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語慧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寒從腳底起,護理好寶寶的腳丫

2009年12月19日
公開
62

寒從腳底起,護理好寶寶的腳丫 2007-06-02 04:28:33 by 分享快樂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人的雙腳離心臟的距離較遠,血液循環比較差,而小孩腳部皮膚細嫩,活動又少,加上嬰幼兒時期體溫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小孩的腳部很易受涼。根據祖國醫學中的經絡學說,人腳上有33個穴位,佔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從小小的腳掌上可觀察到身體五臟六腑相應的投影。現代醫學研究也支持腳部受涼時很容易引起感冒一說,是因為腳與上呼吸道粘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神經體液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會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原來潛伏在鼻咽部的細菌、病毒,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就容易使寶寶患感冒等病。   因此,年輕的父母不論夏天還是冬天都應注意寶寶腳部的保暖。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也需要給寶寶穿上合腳的線襪,不要讓陣風或電扇直接吹著腳;在冬天,不論是寶寶午睡還是夜間睡眠,雙腳都不要露在被子外面,以免著涼。   很多父母都很注意給寶寶洗腳。因為洗腳不僅可以除去腳上的污物,還是一種健身方法。曾有人這樣描述: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每天堅持為寶寶洗腳,通過水和手對腳的按摩刺激作用,達到舒經活絡,防病治病和健身作用。      那麼洗腳時的水溫、水量是否也有講究呢?是的,一年四季都需要用溫水。夏天的時候洗腳水的溫度一般可以在38-40℃之間,到了冬天,洗腳水的溫度可以逐漸提高,一般可以在45∼50℃之間。洗腳時的水量以將整個足部都浸在溫水中為宜,浸泡時間需保持3∼5分鐘。較長時間地用溫水浸泡洗腳,能使足部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改善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增加局部抵抗力,促進寶寶睡眠,有助於其生長發育。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寒從腳底起,護理好寶寶的腳丫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幾種兒童常用藥的禁忌

2009年12月18日
公開
50

幾種兒童常用藥的禁忌 2007-05-27 22:36:01 by 分享快樂 來源:湘南在線 作者:青草   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有許多不同之處。由於兒童的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所以在下列幾種兒童常用藥物的使用上要加以注意。   鐵劑:在服用鐵劑時,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或桔子汁有助於鐵劑的吸收和利用,以免刺激腸道。服用鐵劑時不宜與牛奶、豆漿、茶水、菠菜和蘇打餅乾等食品同服,因這些食品均有礙於機體對鐵的吸收。   乳酶生:乳酶生不能與黃連素、痢特靈等抗菌藥物同服,因為這些腸道抗菌藥物可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藥效。   維生素C:在兒童服用維生素C時,不宜同食豬肝。因為豬肝中含有豐富的銅元素,銅元素會使維生素C氧化,從而降低或失去維生素C原有的生物效能。   鈣片:幼兒在補鈣期間不宜食用菠菜。因為菠菜中所含有草酸容易和鈣結合成草酸鈣,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   氨茶鹼:幼兒對氨茶鹼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而且氧茶鹼的劑量與中毒劑量又比較接近,所以,兩歲以內的嬰幼兒必須按醫生的醫囑嚴格掌握劑量,以防中毒。   痢特靈:兒童服用痢特靈時應加服2片酵母片或復合維生素B,這樣能降低痢特靈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   糖漿:兒童不宜在飯前、睡前服用各種藥物糖漿制劑,因為糖會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飯前服用則使兒童產生飽脹感而影響食慾。 本內容歸類於寶寶健康手冊 | 對 幾種兒童常用藥的禁忌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寶寶胃病提前預防

