防治口乾、舌燥、燥咳。   銀耳粥:取白木耳10克,用水浸泡發漲,加粳米100克,冰糖30克,煮成粥食用。用於久咳、乾咳。   芝麻核桃粥:取芝麻及核桃各30克,炒熟後研碎,同粳米100克煮成粥。有滋潤五臟作用,用於皮膚毛髮乾燥,秋燥久咳。 (作者:時毓民 來源:水母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秋季寶寶常見病預防 的評論

寶寶感冒該為他做什麼

2009年11月13日
公開
65

2007-06-02 04:08:10 by 分享快樂 來源:《為了孩子》   寶寶感冒了、發燒了,你是急著帶他去醫院,還是自己在家裡給他吃藥,抑或迫不急待地讓醫生給寶寶打吊針……呼吸道感染是每個寶寶都會生的病,卻不是每個媽媽都能正確對待的。本期我們請來著名小兒呼吸科專家陸權主任醫師告訴你��   媽媽的謬誤一:寶寶發高燒、呼吸道感染了,必須用抗生素。   專家糾誤:   寶寶呼吸道感染該不該使用抗生素,首先需搞清什麼是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鼻腔到喉嚨部位的感染,如普通感冒、急性鼻咽炎、扁桃體炎、急性喉炎以及呼吸道周圍器官如急性中耳炎、會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則是指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   其中寶寶最多發的普通感冒,寶寶常常表現為高燒,鼻塞,咳嗽,驗血常規白血球並不高,這種普通感冒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不必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中在三、五天後繼發細菌感染的約占40%,沒有引起細菌併發症的普通感冒,有5-7天的自限性,即經過5-7天的發病過程,自己會痊癒。   建議:如果寶寶確係普通感冒,只需有高熱時對症服用退熱藥,給予大量喝水、多休息,家長不必緊張。如果三天後繼發細菌感染,也不必用高級的抗生素,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   媽媽的謬誤二:寶寶發高燒,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為免高熱燒壞寶寶,要用抗生素。   專家糾誤:   把發熱當作是細菌感染的唯一症狀,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發熱其實是人的機體對外界的應激反應,運動、氣候炎熱、吵鬧都會使寶寶體溫升高。   發熱有時也是機體對自身的保護反應,有些病毒、細菌適宜在37℃時生長,而高熱到39℃,60%的病毒和細菌可以被殺滅,反而避免寶寶受到更大的傷害。   發熱並不一定說明感染,有的寶寶感染了卻並不發燒。   建議: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沒有特別的症狀,發燒時對症退熱,保持良好的休息,多飲水,不必急著上醫院。如果3天後熱度還沒退,宜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媽媽的謬誤三:遵醫囑,寶寶體溫超過38℃(肛表38.5℃)才可吃退熱藥。   專家糾誤:   在寶寶發熱急性期,即機體對感染反應初期,不應死板、教條地以38℃   為限,退熱藥可每天給寶寶吃三次,退熱藥只是降低體溫,不是治病。而寶寶體溫熱度不是很高,家長不致很緊張,寶寶身體感覺也會舒服一點。   建議:成人發燒時每天三頓退熱藥,寶寶宜像成人一樣。媽媽悉心地照料對寶寶恢復健康也是很有效的。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感冒了該為他做什麼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寶寶秋季健康的 五要寶

2009年11月12日
公開
55

寶寶秋季健康的五要寶 2007-06-02 04:33:09 by 分享快樂 來源:中國大學生網   炎夏已過,秋季正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好時機。兒科醫生建議年輕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時機,通過預防腹瀉、驅除蛔蟲、洗冷水浴、打預防針和補充營養等五種方法,為寶寶的秋冬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一、預防秋季腹瀉      9月或10月孩子最容易患「秋季腹瀉」,父母應做好防範措施。      秋季腹瀉完全可以預防,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包括注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在給寶寶餵奶之前母親要用溫開水洗淨乳頭等。同時,還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病毒的媒介物。此外,如果發現寶寶有腹瀉情況應立即隔離治療,處理好排泄物,同時也盡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病寶寶接觸。      二、及時打預防針      秋天要及時打預防針,以防範冬春季節的傳染病,比如:流腦等。因為疫苗注射後至少也要一個月體內才能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所以秋季不可忘記給寶寶預防接種,如果漏掉者應該及時補上。      三、增加營養      夏季100多天的炎熱氣候,使孩子的飲食和睡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往往也減緩了其生長發育速度。然而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後,對睡眠和飲食的干擾就不存在了,機體也會逐漸恢復到以前良好的運作狀態,寶寶的食慾和消化功能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因此這個時節應該給孩子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生長加加「油」。在飲食上,肉、蛋、奶等食物都不可缺少,同時,蔬菜、瓜果等也應該增加,同時做到主食和副食品、葷菜和素菜、粗食和細糧合理搭配。      四、秋季是驅蟲最好時機      蛔蟲乃是眾所周知的危害寶寶健康的「公敵」,不僅掠奪營養,還會誘發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導致孩子體格發育落後,損害智力。      專家認為在一年四季裡,秋天是驅除蛔蟲的最好季節。雖然寶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遭受蟲卵感染,但在夏季裡感染機會最多,比如吮吸手指等都可能導致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變為成蟲定居小腸。因此,如果在秋天服用打蟲藥是將其「一網打淨」的最好時機,而且不留後患。      五、冷水擦洗身體      經常用冷水擦洗能有效提高寶寶的冷適應能力,具體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等。冷水擦洗的鍛煉對孩子來說因年齡而異,但注意循序漸進。起初,可以先用和體溫接近的溫水,然後逐漸降溫,比如洗臉、洗腳的水溫度可以從35度開始逐漸降至28度、26度左右,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而冷水沖淋也是一種強身效果很好的鍛煉方法,但動作要迅速,浴後應用乾毛巾擦身至身體發熱並輕度發紅為止,但這種方法僅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  (來源:中國大學生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秋季健康的五要素 的評論

