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bal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夫妻間五話不說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2

【夫妻間五話不說】 一、責怪的話 婚後夫妻長期生活在一起,會發現對方的不足,甚至有做錯事的時候。要體諒對方,不要不分場合在他人面前責怪愛人,這往往會引起反感和不快,如同火上澆油,做錯事本來就後悔,這樣勢必傷害夫妻感情。 二、髒話 它是夫妻之間的百禍之源,夫妻之間爭吵,切忌出言不遜。罵人之所以使人氣惱,是因為罵人的話最難聽,使用的都是污辱人格的語言,既損傷對方的自尊,也毒害了子女的心靈。 三、謊話 夫妻間應以誠相待,不說謊話。相互信任是愛情鞏固的基石。生活中因一句謊話引起夫妻隔閡和產生夫妻矛盾的事例並不少見。 四、絕情話 俗話講「舌頭和牙齒也有摩擦時」,夫妻之間爭吵也十分多見,但不要說過頭話、絕情的話。如「我後悔嫁給你」、「我那時怎麼瞎了眼」、「你滾蛋」、「你滾回家去」等,甚至把「離婚」整天掛在嘴上。婚姻是一件十分嚴肅的大事,是兩個生命的以身相許,一句傷心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易產生隔閡。 五、揭短話 夫妻之間貴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聰明的人經常誇獎自己的愛人,滿足愛人的心理需求,因而深化了夫妻感情。但生活中有一些家庭,夫妻好揭短,真要不得。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誰都不願意他人觸及傷痛,更怕自己的親人揭短。如果說,連自己的愛人都小瞧自己,心靈所受的傷害將有多大!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2006年10月11日
公開
2

【諭】ν【瑄】的家 ∼☆ < 分享 >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153335&op=dt&lno=82344622&no=3647690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6、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4、5歲的孩子們還會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惡習,這些小毛病又可能變成大麻煩哦! 1、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2、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3、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4、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5、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6、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牽掛草莓族 -- 你不會永遠十七歲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2

文╱陳津穗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 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 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K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 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 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 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 機車壞了?扔天橋下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 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 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的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 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 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 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 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 ,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 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很簡單,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打了六合一疫苗還要補滴"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嗎?

