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u-Feng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張忠謀說: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二)

2005年10月20日
公開

如果把你的話改成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我會接受。 你一向不贊成一個人的工作有「生涯規劃」,這和時下年輕人認為生涯需要積極規劃,大不相同,你的意見是? 我想這有點被誤解。我是說過這句話,但我的意思並不是你對整體的生涯不要有規劃,我指的是不要有細部的規劃,尤其是名利方面的細部規劃,那對人是有害的。 什麼是細部規劃?就是:我在三十歲以前要達到什麼樣的薪水水準?要賺到多少財富?或是說我在三十歲以前是否要做到副總?四十歲以前我要怎麼樣?五十歲我就有足夠的財富退休。這就是細部的、完全是名利方面的規劃。 不贊成過度細部的生涯規劃 至於整體規劃,我自己也有,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從事什麼領域、什麼行業,也是整體的規劃。不一定在中學或大學的時候就得做規劃,這個規劃也不是永久不變,但我覺得要有準備。比方說,要從事理工方面的行業、或是預備做管理領域的工作,這是屬於整體的規劃。我所反對的是對自己的升遷、自己的財富訂出時間表的細部規劃。 你為什麼覺得這種細部規劃是有害的? 我看到很多例子。「生涯規劃」先是在美國開始,主要恐怕還是從念MBA的管理碩士開始風行,三十年前風行一時。美國出來的MBA,好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細部規劃。尤其開同學會(class units)時,我在美國有三個母校:哈佛、MIT和史丹佛,幾乎每五年都接到同班同學開同學會的活動。回到母校,大家就和同學比來比去,比生涯規劃,問你達到你的目標了嗎?賺到多少錢了?做到副總裁的位置嗎?我覺得很不健康。 我看很多人從同學會回來後,好幾天都不高興,就是他的同學已經做到一個地位,而他還沒有達到。或是他們在學校自許滿高,卻沒有達到自己當年設定的目標,四十歲還沒做到副總裁,就要換一個軌道,這不但使他很不快樂,也可能對他有害,有時候換軌道之後更不好。 以我個人的經驗,從來沒有細部的規劃,既沒有打算什麼時候要從專業工程師轉到管理,也沒有規劃什麼時候要從副總做到總經理。我也從來沒有規劃幾歲的時候要有多少錢、多少收入。 剛剛講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與競爭,似乎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企業也一直有競爭的壓力,你覺得人該如何面對競爭這件事,尤其在很多人沒有辦法面對、看得開的時候,你有什麼建議? 我建議他們讀讀聖經舊約的傳道書第十一節: The race is not to the swift or the battle to the strong, nor does food come to wise or wealth to the brilliant or favor to the learned: but time and chance happen to them all.  快跑的未必能贏,  力戰的未必得勝;  智慧的未必得糧食,  明哲的未必得資財,  靈巧的未必得喜悅;  所臨到眾人的,是因為「時間」與「機會」。 這段文字非常美麗,是我在哈佛第一年唸書時讀到的。賽跑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會贏,打仗也不是最有力氣、最勇敢的人會贏,食物也不是給最有智慧的人吃的,「時間」和「機會」是當中很關鍵的因素。所以,別人比你有錢、比你成功,並不表示他的能力比你高,並不表示他比你有智慧,而是時間和機會佔了很重要的因素,你卻不能掌握。不要比來比去,心胸要廣闊一點。 工作成功之後會帶來金錢、權力與榮耀,雖然你工作的原始動機不是來自於這些,但這是社會上看到你工作的成就。你如何看待金錢、權力與榮耀? 我並不拒絕這些東西,可是我的工作,並不以追求這些為目標。我並不輕視金錢、權力、榮耀,我也不把它們看得很重。老實說,榮耀也是過眼雲煙,鼓掌很快就會停止,這種情形,我看得很多。金錢可以滿足一個人達到相當舒適的生活水準,我覺得到這個水平以上,金錢就不重要了。 不過每個人認為的舒適水平可能都不一樣? 是不一樣,這就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但是,我的環境培養出來的觀念是:人的慾望應該要有止境,而不是無限。 以我的例子,我現在認為的舒適水準,的確比大學時的水準高,但是也高不了那麼多。現在住的房子,我也認為很好,還沒有我三十年前住的房子大。當然三十年前的房子是在美國,美國地大,條件不一樣,當時是七十坪左右。現在的房子也差不多。我吃的東西,幾十年來沒有增高,以前喜歡吃的東西,現在還是喜歡吃。倒是幾十年前沒吃過的東西,現在也不喜歡吃。我穿的衣服是比較好一點,但頂多是牌子好一點,比過去貴一倍,但這些都不是無限制的增加。 錢,讓自己舒適就夠了 金錢,就是得到夠你生活相當舒適的水準也就夠了。有了那個以上的金錢,還要煩心自己預備要做什麼? 我正想問,你預備要做什麼? 我想還是和我一生的工作有關,我一生的工作是在科技界,和科技最有關的就是教育,特別是科技教育和管理教育,所以捐款給這些方面的機會多一些。 榮耀也可能是好的名聲,你對留名這件事的看法? 