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lina..小魚。丫軒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嬰幼兒餵藥指南,小兒餵藥大挑戰》

2007年10月06日
公開
19

《嬰幼兒餵藥指南,小兒餵藥大挑戰》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2004/04/22 作者:林裕誠、盧素鑾(亞東醫院小兒部醫師、小兒部護理長) 日前,台北市發生一起兩歲幼兒疑似因母親強灌中藥嗆死的不幸案例。學齡前的兒童免疫力低,「吃藥」幾乎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而「餵藥」亦是照護幼兒者同感頭痛的問題。 從醫護專業來看,「小兒餵藥」的確不容易,但有一些操作秘訣可供參考。 ☉ 嬰兒服藥 最好在餐前 無論什麼年齡的病兒餵藥時都不可平躺,未滿周歲以前的嬰兒應抱在懷裡採半坐姿,且仰角高於45度。服藥時間最好是在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藥前不要餵奶和餵水,嬰兒略有飢餓感比較會主動將藥吞下去。 ☉ 善用器具,餵藥不再傷腦筋 可作為嬰兒餵藥的器具很多,包括以下幾種: 1.奶嘴頭:奶瓶上面的奶嘴頭旋下來讓嬰兒含著,等病兒出現吸吮動作就將藥水倒進去,讓小寶寶像喝奶一樣把藥吸進去。 2.空針:將未使用過的空針筒拔除針頭後,抽取要服用的藥劑,然後以拇指、食指輕壓小寶寶臉頰兩側,使其嘴巴自然嘟開,方便餵藥進去。針筒應沿著嬰兒嘴角伸進口腔側邊,將藥物間間斷斷注入,讓病兒有時間順利吞嚥,且要有吞嚥動作後,才可繼續餵食,切莫將全部藥劑一次仰頭灌入。如此可避免藥液與舌面味蕾直接接觸,導致幼兒吐藥。 3.餵杯或湯匙:可以採用小朋友自己喜歡的湯匙,或是用小藥杯餵食。餵食時,以湯匙和餵杯抵住病兒舌頭,直到藥劑徐徐吞下,手才鬆開。 餵藥時最好有人從旁協助固定小兒頭部,餵完藥後需檢查小孩口中是否還有剩藥,並喝20到30西西的水將口腔和食道內的殘藥送進胃部。最後再抱起小孩輕拍背部,讓藥液順暢流入胃部。 ☉ 改善藥的口感,好入口 孩子害怕吃藥的情形,可以從兩個方向來改善。一是改善藥的味道,另一是善用誘導技巧。首先,藥液溫度低可降低味覺的敏感度以及藥的苦味。例如:怕苦的孩子可將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另外,西藥也可加少許糖使其較為可口,以鼓勵孩子一點點吃進去。 服藥最困難的階段是從零歲到六歲,尤其是兩、三歲的幼兒最容易出現反抗行為,這個階段的病兒餵藥技巧首在「安撫」與「誘導」。 ☉ 幼兒餵藥,須循循善誘 餵食者一定要保持沉穩鎮靜,切莫因小孩哭鬧而慌張動怒,尤應避免在小孩大哭時強灌,更不可以捏住幼兒鼻子迫使張嘴吞藥,這樣最容易嗆到,甚至引發窒息危險;也不宜將藥劑直接倒入咽喉,以免將藥物吸入氣管造成嗆咳,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一旦病童出現嗆咳,要立即停服,並輕拍其背部舒緩症狀。 幼兒餵藥的障礙其實還是在心理層面,因此誘導技巧最為重要;可以嘗試:編故事、送小貼紙小禮物等鼓勵方法。 只要是略可用語言溝通的幼兒,餵食者都應耐心解釋吃藥的理由,並可將孩子喜歡的玩偶,或平時熟悉的故事主角編進「吃藥」故事中,例如:熊熊生病了,來吃一口藥,弟弟也吃一口。餵完藥後讓小孩看看空杯,並給予口頭鼓勵。 ☉ 藥吐出來該怎麼辦? 如小孩吃藥後吐出來,需評估吐出的量有多少,才決定如何補救。如果吐出來的量不多,或是服用 30分 鐘後才吐出,就不必補吃,也不必提早下一次吃藥的時間。如果確定全部都吐出來,則應再隔 10∼15 分鐘後才補吃,以免孩子抗拒。 但如大部分都吐出來,且無法判斷吃進去多少,則應觀察半小時,若還持續發燒不退才考慮補吃。若吃藥後出現不正常嘔吐,且有抽搐情形應緊急送醫。 如果小孩罹患的是腸胃型疾病,一吃就吐,有時禁食即可痊癒,如嚴重至腸胃已無法吸收任何東西(包括藥物),則應考慮以打針和打點滴治療。