2009年12月17日
公開
60

寶寶胃病提前預防 2007-05-30 19:3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媽寶寶 作者:採訪/陽光 受訪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專家   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一般意義上的胃病是指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或伴有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原因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能引起潰瘍、胃炎、甚至發展到胃癌。也有其它別的原因引起的胃炎,細菌性、病毒性的感染都可以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   2、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可能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係。小孩上消化系統的問題和他的不舒服表現出來的症狀,一般與飲食習慣有關係。飲食習慣只是一個外部的環境。3、與小孩自己的體質有關係。每個小孩都不一樣,這屬於體質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內在因素和遺傳因素。有的小孩容易生病,也可能是遺傳造成的。有的小孩長的特壯實,吃涼的也沒有關係,有的小孩就不可以。這就是體質因素,這種體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遺傳素質。美國研究發現:1500種疾病是和人的DNA類別不同有關。一種疾病的出現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注意   1、如果小孩由於呼吸道感染、飲食不當等引起的嘔吐等反覆的慢性發作的消化道症狀,這就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要及時帶小孩到醫院,接受檢查。   2、不要讓小孩隨便吃治胃病的藥。無論是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很多的小孩發燒的時候都伴有消化道的症狀。比如呼吸道感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孩的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這就是他消化系統的功能在發燒的時候受累了。雖然感染後,體溫下去了,但消化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胃病多了   胃病在小孩來說一直都是存在的,以前是家裡有兩三個孩子,不會像有一個孩子那麼關注,以前的小孩有點不舒服等,沒有在意,胃病可以自己緩解的。過去的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都很嚴重,發病也很普遍,人們的主要精力,包括醫院裡也是把精力關注在那兒。現在衛生條件、衛生環境都在大大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疾病有所下降。原來不是很重視的問題現在開始重視了,就好像顯得比較多一點了,上升到重視的地位。實際上過去小孩得胃病的並不見得少。   重在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食物、餐具、手(小孩有時很難控制自己,老是把手放在嘴裡,就很有可能把各種病原微生物吃進去)要非常清潔。爸爸媽媽與小孩吃一樣的食物,成人沒有任何事情,小孩就發病,主要因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像成人,抵抗能力很低。   2、避免交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現在認為是「口口傳播」(從口到口傳播),但是還沒有最後確定一定是這種傳播途徑。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聚集性」,小孩有這樣的問題,父母常常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有的父母不太注意,與孩子在一起互相交叉感染。   3、不要吃過多、過涼的食物。過涼的食物進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縮。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會受到影響。小孩子不應該吃過涼的食物。不要讓小孩吃的過飽。適當的控制他的飲食。   4、不要吃街邊的羊肉串。首先不能確認街邊的羊肉串是否是真的烤熟、烤爛,小孩的消化能力比起成人要差很多。那些食物,小孩吃進去不見得都能夠消化。如果再有一些細菌沒有烤熟、沒有消滅掉,更不適合小孩了。   5、不要吃涮羊肉。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6、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不適宜小孩喝。這種飲料到了胃裡面,它要產氣、打嗝,使得腹脹,把胃撐開。有的成人喝了都不舒服。很多小孩喝了飲料之後,明顯的感覺到不舒服。冰鎮的飲料喝多了更可怕,但是往往這樣的飲料,小孩喝的慢。   7、各種食物都要有節制。即使是水果吃的特別多也是不行的。有的小孩節制能力差,覺得某種食物好吃就拚命的吃。貪吃的小孩就是這樣的。吃了之後就吐。這就要求父母管束好自己的小孩。   8、少吃油炸的食物。肯德基、麥當勞很好吃,但是小孩吃的量不要太大,吃多了小孩不容易接受。本來食物就不好消化,又加上冰涼的飲料,成人吃了之後可能有一點這種反映,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小孩的消化能力太弱,越小的小孩吃的越多,也越容易出現問題。其實飲料裡面加上冰塊喝下去很舒服的,涼涼的,甜甜的,但是降低了胃的消化能力的吸收。如果有的小孩非去不可,可以少吃一點,少喝一點冰涼的飲料。   9、要科學育兒,懂得科學知識。小孩長到大,經常要得病。凡是生病的小孩要給他吃富有營養的又特別容易消化的食物,量要適中。要利於病人的消化吸收,只有吸收了,才能更好的抵抗疾病。   10、穿衣要適量。有的父母給小孩穿的特別多,恐怕小孩凍著,實際上穿的特別多,反而捂得他老出汗。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容易造成他受涼。有的父母自己穿一件襯衫,竟然給小孩穿兩件毛衣。但是穿得少了,也不行,小孩本身的抵抗力弱。小孩的穿衣與成人差不多。不要給小孩穿過多的衣服,比大人的多一件就可以了。   11、少帶小孩到公共場所。公共場所裡的感染源非常多。   12、給小孩縫一個睡袋。有時候,小孩睡著把被子蹬到一邊,容易受涼。如果父母照顧孩子不是很周到的話,給小孩買個或自己做個睡袋。他怎麼折騰也沒有辦法出來。在睡的過程中不會受涼。受涼是引起疾病一個很重要的的因素。   現在父母只有一個小孩,特別疼愛,有時不知怎麼對小孩是真正的好。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買什麼,小孩子也不知道怎麼節制自己。鬧病後,父母特別心疼,其實在事情發生之前,父母稍微注意一下,轉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調控一下,就不會讓小孩身著疾病。要真想對小孩好,就不一時一事,如果造成孩子疾病,以前對他好,也是白好。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寶寶胃病提前預防 的評論 2007-05-30 19:3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媽寶寶 作者:採訪/陽光 受訪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專家   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一般意義上的胃病是指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或伴有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原因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能引起潰瘍、胃炎、甚至發展到胃癌。也有其它別的原因引起的胃炎,細菌性、病毒性的感染都可以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   2、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可能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係。小孩上消化系統的問題和他的不舒服表現出來的症狀,一般與飲食習慣有關係。飲食習慣只是一個外部的環境。3、與小孩自己的體質有關係。每個小孩都不一樣,這屬於體質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內在因素和遺傳因素。有的小孩容易生病,也可能是遺傳造成的。有的小孩長的特壯實,吃涼的也沒有關係,有的小孩就不可以。這就是體質因素,這種體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遺傳素質。美國研究發現:1500種疾病是和人的DNA類別不同有關。一種疾病的出現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注意   1、如果小孩由於呼吸道感染、飲食不當等引起的嘔吐等反覆的慢性發作的消化道症狀,這就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要及時帶小孩到醫院,接受檢查。   2、不要讓小孩隨便吃治胃病的藥。無論是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很多的小孩發燒的時候都伴有消化道的症狀。比如呼吸道感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孩的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這就是他消化系統的功能在發燒的時候受累了。雖然感染後,體溫下去了,但消化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胃病多了   胃病在小孩來說一直都是存在的,以前是家裡有兩三個孩子,不會像有一個孩子那麼關注,以前的小孩有點不舒服等,沒有在意,胃病可以自己緩解的。過去的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都很嚴重,發病也很普遍,人們的主要精力,包括醫院裡也是把精力關注在那兒。現在衛生條件、衛生環境都在大大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疾病有所下降。原來不是很重視的問題現在開始重視了,就好像顯得比較多一點了,上升到重視的地位。實際上過去小孩得胃病的並不見得少。   重在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食物、餐具、手(小孩有時很難控制自己,老是把手放在嘴裡,就很有可能把各種病原微生物吃進去)要非常清潔。爸爸媽媽與小孩吃一樣的食物,成人沒有任何事情,小孩就發病,主要因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像成人,抵抗能力很低。   2、避免交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現在認為是「口口傳播」(從口到口傳播),但是還沒有最後確定一定是這種傳播途徑。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聚集性」,小孩有這樣的問題,父母常常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有的父母不太注意,與孩子在一起互相交叉感染。   3、不要吃過多、過涼的食物。過涼的食物進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縮。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會受到影響。小孩子不應該吃過涼的食物。不要讓小孩吃的過飽。適當的控制他的飲食。   4、不要吃街邊的羊肉串。首先不能確認街邊的羊肉串是否是真的烤熟、烤爛,小孩的消化能力比起成人要差很多。那些食物,小孩吃進去不見得都能夠消化。如果再有一些細菌沒有烤熟、沒有消滅掉,更不適合小孩了。   5、不要吃涮羊肉。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6、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不適宜小孩喝。這種飲料到了胃裡面,它要產氣、打嗝,使得腹脹,把胃撐開。有的成人喝了都不舒服。很多小孩喝了飲料之後,明顯的感覺到不舒服。冰鎮的飲料喝多了更可怕,但是往往這樣的飲料,小孩喝的慢。   7、各種食物都要有節制。即使是水果吃的特別多也是不行的。有的小孩節制能力差,覺得某種食物好吃就拚命的吃。貪吃的小孩就是這樣的。吃了之後就吐。這就要求父母管束好自己的小孩。   8、少吃油炸的食物。肯德基、麥當勞很好吃,但是小孩吃的量不要太大,吃多了小孩不容易接受。本來食物就不好消化,又加上冰涼的飲料,成人吃了之後可能有一點這種反映,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小孩的消化能力太弱,越小的小孩吃的越多,也越容易出現問題。其實飲料裡面加上冰塊喝下去很舒服的,涼涼的,甜甜的,但是降低了胃的消化能力的吸收。如果有的小孩非去不可,可以少吃一點,少喝一點冰涼的飲料。   9、要科學育兒,懂得科學知識。小孩長到大,經常要得病。凡是生病的小孩要給他吃富有營養的又特別容易消化的食物,量要適中。要利於病人的消化吸收,只有吸收了,才能更好的抵抗疾病。   10、穿衣要適量。有的父母給小孩穿的特別多,恐怕小孩凍著,實際上穿的特別多,反而捂得他老出汗。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容易造成他受涼。有的父母自己穿一件襯衫,竟然給小孩穿兩件毛衣。但是穿得少了,也不行,小孩本身的抵抗力弱。小孩的穿衣與成人差不多。不要給小孩穿過多的衣服,比大人的多一件就可以了。   11、少帶小孩到公共場所。公共場所裡的感染源非常多。   12、給小孩縫一個睡袋。有時候,小孩睡著把被子蹬到一邊,容易受涼。如果父母照顧孩子不是很周到的話,給小孩買個或自己做個睡袋。他怎麼折騰也沒有辦法出來。在睡的過程中不會受涼。受涼是引起疾病一個很重要的的因素。   現在父母只有一個小孩,特別疼愛,有時不知怎麼對小孩是真正的好。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買什麼,小孩子也不知道怎麼節制自己。鬧病後,父母特別心疼,其實在事情發生之前,父母稍微注意一下,轉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調控一下,就不會讓小孩身著疾病。要真想對小孩好,就不一時一事,如果造成孩子疾病,以前對他好,也是白好。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寶寶胃病提前預防 的評論 2007-05-30 19:3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媽寶寶 作者:採訪/陽光 受訪專家/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專家   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一般意義上的胃病是指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或伴有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原因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能引起潰瘍、胃炎、甚至發展到胃癌。也有其它別的原因引起的胃炎,細菌性、病毒性的感染都可以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   2、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可能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係。小孩上消化系統的問題和他的不舒服表現出來的症狀,一般與飲食習慣有關係。飲食習慣只是一個外部的環境。3、與小孩自己的體質有關係。每個小孩都不一樣,這屬於體質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內在因素和遺傳因素。有的小孩容易生病,也可能是遺傳造成的。有的小孩長的特壯實,吃涼的也沒有關係,有的小孩就不可以。這就是體質因素,這種體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遺傳素質。美國研究發現:1500種疾病是和人的DNA類別不同有關。一種疾病的出現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注意   1、如果小孩由於呼吸道感染、飲食不當等引起的嘔吐等反覆的慢性發作的消化道症狀,這就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要及時帶小孩到醫院,接受檢查。   2、不要讓小孩隨便吃治胃病的藥。無論是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很多的小孩發燒的時候都伴有消化道的症狀。比如呼吸道感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小孩的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這就是他消化系統的功能在發燒的時候受累了。雖然感染後,體溫下去了,但消化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胃病多了   胃病在小孩來說一直都是存在的,以前是家裡有兩三個孩子,不會像有一個孩子那麼關注,以前的小孩有點不舒服等,沒有在意,胃病可以自己緩解的。過去的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都很嚴重,發病也很普遍,人們的主要精力,包括醫院裡也是把精力關注在那兒。現在衛生條件、衛生環境都在大大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疾病有所下降。原來不是很重視的問題現在開始重視了,就好像顯得比較多一點了,上升到重視的地位。實際上過去小孩得胃病的並不見得少。   重在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食物、餐具、手(小孩有時很難控制自己,老是把手放在嘴裡,就很有可能把各種病原微生物吃進去)要非常清潔。爸爸媽媽與小孩吃一樣的食物,成人沒有任何事情,小孩就發病,主要因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像成人,抵抗能力很低。   2、避免交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現在認為是「口口傳播」(從口到口傳播),但是還沒有最後確定一定是這種傳播途徑。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聚集性」,小孩有這樣的問題,父母常常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有的父母不太注意,與孩子在一起互相交叉感染。   3、不要吃過多、過涼的食物。過涼的食物進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縮。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會受到影響。小孩子不應該吃過涼的食物。不要讓小孩吃的過飽。適當的控制他的飲食。   4、不要吃街邊的羊肉串。首先不能確認街邊的羊肉串是否是真的烤熟、烤爛,小孩的消化能力比起成人要差很多。那些食物,小孩吃進去不見得都能夠消化。如果再有一些細菌沒有烤熟、沒有消滅掉,更不適合小孩了。   5、不要吃涮羊肉。小孩要吃高溫長時間煮很爛的食物。經常發現有的小孩吃完涮洋肉就嘔吐等,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好的消化能力。不是成人能吃的食物小孩都能吃。   6、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不適宜小孩喝。這種飲料到了胃裡面,它要產氣、打嗝,使得腹脹,把胃撐開。有的成人喝了都不舒服。很多小孩喝了飲料之後,明顯的感覺到不舒服。冰鎮的飲料喝多了更可怕,但是往往這樣的飲料,小孩喝的慢。   7、各種食物都要有節制。即使是水果吃的特別多也是不行的。有的小孩節制能力差,覺得某種食物好吃就拚命的吃。貪吃的小孩就是這樣的。吃了之後就吐。這就要求父母管束好自己的小孩。   8、少吃油炸的食物。肯德基、麥當勞很好吃,但是小孩吃的量不要太大,吃多了小孩不容易接受。本來食物就不好消化,又加上冰涼的飲料,成人吃了之後可能有一點這種反映,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小孩的消化能力太弱,越小的小孩吃的越多,也越容易出現問題。其實飲料裡面加上冰塊喝下去很舒服的,涼涼的,甜甜的,但是降低了胃的消化能力的吸收。如果有的小孩非去不可,可以少吃一點,少喝一點冰涼的飲料。   9、要科學育兒,懂得科學知識。小孩長到大,經常要得病。凡是生病的小孩要給他吃富有營養的又特別容易消化的食物,量要適中。要利於病人的消化吸收,只有吸收了,才能更好的抵抗疾病。   10、穿衣要適量。有的父母給小孩穿的特別多,恐怕小孩凍著,實際上穿的特別多,反而捂得他老出汗。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容易造成他受涼。有的父母自己穿一件襯衫,竟然給小孩穿兩件毛衣。但是穿得少了,也不行,小孩本身的抵抗力弱。小孩的穿衣與成人差不多。不要給小孩穿過多的衣服,比大人的多一件就可以了。   11、少帶小孩到公共場所。公共場所裡的感染源非常多。   12、給小孩縫一個睡袋。有時候,小孩睡著把被子蹬到一邊,容易受涼。如果父母照顧孩子不是很周到的話,給小孩買個或自己做個睡袋。他怎麼折騰也沒有辦法出來。在睡的過程中不會受涼。受涼是引起疾病一個很重要的的因素。   現在父母只有一個小孩,特別疼愛,有時不知怎麼對小孩是真正的好。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買什麼,小孩子也不知道怎麼節制自己。鬧病後,父母特別心疼,其實在事情發生之前,父母稍微注意一下,轉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調控一下,就不會讓小孩身著疾病。要真想對小孩好,就不一時一事,如果造成孩子疾病,以前對他好,也是白好。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寶寶胃病提前預防 的評論