跌跌撞撞寶寶第一步

2009年11月11日
公開
51

轉載: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主任周怡宏醫師 看見隔壁家同年齡孩子已經開始走路了,而自己家這個,卻怎樣也邁不開一步,真是急死人了。作者以多年門診經驗,提供父母孩子為何晚走路的原因,解決了這些因素,也許孩子馬上就可以穩健的踏出第一步呢! 寶寶放開手自己走的第一步,無疑的是最重要的發展里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們最興奮期待而永難忘記的場景。但是,在等待這一刻來臨前,期待中滿懷焦慮之情,亦是頗為煎熬的,尤其當周遭朋友們的孩子在較早年齡時便會走路時,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釋懷。以下我們提出幾個重要原則與觀念,也教導父母如何協助寶寶走路。 寶寶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當這一天到來時,與寶寶的智能、體位大小以及父母的親職能力都沒有關係。孩子們不會「故意」晚學會走路,而父母親也不能改變成加速寶寶學走路的速度。因此,我們首先提醒的是,不必過於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獨自行走反應表現。 大部分寶寶在12∼14月大時學會走路 根據過去的嬰兒發展研究文獻,以及粗動作發展專書“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同意,約50%寶寶在11.5個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個月大獨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個月大自行走路。 當然在這長達半年之久的期間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差異甚大,有的在前一天還是「爬蟲類」,隔一天就變成「北京猿人」;有的則雖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會走的自由與樂趣,老是要大人帶他出去走動。 父母們要牢牢記得,這一範圍並非金科玉律,因為每一位寶寶仍有其獨特發展時程表,只是仍然有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範圍罷了!只要沒有不當的外因阻礙寶寶獨自行走,便不必過份擔心;但若已過18個月大,而無法獨自走路,也應儘速和專家醫師們諮商,確認有無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礙因素需予以調整。 冬天寶寶較晚才學會走路? 臨床上,我們的確看到以上現象,遠在1975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中,就有文章指出這一觀察,顯見東西方的家庭都可能面臨同一問題。至於原因何在?經分析檢討,吾人知道走路是一種粗動作發展的表現,與神經系統成熟度及雙腳與脊椎的協調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冬天成長的寶寶,會表現得較晚行走,並非他們神經系統有問題或發育過慢,而是外界因素,尤其是“天寒地凍”下的衣物束縛所造成。 在高緯度國家,尤其暖氣設備不佳的地區,的確父母們不得不然,以免孩子們遭受風寒之苦;但是,在台灣若四季如春的情況下,仍硬是放不下心中塊壘,以大人對寒冷的感受,限制孩子的發展,便是得不償失了。 學步車會使寶寶走路及發展變慢? 此一答案接近正面肯定,大部分的有關研究,傾向訴求學步車會剝奪會走路前幼兒的各項學習發展,此一限制並不只在粗動作發展而已。一項來自兒童發展與行為雜誌的文獻指出,針對109位嬰兒,區分為有使用學步車及不用等兩組,以比較其動作及心智發展情形(在6∼15個月之間)。結果發現,使用學步車組的嬰兒,有較慢的坐、爬及走路表現,並且在貝氏量表的動作發展(PDI)及心智發展(MDI)兩項指標中,都得分低於未使用學步車組嬰兒。並且這些延遲的效應,與學步車種類、使用時間與頻率,都有關連性存在。 我們也要藉此鄭重呼籲父母們,應給予發展中幼兒足夠的空間,以充份表現他們對環境探索的興趣,使其粗動作、細動作及手眼協調有更好的練習機會,而不該為一己大人的方便,而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學步車的安全性而言,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傷害及死亡案例的報告,因此此一安全性考量,更不可輕忽,仍應使嬰兒在帶養者目視之下,在一個足夠寬廣空間中自由爬行、扶著走,再進一步等待獨立行走的到來。 影響寶寶正常獨自行走的不利因素 個人在門診中的多年經驗,可以將此一問題條列於下,供父母們參酌。如果能夠小心謹慎地注意,勿使努力學習中的寶寶到壓抑甚至剝奪,則孩子們的成長自然順利可期。 A.寶寶的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厚,以致影響活動性。 B.寶寶很少有機會在地上活動,因為太常被抱撫。 C.寶寶體重過重,超過同齡嬰兒,以致缺乏「動機」。 D.寶寶生長不良,慢於同齡嬰兒,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E.寶寶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以致畏懼不肯學。 F.寶寶十分著迷各種手部動作,以致減少走的機會。 G.環境中無法讓寶寶扶著走,以致缺乏興趣。 H.寶寶常被放置在學步車之內,以致沒有走的機會。 轉載- 2007年10月號的《媽媽寶寶雜誌》第183頁 媽咪問題? 關於寶寶學走路 需要穿鞋嗎? 對於人類來說,走路可視為一種本能,是很自然的一種發展。不過,在寶寶學走路時,反覆練習與適當的刺激,仍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透過這些大量累積的知覺經驗,可以促進寶寶運動功能的發展,有助於走路的學習。因此,建議爸媽可讓寶寶赤腳學走路,並在不同的地面上練習,如草地、沙地,增加寶寶腳部的觸覺刺激,幫助他們踏出穩健的第一步。 Woby窩比幼教網 訓練寶寶學走路的好方法(上) 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2624 訓練寶寶學走路的好方法(中) 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2625 訓練寶寶學走路的好方法(下) 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2626 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