只要一匙糖就可以了》

2007年10月06日
公開
5

只要一匙糖就可以了》 資料來源:幫寶適官網 作者:蘇珊安.狄克遜醫師、安琪拉.羅薩斯醫師、    迪特.沃克教授 不論是新手爸媽或是有經驗的父母,或多或少會沒把握要怎樣給寶寶吃藥才是最正確的 不管爸媽是否有經驗,或多或少都會不太知道要怎樣餵寶寶和年幼的孩子吃藥。面對難吃的藥,孩子當然會想抗拒,最好都不要吃。如果你不確定孩子這個時候是不是還要吃藥,就請你問一下你的醫生,別再那種半信半疑、可有可無的心態下餵寶寶吃藥喔! 要是你已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還是不肯吃藥,但醫生又說一定要吃,那麼你可以問醫生或藥劑師看看,有沒有其他比較好入口的藥可以替代。換種藥物或方法,或許可以以幫助孩子更願意吃藥。 關於服藥的一般技巧 餵孩子吃藥時,你一定要讓孩子站著、或坐著背部超過45度,這樣能夠減少發生嗆到或窒息的危險。 應沿著嘴角靠近舌中的部位倒入藥水,如果藥水直接倒到上顎的中心,那麼很容易導致嘔吐。如果有藥片,可以放在舌下, 要是藥片很苦,你可以用一些輔助的東西來讓藥變的可口一點,像是:果醬、酸乳酪、布丁、軟糖、霜淇淋或巧克力糖漿等。 但不建議你把藥跟飲料混在一起給孩子吃(比如:果汁、配方奶或牛奶),因為有的藥會黏在杯子上不能完全喝乾淨,會影響藥效。 如果用量杯餵藥,就一定要用有刻度的那一種,不要隨便拿一個湯匙來餵,那樣藥量會抓不準。 而且啊,千萬不要跟孩子說藥藥是糖果,那樣會混淆孩子的認知,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無論任何原因,絕對不可以讓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在沒人看著的情況下自己吃藥。 餵藥的時候,也不要跟孩子討價還價或討好孩子,因為啊,這些賭注只會越來越多,還會讓孩子覺得吃藥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你或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吃藥的杯子、地點,這些可以選擇,但孩子就是不能選擇不吃藥! 如果孩子不肯吃藥,你也不要懲罰他,畢竟某些藥是很難入口的,如果孩子乖乖吃完藥,寄得給他一個擁抱或好好讚美他一下喔! 根據孩子的年齡,以下有一些餵藥的方法: ■ 嬰兒 抱住寶寶,讓他保持在45度的位置,把他的手壓下,同時支撐住他的頭部。用塑膠注射器、醫藥用滴管或奶瓶上的奶嘴,把藥物滴在他靠近嘴角的舌下。由於寶寶可能一次把藥全吐出來,因此不要把滴管裏的藥一次全部都倒進他的嘴巴裡。此外,還要避免直接把藥物注入他的咽喉,這樣寶寶可能會嗆到。吃完藥以後,給寶寶喝一些牛奶或果汁。 ■ 初學走路的孩子和學齡前兒童 你可以用一些方法來讓藥變的好喝一點。將藥物冷藏,然後讓孩子在服藥之前舔一根冰棒或小塊冰。接下來,利用孩子最喜歡的飲料來減低藥物的味道。 由於低溫可以讓舌頭的味蕾暫時麻痺一下,而把藥混在味道比較重的食物裡,如:巧克力布丁,你就必須確認孩子有把混著藥的食物吃完喔!或許也可以把藥放在口味較重的飲料裡稀釋,如:蘋果汁,不過你要確認孩子有把所有果汁喝完。 一歲到四歲的孩子最可能不肯吃藥。這個年齡的孩子們對他們所吃的和所喝的任何東西都具有強烈的味覺,而且他們甚至對於我們認為味道很好的東西也很精。在你給孩子餵藥前,可聽聽他們對藥的感覺,通常能夠緩解孩子強烈的抗拒。你跟孩子先好好的溝通一下、然後聽聽他為什麼不想吃藥,最後再讓孩子吃藥,他可能就會乖乖的吃下去喔! 如果要用灌藥的方法,你可以請另外一位大人幫忙,把孩子的頭部抬起到45度,另一個人按照以上所述的給嬰兒餵藥的方法用塑膠注射器給孩子吃藥。如果在孩子吃藥時沒人可幫你,那麼你可以把孩子包在一條被單或毯子裏(就像嬰兒一樣),把他的雙臂壓下,同時將孩子抱起到45度,然後用塑膠注射器給孩子吃藥(參見以上所述)。當孩子乖乖吃完藥以後,記得要讚美他一下,但也要讓他知道,下次他再不乖乖吃藥,你還是會抓著他吃,請他自己選擇一下,要自己吃、還是被抓著吃藥。 ■ 學齡兒童 這個年紀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吃藥,甚至可以在大人面前自己吃藥。要是你的孩子還是不肯吃藥,你可以準備一張星星圖表,每一次吃藥或吃完一天的藥後就貼一張星星貼紙,集滿以後可以換禮物、給他獎勵。如果藥水或可以咬的藥味道令人討厭,那你可以試試看讓孩子吞藥丸。 孩子到五歲以後,會開始學吞藥丸,但通常是到孩子上小學,即七歲或八歲左右的時候才學會如何吞咽藥丸。如果要教孩子吞嚥技巧,可以讓孩子練習吞咽一小塊較軟的食物,且不要咬,然後再漸漸換成較小、較硬、即使不小心卡住的時候能夠迅速溶解的食物,比如M&M巧克力或是小塊的冰。在吃藥的時候,先試一試較小的藥丸,或把大藥丸切成兩半或四份。