寶寶發燒,選擇藥劑還是塞劑

2009年12月16日
公開
64

寶寶發燒,選擇藥劑還是塞劑 2007-06-02 04:28:23 by 分享快樂 來源:中新網   一般來說,退燒藥以口服退燒藥為主,除非寶寶吃了退燒藥1小時後,仍高燒到攝氏39度以上,或是寶寶一吃藥就吐,或是無法餵藥,才需考慮塞肛劑,否則肛劑多半是備而不用。   肛塞劑備而不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肛劑的退燒藥劑多用比較強的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當然,有些醫師開的口服退燒藥也是這類藥物,對寶寶同樣都會有可能過敏的副作用,只是肛塞劑主要透過粘膜吸收,雖然藥效作用快,但對寶寶粘膜較易造成刺激。   發燒是症狀反應,要解決發燒問題,一定要找出造成發燒的原因,如感染等,並對症下藥。退燒主要是讓寶寶暫時覺得舒服,不那麼難過,一般醫師多會開普拿疼類的口服退燒藥,並建議家長在喂寶寶口服退燒藥後,可輔以物理方式,為寶寶降溫,所以包括讓寶寶睡冰枕、減少衣物、補充水分、室內保持通風,或是吹冷氣也可以,如果寶寶高燒到攝氏40度,可以以攝氏31度到32度的水溫為寶寶泡澡。   要特別提醒的是,肛塞劑在寶寶腸胃發炎、拉肚子時,不能使用,主要避免寶寶的粘膜再受刺激,拉肚子情形更嚴重 。 (來源:中新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寶寶發燒,選擇藥劑還是塞劑 的評論

如何減少孩子被感染的機會

2009年12月15日
公開
57

如何減少孩子被感染的機會 2007-05-30 19:41:06 by 分享快樂 來源:搖籃網   咳嗽、打噴嚏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病菌就在這不經意的一瞬間通過口鼻散佈出去,瀰漫在空氣中。腔內的細菌會計師約為每毫升數百萬個,相對於空氣中的數十個確實是多了很多倍,尤其在生病時,病菌的毒性特別強,由噴出的細小飛沫就包含著非常多的病毒菌。如果寶寶的家人患有呼吸道疾病時,怎麼預防寶寶被感染呢?   一、預防空氣傳染   1、 要遠離患者:「密度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遠離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避免受到感染是最直接的方式。   2、 要小聲咳嗽:許多人在打噴嚏或咳嗽時,常認為打出來的聲音愈大愈有自我快感,尤其是男性,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聲音愈大,表示噴出的氣流愈快,帶菌的飛沫奔散得愈遠、愈細密,造成環境污染的程度也會愈大。   3、 要摀住口鼻:隨身要備有衛生紙,當自己預感要咳嗽或打噴嚏之前,就先將衛生紙以雙手密密摀住口鼻,避免飛沫四射,然後將紙再擲入馬桶中沖掉,這是上策。即使您坐在馬桶上,或是四下無人,也要守住這個原則。   4、 使用衣物或手帕也是這樣,如果病菌留在衣物或手帕上,就要勤洗勤換,以免被他人接觸時傳染。   為了寶寶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每個有行為能力的人都應遵守這些簡單的的保護措施。   二、預防接觸感染   一些常見的病原菌或病毒,除了以空氣中的飛沫為傳染途徑外,還常透過侵犯人體黏膜組織而感染,而接觸傳染要比空氣傳染嚴重。   1、 雙手的活動範圍大,時常會去 種事物,以致沾滿了各種病毒菌。   2、 當一個人或打噴嚏時,有時多以自己的手去遮掩,就算用衛生紙摀住口鼻,手上難免也會沾到病菌。   3、 人們時常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手去搓揉自己的口鼻,如果他的手再去接觸到嬰幼兒的身體或是衣物用具,寶寶又以手去揉自己的鼻子或眼睛,病菌很可能就直接侵入寶寶的口鼻黏膜或眼結膜。   所以,出入公共場所後回到家中,最好也要勤洗手、換衣物再去接觸嬰幼兒,以保護寶寶免受感染。當然,平常也要加強寶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如何減少孩子被感染的機會 的評論

睡眠不足是兒童健康的無形殺手

2009年12月14日
公開
63

睡眠不足是兒童健康的無形殺手 2007-05-27 22:36:01 by 分享快樂 來源:石獅日報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日前指出,睡眠不足是兒童健康的無形殺手。   據介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進行歷時兩年的「中小學生人身傷害的處理與防範」課題研究,課題組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0個城市進行了大規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抽取的5846位學生中,10.4%的少年兒童報告說,自己在12歲以下時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13歲、14歲、15歲的少年兒童中,分別有22.1%、33.1%、44.6%的學生每天睡眠不足8個小時。   醫學研究表明,人一天如果缺覺4小時,第二天的反應能力將下降45%。生理學研究則表明,少年兒童的生長主要在睡眠時完成。一般情況下,深夜10時至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人體內細胞壞死和新生最活躍的時間。如果錯過這段睡眠時間,細胞的新陳代謝將受到影響,即使以後補睡也無法彌補。從這個角度上說,超過一成的小學生和三分之一的中學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隱性傷害。為此,教育部曾明確規定,要保證小學生每天9小時以上睡眠,初中生9小時睡眠。   孫宏艷說,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關注少年兒童的睡眠問題,保證他們有充足良好的睡眠,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本內容歸類於寶寶健康手冊 | 對 睡眠不足是兒童健康的無形殺手 的評論

寶寶咳嗽時的飲食調理

2009年12月13日
公開
90

寶寶咳嗽時的飲食調理 2007-05-31 08:42:51 by 分享快樂 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不少家長對寶寶咳嗽都很頭疼,給孩子吃止咳藥擔心藥物有副作用,不給孩子吃藥看著孩子咳嗽又很心疼。其實,如果家長在孩子咳嗽未癒期間注意飲食調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忌冷、酸、辣食物。      冷凍、辛辣食品會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時不宜吃冷飲或冷凍飲料,從冰箱裡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溫後再喝。患「過敏性咳嗽」的孩子更不宜喝碳酸飲料,以免誘發咳嗽發作。酸食常斂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難愈。       二、忌花生、瓜子、巧克力等。      上述食品含油脂較多,食後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三、忌魚腥蝦蟹。      常見咳嗽患兒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後咳嗽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過敏體質的孩子咳嗽時更應忌食上述食物。      四、忌補品。      不少家長給體質虛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補品,但孩子咳嗽未癒時應停服補品,以免補品留邪,使咳嗽難愈。       五、少鹽少糖。      吃得太鹹易誘發咳嗽或使咳嗽加重。寶寶咳嗽時飲食宜清淡,不宜吃鹹魚、鹹肉等重鹽食物。至於糖果等甜食多吃可助熱生痰,也要少食。       六、不食或少食油煎炸食物。      孩子咳嗽時胃腸功能比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腸負擔,且助濕助熱,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癒。       七、宜多喝水。      除滿足身體對水分的需要外,充足的水分可幫助稀釋痰液,使痰易於咳出,並可增加尿量,促進有害物質的排泄。       八、飲食宜清淡。      以新鮮蔬菜為主,適當吃豆製品,葷菜量應減少,可食少量瘦肉或禽、蛋類食品。食物以蒸煮為主。水果可給予梨、蘋果、藕、柑橘等,量不必多。      民間有「生梨燉冰糖」治療咳嗽的習慣,不過這種吃法對咳嗽初起(新咳)是不妥當的。中醫認為新咳治療應以宣、散為主,而冰糖潤肺,有遏邪可能。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健康常識 | 對 寶寶咳嗽時的飲食調理 的評論