我並不拒絕,也不是看得很重,榮耀真如浮雲一樣。 現在台灣社會人心浮動,尤其股票成為許多人工作的最重要目的。例如前一陣子台積電購併德碁、世大,我在網路上看到台積電員工的憤怒與抱怨排山倒海,那是人們心理上的不平衡。你對新一代的科技工作人有什麼想法? 我想今天不談那個。我想我們還是正面的談工作的價值觀。 不過,我可不可以再提一件事。我們曾經到新竹科學園區做一個焦點團體的深度訪談,想要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想法?他們快不快樂?追求的是什麼?他們大多是外移人口,租屋在外,工作時間太長,沒有歸屬感,一個人不能只靠工作完成自我滿足,不可諱言,很多人是追求外在的報酬而在竹科工作,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這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調適。事實上,我也有這種問題。我住在台北,一個星期有三天要去科學園區。我為了避免車子開來開去,就住在新竹。住在新竹就不像住在台北這麼舒服,這已經是相當長的時期,我並不怪別人。你要自己分析,為什麼感覺到不舒服。 在生活中調適壓力 例如在我這個情形,在台北家裡的時間,大都是閱讀、聽音樂。我在新竹的書遠沒有在台北的多,我想到一本書,想找來看,就沒有了。那我就多買幾本,甚至買兩本相同的書,音樂也是如此。這樣的花費不是很高,但是對生活的調適有很大的幫助。 別的歸屬感,就比較難。例如,有的人的太太就不在新竹,我覺得很難替他解決問題,這樣會讓他工作只是為了錢,我不太贊成。 過去我們到美國請人回台灣工作,很多人都是在美國念書、工作了很多年,常常會遇到問題,就是先生願意來,太太不願意來,結果是先生到新竹,太太留在美國,這種情形,我是不太願意接受的。 為什麼? 我覺得他的生活不平衡,不會快樂。他不快樂,最終對公司也是不好的事。 就你觀察,現在年輕一代的人,為錢工作的人多嗎? 我覺得滿多的。我的奉勸是,他們應該要把工作的滿足感放得高一點,把錢放得低一點。最好當然是兩個都同時得到。

人生的21種好習慣

2005年10月07日
公開
5

1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別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2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別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3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別忘了運動健身是一種習慣。 4 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別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5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別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6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別忘了謙沖為懷是一種習慣。 7 當一個人錢不夠用的時候,別忘了投資理財是一種習慣。 8 當一個人覺得工作低迷的時候,別忘了激勵自己是一種習慣。 9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別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 10 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別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 11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別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 12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別忘了安排休閒是一種習慣。 13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別忘了不斷學習是一種習慣。 14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別忘了讓顧客滿意是一種習慣。 15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別忘了萬全準備是一種習慣。 16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別忘了勇於承擔是一種習慣。 17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別忘了轉型思考是一種習慣。 18 當一個人沮喪失意的時候,別忘了檢討改進是一種習慣。 19 當一個人畏懼調職的時候,別忘了提昇自己是一種習慣。 20 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別忘了真誠傾聽是一種習慣。 21 當一個人業績消退的時候,別忘了積極行動是一種習慣。 日記框由淘氣蕾寶貝分享