四至五個月之健兒門診

2007年10月05日
公開
5

這次有大阿姨陪媽咪帶小魚兒去健兒門診,真的輕鬆了不少,畢竟我還是一枚病號人物啊!一個人背著小魚兒去健檢,我想我會瘋掉。 所以星期三就回娘家,這次的健兒門診找了附近的醫院。上個星期就曾打電話去問過中壢的壢新醫院,問他們有沒有口服輪狀病毒的疫苗,明明跟我說有,結果去到醫院後竟然沒有,但還是給小魚兒打了五合一的疫苗。 小魚兒好像每次到醫院都是睡眠狀態,輪到她到診間時,放在看診台上,她都還在睡咧!跟醫生說她有點小咳、還有打噴嚏,結果醫生就開了止咳的藥。問他說小魚兒每次睡醒,右眼週圍及脖子、背部常都會有一大片紅疹,他說是太熱引起的,叫我開冷氣!(現在這種天氣,還開冷氣唷∼)之後,就說去注射室打疫苗嘍! 到了注射室,把小魚兒放在注射室的台上,看她笑的咧!可能剛才有睡一下,她每次睡醒都會笑笑的,針打下去還在笑耶!咦∼ 她還是不知痛的感覺唷!呵∼∼ 至少沒有哭哭就好。 回到家後,想一想之前已經口服輪狀第一劑了,還是必須要繼續下去啊!不然第一劑是吃假的唷?!所以我又打電話問了楊梅的天晟醫院,總機直接幫我轉到藥局去問,結果有耶∼ 當然二話不說,再跑一趟醫院嘍!! 天晟醫院的醫生還不錯,我掛了小魚兒跟我本人(因為我已經嚴重感冒了,不看醫生不行了),醫生說小魚兒有點點感冒的傾向嘍!應該是媽咪傳染給她的。鳴∼ 我是被魚爸比傳染的啦!!!但是醫生說,不用給小魚兒吃藥,喝我的母奶就好,因為我有吃感冒的藥啊!我好了的話,小魚兒也差不多好了!噗∼ 原來喝母奶還有這種好處啊!! 拿到醫生開的藥單,幫小魚兒拿疫苗及我的感冒藥,一樣到注射室去給護士阿姨,口服疫苗顧名思義就是用吃的嘍!結果小魚兒哭的跟什麼一樣,原來打針不怕,吃藥怕怕啊!真是可憐,小小一瓶的疫苗喝好久唷!因為小魚兒一直哭哭啊∼ 希望下次來時,她會忘記。哈∼∼ 下次的健兒門診,我應該還是會回娘家,有大小阿姨的陪伴,總比我一個人抱著小魚兒健檢來的好。 小魚兒的健檢記錄: 身長:62CM (大概是第50%) 50%會不會太矮啊?!怎麼每個月的百分比都不同。 體重:6.8KG (75%左右) 醫生說喝母奶的寶寶好像每個都會壯壯的?! 頭圍:42CM (90%左右) 我看大頭妹小魚兒當定了!