寶寶冬季手足養護8方法

2009年12月12日
公開
50

寶寶冬季手足養護8方法 2007-05-30 19:35: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聰明寶寶》   在提倡寶寶進行日光浴,空氣浴的今天,即使在冬季您也不可把寶寶深鎖在室內,也許您經歷過或目睹過手腳凍傷後又紅又腫、又癢又痛的痛楚,那麼熊掌和魚肉二者怎樣兼得呢?看過我們給您介紹的冬季護理寶寶手足實用手冊後,您便不必擔心您的寶寶冬季裡只能縮手縮腳呆在家裡,您的寶寶大可在冬季裡動動手腳而無需擔心會凍了手腳。   [BOX]冬天人體為什麼容易凍傷?   人是恆溫動物,人體的億萬細胞只有在恆溫下,即37℃左右才可以生存。在外界溫度不斷變化中,人體是通過大腦調溫中樞來調節身體產熱及散熱,以達到體溫恆定。冬天,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人體皮膚暴露部分血管就會收縮,如果長時間動脈收縮,循環減慢,靜脈貯血多,該處原本應由新鮮血液供給的養料缺乏,就會造成該處皮膚和皮下組織受損,生凍瘡或局部壞死。當環境潮濕、身上衣服潮濕或身體出汗時,濕氣本身就要吸收一部分熱量,所以往往又冷又濕更容易造成凍傷。人體手足距離心臟較遠,位於血液循環末端,供血量少,又較暴露,再加上寶寶皮膚較薄,因此,寶寶冬季手足防凍很重要。   長期的防凍訓練準備   體質好的寶寶總是耐凍些,而鍛煉強壯體格非一日之功,人體的調節機制包括御寒能力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夠達到成熟。有效而科學的訓練要從夏天開始,經由夏到秋,秋到冬的三季訓練,當冬季來臨時,您的寶寶照樣就可以外出感受冬日暖陽和新鮮空氣了。   Tip1冷空氣浴   冬天可以選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時間,讓寶寶出門接觸陽光與冷空氣,這時空氣清新度好,污染少。注意訓練寶寶冷空氣浴要講究循序漸進。先從氣溫在20-24℃時,給寶寶穿一些寬大、柔軟的衣服接觸空氣開始,在冬天,最初只讓寶寶露出小臉和小手,如果比較適應,可以逐步擴展裸露的部位,如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時間也可以逐漸延長。   Tip2冷水沖淋:   從夏天開始天天給寶寶沖淋,時間從開始的3-5分鐘可逐漸延長到10分鐘左右,水溫可從20℃逐漸下調到10℃以下。堅持訓練,可以提高寶寶耐寒能力和免疫力,防止傷風、咳嗽。   Tip3喝水訓練:   冬天經口鼻吸入的冷空氣會刺激寶寶的呼吸道黏膜,從夏季開始每天讓寶寶喝涼開水,也可刺激胃腸黏膜,訓練寶寶對冷環境的反應性。   出門前的防凍準備   Tip4皮膚護理:   冬天氣溫低,寶寶出汗少,皮脂腺分泌也少,皮膚易變干粗糙,活動時易造成皮膚皸裂,尤其是指端、腳跟、嘴唇交界處很容易裂開。因此要保持寶寶皮膚的柔軟,有彈性,清潔和滋潤就非常重要。經常給寶寶用溫水洗手,擦手後馬上塗上護膚露(油),注意洗手及護膚品都要用嬰兒專用品,成人用品偏於鹼性或酸性對寶寶嬌嫩的皮膚會有損害。   Tip5做些按摩:   針對容易受凍的部位,如手足、耳朵、臉頰,早晚各做一次5-10分鐘按摩,可按摩手指、手背、手心及小臉等來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也可做各種動手動腳的遊戲活動。   Tip6吃飽肚子:   寶寶身體產熱需要食物供給能量,而且冬天需要熱量較多,因此,外出活動前要讓寶寶把肚子吃飽,只要不是太胖的寶寶應適當吃些油性食品,如牛奶、點心、肉類等,要知道一克糖產生4千卡熱量,而一克脂肪則會產生9千卡熱量。另外寶寶外出運動會出汗,也應給寶寶適當吃點湯水類食物。   Tip7適當穿衣:   冬天要給寶寶準備好出門穿的大衣、手套、帽子和厚襪。但寶寶出門不能穿得太多、太緊,以免寶寶束手束腳沒法活動,反而不易產熱;同時注意隨天氣改變而隨時增添衣服。陽光好的天氣,盡量讓陽光可以直接照到寶寶的皮膚,這樣才可以產生維生素D,避免佝僂病,又能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肢體溫暖。不要以為在家曬太陽可以取代戶外活動,國內一般玻璃,紫外線是無法通透的。   戶外活動的防凍準備   Tip8適量運動   寶寶外出要有適量運動,如小跑、快步走、爬梯子、玩球、遊戲,或帶音樂的竹竿操、模仿操,即使是剛剛會站立的小寶寶,也不要老抱著,應該把他(她)放在地上,大人拉著手,跳一跳、蹦一蹦。健康的寶寶戶外運動能產熱,運動後如出汗一定要擦乾;運動量要慢慢加大;皮膚千萬不要浸在潮濕環境裡;出門前手腳要有少量活動或按摩。需注意的是活動時間及活動量要視天氣狀況和寶寶體質而定。   [BOX]凍瘡特徵及凍瘡處理   凍瘡的特徵:起初凍瘡處長時間發紅髮腫,手按該處顏色變白,手拿開後紅腫恢復。在暖和環境下,患處有癢痛的感覺,嚴重時,患處會發生水皰和潰瘍。未發生潰瘍時治療方法:輕輕洗乾淨患處,塗上未潰凍傷軟膏;或用蜂蜜與熟豬油調製,放涼後,局部一天塗一次,蜂蜜與豬油比例為7:3;也可用激光、紅外線照射患處或相關穴位處治療。同時為加快凍瘡部位血液循環,對患處進行按摩,並包紮保暖。如果出現潰瘍,要預防細菌感染傷口,並及時去醫院治療,先對傷口清潔,接著用0.5%新黴素藥膏或硼酸軟膏外塗,最後包紮患處。要把孩子的小手指甲剪短洗淨,防止孩子在被窩等溫暖環境下用手指將凍瘡抓破,造成潰瘍和感染。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寶寶冬季手足養護8方法 的評論