2006年09月19日
公開
2

為了保護台灣這塊土地,避免50年後小兒麻痺大流行 打五合一或六合一的孩子自體有免疫力,但有可能感染而不發病,卻傳染給別人 (以下轉貼文章內容)〝口服後,會經糞便排出,使得接觸者也可能因接觸受污染的水源,使其他未接種的小朋友間接得到免疫的效果,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以下是轉貼的文章 追加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保障多更多--5合1、6合1的小兒麻痺疫苗都有效 一定有許多父母對於已打了含去活性小兒麻痺的混合疫苗(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為何還要追加2劑小兒麻痺口服疫苗,感到高度疑惑,是混合疫苗中的預防小兒麻痺的效力不夠嗎?其實不是擔心效力不夠,而是為求更完善的公共衛生防疫效果,避免小兒麻痺症再度死灰復燃。 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接受各種疫苗的注射,為的是可以有效預防疾病,宛如為身體撐起一片保護網,確保身體健康。因此在接種疫苗的保護措施下,如天花、小兒麻痺症等疾病已從台灣根除。 然而,在台灣根除的疾病,並不等同全球根除,換句話說,只要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有發現病例,都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大流行。因為,全世界已成一個地球村,透過承載人們往來各處的交通工具,致病原隨時可散播至世界各處,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衛生,或是受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大流行有如一觸及發的不定時炸彈。 疾管局建議追加小兒麻痹口服疫苗 94年9月份,一則發自疾病管制局的公函,讓許多家有幼兒的媽媽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已經注射了含有去活性小兒麻痺的混合疫苗(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為何還要追加2劑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大家最直接的想法不外乎是:疫苗的效力不夠,所以要追加小兒麻痺口服疫苗。 發自疾管局的函文: 依據衛生署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決議,對於現行部分接種多合一疫苗含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PV)之幼兒,因可能無法有效產生長久的腸胃道免疫力及提升群體免疫效果,基於防疫考量,建議接種2劑以上IPV或含IPV之多合一疫苗後,配合後續各項疫苗接種時程,至少再口服2劑OPV(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另於國小新生入學時依照常規疫苗接種時程口服第3劑OPV。 混合疫苗效力沒問題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指出,不論是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其中所含的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效力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五合一疫苗與六合一疫苗 五合一疫苗:新型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 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 b型嗜血桿菌疫苗 六合一疫苗:新型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 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 b型嗜血桿菌疫苗 + B型肝炎疫苗 黃高彬醫師解釋,針劑形式的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只要一注射至人體,皆能讓個案本身體內就產生抗體,預防小兒麻痺的感染,因為不經腸道,所以不會排出體外。相較於注射的沙克疫苗,口服的小兒麻痺疫苗(沙賓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果好且持久,最大的優點在於,因為口服後,會經糞便排出,使得接觸者也可能因接觸受污染的水源,使其他未接種的小朋友間接得到免疫的效果,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黃高彬醫師指出,群體免疫的好處是,即使不是全部的人都接種了疫苗,也能因為部分的人接種疫苗,而間接保護了其他未接種疫苗的人,但這樣的效果是注射型的沙克疫苗所無法達到,而口服型的沙賓疫苗則有此效果。簡單的說,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是獨善其身,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則是兼善天下(但免疫力不全者不建議使用)。 疾病管制局也曾針對家長對混合疫苗的質疑提出說明,如已按照規定之接種時程及劑次完成接種,皆能讓個案本身有效預防小兒麻痺的感染。 口服型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比一比 疫苗: 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OPV,沙賓疫苗)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IPV,沙克疫苗) 病毒:OPV減毒過之活性病毒與IPV 高單位去活化病毒 使用方式: 口服(服用後半小時,不能喝水、喝奶。若有吐過,須再追加。) 注射優點: .方便。 . 具有腸道免疫力。 •抗原性強、免疫持久。 • 控制地區流行。 •具有群體免疫效果。 . 安全有效,不會導致類似小兒麻痺的症狀。 •適用於免疫力低下的寶寶。 •歐美先進國家多已採用。 缺點: •接種者或接觸者,有可能得到類似小兒麻痺的症狀。 •當其他腸病毒存在腸道時,會干擾免疫效果。 •不適用於免疫力低下的寶寶及其接觸者。 •嘔吐或腹瀉會影響免疫效果。 •需要自費。 •無腸道免疫性。 •無群體免疫效果。 •不能控制地區流行。 資料來源:黃高彬醫師 肇因印尼的大流行•追加口服防患未然 既然疫苗效力沒問題,為何疾病管制局又提出追加建議呢?黃高彬醫師表示,因為鄰近國家印尼自3月份起,爪哇島的一名20個月大的嬰兒因感染了小兒麻痺症而癱瘓,之後,又發生數百起的病例。這是1995年以後即未再有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發生的印尼,爆發由流行地區引入小兒麻痺病毒,而再度造成流行。但對於在西元2000年宣布根除小兒麻痺症的台灣,卻是一大警訊。 主要是台灣與印尼間的交流極為頻繁,不論是旅遊,或是來自當地的外籍配偶或外傭,都有可能將病毒帶進台灣。就算台灣已經在西元2000年宣布根除小兒麻痺症,也是有機會再度發生流行。眼前的例子還不只印尼,黃高彬醫師指出,目前全球尚有16國發生小兒麻痺病例,其中有好幾個國家都是在病例消失多年後,再度由流行地區引入,甚或造成流行。基於保護台灣小朋友的健康,疾病管制局才會提出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的建議。 防疫網建立不易 疾病管制局預種組科長陳淑芳指出,建立完善的防疫網並不容易,台灣近十年來幼兒小兒麻痺疫苗的接種完成率雖然都已達到95%以上,但仍有少數個案未完成接種,而與印尼互動頻繁的台灣,此刻更要繃緊神經,小心以對,任何防堵病毒的防疫措施都必須貫徹,只要有一點疏忽,小兒麻痺病毒一旦引入,即有可能擴散,引發嚴重疫情及難以承受的後果。 務求斬草除根以達零疫情 接種疫苗則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防疫投資,藉由預防接種避免疾病的發生,省的不只是醫療成本,更是預防在先,讓寶寶不受流行疾病的威脅,可以健康長大。看著印尼在出現新病例後,雖然該國緊急動員大批醫護人員和志願人員為全國兒童進行多回合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的補強措施,依然不能有效壓制疫情。疾管局引以為鑒,希望用追加口服疫苗的方式,讓免疫效果好上加好,使這道防疫網建立得更加緊密。 雖然,疫苗接種不是強制性,但是為了全國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陳淑芳科長表示,疾管局鼓勵父母在幼兒接種兩劑多合一疫苗以後,請與醫師預約後續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同時,在95年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上,也將此項措施在預防接種的欄目上增列並加註說明,以提醒父母。 認識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白質炎」。 傳染途徑:小兒麻痺病毒經由口腔進入人體,並在腸道繁殖。 感染來源:患者糞便或口咽分泌物。 潛伏期:約7~10天。 症狀:1.病情輕者有發燒、頭痛、腸胃障礙、甚至頸背僵硬等症狀。 症狀:2.嚴重者,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台灣曾在民國71年發生一波大流行,當時有一千多名幼兒發生小兒麻痺症,其中更有98名幼兒不幸死亡。 不用擔心過量問題 又打又口服,是否會過量呢?黃高彬醫師說,兩者進入人體管道不同,不會有過量問題,請家長放心。至於有些父母仍擔憂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有引起小兒麻痺症候群之機率,黃高彬醫師表示,採取前兩劑用注射,第三劑以後口服的方式,其已再大幅降低原本可能的極微機率,美國在西元2000年前,也曾採取此接種方式因應。 由於台灣的環境屬地狹人稠的空間,禁不起任何一項疾病的大流行。面對鄰近國家印尼發生根除又再度流行的例子,要想阻斷小兒麻痺病毒的入侵,就是再行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為全國的寶寶建立完善的防疫網。 進行追加適當時機 疾病管制局陳淑芳科長解釋,學齡前的小孩要進行追加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的話,其實無須特別跑一趟醫療院所,只要跟醫師約好,趁著健兒門診或接種其他疫苗的時間,就可以進行追加的動作。 諮詢�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疾病管制局預防接種組科長陳淑芳 (轉載自媽媽寶寶雜誌2006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