4個月的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2007年09月12日
公開
35

4個月的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 據專家研究報告,剛出生時嬰兒的腦容量是美國國家檔案局的十倍,出生後到三個月大之間,腦部以極高的速度成長,三個月起到六歲間是高速成長,在此之後就非常緩慢了。所以嬰兒從出生起就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寶寶本身也很喜歡學習,家長應保握這段非常珍貴的時機,多給寶寶在遊戲中學習的機會。 滿3個月的寶寶頭圍增大了,腦力更是快速增長,他們什麼都想學,視力、手的抓放能力都進步了;會玩躲貓貓;也會對鏡子微笑了,這時可陪孩子玩相關的遊戲以促進各項發展。 一、看移動物品 寶寶視力進步了,已有調節遠近的能力,不但能看綠豆般大小的顏色鮮豔的東西,也能隨物品移動視線。 方法:讓寶寶觀察快速滾動的線軸、小球,或其他移動較遠的物體,如各種電動玩具車、小火車、街上行走的行人、移動的汽車、正在飛的小鳥昆蟲飛機、嬉戲中的小孩等,不但能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也可擴大寶寶的視野和認知範圍。 此外,常常抱寶寶到室外觀看小朋友玩耍,儘早接觸同齡的小朋友,有利發展同伴關係。這時的孩子還不懂認生,是結識小伙伴的最佳時機。 二、玩躲貓貓 從4個月起的嬰兒都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 方法:拿一條大手帕蒙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呢?」,為引起寶寶的驚奇,當寶寶去找時,媽媽就扯下臉上的手帕,驚喜的說:「喵~」,寶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當媽媽臉上蒙住手帕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讓他知道你在身邊,因為寶寶最怕看不到媽媽會因此而大哭起來。 下次可換個方式,把乾淨手帕輕輕放在寶寶臉上,寶寶第一次被蒙住臉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媽媽就握住寶寶的手幫他把手帕拿開,並說:「手帕拿下來了」,多次練習以後,他就逐漸學會自己拿下手帕了。有些3個月大的寶寶還會自己藏在被窩裡再鑽出來;有的也會抓毛巾蒙自己的臉,逗大人玩,十分可愛! 躲貓貓遊戲使寶寶發現看不到的東西其實還存在,於是會去尋找,拉開手帕探索,引導他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三、找聲音 寶寶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胎教時在胎內就被呼喊名字的寶寶,此時聽到他的名字會轉頭尋找聲音。在寶寶視力範圍外發出聲音,可以擴大寶寶的探索領域。 方法:當寶寶平躺在地板上時,悄悄走近他,並親切地叫著他的名字。在你出現他的面前時要多叫幾次,然後你停下來等他回頭。如果他沒什麼反應,再叫大聲一點。如果他回過頭來看到你了,就去抱抱他、摟摟他,然後放下寶寶,換個方向再玩幾次。為訓練他的聽力,在叫他之前不要讓他看見你。如果他做到了,別忘了給他愛的擁抱。 四、照鏡子 讓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有助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例如你告訴他「拍拍手」、「洗洗臉」,常會用到這些相關的名詞,如果寶寶對自己的身體部位越了解,越能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也可透過照鏡子的遊戲,讓寶寶很快認識自己。 方法:放一面鏡子抱寶寶到鏡前,指著鏡中的寶寶說:「這是…(他的名字)」,「寶寶笑一笑」等等。摸著寶寶的嘴、鼻子、耳朵、眼睛或其他部位,告訴他這是什麼。經常照鏡子的寶寶,會注意自己臉上的器官,較快學會認識自己;經常照鏡子的寶寶,在照鏡子時,也會有較多的表情,或笑或做鬼臉,或摸摸鏡子裡的人,十分開心。 五、跳、蹬、踢 經常讓寶寶做蹬腿、踢吊球,讓下肢自由活動,有利於將來坐及爬的學習;也可讓寶寶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可發展寶寶的下肢力量,為站立作準備。 方法: 1.吊一個寶寶喜歡的有響聲的玩具,扶著他的雙腳教他「踢」,幾次以後就會了。 2.扶著寶寶腋下站立,讓他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寶寶在跳躍時會刺激腦部的平衡或前區庭發育,有助於平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