關於寶寶體溫的9個問題

2009年12月11日
公開
60

關於寶寶體溫的9個問題 2007-05-30 19:35: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年輕媽媽之友》 作者:黎亞   體溫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每分每秒它都在發生改變。當寶寶看起來明顯異於往日時,你首先就應該想到測量體溫。   體溫「正常值」因人而異   每一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體溫正常值。在寶寶健康時應多次測量體溫,對其平常體溫值有大致估算。   ◆範圍約36-37℃   ◆體溫≥37.7℃,表示發燒,但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或者體力運動後這個值會有所改變。   選擇合適的體溫計   測體溫的方法多種多樣,從簡單的觸摸額頭到精密的數字體溫計(當體溫抵達最高值時會發出尖銳的報警聲)或者耳部的紅外線體溫計(僅幾秒鐘就能得出精確值)。體溫計的選擇取決於媽媽們的喜好,當然也可以詢問醫生的意見。三歲以下的寶寶禁用水銀口溫計。   規律監測體溫   寶寶的體溫有時會上升,通常這是炎症出現的徵兆。此時要求媽媽們約每小時一次有規律地監測體溫並注意可能提示疾病的其他症狀,比如咳嗽或流鼻涕往往提示受涼或感冒,而耳部牽拉痛可能意味著耳朵感染。   何時需要幫助   發燒持續時間不應該超過24小時,一旦超過必須徵詢醫生意見,當體溫高達40℃時需迅速去醫院看病。   可在不同部位測量體溫   這取決於你選用的體溫計,你可以在前額、舌下、腋下、肛門或者耳部測量體溫。不同部位的體溫正常範圍有輕微差別。   如何降溫   降溫措施可以讓寶寶稍感舒適並且可以減少熱驚厥(一種由高溫引起的癲癇)發作的風險。   常見的降溫措施:   ◆除去寶寶的衣物直到只剩尿布;   ◆給寶寶服用撲熱息痛等;   ◆用溫水(而不是冷水)海綿擦浴。   感覺腹部溫度   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完善,所以你必須特別留意寶寶的體溫變化。手和腳並不是體溫的良好反映部位,因為正常情況下小孩的手腳往往感覺較冷。因此,你最好觸摸寶寶的腹部和頸後部,如果這些部位發燙,你可以嘗試除去寶寶的毯子和衣物。   不要給寶寶包裹過多   過熱,是一歲以內寶寶在襁褓中夭折的高危因素。所以,當寶寶仰臥於嬰兒床上時,你要特別注意選擇適當的被褥和衣物。   建議:   ◆如果嬰兒房溫度在18℃上下,給寶寶包上尿布,穿上一件背心或嬰兒睡袍,然後再覆蓋一條床單或棉質多孔羊毛毯就已夠了。   ◆決不允許讓寶寶睡在暖氣管、加熱器或火爐旁邊。   ◆帶寶寶外出回家時,一進房間就應除去寶寶的帽子、手套或任何其他的額外包裹。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關於寶寶體溫的9個問題 的評論

打探兩歲寶寶的飲食問題

2009年12月10日
公開
60

打探兩歲寶寶的飲食問題 2007-05-30 19:41:06 by 分享快樂 來源:39育兒社區   孩子在1-2歲之間開始表現出對不同食物的喜好。孩子常會表現對某種物偏好,只喜歡吃某些食物,而不喜歡吃另外一些食物。例如孩子可能對肉一眼不看,去吃酸奶和水果。一周後孩子可能又不再想吃酸奶,只想吃奶酪和水果。成熟的父母這時不會表現出大驚小怪,沒有什麼食物具有魔力,孩子不吃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找到了另種食物,它裡面同樣含有所需的營養。不要花時間給孩子做那些不喜歡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還總有些不高興,你只需要做一些孩子特別愛吃的東西就可以。研究表明,只要能保證孩子的食物有均衡的營養。孩子根本沒有必要非得吃你為他選擇的食物,孩子的口味不等於你的口味。如果你特別關心自己孩子的幸福和健康,你便能很快地意識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能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而不吃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在孩子吃什麼這件事上,要做到有一定的靈活性。      不喜歡吃飯     我不贊成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偽裝起來給孩子吃,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拌在孩子喜歡吃的食物裡,或者誘導孩子吃一勺不喜歡吃的食物後再給吃一勺喜歡吃的東西。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一種食物,你可以選擇另一種孩子喜歡,而且含有類似營養的食物。如果孩子明確表現出不喜歡某種食物,欺騙或利誘的辦法只能導致孩子不吃所有的食物。引入新食物可選擇在孩子比較餓的時候,這時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吃某一類食物,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的營養失去平衡。除此之外,挑食沒有什麼壞處,一定要記住你對這件事越上心,孩子表現得就越強烈,孩子漸漸地學會用這種方法擺佈大人,所以一定要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體重問題     如果孩子能夠吃到合適的食物,孩子不會過重也不會過輕。他會自己調解食物,在特定的時間裡攝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所以孩子過重或過輕的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沒能把合適的食物給孩子。      超重    超重的原因是孩子攝取了大量含有脂肪的肉、過多的含糖飲料和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糕點、餅乾、果醬和糖果食品),也可能你常把孩子放在嬰兒車裡或者是玩欄裡,沒能讓孩子用爬行或走路等活動把多餘的能量消耗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勵孩子多活動,玩得越開心越好。      體重不足    除了專門限定飲食,否則孩子不會自己有體重下降的可能。與其他同齡和同性別的孩子比起來,孩子的體重可能略低,但從孩子自己的生理和體型的特點角度講,孩子不一定屬於體重偏低。很多的家長都擔心自己孩子的體重過小或過瘦,但是孩子天生很健康、很小也很瘦,這一點與成人中也有身材小和體型瘦的情況一樣。如果營養均衡、發育正常。那麼你無需為孩子擔心。 --------------------------------------------------------------------------------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知識 | 對 打探兩歲寶寶的飲食問題 的評論

幫助嬰兒排出胃裡氣泡

2009年12月09日
公開
55

幫助嬰兒排出胃理氣泡 2007-05-31 02:3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放心120   嬰兒吃奶時都會同時吸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跑到胃裡便聚成氣泡。有些嬰兒剛剛吃了一半,肚子便極不舒服地鼓脹起來,結果只好半途而廢。大多數嬰兒不會由於吸入過量的空氣而中斷吃奶。少數嬰兒特別是母乳哺育的嬰兒,吃完奶胃裡根本不產生氣泡。幫助嬰兒嗝出氣泡有兩個辦法,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從中選擇。一個辦法是將嬰兒扶直坐於父母膝上,用手輕輕捶摸嬰兒的腹部。另一個辦法是將嬰兒抱起靠在父母肩頭,用手按摩或輕拍嬰兒後背的中部。拍摩時最好在肩頭墊上一塊布,以防嬰兒吐奶。有些小兒的胃極易釋放氣泡,一拍就嗝。而另一些小兒的胃卻似乎極利於氣泡的存留。若氣泡不易排出,可視情況讓嬰兒平躺片刻,然後再扶於肩頭拍摩。 只有在嬰兒吸入過量空氣、無法繼續吃奶的情況下,才有停奶嗝氣的必要。但父母至少應在每次喂完奶後,設法幫助嬰兒排出氣泡。如果不將胃中氣泡排出就放嬰兒上床睡覺,不消片刻,多數嬰兒就會產生不適。有些嬰兒甚至會因此發生絞痛。另一方面,如果嬰兒打嗝不易而且打不打嗝看來一樣舒服,就不必大費周折了。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常識 | 對 幫助嬰兒排出胃裡氣泡 的評論 2007-05-31 02:31: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放心120   嬰兒吃奶時都會同時吸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跑到胃裡便聚成氣泡。有些嬰兒剛剛吃了一半,肚子便極不舒服地鼓脹起來,結果只好半途而廢。大多數嬰兒不會由於吸入過量的空氣而中斷吃奶。少數嬰兒特別是母乳哺育的嬰兒,吃完奶胃裡根本不產生氣泡。幫助嬰兒嗝出氣泡有兩個辦法,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從中選擇。一個辦法是將嬰兒扶直坐於父母膝上,用手輕輕捶摸嬰兒的腹部。另一個辦法是將嬰兒抱起靠在父母肩頭,用手按摩或輕拍嬰兒後背的中部。拍摩時最好在肩頭墊上一塊布,以防嬰兒吐奶。有些小兒的胃極易釋放氣泡,一拍就嗝。而另一些小兒的胃卻似乎極利於氣泡的存留。若氣泡不易排出,可視情況讓嬰兒平躺片刻,然後再扶於肩頭拍摩。 只有在嬰兒吸入過量空氣、無法繼續吃奶的情況下,才有停奶嗝氣的必要。但父母至少應在每次喂完奶後,設法幫助嬰兒排出氣泡。如果不將胃中氣泡排出就放嬰兒上床睡覺,不消片刻,多數嬰兒就會產生不適。有些嬰兒甚至會因此發生絞痛。另一方面,如果嬰兒打嗝不易而且打不打嗝看來一樣舒服,就不必大費周折了。 本內容歸類於嬰兒保健常識 | 對 幫助嬰兒排出胃裡氣泡 的評論

常給孩子掏耳朵好嗎

2009年12月08日
公開
54

常給孩子掏耳朵好嗎 2007-05-31 13:18: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潔淨整齊的孩子人見人愛,每個父母都注意給孩子洗澡、換衣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但同時,一些父母還經常給孩子挖耳屎,認為耳屎是耳內的廢物,要及時清理才對。但這種作法卻是不恰當的,為什麼呢?   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聹」,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粘液狀物質,它可粘附進入外耳道的灰塵,局部皮膚代謝產生的脫落細胞等等,因而我們看到的耳屎不單純是耵聹腺的分泌物,耵聹對人的耳朵有一定保護作用。它可以覆蓋在外耳道皮膚表面,防止皮膚乾裂和粘附灰塵,預防感染,而且萬一耳道進水,它還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經常掏耳朵對健康是有害的,具體表現在:   1、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掏耳朵時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或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發生外耳道癤腫。   2、由於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積嚴重。也就是說,耳屎越掏越多。   3、經常掏耳朵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鼓膜發紅、變厚,外耳道也會流出少量膿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在給小兒掏耳朵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難免。   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塊,或誤進雜物,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取出,父母不要擅自處理。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本內容歸類於寶寶健康知識 | 對 常給孩子掏耳朵好嗎 的評論

五種護理習慣易傷害寶寶

2009年12月07日
公開
57

2007-06-02 04:08:1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搖晃   當寶寶哭鬧不止或睡眠不安時,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搖晃是年輕媽媽的首選之舉。寶寶哭得越凶,媽媽搖晃得也就越猛烈。   健康隱患:人的腦部是一密閉空間,周圍有腦脊髓液包住,這樣,即使腦部遭受到外來的撞擊,腦脊髓液也可以起到緩衝作用。適當的搖晃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使寶寶安靜下來,但那是在腦脊髓液可承受的範圍裡。   如果長期過度搖晃,可能使寶寶(尤其是10個月內的小寶寶)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晃蕩,未發育成熟的腦組織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震盪、腦水腫,甚至顱內出血等。   醫生建議:不要以搖晃來哄寶寶。寶寶哭的時候只要抱著他,讓他覺得安全就好了;還有市面上賣的搖搖床,也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   摟睡   不少媽媽常常摟著可愛的小寶寶睡覺,目的是避免寶寶在睡眠中發生意外,或是夜間醒來產生無助感。   健康隱患:如果父母感染了疾病,摟著孩子睡覺時嘴對嘴呼吸,很容易將細菌傳給小孩。而且,摟著孩子睡使孩子吸入的多是被子裡的污穢空氣,而難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容易生病。如果媽媽睡得過熟,把孩子壓到身下,或是不小心堵賽了寶寶的鼻孔,更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後果。   醫師建議:如果實在擔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離」,切忌將孩子抱得緊緊的。可能的話,最好跟孩子分開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會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擔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頭安裝一個柔和的燈,給孩子一點光線。   睡前餵奶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沒吃飽,或是為了讓孩子睡得快一點,就讓寶寶邊吃奶邊睡覺。   健康隱患:在寶寶睡前餵奶,很容易造成寶寶乳牙齲齒。這是因為,唾液在睡眠時分泌量和對口腔清洗的功能減少,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很容易破壞寶寶乳齒的結構。此外,睡前給寶寶餵奶還可能造成寶寶嗆咳,因為寶寶在意識不清時吃奶,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   醫師建議:要避免齲齒的後果,可在吸完奶水後再給寶寶吸兩口溫開水,稍微清洗口腔內的余奶。而要避免嗆咳的危險,餵奶的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當適宜,千萬不要過人急躁。此外,孩子哭泣或是呼吸急促、氣喘時進食也容易被嗆,所以也要避免讓寶寶邊哭邊吃奶。   親吻   看到孩子紅撲撲粉嫩嫩的小臉蛋,父母總忍不住去親吻,或是讓孩子親吻自己。   健康隱患:寶寶免疫力低下,跟寶寶親密接觸,很可能會使寶寶傳染上自己正在患的疾病。大人患的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肝炎、結膜炎等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孩子。而讓孩子親吻自己的臉也會帶來危險。年輕漂亮的媽媽們,總免不了輕妝淡抹,孩子親吻時,媽媽面額護膚品中含有的鉛、雌激素和香料等便進入了寶寶體內,會引起慢性鉛中毒或是性早熟等病症。   醫師建議:當自己無法把握病症的輕重時,最好不要親吻孩子。塗了化妝品的媽媽們最好也別隨便讓孩子親自己的臉。   按摩、熱敷   孩子腹痛的時候,採取按摩或者熱敷的方法,讓孩子減輕痛苦。   健康隱患:如果孩子肚子痛是因為得了腸蟲症,按揉孩子腹部會刺激蟲體,引起膽道蛔蟲症,甚至穿破腸壁。腸套疊是引起孩子肚痛的常見病症,它是因為小腸異常蠕動套入了大腸,此時被套入的腸子血液供應受阻,引起疼痛。若盲目按摩,可能造成腸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時間久了會使腸子壞死。如果孩子因為急性闌尾炎而肚痛,一旦發生穿孔,採用熱敷的方法就可能促使炎症化膿處破潰,形成瀰漫性腹膜炎。   醫師建議:孩子發生腹痛時,父母們應觀察其疼痛急緩和進展情況。如果孩子腹痛不劇烈,腹痛時也沒有明顯的其他異常情況,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其腹部。但若哭鬧不停止,或是孩子腹痛時伴有發熱、吐瀉、大便中帶血等異常情況,則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不要隨便按摩和熱敷。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 本內容歸類於育兒知識 | 對 五種護理習慣易傷害寶寶 的評論 發表1條評論

寶寶吃夠了沒有

2009年12月06日
公開
56

寶寶吃夠了沒有 呂適存醫師提共 不論是吃母奶或是嬰兒奶粉,母親時常會困惑,寶寶吃夠了沒有? 用奶瓶喝奶時還比較好,可以看到他喝了多少,也能夠用每天每公斤體重喝一百五十西西做為大致的標準,但是每一個寶寶的胃口、需要向是有所不同的,在餵奶時可以現察寶寶的動作,做為參考: 如果看到寶寶吃奶會把奶瓶用舌頭頂開,或把頭轉到一邊去,或用小手一直要推開奶瓶,時常就是表示他不想吃了,也表示夠了。 但是喝母乳時,沒有客觀的參考標準,母親時常會有寶寶吃完母奶後,只要一哭就會擔心他吃的不夠,忍不住再沖一些午奶給他喝。但是這樣的作法反而使寶寶下一餐時不太餓,又降低了喝母奶的量,使自已奶水真的不足。 一般而言,我們大概簡單的判斷所吃奶量是否足夠的原則是: 寶寶如果吃飽了,他大概可以很平穩的睡兩三個小時以上,即使醒了也不會哭(當然如果尿布濕了除外),平均一天有五、六次以上的小便。同時寶寶的臉色、體重增加、各項學習發展的進度(請參考本書關於寶寶的發育部份)也都正常,做母親的只要順著寶寶的發育,自然的增加奶量就可以了。 我們建議如果不論餵牛奶或母奶,最好能接近每四個小時餵一次,不要在三個小時的間隔以內,因為餵食次數太多母親及寶寶都不能好好休息。大約滿兩個月大以後,半夜的那一餐就可停掉了,寶寶可以睡八小時到天亮。 不要餵太多 做母親的愛子心切時常會不自覺的多沖一些,當寶寶己經吃的夠飽了的時候,母親還想把奶瓶中剩的一些盡量餵給他,但是這樣時常被強迫餵下,一個結果是是容易會溢奶,容易嗆到,另一方面是肚子脹氣,不安也睡不好,而且長期如此將來容易發胖。  

母奶是最好的選擇

2009年12月05日
公開
64

母奶最適合人類自己的小寶寶,母乳中的各種成份,也會隨著我們寶寶的出生、成長 而變化,以適應我們寶寶發育的需要。 在寶寶出生的前三、四天,母乳也剛開始分泌,量不多,一天大約只有十西西到五十西 西左右,顏色看起來比較微黃、也比較濃,但是中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抗體、白血球 以及生長因子等對於寶寶抵抗力及發育非常重要的成份,我們稱之為初乳,雖然初乳的 量不多,但是因為寶寶剛出生前幾天的奶量也不大,一般是夠寶寶這幾天的需要。 在初乳的這幾天,母親的乳房剛開始製造奶汁,會有明顯的奶脹,甚至脹到發痛不舒服 的現象,這時候會鼓勵盡量讓寶寶吸吮奶水,大約第三、四天母乳分泌比較順以後,奶 量會增大,到了大約一個月左右才發展成一般的母乳。 各種廠牌嬰兒奶粉雖然在盡量做到接近母乳,以適合人類寶寶的需要,但是這項要求是 很難達成的,母乳最基本上的好處: 1、親情的感覺:在把寶寶攬在懷裡,接觸身體的貼心、溫暖、慈愛、安全的感覺, 永遠是不能取代的。 2、母乳永遠不需加溫,隨時保持最好的溫度,是最方便的。 3、母奶中含有一些與嬰兒抵抗力非常有關的活性成份,例如:分泌性A型球蛋白 (Secretary IgA)、補體(Complement)、運鐵蛋白(Transferrin)等,這些都是不能用人 工來生產、製造出來,牛奶中也不可能含有的。 吃母奶的寶寶也可以由母奶中得 到許多來自於母親身體內的抗體,其中的「分泌性A型球蛋白(Secretary IgA)」對於 嬰兒腸粘膜表面感染的保護尤其重要,可以降低嬰兒腸道被感染的機會;而母乳中所 含的抗體可以將母親本身已有的低抗力傳給小寶寶,譬如如果母親以前得過某些型的 感冒或水痘、麻疹等感染,母親本身體內會對疾病的病毒產生抗體,這些抗體也可以 經由母奶傳給寶寶,寶寶的體內對這些疾病的抵抗也會增加。這些抗體的作用可以一 直到寶寶六個月大才降低。所以寶寶如果吃母奶,他的抵抗力在前六個月會比較好, 不容易被感染,較少生病。 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未來又逐漸有許多新的人體所必需的成份被發現,而被添加 到嬰兒奶粉中,嬰兒奶粉的品質也會不斷的在進步。但是總之,母奶仍是最自然最適合自 己的寶寶的食物。 母奶在嬰兒出生後前一個月的「初乳」是母乳中的精華,也是最為重要,如果母親未來因 為種種原因不能親自餵母乳時,至少在前一、兩個月坐月子期間應該用母乳來餵食自己的 寶寶。   呂適存醫師提共

勿將嬰兒包的太緊

2009年12月04日
公開
58

勿將嬰兒包的太緊 呂適存醫師提共 傳統的做法,有一些老人家,喜歡平時把嬰兒包的緊緊的,除了頭露在外面以外,把身體、 手、腳一層層的包住,外面再用帶子綁住,好像包粽子的方式。 家長的的說詞,最常見的是:包起來比較不會驚嚇到,小寶寶不會抖。當然也有很多傳統式的 家長認為這樣子寶寶不會著涼。 但是這樣的包法時常因為寶寶動彈不得,旁人很不容易觀察到寶寶有任何問題,例如:溢奶 是每一個寶寶常會發生的現象,正常寶寶在溢奶時,如果因為口腔中有溢出的奶而呼吸不順時, 寶寶會自己出現用力掙扎的現象,包括頭部轉動,舌頭用力,還有手腳配合性的伸動,努力把口、 鼻中的奶排出。 但是如果把手、腳都包住的時候,在發生溢奶時身體能配合的動作不多,整個身體在小床上 也動彈不得,很容果因為簡單的溢奶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 所以正常的做法是:只要把小寶寶的小衣服穿好,再用嬰兒用的包布包住身體就可以了,不 要把手腳綁住。睡覺的時候再用小被子蓋住,讓寶寶的身體舒舒服服的。畢竟、如果把小動物綁的 緊動物都會不舒服、也不人道,何況是自己的小寶寶。 傳統人家怕寶寶因為旁邊突然有聲音,或是有人碰寶寶的時候,寶寶會忽然出現伸直手、腳, 抖動一下的動作,好像是嚇到了。事實上這是醫學上的第一種正常神經反射作用,稱之為摩若式反 射(Moro Reflex)」,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正常現象,長到四、五個月大以後才會消失,如果新生嬰 兒出生後沒有這個現象,那表示小寶寶的腦子有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或特別去壓抑它。 傳統的做法,有一些老人家,喜歡平時把嬰兒包的緊緊的,除了頭露在外面以外,把身體、 手、腳一層層的包住,外面再用帶子綁住,好像包粽子的方式。 家長的的說詞,最常見的是:包起來比較不會驚嚇到,小寶寶不會抖。當然也有很多傳統式的 家長認為這樣子寶寶不會著涼。 但是這樣的包法時常因為寶寶動彈不得,旁人很不容易觀察到寶寶有任何問題,例如:溢奶 是每一個寶寶常會發生的現象,正常寶寶在溢奶時,如果因為口腔中有溢出的奶而呼吸不順時, 寶寶會自己出現用力掙扎的現象,包括頭部轉動,舌頭用力,還有手腳配合性的伸動,努力把口、 鼻中的奶排出。 但是如果把手、腳都包住的時候,在發生溢奶時身體能配合的動作不多,整個身體在小床上 也動彈不得,很容果因為簡單的溢奶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 所以正常的做法是:只要把小寶寶的小衣服穿好,再用嬰兒用的包布包住身體就可以了,不 要把手腳綁住。睡覺的時候再用小被子蓋住,讓寶寶的身體舒舒服服的。畢竟、如果把小動物綁的 緊動物都會不舒服、也不人道,何況是自己的小寶寶。 傳統人家怕寶寶因為旁邊突然有聲音,或是有人碰寶寶的時候,寶寶會忽然出現伸直手、腳, 抖動一下的動作,好像是嚇到了。事實上這是醫學上的第一種正常神經反射作用,稱之為摩若式反 射(Moro Reflex)」,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正常現象,長到四、五個月大以後才會消失,如果新生嬰 兒出生後沒有這個現象,那表示小寶寶的腦子有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或特別去壓抑它。

為何寶寶會容易吐奶

2009年12月03日
公開
69

為何寶寶會容易吐奶 呂適存醫師提共 如果平常不吐,忽然開始吐奶,要考慮是否生病了,例如腸胃炎、腦炎等。有時候,尤其寶寶是由媬姆照顧的時候,如果忽然出現嘔吐,也要考慮是否有不小心摔到了、傷到頭了,因為輕度的腦震盪也會有吐的現象。 有些母親不太會餵奶,也不會拍氣,奶嘴太小也沒調整好,寶寶吃進去滿肚子空氣,肚子脹氣也會吐奶 如果吃奶後一、兩小時之內會吐奶,要考慮到是否餵的量太多、太勉強,造成腸胃負擔太大,胃內壓力增加。 當寶寶咳嗽、哭鬧、扭動、運動時,腹部肌肉突然收縮,會使腹腔內的壓力增加,將胃內食物擠壓而出,也會造成吐奶現象。 較大的寶寶劇烈運動後,運動及喘氣都使腹部肌肉的收縮增強,再加上快速呼吸動作,使橫膈膜收縮向下壓迫腹腔,亦容易造成嘔吐。 當氣喘、呼吸困難不順,或呼吸道阻塞的時候:呼吸系統和胃腸功能的關係非常密切,很多氣喘的小孩,每當發作時,就容易嘔吐。嬰幼兒雖然沒有所謂的氣喘病,但是肺炎、細支氣管炎或是小寶寶剛出生前幾個月有所謂氣管軟化症時,呼吸會比較快速,痰又多,就容易伴隨嘔吐現象。 如果出生後就開始反覆吐奶,而且愈來愈重,也要考慮到寶寶是否腸道的發育有問題,例如有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阻塞,或是有一些先天性代謝不良的疾病。要請醫生詳細檢查  

便秘寶寶如何吃?

2009年12月01日
公開
77

便秘寶寶如何吃 2008-06-22 22:39:47 發表 育兒知識 便秘在嬰幼兒時期是常見的問題,然而便秘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 嚴重便秘更可能造成幼兒生長發育的阻礙,因此每位家長都應重視嬰幼兒便秘的問題。飲食在慢性便秘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飲食治療是所有便秘治療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本篇要告訴您便秘寶寶應該如何吃。 一般家長都認為寶寶一定要每天排便才算正常,否則就代表有便秘的問題。但有部份家長卻相反,寶寶便秘情形已嚴重到每當大便時就害怕,並且哭鬧不休,甚至有血便情形,才想到要就醫,其實上述情形都是不正確的。 便秘在嬰幼兒時期是常見的問題,然而便秘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雖然如此,一旦寶寶有便秘問題,也會嚴重困擾家長,其對寶寶更是一種折磨。另外嚴重便秘更可能造成幼兒生長發育的阻礙,因此每位家長都應重視嬰幼兒便秘的問題。飲食在慢性便秘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飲食治療是所有便秘治療方法中最有效的,另外規律的用餐時間、適量水分的攝取及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 1.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不當的飲食習慣是造成寶寶便秘的主要原因。寶寶成長至六個月大時,是添加固體食物的時機,之後如果寶寶仍過度依賴母奶或配方奶粉,隨著年齡的增加便秘的機率相對提高。另外偏食及飲食過度精緻化(例如:不吃青菜),也是造成便秘重要的因素,唯有飲食習慣的改變,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才是解決便秘最有效及根本的辦法。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堅果類及莢豆類等,纖維的攝取在質及量上都相當重要,一般兩歲以下纖維的建議攝取量為每日5公克,兩歲以上的幼兒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年齡加5(例如:4歲幼兒每日建議攝取量為9公克)。 纖維的攝取越多越好嗎? 嬰幼兒纖維的攝取並非愈多愈好,因為過量纖維質的攝取,可能影響礦物質(例如:鈣、鐵、銅、鎂、磷、鋅)的吸收,但高纖維飲食中同時富含多種礦物質,因此較少出現缺乏的情形。 2.適量液體的攝取: 適量水份的攝取是必要的,幼兒水分攝取建議量約每日1000C.C左右,水份的需求依體重的不同而有差異。高纖維的攝取,若未搭配足量水分的攝取,反而容易引起腹脹及便秘。水分的來源包括:飲料、湯品、牛奶、蔬菜及水果等,開水的攝取建議在餐與餐之間,另外早上起床用餐前及睡前喝水對排便都是有幫助的。 3.益生菌的攝取: 研究顯示益生菌的攝取,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及改善便秘問題。 4.增加活動量或運動: 適度的活動或運動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解除便秘情形。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若一星期排便頻率少於三次,其便秘情形相對增加,因此應鼓勵幼兒每日養成飯後蹲坐馬桶的習慣,且每次蹲坐時間最好在五分鐘以上,使幼兒有充裕時間排便。 資料來源:臺大醫院營養師 翁慧玲

1∼3歲寶寶的社交潛能::

2009年11月30日
公開
48

1∼3歲寶寶的社交潛能:: 1歲∼15個月: 發展特徵: 寶寶很喜歡參加社交聚會,他會傾聽別人的談話,同時自己也能說一兩個有意義的詞,比如“不要”等;在各種活動中,他試著對別人有所幫助;當聽到“不”後能停止自己做的事。 照顧者的對策: 儘量讓寶寶參加各種社交聚會,而且要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聚餐時把寶寶的高腳椅擺放在餐桌邊,而不讓寶寶坐在大人懷裏;各種場合要給寶寶一個看得清的好位置;讓他習慣和別人在一起,開始教他說“謝謝”。 15∼18個月 發展特徵: 寶寶對家裏人、寵物、洋娃娃表現自己的愛,喜歡注視大人們的行為並模仿,喜歡社會集會,在大人做家務時或幫自己穿脫衣服時能幫上點小忙。 照顧者的對策: 讓寶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培養他助人為樂的本能,盡可能將別的孩子介紹給他。當寶寶對別的孩子、親戚、寵物及洋娃娃表現出愛和關注時,爸爸媽媽要及時表揚他。 18個月∼2歲 發展特徵: 為了讓你注意他,寶寶常會做出這些舉動,如抓你的手臂、撞你、故意做出格的事和不服從你,但他和別的寶寶一起玩時卻能改變自私行為,與之和諧並很少爭吵。 照顧者的對策: 在寶寶尋求你的關注時,及時給予愛的回應。當他拒絕服從時,可採取讓他分心的方式避免發生不愉快。 多給寶寶提供與別的孩子交流的遊戲(如團體遊戲)機會及各種有助於一起玩的玩具,及時表揚他與別人和諧相處和分享玩具的行為。 2∼2.5歲 發展特徵: 寶寶想要獨立,很想和別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一起玩時經常充滿敵意,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照顧者的對策: 開始教寶寶社交的基本禮儀,如要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和別的孩子有矛盾要用溫和方式解決,及時表揚他為此做出的努力。多玩一些要把東西給別人的遊戲,從中學會與別人共用。 3歲 發展特徵: 寶寶變得更獨立了,但也更能容納別人了,當別人痛苦時,他有同情心,能和別的寶寶及大人建立起友誼。 照顧者的對策: 盡可能讚賞他對別人不自私、大方、有愛心的表現,鼓勵寶寶和多個小朋友做朋友,繼續強化與他人分享的行為,由此引發他慷慨的品質。 摘自http://www.bbmy.net/baby/6/92603.html

寶寶的叛逆期

2009年11月29日
公開
58

1∼3歲?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鍾志從指出,1歲之後,寶寶開始經歷「人生第一個反抗期」,此時不僅擁有永無止境的好奇,世界處處是新奇,不斷探索的欲望正在蠢動。借著探索,使他更瞭解自己和環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有辦法做到哪些事?最明顯,也最讓爸媽頭疼的就是他的反抗行為,寶寶借著反抗行為,證明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發展心理學中,喜歡將這時期和青少年期相提並論,因為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好像青少年期是從兒童轉為成年期的一個過程,這2個過渡期都很辛苦,既想獨立,卻又渴望保持依賴的狀態,充滿矛盾,不但孩子過得辛苦,爸媽也面臨許多狀況,片刻不得閒。 追求自主又渴望依賴 生命中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就是學步期,短短2年,一個人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習分辨人我、好惡……人生許多基本生活能力,都是在這段時間內養成。短時間內要學會這麼多事物,來不及消化吸收,又得面對新事物。也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發現世界比他想像的更大、更複雜,而容易產生挫折和害怕,進而渴望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愛。 總是在拒絕 鍾志從提到,每個寶寶幾乎都有一段時間很喜歡做「把東西掉地上讓爸媽撿」的事,一直重複,並且樂此不疲。她笑著說:「這時候爸媽要很高興,表示孩子開始跟環境互動,有自己的意見,並學習控制環境,要長大了!」 此外,大部分的孩子很喜歡說「不要」,鍾志從提醒,這對他建立自我意識有非常重要的功用,因為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不要」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經驗。當然,如果寶寶遇到什麼事都拒絕,稍有不如意就生氣,也會惹得爸媽肝火跟著上升。

1-2歲的寶寶該睡多少覺?

2009年11月28日
公開
47

1-2歲的寶寶該睡多少覺? 轉摘:寶寶中心 寶寶1歲長到2歲期間,不論是身體、動作還是情感的發育都會經歷巨大的變化。這麼大的寶寶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步兒了,但他仍舊需要像小時候一樣充足的睡眠。在寶寶滿2歲之前,他應該每天睡13∼14個小時,其中晚上睡11個小時,剩下的兩三個小時用在白天小睡中。在寶寶1歲時,他可能仍要在白天睡兩次,不過到18個月大時,他可能已經可以只睡一次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午覺了,這一睡眠模式可能會一直延續到四五歲。白天的小睡從兩次減少到一次的過程可能不大容易,有些專家建議你可以根據寶寶晚上睡眠時間的長短來安排第二天白天是睡一次還是睡兩次。在寶寶白天只睡一次時,你也可以試著讓他晚上早點兒睡。 怎樣幫助寶寶安靜下來並儘快入睡? 在這一階段你所要做的只是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個良好的睡眠習慣主要包括: 遵從一套每晚例行的睡前程式: 一套規律的睡前程式有助於你的寶寶在晚上來臨時漸漸平靜下來,做好睡覺的準備。如果他需要發洩一下過剩的精力,讓他四處跑上一小會兒也沒問題,之後就要-進入常規的睡前準備了。比較好的睡前準備程式可以包括給孩子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水溫不要過高;讓寶寶在水裏和他的戲水玩具玩一會兒;注意要使用無淚配方、最好是含舒眠香的浴液,這種含有茉莉和多種天然植物的香味已經被實驗證明可以很有效的幫助寶寶放鬆。洗完澡擦完潤膚油後,可以給香噴噴的寶寶做個按摩,建議按摩時使用專用的含有舒眠香的寶寶油,這樣在給寶寶身體按摩的同時可以舒緩寶寶的情緒,幫孩子更快的入睡;最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個故事,注意不要有很刺激的情節喲,或者給孩子輕輕唱個歌謠,都可以讓孩子比較快的進入到睡眠狀態。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每天晚上都按照同樣的程式進行,甚至你們不在家裏住的時候也如此。寶寶喜歡保持一貫的做法,能夠預知在什麼時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對某些事情也有控制權。 固定的生活習慣/上床睡覺時間 (包括白天): 一般來說,制定並堅持固定的睡覺時間,並把它作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是很好的作法。如果你的寶寶每天都能夠在差不多的時間段裏小睡、吃飯、玩耍,並在晚上準備上床睡覺,那麼他就更有可能不費勁地入睡。 保證寶寶能夠自己入睡: 如果你想要寶寶睡上一整晚,而不來吵你,那麼每天晚上讓他自己入睡這一點尤為重要。他不應該依賴搖晃,含著你的乳頭,或是非要你哼著歌才能入睡;如果他一定要這樣才能入睡,那麼在半夜醒來時,他就無法學會自己安靜下來重新入睡。這種情況對你來說並不理想,如果他確實醒了,有可能會哭著找你。 提示: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方法可以用來幫助你的寶寶平靜下來、並睡上一整晚。你需要選擇一種對你和你的家人有效的方法。 媽咪看完還會去看的文章: BabyBoss 職業體驗在家玩~~ 勳勳受傷照片( 夏日寶寶戶外安全備忘 ) 為甚麼寶寶還不說話?? 寶寶的老大情節?? (影片) 大口吃草莓 ( 附寶寶吃水果的六學問 ) 最新寶寶廣告明星徵選活動整理一堆 1 歲 3 個月寶寶離家出走?! 1歲孩子是調皮探險家(影片) 1歲寶寶教養和相處 寶寶出遊~土溝文化學堂 開心地試穿啾啾鞋 12-18個月寶寶玩具 寶寶好壞零食一覽表 12-18個月寶寶發展評量表 如何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勳勳寶寶會說 mama 影片篇 (2款免費線上影音編輯器) 1歲1個月(1Y1M)的勳勳會走路了^^ 寶寶學走路- 跌跌撞撞寶寶第 1 步 勳勳登上 Babyhome 寶貝家庭親子網寶寶爬行榜 1歲勳勳現在會的事^^ 好奇寶寶長大囉^^ (影片 9-12個月寶寶發展評量圖畫得好可愛!! 寶寶手腳冰冷怎麼辦? 寶寶長牙- 勳勳寶寶可愛的4顆小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